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调研报告
什么是调研报告?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第一,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老百姓、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一份关于绍兴(水乡风光)的调研报告
绍兴是首批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那里的青山绿水闪耀着明净秀丽的色彩,那里的屋宇殿堂散发着古老文化的芳香,那里的大街小巷保存着民族英杰活动的遗迹,那里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兰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境内河湖纵横密布,故又有“水乡泽国”、“桥都水城”之称。古城绍兴,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的浏览者。
绍兴位于宁绍平原西部,位于北纬29度14分至30度16分,东经119度53分至121度14分,南接峰峦起伏的会稽山,北濒水浩淼的杭州湾,东起曹娥江,相抵浦阳江。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境内河湖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个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有浙东运河和杭甬铁路经过,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绍兴地处丘陵山地和河网平原的衔接地带,风景优美。南部会稽山脉峰峦叠翠.溪涧溅珠;北部三江汇流,八海处秋涛排空,势如尺协;而平原地区则绿野千里,碧波万顷,更富于诗情画意。“山阴道上秆,如在镜中游”,绍兴就是以绮丽的水乡风光闻名于世的。你可以乘上这里的乌篷船,于水声中领略水乡泽国的佳景。近处河道、舟楫、堤岸,远方国野、村落、册影,好象一切都漂浮在水上,在那 宽阔的河湖中,筑有青石叠砌的塘路,将水面劈成两半。塘中是背纤的人行走的路,船只依傍的岸,它绵延数十里,一直伸展到水天极目之处。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座造型古相的石桥,轻舟往来如同梭子在编织绿色的锦缎。绍兴市区素有桥都水城之称。纵横的河道可以说是它的马路,各式各样的石桥就是它的十字路口。如果登上林木葱茏的府山、蕺山、塔山,居高临下,俯视全城,黑瓦粉墙鳞次栉比,都镶嵌在闪闪发光的大小河道之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绍兴的丽水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调,泛舟东湖。穿行在崖陡壁之下,您可以领略“坐井观天”的奇趣,禁不住赞叹千百年来人工千斧万锤采石的的杰作。涉足吼山,成对着拔地而走的“支石”、“棋盘厂”。使您觉得它仿佛是从天外憎恶,不能不惊异采石工人再塑大自然的奇功。这些奇峰怪石给水乡平添风韵,吸引着人们寻幽探胜。 徜徉在稽山镜水之间,展现在我们的既有风光旖旎的山水图景,又有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这里出土的文物表明,远在新石器时期,绍兴的土地上就有了人类的遗迹。传说上古时代的帝王虞舜曾临绍兴一带巡狩游憩,新自耕耘。现在这里还有小舜江、舜王山、巡狩台、谷来岭、舜王庙等许多纪念这位古代圣群的地方。史书记载,治平洪水的夏禹曾经在此大会诸侯,以讲其功,死后葬身会稽山下。至今巍然矗 立禹陵、禹庙,寄托着人民对这位远古英雄的怀念。
春秋战国时期。绍兴成为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发图强的遗迹至今犹存,越国人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历史佳话为人们所熟知。在两汉、两晋、隋唐五代,这里一直是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公元1130年,南渡苟安的宋高宗赵构返越,按照绍(承继) (国统)中兴的意思,把越州必为绍兴府,这就是绍兴地名的来由。它人微言轻的临时首都,为期达一年零八个月之久,南宋最后六位皇帝的陵墓也都在这里,现在还可以找到它们的遗址。这个时期,绍兴成为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已经相当繁荣。以后一直起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职能。元代称为绍兴路,吸代绍兴府统辖山阴、会稽、余姚、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萧山八县。清代绍兴仍为府治,正因为绍兴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地位,使它成为著名的文物之邦。在漫长的岁月中,绍兴虽历经沧桑,但这里依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物(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保持着古城独特的格调。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仅巍峨的寺塔.苍劲的石刻.轩昂的府第.雄伟的殿宇可以人微言轻过去时代的见证,就是一条深巷,一条小河,一卒座石桥,一个台门,也往往能唤起你对历史的回忆。踏着这里弯弯曲曲的青石 板路,走访星棋布的古迹,令人感到应接不暇,美不胜收,兴趣盎然。 人杰地灵,绍兴同我们民族的许多杰出人物的英名并列的。从古代越国到晚清的两千多年中,这里人才辈出君星灿烂,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和他的谋士范蠡,东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和学者严子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和诗人谢争运,唐代的诗人贺知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明清时期的书画家徐渭、陈洪绶、赵之谦、任伯年和我国图书馆学先驱祁承邺,散文家张岱,理学家刘宗周,曲律王骥德,医学家张景岳,历史学家章学诚,晚清的革命志士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蔡无际部,都在这里生活过。绍兴是我国文化革命伟人鲁迅的故乡,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祖籍地。这此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不只以他们的功绩彪炳史册,而且以全心全意的浩然正气振兴了我们的民族精神。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高风亮节,永留人间。大禹为民治水、不畏艰辛的献身精神,勾践的为国雪耻精神。励发图强的坚韧意志陆游抗敌御侮,万死不辞的爱国热情,刘宗周、祁彪佳、王思任到死不屈,以身殉难的崇高气节,使我们炎黄子孙感奋不已。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英雄,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学习的楷模。今天,我们来到葛公祠,怎能不钦佩为了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 建王朝,而严正声明且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秋瑾;瞻仰东昌坊口鲁迅故居,更激起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崇敬之情。
1939年3月,周恩来同志曾新临绍兴,勉励各界人士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他在讲演中说:“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吾为越人,未忘斯义。”他们的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生动体现。建议历史名城,缅怀先烈,更增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历史责任感。 “山青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绍兴以这样的盛名,为历代的众所称颂。古代的许多文人学士,如汉代的司马迁.蔡邕,唐代的李白、杜甫、元稹,都曾到这里游历过。他们登山临水,兴感抒怀,写下了许多歌颂越地风光的诗文。今天,绍兴这一游览胜地,已经誉满天下。 近年来,“山阴道上,络绎不绝,”国内旅游者每年达数十万人次,国际旅游者也数以千计。从趋势看来,尚在逐年增加中。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许多胜迹正在进一步精心修缮,以保持它们的固有特色和风貌,若干重要古迹、遗迹将逐步修复;作为上海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它的旅游业和经济建设正在迅速发展。在灿烂的阳光下稽山镜水分外明秀,“千金无须买画图”的水乡,古城富饶秀丽,越人热情好客。绍兴独特的景色和风貌,确是令人向往的浏览胜地。
=======================================
兰亭名士醉水乡--绍兴
绍兴地处浙东宁绍平原的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东南文明的发源地,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绍兴在远古时代是越(或称于越)部族的聚居中心。《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有“于越来宾”的记载,当时约在公元前11世纪末,这是现今浙江省和我国东南地区最早见于历史文献的记载,足见绍兴历史之悠久。
绍兴,这个江南水乡风光城市,下辖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一区三市二县,全市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人口429万,其中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32万。绍兴西距杭州67公里,上海220公里,东离宁波108公里。
