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

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2 01:16:03

A. 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及其世界历史进程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的整体性变迁过程,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从以下七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经济生产形式来看,现代化指的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第二,从社会结构来看,现代化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分化。
第三,从社会关系模式来看,普遍性社会关系在现代社会占据了优势地位。
第四,从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来看,工业化推动了新型组织管理结构的建立。
第五,从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来看,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发展和现代国家的建立。
第六,现代化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七,从思想观念的变化来看,现代化也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本身的价值,促进了人本主义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使人们推崇变化,看重新生事物,而且鼓励人们创造。
以上七个方面并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含义,但涵盖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只有这七个方面都协调发展,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进程:(1)16世纪后,西欧地区的历史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2)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推翻了束缚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为工业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前提。(3)18——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逐次扩展。(4)19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俄国等,北美、东亚的美国和日本先后实现了工业化。这些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各具特色,并通过殖民主义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5)20世纪中后期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的现代化模式。目前人类的现代化运动仍在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将把世界的现代化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B. 历史问题-4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

注意题目是: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共产党宣言》是理论。而D是一个实践,理论为革命打下基础

C. 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转变。17——18世纪

以日本为例,因为外部危机而引发内部危机,继而引发内部权力争夺,然后稳定权力,确定发展方向。日本在近代初期是幕府统治,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随着外国的入侵,比如美国佩里带领舰队进入日本,对日本造成了威胁,但是幕府没有有效抵御,而当时日本处于争霸时期,就是除了幕府还有萨摩藩,长洲藩这样的强藩,由于对幕府保卫本土不利不满,以及长洲藩对幕府的厌恶,最后两藩合力倒幕,拥护明治,明治亲政后开始励志发展国家,同时为了巩固权力,开始对长洲藩进行压制,而萨摩藩,在西乡隆盛起义失败后也遭到打击,明治权力集中,并且在明治亲政初期,就开始着手制度建设,开始近代化。综合而论,一,日本的民族意识强,二,民族有共同价值观,同时力量制衡,三,改革者有眼光,四,从古到今日本人都善于学习。反观中国,都与此相反,当时清朝执政,执行维稳策略,对内进行民族压迫,一切以维护自己的统治为目的,不顾民族未来,同时为了防止汉族崛起,另外自己的民族也就是满族,当时腐化堕落,毫无上进心,自己不进步,也不让汉族进步,所以改革无法成功,清朝灭亡后,以孙文为首的政治人物一味地追求政治建设,忽略了科学经济发展,空谈各种主义各种政治,无视产业发展,这也与日本相反,日本在明治亲政后,就致力于产业发展,和政治制度同步甚至更早,所以说政治人物的眼光决定了发展,孙文在资本主义基础薄所的情况下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弄得四不像,反而发展不了资本主义,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人的无能,至于有人说中国人口多所以改革转型不如日本,即使如此我也没有看到当时哪个省发展的比较好,另外,如果说日本的人才占总人口一半,中国占四分之一也行啊,但是没有,为什么?因为当时只会政治空谈,不大力发展实业

D. 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工业内革命和信息革命为主要容形式,社会现代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现代化作为一种过程而不是某些指标的堆积,是一种与前现代社会发展相比独具特色的发展过程。因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既不存在绝对的“传统”与“现代”之分野,更没有一劳永逸的现代化。

E. (世界历史)现代化强国和现代化有什么区别

现代化强国应该是指国家的权威和势力,别人不能比的东西·,指国家的军事力量和武装设备,技术类,核能量等科研发展。现代化是国民的科技发展,生活水平状态,一般指轻工业发展水平。

F. 求一下历史世界现代化进程发展过程的大纲,谢啦

外国现代史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成立了,1929-193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德日意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美国则是罗斯福政权,1931日本发动918事件,侵占中国东三省,1937发动卢沟桥事件,日本全面侵华。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不过在后期轴心国相继在三大重要战场,分别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失利,导致轴心国丧失主动权。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政权的溃败,1945年4月-5月柏林战役,德国法西斯倒台。1945年8月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导致日本法西斯政权倒台,二战最后为同盟国获胜。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50-1953年,朝鲜战争爆发。1968-1973年越南战争爆发。1948-1982年五次中东战争。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4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

