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江师范学院的文化传统
乌江秀 长江长 钩深致远翰墨香双亭外 鉴湖旁 柳妆荷影 书声朗朝阳红 百花回放 青春作伴心飞扬薪答火传 学术昌 巍巍学府誉四方学高身正 敬业自强 复兴重任 我辈担当师生同心写天地文章 大江风骨挺名族脊梁 我辈担当学高身正 敬业自强 复兴重任 我辈担当师生同心写天地文章 大江风骨挺名族脊梁 我辈担当啊……
② 涪陵长江师范学院怎么样
长江师范学院是复一所重庆市属普制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而来,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的涪陵,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重庆市高校布局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长江师范学院(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其前身是1931年兴建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77年建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高师班”,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5月,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涪陵师范学院。(涪陵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和涪陵 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2006年9月,教育部批准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
③ 长江师范学院怎么样
长江师范学院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有文学与新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美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筹)15个二级教学单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设有4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主,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有市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市级精品课程9门、市级重点建设课程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学校是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思想政治教育
选择这个专业的同学要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习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相关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从事现代社会管理工作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毕业以后可以在中等学校及其他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同时也适合在各级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国家品牌:思想政治教育
校级优势:物理学和化学
④ 长江师范学院有哪些特色专业
长江师范学院的市级特色专业有政治、历史、英语、中文、物理、美术等。相对而言,它的师范专业数量比较多,
⑤ 长江师范学院历史学(师范类)好就业吗
长江师范学院历史学(师范类)好就业吗
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
因为长江师范学院历史学也算是长江师范学院的优势专业
主要还是要看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怎么样
毕业后有教师资格证可以去当老师
每年寒暑假,双休还不好啊
⑥ 长江师范学院怎么样
同学,你好,我是长江师范学院2011级的学生,我们学校还是很不错的,一般的专学生要上二本线才能上我们属学校的线,但是你是外地的,可能不一定。艺术生一般分数都不太高,我了解的重庆的大概就300多分,我们学校最好的就是学艺术的,什么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的,而且我们学校是才搬得新校区,环境都还可以,只是夏天没有可以遮荫的大树,至于寝室嘛,我们都是4个人一个寝室,有单独的卫生间,只是和大多数大学一样,没有空调,夏天比较热,一般寝室是11点半熄灯断网,周末不熄灯不断网,其实我觉得哈,这里还是很不错得,至少在这边你不会乱花钱(你找不到地方花的)学校我也还没有听说过乱收钱的情况,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学校读书时很 节约钱的哦111
⑦ 长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的院长是谁
李良品
⑧ 长江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
1931年,涪陵县县长谢汝霖修葺扩建钩深书院,并将“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迁入书院新建校舍,聘请曾助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的涪陵教育界先驱钟伯良担任校长。
1937年,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女生部并入涪陵县立初级中学校。“农科班”迁石桥沟(今涪陵新光造纸厂处),改为四川省涪陵县立初级普通农作科职业学校。
1943年,涪陵县立初级普通农作科职业学校招收高级农业科,更名为涪陵县立农业职业学校。
1946年,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更名“涪陵县立师范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招录普通师范生。
l950年,涪陵县立师范学校更名为涪陵县师范学校,涪陵县立农业职业学校并入,为其附设农科部。
1951年,涪陵县师范专科部成立涪陵农业技术学校,隶属涪陵专区。
1953年,长寿县师范学校中师班、丰都中学初师班并入涪陵县师范学校。
1954年,涪陵专区文化干部学校(开办时间不详)并入涪陵县师范学校。 1959年,在涪陵黄旗镇成立涪陵农机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将涪陵大学更名为涪陵专科学校,正式启用“涪陵专科学校”印鉴。
1962年,涪陵专科学校停办,复设涪陵师范学校,保留“中师部”,改建为涪陵专区师范学校,并开办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63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与原涪陵高中达成互换校址协议。
1964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由李渡镇太乙门迁至涪陵城(乌江东岸群沱子)现师院江东校区。
1968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改称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隶属于涪陵地区革委会领导。
1982年,涪陵地区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在菜场公社原涪陵地区师范学校校址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启用四川省高教局制发的涪陵师范专科学校校印,废除涪陵地区师范学校校印,涪陵师专党委成立。涪陵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涪陵师范学校。
198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教育厅研究同意,正式建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1984年,根据国发[1982]130号文件规定,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
198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涪陵工业学校增挂四川省涪陵工业学校校牌。
1991年,四川省涪陵工业交通干部学校并入涪陵农机校,同时增挂中共四川省涪陵地区经贸委党校校牌,实行“一套班子,四块牌子”的建制。 1993年,重庆市府[1993]25号文批复同意成立“三峡联合大学”,属股份制,涪陵分校设在涪陵师专。涪陵师专校名调整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仍隶属于四川省教委领导。
1999年,涪陵区教师进修校合并到涪陵师范学校,仍挂两块牌子,成为涪陵区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基地。涪陵大学校名改为涪陵师范学院。
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涪陵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涪陵教育学院大会在教育学院隆重举行。涪陵工业学校并入后成为涪陵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教学部,涪陵师范学校并入后成为涪陵教育学院师范教育教学部。
2001年,涪陵师专与涪陵教院合并升本。
2005年,涪陵师院李渡新校区正式启用,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美术学院等六个系(院)的6500余名师生率先迁入。
2006年,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⑨ 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怎么样
长江师范学院是重庆市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的历史文化名城——巴国故都涪陵。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1年(清光绪27年)的“涪陵官立师范中学堂”。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17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主要承担全日制本专科教育教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民族教育、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本科师范院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26人,副高以上职称200余人,其中教授34人,副高职称174人,讲师及以下职称40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3人、硕士84人,在读博士19人、硕士84人;另有外籍教师4人。我校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大学外语教学部、经济与法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旅游文化学系、管理科学系、数学系、物理及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及环境科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体育系、教育科学系等13个教学系,另设教师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培训学院;现开设有28个本科专业(方向),涵盖了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439人,其中本科生8336人,高职高专学生4103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180万元,馆藏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16万册。