绍兴历来以历史文化,江南山水风光和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和书法之乡著称于世。
“绍兴之美,就在于景如诗画”。这里既有小桥流水、桨声焱乃的秀丽,又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雄健,会稽山层峦叠嶂,气象万千;鉴湖水明净似镜,乌篷穿梭,人在鉴中。舟行画图,五泄飞瀑,景随步移,目不暇接;曹娥江畔,清流如鉴,峰峦滴翠;南山湖中,碧波涟涟,水天相接;穿岩诸峰,恍若仙界。
“绍兴之美,就在于景含文化”。绍兴共有历史文化遗存3600多处、人藏文物3.5万余件、文物保护单位个187个,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她成为名副其实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交织的河网上,石桥如垂虹玉带,悠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构成特有的桥文化景观;大小的街巷里,酒香四溢,那酒事、酒艺、酒俗、酒趣,是他乡难觅的酒文化风韵;曲水流觞、翰墨飘香,使书法圣地充盈着书法文化的浓浓意蕴。
精诚所毓,灵秀所钟,“治平洪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勾践、“王师北定中原口,家祭无忘告乃翁”忧国忧民的陆游、“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一个个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他们留下的众多遗迹故人们寻访瞻仰、凭吊缅怀的必游之地。
“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风光数会稽”这是古人的赞叹,绍兴风光“一处有一处的独特,一处有一处的情趣”。
绍兴全市拥有二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一五泄国家森林公园和兰亭国家森林公园;七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鉴湖风景区、五泄风景区、曹娥江风景区、南山风景区、大佛寺风景区、穿岩十九峰风景区、沃洲湖风景区;还有柯岩、吼山、平水江等21个市(县)级风景名胜区,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四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纤道、鲁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陵,另有4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各具特色。
=================================
悠悠古纤道,绿水晶莹石桥飞架(风土人情)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
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站在河边,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项圈的玩童;迈进咸亨酒店,你可以尝尝正宗的茴香豆;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贰』 求关于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报告
第一章:总 则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指导,通过对太平街历史街区的文物古迹及传统民居的实地调查,在详细考察街区的历史变迁,综合分析街区区个性特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按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制定。
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工作全面展开,统筹安排历史街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本规划受长沙市人民政府委托,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和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编制任务。
1.规划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1.4 《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
1.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4)14号令
1.6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1994)533号文
1.7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
1.8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9 《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送审稿)(2004年)
1.10《长沙市中心区E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1.11长沙市规划管理局《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设计要点》(长规函〔2004〕65号)
1.12长沙市文化局《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点》
2.规划范围
2.1 本次规划的范围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至卫国街,东到三泰街、三兴街,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57公顷。
2.2 其中重点规划地段为沿太平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家巷、金线街、太傅里两侧的历史街区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为5.07公顷。
3.规划原则
在全面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发挥历史街区的潜在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产、人文资源,综合发展旅游事业,发展城市经济,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准。
通过本次规划,促进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各项开发建设项目,为改造更新提供技术指导。
3.1 文化内涵导向原则
充分挖掘太平街历史街区和长沙的传统民俗文化,建立民间文化保护机构,全面提升太平街历史街区的文化吸引力。
3.2 地域特色原真性保护
对传统建筑的修复以及新建建筑的设计,应建立在对本地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真实而的独特魅力。
3.3 保护与发展互动原则
在对历史街区的物质性遗产保护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并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对传统建筑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性利用,在一定程度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
4.规划目标
4.1 规划确定太平街历史街区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长沙民国传统人文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4.2 本次规划主要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的清代街巷格局,民国的民居风貌,长沙市街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三大文化特征:
屈贾文化纪念地:主要通过对贾谊故宅保护与贾谊祠园林的恢复建设,以及相关文化设施如太傅书院等的建设,展现楚辞汉赋博大精深及屈原、贾谊、陶侃三人事迹中的人文魅力。
商业民俗传承地:通过保护太平街、西牌楼的传统商业建筑,恢复若干老字号,以及对金线街两边长沙民俗作坊的开发展示来体现太平街历史街区商业民俗的文化内涵。
辛亥革命策源地: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古迹,挖掘其在长沙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建立建设小型的博物馆。
5.规划内容
5.1 本次规划的内容包括保护与整治两大部分。
5.2 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分级保护的范围划定与保护要求,历史街区的风貌景观保护,历史街区建筑高度控制、各级文物古迹及传统民居宅院的保护、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调整规划等。
5.3 整治规划主要包括:保护与更新模式、沿街重要界面立面整治、重点地段详细设计等。
6.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由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组成。归纳如下表,需要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保护。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要素构成表
人工环境 街巷格局 主要街道成鱼骨状,街巷普遍较窄,保持民国初年格局。
文保单位 贾谊故居、“四正社”旧址、鲁班庙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孚嘉巷42号、乾益升粮栈
历史建筑 老通义油漆号、杨福和豆豉鞭炮庄、利生盐号、杨隆泰钉子铺、洞庭春茶馆等
特色构筑 金线街麻石路面、常怀井
景观大树 散布在各条街巷上的胸径超过20厘米的大树
