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80年7月15日,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快递服务的最早提供商。
1984年11月1日,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
1994年1月18日,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的网上跟踪查询。
1995年,成立中国邮政航空公司。2001年3月28日,建立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邮政集散式自主航空快速网。
2003年1月18日,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3年12月1日,开通上海至大阪自主航线,将自主国内网络延伸到国外。
2004年8月18日,开通邮政航空快速网——“全夜航”,实现全国27个省(区、市)136个大中城市间的EMS邮件“次日递”。
2004年10月30日,刘翔出任“中国邮政EMS大使”。
2005年5月10日,中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四邮政间开展EMS承诺服务。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美国邮政共同推出邮政EMS承诺服务。
2006年7月1日,实施最大规模的一次网络调整,集散中心被压缩为168个,新增上海至沈阳、天津、潍坊三条国内新航线,“次日递”城市范围扩大为207个。当年8月3日、12月19日,分别开通了北京—韩国首尔、上海—日本大阪国际航线。
2006年8月9日,中国邮政EMS推出EMS“优+”服务。
2006年11月22日,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电子商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产品协议。2007年1月10日,正式推出EMS标准型和EMS经济快递业务。
2007年4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全国116个重点城市实行速递专业市、县一体化经营改革。
2008年12月19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成立。
2009年2月26日,中国邮政正式向社会推出100个重点城市的国内特快专递邮件时限承诺服务。同年7月8日,中国邮政与英国邮政、西班牙邮政联合推出邮政EMS国际承诺服务,将承诺服务范围扩展至欧洲。
2009年7月23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专业完成总部整合。
2010年6月10日,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6月29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揭牌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
B. 邮政物流的发展历程
1980年7月15日,开办国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了我国快递业。1984年4月,版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权。1985年12月3日,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快递企业。1987年5月,开启与国际非邮政快递公司合作,诞生“中速快件”业务。1994年1月18日,在全国首家实现邮件网上跟踪查询,从此迈入信息化时代。1995年11月26日,中国邮政航空公司成立,是国内第一家全货运航空公司。1997年,开办邮政代收货款业务。1999年,发起设立万国邮联EMS(全球特快专递)合作机构,并担任理事至今。2000年,开办直递业务,进入物流领域。
C.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发展现状是什么
现在只有中国邮政速递,没有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所以没有办法知道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发展现状是什么?
D. 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状况
日前,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的一份题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的报告预计,2007年中国现代物流将保持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
中国物流业将出现7大趋势:
1、大宗商品专业物流继续成为发展重点;
2、注重和谐社会建立,物流系统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3、适应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物流格局进一步发生改变;
4、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行,物流园区发展面临优化调整;
5、规范物流市场发展,推进物流信用体系建设;
6、物流基础工作建设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7、人才培养进入多元化阶段,物流学科构建与完善迫在眉睫。
物流人才培养进入多元化阶段
我国物流业人才短缺现象依然存在。
中国物流教育与广大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的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寻找合格的物流人才仍然是个难题。“合格的人才不仅包括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而且也应包括受过良好培训的技术工人。”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冯耕中研究员说。
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物流业从业人员大多数素质较低,很多人观念更新、知识更新跟不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报告认为,师资力量薄弱是物流业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学院派”的教师往往实践研究不足,“实践派”教师又常常缺乏宏观、系统的思维,影响创新理论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文能武的师资缺乏普遍存在。
中国物流人才培养工作沿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层面全面展开。物流学历教育和学科体系建设快速跟进,物流学历教育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已经建立。
报告表明,相关物流认证考试逐步展开,按照“考培分离”的原则,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负责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流师行业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ITC全球采购与供应链国际认证项目正式在中国生根开花,注册采购师培训认证项目与ITC成功地实现了嫁接。
同时,随着技术、市场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2007年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将呈现出若干新的发展趋势。首先是物流教育理念现代化的趋势。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是物流人才培养多层次化的趋势。物流既是一个产业,同时物流又存在于众多不同的行业之中,每一个行业中又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物流工作岗位。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就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物流教育界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
