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疆四个历史
先秦时期: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
两汉时期:
中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起,西域便已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1年,三国之一的曹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设“戊己校尉”,治设高昌(吐鲁番),后又置西域长史以对西域各地诸多民族进行管理。
清朝时期:
17世纪,准噶尔(蒙古的一支)叛乱,并攻打外蒙古。1697年,清军击败了准噶尔,控制了新疆东部。雍正皇帝时,贵州东南部新辟疆土亦称新疆。当时,西域新疆和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新纳入清王朝统治之下的地域,统称“新疆六厅”。
(1)新疆若羌历史文化长廊扩展阅读:
古代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长达5000多公里,其南、北、中三道上,到处可见错落的古城、矗立的烽燧、密集的佛洞、古墓葬、古寺庙以及古屯田遗址等人文景观。
其中,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营盘古城等历史遗迹蜚声中外,古代龟兹文化、楼兰文化神秘莫测、令人向往。
新疆有遗存丰富的历史古迹,近年来,以喀什市、吐鲁番市、伊宁市、库车县、特克斯县等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打造了一批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展示悠久丰厚的丝路文化。
沿218国道进入若羌,一座高21米、正面宽46米、纵深3米的巨大楼兰美女雕像坐落于县城北门入口处的楼兰历史文化长廊边,楼兰美女的雕像与雅丹地貌绝美地交融,像一个使者,开启了游客梦回楼兰的旅程。
『贰』 新疆名胜古迹历史故事或传说
楼兰古城
地理位置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景点特色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在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
『叁』 新疆若羌县是怎样的地方
若羌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县。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东经86°45′—93°45′,北纬36°—41°23′。西接且末县,北邻尉犁县及鄯善县和哈密市,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约相当于2个浙江省的面积)。县人民政府驻若羌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94千米,距州府库尔勒444千米。[1]
若羌县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1] 全县辖两个管委会、四镇、四乡、一团场。总人口5.2万人(2013年),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东乡族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40%。[1]
若羌县境内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东天山的北山部分,东南部和南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地,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1]
若羌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2] 2013年,若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6147万元,比2012年增长7.02%。[3
若羌的维吾尔语名为“卡克里克”,“卡克里克”的原词是“卡克库都克”,是4口井的意思。[2]
若羌,西汉为西域婼羌、楼兰(鄯善)国地。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置卡克里克县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置婼羌县(属新平县)。自此,县名沿用至今。1958年汉字简化后,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婼羌”改为“若羌”。[6]
“若羌”之含义,据中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的《罗布淖尔考古记》之说,“婼羌”是部落名称,“羌”是族名,“婼羌”是由古代羌人的一个部落名称而形成的地名。
若羌县曾经是多种文化交流、互化、传播的孔道,又一度是最开放的地域之一。若羌县境内共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分别是:楼兰古城、米兰古城、海头古城。
总体来说是新疆南疆的一个小县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古城和旅游资源,但是都是属于探险性质才可以抵达的,期末比下面的且末县要大得多,相对来说闭塞一点儿,可是机会也很多,因为地理环境早就的自然资源还是丰富的,也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不容易运出,发展不是很多,所以机会也很多!望采纳哦!
