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云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哪几个
国家级的有6个:
1、昆明历史文化名城
2、大理历史文化名城
3、丽江历史文化名城
4、建水历史文化名城
5、巍山历史文化名城
6、会泽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个:
1、腾冲历史文化名城2、威信历史文化名城
3、保山历史文化名城
4、广南历史文化名城
5、石屏历史文化名城
6、漾濞历史文化名城
7、香格里拉历史文化名城
8、剑川历史文化名城
9、通海历史文化名城
(1)石屏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从1988年开始,省建设厅、省文化厅分别在建水、巍山、腾冲、威信、保山、会泽召开了六次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座谈会,及时总结名城保护中的经验得失,为各名城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昆明城市规划委员会由一位分管副省长出任主任,重大建设项目须经规划委员会论证确定,为保护城乡文化遗产提供了决策依据;丽江成立了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和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管局,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保护工作;
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红河、会泽等城市,相继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制定了名城保护条例,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2002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
2007年11月29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由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08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这使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有法可依。
② 石屏县第一中学的办学历史
石屏一中,始建于1923年,校址以石屏县城西北隅西准提阁为基础。以三佛殿为东西、南北中轴线,从南至北建盖大门楼、二门楼、企鹤楼,加上原西准提阁三佛殿、准提阁、赏心亭;三佛殿东联天尊殿,西接财神殿,各有土木结构两层平房围成院落。
1957年起,先后建成土木结构两层教学楼2幢,一为赏心亭后2层8个教室的平房,一为2层砖木结构8个教室的“跃进楼”。
1982年,先后建盖砖混结构教学楼1幢,内设16个教室、4个教师休息室;建盖砖混结构实验楼1幢,内设12个实验室、4个实验准备室。1986年后,先后在西花区以东建盖2层框架结构食堂,运动场以东二校舍建盖砖混结构4层8户教师宿舍1幢,跃进楼后建3层6户砖混结构教师宿舍1幢。
1993年后学校有了较大的发展,拆除原赏心亭后2层平房,建盖5层20个教室的教学楼1幢;拆除东、西花区的旧建筑,建盖男、女生宿舍各1幢,2002年在原运动场建盖了框架结构5层逸夫综合大楼。
2005年,为了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石屏县人民政府在石屏城东,异龙湖畔新建占地面积209亩的新校区。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食堂、网球场、4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游泳池、篮球场、排球场。
1923年命名为“石屏县立中学校”;1933年8月,改名为“云南省立石屏中学校”;1939年,改名为“云南省石屏师范学校”并附设初中班;1950年将石屏县联合中学划并学校;1952年定名为“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2004年,根据县人民政府文件,初高中分离办学,学校只招收高中学生;2005年,经上级批准,组建民办公助的石屏一中实验初中;2006年9月,石屏一中整体搬迁到湖滨路新校区,又名“石屏县高级中学”,原石屏一中老校区组建“石屏初级中学”。2007年4月,根据石屏县委《石发[2006]32号文件精神及石通[2007]7号通知》精神,经2007年4月11日教育局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把“石屏初级中学”并入“石屏一中”初中部,取消原石屏初级中学建制,统称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
