Ⅰ 皮革工业的发展历史
现代皮革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美国、意大利、苏联、联邦德国、英国、西班牙内、巴西等。这些国家的制革容、制鞋业和制其他革制品业,都与配套材料制造业紧密配合,同步发展,形成以鞋类和其他革制品等制成品为中心的生产体系。皮革工业的发展使国际间的协作和学术交流日益广泛。制革业及配套材料制造业与鞋类及其他革制品制造业互通信息,预测流行款式和流行色的变化,互相促进,整体发展。
1987年,世界皮革总产量为13.9亿平方米,其中各类皮革产量见表。世界鞋类总产量1975年约58亿双,1988年约80亿双(其中天然革皮鞋占一半)。中国的猪皮和山羊皮资源丰富,80年代末,猪革生产量居世界首位。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制革生产中排出的主要含硫和铬离子的有毒、有害废水成为日趋严重的公害。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解决:一是采取机械、化学、生化等方法,对有毒、有害废水加以处理;二是改革生产工艺,开发和应用能减少污染的化工材料,研究酶法脱毛工艺,少(无)铬、少浴鞣制,原料皮少盐保藏或天然防腐等。1968年,中国上海新兴制革厂首先将酶法脱毛工艺应用在猪革生产上,结合无污染、少污染鞣制工艺,减少了制革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Ⅱ 皮革产业未来前景是怎样的
革优商城分析2018年皮革行业将处于发展趋稳略有下行的态势,下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从宏观经济看毛皮行业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增长进程放缓,全球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俄罗斯这个全球第二大毛皮服装消费市场的不振,国际原料皮也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2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减速换挡,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消费的增长不会再像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由于前几年的过快发展,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3还有走.私.案.件.频发给行业带来的冲击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毛皮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看,行业开始进入自我调整期。产业链四个环节(养殖、硝染、制品、市场)盲目粗狂发展,信息不对称,未能主动调整产品及发展速度,产能过剩导致行业进入拐点。再一方面从毛皮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看,毛皮行业自身结构上存在很多问题,急待转型升级,比如关税调整,阳光贸易等问题都亟待解决。革优商城建议不论是养殖行业还是加工行业都要减少盲目生产,理性的规划和安排自身的发展,才能在库存逐渐消化、市场逐渐复苏的过程中恢复和发展起来。但我国皮革行业整体发展也有趋向稳定健康的一面,中国皮革行业发展仍具优势。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就皮革行业来说,第一个优势是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中国人口众多,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比原来强了,因此中国对皮革制品的消费增长的幅度还是潜力巨大的;第二个优势是从制造、销售到教育,研发、标准制定等完善的产业链优势;第三,我们具有各具特色的、配套能力强的、效率高的产业集群优势。;第四,我们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第五,我们具有世界第一的生产产能;第六,新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当然,中国皮革行业发展必须要创新求变。皮革行业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实施“三品”战略为抓手,将技术研发、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绿色发展,两化深度融合、时尚创意等作为皮革行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皮革行业创新求变指导性文件《皮革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个规划体现了皮革行业发展的未来战略,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在皮革行业由大向强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需有企业站出来做互联网+皮革产业的引领和尝试,这将是一片巨大的蓝海。以构建皮革产业新生态为愿景,以打造皮革行业全产业链电商平台为定位,革优商城成立。
Ⅲ 中国皮革协会的发展历史
2003年2月,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申请更名 。 现经民政部民函[2004]160号文批准,更名为中国皮革协会。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的不断深化,协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同时,协会的会员既有生产企业也有流通企业,既有科研企业又有院校单位,原名称表述已不准确,难以体现时代特征。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使协会名称表述更为准确,实现由部门向全行业的转变,我协会于2003年2月向民政部提出申请更名,其协会的宗旨、任务、业务范围都不变,同时附上了更名后的中国皮革协会章程。现经民政部民函[2004]160号文批准,更名为中国皮革协会。
