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西来宾发展的怎么样
来宾之名最早起源于唐朝,743年,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故址在今来宾市兴宾区城厢乡磨东村,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来宾市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排名广西第七,并不算小,其中平原面积占22%,主要在中部地区,东面是大瑶山,西面是喀斯特地貌,这地理条件可是令河池、梧州等市非常羡慕。但来宾就是不争气,偏偏发展不起来。来宾市人口270万,排名广西倒数第五,GDP只有654亿,排名广西倒数第一。
㈡ 来宾名称的由来和含义
先秦时,来宾为百越民族杂居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要今广西设置桂林专郡,今来宾属市属于桂林郡地。西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今象州设桂林县,在武宣设中留县,为来宾市有行政建制之始,至今已有2213年的历史。之后,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境内设桂林郡,郡治今象州、武宣交替,唐以前所称“桂林”,均为来宾市一带。元、明、清、明国时期,今来宾市所属各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屡屡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今来宾市的行政区域多次变化,至1957年12月广西成立宜山专区,今来宾市的行政区域归属宜山专区,1958年3月宜山专区改为柳州专区,1970年柳州专区改为柳州地区,2002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来宾市正式成立,行政区域辖原柳州地区的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县级市),原来宾市改为兴宾区。
含义:来宾,天下来宾,来者上宾
㈢ 广西来宾有什么历史
来宾市是一个历史文明久远的新兴城市。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来宾市麒鳞山发现“麒麟山人”头盖化石,证明距今3、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来宾人的祖先便在此繁衍生息。先秦时,来宾为百越民族杂居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要今广西设置桂林郡,今来宾市属于桂林郡地。西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今象州设桂林县,在武宣设中留县,为来宾市有行政建制之始,至今已有2213年的历史。之后,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境内设桂林郡,郡治今象州、武宣交替,唐以前所称“桂林”,均为来宾市一带。元、明、清、明国时期,今来宾市所属各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屡屡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今来宾市的行政区域多次变化,至1957年12月广西成立宜山专区,今来宾市的行政区域归属宜山专区,1958年3月宜山专区改为柳州专区,1970年柳州专区改为柳州地区,2002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来宾市正式成立,行政区域辖原柳州地区的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县级市),原来宾市改为兴宾区。来宾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按照“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总体思路,努力建设一个新兴新型的绿色生态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面积人口 来宾市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全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可耕地面积35.84万公顷,宜牧地面积20.21万公顷,水域面积3.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4%。来宾市总人口241万,有壮、汉、瑶等10多个民族,主要以壮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74.6%,农业人口占85.9%。 自然资源 来宾市已探明各种矿藏达20多种,其中重晶石、煤炭、锰等7种矿藏储量居广西首位,象州重晶石连续多年出口居广西第一,合山煤炭储量达6亿吨,号称“广西煤都”。境内火电,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是广西最大的能源基地;来宾火电B厂是中国第一个BoT项目。 来宾市土地辽阔,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盛产大米,蔗糖、花生、茶叶、水果、八角,还有闻名遐迩的金秀灵香草、绞股兰,武宣三华李、龙眼,象州的粉葛,忻城的乳鸽、金银花等名优土特产品。全市仅高产高糖良种蔗就达120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50多万亩。优质蔬菜40多万亩,养蚕基地近2万亩。金秀的八角产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八角之乡”,金秀县境内有国家级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最大的水资源林保护区,象州县被誉为“优质米之乡”。来宾市是广西和全国重点产糖基地之一。森林资源以松杉、桉为主。 旅游资源 来宾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浓郁。来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3.