2012年1月,石屏县教育局根据《石屏县人民政府关于石屏一中调整为石屏县第一中学和石屏高级中学的决定事项的通知》(石政通〔2011〕13号)精神,将原石屏一中调整为石屏县第一中学和石屏高级中学。在具有近90年办学历史,充满灵性与文化气息的毓秀之地调整重组了石屏一中。
③ 石屏在北京的哪个方向
千年之后的今天,随着石屏古城保护开发重点项目——石屏·州衙老街的正式开放,一个集“鉴赏建筑、品读历史、游览山水、咀嚼美食、观看民族歌舞”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长廊和旅游商业圈”正在呈现在人们面前。 石屏古城布局极具特色,东西南北主街交汇于古州衙门前,若干条巷道在密密麻麻的屋宇间纵横交错,且无街不弯、无巷不曲,形成石屏古城特有的建筑格局。弯街曲巷把古城割离成大小不等的十多块,恰如龟身裂纹,却又鬼斧神工地隐含了“九宫八卦”的阵式布局。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透过幢幢房屋人们仍然能感受到千年来华夏文明的古老沧桑与生命得以延续之后的怒放。 石屏县高度重视古城区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专门聘请了中国古城保护卫士、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为顾问,制定了《石屏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融资启动修复石屏古城。提出了“还原古建筑,贯通石屏文化旅游长廊”的基本规划方向,制定了保护性开发的融合策略,启动了石屏古城核心区保护与更新建设项目,再现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力图打造一张旅游城市新名片,重塑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州衙老街”工程的改造范围面积为28379.7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达到12985.3平方米,以石屏的城市发展趋势为导向,结合街区现状,在对老街区的传统文化积淀予以完整修缮和保护的基础上,重新安排其使用功能,开发旅游价值,激发街区活力,以此带动整个石屏古城的持续向上发展和谋求人、文化及经济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与良性循环。 这里将拥有石屏的第一个历史文化博物馆。这里也将会是一个西南三省最具有特色的民俗特色休闲旅游景区。 早在1999年1月,石屏县城和郑营村报经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村。明清时期,石屏就获“文献名邦”以及“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的美誉。据《石屏县志》记载,境内共有明清两代建造的寺观93座,宗祠家庙191个,坊表100余座,古民居、古建筑随处可见,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25处,曾被国内建筑文化方面的专家誉为“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石屏古城中的状元故居、老衙门、企鹤楼、文庙、云台门、玉屏书院、石屏峰、老火车站以及众多的翰林府、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宗人府等连缀成了一卷底蕴深厚,极具魅力的历史画卷,成为祖先留给旅游业开发的宝贵财富。古衙老街区域内历史元素看点 ●石屏文庙: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北正街,现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先师殿、尊经阁等建筑,泮池石雕凭栏雕刻细致。 ●玉屏书院: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北正街,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玉屏书院为三进四合院平房建筑。书院大门悬“玉屏书院”横匾,二门内为牌坊,其内为天井,天井左右两旁设学舍。正房为讲堂,讲堂背后为塾师宿舍,环境十分幽静。牌坊砖木石结构,三间四柱,雕刻甚精。 ●古州衙: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位于古城中央,座北朝南。左面是文庙,正对卖米巷,喻“重教兴文”和关注“民以食为天”。