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陕西的历史文化
人类发源地之一
陕西是人类先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关中平原的灞河上游繁衍生息,用旧石器为工具,与大自然作斗争。到距今三四万年时,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他们活动在西安附近和整个渭河流域。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原是六七千年前母系公社的一座村落。半坡人以渔猎和农耕为生,会制造很多精巧的石质工具,有了纺织和烧制陶器的手工业,会建筑能抵御风寒的房屋,身穿衣服,生活在组织的公社之中。大约又过了一两千年,西安附近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发展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沣河流域发现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遗址。这时的人类已使用木耒和石镰等新式工具,使农业生产向前进了一大步,畜牧业也有了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改造自然,一步步地揭开了古代文明历史的序幕。
古 代 政 治 中 心(周)
周人原是活动于关中西部的一个部族。相传周的祖先后稷被舜分封在武功。泾河流域的彬县、旬邑一带,也是周人活动的一个中心。到古父公时,他们由旬邑迁居岐山南的周原,营建宗庙城廓,开荒种地,还设立官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国,首都就在岐山、扶风之间。到周文王时,周国迅速发展,攻灭了附近许多小国,并进一步在沣河西岸修建了丰京(今长安县马王村附近)。公元前1121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又在沣河东岸修建了镐京(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丰、镐共同作为周王朝的首都,历时360余年。这是古代在关中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全国政治中心和大城市。“陕西”这个名称,也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武王的胞弟周公和大臣召公的封邑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属召公管辖,陕原以西属周公管辖,后人因称陕原以西地区为“陕西”。
古 代 政 治 中 心(秦)
春秋战国时期,陕西为秦国的治地,所以陕西又被简称“秦”。秦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一带。公元前677年,秦人在关中的雍城(今凤翔县城南)建都。公元前383年,迁都栎阳(今临潼县武家屯)。公元前350年,又迁都咸阳(今咸阳市长陵车站附近一带)。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建立。咸阳便成为当时全国的首都。
古代政治中心(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因咸阳已被项羽焚烧一空,汉王朝最初驻在秦的旧都栎阳。到公元前200~198年,长乐、未央两座宫殿相继修好,刘邦搬进新城。汉惠帝时又征调民工,修了外廓城(在今西安市西北10余里处)。从汉高祖起,未央宫作为西汉国家政府所在地,历时214年。
西汉以后,又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7个王朝相继在汉都城建过都。其间,赫连勃勃称大夏王,建都在统万城(今靖边县长城外白城子)。
古 代 政 治 中 心(唐)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第二年,隋创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今西安市区所在地),当时名“大兴城”。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涛中,太原留守李渊在其次子李世民的策动下反隋。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王朝。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元年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27~649年),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贞观之治”。整个唐帝国也成为我国历代王朝中最强盛的一个。唐王朝历时近300年。当时的长安,城周长35.5公里,人口100万,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大城市。
在封建社会中,都城是全国封建势力的中心,历代农民起义军也都把斗争矛头指向这个中心。如汉末的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军,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军,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入长安,并在这里建立过短暂的农民政权。
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唐王朝摇摇欲坠。公元904年,大军阀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到洛阳。还拆毁长安宫殿建筑,将木料顺渭水、黄河而下漂往洛阳。此后,长安这座历史名城被彻底破坏,陕西也就不再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了。
丝 绸 之 路
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西汉每年派出的使者和西域各国来朝的使者、商人相望于道,络绎不绝。当时最使商人感兴趣的是中国的丝绸,他们称中国的丝绸为“大也波儿”,意思是“和真的一样”,把中国称之为“丝国”。用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光辉夺目。西域各国王公贵族都争先恐后的购买中国丝绸,以显荣耀。因而商人们的丝绸生意日益红火,汉朝通往中亚各国的商路因而也成了商人们进货的必经之路,人们均称这条商路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从汉朝的长安出发,向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至敦煌以西分为三道:沿昆仑山北麓的楼兰、于阗、莎车、疏勒,到大夏、身毒等国,为之南道;沿天南麓的焉耆、龟兹(库车)经疏勒,到大宛、大秦诸国为之中道;沿天山北麓的车师、乌孙,到康居、奄蔡等国为之北道。
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一致抵抗匈奴,一而再,再而三地派出使者到西域各国。同时西域各国也派使者前来汉朝朝拜。这对双方都大有益处。西汉从西域各国得到了葡萄、石榴、西瓜、大葱、胡萝卜、蚕豆、黄瓜之类的东西,尤其是高头大马,让西汉武帝甚是欢喜。而汉朝的丝绸、漆器、玉器、铜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打井、冶铁技术先后都传到了西域。这样一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共同发展,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影响。
『贰』 西安历史文化特色
西安历史文化特色:
1、方言:
盛行于关中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以关中话,即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中原官话之一陕西话,虽然深受普通话影响,但还是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词用法。
2、戏剧: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是中医的鼻祖。
