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伊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乳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缩影。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仅95户养牛专业户组成的“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乳业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伊利近五十年颇具传奇色彩的发展历史,不仅成为了中国乳业的一面旗帜,还开创并引领了中国乳业的“黄金十年”。伊利又通过奥运与世博,将中国乳业带上了世界舞台。
1956年——伊利雏形形成 呼和浩特回民区成立养牛合作小组,到1958年,改名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拥有1160头奶牛,日产牛奶700公斤,职工人数117名。它就是伊利的前身。
1970年——奶牛场改名为“呼市国营红旗奶牛场”。
1993年——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改制 1993年2月,由21家发起人发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内部职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伊利集团,并于1993年6月14日更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1999年——伊利集团成立中国乳业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带领中国乳业全面进入“液态奶时代”。到2000年,伊利集团实现全国同行业利税第一。
2003年至2004年——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同年,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伊利以127.87亿元的品牌价值列38位,位居中国食品业首位。
2005年——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首家突破百亿元的企业,也成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同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
2005年11月16日——牵手北京奥运会,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2009年5月25日——牵手上海世博会,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2010年——伊利董事长潘刚提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同年,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
2010年12月20日——伊利集团品牌升级,公布新的标识、品牌主张和企业愿景。伊利集团以“滋养生命活力”为新的品牌主张,向“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团”的愿景迈进,提供健康食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2012年8月——牵手伦敦奥运会,再次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连续8年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指定乳制品,不断强化“不仅是健康食品提供者,更是健康生活倡导者”的品牌定位。
2014年7月9日,伊利集团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4年全球乳业20强》报告中跃升至第10位。
⑵ 简述伊利集团的发展史
是从一个街道小厂逐步发展到一个上市公司,拥有原奶,冷饮,奶粉,酸奶,液奶内五大事容业部,年销售额达200多亿元,不仅为内蒙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成为我国食品品牌的佼佼者,
集团原董事长郑俊怀领导和见证了伊利的成长,功不可没,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的潘刚能够经得起摔打,披荆斩棘带领伊利走上最高领奖台
⑶ 伊利四大发展期是哪年
伊利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一家乳制品赞助商,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食品企业。
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130多个,生产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一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八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2005年跃居全国第一位。中国有四大黄金奶源带:内蒙奶源带、东北奶源带、华北奶源带、新疆奶源带。伊利在这些地方都无一例外地成了主角。
截止目前,伊利集团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在最近十几年的发展中,为了解决农民养牛资金困难的问题,伊利为养奶牛户累计发放奶款150多亿元,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为确保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伊利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防疫工作补贴和疫病防治;设立了2000多万元的风险基金,补偿奶农在养牛过程中的意外损失,从而解除奶农的后顾之忧。
伊利的技术创新:
伊利在行业首创三级研发体系,一级研发体系是与国家重要科研部门合作,对重大的基础课题进行研究;二级研发体系是伊利的技术中心,对产品和技术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三级研发体系是事业部的研发人员,他们的研发重点更侧重于针对消费者的研究。
2006年6月,伊利集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被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乳品企业。
2006年伊利集团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是乳品行业内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2005年伊利集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建成了国内唯一一个中外乳业专利信息平台;伊利集团与自治区科技厅联合组建了国内第一家乳业研究机构——内蒙古乳业研究院。
2004年,伊利集团技术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伊利集团拥有世界一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在质量管理方面强调“质量零缺陷”,并在行业内率先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这些为伊利向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提供了安全屏障。
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伊利发展历程的一个全新起点,是伊利品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乳业迄今为止取得的最高成就。
伊利的社会贡献:
伊利集团通过积极纳税,为社会承担责任,为国家贡献更多财富:十多年来,伊利集团纳税总额接近50亿,是乳品行业公认的纳税状元。此外,在伊利集团的带动下,五百万奶农走上了致富路。伊利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了基地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基地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方经济的腾飞,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伊利还有计划有战略的推进社会公益活动。伊利集团已经累计投入近4亿元用于各项公益事业,这在行业内也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今后几年全力支持、宣传奥运,已经成为伊利集团的头等大事。
牵手奥运领跑中国乳业:
2005年11月16日,伊利通过了全球最高标准的检验,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品牌;并且在2006年4月14日又成为2005-2008年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乳制品合作伙伴。
伊利牵手北京奥运,是中国乳业的至高荣誉。因此,伊利集团充分利用奥运良机,把伊利对北京奥运的责任和使命,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宣传奥运,支持奥运,帮助民族和国家奉献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盛会。
