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论述大关系的历史意义

论述大关系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01 19:31:11

A. 简述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及其意义。

《论十大关系》是主席在建国后的作品,内容是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基本精神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但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
《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

B. 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三次伟大历史巨变,并结合史实说明三者之间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00字。急!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使中国反动统
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统治。
辛亥革命人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促使社
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辛亥革
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而且推动了亚洲各
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
主的时代已经到来,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
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第一;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
史从此结束。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
束。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的历史从此结束。第四;为实现由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
复兴,
创造了政治前提。
第五;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改革开放。
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
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
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推进了制度建设和创新,
实现
了由高度集权到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扩大了对外交往和合
作,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
历史性
变化

C. 论述当前大国关系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是地质板块式的变化”。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变化。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中国外贸出口需求萎缩,迫使已成为助推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调结构、转方式”。许多对人类安全和生存构成的威胁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需要国际社会合作解决。
二是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于双边关系中。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谋求合作的势头越来越凸显,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等。但是,另一方面,大国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相互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由此引发的摩擦与斗争,在当前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斗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合作与斗争并重,合作掩盖不了斗争,斗争又保持适度,不致引发关系破裂,这是冷战后出现的大国博弈的新情况。
三是以议题为驱动的大国关系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为了占据战略制高点,大国之间合纵连横,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竞相上演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牵制与反牵制、制衡与反制衡的大戏。一些大国今天在这个问题上是合作伙伴,明天在另一个问题上又成为战略对手。无论是气候变化、反恐,还是伊核、朝核、叙利亚等问题,大国立场的变化或攻防角色的互换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应运而生的“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机制”、“美日澳印四国战略对话机制”、“美日+1”、“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大国关系的各种排列组合,无一不是在新形势下大国外交纵横捭阖的新表现。
四是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当前是美国“一超独大”,群雄并起,但是根据不同机构的预测,美国失去“一超”地位只是时间问题,最终将成为“平起平坐者当中最拔尖的一个”。大国关系均衡化将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外交也快速地走到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时代赋予中国外交新的使命。中国需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用战略和长远的眼光,来谋划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中国应当拉近同各大国之间的距离,将同他们的关系放在更大的棋局中予以运筹,在全球下一盘更大的棋。
希望能帮助你 望采纳!

D. 联系实际,论述<论十大关系>的现实意义

《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因此,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E. 论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

“一带一复路”的历史意义:制
“一带一路”是创新亚洲地区区域合作模式的新思路。
“一带一路”是重新激发南南合作内生动力的新范式
“一带一路”是引领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创举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新途径

----来源自概论

F. 毛译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意义

毛译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意义如下:

1、《论十大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实践证明,《论十大关系》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提出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正确的,这些独创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有巨大贡献。

2、《论十大关系》以苏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论十大关系》各部分关系阐述都是总结和借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反对教条主义,大胆解放思想,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的新路。

3、《论十大关系》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

4、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6)论述大关系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浅析《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的经典著作,也是党的理论文献名篇。近60年前,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十种关系,做了极富前瞻性、革命性的战略思考。

虽然其深刻的思想由于后来“左”的错误没能得到贯彻,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今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今天,重新研读这篇经典著作,依然能感受到超越时空的魅力,感受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勇气和时代担当。

①.《论十大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也随之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帮助下成就喜人。但是,在许多方面基本照搬苏联,因而建设中还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

另一方面,当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毛泽东认为,这个报告一是揭了盖子,就是讲,苏联、苏共、斯大林并非一切正确。

这就警醒人们破除迷信,反对教条主义。国内外的形势使毛泽东认识到,如同革命道路不能照搬苏联经验那样,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不能照搬苏联模式。

正因为如此,他在论“十大关系”时首先提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对此,我们要“引以为戒”。但是究竟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且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走俄国人的路”行得通吗?这是当时必须回答的问题。

②.《论十大关系》以苏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论十大关系》报告无论从它的形成过程,还是所阐述的内容,都贯穿一条红线--实事求是,就是“中苏对照,以苏为鉴、探索新路”。

一方面对每一关系的现状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另一方面,主要就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 (矛盾) ,以苏为鉴,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和方针。

第一部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指出:如何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实质是走怎样的工业化道路。

这方面苏联东欧有教训,苏联片面地注重发展重工业,造成了重、轻、农三者的关系不协调,农业产量长期达不到十月革命前的最高水平,物资供应总是处于十分短缺的紧张状态。

我们怎么办?毛泽东辩证指出,我们要在以重工业为主,是投资的重点,但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③.《论十大关系》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

《论十大关系》的十条关系中,不仅涉及经济体制问题,政治体制问题,还涉及新中国文化和社会建设问题。

提出的一系列新方针,闪烁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的新的思想火花。

贯穿“四位一体”新模式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浅析《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G. 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历史意义!

1、开创新治理方案:

中共的成功,不仅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共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终结了西方文明模式“元叙事”的论调。

同时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尤其在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方案。

2、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中国人民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人民社会地位的根本变化,从此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一旦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以崭新的姿态,建设自己的祖国,走向光明的未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为世界提供“政党治理”的中国经验:

中国政党治理的重要经验,是不断提高政党的制度化、组织化程度,持续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以有权威的党中央,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对部分正面临政党治理难题的国家而言,如何与时俱进地发展并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体制,是政党治理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的政党治理经验提供了一种有益参考。

4、为国际提供“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

在西方选举政治落入“民粹主义”泥潭、政党政治陷入“否决政治”怪圈、西式民主面临“治理无力”的困境时,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政治局面。

这些都要归功于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智慧,走适应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国情发展的治理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经济层面上: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佳平衡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中国经济治理的奇迹在于,它既避免了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放任无序,又避免了苏联后期经济发展道路的封闭僵化。

H. 论述题中共八大及其重要意义

中共八大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重要意义:
中共八大是在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国内环境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在诸多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会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我们目前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I. 中共十五大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如下:

1、党的十五大站在时代的高度,指出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2、十五大报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报告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

3、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十五大确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对21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9)论述大关系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中共十五大的主题: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李鹏同志主持了大会开幕式。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该报告共分10部分: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二、过去五年的工作;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江泽民在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作了论述。他指出,这些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J.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 Western Marxism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1)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指出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第二,它指出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第三,它指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只有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对社会进行精确的研究,才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2怎样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3)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因而不存在普遍共同的人的本质。

(4)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

(5)抽象地谈论人的本质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

阅读全文

与论述大关系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