第三是物流教学内容实用化的趋势。物流教育要努力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既重基础,又重实用,实现物流人才知识技能的博与专的有机结合。
为适应多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重建和持续完善物流学科体系将成为2007年物流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以战略眼光重建物流学科体系,并将物流学科体系的完善制度化、长期化。同时,加强物流师资建设将成为物流人才战略中的优先工程。
大宗商品专业物流成为趋势。
打破行业垄断 制定物流规划
伴随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加快发展新阶段,我国物流业亟待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同时要进一步改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部门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垄断。
现代物流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门复合型服务产业,它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和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专家指出,我国专业化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并不断成熟,形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外资及中外合资和民营物流企业“三足鼎立”的态势,促进了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物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业。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市以及深圳、武汉、大连、沈阳、宁波等大中型城市,分别以规划、纲要、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等方式,规划本地区的物流发展并加紧实施。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全国很多省级、市级乃至县级地区都相继出台了“十一五”物流规划,对“十一五”期间本地区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提出明确的目标。
虽然我国物流经济运行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但是专家在报告中警告:我国现代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近年来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和企业资金周转缓慢,与我国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运作效率不高、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
专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进一步增强联席会议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加大对地方协调机制的指导和协调;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减少进入运输行业、货运代理业务的限制;完善和统一物流政策法规,研究系统的物流产业政策,消除政策之间的不一致性,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中国入世承诺的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
“十五”期间,中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9.7%,比“九五”时期加快4.2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包括规划、在建以及运营在内的物流园区有20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占24%,在建的物流园区占32%,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占44%。
调查表明,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8大经济区位居首位,占到26%的比例,南部沿海经济区占到18%的比例,北部沿海经济区占到14%的比例,东北经济区占到10%的比例,黄河中游经济区占到10%的比例,西南经济区占到8%的比例,长江中游经济区占到8%的比例,西北经济区占到6%的比例。
在经济发达和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发展比较迅速,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多,已经投入运营的比例高。例如,在北京、天津、山东、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几个省市,物流园区的建设数量占到全国的55%;而实际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数量则占到全国的57%。而在经济不发达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缓慢,但呈现出追赶的趋势。
同时,调查数据显示,约65%的物流园区占地面积集中在0.1平方公里—2平方公里之间。在现阶段,中国各级政府在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但参与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而且参与部分投资推动和吸引企业投资建设物流园区。
第三方物流发展仍面临体制制约
政府的限制、政策的模糊性和高素质人员缺乏,是中国国内物流企业和在华国际物流企业所面临的3个主要问题。
这份题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的报告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不同利益主体的原因,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报告显示,政府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运输管理体制上,中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
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物流组织布局分散,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行业和区域物流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差距拉大;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多种运输方式不协调,线路与节点不配套和各种设施之间不衔接的矛盾较为突出。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不仅无法适应和满足物流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企业的发展。
其次,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
物流业向专业化发展
2007年中国物流业专业化发展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以及应急物流等专业性较强的物流系统将从各方面来保障公众生产生活安全。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冷链物流这一专业性较强的物流市场因此急剧升温,2007年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冯耕中研究员说。
报告指出,食品的保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供货商、零售商的重视。从事专业冷链物流的公司必须具有端到端的冷冻食品供应链管理流程,或者能获得这方面的资源,其中包括能进行温控的长途货运、贮存、本地配送和直接送货到店的服务。
