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推荐几本断代史的历史教材
吕思勉钱穆都还偏文言- -………………………………可以去看黎东方的《细说宋史》等系列,是战时老师在茶馆那些地方类似“说书”讲史学的稿子,很学术很通俗
『贰』 部编历史新教材为什么对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只字未提
《北史高丽列传》:“炀帝嗣位,天下全盛,高昌王、突厥启人可 汗并亲诣阙贡献,于是征元(高丽王高元)入朝。元惧籓礼颇阙。”这 就给杨广攻打高丽埋下了伏笔,其实高丽人不是不尊服隋朝,而是高丽 王不敢亲自前往隋朝谢罪,怕自己被隋朝扣留治罪!炀帝灭高丽之心, 或许早就有了。 高丽是一个具有极高文明的国家。高丽国都在汉乐浪郡的故地平壤 城,亦名长安城。平壤城与国内城、汉城,并称高丽国的“三京”。此 时的高丽人占据辽东大部,高丽主世袭爵为辽东郡公。高丽是辽东的霸 主,是实力强大的政权。 开皇初,高丽频频派遣使入朝表示臣服隋朝。等到大隋平陈统一中 国后,高丽人有了危机感开始治兵积谷,为拒守隋朝做精心准备。开皇 十七年,隋文帝赐高丽王高汤玺书曰:“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 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宜得朕怀,自求多福。”高汤看到书后惶恐万 分,表示将奉表陈谢,不久即病死了。其子高元嗣位。隋高祖谴使拜高 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郡公,赐衣一袭。高元奉表谢恩,并 贺祥瑞。并请封自己为王。高祖特别优待他,册封高元为王。 开皇十八年,高元勾结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隋高祖杨坚命小儿 子汉王杨谅为元帅,通领水陆大军讨罚过高丽。尽管“时馈运不继,六 军乏食,师出临渝关,复遇疾疫,王师不振”等不利客观因素,但隋军 还是打算渡过辽水对高丽老巢发起进攻,高丽王高元吓得城恐不安敢忙 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云云。”杨坚认为此时讨伐高丽 时机还不够成熟,于是下令罢兵,待之如初,高丽也岁岁遣使向隋朝朝 贡。 辽东除高丽外,还有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多时臣服于大 隋。高丽虽也臣服于隋朝,但时常拉拢、讨伐其他国家。高丽无疑破坏 着辽东的秩序,也挑战着隋朝在辽东的威望。如果高丽把百济、新罗、 靺鞨都灭了,一统辽东。高丽的实力与威望无疑倍增,也将对隋朝构成 严重的威胁。高丽是隋朝最大的隐患,是隋朝未来最大的敌人。 攻打高丽是炀心中早有的想法,或许正是父亲在世时叮嘱他要完成 的任务。隋炀帝攻打高丽,不是高丽对他不尊服,大业五年高丽人还向 隋朝朝贡。而是隋炀帝要彻底的把高丽变成隋朝一部分。
『叁』 为什么历史教材好多不合史实,我认为这些不存在争议,而且也和价值观导向没关系啊,比如戊戌变法
我不知道是否正确理解了您的意思。但是,对于历史问题的见仁见智回,是一直存在答的,以前有过盖棺定论,也有过成者为王败者寇,也有过不以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历史问题还有一个长期导致的结果和短期导致的结果。以戊戌变法为例,既有帝党后党之争,也有保守官僚与激进官僚理念之争,还有当时的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之争,以及国内文化对占优势的欧洲文化产生的应激反应,等等诸如此类。放在比较短的时间轴上看,戊戌变法是一个必然产生的且被国人希望的自强维新变革,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乃至建国大业都是这个路子下来的,所以现在的历史教材偏向自强维新的说法;但是,随着历史的沉淀,很多综合的因素慢慢被发觉以及冷静客观对待:比如康有为当时的动机,谭嗣同在当时官场、为人的评价,以及帝师翁同和的目的,还有慈禧太后的全盘考虑。这些确实是更有丰富或者还原了历史真相。但是,直至今日,中国的历史,还是没有脱离孔子编春秋的笔法,太过于追求简化定义,非黑即白,这一点,确实令人遗憾。
『肆』 历史学家评上海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离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只讲现象不讲本质。
为什么一定要用马克思历史观呢?
中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信仰自由,你可以信马克思,我也可以不信马克思,这有什么可说的么?
人家就不想用马克思史观,怎么了?
『伍』 历史教材为什么不讲亚瑟王或者是亚历山大大帝啊多么辉煌的一个时期啊.....
亚瑟王时代?这位只是英国的民间传说,没有正式的历史文件记载的。亚历山大大帝那个时期只有20年,而且属于古希腊时期,历史教材只是简略的记载了世界古代史,所以没有
『陆』 现行课标版初中历史教材有哪些弊端
初中高中的历史教材都离历史的事实太远了,有好多都是误导。
『柒』 部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有哪些新变化
一、教材传达新理念
重视阅读、关注思维的发展,在细微处引导家长、教师,这是新教材传达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体现在思维发展上
从第一课《中学时代》开始,新教材的编排设计就体现出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
三、教材的变化,对基层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新的挑战,对他们教学理念、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
(7)部编历史教材不讲生产力发展扩展阅读:
尊重认知规律
关于选文的取舍、教材的新变化,以及习题涉及等细节方面,在编写的过程中,编写组都有过激烈的讨论。其中一次,是对于语文教材中拼音和识字的教学顺序。
教材编写依据的始终是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接受水平,确定相应的框架结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育部教材局由此还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了写作专题在不同年级中的难易程度:七年级强调基础性,主要进行一般写作能力的训练,侧重记叙性文章的写作;
八年级强调实用性,突出语文跟生活的联系,主要进行游记、演讲稿、消息等实用性文体的写作,侧重说明性文章的写作;九年级强调思辨性,主要进行议论性文章的写作。
这些递进的难易程度,针对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统编教材编写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弹性与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课后练习部分,编写组此次编排了“选做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也要求教师通过组织交流和表扬鼓励,去激发学生做这些题的兴趣。
李祖文却表达了一个自己的顾虑,“我们仍然没有摆脱这种传统的文选加练习的方式,这给老师和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这其实缺乏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和关注。
似乎我们还是比较重视在练习中得出的结果,而中间应该隐含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我们的教材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东西。”
在8月28日教育部今年首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申继亮表示过,会有三方面来保证统编教材后续的完善和提高:建立跟踪研究机制,编写的主要专家去一线了解使用过程的适宜性,同时建立研究基地,鼓励专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建立专门的平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定期修订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140余编者耗时5年 国家统编义务教育教材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