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北省有哪些重工业企业
华药,石药集团1.2.3.4厂,维生药业,神威药业,石药集团欧意药版业,石家庄炼油厂.石家庄权化肥厂,刑台金牛能源,石家庄十二化建,唐山开栾集团,邯郸峰峰矿物局,廊坊新奥集团.石家庄飞机制造厂,石家庄钢铁厂,暂时就想到这些,以后想到在来宾告诉你
❷ 河北宣工的上市历程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1999]62 号《关于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筹)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批准,由宣化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 )独家发起,并以募集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设立。
公司于1999 年6 月7 日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500万股,其中4950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于1999 年7 月14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配售给基金的550 万股于1999 年9 月14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于1999 年6 月29 日在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登记,注册资本为 16,500 万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建军。注册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东升路21 号。
2006 年10 月宣化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破产,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被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宣工发展”)收购, 该部分股权已于2008 年3 月18 日完成过户手续,至此宣工发展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2007 年6 月18 日,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控公司”)与河北欧力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力重工”)、福田雷沃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雷沃”)签署了三方股权转让协议,国控公司受让了欧力重工持有的S 宣工19. 01%股权,该部分股权已于2007 年7 月4 日完成过户手续。
2007 年7 月31 日,国控公司与宣工发展的四十二名自然人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与张家口市宣化区财政局签署了股权无偿划转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国控公司受让宣工发展股东100%股权,宣工发展成为国控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8 年1 月15 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核准豁免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要约收购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义务的批复》中,同意豁免国控公司因间接收购而持有和控制S 宣工10,174.2167 万股(占总股本61.66 %)股份而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至此国控公司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❸ 河北中达集团的发展史
1969年6月6日,邢台地区磨窝煤矿开工建设,铁路专用线一并开始设计、筹建。
七十年代,开始采掘机械化的研究和生产。
八十年代,引进国外综掘设备并投入使用。1987年4月,洗煤厂开工建设。1987年10月,磨窝煤矿荣获国家首批“质量标准化矿井”和“国家二级企业”称号。1988年3月,矿长吴振清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全国优秀企业家。1989年6月,开始筹建西庞煤矿机械化矿井。1990年5月,磨窝矸石热电厂开工建设。1991年3月,磨窝水泥厂开工建设。1992年6月,邢台地区磨窝煤电联合总公司成立。下属:磨窝煤矿、西庞煤矿、洗煤厂、矸石热电厂、水泥厂。1994年6月,邢台煤电总公司成立。下属:磨窝煤矿、西庞煤矿、伍仲煤矿、市工具厂、市物资公司、洗煤厂、电厂、水泥厂。1995年5月,碳化硅厂开工建设。1997年11月,河北中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下属:原属三矿四厂以及邢东热电厂、邢台市砂轮厂、中达磨料磨县公司、碳化硅厂、市物资公司等。2000年4月,国家对大型国有企业给予“债转股”扶持政策。我公司成功实现债转股。“债转股”停息,将企业“七 五”“八五”规划期间潜存下的融资债务负担给予解除,使企业得到喘息和发展的机会。2001年4月1日,公司进驻火石咀煤矿。2002年4月23日,接收燕家河煤矿。2003年4月26日,接收台家山等四矿,成立旬东煤业公司。2006年5月6日,筹建旬邑中达工业园区。旬东电厂劈山造地,开始动工。2007年12月28日,公司以控股51%进驻子长县焦家沟煤矿,成立中达焦家沟煤业公司。2007年12月30日,陕西公司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全员工效、采煤工效及各矿井机械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煤炭价格不断提高。2008年3月18日,公司以6.1亿元的拍卖价格取得了子长县安定张家坪煤矿的矿权。2008年7月3日,公司完成了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产值达百亿元的战略发展规划。2008年12月30日,陕西公司克服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困难,依靠诚信和市场,产量突破1000万吨,产值超34亿元。2009年3月31日,火石咀煤矿三月份单井月产76万吨,创月产历史新纪录。向中达集团建矿40周年和中达西部开发8周年献礼。2009年4月1日,庆祝中达集团西部开发8周年2009年6月6日,庆祝中达集团建矿40周年2009年轰轰烈烈的中达集团建矿40周年庆典结束后,董事长吴XX与其他董事会成员的斗争开始明朗化。 在那次吴XX召集的陕西会议上开始公开摊牌, 董事会其他成员集体抗议董事长的分裂中达行为,并要依照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行事。后来,吴XX辞职,王春来代理董事长,成立的公司管理部室派往陕西统一管理,完成了河北中达集团的暂时统一。2010年3月14日,李XX以法人代表的身份强行占领旬东煤矿,驱逐了集团公司任命的矿长张XX。后来又强行占领旬东热电厂,驱逐了厂长高XX。