人文环境 节庆习俗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过小年、除夕、春龙节、花朝节、观音菩萨诞辰、上巳节、龙王节、天贶节、乞巧节、中元节、灶王节、老郎神寿诞
革命事迹 两湖暴动、长沙起义
地方特产 湘绣、湘菜、湘莲、湘粉、菊花石雕、浏阳豆豉、菌油、棕编、白沙液酒、铜官陶瓷、浏阳夏布、浏阳纸伞、浏阳花炮、红继木
历史人物 屈原、贾谊、陶侃、焦达峰
奇闻掌故 吕洞宾与金线街、陶侃射蟒
7.保护框架的空间构成
根据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价值及其环境要素构成,可以将太平街的空间框架划分为“五街三片一点”,即以五条特色街道串起来的三片传统居住街坊(见保护框架规划图)。
“五街”是指:
太平街传统商业街、金线街传统风貌街、西牌楼传统餐饮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巷。
“三片”是指:
马家巷孚嘉巷传统居住街坊:以马家巷、孚嘉巷为中心,东面到太平街,西面到卫国街,南到金线街的以传统居住风貌为主要特色的地块。
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北,三泰街以西。
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以太傅里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南,西兴街以西。
“一点”是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贾谊故居。
第三章:保护等级与范围
8.历史街区分级保护
根据现状特征以及国家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规定,在本次规划中,将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划分为二个层次: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8.1历史文化风貌区
历史文化风貌区根据保护对象性质和措施的不同分为两部分: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8.1.1 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是指从沿太平街(北起长沙食品城,南至金线街口)、马家巷(东起太平街,西至卫国街)、孚嘉巷(东起太平街,西至长沙港务招待所)、西牌楼(西起太平街,东至三泰街)、太傅里两侧传统民居集中的区域。以“保护范围规划图”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范围划定为准。本次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为5.07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包括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起卫国街,东达三泰街、三兴街的整个太平街历史街区,以“保护范围规划图”上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划定为准。本次规划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12.57公顷。
8.1.2 保护要求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要求确保此范围以内的建筑物、街巷及环境不受破坏,如需改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并经过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各种修建需在城镇建设部门及文管会等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下进行,其建设活动应以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其建设内容应服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较大的建筑活动和环境变化应由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通过方可执行。
1) 古街市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地面铺装应逐渐恢复传统特色,采用麻石条铺砌;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应逐步转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有地方传统特色,不宜采用现代城市做法。
2) 街巷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商铺茶肆和产商结合的手工作坊,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符合风貌要求,色彩控制为黑、白、灰及黄褐色、原木色。
3) 传统民居选择相对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维修恢复,保持原有空间形式及建筑格局,古井、古树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应予以保留并清理恢复,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改造或拆除。
4) 对本区内保留的传统民居建筑应加强维修,建筑色彩应取黑、白、灰、黄褐色等其他长沙传统民居的色彩加以统一控制,建筑装饰、建筑形式应采用民居形式的坡顶青瓦白脊房,建筑门、窗、墙体、屋顶及其它细部必须严格按规划管理确定的长沙传统民居特色细部做法执行。建筑功能主要为居住建筑或民居旅馆。
5) 建筑物一层檐口高度控制为2.8~3.5M,二层檐口高度控制为6.5 M。
对于建设控制地带,此范围内的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下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以取得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在此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
1) 建筑形式以坡屋顶为主,体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最大建筑高度为四层;对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旧建筑必须搬迁和折除,近期拆除有困难的都应改造其外观和色彩,以达到环境的统一,远期应搬迁和拆除。
2) 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文物管理部门指导并同意下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建筑功能应以居住与公共建筑为主。
8.2环境协调区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太平街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地完整性,根据历史街区四个方向的不同情况,划分出环境协调区。
8.2.1 保护范围
环境协调区的范围规划为:西起湘江之滨,东到三泰街、三兴街道路红线外50米,北起五一路南侧红线,南至解放路红线外50米。具体保护范围以“保护范围规划图”上的环境协调区范围划定为准。本次规划环境协调区面积为23.98公顷。
8.2.2 保护要求
在此范围内的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必须服从“体量小、色调淡雅,不高,不洋、不密、多留绿化带”的原则。其建筑形式要求不破坏古镇风貌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该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
对整个区域协调区,新建筑应鼓励低层,原则上不超过6层,街坊内部建筑高度应严格按照“高度控制规划图”执行,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设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停止其建设活动,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予以改造。
9.建筑及院落分级保护
经过对太平街历史街区现存建筑的详细调查和评估后,将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优秀建筑及宅院分为三级进行保护: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二级——不可移动文物、三级——优秀历史建筑。
9.1文物保护单位(一级)
9.1.1 保护范围
保护等级为一级保护的范围:划定已经公布批准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和其组成部分的四至界线以内为绝对保护区。太平街历史街区内目前共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贾谊故居。
9.1.2 保护要求
所有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故”,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绝对保护区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
建筑形式:不能随意改变现状,不得施行日常维护外的任何修建、改造、新建工程及其它任何有损环境、观瞻的项目。在必须的情况下,对其外貌、内部结构体系、功能布局、内部装修、损坏部分的整修应严格依据原址原样修复,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其它有关法令、法规所要求的程序进行,并保证满足消防要求。
高度控制:保持现状或根据原状恢复。
9.1.3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
