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牡丹发展历史

牡丹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1 03:24:01

A. 牡丹花的历史以及来历

牡丹随环贵,至今依旧独傲高枝。牡丹因杨玉环而出名,如今已被定为我们的国花。象征富贵荣华等等。富贵花开中的花指的也是它。

B. 牡丹文化的历史发展

除了歌咏牡丹的 诗词外,又出现了有关研究、记录牡丹的专著,如唐·舒元舆《牡丹赋》,李德裕《牡丹赋》,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张峋《洛阳花谱》、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等。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余鹏年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诗词文赋及明间通俗文学以及雕刻、音乐、绘画、服饰、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比比皆是,无可胜数。
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独特方面,它是几千年来围绕着牡丹而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但以文字、音像、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有大量的以无形的、口头的或展览等形式表现出来,如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即是其一。
牡丹文化是曹州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菏泽人民对牡丹有着特殊的感情,县志记载:曹州“牡丹、芍药各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菏泽人对于种植牡丹,亦有一套成熟的技艺。尤其是解放后,他们通过嫁接、繁育,培植了无数的新品种。这里的人喜谈牡丹,喜画牡丹,喜写牡丹,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牡丹的趣闻、故事。总之,菏泽人民的生活与牡丹密切相关。所以,作为曹州牡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是有其浓郁的乡土色彩。从流传在民间的有关牡丹的传说、故事,到文人墨客关于曹州牡丹的记述、提咏,从中都可以看出菏泽人民的生活习尚、性格特征等。那些远离故乡的游子,在怀念家乡的诗文里,亦常以牡丹作为家乡的象征而寄以无限的眷念之情。
曹州牡丹有着浓厚的旅游氛围。明、清以来,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承德乾《过毛氏园》诗云:“微吟小醉踏春行,瞥见园林百媚生。也有天姿曾识面,几多国色不知名。芳菲莫怪美人妒,潋滟应关花史情。坐久景闲心亦静,绿杨深处传流莺。”由此诗可见,曹走亦是文人学士雅会品题之所。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即有两篇写及曹州牡丹。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曹州牡丹得到了长足得发展,与此相关的牡丹乡旅游业亦是盛况空前。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外商,洽谈生意,赏花旅游,领略菏泽的风俗民情。所以说,菏泽牡丹花会市民俗文化的重要市场,通过它可以窥见牡丹文化的大概面目。
牡丹文化是曹州文化的一个独特方面。它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且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的内涵亦不断拓宽、发展。研究牡丹文化,与经济建设的推进,与精神文明的创建,都有密切的关系。曹州牡丹文化,方兴未艾,研究它的人越来越多,可以断言,不久的将来,它不仅是菏泽人关注的一个方面,而且会成为国内研究家所瞩目的一个课题。
牡丹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几乎涉及到所有文化领域。诸如学术文化、语言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实物文化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文化。当然学术文化又包含哲学、宗教、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等,其中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又包含许多学科。其特点是有文字载体,有著作传世。语言文字是学术所运用的工具,是学术的根基。民俗文化即民间文化,表现民间传说、社会风俗等,不一定有文字载体。实物文化是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建筑、雕刻以及各种文物等。因此,凡记述牡丹内容的类书、史料、专著、文集、笔记,题咏牡丹的诗词文赋、故事传说、小说、演义、传奇、书法、绘画、戏曲、电影、电视、图案、画谱、歌曲,以及以牡丹为题材的园林,各种欣赏活动(如花会、花展、书展、画展)以及与此有关的经济文化活动等等,均属牡丹文化的范畴。按其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技术领域的牡丹文化与文学艺术领域的牡丹文化两大部分。
科学技术领域的牡丹文化是指运用各种现代科学认识牡丹的自然属性,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合理开发利用牡丹资源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如各种栽培技术、品种选育技术、盆景与盆栽技术、药材生产与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利用习惯等,也包括各地在传统风土习俗中形成的对牡丹的各种认识和观念。
文学艺术领域的牡丹文化是指反映人对牡丹的情感、感性的具体作品,是诗歌、书画、音乐、雕刻、装饰图案、文学等艺术作品的总称,其中包括牡丹美学的内容。我国历代有关牡丹的诗词文赋、戏剧、小说、影视,书家书写的以牡丹为内容的书法作品,画家笔下的以牡丹为题材的山水花鸟画,宫廷与民间的建筑、家具雕饰,工艺雕刻以及牡丹专类园林的艺术构思与设计等等,均属艺术领域的牡丹文化。
当然,这种区分也是相对的,基于现代栽培技术基础上的大型花会、花展,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文化活动,就是科学技术、艺术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帝国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帝国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帝国牡丹进入诗歌,,帝国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帝国牡丹诗大量涌现,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唐·舒元舆《牡丹赋》、李德裕《牡丹赋》、欧阳修的《帝国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帝国牡丹记》等。元姚遂有《序帝国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帝国牡丹史》,屡见
解放后,帝国牡丹种植有长足地发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渐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牡丹文化有其:(一)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氛围(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