2010年3月21日,吴XX指使王XX、马XX等将中达集团公司的部室管理人员驱逐清理出火石嘴煤矿,重新回归吴XX领导。紧接着,吴XX带队收复了燕家河煤矿、子长焦家沟煤矿。自此,陕西所有产业都脱离了河北中达集团。
随后,一场法与非法的争斗开始了。河北中达集团仍处于分裂状态。陕西的企业至今没有收回。
❹ 中国重工的历史沿革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资委《关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民船业务重组回改制并境答内上市的批复》(国资改革[2008]25号)、《关于设立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2008]260号)批准,由中船重工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鞍钢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82年5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通知》(国发[1982]81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原第六机械工业部直属企事业单位和交通部所属的15个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是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正部级行政性总公司。1999年7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军工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经《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9]60号)批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为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 中船重工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造修船及船舶配套集团之一,主要经营和管理46个二级企业、28个科研院所,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
❺ 谁知道河北1990年工业生产总值和重工业生产总值分别是多少啊
朝鲜GDP估算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97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 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详见下列图表一 1990-1996年间韩国和朝鲜总体经济指标对比 年度 经济成长率% 国内生产毛额GDP亿美元 人均国民所得美元 韩国 朝鲜 韩国 朝鲜 韩国 朝鲜 1990 9.5 -3.7 2,536 2,620 5,883 2,020 1991 9.1 -5.2 2,941 1,710 6,757 1,010 1992 5.1 -7.6 3,079 1,640 6,988 1,020 1993 5.8 -4.3 3,328 1,620 7,484 1,020 1994 8.6 -1.7 3,807 1,270 8,467 840 1995 9.0 -4.5 4,565 1,310 10,037 740 1996 7.1 -3.0 4,864 1,260 10,548 640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 。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详见朝鲜经济发展图表之二。表二:1990—1999年朝鲜GDP情况表年度 增长率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953 7.1 46 1960 35 177 1980 413 1161 1990 -3.7 231 1064 1991 -5.2 229 1038 1992 -7.6 211 943 1993 -4.3 205 904 1994 -1.7 212 923 1995 -4.5 223 957 1996 -3.0 177 811 1997 -6.8 131 740 1998 -1.1 126 573 1999 6.2 1999年朝鲜经济增长率为6.2%,9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据韩国中央银行一份报告称,去年朝鲜建筑业增长最为强劲,为24.3%,农业增长9.2%,矿产业和制造业为9.9%。 尤其是近年来停产的4000多个地方企业开机生产。这无疑是好的征兆。但是,尽管如此,朝鲜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极为低下。有的学者认为1999年的朝鲜经济依然仅达1989年的75%。 实际上,这是较高估计,其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只有当时50%左右。 (二) 朝鲜主要工业产量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 详见图表三表三:朝鲜主要产业生产量 年度 项目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电力(亿瓦) 227 263 247 221 231 230 213 谷物(万吨) 481 443 427 388 412 345 369 钢铁(万吨) 336 317 179 186 173 153 121 水泥(万吨) 613 517 475 398 433 422 379 肥料(万吨) 159 144 139 161 132 121 96 煤炭(万吨) 3,315 3,100 2,920 2,710 2,540 2,370 2,100 纺织品(亿公尺) 2.0 2.1 1.7 1.9 1.9 1.8 1.5 原油输入(万吨) 252 189 152 136 91 110 94 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 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计划。 (三) 朝鲜粮食生产状况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 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1984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 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详见图表四)表四:朝鲜粮食供应情况年度 生产量(万吨) 不足量(万吨) 输入量(万吨) 输入后不足量(万吨) 1964 500 1974 700 1984 1000 1991 481.2 165.8 129 36.8 1992 442.7 207.3 83 124.3 1993 426.8 231.3 109 122.2 1994 388.4 278.6 49 229.6 1995 412.5 259.5 96 163.5 1996 345.0 328.0 105.2 222.8 1997 369.0 306.6 163 1998 389 127 104 1999 422 100 71 2000 359 100 据韩方报道,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 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 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近两年朝鲜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如号召农民开垦荒地种植土豆,实行所谓“土豆革命”,粮食危机有所缓解。