中国皮革协会在开展市场调研,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审定,组织宣贯执行;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皮革特色区域;倡导科技进步,组织技术培训;举办皮革展览及品牌展示,协助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主办行业刊物网站,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维护知识产权,制定行规行约;开展产业安全调查,发布产业预警信息;参与国际交往,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着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首例证明商标真皮标志 。
--2001年中国皮革协会在轻工行业中率先推出《关于授予中国皮革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行业规范》。
--2003年中国皮革协会推出真皮标志生态皮革 ,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皮革产业。
--2013年,中国皮革协会对已运营15年的官方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旨在为行业企业多办实事。改版后的中国皮革网在资讯平台和B2B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发力,形成了网站独有的特色,并于2013年8月12号以全新形象隆重上线。
--中国皮革协会陆续推出了《中国皮革行业诚信公约》、《中国皮革行业品牌宣言》、《中国皮革行业社会责任指南》等行业自律规范,有效提高了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每年9月在上海主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 ,展出面积8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皮革专业展览会,被誉为世界皮革工业发展的晴雨表。
--每年召开一次的中国皮革协会理事会扩大会议,是集中研讨行业焦点问题,共商行业发展大计的年度盛会。始创于2007年9月的皮业国际论坛,已成为世界皮革行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之一。
--中国皮革协会代表全行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权威皮革行业机构、组织和各国皮革行业协会建立了密切联系,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诗经》有云:如日之恒,如月之升,中国皮革协会与行业共处蓬勃发展之态。为实现中国由世界皮革大国迈向皮革强国的目标,中国皮革协会正和全行业一道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我国皮革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Ⅳ 皮革文化、起源历史
最早北方游牧民族利用狩猎所得到的动物毛皮取暖及居住,然而生皮容易腐败,不耐久存,也不耐用。为了能让皮毛更耐久更耐用呢,原始游牧人以石头敲击使之柔软,后来逐渐发展出让皮子变得柔软的技术。
这种处理皮革的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可以说明是人类的一个进步、艺术演进的历史。随着文明的演变,在皮革的演变史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 “皮囊壶”的造型曾一度被宋辽时期瓷器所吸收并推崇,从瓷器皮囊壶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皮革器物造型已达到一定的审美高度。从此在人类的生活中开始出现了皮革制作的各种用品,比如说皮革制成的包囊,交通工具,地图,房屋,服装,帽子,鞋,装饰品等等。
之后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类当然不会停留在简单而笨重的皮制品上,他们在皮革制品上开始增加图案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美观。之后在不断的劳动和生活中演变出制作技巧也开始设计,开始了最早的皮革艺术设计。
皮革在原始时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是当时人类对皮革的依赖性所导致的。简单的来说人类当时没有制造布料的技术导致对皮革的需求和依赖,所以在当时皮革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具有真正的皮革艺术的产生从最初游牧民族驯马开始,驯马时代始于笼头的发明,后来有了马嚼子,牧民得以跨上马背自由驰骋。
马鞍、马蹬的发明,解放了牧民的双手,以利长途迁徙、四方征战。围绕马的驯养和使用,皮革工艺大显身手。草原先民学会了鞣制皮革,制成了笼头、马鞭、鞍韂、马靴、箭筒、刀鞘、皮盔甲、驯马服、摔跤服、乃至蒙古包上的皮革装饰等。
这些皮具的制作均附加适当的艺术技巧,既有实用功能,又具审美价值。流行数百年的雕花马鞍,即可谓传统皮革工艺的典型代表。
在内蒙古皮革艺术实践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内蒙古的皮革艺术从使用皮革造型到多样性的艺术创作,它植根于草原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狩猎、畜牧经济,凝聚着草原人民的聪明智慧,千百年来为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也成为草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皮革艺术在蒙古民族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牧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皮革制成的生活必需品和装饰品。随着经济的发展,皮革造型艺术所蕴涵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并显示出其发展的潜力和势头。