G. 历史题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1 earlier established the capitalist system
In the middle of seventeenth Century, Britain took the lead in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issued the "Right Act", and established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which laid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there has been a long-term stable political situation,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capitalism, for the arrival of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the British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instrial power and colonial powers.
2 mercantilist policy
Britain has long been pursuing mercantilist polic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me time period and the Asian countries restraining commerce policy on the contrary, the early British mercantilist policies of foreign trade and the primitiv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for the United Kingdom, as well as its colonial aggression to push and accelerate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3 completed the first instrial revolution
From 1760s to nineteenth Century 40, 30 time, the United Kingdom took the lead to complete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becoming the first instrialized country and capitalist modernization of human history. After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the instrial bourgeoisie, which formed the instrial bourgeoisie, became the dominant force in the lower house, and it became the leading power of the lower house, and it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On the economy,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made the social proctive forces develop rapidly, the United Kingdom became "world factory";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prompted the British from the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the instrial society, the instrial structure changed greatly. Traffic areas, the emergence of the steam engine began a major reform of transport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of the steam engine and the ship made the wat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 revolution.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great changes of social life style.
4 make full use of good location, seize the historic opportunity to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new route, the European economic center from the Mediterranean to the Atlantic, the British use of its back to the Atlantic'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over the earlier foreign trade and expansion. Britain used its island advantages,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the policy of balance of power and glory, to avoid involvement in European internal strife, maintain hegemony. Seize the first chance of the first instrial revolution

H. 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有何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党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证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科技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实践证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能靠我们自己.只有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将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同时也要注重借鉴各国发展科技的先进经验,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
三是必须坚持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我国科技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既要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又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技惠民.科学技术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要坚持科技发展为了人,科技发展服务人,紧紧围绕13亿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五是必须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要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对科技领军人才和各方面、各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
六是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实践证明,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必须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和强化创新主体,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效互动和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推进、协调互动的良好局面.
七是必须坚持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争鸣,按科学规律办事.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展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法制保障、激励机制和良好环境,凝聚各方面科技力量,形成科技工作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I. 西方近代化转型的历史过程