学校通过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学校的全日制本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为渝东南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合格师资。几十年来,学校已为所在地区先后培养了三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占该地区教师总数的76%,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地方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中的佼佼者还走上了地方党政领导工作岗位。特别是培训中心开展的中学音乐美术骨干教师市级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县级培训、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县级培训、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等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仅2003年就培训了近三千人,为重庆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已成为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学校还长期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定向培养中小学师资,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了为“三峡”库区、“乌江”流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学校抓住“三峡”工程这一机遇,以推动地方社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拓宽了办学口径,设立了适应三峡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特别是及时向三峡库区输送了生态环境保护、市场营销和公共事业管理等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学校还为太极集团、宏声集团等重庆市大型骨干企业培训了大批员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涪陵区对乌江流域具有的较强文化辐射这一特色,学校设立了“重庆乌江经济文化研究会”,开展了深入持久的乌江流域文化与民族风情的研究。教师们深入乌江沿线的土家苗寨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珍贵资料;学生在假期还开展了徒步考察乌江活动,这使他们既接受了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又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了锻炼;与此同时,在乌江流域丰富文化营养的滋养下,经过学校多年的培育,崛起了一批学术造诣颇高、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乌江作家”群。
学校还与国内外高校、教育机构保持有经常性的交往和学术交流,与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研究生教育。曾多次派访问学者前往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高校进修、学习,多人次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已经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普通话培训、计算机等方面同国外教育机构展开了合作。2004年已经开始招收国外留学生,首批留学生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
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100佳绿化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全国400佳绿化单位”等。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高校”、“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⑩ 长江师范学院好不好
长江师范学院简介
经教育部批准,年5月,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9月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31年兴建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77年建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高师班”,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涪陵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和涪陵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
学校所在地涪陵,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涪陵是先秦时期的巴国国都,文化积淀深厚,多元而独特的巴枳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孕育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涪陵有辉煌的书院办学史,北宋时期在长江北岸创办的北岩书院时称“理学圣地”,书院遗风及其理学精神厚泽涪陵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
2001年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现有李渡、江东和建涪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9.4万平方米(1,642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1,907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2,221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195万元。建有校级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个,校系共管实验教学中心6个及各类专业实验室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97个。有1000座的语言实验教学中心,11间现代化微格训练室。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有藏书152.66万册、CNKI数据库1,564.5万条、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检索数据库25.88万条。校园网光缆22.5公里,信息点12,153个。建有篮球馆、体操馆、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类体育设施完备。
学校现有16个系(院)、2个教学部,设有2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主,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扶持学科8个。现有市级精品课程6门、市级重点建设课程4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34门。学校是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68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45人,副高职称的19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23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146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9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8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学带头人15人、学术带头人50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0人。另有兼职教授40人,外籍教师4人。
学校现有科研机构14个,其中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是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长江师范学院报》两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学校紧紧围绕教学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特色明显。2004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94项。2004-2006年,共出版著作5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1,754篇/件,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作品532篇/件,被SCI、EI、ISTP收录28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4篇。获省部级以上奖39项、区级政府奖13项。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079人,其中,本科生9,943人。1977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4万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水平高”的良好形象著称,学校因此被誉为“培养‘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90项、市级奖345项;先后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集体奖42项,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个人260人次。
学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开始招收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斐济等国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与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三年来,学校先后与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活水女子大学、美国查尔斯顿大学以及泰国38所皇家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交流和合作,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18人次。
学校是“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先后获“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民族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校园网络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集体”、“重庆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