报告认为,涉及公众生产生活安全问题的危险品物流将成为城市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危险品物流管理工作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立统一、规范的危险品物流行业标准;政府应将需要使用危险品的企业置于合理的地理位置,从宏观角度规划出风险最小的危险品运输网络,并建立快速应急机制;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使危险品物流既能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报告指出,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
E. 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
1980年7月15日,开办国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了我国快递业。1984年4月,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1985年12月3日,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快递企业。1987年5月,开启与国际非邮政快递公司合作,诞生“中速快件”业务。1994年1月18日,在全国首家实现邮件网上跟踪查询,从此迈入信息化时代。1995年11月26日,中国邮政航空公司成立,是国内第一家全货运航空公司。1997年,开办邮政代收货款业务。1999年,发起设立万国邮联EMS(全球特快专递)合作机构,并担任理事至今。2000年,开办直递业务,进入物流领域。2001年8月1日,开办国内快递包裹业务,提供陆运快递服务。2002年,与国际EMS市场最大的五个国家(地区)邮政发起创立卡哈拉合作组织,统一国际EMS服务标准。2003年1月18日,成立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最早从事合同物流的企业之一,兼营快货和国际货代业务。2003年,开通物流集散网,开办中邮快货业务和冷链物流业务。2004年,物流开始提供VMI仓储增值服务。2004年8月19日,邮政航空公司开办全夜航,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夜航公司,推出一、二线城市次晨达、次日递业务。2005年起,“飞人”刘翔成为EMS形象大使。2005年7月25日,与卡哈拉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推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间国际时限承诺服务。2006年5月26日,规模排名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南京邮政速递物流航空集散中心正式落户南京。2006年8月3日和12月19日,邮政航空公司开通北京—韩国首尔、上海-日本大阪国际航线,实现韩国、日本主要城市次日递。2007年,合同物流服务延伸至港澳等亚太地区。2007年1月10日和8月28日,正式开办国内电子商务速递业务和经济快递业务。2008年,进入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开始提供Milrun巡回取货服务。2008年12月19日,全国速递、物流完成整合,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2009年,开始提供保税仓储服务。2009年2月26日,推出100个重点城市间的国内时限承诺服务。7月8日,国际承诺服务进军欧洲,推广至英国、西班牙。2010年6月10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31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
F. 邮政快递的发展历程
1980年7月15日,开办国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了我国快递业。
1984年4月,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
1985年12月3日,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快递企业。
1987年5月,开启与国际非邮政快递公司合作,诞生“中速快件”业务。
1994年1月18日,在全国首家实现邮件网上跟踪查询,从此迈入信息化时代。
1995年11月26日,中国邮政航空公司成立,是国内第一家全货运航空公司。
1997年,开办邮政代收货款业务。
1999年,发起设立万国邮联EMS(全球特快专递)合作机构,并担任理事至今。
2000年,开办直递业务,进入物流领域。
2001年8月1日,开办国内快递包裹业务,提供陆运快递服务。
2002年,与国际EMS市场最大的五个国家(地区)邮政发起创立卡哈拉合作组织,统一国际EMS服务标准。
2003年1月18日,成立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最早从事合同物流的企业之一,兼营快货和国际货代业务。
2003年,开通物流集散网,开办中邮快货业务和冷链物流业务。
2004年,物流开始提供VMI仓储增值服务。
2004年8月19日,邮政航空公司开办全夜航,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夜航公司,推出一、二线城市次晨达、次日递业务。
2005年起,“飞人”刘翔成为EMS形象大使。
2005年7月25日,与卡哈拉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推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间国际时限承诺服务。
2006年5月26日,规模排名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南京邮政速递物流航空集散中心正式落户南京。
2006年8月3日和12月19日,邮政航空公司开通北京—韩国首尔、上海-日本大阪国际航线,实现韩国、日本主要城市次日递。
2007年,合同物流服务延伸至港澳等亚太地区。
2007年1月10日和8月28日,正式开办国内电子商务速递业务和经济快递业务。
2008年,进入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开始提供Milrun巡回取货服务。
2008年12月19日,全国速递、物流完成整合,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
2009年,开始提供保税仓储服务。
2009年2月26日,推出100个重点城市间的国内时限承诺服务。7月8日,国际承诺服务进军欧洲,推广至英国、西班牙。
2010年6月10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
G. 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储蓄眼行、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历史
1、中国邮政集团是里面最大的,集团公司
2、邮政局和邮政储蓄银行平级,都是邮政集团下面的不同业务单位,直接隶属于邮政集团
3、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直接隶属于邮政局,是邮政局下面专门开展快递和物流的公司,主要品牌有:EMS、E邮宝、经济型邮政快递等
4、原来一开始是只有邮政局的,后来发展了就成立了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进而进入了金融领域,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并同时进入快递领域,成立速递公司
H. 邮政的历史
编辑本段邮政介绍
邮驿
邮政在古代是邮驿,为中国古代官府设置驿站,利用马、车、船等传递官方文书和军情,可上溯到三千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邮政雏形。
编辑本段现代邮政
英国于19世纪前期在主要城市设置邮政机构,采用邮票形式作为邮资(寄递费用)已付的凭证,为大众寄递各种邮件,是现代邮政的开始。
编辑本段邮政公司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商业竞争不断扩大下国家利益不断被商业利益取代,商业利益逐渐成为各国邮政不得不考虑的生存法则,由此而运营了邮政公司。邮政涉及的不仅仅是商业 中国邮政
,从长远考虑公司化经营必然会使得各国邮政秩序不断混乱,从而造成各国其他民生领域矛盾激化,公司经营应只是短暂行为。
编辑本段中国近代邮政发展历史瞬间