⑷ 伊利牛奶的历史
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始终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以极其稳健的增专长态势成为了持属续发展的行业代表。 如今,伊利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跃居全国第一位。 2009年上半年,伊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17亿元,同比增长6.69%,同时实现净利润2.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57%,在竞争白热化的乳业第一集团军中占得先机,更进一步拉大了伊利与追随者的差距。 2009年前三季度,伊利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22亿,同比增长1.03%,同时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5.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6.66%,再度摘得行业桂冠,继续以稳健的发展态势引领中国乳业健康发展。
⑸ 伊利发展历程有谁知道的呢
伊利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乳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缩影,从上世纪50年代90多家专养牛户所组成的“呼市回民区合属作奶牛场”,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乳业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伊利近五十年来具有传奇色彩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了中国乳业的一面旗帜,并且还开创引领了中国乳业黄金十年,通过奥运与世博,将中国乳业带上了世界舞台。
⑹ 伊利名称的来历
伊利的Logo是由一个蓝色月牙和绿色月牙组成的,代表蓝天和绿地,也是产品天然纯正和清真企业的象征,“伊利”有着两层含义:伊利集团在1993年由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改组而成,生产的都是清真特色的产品,代表伊斯兰人民的利益。
此外,“伊”在古汉语中又是你、我、他、大家的意思,“伊利”又被引申为大家的利益。伊利集团就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生存发展的。
(6)伊利发展演变历史扩展阅读
发展概要
伊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乳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缩影。
上世纪50年代,仅95户养牛专业户组成的“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乳业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伊利六十余年颇具传奇色彩的发展历史,不仅成为了中国乳业的一面旗帜,还开创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伊利又通过奥运与世博,将中国乳业带上了世界舞台。
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乳业排名”中,伊利蝉联全球乳业10强,继2014年后,再次成为全球乳业第一阵营中的亚洲乳企。2018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净利润64.52亿元。与业绩的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伊利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几年保持在20%以上,位居全球乳业第一。
2018年7月26日,在荷兰合作银行(RABO BANK NEDERL-ANDS)发布的2018年度“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集团继续蝉联亚洲第一,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19-20],体现了企业在亚洲乃至全球全方位的综合领先优势。
⑺ 关于伊利发展历史
有一本书的去买书
⑻ 蒙牛与伊利的历史
1998年上半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除了业绩,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望,并不比郑俊怀差,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一个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个捐款,一下子就是1万元;有段时间,通勤车司机有事,牛根生代劳,一个新工人不认识牛根生,一个劲地向别人夸奖牛根生:"新来的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因为业绩突出而奖了一笔钱可以买好车,牛根生折合成4辆面包车,分给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万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给了自己的员工。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如果仅仅是威望和不俗的业绩,倒也不至于让郑俊怀最终和牛根生"反目成仇"。记者经过多方走访之后,最终从几位既了解伊利又了解蒙牛的老员工那里得到了真相,郑俊怀决定和牛根生"决裂"的导火索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歧。记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牛根生对此没有异议。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但是,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负了。
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当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
"在伊利待了16年,你的业绩很好,员工也很爱戴你,突然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企业,既不反抗,也不喊屈,你当时真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现实吗?"记者问。
牛根生皱了皱眉头,非常动情地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反思:流放北大,面壁十年图破壁
与伊利风雨同舟了16载的牛根生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 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学生,老牛当时已经40岁。"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光荣呢还是可耻?到了北大,人家问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个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我就自封了一个'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开,我的历史上比这么难过的事情多得多。当我也是十八九岁的时候,因为义气啊仗义啊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关在看守所里,收审啊,行政拘留啊,3个月,2个月,好在没有判刑。后来,呼市政法委的领导到蒙牛参观,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认识,他们当年都培训和教育过我啊。"牛根生呵呵地笑。
"我在20岁之前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来自然变好了,所以从面子上我还是过得去的。正好,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所以我当时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利用这段时间,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学。大学老师怎么讲课?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脑子里真的能放下企业吗?"记者不相信老牛过得如此清闲。
"放不下啊!我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是带着问题去的。"牛根生说。
从伊利开始就跟随牛根生的一个部下告诉记者:"老牛从北大回来之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过去成熟了许多。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潜心思考总结了半年,本来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这一沉淀、升华,思想上得有多大的进步?"
