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著名文献《永乐大典》编撰于哪个朝代
明朝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网络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B. 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1987.12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神奇大山。
安徽黄山 1990.12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自古以来,历游名山者多以为黄山之美不亚于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历代游客盛赞“天下名景集黄山”,谓泰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衡岳的烟云,匡庐的飞瀑,雁荡的怪石,峨嵋的清凉,黄山兼而有之。黄山胜景,以峰为体。这里峰林如海,辟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美不胜收。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武当山,雄峰峻岭,标奇孕秀,耸立于中国西部山区城市--十堰市境内,东经1100,北纬320附近。景区“绵亘八百里”。
在古代,武当山以“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显赫地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峰宝地”;在当代,国务院称誉武当山古建筑群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宗教活动场所。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庐山位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中游南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千米。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
C. 中华大典都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典》:包括《儒家分典》、《诸子百家分典》、《佛道诸教分典》,共3000万字。 《宗教典》:包括《佛教分典》、《道教分典》、《其他宗教分典》,共3000万字。 《政治典》:包括《政治理论分典》、《政治制度分典》、《行政制度分典》、《礼制分典》、《对外关系分典》,共2000万字。 《军事典》:包括《军事理论分典》、《军事制度分典》、《军事技术分典》、《武器分典》、《战例分典》、《军事综合分典》,共3000万字。 《经济典》:包括《经济理论分典》、《经济制度分典》、《经济管理分典》、《贸易分典》、《财政金融分典》、《经济综合分典》,共4000万字。 《法律典》:包括《法律理论分典》、《刑法分典》、《民法分典》、《行政法分典》、《经济法分典》、《诉讼法分典》,共4000万字 《教育体育典》:包括《教育思想分典》、《教育制度分典》、《体育分典》,共2500万字。 《语言文字典》:包括《甲骨文金文分典》、《文字学分典》、《音韵分典》、《训诂分典》、《语言文字综合分典》,共2000万字。 《文学典》:包括《文学理论分典》、《先秦两汉文学分典》、《魏晋南北朝文学分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明清文学分典》,共2000万字。 《艺术典》:包括《书法分典》、《音乐分典》、《绘画分典》、《工艺美术分典》、《陶瓷艺术分典》、《建筑艺术分典》、《戏曲艺术分典》、《艺术综合分典》,共2000万字。 《历史典》:包括《史学理论分典》、《中国编年分典》、《人物分典》、《纪事分典》、《考古分典》,共5000万字。 《历史地理典》:包括《中国历史地理分典》、《地方志分典》、《外国历史地理分典》、《历史地理综合分典》,共4000万字。 《其他社会学科典》: 包括《伦理学分典》、《社会学分典》、《人口学分典》、《族谱学分典》《民俗学分典》、《妇女分典》,共3000万字。 《数学物理化学典》:包括《数学分典》、《物理分典》、《化学分典》,共2000万字。 《天文地理学典》:包括《天文历法分典》、《气象分典》、《地质海洋分典》、《自然地理分典》,共1500万字。 《生物学典》:包括《动物分典》、《植物分典》、《生物学综合分典》,共1500万字。 《医药卫生典》:包括《医学分典》、《药学分典》、《卫生学分典》,共5000万字。 《农业水利典》:包括《农业分典》、《水利分典》、《林业分典》、《畜牧分典》、《副业分典》、《渔业分典》,共4000万字。 《工业典》:包括《轻工化工手工分典》、《食品分典》、《建筑分典》、《矿冶分典》、《工业综合分典》,共4000万字。 《交通典》:包括《陆路交通分典》、《水路交通分典》、《交通综合分典》,共1000万字。 《文献目录典》:包括《文献学分典》、《大典未收的辛亥革命以前古籍及古籍整理书目分典》,共3000万字。
D. 请问四库全书是什么详细一点.谢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学者撰写了多不胜数的珍贵典籍,但因战乱及种种原因,散佚不少.清朝乾隆皇帝为保存文物国粹,下令广徵前代遗书和本朝文人学者著作,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十余年完成.《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480余册.其收书规模之大,涵盖范围之广,编辑时间之久,一时无两,是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库全书》原本共抄录四套,后再加三套,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汇阁及文澜阁.参与这项编纂工作的人超过三百多名专家学者,近四千名抄写人员.后来因为战乱,大部分藏本已散佚损毁,现在仅存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三套及文澜阁残本.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四十四类、七十属.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文艺、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地理、算学、生物学、农学、占卜等,是研究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包括很多为人熟识的经典著作,如:《论语》《春秋》《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本草纲目》《陶渊明集》《文心雕龙》等等.