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二.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三.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四.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五.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年~1945年)
1、战后初期(1918年~1923年),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20年代(1923年~1929年),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3、30年代(1929年~1939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4、二战时期(1939年~1945年),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六.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
1、1945年~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1950年~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倔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为美日欧三足鼎立。
3、1973年~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4、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5、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Ⅱ.经济的工业化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确立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丧失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二)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1、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大量采用新技术。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1、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倔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四)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1、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三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第一次:19世纪中期
1、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影响
(1)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3)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4)三大进步潮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位而生。
(二)第二次:1870年~1913年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3)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4)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3、影响
(1)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三)第三次:1923年~1929年
1、原因
(1)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2)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2、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
德国经济重新掘起。
3、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四)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1、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2、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3、影响
(1)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2)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3)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Ⅲ.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民主主义政治体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
2.法国民主共和政体:1791年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又重行君主专制;民主与法制交替,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3.美国共和政体: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及总统制;南北战争后,废除黑人奴隶制,共和政体相对完善.
二.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俄德日等国,虽然在19世纪中期相继走上新郎官展的道路,但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
Ⅳ.思想的多元化----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
一.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二.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三.自由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引发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四.社会主义----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
五.民族主义----在欧洲表现为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相结合的民族统一和民族独立运动;在亚非表现为反殖反封的民族独立运动.
六.凯恩思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为核心
Ⅴ.国际关系的近代化----由欧洲中心向多极化发展
一、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一)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
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间
美国势力大大增强,欧洲势力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诞生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继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夺成为全球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立,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夺激烈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
2、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三)第三时期:二战后至今:经历了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
1、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
2、60年代到70年代,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
二.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变化
1、16世纪:英西矛盾。为争夺大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英荷矛盾。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3、18世纪中期:英法矛盾。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
5、19世纪中期:英俄矛盾。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
6、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
7、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8、一战后:英美矛盾。一战后,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9、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10、二战后:美苏矛盾。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11、20世纪90年代后,南北矛盾。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世界面临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三.、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5、评价
(1)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
(2)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此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雅尔塔体系(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形成标志:雅尔塔会议。
3、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4、维护工具:联合国。
5、评价
(1)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自由、民主,对战后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有利于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有利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
(2)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倔起。
2、形成标志: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3、主要内容: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四.重要国际组织
(一)反法同盟
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既有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欧洲国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
(二)国际联盟
1、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2、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
3、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5、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6、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
(三)法西斯同盟
1、形成
(1)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2)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3)1940年秋,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2、活动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1940年6月法国投降。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与此同时,意德军队进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原因: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法西斯势力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
2、过程
(1)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对英国等进行援助。
(2)1941年8月,罗斯福、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3)同时,美英开始援助苏联。
(4)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3、意义: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
(五)联合国
1、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3、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
4、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
5、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
6、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六)欧洲共同体
1、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
2、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组成。(理解)
3、主要国家: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后来又有一些西欧国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共体。(理解)
4、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5、实质:国家垄断资本的联合。
6、影响
(1)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
五.几个大国间的关系
(一)英法关系
1、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七年战争)
2、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第一次反法同盟)
3、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5、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6、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7、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8、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9、1986年后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二)法德关系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2、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3、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4、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5、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
6、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7、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8、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9、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三)英美关系
1、1783年,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
2、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引起英国不满。
3、一战后期,美国参战企图同英、法等国争夺战利品。
4、一战后,英美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英国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在亚太英美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制海权,并拆散日英同盟。
5、二战期间英美联合反法西斯侵略,进行四次会议。
6、二战后英国接受美国援助,参加北约,成为美国进行冷战的战略伙伴。
(四)美日关系
1、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大门。
2、20世纪初美国扶日抗俄,支持日本发动日俄战争。
3、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美日矛盾尖锐。
4、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5、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美国纵容日本侵华发展为援华抗日。
6、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按照自己意图改造日本。
7、朝鲜战争后美国为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据点,大力扶植日本经济。
8、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崛起,开始奉行相对独立自主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五)美苏关系
1、十月革命后,美国武装干涉苏俄。
2、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表示援助苏联。
3、二战后期,苏、美首脑讨论协同打败法西斯和战后合作问题。
4、战后初期,由于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同盟破裂,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5、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苏争霸格局形成。
(六)英德关系
1、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始终联合普奥反法。
2、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20世纪初,英国同德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
5、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6、30年代,英国对法西斯德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7、二战爆发后,英军在非、欧同德国作战。
8、二战后,英国同美法苏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
六、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
(一)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以欧洲为中心)
1、含义: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
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1)联合抗法:拿破仑帝国崛起后,英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打败强大的法国。
(2)联合败俄:1853年~1856年,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打败俄国。
(3)联合抗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在一战中联合法俄击败德国。
(4)扶德抑法:一战后,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5)纵德反苏:20世纪30年代,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入侵苏联。
(6)直到二战结束后,英国因实力削弱,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
3、原因
(1)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这一政策。
(2)英国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掌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
(3)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之外,对于欧洲强国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俄、德为争夺大陆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为英国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日本的大陆政策(以亚太为中心)
1、制定原因
(1)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2)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极力发展军国主义,疯狂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3)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2、内容:以征服中国为中心。
3.实施:
(1)对朝鲜
(2)对中国
(3)对东南亚国家
(4)对美国
(三)英法的绥靖政策(以反苏为中心)
1、含义:一战后,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2、内容: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
3、“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
4、西方推行绥靖的原因
(1)英法一战后经济、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这使得统治集团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试图通过对侵略者做出部分让步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2)“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3)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交替频繁,且忙于应付危机,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4)帝国主义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仇视和希特勒制造的假象。
(5)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5、绥靖的表现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对意实行经济制裁,但未把石油等战备物质列人禁运范围,苏伊士运河仍供意军使用。
(2)日本侵略中国,国联偏袒日本,企图把东北变成各国共管的殖民地。
(3)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国联采取不干涉政策。
(4)美国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推行中立政策,实质也是一种绥靖。
(5)1939慕尼黑阴谋(顶点)。
6、绥靖的目的与实质:为了保全自己,避免与德日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把强烈矛头引向苏联。
7、绥靖的恶果
(1)“绥靖政策”的最大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而“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首先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四)美国的中立政策
1、中立的背景
(1)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影响。
(2)垄断资本经济利益的驱动:美国统治集团认为,美国有两洋天险,任何外来威胁都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不卷人欧洲或国际纠纷,实行中立政策,既可免于国内分裂造成的社会动荡,又可维护美国在欧洲的投资利益,控制欧洲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左右欧洲政局。
(3)美国政治外交的需要:当时美国既要遏止苏联的强大,又要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还要遏止英法的扩展,中立政策正是使苏联、法西斯势力和英法三股力量相互牵制和削弱的最好外交手段。
2、中立的演变
(1)1933年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在认为将武器运往某国会危及和平时实行武器禁运。
(2)1935国会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向发生战争的交战国输出武器和军备。
(3)1939年,由于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开始调整中立法案。
(4)1941年以租借法案代替中立法案,开始公开反对法西斯。
3、中立的影响
(1)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壮大了美国的势力。
(2)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中立的实质:是绥靖政策的翻版。

J. 近代以来,现代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同时现代化道路也更加

(1)德:1933 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日:专1936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亚属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加强了国家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 ①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外交: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加入世贸;2001年成功承办APEC。
③制度:理论: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4)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民主政治,走符合国情的路。

阅读全文

与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