为了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认识皮革艺术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就是对皮革艺术保护和发扬。
(4)全球皮革行业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一、历史发展
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
中国皮革行业,经过调整优化结构,在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对拉动当地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皮革生产特色区域和专业市场。它们的形成,奠定了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皮革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也由此证明了中国皮革业生命力的旺盛与强大。皮革及其制品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总需求量约为1.0亿平方米,相当于3亿张牛皮(标准皮)的产量,中国皮革产量折合标准皮近7000万张,约占全球皮革产量的23.33%。
但是,中国皮革制鞋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也应该正视到,21世纪我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皮革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皮革强国,在品质、价值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在这个市场的大环境中加以磨练和改进。
二、应用领域
皮革的总消费量有一半以上适用来做皮鞋材料。其次,提包、夹袋、运动器具、衣服、皮带、工业用途等都持续的使用皮革。皮雕用的皮革需要亮虽急速增加、但整体看来确实是一点点而已。这些雕刻皮大部分是牛皮,占了皮革原料的7~8成。 但是这些皮革的需要和皮革供应并不一致。
Ⅳ 皮革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的发展,合成革的性能虽然会愈来愈接近天然皮革,但永远不能达到天然皮革的指标。其原因在于皮革的性质来自于生命科学。动物皮是生命体的一部分,生命科学的深邃和奥妙不是一般物理和化学能够模仿的,人们可以合成牛胰岛素,但绝对不能合成公牛、母牛和山羊。另外,皮革制品对于使用者来说还具有特殊的心理价值,即炫耀性和自慰性,这就和戴着铜制的戒指和黄金打造的戒指心里感受是一样的。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皮革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而不可能走向衰落,因此说皮革工业是“日不落产业”一点也不为过。
一种产业的生命力在于这种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有无市场需求,而市场的需求又取决于产品对人类的作用和功能。皮革制品之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青睐而长盛不衰,主要在于其优越的、不可替代的性能。
1、与人体的亲合性;动物皮主要由胶原蛋白组成,人的皮肤也是胶原蛋白。因此,只要加工过程中控制化工材料的使用,所有皮革均可与人体零距离紧密接触,贴身穿用,不会产生任何不利于人体的不良反应,这是任何化学纤维难以比拟的。
2、力学性质;皮革具有一定的弹力,但其弹力不同于塑料和橡胶,拉伸到一定长度后,回弹并不随着外力的消除而直线产生,而是按照其特定曲线缓慢恢复原状,这就是皮革的回弹滞后性。这种独特的力学性能,使皮衣、皮鞋穿着舒适贴体,对身体没有压迫感,皮鞋和胶鞋、塑料鞋穿着感觉不同的原因就在于此。
3、卫生性能;皮革的透气性和吸湿排湿性是其它面料尤其是化学纤维面料无可比拟的,在自然状态下完全干透的皮革仍含有15%的水份,正常的绒面革载水量达其重量的70%时,其革面仍是干爽的,穿着仍无潮湿感。皮革的透水汽性可达200g/m2hr。而合成革的极品——超细纤维革,仅仅达到10g/m2hr。另外,皮革本身是一种蛋白质纤维三维交织的超大比表面的多孔体。每平方英寸约有100万个微孔,这种结构带来皮革良好的透气性,在1mm汞柱的压力下每平方米每小时透气量达1000多升。这种宝贵的吸湿排湿性和透气性赋于鞋类和服装难得的穿着舒适性和卫生性。
制革业不是消耗产业
笔者认为,任何加工制造业均要消耗资源,关键是消耗哪类资源。世界上的天然资源分两种:一次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如钢铁、煤矿、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其原料就属于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而粮食、棉花、油料、牲畜则属于可再生资源。地球上一次性资源终有一天会枯竭,按照开采速度煤炭仅够开采200年至250年,而石油再有40年至50年将会枯竭,那时候再没有石化工业和煤炭化工,再没有看到的塑料和化纤,街上也没有燃油汽车。因此人类才以种种措施限制一次性资源的消耗。
制革工业与面粉厂、碾米厂、罐头厂、食品厂一样,消耗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天然资源——生物资源,只要人类还吃肉、喝牛奶,还养猪、养牛、养羊,制革原料就有源源不断地供给,它永远不会给地球造成资源枯竭,只能随着这种资源的合理消耗,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循环、发展和提升。