据朝鲜农业部门统计,2000年,朝鲜土豆种植面积已达20万町步(每町步约合1公顷),若按每町步产量20吨计算,朝鲜去年土豆产量约达400万吨左右。据悉,今年,朝鲜计划再扩大20万町步的土豆种植面积。这样朝鲜土豆种植面积将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人均粮食供应量从上年的150克上升到300克 。但仍不足满足所需正常数量。1999年11月出席世界粮食组织(FAO)总会的朝鲜农业副部长说,2000年将缺少粮食120万吨。200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FAO地区会议上,朝鲜代表尹寿昌说,“因春旱延误了插秧,粮食状况仍然困难”,请求国际社会继续予以支援。 (四) 朝鲜外贸情况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 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 1999年为14.79亿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90年代以来朝鲜外贸情况,见图表之五: 1989—1999年朝鲜外贸、外债表年度项目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8 2000 贸易总额(亿美元) 45.9 47.8 27.2 26.6 26.4 21.1 20.5 19.8 14.42 19.7 输出 16.9 18.6 10.1 10.2 10.2 8.4 7.4 7.3 5.59 5.5 输入 29.0 29.2 17.1 16.2 16.2 12.7 13.1 12.5 8.8 14.1 输出——输入 -12.1 -10.6 -7 -6.2 -6 -4.3 -5.7 -5.2 -2.81 -8.6 外债 67.8 78.6 92.8 97.2 103.2 106.6 118.3 120.0 121 (五)朝鲜产业结构及现代化水平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朝鲜已认识到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服务业比重增长较快,1990-1995年5年间增长了9.4%,同期重工业比重5年间下降了6.3%,农业林渔业的比重也略有下降,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的局面。 详见表六表六:1991—1995年朝鲜国民经济结构比例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农、林、渔业 28% 28.5% 27.9% 29.5% 27.6%矿工业 38% 33.8% 32.9% 3l,4% 30.5%轻工业 8% 6.3% 6.8% 7% 6.8%重工业 22% 18.3% 17.9% 16.6% 15.7%社会间接资本 13.2% 14.2% 13.3% l l% 11.5%服务业 20.9% 23.5% 25.9% 27.9% 30.3%近几年又由于粮食危机和工农生产的急剧下滑,其工作重点放在恢复生产的正常化和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无暇顾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其经济结构基本上与90年代中期相近。在朝鲜经济结构中占份额最大的是农业,其次为制造业,第三是政府服务部门。如果按产业来划分,则第一产业即农业的份额为27.6%,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十水电气业)份额为42%,服务行业份额为30.3%。 详见见表七。 表七:朝鲜国民经济结构(1995年) 经济部门 占GNP比重 (%) 农业 27.6 制造业 22.5 建筑业 6.7 服务行业 9.6 采矿业 8.0 电力、天然气和自来水 4.8 政府服务部门 20.7 合 计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其一,朝鲜经济中占总人口37.6%的农业人口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7.6%,这表明朝鲜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质地位。其二,第三产业(30.3%)中2/3的份额(20.7%)是政府服务部门,因此这并不代表第三产业的繁荣,恰恰说明朝鲜经济中的服务行业仍处在比较初级的状态。朝鲜的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钢铁、煤炭、电力、造船、纺织等部门。其经济部门比较齐全,并具有潜力。但是,工业中重工业比重大,重工业中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比重大;而轻工业和社会间接资本比重小;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还很低下,因此,从总体上讲,朝鲜属于典型滞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处于现代化低水平阶段。这与韩国国民经济结构形成显明对照。 见表八表八::韩国国民经济结构(1990-1995年) 项目年份 农业 工业(制造业) 服务业 1990 8.7 29.8(29. 2) 61.5 1991 7.7 29.0(28.5) 63.3 1992 7.4 28.2(27. 8) 64.4 1993 7.0 27.3(27.0) 65.7 1994 7.0 27.2(26. 8) 65.8 1995 6.6 27.2(26.9) 66.2 1996 6.3 26.1(25. 8) 67.6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朝鲜工业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也相当之大。据韩国发展银行估算,朝鲜主要部门工业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大约在17-25年。其中造船23年,钢铁20年,机械工具制造20年,汽车 25年,家电23年,计算机17年,纺织23年,食品饮料27年。