不容许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有超过文物保护建筑的一般建、构筑物,现状存在的应坚决拆除。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下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以取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在此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
9.2 不可移动文物
根据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和长沙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单位的划定,及现场对历史建筑的调查审定,本次规划共划定不可移动文物6处。分别为马家巷17号(共进会旧址)、孚嘉巷12号(四正社旧址)、太平街67号(乾益升粮栈旧址)、孚嘉巷14号(鲁班庙旧址)、孚嘉巷42号、金线街麻石路面。
9.2.1 保护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筑高度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建筑维护修缮应优先采用旧料来更换损毁构建,修缮的原则是“只修不建,修旧如旧”。
附表:太平街历史街区不可移动文物汇总表编号 名称 地址 建筑面积 建筑年代 房屋性质 进数 备注
13 共进会旧址 马家巷17号 450 公私合用 二
18 四正社旧址 孚嘉巷12号 260 公房 二
09 乾益升粮栈旧址 太平街67号 500 公房 四
16 鲁班庙旧址 孚嘉巷14号 270 清末民初 公房 一
14 孚嘉巷42号 孚嘉巷42号 480 民国 公房
37 金线街麻石路面。 金线街
9.3 优秀历史建筑
经过对太平街历史街区的历史遗存详细踏勘和审核后,本次规划共划定优秀历史建筑25处。
9.3.1 保护要求
对于优秀历史建筑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和建筑高度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建筑修缮的重点是恢复其传统建筑与院落的布局,在细部做法上采用长沙地区的典型做法、样式材质等,可以在对当地建筑的特色提炼下,对无法恢复原样的部分做一定的创意性设计。
第四章:高度控制规划
10. 高度控制
为维护街区的历史文化风貌,需要对街区的建设进行高度控制。具体如下:
文物保护单位:维持原有建筑高度,不容许在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有超过文物保护建筑的一般建、构筑物,现状存在的应坚决拆除。
重点保护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维持原有建筑高度。周边20米范围内有高度超过重点保护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的建、构筑物,应降低层高或拆除。
控高二层区域:建筑高度控制为二层坡屋顶传统建筑。建筑二层檐口高度不超过6.5m,屋脊总高不超过8m;结合现状特点,允许建国以前传统风貌建筑维持原高。
控高四层区域:位于本次历史街区规划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在四层及四层以下,四层檐口高度在12.5米以下,总高度不超过14米。
控高六层区域:规划范围西向外至湘江岸边,北至五一路南侧红线,东、南道路红线外50米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在六层及六层以下,总高度不超过20米。
各控高区域的具体范围详见高度控制规划图。
附表:高度控制区域汇总表
区域名称 面积(hm2) 比 例
维持原高 1.04 4.04%
控高二层 8.43 32.73%
控高四层 8.19 31.79%
控高六层 8.10 31.44%
11. 景观视廊控制
为了保证湘江风光带与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交融,新开辟的通向湘江的回龙街两侧应控制高度为二层。
为了保证金线街传统风貌的完整性,金线街南侧的新建建筑须有一定的高度控制,即沿街道红线南侧15米的范围内控制高度亦为两层。
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
12.用地调整目标
根据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原则,通过对现状土地使用的合理调整,以达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从而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同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发展文化及旅游事业,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从用地功能结构上将整个规划区划分二个节点、三条轴线、五个区域。
节点:规划有两处,分别位于太平街的南北两头入口处。北节点规划为公共服务中心节点,结合救火会旧址,设立一处“文夕”大火纪念广场;南节点规划为文化休闲广场,主题为长沙市井万象。
轴线:一条是太平街特色商业轴,以经营长沙传统特产和展示太平街传统特色经营为主;一条是金线街地方文化轴,以经营长沙传统文化产品和手工作坊参与展示为主;一条是西牌楼休闲餐饮轴。
区域:分为三片传统居住街坊,一片传统园林区,一片文化创意区。传统居住街坊有马家巷传统居住街坊、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传统园林区为结合贾谊故居进行更新复原的旅游区。文化创意区为结合孚嘉巷西口的整治而新建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商业区位。
详见功能结构规划图。
13.用地调整措施
太平街历史街区仍以居住用地为主,恢复传统民居街坊,商业用地主要沿太平街、西牌楼两侧布置。文化娱乐用地主要沿金线街两侧、孚嘉巷西侧布置。广场空间主要设置在太平街北头、南头。公共绿地均布于各居住街坊内部,调整设立一处新的幼儿园,各居住街坊内部设置托儿所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太平街北部东侧设小区级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诊所一处。
附表: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性质 面积(m2) 比例
居住用地 38864 30.91%
商住用地 8088 6.43%
餐饮服务业用地 3659 2.91%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437 1.14%
公园 2019 1.61%
医疗卫生用地 450 0.36%
商业用地 17853 14.20%
金融保险业用地 7320 5.83%
旅馆用地 3146 2.50%
文化娱乐用地 6663 5.30%
影剧院用地 656 0.52%
图书展览用地 3166 2.52%
科研设计用地 913 0.73%
文化创意产业用地 3534 2.81%
文物古迹用地 9058 7.21%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431 0.34%
绿化用地 2833 2.25%
广场用地 2128 1.69%
道路用地 11429 9.09%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2072 1.65%
合计 125719 100.00%
第六章:社会生活规划
14.人口规划
太平街历史街区现有常住人口7359人,暂住人口1569人,共2953户,居住用地面积约5.7公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只有约14.1平方米,居住密度偏大。住宅建筑面积约142000平方米,居住人口密度为6.3人/100平方米,达到了居住舒适标准中的经济型标准:4-7人/100平方米,但偏拥挤。
用地规划中约五分之二的街区作为市级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保留其它部分历史街区作为居住用地,仍以居住为主,考虑到街区居住建筑保留现状多为二层,另有较多居住用地控高为四层,按容积率为1.5,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5平方米(处于经济型与舒适型标准之间,为4人/1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规划,则街区人口规划为约4500人,1500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为16.8平方米。
根据规划需迁出居民约4400人,1450户。
1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对原来建筑外部空间功能进行梳理打通,构成多级网状的外部交往空间,形成主要道路 巷道 内部小广场 私人院落的公共空间结构。
规划安排一处新的幼儿园、一处新诊所、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处小型影剧院。同时加强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的统一管理和标准化设置。
太平街和西牌楼街作为主要旅游服务性质的商业街道,同时要保持一定的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商业设施。
风貌的要求。
本着“方便居民生活、有利旅游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考虑技术要求。结合长沙的历史街区特点,因地制宜,寻找最佳的技术途径,节省用地和投资及运行费用。技术上安全可行,维护管理方便,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便于专业部门实施。。
况统零售商业风貌轴、西牌楼为传统餐饮服务风貌轴、金线街为传统商业居住风貌轴。
强化历史街区的入口标志空间,保护街区内部的标志性景观。在西牌楼东口与三泰街交接处恢复原有的明藩王府西牌楼,孚嘉巷西巷口复原太平门,马家巷和金线街的街巷口建坊门,太平街南、北入口建设广场空间,作为历史街区标志性入口。街区内部利用救火会旧址建设“文夕”大火纪念广场,突出朱昌琳故居和贾谊故宅作为街区内部的标志性游览景观特征。
第十章: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
30. 保护更新模式
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是本着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风貌和传统空间格局的要求,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建筑的等级分类及其质量、风貌等的综合调查评估,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构)筑物提出分级保护和整治的方式措施:
修缮: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对其残缺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对文物整体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原则是修旧如故、只修不建。具体办法参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办法。
修护:针对优秀历史建筑,对其进行不改变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格局的修理维护,其使用性质的改变需报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方能进行。
改善:对一般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进行不改变其外观特征的维护、改建活动。
整修:针对一般建筑中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和环境要素进行的改建活动。
暂留:针对质量较好,但与古镇风貌冲突很大且不处于核心风貌保护区的紫线范围内的一般建筑,由于经济社会原因而暂时无法更新拆除的,暂时保留,建议远期更新拆除。
拆除:针对风貌极差、质量极差的一般建筑,或该建筑原址曾经有重要的古迹遗址,则根据规划需要将其拆除,进行新的建设活动或对古遗迹进行复建,或开辟为绿化及开敞空间。
对文物建筑(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一般历史建筑、一般建筑、障碍建筑等相对应的保护和整治措施列表如下:
附表:保护与整治策略表
类型 文物建筑 优秀历史建筑 一般历史建筑 一般建筑 障碍建筑
保护与整治
方式 修缮 修护 改善 整修 暂留、拆除
附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保护与整治模式
31. 规划原则与目标
本着在社会中确认、尊重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对享用这些遗产的特殊习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确保和支持创造、保养和承传这些遗产的社会群体以及物质性的承载环境,保证这些遗产不仅作为历史资料得到静态的保存,还要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与发展。
31.1 规划原则
作为人类特殊的文化遗产,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其保护应遵从以下原则:
1) 原真性原则,作为盛行于特殊历史时期被特殊群体所珍视的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只有保证其内涵包括与内涵统一的形式的历史真实性即原真性,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存在的依据。
2) 发展性原则,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社会性,在其保护过程中必须注重遗产随社会环境条件的变迁而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3) 尊重性原则,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所依托群体的特殊性,在进行保护时,必须尊重享用这种遗产所必须遵从的习俗和仪式。
4) 共享性原则,保护是为了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必须加强遗产在社会中的宣传、教育和弘扬。
31.2 规划目标
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得到创新、发展,从而保持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促进人类的创造力。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确保全社会对非物质遗产的享用,同时对享用这种遗产的特殊方面的习俗予以尊重。
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促进各国人民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以及确认其文化特性。
32.重要无形文化保护项目规划
通过对太平街历史街区及长沙城的无形文化的传承现状及载体环境的调查、分析、以及特色性与可发展性评价,确定了以下的重要无形文化保护规划项目:
32.1太平街非物质文化规划恢复内容
规划恢复项目 无形文化内容 地 点
恢复老景点 西牌楼 西牌楼街东口
太平门 孚嘉巷西口
恢复老字号 利生盐号 太平街
乾升益粮栈 太平街
杨福和豆豉鞭炮庄 太平街
洞庭春 西牌楼
汉新和纸号 金线街
和记多绸布庄 太平街
晋康纸行 金线街
福裕祥南货店 太平街
德昌酱园 太平街
永茂和干
『叁』 求一篇莒县的历史调查报告,500字
关于莒县的历史调查报告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莒县历史悠久,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莒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灵雅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山中古刹定林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寺内有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的校经楼, 为刘勰晚年校经著书之处。 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此外,境内还有齐长城遗址、状元林、乐毅垒、马鬐山红袄军遗址和玉皇山龙鱼、屋楼春晓等景观,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肆』 淄博的历史调查报告
淄博[1]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手工业方面的专著《考工记》、第一本农业方面的专著《齐民要术》以及最早阐述服务业的专著《管子》都是在这块土地上写成的。齐文化具有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特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成立的稷下学宫称世界东方第一所高等研究学府,囊括了百家争鸣的所有学派的代表人物,淄博临淄的稷下,一个神圣的名词,中国唯一一次百家争鸣的发生地,一个令古往今来无数贤才雅士魂牵梦绕的地方。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战争加剧,齐国为实现“一匡天下” 的理想,于齐都临淄稷门附近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良博学之士到稷下学宫传道授业、著书论辩。稷下学宫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间,各派云集、平等共存,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求实务治、经世致用,孕育或发扬了纵横家、儒、道、法、名、阴阳、兵、杂等各家学说,使齐国成为天下学术文化的中心。稷下学宫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但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雄辩纵横家苏秦、张仪、孟子、李斯和韩非子的老师荀子、滑稽大师淳于髡、阴阳家邹衍、法家名士慎道等各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带来了堪比西方雅典学派的学术盛世。2004年12月,全国首家民办法律研究所——淄博齐铭法律研究所又作为中国大陆首家由律师主持发起的专业法律研究研讨机构,将继续秉承稷下学宫的精英文化学术阵地的作用,努成作为纵横家、法家主流文化和各家思想的学术化、普世化和实践者。目的是将稷下学宫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致百虑、和而不同的“和同”精神发扬光大,同时迎合当前创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政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作出一份贡献。
约前6010年—约前5600年(后李文化时期) 据考古工作者对淄博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后李遗址”出土的陶器考证,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其早期产品均为夹砂陶,以圆底器为主,器类单调,均以手制。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 约前5500年—约前4300年(北辛文化时期) 今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所制器物有钵、鼎、壶、罐等工艺水平较后李文化时期有明显进步,开始大量制作泥质陶,具有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的鲜明特色,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约前4040年—约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 陶器生产较前有新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主要分布在今张店、临淄、淄川境内,迄今已发现此时期的遗址30余处,其早期产品多为红陶,中晚期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烧成等方面,先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 约前2010—约前1530年(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制陶业在前代基础上已发展到相当水平。