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被称为壮家始祖的“麒麟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忻城县莫氏土司衙署,是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在全国24个土司衙署综合评分中排名第一;有“中南第一温泉”美称的象州花池温泉,是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长约5公里的武宣百崖大峡谷,凭借其独特的峡谷风光,有“广西的九寨沟”之美誉,是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是人们寻幽探胜的最佳选择;金秀的圣堂山、莲花山风光集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雁荡之巧云、峨眉之清凉,素有“圣堂归来不看山”之说,令人神往;大瑶山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等民族节日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来宾又是著名的奇石之乡,红水河奇石、武宣国画素以形态各异、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 三大产业 工业:来宾市现有工业企业13326个,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83个。电力、制糖、冶金是来宾市的支柱产业,造纸、建材、制药、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初步建立了一批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八一铁合金厂是广西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来宾冶炼厂铟年产量占全世界的1/4;全市13家大中型糖厂,日榨能力5万多吨,蔗糖产量列广西前茅;新规划的A区和B区两个工业园区,以“高、新、强”为目标,按照功能齐全、科技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工业园区要求设计,引人瞩目。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加快来宾市工业化进程。 农业:来宾市地处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从市内南缘通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日照时数1582小时,降雨量1360毫米,无霜期331天。市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红水河、柳江河流经三县一区。有绿色水库之称的金秀大瑶山年产水量达23亿立方米。全市拥有水库287座,总库容量6140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44045万亩。来宾市拥有平原面积447015万亩,适宜发展亚热带农业;台地和丘陵面积728.51万亩,事业发展农业及果木林;山地面积747.53万亩,适宜发展林牧业;水域面积44.91万亩,适宜发展早作农业及果木林;山地面积747.53万亩,适宜发展林牧业;水域面积44.91万亩,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农、林、牧、渔及因工业都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来宾市地处桂中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商贸、社会服务等产业,积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发展和完善金融、保险业以及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公共服务业和社会中介业务,把来宾建设成为桂中富有活力的商贸、物流、人才、信息集散中心城市。
㈣ 广西来宾市是什么建立的
2002年12月28日成立的地级来宾市,位于广西中部,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60公里,距广西工业城柳州市内60公里容,往北200公里即达桂林两江机场,湘桂铁路及南(宁)柳(州)高速公路横贯其中,交通十分便利。此外,来宾的水电、矿产资源丰富,发电量和煤炭、重晶石储量均居广西首位,可利用水能源达125.6万千瓦,是广西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也是“西电东送
㈤ 我要一个完整的笔的历史发展的PPT
这个自己做吧
㈥ 兴宾区的历史沿革
秦,今区地属桂林郡。汉初属南越国。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平定南越国,析其地为郁林、交趾等郡,今区境属郁林郡。三国时代,为吴国属地。这时在中溜县之北、潭中县之东置五溪县,区境在中溜、潭中、五溪、临浦县之间,为桂林郡辖。晋朝,为潭中县地的一部分。南北朝为中溜县地。宋齐梁属桂林郡,陈属象郡隋朝,县境为阳寿、桂林县地。
唐武德四年(621),在县地置阳德、归化、文安三县,属昆州。其后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乾封二年(667),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并于县地置严州,统辖循德、归化、怀义三县。天宝二年(743),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隶严州。
五代十国,先属楚国。天福二年(971),南汉兵至来宾县,县归南汉国。县境仍设来宾、循德、归化等县,为严州所辖。
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遣潘美灭南汉,县归宋。开宝七年(974)撤销严州,将循德、归化县地并入来宾县,隶象州。景定二年(1261),象州于来宾县地蓬莱洲筑州城,次年移象州治于蓬莱洲。
元朝,德祐二年(1276),元兵至来宾县,县归元。来宾属象州路。
明朝,初属象州,洪武十年(1377)五月,改属柳州府。
清康熙以前,仍沿明制。顺治八年(1651),清兵至来宾县城,县归清。雍正三年(1725),改属宾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还属柳州府。