『肆』 新疆著名的名胜古迹
1、天山天池
享有“天山明珠”盛誉的天山天池,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它坐落在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下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4.9平方公里。湖深数米到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
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蒙古语“博格达”,意为灵山、圣山),海拔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肩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峰顶的冰川积雪,闪烁着皑皑银光,与天池瓦蓝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这个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天池属冰碛湖。
2、喀纳斯
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布尔津西北部,我国阿尔泰山西北端的深山密林中,是阿勒泰风景旅游资源中的姣姣者,堪称“阿尔泰山旅游明珠”。该风景区是一个森林型综合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一块欧洲--西伯利亚泰加林“飞地”。喀纳斯河为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注入布尔津河,由于冰川强烈剥蚀,由高山河流拓宽、加深形成的阿克库勒湖和喀纳斯湖,就像两面巨大的明镜,成串珠状镶嵌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它们属高山淡水湖泊。
『伍』 我在谷歌地图上看到的新疆若羌县罗布泊有一天蓝色巨大建筑,请问是什么
这是国投罗钾公司所在地蓝色的是水池,即盐池,周边是场房等基础设施
『陆』 新疆若羌县是怎样的地方
若羌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县,地处巴州东南部,塔克拉专玛干沙漠属东南缘。西接且末县,北邻尉犁县及鄯善县和哈密市,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约相当于2个浙江省的面积)。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94千米,距州府库尔勒444千米。
全县辖两个管委会、四镇、四乡、一团场。总人口5.2万人(2013年),有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东乡族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40%。
若羌县境内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东天山的北山部分,东南部和南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地,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若羌红枣、若羌灰枣闻名全国,先后被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
整体治安状况与全疆、全国一样,除了注意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之外,还需要适应饮食、气候等。
『柒』 新疆的古遗址都有哪些
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约7公里处, 东距库车城约60公里,北靠明屋达格山,前面有渭干河在山间蜿蜒流过,隔河屹立着雀尔达格山。在绵延数公里的沙石山壁上遍布人工凿出的石窟。
(苏巴什古城)苏巴什遗址也称昭怙厘大寺.位于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却勒塔格山的南麓,目前是一座大型的建筑群体遗址。这座寺院早在公元5世纪初便已存在,当时称为“且厘大清净”.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中,为唐代文化遗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三处的图片网址http://www.zhguwan.com/bbs/dispbbs.asp?boardid=157&id=1350
1906年至1908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第二次对中亚新疆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本人根据斯坦因考察和发掘后出版的《西域考古图记》、《沙埋和阗废墟记》、《古代和田》等书为参考,对其第二次西域(新疆)考古调查和挖掘的古代遗址做一综合,以为喜欢新疆历史遗迹的人提供简单的线条。
斯坦因是西域(新疆)考古史上的江洋大盗,他卑劣地利用各种手段对新疆等地的古代遗址进行挖掘、剥取壁画、搬走佛像经书,凡能拿走的全部席卷一空,实为强盗,但他又是一个专注的西域研究专家,他的研究成果为后人研究西域(新疆)奠定了基础,后人当辨证地看待斯坦因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1906年--1908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中亚(新疆、敦煌)的考古和研究。
他行进的是一条他自认的新的线路,有别于他的先辈们的足迹:从印度出发,经白沙瓦附近的印度控制区边境,经斯瓦特帕特汗部族领地进入吉拉德尔,由此穿越兴都库什山的主脉到达阿姆河上游谷地和阿富汗所属的帕米尔地区,再由帕米尔高原的中国的塔什库尔干进入喀什噶尔,去了和田绿洲、罗布荒漠、敦煌,再返回吐鲁番......