3、绘画: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陕西长安杨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西安文化遗存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走进西安文化,开始你的历史文化之旅。
西安,在《史记》中被华夏民族先祖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蓝田猿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周人的先祖就起源于此。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距今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
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主要为汉唐时代。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散布关中周边的历代帝王陵,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叁』 长安 文化是什么
历史地看,长安文化基本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望长安》的叙述中,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长安文化无疑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然而,站在今天来看,长安文化却变成了一种正在被人们淡忘和忽略的区域文化。电视系列片《望长安》在没有任何由头、也无故事看点的情况下,在国家电视媒体上以每天两集、连续五天的规模播出,而且引发收视热潮,意味并标志着长安文化正在以一种具有根性的区域文化,重新进入当代中国区域文化传播格局。
确立当代中国区域文化传播价值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程度,笔者以为,目前中国最具传播价值的区域文化应该是以意识形态属性为主要特征的京派文化、以现代工商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以经济形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岭南文化和以传统农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长安文化,这四种文化构成了中国区域文化传播的四足鼎立格局,而且正好构成了中国当代区域文化传播的一个价值坐标。这个坐标的纵轴是,从北到南,从京派文化到现代岭南文化,它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流文化价值从以意识形态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这个坐标的横轴是从西向东,从长安文化到海派文化,这条横轴正好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一条基本轨迹:从农业文化向工商业文化的转型。这条轨迹准确地标出了中华文明由古到今、由西向东、由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路径。
从这个坐标可以明确地看出长安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播价值。
首先,长安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都不相同,是一种构筑起数千年古老文明的农耕文化的现代化,尽管现代化就是现代工商业化,但我们无法忽视在悠久的农耕文明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因为这种传统文化的存在,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根本问题、阻力和动力、方法和路径都会不同于欧美国家。因此忽视长安文化就不会找到中国现代化的真正问题和出路。
其次、长安文化中潜在着中国现代化必须的经验和智力资源。如目前在世界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儒、道思想,如中国现代化初期所确立的改革开放的国策在长安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经验。
此外,长安文化和其他三种区域文化构成的这个坐标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平衡的文化生态。一种文化生态的平衡,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这种文化生态的平衡,既包括中西方文化经过交流和融合之后达成的平衡,也包括中国内部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平衡。
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没有京派文化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主流价值观的保证;不可能没有长安文化所代表的来自传统文化和道德准则的保证;不可能没有海派文化所代表的工商业化的目标与前景,也不可能没有现代岭南文化所创造的经济建设的经验。因此,这四种区域文化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文化生态,正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异与相互拉动,达成了文化生态的平衡。
作为一部电视作品,《望长安》自身不可能直接为我们提供画面背后的反思,但它的传播,却意味着对长安文化反思的开始。陕西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震
『肆』 陕西有哪些特色的传统文化
1、历史世界历史名城,华夏精神故乡—西安。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
2、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3、西安作为中国历史古都,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大街小巷里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美食。下面小编就为各位整理一些西安的特色小吃,吃货们若到了西安不妨照单全吃一遍。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特色小吃有: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粉汤羊血;辣子蒜羊血;水盆羊肉;羊杂碎;腊汁肉夹馍;腊羊肉;笼笼肉等。
4、赛龙舟,又叫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也是中国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安康市北靠秦岭、南依巴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深受楚文化影响,民间自古喜龙舟。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汉江两岸群众都会用划龙舟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西安临潼既是兵马俑的故乡,又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亦正值旅游旺季,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为骊山增辉添色。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把这两项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使旅游客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办凤翔沟村有多久历史