❻ 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历史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方重工)是在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2007年并购德国维尔特控股公司/法国NFM公司后,成为跨国经营企业。2009年跨进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沈重集团公司与沈矿集团公司合并重组前均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沈重集团公司历史沿革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沈重),其前身沈阳重型机器厂,最早名为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始建于193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重型机器厂。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加紧推行侵略者的“王道”政治,奴役中国人民,疯狂进行经济掠夺,在中国的土地上开矿、建厂。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制钢所是当时沈阳铁西区最大的一家工厂。
1934年9月,日本住友财团为向中国东北扩张,投资1000万日元,在鞍山建立满洲住友钢管株式会社(现为鞍钢无缝钢管厂)。
1937年9月,日本住友财团在沈阳建立“奉天制钢所”,作为按上满洲住友钢管株式会社的分社。
1939年,将总社由鞍山迁至沈阳,制钢所与机械制作所统称奉天工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8日苏军进入沈阳后,将工厂大部分设备拆运回国。至此,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的奉天工场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基本上只剩下空旷的厂房和破钢烂铁。
1946年3月24日,国民党政府接受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
1946年10月1日,国民党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划归鞍钢。先是命名为鞍钢炼钢厂沈阳分厂,后改称沈阳钢胎厂。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接管了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和与之相邻的满洲三菱株式会社(沈阳第一机床厂),合并成立第一机器总厂,“满洲住友”厂为第一分厂(亦称北厂)。1949年6月1日,第一分厂(北厂)从第一机器总厂分离出来,独立为沈阳实验工厂。
1950年9月,沈阳实验工厂改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沈阳第二机器厂。
1952年11月,改属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器工业管理局,更名东北机械二厂。
1953年8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确定工厂的生产大纲为矿山。轧钢。锻压设备,更名为沈阳重型厂。
1955年10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将所属重型机器厂统一改名为代号厂名,沈阳重型机器厂更名为四四三厂。
1956年11月,恢复原厂名沈阳重型机器厂。
1985年企业由国家直属下放到地方为沈阳市直属企业,隶属于沈阳机电工业管理局
1996年由工厂制转为公司制,建立了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沈阳市机械工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002年3月划归沈阳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授权经营单位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6月成为其核心企业,2002年9月与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并转属划转到铁西区。
2004年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撤销,现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持有单位为沈阳市铁西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二、沈矿集团公司历史沿革
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最早名为大亨公司铁工厂,始建于1921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局面,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便把“奉天军械修理所”扩建为兵工厂,委任参议杨宇霆为兵工厂督办。杨利用职务之便,在扩建过程中大捞其私财,转手用此巨额资金兴建了“大亨铁工厂”。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大亨”被强行占领。1934年,日本资本家根本富士雄、奥村鹿太郎等用150万元的资金把该厂改建成为“株式会社满洲工厂”。
1945年,东三省的人民在“9·3”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十四年的沦亡生活,该厂日本人已将工厂全部物质按有关条例要求登记造册,准备向我国办理移交,但此时苏军占领了工厂,把全厂可以拉走的物资全部做为战利品运回本国。
194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以张学思、朱其文为代表在沈成立了“辽宁省民主政府”,同年11月2日召开了辽宁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商安定秩序、恢复工商业、发展生产、重建国家之大计。但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了停战协定,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出兵占领了沈阳,致使工厂纷纷倒闭,“大亨”也难逃厄运。
1947年,国民党接收大员们飞到了沈阳,以所谓经济调查委员会的名义,接管了“大亨”并改名为“中央机器公司沈阳机器厂”(有其名无其实)。这些政府官员把厂内所剩无几的机器设备连同厂房全部盗卖一空。此时的“大亨”已并入膏肓,气息奄奄了。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大亨”做为“敌伪产”,被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接管。
1952年4月9日,上级指定机械五厂(原中捷人民友谊厂,现机床集团公司)负责兴建南分厂,组成了以韩克礼为组长的8人建厂小组,领导404名职工开始恢复建厂。
1952年10月20日,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总发字(52)第3106文件正式确定,工厂从1952年10月1日起行政独立,厂名为东北机械局第二十五厂。
1953年8月4日,正式易名为“沈阳矿山机器厂”。
