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马其顿的异象对世界宣教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圣灵既然禁止保罗和西拉在亚西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和加拉太地区。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试着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去。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保罗既看见这异象,众人便推断是神召他们去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就立刻想要往马其顿去。于是从特罗亚开船,一直行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亚波利。从那里来到腓立比,就是马其顿区的头一个城,也是罗马的驻防城。(使徒行传十六6~12。)
◎保罗和西拉想要往左去亚西亚讲道,但‘圣灵禁止’他们;到了每西亚边界,他们要往右到庇推尼去,‘耶稣的灵不许’。照着地图,这样往前的方向是朝着东欧,特别是朝着马其顿和亚该亚。但保罗没有想到要往那里去,所以需要主在夜间给他异象。这指明使徒保罗和他的同工为着开展福音而有的行动,不是照着他们的定意和爱好,也不是照着人议定的行程,乃是藉着圣灵,照着神的意旨。
这里‘圣灵’与‘耶稣的灵’这两个名称交互使用,启示耶稣的灵就是圣灵。在新约里,圣灵是神的灵一般的称呼;耶稣的灵是神的灵特别的说法,乃指成为肉体之救主的灵,这位救主就是在人性里的耶稣,他曾经过为人的生活和十字架的死。这指明在耶稣的灵里不仅有神的神圣元素,也有耶稣的人性元素,以及他为人生活并受死的元素。使徒传讲的职事,乃是在人的生命里,为着人类并在人类中间,一个受苦的职事,因此需要这样一位包罗万有的灵。这也给我们看见,使徒在福音工作上的行动,乃是照着神新约的经纶,是藉着圣灵与耶稣的灵。
他们下到特罗亚以后,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恳求保罗过到马其顿来。保罗既看见这异象,众人就推断是神召他们去传福音给那里的人。这是主行动的主要一步,为要将他的国度开展到另一大陆,就是欧洲。要实行这特别的引导,需要使徒和他的同工尽心竭力。他们立刻这样作,往马其顿去了。就在特罗亚,作者路加加入了保罗尽职的旅程。
祷读经文:
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便推断是神召我们去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就立刻想要往马其顿去。(使徒行传十六10。)
§照着那灵的引导接触人,向人传讲基督。
⑵ 波斯帝国 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崛起对人类文明的作用
1就东方和西方来讲,在文明大汇合中都获得了发展,并且达到了很高水平。特别是希腊世界得到了迅速而高度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古典时代,不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科学、文化艺术都是登峰造极的——达到古希腊繁荣的顶峰。波斯帝国也一直是一个富裕和强盛的国家,就是希波战争以后,“对于希腊人来说,在差不多又一百年的时间里,波斯本身仍然是坚不可摧的。”在某些时候,波斯对希腊世界还起着“仲裁”的作用;它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因素对泛希腊和罗马都有深刻的影响。同时顺便提一下,希波双方的命运如出一辙——均被马其顿帝国灭亡,不同的只是波斯帝国比希腊后“死”八年。2.这次文明大汇合,促成了历史第一次留学高潮。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西方学者。使他们大开眼界,希罗多德就认为:“东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这个看法一直被明智的学者所坚持。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如果要从世上发生的事情中得出教训的话,首先,东洋是一切艺术的摇篮,并且应注意西洋的一切都有赖于此。”所以,古希腊的学者和科学家纷纷启程,来到埃及、小亚、巴比伦和波斯等地“留学”,认真学习和研究东方文化,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希罗多德、色诺芬、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等。他们吸取了东方丰富的文化素养,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所以人们这样说:“西亚文明长期孕育了西欧文明(或欧洲文明)。而且世界史的第一个中心不在欧洲等地,西亚才是世界史(文明史)的最大主干。”因此,西亚是第一次文明大汇合的策源地。3这次文明大汇合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科学成就——第一部“世界史”巨著,即希罗多德的《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首先,《历史》是欧洲第一部较完备的历史著作,其影响和作用超出了国界,所以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赞誉希罗多德为“历史之父”。其二,《历史》把亚非欧三大洲文明社会的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写进去了,其地理范围非常广大,具有世界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是研究三大洲上古史最珍贵的资料。总的说来,这次文明大汇合中,没有种族灭绝,没有民族文化的强迫同化,而是互相尊重、交流,吸收精华而融汇。“波斯文化尊重许多国家的传统与文化,是其集大成者。然而,这种综合在整体上表现了一个巨大的统一,同时也表现了流畅华丽。”其他的国家和民族也在这次文明大汇合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⑶ 马其顿帝国的历史
马其顿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目录
• 马其顿
• 马其顿的兴起
• 腓力二世统一希腊
• 亚历山大东征
• 马其顿帝国的衰亡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马其顿编辑本段回目录 马其顿位于希腊最北部。公元前5世纪后期到公元前4世纪初,马其顿国家逐渐形成。公元前4世纪中期,马其顿在腓力二世的统治下强盛起来,逐步统一了希腊。腓力死后,继任者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开始东征。他率军侵入亚洲,灭亡了波斯帝国,又进兵中亚、南亚,侵占了印度河流域,建立起规模空前的大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随即分裂。希腊各邦相继掀起了反马其顿的斗争。
