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二战制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是
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
Ⅱ 英国在一战、二战中的作用丶(内容详细点)
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一战中,英国几乎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美国迟迟不参战,没有英国的支坚持,欧洲大陆可能就被轴心国完全控制了,那样后果就难预料了。
Ⅲ 英国在一战、二战中的作用,顺便写一下自己的见解
这是提问吗?感觉像是辩论呢
一战英国发挥的作用主要在海战方面,同盟国方面,德国的舰队是最有威胁的,而英国人在与德国人的交锋中一直占上风,日德兰海战,双方打个平手,但是德军的舰队依旧被封堵在基尔港,无法自由行动。另外索姆河战役期间,也是英国最先发明了坦克,并投入了战场。
二战给我的感觉,英国人特混蛋,而且特自私。。。。在缅甸战区,面对日本人的进攻,英军多次抛下我们中国的远征军部队逃跑,直接导致了200师的惨败,后来直到美军指挥史迪威将军到来,缅甸战区的情况才得以改观。欧洲战区,除了非洲战场之外,以蒙哥马利为主的英军将领经常和美军抢功,而且临战退缩,市场花园行动是蒙哥马利策划的唯一的一次主动进攻,但是目的也很自私:当时地处荷兰的德军导弹基地正在用V1,V2导弹攻击英国本土,只有提前拿下荷兰,才能阻止德军的飞弹攻击,西西里登陆战时,蒙哥马利也是为了抢功多次打乱美军的调度,白白耽误很多战机,最后在横渡莱茵河时,蒙哥马利也是很小心眼的打算抢个头功(不过忍无可忍的巴顿还是先过河了)。
但是尽管英军抢功很卖力,但是大的战役还是美军功劳大,相比之下英军的作用只能体现在后勤方面了,说白了,英国也就是为了开辟第二战场提供了一个落脚点而已。
Ⅳ 英国在二战为什么能够最后战胜德国
在一个优秀的民主制度下,各个行业各个级别的每个岗位上都是本行业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人才,因为首相是民选的,他不担心政变,不需要把绝大多数精力花在权斗上,可以任人唯贤。在德军这一边不断看到的就是希特勒一次次犯下战略错误,而在英军这边,从首相、统帅一级级往下,一直到前线指挥官和工程师,到处都是人才济济,各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创造出力所能及的奇迹。
当年德军合围敦刻尔克时英国议会里面还在吵吵嚷嚷争论不休的这段历史,充分体现了民主体制在某些人眼里看来的最大弱点,就是它反应慢,难以形成合力。但这其实恰恰是它的优势。在这非常充分的讨论里,全社会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团体的代表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反对任何自己不同意的提案。这样一来,一旦通过一项议案,全社会必定全力以赴地拥护和执行。当初那些投票反对的人也会全心全意地去执行,因为他们知道议案的通过是因为多数人支持,所以是一个公平的结果,这项决议自己是少数反对派,另一项决议自己就可能是多数支持者之一,作为民主社会的一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去全力以赴地执行公平通过的决议。所以,一旦英国议会通过丘吉尔战斗到底的提案,英国人民就立即抱成一团,各尽其才,发出惊人的爆发力。
这就是英国可以以劣势兵力战胜德国的根本原因。
Ⅳ 二战对英国的影响
二战加剧了英帝国的衰落。
二战时期英帝国状况:
1、殖民地对战争胜利的贡献
二战是对英国殖民地一次忠诚的考验。 因为在站前,各个殖民地的地位只是在语言上的规定,而是否参战则是用实际行动明确了其主权国家的地位。 没有令英帝国失望,在二战中,英国殖民地除了爱尔兰保持中立之外,其他的殖民地都相继对德国宣战。
并且将大量的资源运往英国,为英国的战争所服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各个殖民地对英国具有如此高忠诚度的并不是它们具有的同一个目标或者同一个需要,而是具有相同的恐惧。
一旦英国战败,那么其殖民地也会具有相应的威胁。 所以,在这次的战争中,英殖民地参战的注意力并不是集中于巴黎或者伦敦,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华盛顿。
2、殖民地具有分离倾向
一战使得英帝国的霸主地位发生了动摇,而二战促使英帝国最终走向了终结。 在二战胜利之后,更加速了英国殖民地的离心倾向,从而使英帝国逐渐走向衰落。 总结二战中促进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大西洋宪章》影响了殖民地的独立。
这份宪章是英美两国为了获取战争的胜利而动员和鼓励世界人民参加战斗的一项工具和手段。 在宪章中声明,英美两国不追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并且尊重各个民族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 这为后续英国殖民地的迅速独立埋下了伏笔。
第二,在二战中,大量的殖民地人民走出国门,参加战斗。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思想和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军事技能的提升为后续民族的独立提供了基础。第三,英国军队在亚洲战场上的败退影响了英帝国的凝聚力。
在英国军队在亚洲战场上的败退不仅使其失去了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而且打破了英国不败帝国的神话。 殖民地的人民不再相信和依赖英帝国的可靠性和强大,从而使英帝国的离心速度加快。