1900年--1901年,斯坦因第一次在我国新疆地区进行考古和发掘,并著有《古代和田》一书。而这次(第二次)考古研究后所著的《西域考古图记》既是《古代和田》的续集,又是一部巨著。
这部巨著涉及的地域包括了今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巴音郭楞、吐鲁番、哈密和河自走廊等地区,调查和发掘的重要遗址有阿克铁热克、喀达里克、麻扎塔格、尼雅、安迪尔遗址、米兰佛寺、吐蕃城堡、楼兰古城及附近遗址、焉耆锡克沁明屋及其附近石窟寺和遗址、甘肃西部汉长城和烽燧遗址、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和藏经洞等。在上述其发掘的遗址中,发现的遗物主要有雕塑、绘画、简椟文字(包括汉文、梵文、佉卢文、和田文、龟兹文、吐蕃文、突厥文、粟特文和回鹘文等),织物(丝、毛、麻、棉等)、钱币、碑刻、佛经残卷以及大量的陶、木、石、金属(金、银、铜、铁等)、玻璃、料器等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装饰品和兵器等。
这部巨著研究涉及的范围有:新疆考古学、河西地区考古学、佛教考古学、建筑考古学、古民族文字学、简椟文书学、铭刻学、钱币学和体质人类学等新疆、河西古代历史学、古文献学、历史地理学;新疆、河西古代民族史、古代民族文化史;佛教、摩尼教、景教和袄教;雕塑、绘画、音乐、舞蹈;地理学、吐鲁番敦煌学、古代社会学、丝绸之路史、东西方经济文化艺术交流史、古代国际关系史、古代服饰史和有关农业、手工业、商业、军事等诸多领域。
斯坦因盗掘的遗址中的文物如壁画、塑像等对我国的文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他自己也在这部著作中直言不讳地描述过,给他不光彩的研究留下了历史的、真实的记录,也为后来的中国研究敲响了警钟。
一、塔什库尔干地区
1、克孜库尔干遗址(即今公主堡遗址)。在今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乡以南10余公里的山崖上。
公主堡为玄奘西行取经返回时在羯盘陀国(今塔什库尔干县地域)听到的传说所记载的。公主堡位于卡拉其古峡谷一座海拔约4000米的高峻崎岖山冈东侧,由土坯及夹杂树枝和灌木层组成,墙壁坚固。斯坦因判断该遗址建于汉代,但遗址内无任何汉时淘片等物,该地“可能仅仅被用作一处在危急情况下的临时避难所,而不是一个长久性占据的地方”。斯坦因还在遗址下的山谷缓地发现有垦殖过的田地痕迹。
1972年,新疆考古学家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察,认为该遗址的城墙历史只有300多年,即为清朝所建。
公主堡因玄奘所记载的塔吉克族祖先关于“汉日子孙”的传说而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斯坦因对公主堡遗址有详细介绍。
2、阿克塔木遗址。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附近,,由一圈围墙构成,上部为土坯,下部由粗糙的砾石建成。该遗址修建年代不详。
3、其其克里克遗址。(即玄奘记载的福舍遗址),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北的峡谷中,已为废墟,为古丝路为过往行人和商旅提供休息和供给的驿站。
二、喀什阿图什地区
4、可汗沙尔遗址。位于喀什市北,坐落于阿图什河北岸一座约高20米的黄土墩上,有残留佛塔。
5、三扇洞遗址(即玉其买尔万遗址,今称三仙洞)。位于喀什市北10公里的今伯什克然木河右岸峭壁半山腰中,为佛教洞窟,开凿于东汉时期,为今喀什地区保留最完整的一处佛教遗址。洞窟内绘有大小不等的各种佛像70余尊及1尊立佛。
三、莎车叶城地区
6、克孜尔加依遗址。位于叶城南部提孜那甫河岸,曾发现有回鹘文写卷。遗址已不存在。
7、阔依鲁克阿塔遗址。在克孜加依遗址北约3公里处,现已不存在。
四、和田地区
