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一起被后世史学家尊称为“中华版史学名著前四史”。权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② 二十四史前四史
二十四史前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最经典的四部史书,比较客观,文采好)。
《史记》系纪传体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汉司马迁著,约成书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史记”一词,东汉之前乃一切史书之统称,后始为司马迁史书之专称,原书最初被称作《太史公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这部书记载了整个东汉(自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
(2)前四史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经、以时间为纬的史书编纂体例。一般包括“本纪”,记帝王事;“世家”,记诸侯事;“列传”,记著名人物事;“书志”,记国家政经制度。
纪传体可以完整表现出历史人物的行为和他与其他历史人物往来的线索。由于此种以人为本的史书体例,它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很高。
自从此种体例的开创者《史记》以来,就一直被官修正史学家所采用。这类纪传体正史中,最有名的是“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③ 前四史包括什么
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版》的总称.
《史记权》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汉书》记载从刘邦随陈胜、吴广之后起事反秦,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即西汉皇朝从创建到衰亡这230年的一部史书。分书共100卷120篇,约81万字。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195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邢晋朝的司马彪。
《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④ “二十四史”和“前四史”分别是指什么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二十四史”介绍:
1、《史记》(汉·司马迁)
2、《汉书》(汉·班固)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4、《三国志》(晋·陈寿)
5、《晋书》(唐·房玄龄等)
6、《宋书》(南朝梁·沈约)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8、《梁书》(唐·姚思廉)
9、《陈书》(唐·姚思廉)
10、《魏书》(北齐·魏收)
11、《北齐书》(唐·李百药)
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唐·魏征等)
14、《南史》(唐·李延寿)
15、《北史》(唐·李延寿)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20、《宋史》(元·脱脱等)
21、《辽史》(元·脱脱等)
22、《金史》(元·脱脱等)
23、《元史》(明·宋濂等)
24、《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总共3229卷,约有47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
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我国有着忠实记录历史的优良传统,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国家之一,史料之丰富是举世无双的。二十四史是经过历代史学家们编著积累而成的。
记载了中华民族自传说中的黄帝,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历时4000多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法律、典章制度等诸方面。
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项巨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历来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鉴往知今、安邦治国之镜鉴。
也是诸多学科研究取之不尽的知识宝藏,尤其在史学、文学以及文献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无可估量的学术价值。
二十四史以《史记》成就最大,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
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开创了史传文学的传统,对于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等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
⑤ 前四史.后四史就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后四史吗
是的。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包括元代丞相脱脱的《宋史》、明代宋濂的《元史》、清代张廷玉的《明史》以及清末赵尔巽的《清史稿》。
(5)前四史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点校本“二十四史”,是毛泽东主席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通力合作,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国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最高成就的标志性成果。
“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传统文献的整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的基本范式和标准,为古籍整理学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⑥ 为什么前四史的水平远高于后面的史书
因为一般认为前四史更接近于真实的历史,而后边的史书都是胜利者的歌功颂德,都是统治者意志的表现,史料价值不如前四史。
⑦ 关于二十四史中前四史的问题大家进
我想应该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秦汉至三国缺乏其它的史料,孤本的史料价值当然会内更高。
二,前容四史的作者都是当代或略晚一点的人,所采用的资料可靠性更高。
三,前四史都不是官修史籍,受影响和被篡改的成分较少。
四,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因为秦朝的史料缺略,所以汉朝的很多制度典章就成了以后历朝历代的源头,这就使得前四史的史料价值高于以后的。
⑧ 前四史体例和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四史,其实就是前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巨著. 《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纪传体史书《三国志》纪传体国别史
《史记》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 《后汉书》南宋绍兴刊本《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三国志》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⑨ 论述前四史的史料价值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史记》 、《汉书》、 《后汉书》和《三国志》四本书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动。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封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弘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代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⑩ 前四史是指什么
四史指二来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自》、《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汉书》记载从刘邦随陈胜、吴广之后起事反秦,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即西汉皇朝从创建到衰亡这230年的一部史书。分书共100卷120篇,约81万字。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195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邢晋朝的司马彪。
《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