文渊阁《四库全书》是现今在中华文化领域保存得最完整、抄写得最统一及最大的一部丛书,其有系统、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大套网络丛书.因其收书极为丰富,文献资料繁多,实乃规模宏大的资料库.
四库全书
经部 十三经(简介)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礼记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韩诗外传 大戴礼记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 贞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
竹书纪年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孙子兵法
吴子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孙武
旧题:吴起 [注]
旧题:姜尚 [注]
田和 [注]
旧题:黄石公 [注]
尉缭
阮逸 [注]
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 作者:孙膑
百战奇略 作者:刘基
握奇经 旧题作者:风后氏
鬼谷子 作者:王诩
将苑 旧题作者:诸葛亮
何博士备论 作者:何去非
三十六计 作者不详
守城录 作者:陈规
孙子略解 注者:曹操
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作者:李筌
历代兵制 作者:陈傅良
素书
《备论》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曾胡治兵语录
其他子部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公孙龙子 鬼谷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归田录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唐新语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弘明集 广弘明集 宋高僧传
道德经 钝吟杂录 申鉴 论衡 说苑
新语 宣室志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世说新语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金匮要略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棋经 茶经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孔丛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人物志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中论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邓子 林泉高致集 山房随笔
集部 全唐诗 全宋词 李太白全集 乐府诗集 文心雕龙
文选 王右丞集笺注 楚辞 楚辞补注 观林诗话
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更多古体诗词集……
其他 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
辑注类
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专题类
历史 军事 文化 诗词曲 图片
古典小说类
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历史小说 志怪小说
历史工具类
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 民国地图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 中国历代疆域图
中国大网络全书中国历史 三国地图 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 古今地名对照
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 万年历 历表(隋之前)
E. 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讲讲《文献大成》《四库全书》《康熙大典》对后世的影响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网络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2],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
《永乐大典》编成后命运多舛,正本(永乐本)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副本(嘉靖本)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大部散失。
《永乐大典》由于卷帙浩繁,参加纂修人员众多,因此前后体例不一,前后错互舛误之处,亦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巨大价值。《永乐大典》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
康熙大典是什么呢?我不知道。。。。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F. 古代的四库全书是指哪四本
在古时,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藏在四库,所以也称它们为“四库”。而乾隆想要编纂的书册,是希望把这四库所有的书都能够收录其中,所以取名叫《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6)历史文化大典重要文献扩展阅读
乾隆命令各省官员收集前代遗书和本朝著作,为了能让大家更多的搜集,他还设立了奖励制度:进呈图书在500部以上,朝廷就奖励5000余册的《古今图书成集》一部。100部以上的,就奖励95册的《佩文韵府》一部。进献特别贵重珍稀的古籍,还能得到乾隆皇帝的亲笔诗。
在这样的奖励制度下,朝廷征集到的书总共12237种。除了被收录和被毁禁外,那些被认为价值不大的书,仅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
《四库全书》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每一种书都要先由纂修官考订,写出书的提要和评述,再由总纂官们根据纂修官提出的“应刊刻”、“应抄录”、“酌存目”、“毋庸存目”等意见,来检验原书,然后决定书目的存在与否。
编纂过程中,四库馆书库共任命正式官员三百六十人,征用抄写人员三千八百四十一人,远远超过当年修《永乐大典》的规模。在庞大的人群和强有力的管理中,终于在八年后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第一份。
G. 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文献丛书
”。《四库全书》抄收入袭古书3461种,79309卷,装订成36000余册,历时10年,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编成,是我国最大的一部文献丛书。另外还编有《四库全书》考证100卷,《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该书内容广博,保留了不少古代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H. 评价过邓小平的历史文献(书籍)有哪些,是谁写的啊急需!!!