8、八喇玛库木塔提。塔提,即占据古代遗址的风蚀地。该遗址位于今墨玉县喀拉喀什镇南侧通往和田市区的沙漠中,有红陶碎片散布。塔提已不存在。
9、那戛拉哈纳土墩遗址。即玄奘记载的“鼓池侧伽蓝”废庙遗址,位于和田县约特干古城遗址附近,已不存在。
10、约特干遗址。位于今和田县巴格其镇艾拉曼村田地中,疑为古和阗王国的国都。现仅残存很短的城墙,出土有各种陶器、铜器、古文书、古钱币等。
11、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今洛浦县吉亚乡北约35公里处的沙漠中,面积约3600平方米,主要由佛塔和寺院组成,四周墙壁内外侧至今仍保存大量佛像及壁画。是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以一组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为主。
热瓦克佛寺遗址是我国现保存较好的一座具有典型健陀罗佛教艺术特征的寺院遗址,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除壁画外,还有五珠钱、佛珠和各种陶器等。
斯坦因对约特干和热瓦克遗址有详细介绍。
12、阔克库木阿里斯遗址。在热瓦克佛寺遗址附近,为一佛教寺院遗址,为公元4-7世纪遗存,其木制建筑图案与尼雅遗址建筑图案一致。
13、基内托克玛克遗址。在热瓦克佛寺遗址附近,为一佛教寺院遗址,出土有泥塑装饰物、木雕碎块等。
14、阿克铁热克遗址。为一佛庙遗址,在热瓦克遗址附近,现已不存在。
15、斯也克遗址。为一佛庙遗址,在阿克铁热克遗址西3公里,已不存在。出土有泥塑像、陶片等。
16、喀达里克遗址。为一汉唐时期的寺庙遗址,在今策勒县达玛沟乡境内的沙漠中,出土有壁画、泥塑饰板残片、陶质饰物、木浮雕、泥浮雕、梵文及古吐蕃文文书木犊、彩绘木板残片。斯坦因对喀达里克遗址有详细介绍。
17、巴拉瓦斯特遗址。在喀达里克遗址附近,为喀达里克遗址系列居民居住区,出土有陶器碎片、丝绸、汉文及婆罗米文木简等物。
18、阔克吉格得遗址。在喀达里克遗址附近。已不存在。
19、达拉布赞遗址。位于喀达里克遗址南,为一寺庙遗址,出土有泥塑佛头像、彩绘板等。
20、麻扎托格拉克遗址。在达玛沟遗址附近,为唐代遗存。出土有婆罗米文、汉文文书木简、纺织物等。
21、尼雅遗址。尼雅遗址位于今民丰县城以北150公里的尼雅河尾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地。
尼雅遗址为汉晋精绝国都城,斯坦因曾两次发掘废址53处,掘获佉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继斯坦因之后,美国人亨延顿、日本人橘瑞超等先后涉足此地,此后,斯坦因于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新疆博物馆1959年发掘的东汉夫妇合葬墓出土有2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其中蓝底卉染棉布残片和棉布裤,被认为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棉织物。
尼雅遗址以佛塔为中心,南北延伸25公里,东西5-7公里,附近有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各类遗址70处。经学者考证,尼雅遗址即《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精绝国故地。斯坦因对尼雅遗址有详细介绍。
22、比勒尔孔汗遗址。在今民丰县牙通古孜河尾闾的沙漠中,为古代民丰地居民的居住地,现已被沙漠埋葬。
23、安迪尔古城遗址。传为唐代西域毗沙都督府所属的兰城镇遗址,位于民丰县安迪尔农场东南约25公里的沙漠腹地,在安迪尔河下游东南,由佛塔和寺院组成,始建于汉代,于公元11世纪逐渐被废弃。出土有吐蕃文、婆罗迷文、佉卢文和汉文文书及其他文物。遗址现存环形城址(居址)、佛寺、佛塔、墓地等。唐代中后期随着安迪尔河流量减小逐渐废弃。唐玄奘抵达这里时,曾记载这里为“睹货逻故国”,并称其为“国久空旷,城皆荒芜”。斯坦因对安迪尔遗址有详细介绍。