民国2年(1913),属柳江道。16年,废道改区,属柳江区。19年,属柳州民团区。23年3月,柳州民团区改为柳州行政监督区。11月,来宾划归南宁行政监督区管辖。26年,隶浔州行政监督区。30年(1941),县属柳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公署。31年,来宾属第三行政督察区。38年,为十三区专署所辖。
1949年12月,属柳州专区。1952年属宜山专区。1953年撤迁江县入来宾县。 1955年,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专署由宜山县庆远镇迁驻柳州市,来宾属柳州专区。1970年,属柳州地区。1981年将北泗公社划出设立县级合山市。 1999年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石陵乡改为镇建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桂政函[1999]11号)。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1)撤销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兴宾区建设大道。(2)来宾市设立兴宾区,以原来宾县的行政区域为兴宾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来宾镇前卫路。2002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来宾市兴宾区。
㈦ 来宾的历史文化
文化特色
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被称为壮家始祖的“麒麟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专秦统一岭南时,属在今来宾市境内首设县级行政建治,截止到2007已有2216年历史,汉、三国、南北朝均在境内设桂林郡治。经专家学者考察证实,来宾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保存有以盘古神话为核心的包括盘古寺庙、地名、节日、歌舞、剧本唱词等在内的原生态的盘古文化。
㈧ 请教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的历史沿革
象州县地处广西中部,辖7镇4乡,总面积1898.47平方公里,聚居着壮、汉、瑶、苗等个民族,人口34.8万,其中70%为壮族,29.8%为汉族,其余为其它少数民族,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象州县建置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桂林县,三国吴凤凰三年(公元247年)置武安县,为当时之桂林郡治,隋朝置象州,民国改象县,建置历史长达2100余年。象州还是江南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两粤宗师郑献甫的家乡。 近年来,象州县深入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富民兴县”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16亿元,同比增长11%;财政总收入1.186亿元,同比增长6.37%;农民人均纯收入1695元,同比增长13.8%,人均增收207元,实现了“十五”计划开门红。今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5.77亿元,同比增长12.48%;财政总收入5624万元,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1266元,同比增长31.74%。近年来,该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两基”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自治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自治区“双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自治区“双拥”模范县、自治区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县、自治区人口与计生工作达标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象州人民热情好客,象州县委、县政府为发展象州、振兴象州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前来象州旅游、观光、投资、开发。象州县委、县政府将以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帮助投资者获取理想的回报。 -------------------------------------------------------------------------------- 行政区划 代码:451322 象州县辖7个镇、4个乡:象州镇、石龙镇、运江镇、寺村镇、中平镇、罗秀镇、大乐镇、马坪乡、妙皇乡、百丈乡、水晶乡。 -------------------------------------------------------------------------------- 历史沿革 ?年,象州县辖4个镇、7个乡:象州镇、运江镇、寺村镇、石龙镇、水晶乡、罗秀乡、大乐乡、中平乡、百丈乡、妙皇乡、马坪乡。 2000年,象州县辖7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354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象州镇 42731 石龙镇 21381 运江镇 31435 寺村镇 41702 中平镇 27189 罗秀镇 25109 大乐镇 23165 马坪乡 27251 妙皇乡 20318 百丈乡 15146 水晶乡 18121 2003年象州县行政区划一览(7个镇、4个乡):(根据当年广西代码整理) 100 象州镇 辖:城东、城西、城南、城北4个社区;培森、龙富、龙门、鸡沙、沙兰、王铎、沐恩、石里、古才9个村委会。 101 石龙镇 辖:石龙社区;花山、中塘、迷赖、马列、大蒙、大塘、青凌7个村委会。 102 运江镇 辖:运江社区;芽村、水寨、那敖、保应、三里、上坪、古坪、友庆、铜盆、京岭、山坳、岩村、大曼、都连、新运、石鼓、思劳17个村委会。 103 寺村镇 辖:寺村社区;齐心、寺村、王院、中团、岩口、士笼、崇山、林塘、白崖、谭村、上山、横桥、花池、秀和、大井15个村委会。 104 中平镇 辖:中平社区;梧桐、良山、谢官、大架、落沙、多福、古磨、架村8个村委会。 