制革污水可否治理
社会上有一种偏见,认为制革污染,是难以治理的。于是许多地区明文规定,不许上制革企业。更有甚者,对制革企业左右看不惯,以种种理由刁难、“挤兑”——无论排放是否达标——直到业主无奈,企业倒闭或搬迁、逃离为止。
从本质上讲,制革厂与污染并无必然联系,生皮本来是不存在污染和毒害的,其排放污染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采用了有污染的化工材料,其二是生皮在加工过程中除去的非制革物质进入到废水中。这两种污染的源头都可以在生产工艺中避免,这就是所谓的清洁化制革工艺,目前我国清洁化制革工艺的研究已日臻成熟,新技术已从实验室向大生产转化。关于已经产生的制革污水的处理,新工艺、新设备更是层出不穷、各具千秋,其技术已至臻成熟,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早已成多数制革企业最低的要求。至于现存的不达标企业多数属于设备投入不足或为降低成本有意蒙混过关,其主要原因已不属技术范畴。
制革业不是高污染行业
这种认识的影响面很广,除了媒体的负面报道外,“想当然”的传统观念是形成这种误区的主要原因。人们的偏见和厌恶主要出于对制革行业污染的忧虑和制革厂脏、臭、累的成见。尤其是“臭”,中国早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古谚,除了说明制革行业是个技术行当,需要聪明和智慧外,也映射出自古以来人们对皮革就有“臭”的思维定势。
过去几十年里制革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确实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但其污染排放量仅占全国总排放量的0.47%,而皮革总产值却占全国工业的2%,出口创汇额占全国的4%,从这个意义上讲,以0.47%的环境代价换取2%——4%的社会收益,说明皮革污染并不比别的行业更严重,在轻工行业中排在造纸和食品之后,居第三位,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处“百业之首”地位。
关于制革厂的环境卫生或脏臭,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情况。无须回避,在制革历史上,工作环境确实曾经是不雅的,地面脏乱,车间有臭味,但这种现象在制革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已逐步得到了改观,投资规模在数千万元以上的中型制革厂和进入现代管理程序的制革企业已基本不存在脏臭的现象。再说,臭味与有毒害绝对不可画等号,有香味的东西不一定对人体没有毒害,如有机溶剂——香蕉水,有令人愉快的香味,但却对身体有极大的毒害。皮革厂臭味何来,主要是蛋白质的氨基酸分解出氨气的味道。氨基酸分解后虽臭,但对人体毒害甚微,与有香味的香蕉水不可等同对待。百年以来,全世界制革行业从来没有职业病,就是皮革厂的生产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明证。
Ⅵ PU皮革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人们习惯将用PU树脂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U人造革(简称PU革);用PU树脂与无纺布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U合成革(简称合成革)。习惯上把上述三种革统称为合成革。到底如何命名?有待大家来统一和规范,以给它一个较为恰当的名称。
人造革、合成革是塑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各行业被广泛使用。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在国际上已有60多年发展历史,中国自1958年开始研制生产人造革,它在中国塑料工业中是发展较早的行业。近几年来,中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发展不仅是生产企业装备生产线的增长、产品产量连年增长、品种花色年年增加,而且行业发展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行业组织,有相当的凝聚力,从而能把中国人造革、合成革企业,包括相关行业组织在一起,发展成一个有相当实力的行业。
继PVC人造革之后,PU合成革经过科技专家们3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开发,作为天然革的理想替代品,获得了突破性的技术进步。
PU涂于织物表面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市场上,到了1964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用作鞋帮的PU合成革。日本公司建立了一套年产6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之后,经过20多年的不断研究开发,PU合成革无论在产品质量、品种,还是产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地增长。其性能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某些性能甚至超过天然皮革,达到了与天然皮革真假难分的程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今,日本是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国,可乐丽、帝人、东丽、钟纺等几家公司的产品基本上代表着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水平。其纤维及无纺布制造向着超细化、高密度化和高无纺效果方向发展;其PU制造向着PU分散液、PU水乳液方向发展,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从开始的鞋用、箱包领域发展到服装、球类、装饰等其他特殊应用领域,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Ⅶ 海宁皮衣的海宁皮革业发展史