马其顿的兴起编辑本段回目录 马其顿的居民是由色雷斯、伊利里亚和一些与希腊人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混合组成的。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马其顿还处在军事民主制时期,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至公元前4世纪初期,国家才逐渐形成。国王阿刻劳斯时期,马其顿国家初具规模。公元前4世纪中期,马其顿在国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的统治下逐渐强盛起来。腓力二世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限制贵族会议的权力;经济上,实行货币改革;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组成马其顿方阵。此时的马其顿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十分雄厚。
马其顿士兵所装备的盾牌、头盔和武器都是由能工巧匠手工制作的。制作盔甲时需要使用铜片,而制作矛头和剑时则需要用铁。铸剑的方法是:先将铁放在炭火中加热,然后把它敲成剑的形状,再投入冷水中,最后在磨石上打磨抛光。
盾牌手盾牌手
盾牌手在方阵的边上作战,保护没有防护措施的方阵右翼。盾牌手还随身配备双刃短剑。
腓力二世统一希腊编辑本段回目录 改革之后,腓力二世开始了统一希腊的战争。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周边的沿海地区,此后便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了希腊各城邦。公元前352年,马其顿军大败希腊军,攻占了希腊北部。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南下,与希腊军在喀罗尼亚进行了决定性的一战,结果希腊军战败。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集全希腊会议(只有斯巴达未参加),会上订立了马其顿与希腊永久的攻守同盟,并由腓力担任盟主。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马其顿对希腊统治的开始。
马其顿方阵战术马其顿方阵战术
马其顿步兵手持长矛,组成密集的令人生畏的步兵方阵。方阵的右翼由盾牌手防护,前方则由骑兵充当前锋。这种方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具有极强的攻击力,往往将对手打得溃不成军。
亚历山大东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被征服的希腊城邦纷纷起义。其子亚历山大即位,迅速平定了内乱。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开始了远征波斯之行。他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然后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的伊苏进军。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南下,攻占腓尼基,然后占领了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占领了波斯首都巴比伦和苏撒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被杀。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进军中亚,侵入帕提亚等地。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军队又侵入印度河流域,此后又想征服恒河流域,但兵力衰竭,被迫于公元前324年撤军。历时十年的东征之行宣告结束。
马其顿帝国的衰亡编辑本段回目录 亚历山大东侵后,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其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南到埃及,北抵中亚。为了统治幅员辽阔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的统治方式,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但是这个庞大的帝国是由一些生活方式不同、语言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组成的,其内部很少联系,瓦解不可避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帝国随即分裂。亚历山大部下的马其顿将领各据一方,互相混战,帝国衰微。公元前307年,马其顿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
⑷ 马其顿王朝历史发展与特点
亚历山大东侵后,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其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西内起希腊,东容到印度河流域,南到埃及,北抵中亚。为了统治幅员辽阔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的统治方式,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但是这个庞大的帝国是由一些生活方式不同、语言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组成的,其内部很少联系,瓦解不可避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帝国随即分裂。亚历山大部下的马其顿将领各据一方,互相混战,帝国衰微。公元前307年,马其顿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
⑸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与意义
东征的影响:
1、在政治方面,东方的君主专制政治和希腊的城邦体制出现了一种结合;在承袭东方体制的同时,希腊自治城市把希腊民主传统和商品经济引入东方。
2、在经济方面,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在文化方面,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也相互影响。
意义: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5)马其顿帝国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历时10年,行程逾万里,灭亡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