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原名邓先圣,5岁进私塾发蒙,学名邓希贤,后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这时他有了朴素的“工业救国”的爱国思想,他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
邓小平到法国后,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学学习过几个月,就先后到几个工厂做工,他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体验到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当时,他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他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担任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和中共党组织里昂区的特派员。他还作过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杂志的编辑。
1926年初,邓小平离法赴苏,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学习。他在当时写的自传中说道:“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
1927年春,邓小平受党的派遣回国,到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担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并任该校中共组织的书记。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小平于6、7月间转赴汉口,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不久,汪精卫主政的武汉政府也公开反共,严酷的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为了适应秘密工作环境,他从此改名为邓小平。8月7日他参加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纠正和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年底,他随中共中央机关秘密迁往上海。1928年至1929年,任中央秘书长。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协助留在国内的中央领导人,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1929年夏,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他化名邓斌,任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书记,同张云逸等于12月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红军第七军和右江根据地。次年2月,又发动龙州起义,建立了红军第八军和左江根据地。他出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在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红军发展到七千人,红色区域扩展到二十多个县,拥有一百多万人口,成为当时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部队作战连连受挫,不得不转战七千里,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同中央红军会合。邓小平对“左”的错误指挥提出过不同意见,但未被采纳。1931年2月,他受前委的委派,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在这期间他写了《七军工作报告》,详细叙述了红七军的情况,总结了起义前后的经验教训。
1931年夏,邓小平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这时,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一直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临时中央开展了对邓、毛、谢、古的斗争。邓小平被撤销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受党内最后严重警告的处分,被派往中央苏区边远的乐安县所属南村区委当巡视员。这是他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受到的第一次错误处分。后来,在军委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人的支持下,被调到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不久,负责主编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
1934年10月,邓小平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他参加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大敌当前,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8月,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师长是刘伯承。
邓小平和刘伯承率一二九师深入日本侵略军占领区的后方,以太行山为中心,依托山区,并向平原发展。他们率部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在太行山站稳了脚跟后,分兵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接着,又率部越过平汉铁路,东进冀南平原,开辟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还先后建立了太岳和由鲁西等根据地合并而成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所在的太行地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1940年3月,刘邓指挥部队,在晋察冀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奋起反击,全歼进攻太行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一万余人。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从1940年8月起,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了大规模的破击战役,即“百团大战”。刘邓率领所部38个团参加,进行大小战斗五百余次,给日、伪军以很大打击。
从1941年开始,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1942年9月,邓小平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彭德怀、刘伯承回延安参加整风后,他于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他本着面向敌占区、面向交通线、敌进我进的方针,积极主动地开展游击战争,指挥部队粉碎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扫荡”,并领导全区进行建党、建军、建政活动,进行整风、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邓小平从实际情况出发,发表了《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太行区的经济建设》、《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等文章和讲话。他提出了对敌斗争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策略,提出了从各方面积蓄力量、为战略反攻和战后建国作准备的方针。他在北方局党校的整风动员会上所发表的讲话,指出毛泽东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事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指导。1945年6月,邓小平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他和刘伯承率部开创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块根据地已基本上连成一片,成为拥有2400万人口、30万军队的全国最大的解放区。同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邓小平任中央局书记和军区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军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在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不断地挑起局部战争。由刘邓领导的晋冀鲁豫解放区,横亘中原,正堵住国民党军队向华北、东北解放区进攻的通道,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矛头首先就指向这个地区。1945年9月,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全歼侵入解放区腹地的国民党军队,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接着,移师东进,阻击沿平汉铁路北犯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邯郸战役的胜利。这两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大大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停战协定的达成,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陇海铁路南北开展运动战,大踏步进退,连续进行了陇海、定陶、巨野等较大规模的战役,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