105 罗秀镇 辖:罗秀社区;礼教、敖村、军田、永利、潘村、土办、六峨、凤阳、麦棉9个村委会。 106 大乐镇 辖:大乐社区;龙屯、新杯、那拉、侣塘、同庚、丁贡、岭南、六回、那芙、双告10个村委会。 200 马坪乡 辖:古路、东岸、马坪、龙岩、回龙、其塘、龙兴、新庆、古德、丰收、大佃11个村委会。 201 妙皇乡 辖:大梭、盘古、龙头、新造、路村、寮村、妙皇、山定、花侯、塘头、桥头、思高12个村委会。 202 百丈乡 辖:民进、那沙、百丈、敖抱、练石、新寨、大满7个村委会。 203 水晶乡 辖:水晶、新村、迷塘、竹山、龙团、马旦、雷安、甫上8个村委会。 -------------------------------------------------------------------------------- 地方特色 象州“婵宫”牌桑蚕丝被 保健作用 1、含有天然可熔性蛋白,极易被人体皮肤吸收,营养效果极佳,丝 被具有高效护胃功能。天然丝素、丝胶含有10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2、含有天然调湿因子,可使皮肤保持最佳水份,防止皮肤干燥瘙痒, 保持皮肤细嫩。蚕丝、蚕蛹可用于制作高级化妆品及营养倦健品。 3、具有多种药用、保健价值 象州县“神州缘”牌红米粉 象州县“神州缘”牌红米粉,由象州县寺村镇恒昌米厂出品。这种红米粉选用广西大瑶山脚下生产的天然大米,即象州槟榔红3号米为原料,加上雷山泉水,经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富含维生素E、黄酮素、亚麻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适合缺Fe性贫血者长期食用,效果显著。 象州县韦老壮牌山野百合粉 “山高不过圣唐山,好吃不过百合粉”象州山野百合粉历史悠久,乃象州著名的土特产,县志记载:象州百合粉早在民国时期就远销粤、港、澳及东南亚,驰名中外。本品用种植4年以上的多种野生型百合,颜色分红、黄、白为原料精制而成,洁白晶莹,颗粒细小,煮后糊状透明、清见碗底、气味纯正,具食用、药用双重功效。《本草纲目》已对百合的疗效有详细注解。本厂向社会承诺,在生产过程中全部运用物理过程,绝不使用任何添加剂、防腐剂,保持了百合的原汁原味,对体内过热者,特别是吸烟、饮酒者甚佳,同时也是历代医家推崇的排毒出热最佳食品。更是出外送礼、接待贵宾、看望老人、病人的首选佳品。 -------------------------------------------------------------------------------- 地域风景 象州温泉 旧称濮泉,位于县城东郊 7公里处,象州温泉水属高热矿泉水,泉水流量每小时达 235吨,水温在 73℃至 77℃之间,最高水温达85℃。其流量之大,水温之高,水质之好均为中南之最,堪称“中南第一温泉”。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污染。并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根据温泉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象州温泉现已 建设成为一个聚旅游休闲、度假、疗养、保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象州温泉景区内现有温泉宾馆、温泉大酒店、源头宾馆和多家度假山庄 ,建有露天温泉浴池三个,室内温泉浴池一个,室内浴疗室二百多间,宾馆客房五百多间。象州温泉是广西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景区位于象州县城约4公里的沙兰村青山岭上, 占地面积约五十多亩,以神奇迷离而闻名远近。 古海底迷宫由千百块高3至5米、重达数吨的岩石构成,石壁呈鱼鳞状,石块与石块的间隙形成纵横交错、曲折迂回的数十条天然巷道,巷道宽处可容二人并肩而行,狭窄处仅纳一人侧身、甚至弯腰曲膝而过。石巷道的四通八达、奇曲弯转形如八卦阵,人入巷内,东西难辨,南北不分,若无向导或路标,极易迷失方向。迷宫中丛生灌木、野藤在空中穿梭交织,使巷内浓荫遮日,其间的藤绕树、树倚岩、岩连藤,构成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景致。最奇特的是整个迷宫颇似一个欧洲城堡,因被浓密的灌林、野藤覆盖,迷宫极为隐蔽。抗日战争时期,古海底迷宫曾是当地百姓的躲避日寇的一个掩体。 古海底迷宫的四周是桃、李、梨、柿、竹等构成的果树林,每逢桃花盛开与果实成熟的季节,人们三五成群或是在果树下避暑纳凉、野炊烧烤,或是在在天然石桌石凳上休闲娱乐,或是在选景照相,或是在吊床里悠闲自得地摇晃,别有一番情趣。 据传,洪荒时代,有一块巨石从天而陨,摔到地面上,经过风吹雨打,慢慢裂开,就形成今天这一自然景观。有关专家却认为:古海底迷宫中的岩石约于3.5——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由海底地壳变化和海水长期侵蚀而形成,属岩容侵蚀构造地貌。海洋生物古化石在迷宫景区内随处可见,垂手可取。
㈨ 广西来宾市以前叫什么
先秦以前,来宾市域属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在岭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今来宾市属桂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
汉初,来宾市属南越国。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平定南越国,析其地为郁林、交趾等9郡,今市境属郁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在今武宣县境设置中留县,象州县境设置桂林县,是来宾市境有行政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兴宾区西南部属郁林郡领方县(县治今宾阳县)管辖。
东汉时,中留县改为中溜县,隶属依旧。
三国属吴。凤凰三年(274年) 分郁林郡地,增置桂林、始安、临贺三郡,桂林郡位于今来宾市境内,郡治武安(今象州县境),是来宾市境内第一次设置郡级(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建置,桂林郡辖武安、桂林、潭中等县,今市境内有武安县(今象州县境)、桂林县(今武宣、象州境)。今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郁林郡临浦县(县治今宾阳,领方县改置)。
来宾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武安县更名武熙县。今象州县境有武熙,桂林2县,武宣县境有中胃县,改属郁林郡。迁江、合山属郁林郡领方县。
