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的海军发展史,哪位仁兄知道吗
中国海军是在战争的炮火中成立的,从一开始她就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解放初期,中国海军的全部家底就是从原国民党海军中起义的部分小型舰艇,全部加起来不过几千吨的样子,还不如美国海军的一艘驱逐舰,但就是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舰艇在保卫海疆的战斗中屡胜强敌,捍卫了新生的共和国。进入五十年代,中国海军从原苏联购买了部分装备,构成了海军力量的中坚,在这其中四艘火炮驱逐舰被中国海军称为“四大金刚”,成为当时中国海军的标志性舰艇。
在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潜、飞、快”的方针,将潜水艇、陆基海军航空兵以及快艇部队作为发展的重点,实行“近岸防御”的战略,但由于海军力量的薄弱,属于中国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基本上处于弃守的状态。
进入七十年代,为了配合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射实验,中国自行设计建造了“051”型导弹驱逐舰(北约称之为“旅大”级)、“053”型导弹护卫舰(北约称之为“江湖”级)等一批中型水面舰艇,研制成功了第一艘核潜艇,这些国产装备的入役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力。在七十年代对中国海军影响最深刻的恐怕就是西沙保卫战了。在这次战役中,中国海军凭借着广大指战员舍生忘死的精神,以海上拼刺刀的方式击败了在吨位上数倍于自己的强敌,打赢了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军的海上保卫战,也在世界海军史上创造了一个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海军的战略核潜艇服役并成功地进行了潜地导弹的发射实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海基战略核反击能力的国家。在此时期,中国海军渐渐地由“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的方向发展,海上控制能力大大提高。但应该看到,同时期国外海军装备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飞跃,垂直发射、相控阵雷达、新型声纳、燃气轮机、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新技术开始在海军应用,舰艇的作战能力成倍提高。中国海军与世界先进海军的技术差距扩大了。
九十年代后,随着中国国力和海洋意识的增强,海军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九十年代初,第二代“052”型导弹驱逐舰(北约称之为“旅沪”级)、“053”改进型导弹护卫舰(北约称之为“江卫”级)进入现役,这些新型装备在防空、反潜、反舰能力上有一个大的提高,真正具备了三维立体作战的能力。九十年代后期,第三代导弹驱逐舰的实验舰“167”号(见图)进入现役,这种新型驱逐舰吨位更大、综合作战能力更强、航程更远,具备了进行远海作战的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先进的舰艇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加入到人民海军的行列中来。
新世纪并不太平,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世界各国对海洋日益重视,海上冲突也必将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各海军强国纷纷加大海军投入,力图抢占新世纪海军技术的制高点。中国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海军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在新世纪中国海军一定会成为三百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上的一条钢铁长城。新世纪,中国海军希望与挑战并存。
『贰』 从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中得到的体会2000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脱胎于虚弱的国民党海军。经过60年的成长,中版国海军拥有22.5万人,权由3个舰队组成: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
每个舰队都由水面作战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和岸防部队组成。危机时刻,中国海军还将得到商船和渔船的支援。中国拥有亚洲最大的潜艇部队。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1年,第一艘国产导弹核潜艇下水。第二代的093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和094级战略核潜艇已经开始进入现役。同时老旧的潜艇也正在被更加新型的国产潜艇和俄制的“基洛”级潜艇所替代。
从1990年起,中国海军总共接受了6个级别的多艘驱逐舰。大多数中国制造的水面作战舰艇装备了自制的“鹰击-83”反舰巡航导弹。
早期服役的舰艇装备了HHQ-7短程防空导弹系统,而后期服役的舰艇则装备了性能更强大的中程和远程防空系统和垂直发射系统模块。为了加强水面作战舰艇力量,解放军海军还引入了现代化的022型导弹快艇。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解放军海军的两栖作战部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叁』 在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上,哪些军舰因为种种原因,消失在船台上没能投入使用,从而导致舷号不能继续的!