1996年5月3日,根据沈阳市政府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要求,改制建立了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3月划归沈阳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授权经营单位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6月成为其核心企业,2002年9月与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并转属划转到铁西区。2004年沈阳机电装备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撤销,现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持有单位为沈阳市铁西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006年底,根据市、区政府决定,沈重与沈矿重组组建“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1月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登记,2007年4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正式更名为:“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❼ 唐山钢铁集团历史简介
唐钢是国有特大型企业,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2004年底资产总额278亿元;职工38192人;有15个子分公司,其中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唐钢控股的上市公司,股份总额15.038亿股,其中国家股占60.90%。主要钢材品种有:热轧和冷轧板卷、镀锌板卷、彩涂板卷、优质棒、线材、中型钢材等。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
唐钢1943年建厂,是我国转炉炼钢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唐钢坚持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结构,生产工序逐步配套,工艺技术不断进步,主要炼铁高炉、炼钢转炉和轧机都实现了现代化、大型化;现有57台套主要设备中有31台套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唐钢坚持层级对标,深入挖潜,经济效益稳定提高。2004年唐钢主要产品实际生产量:生铁696万吨,钢766万吨,商品钢材709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在国内钢铁行业排序均位居第六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实现利税38亿元(其中利润20亿元)。
目前唐钢整体技术装置、产品结构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装备有:炼铁系统三座2000-2560立方米高炉,炼钢系统三座150t转炉和四座55t转炉,轧钢系统一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二套连轧棒材生产线(引进、国产各一套),二套高速线材生产线 (引进、国产各一套)、一套单机架冷轧薄板生产线和镀锌线、彩涂线等。正在建设中的常规板坯热连轧机组和引进的冷连轧生产线工程预计分别在2005年底和2006年一季度建成投产。唐钢正进行千万吨级大钢建设,力争成为结构合理、装备先进、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唐钢始建于1943年。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唐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解放前作坊式的小工场,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国有特大型企业。2003年产钢60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实现利税25.2亿元,其中利润12.85亿元。解放50多年来,唐钢在改革发展中创造出了十分辉煌的业绩。
唐钢具有开拓创新的光荣传统,解放后,连续创出多项共和国之“最”。解放前,唐钢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解放后,唐钢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下,不断开拓创新,推进技术进步。1952年,唐钢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技术;1953年,在国内率先试制成功高铝质耐火材料;1958年,又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了侧吹碱性转炉富氧炼钢技术;1960年,作为国内首批企业建设了一套连铸机,为我国推广连铸技术摸索和积累了经验。由于唐钢为我国冶金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原重工业部、原冶金部的嘉奖和表彰。被誉为我国转炉的故乡。
坚持加快结构调整,不断推进跨越式发展。解放前,唐钢年的最高钢产量仅有1904吨。解放后唐钢积极发展生产,加快技术改造,在50多年中,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大的跨越。第一次跨越,1949-1976年,唐钢在国家指令性计划指导下,以炼钢轧钢为主。由于在转炉炼钢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使唐钢的技术改造也相应不断加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到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唐钢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钢117万吨,成为全国第十个产钢 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976 年7月28日,唐山发生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唐钢被夷为一片废墟,历经20多年的创业成果毁于一旦。但是,唐钢职工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以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震后28天就炼出了第一炉志气钢,当年 11月就全面恢复了生产,努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第二次跨越,是在完成震后恢复重建工作之后,唐钢针对缺铁、少矿、无焦的矛盾,于“七五”“八五”期间,以扩建炼铁一二期工程为重点,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先后建成2座铁矿山、2座36孔焦炉、2座1260立方米高炉、6套连铸机,并从国外引进1套高速线材轧机、1套连续式棒材轧机,形成了铁钢材200万吨配套的生产能力;在“上天唐”(上海、天津、唐山三地各钢厂)率先消灭了化铁炼钢,实现了转炉炼钢全连铸;在全国十大钢铁企业率先消灭了模铸钢锭,实现了转炉炼钢全连铸。为在日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次跨越,“九五”以来,唐钢实施了炼铁、炼钢、轧钢三大系统技术改造“三步走”发展规划,到2003年1月底基本完成,先后建成1座2560立方米高炉、2座150吨顶底复吹转炉、1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薄热带生产线,形成了600万吨的配套能力,实现了设备的大型化、现代化和薄板材产品“零”的突破。