第四,在二战中英国减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 对于殖民地提出的各项要求或者发生的动乱,仅是采取简单的让步或者镇压的方式,这加速了殖民地的离心速度。 第五,在战争中德国和意大利进行的伪装同情和支持独立的政治宣传,减弱了各殖民地维护英帝国的决心。
3、战时英国对待殖民地的态度
英国在二战期间为了鼓励殖民地人民参加战斗,在对殖民地的统治中主要使用了三个方面的手段。 首先,英国对殖民地采取镇压、分化和妥协的态度,目的是维持英帝国能够更加长久的持续。
此外,当镇压和分化不能够解决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时,英国政府采用宪制改革的方式进行让步。 最后,英国在 1940 年为了应对各个殖民地的反英斗争颁布了殖民地发展法。
总结:
英国通过一系列手段建立的英帝国, 在经过两次战争的洗礼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尽管英国在这两次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但是,两次战争使英国在经济上大幅度萎缩,加大了对美国和各个殖民地的依赖。
而殖民地的人民在经过两次战争之后,民族独立意识提升,从而掀起了反英的斗争。 所以说,二战加快了英帝国的衰落。
二战后英国与美国的关系: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是一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在近代,英国曾辉煌一时,当了二百多年的世界霸主。鼎盛时期的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面积占到了世界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当时英国人在世界上简直横着走,英国人傲气的谁都瞧不上。但在19世纪末,随着德国的崛起,英国人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德国人的挑战。
为了挑战英国人的霸主地位,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硬生生的把英国人拉下了霸主的宝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把英国人家底打光了,搞得英国人欠了一屁股债,势力一落千丈,霸主地位只好拱手让给了美国。不过虽然二战后英国失去了霸主地位。
但在战后很长时间里英国一直不服美国,直到60年代末才开始服软。二战后英国严重衰落,在战后很长时间里仍然不服美国。
其实英国在二战结束后不服美国的主要原因就是英国仍然有一定的实力。尽管英国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几乎被战争掏空了国库,但战后的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三强国,和苏联的实力相差无几。1945年,英国的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并不比苏联少多少。
1945年春天英国本土坦克月产量达到苏联的70%,军用飞机月产量达到苏联的95%,舰船数量更是远远超过苏联。如果加上英联邦国家,其军工产能一点不比苏联逊色。
实际上,二战结束时英国的实力并不比苏联差多少。在五十年代,英国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不服美国,英国人自然也不会服美国。
尽管英国在经济和工业方面与美国有差距,但英国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英国拥有辽阔的殖民地,虽然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独立,但大部分殖民地仍然在英国手中,那些独立的国家仍然和英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英国仍然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
印度次大陆的棉花和茶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铁矿石和牛羊肉、加拿大的粮食、加勒比的糖、南非的稀有金属等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本土,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比的。
同时,英国人虽然衰落,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美国人在战后花了很长时间才彻底压倒英国,把英国在这些领域挤出了第一梯队。
此外,世界上很多规则还是英国人制定的,美国人有时候也不得不按英国人制定的规矩来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人再厉害,还是得乖乖说英语。因此,英国人自然不服美国。
不过服不服不是英国人说了算,虽然英国在战后仍然有一定的实力,仍然不服气,但没过多久就不行了。因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在排挤打压英国,在美苏的推动下,世界各地掀起了反殖民统治的浪潮,英法为首的殖民体系到六十年代土崩瓦解。
英国人的势力因此一落千丈,遭到了重创,再也无力和美苏叫板。加上当时英国经济增长缓慢,逐渐被联邦德国、日本和法国超越,所以英国的地位直线下降,被挤出了第一梯队,再也无法和美苏抗衡。
当然,英国毕竟是传统的老牌强国,虽然衰落,不能再和美英平起平坐,但仍然是世界大国之一。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屈指可数的几个强国,英国及英联邦的实力以及影响力仍然不是一般国家可以比。
Ⅵ 求英国工业革命,一战,二战对英国的影响!!!