东晋太兴元年(318年)分郁林郡设晋兴郡(郡治晋兴县,今南宁市),市境内武熙、桂林、中胃3县属之。
南北朝、宋、齐时,置桂林郡、郡治武熙、后迁中溜、齐复将郡治迁回武熙。在今武宣县境复置中溜县,中溜县域包括今武宣县和兴宾区东部,象州境有武熙县,裁桂林县;同时在今忻城县境设置腾溪县,亦属桂林郡。梁时,桂林郡治又迁回中溜,中溜县改称中胃县,在今象州置韶阳郡,领阳寿、武化、长风、淮阳4县,阳寿(今象州县城)为郡治,忻城县境无建置县,改属龙州马平郡(郡治今柳州)。陈沿梁制。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 增置桂林县,开皇十一年武宣县地并入桂林县,属始安郡,县治在今象州县境。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在今象州县境内设有淮阳、西宁、桂林3县。开皇十八年(598年) 淮阳改名阳宁。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今象州县境置阳寿、桂林2县,将阳宁并入阳寿,西宁并入桂林县,改属始安郡(郡治始安县,今桂林市)。阳寿、桂林2县包括今象州、武宣、兴宾等地,忻城县境依然无建置县,亦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 重置象州,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仙5县,州治阳寿(今象州县城) ,属岭南道;今武宣县境分桂林县地,增设武仙县;今象州县境置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化、长风6县,其中武化、长风2县属晏州(州治今荔浦县境);今兴宾区境置
来宾
阳德、归化、文安三县,属昆州(州治今柳州市境),其后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唐贞观初在忻城县地置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芝州辖忻城、平西、富川、乐光、乐艳、思龙、多云7个小县,纡州(今思练镇一带) ,治东区县,管东区、吉陵、宾安、南山、都邦、纡质6个小县;归思州(今大塘镇一带)治履博县,领履博、罗遵、都恩、吉南、许水5个小县。贞观五年(631),在迁江置羁縻思刚州,属邕州都督府。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州治迁至武化。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乾封二年(667) ,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并于兴宾地置严州,统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郡辖4县。天宝元年(742年)芝州改称忻城郡,属桂州都督府。天宝二年(743),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隶严州。乾元元年(758年) 象郡复称象州;忻城郡复称芝州。大历十一年(776年)撤长风县并入武化县,州治迁阳寿。从此至唐末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地域包括今象州县、武宣县;严州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地域为今兴宾区大部地区;羁縻思刚州辖今兴宾区西南部和合山市。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辖今忻城县等地域。
五代十国,开平元年(907年)属楚,南汉乾和九年(951年)属南汉。行政区划依唐制不变,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州治阳寿;严州辖来宾、循德、归化3县;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羁縻思刚州;忻城县地属芝州、归思州、纡州。
宋开宝四年(971年)
来宾
象州归宋,沿旧制。开宝七年(974) 撤销严州,将循德、归化县地并入来宾县,隶象州。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为防御州。熙宁四年(1071年),撤销武化县并入阳寿县。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武化县,南宋时又撤销。此后至宋末,象州辖阳寿、武仙、来宾3县。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从阳寿迁至来宾县之蓬莱洲。
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州设迁江县,属宾州,为迁江得名之始,沿称至1952年并入来宾县始废。
宋庆历三年(1043年)以羁縻芝州、归思、纡州地合并置忻城县,属广南西路右江道宜州管辖,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归元,设安抚司,属湖广行中书省;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属庆远路安抚司。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为路,治所从蓬莱洲迁回阳寿;十六年(1279年)忻城县改属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年间(1297~1307年)象州复改为州,辖阳寿、来宾、武仙3县;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今市境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廖永忠攻下象州,
来宾
象州属柳州府(府治今柳州市);忻城县属庆远府。洪武二年撤销阳寿县归并象州,改象州为散州,初辖武仙、来宾2县;迁江县改属柳州府;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洪武三年,忻城县又改属庆远府。洪武十年(1377)五月,武仙、来宾2县改属柳州府。宣德六年(1431年)武仙县改称武宣县,县治由阴江(今三里镇旧县村)移至高立(今武宣镇)。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仍属庆远府。