陶器制作成为氏族部落的一种专业劳动。普遍采用快轮成型,产品以黑陶、灰陶为主,种类很多。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产地分布较广,今临淄、张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区县共有产地60余处。 夏商周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根据淄博地区已发现的“岳石文化”考证,这一时期的陶器生产仍很发达。主要集中在临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内。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代) 制陶手工业与夏代相比有较大发展,主要分布在临淄、张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烧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 前11世纪—前771年(西周时期) 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为齐国君,都治临淄。对制陶手工业颇为重视,专门设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临淄附近出现官营作坊。齐国制陶业较前发达,始制白釉陶器及砖、瓦等建筑用陶。 前770—前476年(春秋时期) 各地仍以生产鬲、鬶、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筑陶为主,制陶业中出现了产品分工。 前475—前221年(战国时期) 淄博地区制陶业开始形成作坊集中的手工业生产,许多私营作坊出现。产品由日用生活品扩大到明器、陶制工具。随着城邑建设的扩大,建筑陶空前发展。 汉魏六朝 前221—前207年(秦代) 秦统一中国后立郡县制、设齐郡,治临淄,辖今淄博大部地区。制陶业无大发展。仍生产日用陶和建筑用砖瓦。 前206—25年(西汉) 制陶业复兴,淄川地区发展尤快,建筑用陶的烧造技术和品种较前代有了显著进步和扩大。陶塑,异军突起。 25—220年(东汉) 低温绿色釉陶器制作成功。各种陶器大量生产。制陶技术进入了新阶段。 220—420年(三国·两晋) 除西晋得到短暂统一、社会一度安定外,一百多年里北方连年战乱,兵连祸结,淄博地区的制陶业一度逆转。临淄以及市区北部的陶器生产逐步衰退,制陶业由北向南转移。 534—550年(北朝·东魏) 今淄川区寨里村窑场兴起,以烧造青釉瓷开创淄博瓷器之先河,为中国北方最早生产青瓷的产地。 550—577(北朝·北齐) 寨里窑制瓷工艺明显进步,产品质量日渐精进。以青釉莲花瓣尊为代表,其胎骨坚致、釉色莹润,造型优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同时,烧造黄色铅釉陶器。 隋唐五代宋金元 581—618年(隋代) 寨里窑继续烧造青釉瓷。 618—907年(唐代) “贞观之治”后,淄川磁窑务(今磁村)窑场崛起。713年(开元元年)于村南建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华严寺”。中期,以盛产黑釉瓷标新立异,并兼产青釉、酱色釉产品,创制茶叶未釉。晚期,各种色釉比较纯正,器类复杂,形制多样。 907—960年(五代) 磁村窑首创白釉瓷器,并采用高温绿斑彩装饰。 960—1008年(北宋早期) 由于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淄博地区的陶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窑场不断出现。颜神店(今博山)、八陡、坡地、万山和淄川巩家坞、郝家村一带窑场相继兴起。 1068—1077年(北宋·熙宁年间) 颜神店窑户集资于北岭村建窑神庙,窑业日盛。磁村窑以生产白釉瓷为主。烧窑燃料由柴改煤,装饰出现了剔花、刻花。 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 颜神店、坡地、万山、郝家村一带已发展成为主要陶瓷产地。 1205年(金·泰和五年) 磁村窑工艺技术进入鼎盛时期。烧成采用匣钵、碗笼、装饰首创二次烧成釉上彩、篦纹、粉杠、白釉黑花、纹胎及各种雕塑。颜神店窑业盛况空前,品种之多,规模之大,堪与磁村窑场相媲美,所产青瓷印花和低温三彩釉独树一帜。 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年) 淄川坡地、万山及颜神镇、八陡等地窑场在前代基础继续烧造传统产品。但器物一般都浑厚体重、装饰单调。以黑釉、白釉黑花器为多见。 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 淄博地区连年兵燹和天灾,民不聊生。陶瓷业遭到严重破坏。雨点瓷、茶叶末釉及前代优秀技艺均失传。著名的磁窑务窑场一厥不振。 明清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陶瓷生产得到恢复发展。主要产地集中在颜神镇一带,规模较大的窑场有李家窑、北岭、山头、窑广、八陡、西河、福山等。 1558年(明·嘉靖三十六年) 颜神镇窑业空前繁荣,“陶者以千数”,四方商贩,聚集于此,八陡窑以生产琉璃瓦独擅其能。 1662年(明·天启二年) 西河窑场殊盛,有窑百座,产缸、盆、及黑釉碗等。业陶者在村东建窑神庙。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 淄川大昆仑西山一带发现白釉石(白药石),继此颜神镇附近窑场用以制做白釉产品。 1652年(清·顺治九年) 颜神镇陶瓷业迅速恢复。镇内大街南、李家窑及山头、窑广、八陡等窑场日盛。 1662年(清·康熙元年) 颜神镇及周围十里乡村窑场四起,镇内窑货设市,山头、西河村窑货有市所,产品销周围数县,“百里之外乡村僻址有其纵迹”。 1665年(清·康熙四年) 颜神镇人孙廷铨所著《颜山杂记》成书,对当地陶瓷、琉璃、煤炭生产作了较详细记载,是一部研究博山清代早期陶瓷历史的重要著作。 1670年(清·康熙九年) 叶先登篡《颜神镇志》成书,其“物产”篇对当地陶瓷记载颇细。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清廷下令割益都县孝妇、怀德二乡;淄川县簸箕掌、赵庄、大峪等二十一庄;莱芜县乐疃、樵岭前等七庄新建博山县。县治颜神镇。“博山”之名始此。设县后,大街南首窑、李家窑继废。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淄川峪头河村(今渭头河村)孙氏建窑生产黑陶碗,乃此地最早陶瓷厂家。 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 博山陶瓷业空前兴旺,北岭、务店、山头、窑广、八陡、福山为当时7大窑场,产品各俱特色,争奇斗妍。博山城内商旅辐至,已成为相当繁盛的陶瓷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 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 万山地区窑业日盛,重修窑神庙。 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 山头镇窑场集巨资新建窑神庙于村北,其建筑甚是壮观,迎壁以陶瓷壁画装饰,匾额楹联及各处布置华丽精巧,当时艺术之工与窑业盛况可见一斑。 1819年(清·嘉庆二十三年) 淄川峪头河村业陶者发展到六七家,生意兴隆,于村西建窑神庙。 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 博山陶瓷业产销两旺,业陶瓷者集资重修北岭窑神庙。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博山县福山村窑业具有相当规模,是年,后产陶瓷者有17家,窑炉28座。 1852年(清·咸丰二年) 福山村窑户集资于村南建窑神庙。 1869年(清·同治八年) 欧洲人阿·威廉逊到博山参观考察陶瓷业,后在《北中国旅行记》中对博山陶瓷业作了评介。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福山村窑户王顺清请五龙村窑工胡立存兄弟二人传授盆类产品制作技术,福山始有古子盆、元魁盆。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德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缔结“中德胶澳租借条约”,攫取了在山东境内修筑铁路和在沿铁路两侧三十里开采矿产的权利,淄川、博山划为德国势力范围。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6月 胶济铁路、张博支线全线通车。下半年博山、淄川部分外销产品始用铁路运输。 本年 石金元在博山北岭村创办“义祥窑厂”,杨佃福在山头创办“福同德窑厂”。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山东省工艺传习所总办黄华委古董商王子久于博山下河街(今博山消防队附近)设立工艺传习所,研究改良博山陶瓷。这是山东第一个官办窑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博山县成立商会,窑行、炉行为分会。 1909年(清·宣统元年) 山头窑匠侯兆良试成茶色、燎绿、燎蓝颜色釉。 1910年(清·宣统二年) 陶瓷艺人陈希龄在博山工艺传习所研制成功茶叶末釉,使失传数百年的这一历史名釉恢复生产。 1911年(清·宣统三年) 博山工传习所研究白瓷、烤花,出品尚佳,后因受颜料所限未能推广。 1916年,山东护国军政府在 周村 成立。 山东抗战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转折点是 鲁村会议。 1937年12月,姚钟明、廖容标领导了黑铁山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在淄川的 大荒地(今洪山)召开前委扩大会议。 1947 年7月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发起了 南麻战役。 淄博解放是1948 年。 195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淄博市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 淄博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西周建立后,姜尚封齐,开创"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淄博地区作为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数百年,被誉为"海内名都",至西汉前期仍"钜于长安"。齐国故城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在此期间,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这个海内外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悠久的历史,为淄博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临淄故城及其周围地带文物古迹浩繁,被誉为"地下博物馆"。临淄的后李文化在我国北方属首次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迹可寻。清代文坛大家蒲松龄和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淄川区蒲家庄,也成为一个风光优美、宛若仙居的聊斋文化旅游区。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蕴藏深厚的齐文化,使淄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积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