土木结构建筑,大堂显示庄严肃穆,二堂清幽宁静,后院鸟语花香。 ●李恒升故居:位于石屏县异龙镇为民巷3号,坐北朝南,其梁枋、窗户以彩绘、雕刻装饰。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琳琅满目,金碧辉煌,甚为壮观。 ●袁嘉谷故居:位于古城南正街33号,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式四合院,木结构瓦楼房建筑。袁嘉谷取经济特科第一名,为云南惟一的状元。 另外,古衙老街周边旅游景点也颇有可观:古城民居,郑营宗祠民居,秀山、北部山区自然风景区、水上农家乐,杨梅园,来鹤亭,荷花水路,万亩杨梅,万亩橘园观光等多条旅游线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了“鉴赏古建筑、品读古名士、游览秀丽山水、品尝地方美食、观看民族歌舞”的“休闲享受型旅游圈”。石屏豆腐:让舌头在方寸间跳舞 到了石屏,不能不吃的东西就是豆腐。石屏的豆腐有多久的历史,石屏的豆腐有多少种吃法,石屏的豆腐又有多出名,或许大家不是很清楚,其实也不必花心思管那么多,作为一名普通的食客,或者说去石屏玩的游客,只要知道石屏的豆腐真的很好吃,这就够了。 到了石屏,不必担心找不到好吃的豆腐,总会有热情的当地人带你去找。 石屏豆腐以其细腻滑润,嚼之有劲,香味异常,富有乡土气息而著称。 为客人烤豆腐的,多半是老板娘。轻轻把一整块的臭豆腐拿出来,放到烧烤网格上,慢慢摊开,然后煽动扇子,那火花就会跳跃,方圆几米内就弥漫着一股让人掩鼻,又让人想深呼吸的味道。坐在火盆边,看见一个个起初惨白惨白的豆腐慢慢变得圆滑和丰满,颜色也变成金黄,掰开来看,熟透的豆腐气孔如麻,清香四溢,不禁勾起人的食欲,抓一个在手里闻上一闻,那臭味依然还在,但已不是太浓烈了,还隐隐透着一种香味,不由让人食指大动。店家早就把佐料准备好了,那辣是小米辣;那麻是青色花椒,磨得细细的,再和上盐巴、味精,吃上一口,辣得地道,麻得爽口,还有那臭得真是香。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石屏人烤豆腐特别讲究,用木炭文火慢慢翻烤,这样烤出来的豆腐皮黄而不焦,再配上精心调制的佐料,真是让人胃口大开。 这样的豆腐,要用手撕着吃,才有味道。烤的滚烫泡胀的豆腐用手撕成小块小块,蘸上上等的花椒、辣椒、盐、味精等配料,冒着热气扔进口,不停嘶嘶地吸气让舌尖感受豆腐的鲜、香,佐料的麻、辣,一开始总是来不及细细咀嚼就吞进肚子里的——刚刚从炭火上拿起来的豆腐太烫,也容不得你细细品味,鲜美的味道,已在囫囵吞下的时候,已经由舌尖传到了四肢百骸,那麻、辣、鲜、香的滋味别提多好吃了。此时,再来一大碗凉米线,或者还就着喝上两口小酒,所谓的惬意人生,也不过是如此吧!豆腐是怎样“炼”成的 豆腐,本是寻常之物。而把豆腐做到石屏豆腐如此的名气,就不简单了。因此,其制作过程用“炼”字形容,不足为过。 石屏制作豆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石屏豆腐从原料、加工到食用,都是一门考究精致的艺术。其用料,讲究的是使用优质大豆,奇特之处在于使用境内特有的天然井水 (俗称“酸水”)作凝固剂,营养丰富而不含任何有害物质。令人叫绝的是,这种“酸水”离开石屏无论如何也点制不出豆腐。曾有人用此“酸水”请石屏的师傅到外地点制豆腐,但试了无数次都未成功,有人戏称石屏豆腐是带不走的石屏专利。 在石屏,世代做豆腐的人家摸索出选豆、磨豆、点豆浆等近十个工艺流程,制作出了纯正的石屏豆腐;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名师巧手不断琢磨豆腐技艺,现已创造出了上百道豆腐佳肴制作方法,令人叹为观止。 石屏为何能有这点制豆腐的神泉,石屏人为何能世代与豆腐结下如此不解之缘?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龙王派其三太子到干枯的人间救济苍生,带给勤劳淳朴的人能抛地成泉的“干黄鳝”。三太子奉命来到人间,走过千山万水,趟过无数条干枯的河流,到处向人们叫卖“干黄鳝”,但没有一个人相信三太子的话,三太子处处遭人嘲笑。这天,又累又饿、疲惫不堪的三太子走到石屏,一个老者看到这个衣衫褴褛、神情疲倦的青年人,就好心地让他吃住,细心劝导他,人们只吃新鲜黄鳝不吃干黄鳝,也不相信他的“干黄鳝”能抛地成泉,并打点银两让三太子赶快回家。在这个小山城,三太子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就送给了老者几条“干黄鳝”。在回去的路上,三太子看到这里的人民辛勤地在田地里劳作,友善地向他问好,发现这里正是他要寻找的地方,就将所有的干黄鳝倒在了今天石屏异龙湖边的四脚底。后来,石屏城境内出现了五口出酸水的“神泉”,四脚底出现了美丽的异龙湖。从此,石屏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春风荡漾异龙湖 初春,来到异龙湖畔,只一缕春风拂过湖面袭来,人还未登船下湖,心便荡漾了。 