历史上又称“鸿固原”、“凤栖原”、“杜陵塬”、“少陵塬”,据陕西师范大学史念海教授考证,上述各原(塬)所涵盖的范围自古及今有所变化。唐代以后,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多称少陵塬(原),为西安东南台塬区最高处。大兆街道办事处所处的少陵塬海拔400-600多米,地形高于西安市中心50-100米,地势高亢,天然地貌最高处海拔近650米,在大兆村东,当地人称“东岭”。人工地貌最高处是历史遗迹少陵冢。少陵塬可眺望咸阳北原的嵯峨山、爷台山,当地人称嵯峨山、爷台山为“北山”。少陵塬属秦岭北麓黄土台塬区,中部平坦,四周稍陡,地形独立、土地肥沃。少陵塬东部达滻河西岸,北部有鲍陂—韦曲低地和曲江湖。少陵塬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度左右,年降水量600-780mm,冬春少雨,夏秋高温多雨。日照较长,无霜期219天。 少陵原地区历史上水源丰富,植被茂盛,有成片竹、槐等,野生动物众多。坡、沟有多处泉水和天然水塘,直到20世纪60年代,少陵原四周和鲍陂低地还有泉水。少陵塬秦、汉、唐属皇家园林上林苑园囿,是传统的文化旅游胜地,近代曾有“少陵麦浪”一景的记载 。
< 大兆街道办事处历史沿革>西周时,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属于镐京“宗周”范围,周成王8年(公元前1017年)将杜伯封于这一带,称杜伯国。周武王封其弟鲍伯于原上,古鲍国,其故址今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办事处鲍陂村。秦时称该处为“鲍里”。秦武公、穆公在现西安东南郊一带设西安最早的县——“杜”,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属于“杜”县。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设咸阳县,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属于“咸阳县”的“长安乡”辖区。秦统一后,这里属于“内史”所辖的京畿地区。汉文帝7年(公元前173年),在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一带设“南陵县”。汉宣帝于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改古杜县为“杜陵县”,大兆村一带有“ 尚冠里”建制。汉武帝到三国时,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一带属雍州“京兆尹”、“京兆郡”辖区。新莽时,改这一带的万年县为“异赤县”,杜陵县为“饶安县”,不久被废。东汉建武年间,将南陵县并入杜陵县。十六国时,分长安、杜城二县设“山北县”。北周明帝2年(公元558年),将长安、霸城、山北三县各划出一部分设“万年县”,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属于万年县。隋朝,改万年县为“大兴县”。唐代,改“大兴县”为“万年县”,又改为“咸宁县”、“樊川县”,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前后属“山北县”“万年县”“大兴县”“咸宁县”“樊川县”辖区。唐代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有“延信里”建制。宋代,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属永兴军樊川县(后又改万年县)辖区。金皇统2年(公元1142年),又改万年县为“樊川县”,金大定21年(公元1181年),又改樊川县“咸宁县”。据推断,历史上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乡制(相当于乡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在大兆村。明代和清代,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称“少陵乡”,属奉元路西安府管辖。明地方政府还在大兆村设“大兆铺司”,清代雍正年在大兆村设“大兆镇”,清末在大兆村又设“大兆社”、“大兆仓”。民国3年(公元1914年),袁世凯政府废陕西巡按使,设“关中道”,历史以来的“咸宁县”属“关中道”,归省政府直辖,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仍称“少陵乡”。民国3年(1914年),长安县与咸宁县合并,合称“长安县”,管辖今天整个西安市区及长安区。民国18年(公元1929年),长安县设10区32乡,少陵乡属于八区(区政府驻引镇),少陵乡政府仍驻大兆村。民国26年(公元1938年)(又有一说为1939年5月14日),为避日机轰炸,长安县国民政府(长安县公署)由西安城内的东县门迁至“大兆镇”,驻在大兆村最大的寺庙大兴福寺内。根据民国30年(公元1941年)西安市政府手工绘制的《长安县全图》,“少陵乡”辖区南达现在韦兆乡,比现在大。1949年5月20日,西安市及周围各县包括长安县同时解放。中共长安县党委政府短期几经变动,最终迁到韦曲镇(今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长安县政府共驻大兆村11年。刚解放,西安市随即成立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1952年8月,西安市设17区,在大兆地区设军政一体的“大兆区”,区组织驻大兆村,管辖范围包括“大兆乡”、“三兆乡”、“春临乡”等在内的几个乡。1954年9月设立雁塔区,以原西安市第九区,及原长安县郭杜区的高堡乡,韦曲区的双桥头、金滹沱2乡和东三爻、杜城乡各一部分,大兆区的三兆乡和春临乡的一部分地区为其的行政区域。1955年初,西安市将大兆区1个乡和部分村,共446个自然村、35522户、178812人、292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1956年2月,西安市设大兆乡等4乡为西安市直属乡。后又归长安县。1958年,长安县普遍成立人民公社,同年成立“长安县大兆人民公社”。同年,西安市划大兆人民公社的王家砭、常家湾归西安市管辖。1968年,大兆人民公社成立“革委会”。1978年,恢复生产大队。1984年,改长安县大兆人民公社为“长安县大兆乡人民政府”。2002年,经西安市人民政府、长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大兆乡与酒铺乡合并为大兆乡,乡政府驻大兆村。同年,经国务院、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陕西省长安县”建制,设立“西安市长安区”,管辖范围不变,各乡镇管辖范围也未变。2007年4月4日,经西安市人民政府、长安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大兆街道办事处,下辖大兆村、寨子村、司马村、庞留村、庞井村、高寨村、章曲村、康王井村、新庄村、东曹村、中兆村、兆寨村、西南村、西北村、小井村、二府井村、郭庄村、三益村、甘寨堡村、甘寨村、东伍村、孟家岩村、友联村、三联村、倪家滩村、酒铺村、杜家岩村、常兴村、秦沟村、赵湾村等30个村委会。大兆街道办事处党委和政府驻大兆村。2008年7月3日,省建设厅组织专家对第三批关中百镇规划进行了审查,确定大兆村为建制镇。
康王井村的康王墓和庞留井村的惠王墓,他们分别是第五代和第六代秦王。根据对那里的调查,康王墓的墓冢已残缺,文物早就被洗劫一空,现在留在地表的还有墓碑一块,龙首龟座,以及大型石刻12件。惠王墓保存较好,有石刻18件,墓碑字迹仍可见。
『陆』 西安有哪些著名的文化遗产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2、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3、大明宫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4、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
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5、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
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
『柒』 西安的杨庄有什莫好玩的啊