1947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的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部署,他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强渡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经过28天连续作战,歼敌5万6千余人,打开了南下的通路。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从几十万敌军前堵后追中杀开一条血路,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地区后,对国民党在长江以南的广大统治区形成了直接威胁,迫使国民党军队调动主力回援。围困大别山地区的敌军增加到约20万人,斗争极端艰苦。邓小平激励部队说: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其他部队和地区就能大量歼灭敌人和深入开展工作,这对全局极为有利,我们再削弱再吃苦也要坚持住。刘邓领导大别山根据地军民,积极、灵活地打击敌人,不断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大别山地区的重兵轮番“进剿”。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同相继南下的另外两支野战大军在中原地区布成“品”字形阵势,牵制和吸引了敌军南线160多个旅中的90个旅的兵力,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阵地。1948年5月,邓小平任辖区扩大了的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及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
在开辟中原新解放区的过程中,邓小平发表了《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等讲话和指示,根据中共中央的方针,从中原新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整党、土改和工商业政策等问题,提出许多重要意见,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肯定和称赞。从1948年春起,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相继发起洛阳、宛西、宛东、豫东、襄樊等战役,粉碎了中原国民党军队的防御体系。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进行了具有决战性质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蒋介石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后改称第二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后改称第三野战军)。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先后集结近80万军队,而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只有60万人,在武器装备上国民党军队更是占有巨大的优势。总前委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经过66天的作战,共歼敌55万5千人,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完全胜利。1949年3月,邓小平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受命兼任华东局第一书记。4月21日,遵照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率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京沪杭战役,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浩浩荡荡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上海及苏、皖、浙、赣等省广大地区。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他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他和刘伯承率部进军大西南,迅速消灭了盘踞在云、贵、川三省的90多万国民党反动武装,把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最后逐出中国大陆。在西南期间,他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他和刘伯承、贺龙在指挥部队清剿土匪顽敌的同时,注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分化争取敌人营垒中一切可能争取的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谨慎稳妥地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隔阂,促成各民族的团结;发动和依靠群众,顺利完成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加强各级政权建设;迅速恢复工农业生产,兴修成渝铁路等等,很快改变了那里的混乱的面貌,开创了西南地区稳定、发展的新局面。他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1952年7月,邓小平调到中央,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他提出要把国家财政放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财政工作要有全面观念。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中,邓小平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提出和深刻论述了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指出党面临新的考验,必须经常警惕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要求全党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健全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避免个人专断和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毛泽东在推荐邓小平当总书记时,说他比较顾全大局,比较有才干,比较周到和公道,是个厚道人。1959年他又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长达十年。这十年,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取得很大的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同时也有过严重失误。邓小平一直处在中央领导工作的第一线,参加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在许多方面提出过重要的正确主张。这是他工作最繁忙的十年。他积极贯彻八大的路线,指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共产党要接受监督。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起来以后,“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接着是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恢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他到农村调查,在公共食堂、供给制等问题上提出了纠正错误的意见。他主持制定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这个条例对恢复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及正常的生产秩序,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起了重大作用。他还主持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2年2月,为了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团结,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召开了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的民主生活,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同年5月,他提出要做好对受到错误处理的干部的甄别平反工作,用“一揽子解决”的办法,一次解决。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集体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62年,许多农村的干部和群众要求实行包产到户。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在1962年7月提出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哪种生产关系的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
邓小平担任总书记期间,同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广泛接触。他曾多次率代表团去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进行谈判,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
1966年,毛泽东领导和发动“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在这场长达十年的动乱中两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并被撤销一切职务,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最艰难、最曲折的时期。1969年10月,他被送到江西省新建县。他每天到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半天,做钳工活。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