海宁, 钱塘江畔的一座小城,以汹涌澎湃的海宁潮闻名于世。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只有65万人口的小城却缔造了一个“中国皮都”的神话。
在海宁,平均3秒就能生产一只票夹。
平均48秒制成一组牛皮革沙发套。
平均1.3秒诞生一件皮衣。
海宁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皮都”。2005年,海宁皮革业总产值达130亿元,皮革皮件业经济总量列全国第一;皮革服装产量全国第一,生产皮衣2500万余件,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皮革交易量全国第一,其中皮毛经营量占世界皮毛经营量的四分之一;皮革服装及相关产量出口额达58亿元,列全国第一。
海宁皮革业已这样璀璨 “1926年创办的海宁制革厂,是海宁皮革业发展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企业,迄今已有80年历史”。
海宁皮革业发端可追溯到1926年。当时在海宁硖石,人们在棚户里,利用水缸、棍子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用盐酸硝皮法硝制皮革。到解放前,在海宁双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皮革作坊。
1956年,众多的皮革小作坊公私合营,建立了地方国营海宁制革厂,产供销全部实行计划经济生产模式。
70年代海宁制革厂走向辉煌。1973年拥有173人的制革厂,发明了猪皮绒面服装革,得到国家轻工业部的重视,在海宁召开了全国8省1市现场会,推广猪皮绒面服装革的生产技术与经验,这是海宁建县以来少有的全国性会议。 上世纪80年代,海宁制革厂的职工纷纷出来办厂,从不产皮的海宁,因为掌握了皮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制革技术,而在与其他地区的竞争中占到了先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这一时期创办起来小型皮革厂大约有20多家,但是规模都比较小,知名度也不高,真正使海宁皮革一炮走红的是雪豹集团。
1984年雪豹集团公司的前身——海宁辛江皮件服装厂创立。1989年,上海金陵中路雪豹商城开业,雪豹首开品牌皮衣专卖商场。伴随着“雪豹,宝中之宝”的广告语,上海滩时髦人士趋之若鹜在商城前排起长队购皮衣,甚至出现了凭票购买的火爆场面。
90年代初期,海宁许多皮革厂家开始仿效雪豹创品牌,一时间,海宁兴起了二三百个皮革品牌。1992年,海宁全市镇办、村办和个私办皮革企业达到了200家,海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皮革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既鼓励公有制性质的集体和乡镇企业发展,也允许个体私营企业创办皮件厂,从而在全市迅速形成了大力发展皮革产业的氛围。
1993年,是海宁皮革业发展历程上又一值得纪念的时间。海宁兴建了国内第一家大规模配置皮革产业资源的专业市场——海宁中国皮革城。可以这样说:皮革业的兴起是皮革城建立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但是反过来皮革城的建立又大大提升了区域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皮革产业的发展。
从1994年起海宁市每年举办一次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原海宁中国皮革服装展销会),该博览会是中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皮革博览会之一,成为中外皮革界的盛会。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国内外皮革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从1999年12月起,海宁市委、市政府在市区西北部创建海宁中国皮都科技工业园。
现有皮革品牌骨干企业进入园区,其中投资在500万元以上企业11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6家,开发面积近700亩,总投资超过了2亿元,形成了100万件皮革服装和800万件(套)皮革制品生产和销售的能力。目前一个规划布局合理、产业优势明显、环境服务一流的全国著名特色工业园已经初具规模。海宁衣都倩品服饰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此。
进入中国皮都科技工业园的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企业创新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有的企业不惜重金聘请高级设计师,在服装款式、用料、缝制工艺上狠下工夫,以体现企业的个性和新意,具有独特的风格;有的企业在管理上舍得投入,加快了引进管理人才的步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层次和形象。园区无论在管理上还是设计、营销方法等方面出现了你追我赶、你有我超的竞争态势。这些企业为海宁皮革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海宁衣都倩品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的佼佼者。
在皮革产业的纵深发展上,海宁人是不遗余力的。目前重点发展的汽车制革与皮革箱包,进一步拉长了海宁皮革产业链。在海宁皮都路西侧,皮革城箱包皮具加工区在这里建设,总建筑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
海宁的皮革业“强筋壮骨”,向着世界皮革制造业基地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目前海宁皮革业不仅成为海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更是代言了中国皮革产业的快速发展!