五、若羌地区
24、瓦石峡古遗址。位于若羌县西80余公里的瓦石峡乡博孜也尔村西南沙丘中,曾被称作“弩支城”、“凹石峡”,是古楼兰国的经济重镇,残留冶炼金属和烧制器皿的土窑,遍地陶片、砖块和玻璃碎渣,出土有隋、唐、宋时期钱币、丝织品及元代汉文文书、玻璃器皿等。
瓦石峡古城建城可追溯到公元前77年。汉昭帝时因楼兰“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多为“匈奴反间”(《后汉书.西域传》),于是,汉昭帝令楼兰王都迁至鄯善(今新疆若羌县附近),改国名为“鄯善”,并屯田移民,目的是不受匈奴控制,以开辟西进之路。鄯善国形成后的公元5世纪,北魏派将镇守,唐初,中亚康国首领康艳典在鄯善郡属地筑新城,即“弩支城”,隶属当时的沙州都督府(府治在今敦煌),粟特人多来此地居住,8世纪,这里和米兰一同成为吐蕃控制地,元后,这里又成丝路南道人类活动的中心。
斯坦因对瓦石峡遗址有详细介绍。
25、米兰古城遗址。
米兰古城处于罗布泊东南的极小绿洲边缘,为汉唐屯垦基地,主要由古戍堡、东大寺、西大寺三部分组成。
古戍堡是吐蕃时代的一座军事堡垒,南北宽56米,东西长70米,呈不规则方形。城垣最高残存7米多,用黄土、柳枝、麦秸相间夯筑而成,墙外积满流沙。戍堡东北角有一400平方米的大建筑物,戍堡南墙有一个高12米的土台,长宽各为20米和12米,土台顶部立木杆,好象是烽燧。戍堡四角有角楼,高度在6-9米间。堡内建筑物集中在北部,多已坍塌。古堡东西侧排列着众多的佛塔和规模宏大的寺院遗址。当年法显、宋云、惠生、玄奘等著名的高僧在西去天竺或东归故国的途中都曾在这里拜佛讲法。
东大寺高约6米,分上下两层,四周有高院墙;西大寺则与东大寺相对,外绕基座置走廊。
米兰古城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建筑式样和艺术风格,是新疆早期佛教的典型。古城出土了大量吐蕃文木简及兵器、漆皮甲片、粮食及毛、丝织物。古城范围东西绵延约7公里,南北宽5公里,其间有多处佛寺、佛塔分布,还发现了汉代的水利工程和屯田遗址,这里灌溉渠系纵横,布局合理,体系完整,屯田规模广达3000公顷。在吐蕃古戍堡的东南2公里处还发现了汉代居住遗址,遗址中抛散着青、白玉料,陶片遍地。
米兰古城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建筑式样和艺术风格,是新疆早期佛教的典型。古城出土有大量吐蕃文木简及兵器、漆皮甲片、粮食及毛、丝织物。在吐蕃古戍堡的东南2公里处还发现了汉代居住遗址,遗址中抛散着青、白玉料,陶片遍地。斯坦因对米兰遗址有详细介绍。
26、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至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早在公元前77年,楼兰地区已是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到了唐代,楼兰几成边远代名词。
遗址发掘有晋代手抄《战国策》,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具3000年前的女性木乃伊,衣饰完整,面目清秀,后被称为“楼兰美女”。其它文物有汉锦(其上有汉文)、汉五铢钱、贵霜王朝钱币、唐代钱币、汉文、佉卢文残简等。 斯坦因对楼兰遗址有详细介绍。
27、居卢仓遗址。为汉唐后形成的丝绸之路楼兰道上的给养站。
六、
28、阿拉塔木遗址(即今哈密市庙儿沟白杨沟佛寺遗址)。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东1公里的白杨河上游,当地维吾尔人称为“台藏”。为唐代佛教遗址,伊斯兰教传入哈密后, 该院逐渐废弃。