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上,一些军舰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投入使用,消失在船台上,从而导致舷号不能继续。
北海舰队的驱逐舰从101开始编号,101-104赋予进口苏联的"四大金刚",早已经退役。105舰是051型首舰,其后北海舰队拥有连续编号到110的驱逐舰。二代舰112、113出世以后,北海舰队不见111舰踪影,形成一个空缺。大连建造的111舰因为种种原因,消失在船台上了。也正因为上了船台,确定使用的"111"舷号自此报废,不再使用了。112、113顺序编号以后,大连厂的115舰也露面了,又发生一个编号空缺,114舰不翼而飞。其实这很好解释,114舰同样上了船台,没能完成建造而拆毁。当168、170下水以后,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112是052-I型舰,113是052-II型舰,168是052B型,170是052C型,052A型舰不见踪影了。根据现在得到的非常零星的资料,存在过052A型舰,结合114的空缺,估计052A型舰114号在江南造船厂终止建造了。
护卫舰的空缺舷号更为复杂。053H首舰是516号,而不是顺序编号的509,舷号大小与建造时间不对应,但是最终补上509号舰,连续编号。不但如此,曾经上了船台而终止建造的053H型521舰,按理应该空缺,现在却有了052H3。护卫舰太多,舷号比较紧张,不能如驱逐舰一样铺张浪费。其实在7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现行舷号体系以后,退役护卫舰舷号已经被重新使用了,比如老的528"瑞金"舰、512"广州"舰。现在空缺的529,原来是65型"海口"舰使用。530究竟是哪一条舰还须继续考证,据说南昌舰用过530。531、532是053型K舰,其中532因为建造质量低劣,没赶上86年的正式命名就退役了。最为奇怪的538号舰不翼而飞,存在种种可能。由于80年代十年军备废驰,无法判断当年存在的无数护卫舰计划中究竟是哪型舰上了船台。最后是556舰,从现役舰拨出去,转手卖给了孟加拉国,所以目前形成一个型号空缺。 其他的舷号空缺是自然形成的,还没造出来那么多舰,没来得及启用。
附表:
101-115,空缺111、114,船台拆毁。
131-137,空缺135,船台拆毁,估计051舰。
160-171,没有空缺。
501-528,没有空缺。
531-545,空缺538,待考。
551-567,没有空缺。
『肆』 在海军舰艇开放日参观我国战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感觉到近年来我国海军发展,取得了瞩目举世的成就,感觉到很自豪。
『伍』 我国以前有过战列舰吗
战列舰是以大口径火炮攻击与厚重装甲防护为主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又称版战斗舰、主力舰,是“巨权舰大炮主义”的象征。二战结束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海战形式的变化,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所取代。依据我国上世纪初的工业水平,是无法建造战列舰这样大型舰只的!