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粉碎后,毛泽东有意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在周恩来支持下,邓小平于1973年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74年他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在筹备四届人大和酝酿国务院领导人选时,毛泽东评价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邓小平主持起草了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75年1月他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在这期间,他力挽狂澜,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他强调全国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他以铁路交通作为经济整顿的突破口。他指示有关部门先后起草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等三个文件。在短时间内,包括军队、工业、农业、交通、科教、文艺等在内的全面整顿,收到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起初,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工作是支持的,但是不能容忍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又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4月5日,天安门广场发生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拥护邓小平的群众运动,“四人帮”乘机诬陷邓小平,他再一次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9月,毛泽东逝世。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在未来的岁月中,中国应该走怎样的一条路,这是亿万人民十分关切的重大问题。邓小平由于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的历史功勋,由于他对“四人帮”的坚决斗争和在动乱中主持全面整顿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党和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叶剑英、陈云等的积极推动下,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在1977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当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整个国家问题成堆,急待解决。他一出来工作,立即表现出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等讲话和谈话中,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僵化的局面被冲破。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他还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这个讲话实际上是这次全会的主题报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I. 求十个出名历史古典文献名词解释,例如《四书五经》、《四库全书》、《永乐大典》
1.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闻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
2.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3.元朝马端临积二十余年功力著成《文献通考》,为一部著名的典章制度通史。与杜佑《通典》、郑樵《通志》并称为“三通”。
4.《通志》,宋郑樵撰。本书是仿《史记》的体例,收罗上起传说中的三皇、下迄隋唐之史料而编成的一部通史著作。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成书。全书200卷,附考证3卷,内容极广,包括了本纪、年谱、世家、列传、载记和二十略。其中纪传终于隋,礼乐刑政诸略止于唐,艺文、校雠二略止于北宋。此书发凡起例,贯穿各史书志,包举历代典章制度、学术源流,提供了有关古代社会和自然的各种知识,在史学上颇有贡献。其最大价值在于“二十略”,除礼、职官、选举、刑法、食货五略多据前人典章加以论述外,余下十五略多为阐述个人见解,而且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等五略为旧史所无,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等略亦颇有可取之处,有较高的文化史、学术史价值。有商务印书馆1935年影印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重印本。
5.《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原编,蒋廷锡奉敕校补,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的一部类书。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编成。全书10000卷,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汇编。汇编之下又分32典,典下分部,共6117部,每部设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无者缺之。它集古代图书之大成,搜罗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以及天文、气象、地质、矿产、农业、牧业、渔业、手工业、工程技术、数学等各方面的资料,其中保存明代文史资料特多,西学传入也多有反映。此书不仅收罗丰富,而且分类细密,体例完善,检索甚为方便.
6."十三经注疏正义“ 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发表于 2009-08-24 02:36:44 引用 1 楼 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 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7.
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雪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评宋刻本书:“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
8.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是《诗经》(《诗》)、《尚书》(《书》)、《礼记》(《礼》)、《周易》(《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9.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3年5月1日,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 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3月12日,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大典。《四库全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10.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网络文献,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网络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网络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永乐大典》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存不到800卷,约为原书的4%,《大英网络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网络全书”。
J. 论述明清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内容尽可能详细点)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封建专制高度强化。在科举上,采用八股取士,使读书人热衷于功名利禄,而淡漠对历史与现实的研究。在文化上,大兴文字狱,这种文化上的高压,禁锢了学者们的思想自由,使绝大多数学者钻进故纸堆中,专力从事三代、秦汉文献的整理与考订。形成了一代脱离社会现实的考据学风。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封建史学日渐衰落。
明清史学:
其一,强调正名分与辩正统,认为史学理论的首要问题为争正统论,反对以"一时"之强弱、事功成败论史。主张以永恒的,至高的"大中至正之道","天道"来评判历史。
其二,史学不受当权者重视,明代始终没有大规模的修史工作,清代则文字问狱,以修书为名禁书,导致两代史学无为,而且抄书成风,以“青史留名”的史心和史性彻底沦丧。
其三,明代官修史书弱,私修史书强,史学通俗化。而清代相反,民间无有敢私修史书者,史学上层化。
其四,"实学"和"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开始进入,许多内容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在不涉及朝廷忌讳的情况下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至于成就:
李贽《藏书》、《续藏书》
谈迁《国榷》
计六奇《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
明朝官修史书《元史》、《大明会典》、明实录、《永乐大典》
等等等等,还有清代的什么四库全书、清实录等等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