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孔有德略取柳州旁近诸州县,象州、武宣县、来宾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归清,建置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武宣县、迁江县、来宾县改属宾州直隶州。雍正八年(1730年)武宣县改属右江道浔州府(府治今桂平县境)。雍正十二年(1734),迁江县又改属思恩府(府治今武鸣县境),来宾县还属柳州府。
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武宣县,改象州为相州,改武宣县为文兴县。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复相州及武宣县,相州复称象州,文兴县复称武宣县。
清朝,忻城土县因隶属关系由宜山县承审。宣统二年(1910年),其地归入宜山县,但仍称忻城土县。
近代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清代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广西省划分为十府,象州改称象县,来宾县、象县属柳州府;武宣县属浔州府;迁江县属思恩府;忻城土县属庆远府。2年6月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来宾县、武宣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由省直辖。
来宾
民国6年(1917)。广西省划分为6道,来宾县、象县、忻城土县属柳江道,武宣县属苍梧道,迁江县属南宁道。
民国15年(1926)。广西省撤消道制,分为若干区,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属柳江区,武宣县属苍梧区。
民国17年,忻城土县复称忻城县,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县属柳江行政督察区。武宣县属苍梧行政督察区。
民国19年(1930)。广西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属柳州民团区;武宣县属苍梧民团区;忻城县宜山民团区;迁江县属宾阳民团区。
民国21年武宣县属梧州民团区;迁江县属南宁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忻城县属柳州民团区。
民国22年(1933)。国民党广西省府开始在金秀瑶山内建立乡村保甲等政权机构,再次确认周围荔浦、修仁、蒙山、平南、桂平、象县、武宣7县分管金秀瑶山。
民国23年(1934)11月。广西省忻城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象县、武宣县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来宾县、忻城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
来宾
民国25年(1936)9月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浔州行政监督区;迁江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忻城县属庆远行政监督区。
民国29年(1940)。改用数字编行政督察区,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武宣县、象县属第三区(治苍梧);来宾县、忻城县属第四区(治柳州);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在金秀瑶山设立县一级机构—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31年(1942)3月象县、忻城县改属第二区(柳州),7月,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设治局。
民国36年(1947)象县又改属第三区(治苍梧),同年冬,广西省府撤销金秀设治局,改建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37年(1948)秋,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警察局
民国38年(1949)解放前夕,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忻城县属第二区(治柳州)。11月1日,国民党金秀警察局奉命改名为金秀警察中队。
1949年11月到12月,各县相继解放,建立人民政权,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柳州专区;迁江县、忻城县属武鸣专区。金秀瑶山区依旧属周围7县分管。1950年,忻城县改属宜山专区。1952年,迁江县并入来宾县;武宣县与象县合并为石龙县(驻石龙镇),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宜山专区。5月25日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
1955年8月,大瑶山瑶族自治区改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
1958年,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专署由宜山县庆远镇迁驻柳州市,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柳州专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1960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石龙县更名象州县。
1962年3月,复置武宣县(驻武宣镇),象州县城迁至象州镇。
1966年4月8日,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为金秀瑶族自治县。
1970年,柳州专区改称柳州地区,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属柳州地区。
1981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合山市,来宾县的北泗公社划归合山市,属柳州地区。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来宾市管辖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代管县级合山市。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