『陆』 我国军舰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http://hi..com/007cn/blog/item/485abc3e96ed73fa838b133e.html
『柒』 战列舰的发展历史
战列舰又称主力舰,战斗舰,它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突击威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
(目前世界世界上仅存的战列舰-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它的主要武器是3座3联装的406毫米口径主泡,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舰炮)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当时火力最强的战船不进行接舷格斗,而是排成一线纵队的战列,与敌舰队平行行驶,利用本舰队一侧的舷炮对敌集中火力齐射,因而得名“战列舰”。1638年建成的英舰“海上群王”号便是这种战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这时的战列舰都是木制的帆船。
184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它装有舷炮100蒸汽战列舰时代。但它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1861年,英国第一艘铁壳装甲战列舰“勇士”号,也挂有辅助的风帆。战舰上的风帆到达20年后才逐渐消失。
1862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装有旋转炮塔的战列舰“阿尔贝王子”号,由于炮塔式舰炮可向任何方向过时了,所以在一段时期里装舰的名称取代了战列舰。
1906年,英国建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火力最强的装甲舰“无畏”号下水了,并恢复了战列舰的名称。“无畏”号是由意大利著名工程师库尼贝迪上校设计并监造,排水量17 900吨,航速40公里/小时,装备有安装在家座炮塔内的10门305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水下鱼雷发射器材座,这比当时其它最大的装甲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此后,各海军强国纷纷仿效“无畏”号建造造自己的战列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无畏”舰就是战列舰的同义词,战列舰的多少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强弱的标准。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下水的。这期间,战列舰的排水量,航速,主炮口径,装甲厚度及其它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便在先后建造的上百艘战列舰中,无一不承袭了“无畏”号所奠定的基本形式。
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是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水的“大和”和“武藏”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为72 800吨,最高航速为50公里/小时,舰上装有3联457毫米主炮9门,炮弹重达1460公斤,还有12门3联装155毫米副炮和12门双联装128毫米平高两用炮。“武藏”号在1944年10月24日,“大和”号在1945年月月初日,先后被美军飞机击沉,这标志着战列舰的没落,它在海战中的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哪个国家建造战列舰了。(图)(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和”号战列舰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
80年代,美国对4艘已退役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各种新型雷达,导弹,防空,电子对抗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重新编入现役。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曾使用其中的“密苏里”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对伊拉克目标进行炮击和发射巡航导弹。但在此后的1993年,美国的4艘战列舰又再次退出现役。
『捌』 海军的历史沿革
海军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它以战船或舰艇为主线,从原始简单的古代战船,发展到多系统的现代舰艇,从个别分散的技术推演出密集综合的技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过程。
木质桨帆战船时代
古代埃及、腓尼基、中国、希腊是世界造船和航海的发源地。古代埃及的造船和航海历史最为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最早的战船于公元前1200多年出现于埃及、 腓尼基和希腊,主要用桨划行,有时辅以风帆。