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他反思的过程。"面壁十年图破壁",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无奈: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对方问。"40岁。"老牛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牛根生也并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乳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认,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别的企业不要不等于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职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打算自己做点事情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阴影并没有散去。
既然海鲜大排档做不下去,那么办个给别人擦皮鞋的工厂总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摆着就是要"赶尽杀绝",不想给老牛一条"活路"。就在这个时候,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这几个人分别是:伊利原液态奶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划部总经理孙先红。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头,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后对他们说:"哀兵必胜!既然什么都不让我们干,我们就再打造一个伊利!大家起个新名字吧。"结果,大家起了一个名字叫蒙牛。
韬光养晦 逆来顺受 绝地反击
独家揭密:××公司资金扶持××品牌公司,策划几十家媒体恶意诽谤蒙牛。公安机关查出之后,当地政府对××公司采取三项惩罚措施:"罚款6000万,公开道歉,下不为例。"然后征求牛根生的意见。除了"下不为例",牛根生建议不要实行另外两项措施。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边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当时已经调任内蒙古证券委任处长。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时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乳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有一个健康的开始。
刚过了8个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按照出资额度排序,他们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其中,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友,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⑼ 伊利公司的历史由来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伊利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一家乳制品赞助商,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食品企业。
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130多个,生产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一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八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2005年跃居全国第一位。
如今的伊利,拥有国内乳品行业中最完整、最丰富的产品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居行业之最。伊利系列产品畅销全国600多个城市及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伊利的经营业绩:
2006年10月31日,伊利集团2006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124.81亿,同期稳健、快速增长37.76%,持续全面领跑中国乳业;2005年伊利主营业务收入为121.75亿元,成为中国乳业第一个突破百亿元大关的企业,今年伊利仅用9个月就超越了去年全年业绩,表现出了稳健、快速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伊利实现净利润2.94亿元,纳税达到创记录的8.10亿元,利税总和为11.04亿元,同比增长25.31%,在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的基础上,表现出了卓越的盈利能力。
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是中国乳品行业首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的企业。如今,伊利集团是中国乳业的纳税状元在社会上已经形成共识。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十多年来,伊利集团累计纳税近50亿元。
伊利集团的市场布局:
近年来,伊利集团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伊利集团已经在全国十多个销售大区都设立了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2006年伊利集团‘织网计划’将得以顺利实施,织网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生产、销售、市场一体化运作,对每个市场进行精耕细作。伊利集团成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同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伊利的产品也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送到消费者手中。
伊利的奶源基地:
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多年来伊利集团始终视奶源基地建设为重中之重。
在奶源基地的创新建设上,伊利实施了四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实施了“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第二步:2000年,伊利实施了“公司+牧场小区+奶户”的发展模式;第三步:2005年,伊利第七牧场成功建立,“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的发展模式正式诞生。
2006年伊利又实施了第四步走的发展模式,7月18日,伊利集团与内蒙土左旗政府签约,推行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是建立由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成的奶牛合作社。这种模式可以为社员提供技术咨询、资金协调、科普宣传、疫病防治等服务,引导社员科学管理和规范喂养,同时负责统一收奶、统一验质,统一交售,从而进一步打通奶户与企业之间的渠道,保证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应。
伊利集团发展愿景:
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
⑽ 伊利标志的发展史
根据我所知....只有一个....
内蒙古的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原呼和版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改制权而来,其商标“伊利”中的“伊”代表伊斯兰,“利”表示利益,“伊利”商标的含义是代表伊斯兰人的利益。后来伊利成为全国性大型企业,“伊利”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伊”在古汉语中具有你、我、他的意思,“伊利”便被引申为大家的利益。Strong,外文意为强壮的,强健的,译作中文为祝强,智强,分别代表医疗仪器和儿童食品,前者含有祝您健康,强壮之意,后者有既聪明又健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