29、拉普乔克遗址。位于今哈密市三堡乡四堡村白杨沟河中游,有南北两城,四角有残存了望台,城内有土墩和房屋残墙。古城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据《后汉书》记载,公元72年,东汉明帝拜窦固为奉东都尉,屯兵凉州,窦固分兵四路北征匈奴战于天山,呼衍王败逃,东汉政府在四堡设“宜禾都尉”城。城内有佛寺遗迹。
斯坦因对上述两遗址有详细介绍。
七、吐鲁番
30、大阿萨古城遗址。在今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南的沙漠中,当地人称“阿萨协海尔”。根据黄文弼1928年考察,大阿萨古城为唐时驻守官署所在地,北部有晋-唐时期的墓葬群。
古城地当丝绸之路大海道要控,大海道早在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存在,为中原掌控高昌、柳中的一个重要戍堡。大阿萨古城有佛殿遗址,出土有佛教蛋彩壁画、泥塑坐像残片、丝织残片、回鹘文书等。
斯坦因对大阿萨古城有详细介绍。
31、小阿萨古城遗址。在大阿萨古城附近,当地人又称克其克阿萨。与大阿萨古称为同一时代。出土有木雕坐佛等。
32、交河古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的雅儿乃孜沟悬崖平台上,地势险要,四面环水,状如柳叶、为一河心洲。曾是车师前部王国的国都,系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00-2300年。
交河古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古城中有佛教寺院等。
斯坦因对交河古城有详细介绍。
八、和硕焉耆地区
33、曲惠古城遗址。位于今和硕县曲惠乡西北,相传是汉代危须国故地。遗址仅存夯土筑城基,城内建筑基址尚存,有一土墩,红土筑,顶部砌土坯,地面散布红泥陶片,出土开元通宝等古币。
34、硝尔墩旧城,位于今焉耆县西北。遗址分内外两城,外城城墙断续,城中有夯土所筑的高大建筑,已残破,地面上有粗厚红陶片。估计该遗址为古代耆耆、危须两国时期的粮仓遗址。中国学者黄文弼认为是危须国的危须城。
35、博格达沙尔遗址。今称四十里城子古城,位于今焉耆县城西12公里,是汉代焉耆国都员渠城,也是唐代焉耆都督府治所。古城现存城垣、小城、护城河等,周围许多防卫建筑是用巨型土坯垒砌的堡垒状建筑,内有高台、住房、外有围墙。博达沁古城经汉、南北朝、隋唐而后衰落。遗址出土的陶器属北朝和隋唐遗物,铜镜、包金铁剑、金带扣和装饰品等属汉代物品,另有唐代钱币和饰品出土。
36、硕尔楚克遗址。即今锡克沁古城遗址,在焉耆县七个星镇境内。为唐代寺院遗址,是当时西域较大的伽蓝之一,包括南大寺、北大寺以及离寺院不远的千佛洞石窟群三部分。南大寺曾发现具有不少犍陀罗风格的泥塑彩绘佛头,为公元6-7世纪的作品,而北大寺的彩绘佛头有东方风格,约为公元8-9世纪的塑像,另发现有木制残片、彩绘木板、浮雕组像菩萨像方砖、泥浮雕、建筑构件残片、彩绘壁画、汉文、回鹘文等文书残片等。
斯坦因对此有详细介绍。
37、霍拉遗址。位于焉耆县七个星镇霍拉村南偏东一处山顶、山梁和坡地上,为唐宋遗址,分为南北两区。南区遗址较多,坡地处有佛塔、大僧寮、禅房、龛式建筑等,北区距南区约300多米,山腰处有一座佛塔和一些建筑遗迹。1928年,黄文弼发掘有瓷砖、木雕佛像、瓷砖花纹等。
斯坦因对此有详细介绍。
图:锡克沁古城出土的文物 图为转载 九、库尔勒轮台地区
38、乌孜干布拉遗址。即玉孜干古城遗址,位于今库尔勒市西南约10公里的英下乡玉孜干村附近,现仅存城垣几段,夯土而筑。可能是汉代捷枝城址。无资料可考。
39、央塔克沙尔遗址。位于乌孜干布拉遗址附近,形制也相似,仅有城墙残留,其他无从考证。
40、沙喀兰达遗址。位于库尔勒市西南,仅有城墙残留,其他无从考证。