英国、瑞士和其邻近地区,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1万年前。远古时期的独木舟 。中国造船技术在历史上一度处于领先地位,在7000年前已能制造独木舟和船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已建造用于水战的大型战船。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国家已建立海上舰队,有双层和三层桨战船,首柱下端有船首冲角。古代史上著名的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146)中,罗马舰队用这种战船击溃海上强国迦太基,建立了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中国在三国时期(220~280),有高三、四层的楼船以及蒙冲、走舸、赤马等多种船型,并且已有风帆战船。南北朝时期发明车船(亦称车轮船、轮桨船),以脚踏木轮推进。公元11世纪,中国已将指南针用于舟师航海。唐、宋时期(618~1279)使用了水密隔舱、减摇舭骨,舰船建造工艺方面采用画船样设计施工、铁钉联接、桐油加麻丝捻缝技术、船渠修造、仿照船模造船、滑道下水等,木质舰船建造技术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明代(1368~1644)已有关于造船的专著《南船记》、《龙江船厂志》;关于航海技术的专著《指南正法》、《渡海方程》,以及涉及大量战船武备的《武备志》等。在明末抗击后金的斗争中,登莱巡抚袁可立已有成建制的海军参与战斗,并取得了良好战绩。“(袁可立)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鰂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
15世纪,中国舰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适航性最好的船舶。郑和(1371 或1375~1433或1435) 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已能综合使用陆标导航、罗经指向、天文定位、计程、计时等技术, 留下了著名的《郑和航海图》。西方帆船舰队的发展,帆装和驶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对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地的掠夺和开发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海军兵器除刀、矛、弩、矢等冷兵器外,还有专门用于水战的长钩矛、长斧、钩拒、拍竿等。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最早出现火药武器。明(单级和二级火箭雏形)等火药武器;最迟在明洪武十年(1377)中国战船开始装备金属管形火器──火铳;明代唐顺之(荆川)所辑 《武编》(1549)记载有人工操纵的水底雷等。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海军技术发展缓慢,使用木质桨帆战船,一直延续几千年。船上战斗人员,主要使用刀、矛、箭、戟、弩炮投掷器和早期的火器等进行交战。
机器动力钢铁战舰时代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冶金、机械和燃料工业的发展 ,使得造船的材料、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建造工艺发生了根本变革,为近代海军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军舰开始采用蒸汽机主动力装置。初期的蒸汽舰,以明轮推进,同时甲板上设置有可旋转的平台和滑轨,使舰炮可以转动和移动。与同级的风帆战舰相比,其机动性能和舰炮威力都大为提高。19世纪30年代,发明了螺旋桨推进器。1849年,法国建成第一艘螺旋桨推进的蒸汽战列舰拿破仑号。此后,法、英、俄等国海军都装备蒸汽舰。60年代出现鱼雷后,随即出现装备鱼雷的小型舰艇。70年代,许多国家的海军从帆船舰队向蒸汽舰队的过渡已基本完成,海军的组织体制、指挥体制进一步完善,军舰日益向增大排水量、提高机动性能、增强舰炮攻击力和加强装甲防护的方向发展,装甲舰尤其是由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组成的主力舰,成为舰队的骨干力量。20世纪初,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潜艇研制成功,使潜艇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海军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兵种--潜艇部队。英国海军装备无畏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以后,海军发展进入巨舰大炮主义时代。英、美、法、日、意、德等海军强国之间,展开以发展主力舰为中心的海军军备竞赛。美国人A.T.马汉提出的海权论理论,适应了这种海洋战略的需要,为海军大国所推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主要参战国海军共拥有主力舰150余艘,装备鱼雷的小型舰艇成为具有可以击毁大型战舰的轻型海军兵力。20~30年代,海军有了第一批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岸基航空兵也得到发展,海军航空兵成为争夺海洋制空权的主要兵种。至此,海军已发展成为由多兵种组成的,能在广阔海洋战场上进行立体作战和合同作战的军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由于造船焊接工艺的广泛应用、分段建造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标准化,保证了战时能快速、批量地建造舰艇。舰载机的研制和使用技术日趋成熟,在提高飞机投弹命中概率的基础上,又解决了鱼雷攻击的技术,其攻击效果超过重型舰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舰载航空兵、航空母舰和潜艇,有了迅速发展。交战双方主要海军国家拥有航空母舰总数,由战前的近30艘,发展到140余艘;潜艇由350艘发展到1500余艘,它们成为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逐渐失去主力舰的地位。