出石屏县城东门约1公里便是碧波浩渺的异龙湖。异龙湖周长150华里,水面面积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约7米,蓄水约1亿立方米。异龙湖为云南五大湖之一,吐口在东,称湖口河,位于新街。河上筑有拦水阁,楼台玲珑别致,琉璃瓦闪闪发光。湖口河向东流经建水,汇旷野河而为泸江,汇南盘江流入珠江。 异龙湖湖水清澈如镜,中有三岛:小岛称孟继龙,也称马坂垅;中岛称小末束,也称小水城;大岛称和龙,也称大水城。南岸共有72个港湾,较大者有九曲,为五爪山伸入湖中形成,故有三岛九曲之胜。唐朝时,乌麽蛮始居大岛上,筑城名末束城,是为石屏筑城之始。宋时中岛上亦筑城。此二城四周环水,故以其岛大小,名大水城、小水城。小岛马坂垅上蛇虫甚多,人不可居。唐宋时,酋长每窜罪犯于上。彝语“水城”,叫“异椤”。明初汉人到石屏,不解彝语,误以为“异椤”是湖的名称,于是把湖名叫作“异龙湖”。 异龙湖及湖畔风景名胜极多。岛上遍植花木,环境清幽,湖四周良田绵延,荷池飘香。大水城上的海潮寺,小水城上的后乐亭以及来鹤亭、白浪水月寺、龙港广胤寺、五爪山罗色庙,湖北边的乾阳山等都是佳景,其中以来鹤亭为最。一年四季,异龙湖上游人不绝,全凭小船飞渡。这里有“第二西湖”之称,为滇南游览胜地之一。 借一叶扁舟,湖山一览,心旷神怡,清风拂面,水波不兴。远看青山为屏,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看不尽湖面轻舟,水上白帆,更添得阵阵渔歌,一抹彩霞,村落隐现,景色绝佳。湖中盛产鲦鱼、花鱼、青鱼,特别是餐鲦鱼,鱼肉细腻,味道鲜美,为鱼中珍品。 每年冬末春初,异龙湖都会迎来她的老客人——红嘴鸥,一群群红嘴鸥如往年一样陆续飞到此地栖息越冬,为风光秀丽的异龙湖增添了美景。今年到异龙湖的红嘴鸥比往年更多,它们成群结队聚集在烟波浩淼的异龙湖面上,时而盘旋飞舞,时而飞临水面啄食,不时还发出清脆悦耳的叫声,与秧鸡、獐鸡、野鸭、白鹭等候鸟共同点缀着异龙湖,构成了一幅原生态和谐统一的美丽图画。 其它时令的异龙湖,人们或泛舟观赏万亩艳丽荷花,与白鹭轻欧共舞;或漫步于沿岸万亩杨梅、柑橘生态园品尝人间鲜果;或垂钓于湖中芦苇荡,享受地道的渔翁之乐;或聚会于沿岸渔家乐餐厅,唱歌、打牌、品茶,充分享受异龙湖特产的美味佳肴。闲余之时,再听上一曲海菜腔、学跳一回烟盒舞,给你一种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美妙感受。 盛夏时节,万亩荷花竞相争艳,湖中渔船点点,海菜腔悠扬嘹亮,把异龙湖点缀得神秘而烂漫。如果想领略她真正的风情,那就划一条小船去投入异龙湖的怀抱吧!湖面云烟缥缈,鱼鸟沉浮。傍晚,夕阳照青山,湖水变得通体金黄,湖面风平浪静,驾舟湖上,看夕阳西下,明月东升,诗意无限。最难得的莫过于随同渔家,浴着月光,荡舟湖中,系船煮鱼,别有情趣。记得朋友说,石屏不仅是有诱惑味蕾的豆腐宴和杨梅、让人惊羡的古建筑群,石屏更是旅游天堂,每个人都可以在石屏找到自己的喜好,每个到过石屏的人,都会在心中留下一份珍藏。
④ 石屏文化作文300字左右
石屏文化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建水,南接红河,西连新平、元江,北交通海、峨山等县.境界南北长88公里,东西宽59公里,县界总长308.07公里,人口28万余,总面积3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8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4.65%,坝子面积仅1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5%,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高原山区县.
县辖4镇8乡,即异龙镇(县城所在地)、宝秀镇、龙朋镇、坝心镇,冒合乡、陶村乡、牛街乡、亚房子乡、新城乡、大桥乡、哨冲乡、龙武乡.境内居住民族有彝族、汉、回、哈尼、傣等10余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4%以上.1998年末,全县总人口281397人,总耕地面积279088亩,人均耕地0.99亩.
石屏境内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立体气候突出,四季光照量多质好,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8.3℃,宜农宜林.石屏异龙湖为云南高原天然淡水湖,被列为“八大明珠”之一;宝秀赤瑞湖,历史曾获有“西湖”称誉.
这里气候宜人,冬不围炉,夏不用扇,青山绿水,河流纵横,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豆腐之乡、兰花之乡、柑桔之乡、杨梅之乡,民间食品文化品位甚高,在云南省享有盛誉.石屏县境内四季如春,山上均有奇花异草,珍禽名果.境内有异龙湖、赤瑞湖两个天然湖泊,湖中万亩荷花盛开的季节,景色颇为壮丽.