杨庄地处复长安、蓝田制、柞水之结合部,自古就是商贸客人出山入关的重要交通要道境内引库公路、省道107关中环线公路穿乡而过,近似“申”字状的乡村水泥路、沙石路路网相互连接,尤其是雁引路通车后,距西安仅有30公里,交通条件更加便捷,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杨庄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侯官寨“牛老爷”社火,已列入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魏家岭的“长安道情”戏,历史悠久,别具韵味和乡土风情,以纯纯朴朴的长安乡音道出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真、善、美的颂扬,已被列入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杨庄辖区内更有不少精通“泥塑”、“面塑”的民间艺人,心灵手巧,作品取材广泛,艺术形象活泼生动、栩栩如生
长安区杨庄乡被称为“终南山下最美的乡村”,已成为西安市民生态休闲旅游、登山爱好者的乐土,也是摄影者们一年四季拍不完的摄影基地
『捌』 西安的历史文化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建国以来,世界上已经有200多位国家首脑和政要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1957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馆,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比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对,只得放弃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韩建“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据李好文在《长安志图》中所绘《奉元城图》,四面仅各一门,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也不对称,城内建筑也无对称格局。市场集中在城内西北隅,有马市、羊市和秦川驿等。东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庙、察院等。马可波罗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历于此,写到:“城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种金锦丝绢……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
明代形成了今天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时称“王城”,后讹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钟楼,其位置也与元代的敬时楼和钟楼无异。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经提议迁都西安,不过他回到南京之后便病死。
清代西安城内设置依旧,但在城东北修建一座满族驻防城,在城东南修建了汉军驻防城,以及增加了钟楼西南的总督布院署等。庚子之变时,慈禧和光绪西逃驻跸西安长达一年时间。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占到总城面积约四分之一的满城被起义军攻陷并焚毁,成为西安城内的一处死角。
1921年冯玉祥第一次督陕,在原秦王府城(八旗教场)修改房屋,驻扎军队。
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曾经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
抗战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也开始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
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玖』 西安历史文化
一、历史简况
西安一名的由来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九区、四县。 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二、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是一 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主要还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种数量上不同的说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体朝代又各有两种说法。
·10朝说
10朝——依照时间次序为: 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10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说
11朝——在10朝的基础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说
12朝——在11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晋(愍帝4年)。
·13朝说
13朝——在12朝的基础上加上东汉(献帝6年)。
·14朝说
14朝——有两种情形:(1)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础上加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说
16朝——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黄巢建立的大齐。
·17朝说
17朝——分两种情形:(1) 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2)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
三、历史上咸阳和长安的关系
历史上,今天的西安和咸阳同属一个城市。从古时咸阳与长安的关系可见一斑。西安和咸阳是中国地理距离最近的两个城市,不到20公里。同时西安市的西三环已修至咸阳境内,机场从原西安市桃园迁至咸阳。2006年,咸阳区号并入西安,与西安共同使用029区号。
·秦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汉
都城长安。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
·唐
都城长安。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安与咸阳属同一城市,1956年被划为两市:西安市和咸阳市。其中,西安为副省级,咸阳为地级。
西安文化概要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它们分别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
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
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
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
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在西安碑林,有一块清代碑石纪录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八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们被称为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这八景分别是——
华岳仙掌、骊山晚照、
灞柳风雪、曲江流饮、
雁塔晨钟、咸阳古渡、
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西北方言之一陕西话。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