在袭击塔兰托、袭击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海战、菲律宾海战、大西洋之战中舰载航空兵和潜艇显示出强大的突击威力;航空母舰编队或航空母舰编队群的机动作战、潜艇战和反潜艇战成为海战的重要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海战方式。磁控管等电子元器件、微波技术、模拟计算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出现了舰艇雷达、机电式指挥仪等新装备,形成舰炮系统,使水面舰艇攻防能力大为提高。潜艇对水面舰艇和海上交通线的严重威胁,推动了声纳和鱼雷、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的发展。对海洋环境中目标所具有的磁性、水压、光电、音响、温度等特定物理场的研究,促进了潜艇、反潜舰艇、反水雷舰艇、水中武器和水中探测设备的发??的需要,发展了各型勤务舰船和登陆作战舰艇,加强了海军基地作战指挥、海岸防御、舰艇和飞机驻泊、勤务保障、装备修理等体系的建设,所需的各种技术也逐步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海军技术从吸收应用、派生、移植基础技术,逐渐地自主发展成为专门技术。
现状与发展趋势
自人类进入了核时代,核导弹、核鱼雷、核水雷、核深水炸弹便相继出现,潜艇、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向核动力化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喷气式超音速海军飞机搭载航空母舰之后,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等又相继装舰,使大、中型舰艇普遍具有海空立体作战能力;潜射弹道导弹、中远程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舰空导弹、自导鱼雷、制导炮弹等一系列精确制导武器装备海军,进一步增强了现代海军的攻防作战、有限威慑和反威慑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军用卫星、数据链通信、相控阵雷达、水声监视系统、超低频对潜通信、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海军武器装备正逐步实现电子化、自动化、系统化,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海军技术发展成为高度综合的技术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拥有海军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组织编制各不相同。
随着国际贸易和航运的日益扩大,海洋开发的扩展,国际海洋斗争日趋激烈。濒海国家都非常重视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发展海军的新武器 、新装备 ,提高统一指挥水平和快速反应 、超视距作战能力。海军大国仍将注重核动力舰艇、舰载航空兵和具有核进攻能力的兵种及远程海空预警部队的发展,并重视协调各兵种、舰种及支援保障勤务部队的均衡发展,以增强战略袭击能力和在海洋上机动作战、夺取制海权的能力,提高濒海地区攻防作战能力和应急快速部署能力。其他濒海国家,多数将注重加强海军近海攻防作战能力,少数国家将进一步发展海军远洋作战能力。
『玖』 我国的军舰是怎么命名的
中国军舰这样命名
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以名人的姓名命名,主力舰以各州之名命名,潜艇则用鱼类的名字命名。
游弋在浩瀚的海洋上的钢铁战舰是各国军事实力的象征,人们都希望它有一个响亮的、充满自豪感的名字。
在世界各国,军舰命名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印度国防部专门设有一个为海军舰艇命名的委员会,它提出命名参考建议,然后总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总统亲自定夺。从国防部长的“已阅”,到总理的“同意”,再到总统的“批准”,最终才能完成一艘大型军舰的正式命名工作。
由于历史、文化各方面的原因,各国军舰的命名原则各不相同。英国军舰的命名多强调灵感,它的航空母舰名字多为“常胜”号、“凯旋”号、“无敌”号等。而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则以名人的姓名命名,如“艾森豪威尔”号、“肯尼迪”号、“杜鲁门”号,主力舰以各州之名命名,潜艇则用鱼类的名字命名。
在我国,为了便于领导指挥、通信联络和保守机密,每艘军舰从下水之日起就有它的舷号和大名,也就是说每艘军舰都有两个名字。比如1994年5月,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首舰被命名为“哈尔滨”舰,“哈尔滨”舰是大名,它的舷号却是112舰。
与众不同的是,中国海军舰艇的命名从一开始就与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海军舰艇命名的历史上,战舰与城市联系起来,有两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肖劲光。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它宣告了人民海军的诞生。
人民海军诞生之初,对现有舰艇怎样命名,有人提议用领袖和将军的名字,有人提议用战斗英雄的名字。议论传到毛泽东那里,他笑着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用人名不妥。
1949年6月19日,国民党海防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在上海吴淞口外起义,在编入人民海军序列后,更名为“南昌”舰。其意义不言而喻。