只有中文的
工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 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⒈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⒉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 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 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世界格局: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一战:
经济: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国际金融中心由英国纽约转移到了美国伦敦,“日不落帝国”世界政治、军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实亡;一战中,商船损失,使得其航运业遭遇重创,导致英国贸易量的下降;
社会:一战使大量英国男子离开原先的工作岗位而参战,一贯被视为弱者的妇女接替男子,参与大量战时工作,一方面妇女作为家庭支柱,承担稳定社会的重任;另一方面妇女广泛就业,直接参加战时经济和社会事务,为英国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妇女社会经济地位,加速了女权运动的发展,而且使英国社会对妇女的传统偏见有所削弱;经过一战的冲击、影响,英国妇女终于获得了选举权;一战推动了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殖民地: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
削减,再之后英国的殖民地有很多开始独立,对英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很大影响;、
政治: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一战爆发前,英国自由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立法,开创复兴的局面;历史事实证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用下,才进一步激化了英国的国内矛盾,加剧了政坛的冲突,从而导致了英国自由党的没落
二战:
经济:二战让英国耗去250亿英镑巨额经费。为了支付军火费用,英国变卖了战前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国债较战前增加了两倍,外债高达37亿英镑。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开始降低,英国经济陷入依附于美国的地位。
Ⅶ 英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英国在二战的作用体现在:
1、海军对纳粹德国的全面封锁。打击航运线是双方的事,德国在搞狼群战术,英国人的驱逐舰和巡洋舰巡航以及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封锁网。英国的这项功绩不怎么出名,因为人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德国人都认定开战了还能有远洋航运的话,那上帝肯定是个日尔曼人。
2、地面进攻主力之一。英国陆军的兵力动员尽管不如苏联和美国,但是就兵力来说仍是盟军老四,中国勉强算第三。另外大抢风头的美国陆军82、101空降师不大愿意提及诺曼底登陆时英国同行比他们还多。
3、海军打击纳粹海上力量。
4、英国空军的战略轰炸和前线制空权争夺。英国空军一直是欧洲西线空中主力之一,43年前是唯一。英国空军的战略轰炸集中在夜间轰炸和对德国重要目标的攻击,他们对德国城市的伤害比对工业的伤害高得多,千机轰炸是当时德国市民的梦魇。就轰炸技术而言英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可称二战第一,有许多传奇战例,比如炸沉提尔毕茨(这艘可怜的大舰从诞生到沉没都在被英国空军轰炸);低空投弹用500磅炸弹炸开牢房墙壁好让其中距墙不足5米的犯人从洞里逃跑。
5、物资支援。在谢尔曼之前,苏联人最熟悉的外援坦克是英国货;在P-39之前他们最熟悉的外援战斗机是飓风。
6、保护航运线。盟军的护航任务在43年以前几乎由英国人包办,美国海军只负责威胁较小的大西洋西部。附带的,在运用潜艇方面英国人并不比德国同行差,就战舰受创几率而言德国海军是二战最吃潜艇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