坚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唐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方针,积极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初步建立健全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机制;创立了由唐钢控股的上市公司 ——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 1997 年实现境内发行上市;分立了辅助单位;改革了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完成了分离企业与社会职能工作;创建了有唐钢特色的层级对标管理体系,形成了不断学赶先进的企业进步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先进企业文化 。几十年来,唐钢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不仅发展了生产力,而且造就了几代优秀职工,并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仅创建了现代化的企业,而且发展了企业文化,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形 成 了以 “ 坚持发展、持续创新、奉献精品、服务社会 ” 为宗旨,以 “ 进步慢了就是落后 ” 为理念,以 “ 自强、奋进、创新、奉献 ” 的唐钢精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唐钢企业文化。 1988 年,唐钢荣获 “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 ” 称号,荣获 “ 全国先进集体 ” 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状。 2000 年,唐钢再次荣获 “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 ” 称号。
从唐山解放到 2002 年,唐钢共产铁 3654 万吨、钢 5870 万吨、钢材 4384 万吨;实现利润 56.62 亿元;上交利税 118.60 亿元,相当于国家累计对唐钢投资 4.28 亿元( “ 拨改贷 ” 前唐钢固定资产原值)的 28.7 倍。
目前,唐钢正在按照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千万吨级大钢建设,努力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 使唐钢成为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❽ 河北那个城市重工业发展最好
重工业主要集中在邯郸、唐山。
❾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China first heavy instries,英文缩写“CFHI”,中文简称“中国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是目前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2008年12月发起设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2010年2月成功实现了整体上市。截至2010年底,拥有在岗职工1167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270人,资产总额达291亿元。
中国一重主要为钢铁、电力、能源、汽车、矿山、石化、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并开展相关的国际贸易。现已形成以核电、水电、风电成套设备及煤化工设备、石油开采与加工设备为代表的能源装备,以冶金成套设备、汽车成套设备、热锻设备、海水淡化设备、重型机床为代表的工业装备,以钢渣处理成套设备、水泥制砖机,免烧砖机,粉煤灰制砖机,压砖机,加气混凝土砌块设备;城市垃圾焚烧成套设备为代表的环保装备,以核电铸锻件、火电铸锻件、水电铸锻件、重型容器铸锻件、船用铸锻件、冶金备件为代表的装备基础材料等四大产业板块。到目前为止,中国一重共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200余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30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先后装备了鞍钢、宝钢、武钢、首钢、本钢、攀钢等各大钢铁企业,一汽、东风等各大汽车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所属各大石油化工企业,东北轻合金、西南铝、渤海铝业等有色金属企业,平朔、准噶尔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不仅提升了我国重型机械产品的制造水平,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同时,中国一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与德国西马克、美国P&H、法国阿海珐、奥地利奥钢联、韩国斗山重工等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十二五”期间,中国一重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成长持续化、管理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技术集成化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富拉尔基、大连、天津以及长三角地区等四大基地;加快形成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环保装备和装备基础材料等四大产业;加快实现由产品经营为主向产品和资本经营并重转变,由工业装备为主向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环保装备和装备基础材料并重转变,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转变,由产品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并重转变等四个并重转变,不断提升公司业务规模,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力争早日把中国一重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型重大技术装备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