41、乌垒古城遗址。即野云沟遗址,在今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之间,为汉代西域都护府乌垒城所在地,是当时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遗址已不存在。在野云沟乡附近还有两处古城遗址,一为一座方形小城池,被水流冲刷过,城垣仅存1米,夯土筑,周长约百米,城内散布着青灰色陶片,城东似有一城楼,南有城门。另一为当地人称的“白土墩”,有城垣、田埂残迹和一个高约3米的土墩烽隧。黄文弼在此发掘出一些存贮的陶罐,估计是西域都护府设立时期士卒在这里屯守的用物。
九、于田策勒地区
42、喀拉墩古城遗址。位于于田县城北240公里处的克里雅河下游沙漠腹心,距和田市440公里。古城堡城长方形,边长60米,现存土城墙高8米。出土有陶片、毡残片、汉代古钱币等文物。遗址为汉代-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
斯坦因对此有详细介绍。
43、法哈特伯克亚依拉克遗址。在今策勒县达玛沟乡境内,斯坦因发掘过8处遗址,出土有梵文、婆罗米文经书,宝石封泥泥塑佛像残片、蛋彩壁画、希腊风格的凹雕等,疑为公元6世纪宋云西行所提的“末城”遗址。
44、喀拉央塔克遗址。位于今策勒县达玛沟河东岸一片开阔的灌木丛低沙丘地带。为佛寺遗址,斯坦因考察时已被破坏,但他采集有壁画及木雕佛像碎片、乾元年间的钱币等物。
45、玛依拉遗址。在今策勒县西的沙漠中,发现有泥塑碎片,斯坦因判断此遗址为一座寺院,建于唐代,毁坏年代已久。
十、和田地区
46、瓦依斯喀拉木遗址。位于洛浦县杭桂乡北的沙漠中,为一古代佛教寺院,但仅剩残存的台座,保留有白陶浮雕。
47、杭桂塔提遗址。位于洛浦县杭桂乡北的沙漠中,为一古代佛教寺院,无残存。
48、喀拉萨依寺院遗址。位于和田市以北的沙漠中,无建筑遗存,但有小块佛像碎片。现已不存在。
49、玛亚克里克遗址。位于玉龙喀什河北左岸的灌木丛中,有蛋彩壁画、灰泥彩绘佛像、钱币、古代和田养蚕像等,斯坦因疑为唐代以前就已废弃。
50、奇里古勒乌格勒遗址。在玉龙喀什河北尾闾处沙漠中,当地人称“契丹乌里克”,即汉人城,地面有大量粗糙的陶片,其他无任何遗留。
51、麻扎塔格古堡遗址。位于墨玉县境内和田河下游西岸,为古代古堡遗址,分为三重,判定建于不同时期,上部已全塌陷,只残留墙体。出土有古代文书、钱币等物。
麻扎塔格古堡当古代龟兹至于阗必经之地,始建于东汉时期,延至唐、宋,为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为古代和田重要古城之一,废弃于十一、十二世纪的宗教战争。
斯坦因对此有详细介绍。
52、乌什堡垒。位于今乌什县通往山口地段,为一巨大天然堡垒。
53、琼梯木遗址。位于柯坪县城南沙漠中,泥土夯制建筑,有陶片、钱币等物,废弃于唐代末期。
54、托库孜萨来遗址。位于今图木舒克市附近的托库孜萨来山南麓。遗址城墙为三重,夯土筑成,有寺庙遗址,为汉至北魏的尉头国、唐据史德城,也称郁头州城。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55、阿萨遗址。在今策勒县努尔乡喀拉塔什河源头,发现有毛织物,为一古代人类居住地。
斯坦因第二次对西域(新疆)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持续近3年,路线是:经今阿富汗瓦罕走廊进入中国,途经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图什、莎车、叶城、皮山、和田、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敦煌、安西、)哈密、吐鲁番、和硕、焉耆、库尔勒、轮台、于田、策勒、和田、墨玉、乌什、柯坪、巴楚、和田、昆仑山北等地。其完成考察后的成果被撰写成100余万字的文字,轰动欧美学界,学术价值极高,可读性强,为至今研究西域(新疆)历史遗迹的第一手基础资料或惟一资料。
历史上的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汇聚的东西方交流中枢地,历史文化和宗教民俗极为丰厚,带有对新疆灿烂文明兴趣的人,对斯坦因考察的众多佛教遗址的研究会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