随后其他战斗舰艇的命名沿用了这个思路,护卫舰以具有革命历史的城市命名,如“南昌”、“遵义”;炮舰以具有革命历史的县城命名,如“兴国”、“瑞金”。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国政府决心加快海军的建设步伐。1953年,从前苏联进口4艘俄制驱逐舰,号称中国海军的“四大金刚”。
1954年9月,首批两艘驱逐舰交付中国。如何给这两艘驱逐舰命名再度引起争议,有人提议用首都“北京”和最大的城市“上海”,或者就沿用前苏联的意译名“果敢”和“神速”。
时任海军司令员的肖劲光大将则认为,我国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争取早日拥有自己设计建造的大型军舰。而这一切必须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因此,这两艘军舰分别被命名为“鞍山”和“抚顺”。
一年后交付的另外两艘驱逐舰则被命名为“长春”和“太原”。
四大工业重镇的名字赋予给第一批4艘驱逐舰,激励着我国船舶工业奋发图强。
随着海军各类舰艇数量逐渐增多,1978年11月3日,海军颁发了《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条例中规定了各类舰艇的命名机关、命名规则和相关规定。
依据该条例规定:驱逐舰、护卫舰以大中城市的名字命名。
从此,舰艇与城市之间被以法规的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战舰的独特命名方式,成就了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舰艇和命名城市之间血浓于水的关系。
同一个名字,这边是陆地上一座美丽的城市,那边,是巡航海上的钢铁战舰。
同一个名字,城市把舰上的官兵当作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牵挂着他们的冷暖;战舰则把城市比作水兵母亲城,有了母亲的关心,劈波斩浪,无所畏惧。
1987年10月,北海舰队的一艘导弹驱逐舰被命名为“西安”舰。随后,当时的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率团登上了“西安”舰慰问全舰官兵,他说:“至今用‘西安’命名的事物有三个:一个是太空的一颗星星,一个是南极长城站的一块石头,一个是海军的一艘舰艇。然而天上的星星相隔我们太遥远了,看不清;长城站的石头距离我们千山万水,摸不着;只有‘西安’舰对我们是可望又可即、实实在在的。”
作为中国海军的诞生地,先后有两艘舰艇被命名为“泰州”舰,最新命名的“泰州”舰是我国海军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战舰。泰州市将军品生产列入了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海军军品生产投入。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开发120多种军用产品,用于海军装备建设。
城市将战舰作为自己流动的市土,而战舰上的官兵则将城市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作为军人,舰艇的命名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市民”的荣耀,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一种鞭策。当年,“湘潭”舰出厂第八天就奉命远航出征,全舰官兵在军旗下庄严宣誓:“要为第二故乡争光!”他们第一次执行战备任务就首战告捷,荣立集体一等功。
舰队出访、环球航行是一国海军发展壮大的标志。“青岛”、“深圳”、“哈尔滨”等舰出访时也没有忘记时刻关注自己的命名城市,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他们引以为豪的第二故乡,从而使旅居国外的华侨和外国民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各大城市。
目前,4个经济特区厦门、珠海、汕头、深圳已经冠名于战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名字,已有一半以上授予了战舰;更多的以内陆省会、大中城市的名字命名的战舰也劈波斩浪守卫着祖国蓝色海疆。
把城市名字授予战舰,反映了人们希望人民海军日益强大的迫切渴望。
接受了城市名字的战舰官兵们,丝毫不敢懈怠,他们枕戈待旦、苦练精兵,努力实现着中国海军的远洋之梦。
『拾』 简述中国近代前期海军和海防建设兴起的背景、史实及结局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看到英国军舰在广州湾沿海游弋,深感大清水师的弱势,上书道光帝用十分之一的关税来造船买船,被道光帝驳回
两次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深感海防的无助,又加上通商口岸的开辟,中国开始洋务运动,预备建立:北洋,南洋,福建,广州4支新市海军,后来改为北洋,南洋两支。后来中法战争南洋舰队基本覆灭,再加上军费被慈禧用作修颐和园去了,成立两支海军没钱。就下旨:海外订购的船,一律归北洋,先成北洋一师。从此中国建立起第一支现代化海军。
但随着清政府越来越多的割地赔款和慈禧玩乐,没钱投向海军了。到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已10年没买新舰了,当时总吨位排亚洲第一,世界第七。但是舰船式样开始老化,而且严重的弹药不足。导致甲午海战的失利,全军覆没。
后来,清政府想重新建立一支海军,实在拿不出钱来了,一共买了6.7艘三千吨左右的小巡洋舰,太弱无法成军。在【辛丑条约】后被列强分了,好搞笑啊。。。。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接管了清朝的几艘舰艇,又从列强那买了几支,成立了一支小海军,但始终没形成战斗力,导致日军基本没怎么派军舰在中国进行海战,最多是打打沿海的炮台,全部海军去打英美在亚洲太平洋的海军了。
新中国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
现在有:东海,南海,北海三支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