在东侵过程中,沿途建了许多新城,有好几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亚历山大城,今天已经发展为埃及最大的海港。
亚历山大建都巴比伦,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规划。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发烧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瓦解。
他的部将展开争权斗争,经长期混战,在原来帝国版图内形成了几个独立的王国,其中以马其顿、埃及和西亚三个王国领域最大。
⑹ 马其顿王朝。。
马其顿帝国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的崛起在公元前400年前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马其顿两代君王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将原本地处偏远的马其顿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疆域东自喜马拉雅山的支脉和印度的西北边陲,直抵西方的意大利,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今日的苏丹边境与撒哈拉大沙漠。
腓力二世艰苦创业
马其顿原是位于希腊北部边陲的一个偏僻地区。马其顿人属于多利亚人入侵时分布于希腊北部的诸多部族之一,是希腊人的近亲,但族属复杂,文明的开始比其他希腊人晚。因而在帝国崛起之前,一直被希腊人视为蛮荒之地。
公元前4世纪中期,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国家迅速崛起。腓力年轻时曾在希腊城邦底比斯做人质,还曾获得过古希腊奥运会马车赛的冠军。由于他对希腊诸邦的情况有较深的理解,希腊人也不再视之为蛮族之王。
腓力执政后,首先着手加强王权,消除部族首领的军事割据,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将全部军政财权集中到国王手里。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打败底比斯、雅典、科林斯等城邦联军。第二年,腓力召集各邦开会,宣布希腊各城邦成立联盟,进攻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在他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腓力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青年统帅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出生于马其顿首都佩拉,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12岁时曾驯服全马其顿无人能够驾驭的烈马布卢法卢斯。目睹此景,其父腓力惊叹道:“我的孩子,征服属于你的领土吧,马其顿对你来说实在太小了!”后来,腓力为亚历山大请来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作教师。少年亚历山大最喜欢的书是描绘古希腊特洛伊战争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他一心向往《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丰功伟绩。
腓力二世被害后,被征服的希腊城邦纷纷起义。年轻的亚历山大用两年时间平息了暴动。此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领土辽阔、财源滚滚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3.5万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远征东方。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人。有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亚历山大回答:“希望。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的波斯军队,然后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城市伊苏进军。他打败了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俘获了其母和妻女。看着大流士的豪华宫殿,亚历山大赞不绝口:“这样才像个国王!”接着,亚历山大南征叙利亚和腓尼基,派大将攻占了大马士革。随后,他又率军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中东文明古城推罗,将推罗城的3万居民全部卖为奴隶。
围攻推罗城期间,大流士三世派使者求见亚历山大,愿意出巨款、割让半个波斯帝国赎回其母和妻女,但亚历山大毫不动心。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在切断了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当时的埃及不满波斯帝国的统治,视亚历山大为救星。马其顿军队不伤一兵一卒进入了埃及。亚历山大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亚历山大城,作为他伟大战绩的纪念碑。在庆功的宴会上,亚历山大分外兴奋,他说:“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力,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美色。”
亚历山大帝国四分五裂
征服埃及后,亚历山大率军大举入侵中亚,在那里遇到了当地部族的顽强抵抗。从公元前330年起,将近3年的时间他都在中亚作战。在这期间,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中不断有人反对继续东进,亚历山大镇压了持异议者,并于公元前327年率军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他本想向恒河流域进发,征服印度的心脏地带,但士兵们厌倦了长期战争,思乡心切,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拒绝前进。亚历山大的军队发生哗变,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再加上从少年时代就随同他征战的战马布卢法卢斯暴死,使亚历山大心灰意冷。万般无奈之下,他在公元前325年下令撤出印度。
公元前324年初,分两路撤回的军队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会师。由于长途跋涉,部队损伤极大。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