『伍』 武汉市文物保护情况调查报告
三、 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法规不够完善且立法工作滞后。2002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国家《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与原法相比,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而且赋予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更多责任和权力,这就需要地方文物法规须作相应的修改。目前,省文物法未修订颁布,市文物法修订工作尚未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致使我市的执法依据不全。二是名城保护工作的法规体系不完善。1999年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列有专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我市目前尚没有详细规划和具体措施与之配套,不便于实践操作,从而减弱了名城保护工作的力度。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要求均应制定专项的保护法规,与全国很多地方相比,我市这方面工作处于落后地位。
2、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没有真正落实。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13号),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2003年6月,国家文物局、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等7部委办局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的通知》(文物办发[2003]26号),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五纳入”工作。然而,我市的情况不平衡,市一级贯彻得相对较好,而各区基本未落实。大多数区未将文物保护纳入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未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也未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少数区设有专门的文物管理机构,也只能保证一定的人头经费,而文物保护经费也未纳入常年预算。此外,虽说近几年来,我市的文物事业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有较大增加,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没有大的变化。如文物维修费,1994年市政府确定了每年100万,当时全市市级以上文保单位87处,目前,每年仍然是100万,而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已增加到178处,维修量更大,所需资金更多,而基数未动,导致文物维修资金严重不足。
3、文物保护、管理与执法力量较弱。我市现行文物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人员的配备,是在原文物法授权情况下构建的,而原文物法授予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权有限,多为会同和配合执法。新的文物法特别强调了文物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明确授予文物部门对7条31项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力,但依目前文物市场执法队伍人员配置的状况,要想保证严格执法,工作到位,队伍力量显然不足,尤其是各区文物管理机构不健全,从业人员不到位,根本无法做到有效行使保护管理与执法职能。目前,除江夏、蔡甸、黄陂、新洲四区设有文物管理所,专门负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外,其余各区均无专职文物干部,更无执法队伍,全市文物保护管理与执法的任务,实际上全由市文化局承担,且文化文物稽查支队人员编制20人,担负着更加艰巨的文化市场执法工作,文物稽查力量十分有限,实际上处于超负荷运行。
4、名城保护缺乏强力机构和行之有效的运作制度。武汉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前城市现代化步伐越来越快,旧城改造速度亦越来越快,高大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因而对城市传统格局和文物环境风貌的威胁加剧,继承与发扬、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愈益突出,需要协调的问题很多,原有的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比较松散,又缺乏制约能力,并且工作职能也未很好的运转。其常设机构,虽设在市文化局,但限于人力,加之职能较虚、权威性较弱,无法很好的开展工作。
四、主要建议
1、尽快制定地方法规,完善执法依据。国家《文物保护法》重新修订颁布实施后,地方文物法规已不能与之相适应,目前《湖北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正在修订中,因此,建议组织专门力量,修订《武汉市文物保护实施办法》。此外,建议市政府法制办尽快将《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列入立法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争取市政府早日颁布实施。此外,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单项保护办法,市有关部门也应加快起草颁布。这些法规的完成,将使我市的文物保护管理,具备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依据。
2、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切实落实“五纳入”。五纳入”的落实,是保证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的基础,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各区和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便督促各区和相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分年度、分阶段的落实“五纳入”。
3、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充实力量,建立适合我市文物保护管理状况的工作网络。目前,市文化部门组建了文化文物稽查支队和文物稽查大队,加上原有文物保护处(名城处)、博物馆处,从而形成了文物保护管理、执法、稽查相互分离、相互配合的工作局面,既明确了各项职责、又保证了有效的工作,形成了各自独立、相互协助,便于监督,规范合法的工作机制。但是,各区的文物保护力量十分薄弱,既缺乏专门的机构,又缺乏专门人员,更无专门的执法队伍。建议结合贯彻落实“五纳入”精神,市委、市政府督促各区在文体(文化)局内设立文物管理科,配备专职文物工作干部。同时,组建文化文物稽查大队,一方面与市级机构相配套,另一方面,便于切实履行国家《文物保护法》赋予的职责和权力。
4、明确资金渠道,增加文物保护经费,保证工作正常有效的运转。首先,市级每年投资计划中,已明确了渠道和资金额度,即市计委每年安排了100万元文物维修费专款,应在此基数上,再增加100万元,并确定一个比例数额,每年按此比例数额增加预算。第二,市委、市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结合贯彻落实“五纳入”精神,要求各区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明确一条资金渠道、基数和增长比例,从而保证市、区两级财政都有稳定的文物保护经费来源。第三、政府应仿效国际上的通行作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出资捐助文物保护事项。一方面拓宽文物保护经费的渠道,一方面培育全社会关注文物、热心文物保护的良好社会风气。
5、挖掘文物潜在价值,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文物的合理利用,是国家文物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保护为主、加强管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现实中,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虽时有发生,但和谐统一的状况,更为普遍。目前,在文物的利用上,陈列展示、旅游观赏方面最为突出和直接。随着我市陈展设施的增加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市有愈来愈多的收藏品与观众见面,有愈来愈多的文物景点吸引着不断增加的游客,但无论是高品质的文物展览,还是文物景点的开发,我市都还有潜力可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全市“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加重文物事业的份量,促使其在保护、抢救、管理、利用上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陆』 我看无锡历史人文古迹课题调研报告