石屏县山青水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众多,自古以来民风纯朴,知书识礼,儒风沿存,素有“钏灵毓秀,人才辈出”之赞誉.自元朝以来,七喜向学,人文蔚起,民间因重教兴文而人才济济,清代有“文献名邦”之称谓,被誉为“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题有“文献名邦”匾,明清两代出翰林16人,文武进士77人,文武举人638人,云南第一位开风翰林许贺来,两次翰林张汉,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
⑤ 求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大理州 漾濞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2001年4月 省政府
剑川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2003年12月 省政府
宾川县州城镇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2001年4月 省政府
洱源县凤羽镇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2001年4月 省政府
云龙县诺邓村历史文化名村 省级 2002年1月 省政府
剑川县沙溪镇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2002年1月 省政府
祥云县云南驿镇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2003年12月 省政府
洱源县双廊镇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2003年12月 省政府
楚雄州 大姚县石羊镇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1995年8月 省政府
禄丰县黑井镇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1995年8月 省政府
禄丰县炼象关历史文化名村 省级 2002年1月 省政府
保山市 保山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1993年1月 省政府
腾冲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1987年7月 省政府
保山市板桥镇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2001年4月 省政府
迪庆州 香格里拉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2002年1月 省政府
维西县叶枝乡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2001年4月 省政府
曲靖市 会泽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1995年6月 省政府
会泽县娜姑镇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1995年8月 省政府
文山州 广南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1999年1月 省政府
广南县旧莫乡历史文化名镇 省级 2001年4月 省政府
红河州 石屏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1999年1月 省政府
石屏县郑营村历史文化名村 省级 1999年1月 省政府
思茅地区 孟连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2001年4月 省政府
昭通市 威信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 1987年7月 省政府
合计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14座
云南省剑川县城、洱源县双廊镇和祥云县云南驿村等3个城(镇、村)正式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
通海县城、姚安县光禄镇和盐津县豆沙镇3个城镇,被定为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
⑥ 石屏县的历史沿革
石屏县辖区,两汉至东晋时属胜休县,隋属昆州,唐曾属黎州。
西汉称“旧欣”——彝族族名,意为“居住在山林水边的民族”,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本地土著民族掘地得石坪,聚为居邑,始号“石坪邑”。乾符六年(879年)南诏政权时,隶属通海都督。
宋大理国时,石屏邑属秀山郡。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石坪邑置为州,设土官,隶属临安路(明改临安府,属秀山把总、迤南道、开广道)。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坪州”为“石平州”,后改“石屏州”。嘉庆十五年(1810年)亏容、思陀、落恐、左能、瓦渣五土司并入。
民国二年(1913年)改石屏州为石屏县,隶属蒙自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裁蒙自道后属行政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石屏、新平、峨山、河西、通海五县部分属地,并设龙武设治局,玉溪管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云南省政府奉政务院核准电令将龙武设治局改置龙武县,仍隶属玉溪专署。
1950年3月于建水设滇南行署,石屏、龙武两县隶属之。同年4月迁蒙自专员公署,石屏、龙武两县随属之。是年9月,因龙武县人口太少、区域太窄设县条件不够,改设龙武设治局。1953年5月,龙武设治局人民政府驻地由龙武迁至龙朋。1955年12月29日,龙武设治局复改龙武县。1957年11月18日撤蒙自专署,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龙武两县隶之。1958年11月1日石屏县、龙武县合并,称石屏县至今。
⑦ 石屏县的民俗文化
石屏是著名的“民族歌舞之乡”,全国有名的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的发源地,拥内有着彝调、花腰歌舞、容响杆舞、朴喇鼓舞、哈尼丧棒舞、哈尼音乐、傣族毫舞等一系列民族民间歌舞。海菜腔为滇南四大名腔之首,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烟盒舞伴以四弦声和烟盒声,曾两度进京怀仁堂表演,深受中央领导的好评。北部山区花腰彝族的女子舞龙,已参加过50周年国庆演出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文艺演出,并多次应邀出国表演。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中有大量素材及演员来自石屏彝族。阿家文、后宝云等民间艺人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石屏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努力耕耘者。
2004年,优秀彝族民间歌手李怀秀、施万恒演唱海菜腔荣获西部民歌大赛金奖;同年,李怀秀、李怀福姐弟获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中国民歌王”殊荣;烟盒舞曾先后三进中南海怀仁堂,并获得了中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二等奖;2003年,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表演一等奖;1999年,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百龙大赛,获金奖。而作为花腰彝聚居的哨冲镇、龙朋镇,20世纪末,即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⑧ 云南有六百年历史风光优美的石屏县,当地有什么特产
⑨ 写石屏过节的习俗的作文600字
春节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