Ⅷ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皮具行业的发展史
1992~1997年期间,是广州桂花岗皮具市场创业最容易成功和发展最迅猛的阶段,也是全国皮回具市场最风光的年代答。这一期间,广州市白云区的皮具加工企业有1000多家,花都师岭的皮具加工企业由1992年前的300多家迅速发展到近4000家。河北、浙江、辽宁、四川等地的皮具加工厂也都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的。1992年开始,广州桂花岗借鉴世界品牌和外资厂的优秀设计,对中国的新时尚作出了无数的演绎。1992~1997年期间,以意大利的沙池(Satchi),法国的路易威登(LouisVuitton)、皮尔.卡丹(PierreCardin),香港特区的卡丹路(Cardanro),中国内地的万利马、百利莲、永骏荷花等为主的品牌皮具掀起了中国新时代男女显风度、显潇洒和无限魅力与豪情的狂风举浪。这一时期,桂花岗皮具市场每天以150多万个箱包产品的庞大数量分销到全国各地,推动了国内皮具市场一个时尚浪潮,大大推动了国内皮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Ⅸ 现在皮革行业发展情况怎么样
可以说在皮革行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广大的皮革制品专业市场和皮革商户都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次的皮革行业危机是1999年,从1999年至2000年的两年时间里,皮革制品行业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也是苦苦支撑。而随着经济的回暖,加上皮革行业新生力量的出现,逐渐回暖。在新一代皮革行业领军人物的带领下,皮衣已经开始进入时装化的发展历程,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皮革行业的发展面临5个主要问题:
1、发展速度过快。对于皮革行业的发展,海宁皮革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对海宁还是佟二堡或者其他市场,都具有历史意义。可是我们拿佟二堡为例,其实本身一期效果还是很好的。但是接连开发了二期项目和三期项目,建设辅料市场,建设厂房。特别是三期项目,以现有的格局,是属于重复建设。现在的结果是海宁一期、二期、三期项目还是拥有以前一个皮革城的资源,而有限的资源无法进行合理的配置,导致了费用过高,客流减少,商户无法正常经营的现象。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今年和明年会尤其明显。
2、人才储备不足。这其实也是单纯追求扩张速度而引发的连锁效应之一,到地方市场也都是找一些非专业人士来进行日常工作。开始时候市场进行大面积广告推广还好,人气短时间内爆发,所以掩盖了管理方面的问题。而长此以往,由于人员储备不足而引发的问题会接连暴露出来。特别是在一个地区同时存在几个皮革城的情况下,个人观点必须独立运作,而用一个管理团队和有限资源来同时支撑几个项目的运作是不可取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节省开支,而长期来看则暗藏危机。
3、不重视运营管理。海宁皮革城最大的优势在于推广,自身品牌知名度的积累已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加上新市场的广告覆盖率比较高,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双重保证。所以海宁皮革城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但是事实是时代在发展,而海宁皮革城自从投入运营到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模式上的改变和创新,还是用过去的方式在运作市场。在佟二堡,运营方面竟然输给了香港时代广场一个后起之秀,归根结底,还是团队的问题。而如果再不提高团队的策划、运营、管理能力,那么也必然成为海宁皮革城长期发展的一个障碍。
4、广告持续力度问题。我看到了佟二堡海宁皮革城商户的告知书和海宁皮革城官方给出的回复之后,在回复中表达的意思是现在减少了很多传统广告模式,注重新媒体。这个在理论上来说确实看起来是比较有道理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海宁皮革城的答复显示出来的是海宁皮革城本身已经拥有巨大的品牌影响力,所以好像完全不需要投入太多大家也了解海宁皮革城。事实上,好比可口可乐,他在做广告宣传和不做的时候销量上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大家会持续保持一种关注度,而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还是拿十年前全球最高品牌价值的可口可乐来说话,如果有一年不投入广告运营,只是依靠品牌过去的影响力,那么后果我们可想而知。可口可乐CEO小伍德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可口可乐百分之九十八是糖和水,如果我们不做广告,就不会有人喝我们的饮料。其实广告营销需要爆发力的同时也必须具备持续性,不能单独依靠过去的知名度,这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5、对商户的实际情况没有把握清楚。以现在的租金水平,各方面费用都算上,加上货品的成本,没有人敢去憧憬未来。为什么今年的商户都忧心忡忡,因为今年不是说多赚钱与少赚钱的问题,而是亏多与亏少的问题。
Ⅹ 皮革这行业发展前景
从产业来布局看,集中生产是自制革行业未来发展重要方式,是国际皮革行业发展先进经验,十二五时期将在有条件地区形成5-8个比较成熟完善制革集中生产基地,制革产业转移将从自发无序向规范有序转变,是行业发展一个新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