让历史遗产成为“城市动力” 张德勤的“预言”在2005年12月31日这一天终于成真,无锡终于将“姗姗来迟”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揽入怀中”。就在同一个月,受聘成为无锡市城乡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的罗哲文在无锡畅谈“文化兴市”的话题,这位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保护首席专家不无真诚地指出,无锡已经具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应该“抓紧申报”。同时受聘为该咨询委员会专家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则认为:把历史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并上升到城市战略的高度作全盘的考虑“十分必要”。无独有偶,阮仪三也积极建议无锡尽快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遗产。 与这些权威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是,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在2005年3月的一份名为《显吴地文化之蕴,扬山水名城之名》的调研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要建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再用2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已经如期“加冕”,它的公布之日,也成为无锡对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之始”,而寻求一种历史文化的个性定位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当务之急。 从素有“勾吴古都”、“春申封邑”、“江南名城”之称的无锡,到如今被认为是吴文化发源地、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乡镇企业发轫地的无锡,这个城市所经历的“提升”与“飞跃”有目共睹。而今后一个时期,无锡文物也将以彰显山水名城为主线,以“三大发源地”为抓手,以民族工商业为重点,以江南水乡、古运河为背景,以名人、名居、名园、名建筑、名古迹等为重要内容,抢救、挖掘、保护、利用一批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无锡文物四大品牌系列。 名地系列包括建设阖闾城、彭祖墩遗址公园、鸿山遗址公园等,建立吴文化博物馆,建成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建立乡镇企业博物馆;名镇系列则结合古运河、环太湖整治,充分发挥和利用沿河、沿湖的历史遗存,修复惠山古镇、荡口古镇、玉祁古镇、严家桥古镇、清名桥水弄堂,凸现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名居系列则将进一步重视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秦邦宪故居等已修复故居的利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金牌”景区,同时进一步推进阿炳故居、薛暮桥故居、孙冶芳故居、荣德生故居、陆定一故居、顾宪成故居等一批名人故居的修复,加快启动小娄巷历史街区的修复;而名遗系列则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建立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锡剧博物馆,建立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积极开展锡绣、剪纸、竹编竹刻等保护工作。 “我们一直有一个设想,以后漫步在无锡,一个个充满历史底蕴、有丰富内涵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历史街区和文化遗存会不时呈现于眼帘,使我们这座江南古城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一位接受采访的市文化局官员给记者“描绘”了一幅理想的图景,“而这样一个设想,应该不会太遥远了。”
『柒』 求一篇旅游管理专业的暑期调查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X city,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一名导游,如何在导游的过程中使客人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愉快的气氛,如何在带领客人游览的过程中将X city深厚的底蕴用语言淋漓尽致的语言传达给客人,如何使自己的工作被客人认同,如何很好的组织自己的团队都是很关键的问题。因此我选择去旅行社实习。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客人,提高业务能力,积累带团经验,学习带团的技巧与语言表达的方式。
暑假提早到来,我的实习也开始了。终于等到了实习的时候了,很早以前就从学姐那里打听到了大三的下半学期有实习任务,那时候可以说是急切地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大家再也无法忍受当前这日复一日的填鸭式的教学,尽管从学姐们那里了解到实习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综合自己的总体计划,我决定联系一家有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进行实习。我有幸来到0000旅行社进行实习,在这里我向不同的人和事,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受益非浅。0000旅行社是一个经国家旅游局特许批准经营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的享有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综合接待实力的国际旅行社。巧合的是该旅行社的总经理是我是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系的学长,在实习刚开始的时候他就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这更加使我想好好了解一下这家旅行社的实际情况——他们所做的工作流程和书上讲的是一致的吗?实际中的旅游团到底是怎样运作的呢?我甚至开始盘算起我能在这个旅行社学到什么。
实习成果:
因为旅行社规模不大,所以在那里的职员的工作分的很清楚。主要分为外联、计调、财务、后勤四个部分。外联是整个公司最忙的单位,除了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必须上心,还要主动和曾经的有业务往来的人联系,甚至只要是认识的业内人士,就都要保持联系。这样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是建立起这样一个发达的人际关系网,对于外联,尤其是做旅游的外联也是非常重要的。像公司这样的小型旅行社在做的旅游团往往是和大的旅行社合作的团,或者是和外地旅行社合作的小团,不仅要保证团队的质量,还要让合作的旅行社感到诚意与信任,以便日后的继续合作。因此外联的工作非常忙。计调的工作原则上说是为了旅游团安排相关事宜的工作,比如安排导游、住宿饭店、火车和飞机票等,但是计调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问题出现。举个例子说,旅游团指定安排的饭店房间数目、房间类型有变更,影响到房间的价格变动,或者房间数不足。如果直接将这样的结果告诉给发团的旅行社,很可能引起发团的旅行社的不满,甚至影响到旅行团的运作。虽然表面看来计调没什么错误,但是问题确实在这一环节上。公司的计调通常都会通过与酒店负责人谈话来协调问题,当然这个协调是建立在技巧性的沟通上的。如果是很公式化的协调,一般是不会有什么改变的。我在公司学习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业务往来的计调有时打电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却是我这样完全没经验的实习生所做不到的。
『捌』 开封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汴京”抄,即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历史。曾是战国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号称七朝古都。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历经9代皇帝,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总志》一书中对“汴京八景”就有记载。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人李濂又重新编写“汴京八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撰修《祥符县志》时,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涛声”删去,增添了“梁园雪霁”,把“金池过雨”改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风”改为“汴水秋声”,把“繁台春晓”改为“繁台春色”,修改过的“汴京八景”一直流传至今。
一、繁台春色
繁(读:薄)台,位于开封城东南,禹王台公园的西侧。那里原是一座长约百米自然形成的宽阔高台,因附近原来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称为繁台。早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