邮政除了在业务上积极拓展,大清邮政也不断地在全国各地延伸网路、增设邮局,逐渐开始与世界性邮政组织有了一定的联系,大清政府曾派代表列席第五届“万国邮联大会”。 在激烈的历史竞争中,闭关自守的大清王朝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随之,大清邮政也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随之而来的是“中华邮政”和“革命时期邮政”的产生和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并颁布了邮政法,提出了“以法治邮”的思想,法制化管理下的中华邮政成绩显著,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在1914年3月1日,加入了万国邮政联盟,从此开始参与国际邮政事务。 同一时期,中国的土地革命在南方轰轰烈烈的展开,在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邮政通信组织也应运而生,“革命时期邮政组织”主要负责党内机关单位的文件传递。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邮政事业翻开了暂新的一页。同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朱学范任部长。一个月后“第一次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框架。在拓展网络、增设局所的同时,50年代初期的邮政主要形成了四项基本业务——函件,包裹,汇款,报刊发行。并在1952年提出了“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八字服务方针,并一直延用至今。 1971年,随着联合国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之后,1972年4月13日,万国邮政联盟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邮政重新回到了世界邮政的大家庭,邮政事业蓬勃发展着。 1980年初,中国邮政发行了历史上首张生肖邮票——《庚申年》邮票(即我们常说的金猴票),由此揭开了中国生肖邮票系列的序幕。 1998年邮电分营,国家邮政局成立,它标志着近50年“邮电合一”体制的结束,这为邮政走向市场、搞活经营、发展壮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邮政车
1999年,中国邮政承办首次世界邮展。同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这意味着中国邮政在国际邮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2007年邮政实施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后,将原有的四项基本业务重组,逐步建成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盛大召开,中国邮政承办的首届“奥博会”在北展同期开幕,奥委会主席罗格、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出席并给予充分好评。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中国邮政,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经历了半封建半殖民的邮政、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华邮政、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邮政、新中国建立以来为人民邮电事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邮政、为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改革的邮政及未来与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邮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邮政通信网的基础很差,网点稀少,设备陈旧。1949年底,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只有 邮电局所26328个,每个邮电局所平均服务面积364.6平方公里,平均服务人口2.1万人,业务种类仅有函件、包件、汇票等几种,每人平均函件量仅有1.1件,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35亿元,邮政业务收入6208.4万元。 周总理题字“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建国以后,特别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邮政网络四通八达,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逐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邮政发展道路。主要表现在:通信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业务经营工作成效显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合作交流日益增强。截止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多种运输形式综合利用,连接城乡、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真正实现了周恩来总理所期望和那样--“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第一句话就指出:“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这一定位,已经非常清楚地界定了邮政业所具有的公共服务属性。
I. 邮政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1980年7月15日,开办国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了我国快递业。
1984年4月,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
1985年12月3日,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快递企业。
1987年5月,开启与国际非邮政快递公司合作,诞生“中速快件”业务。
1994年1月18日,在全国首家实现邮件网上跟踪查询,从此迈入信息化时代。
1995年11月26日,中国邮政航空公司成立,是国内第一家全货运航空公司。
1997年,开办邮政代收货款业务。
1999年,发起设立万国邮联EMS(全球特快专递)合作机构,并担任理事至今。
2000年,开办直递业务,进入物流领域。
2001年8月1日,开办国内快递包裹业务,提供陆运快递服务。
2002年,与国际EMS市场最大的五个国家(地区)邮政发起创立卡哈拉合作组织,统一国际EMS服务标准。
2003年1月18日,成立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最早从事合同物流的企业之一,兼营快货和国际货代业务。
2003年,开通物流集散网,开办中邮快货业务和冷链物流业务。
2004年,物流开始提供VMI仓储增值服务。
2004年8月19日,邮政航空公司开办全夜航,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夜航公司,推出一、二线城市次晨达、次日递业务。
2005年起,“飞人”刘翔成为EMS形象大使。
2005年7月25日,与卡哈拉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推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间国际时限承诺服务。
2006年5月26日,规模排名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南京邮政速递物流航空集散中心正式落户南京。
2006年8月3日和12月19日,邮政航空公司开通北京—韩国首尔、上海-日本大阪国际航线,实现韩国、日本主要城市次日递。
2007年,合同物流服务延伸至港澳等亚太地区。
2007年1月10日和8月28日,正式开办国内电子商务速递业务和经济快递业务。
2008年,进入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开始提供Milrun巡回取货服务。
2008年12月19日,全国速递、物流完成整合,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
2009年,开始提供保税仓储服务。
2009年2月26日,推出100个重点城市间的国内时限承诺服务。7月8日,国际承诺服务进军欧洲,推广至英国、西班牙。
2010年6月10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