C. 牡丹花会的发展历史

自隋唐以来,城都或乡间的赏花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集中观赏形式——牡丹花会。如唐代的长安;北宋时的洛阳;南宋的天彭、余杭、成都;明代的亳州、曹州;清朝的北京等地,相续是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或“花展”驰名天下 。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了牡丹花会的盛况:“花开时,土庶竟为了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场、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现如今,国内规模较大的牡丹花会举办地有三处:一是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4月05——5月05日);二是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三是彭州牡丹花会。
菏泽牡丹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12万亩,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菏泽牡丹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独得81个奖项。
洛阳牡丹誉满天下,已有1200多 个品种。花开之时,争艳斗丽,云蒸霞蔚。许多海外友人也都来赏会,会期还举办盛大的商品交易会。
洛阳栽培牡丹,始于隋,盛于唐,尤昌于宋。每年花期,人们都会举办各种花会、花市、花舞。不论富贵贫贱,都徜徉于鲜花之间,流连观赏。

D. 牡丹起源于什么时候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别名:木芍药

科属:毛莨科,芍药属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群芳谱>>中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载培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目前,除洛阳之外,以山东荷泽赵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宋代的文豪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曾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可见牡丹早在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大地区,广为栽培,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自唐、宋以来千余年间,众多的诗人、骚客,专家、学者,用诗、歌、赋,笔记、小说,图象、花谱,从多方面记述了牡丹花绚丽多彩、国色天香的芳容,其中有些诗词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牡丹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有经济价值。花可醇酒,根可入药。它有根皮经过加工称“牡丹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有泻伏火、散淤血、止吐衄之效。

宜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耐严寒酷暑,耐旱怕积水,“筑台植牡丹”也就是说:牡丹栽植宜高不宜低,低则积水,积水烂根。

牡丹喜肥,适牡丹分类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皇冠台阁型、绣球台阁型。以下举例说明。

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泼墨紫”、“凤丹”、“盘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种。

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红云飞片”、“似何莲”、“朱砂垒”。

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洛阳红”、“菱花晓翠”。

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显著逐渐变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细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盘”、“露珠粉”、“大棕紫”。

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鲁粉”、“蓝田玉”。

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朱砂红”、“姚黄”、“首案红”。

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皇冠。如“大胡红”、“烟绒紫”、“赵粉”。

绣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紧凑,呈球型。如“赤龙换彩”、“银粉金鳞”、“胜丹炉”。

最后四型可以概括为台阁型:由两朵重瓣单花重叠而成。分为“菊花叠”、“蔷薇叠”、“皇冠叠”、“绣球叠”。如“火炼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楼”等。

从花色上分

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墨紫色的“种生黑”、紫色的“首案红”、绿色的“豆绿”、粉色的“赵粉”、黄色的“姚黄”。还有花色奇特的“二乔”、“娇容三变”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

从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黄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牡丹叶为3出2回复叶。因品种的不同,叶子所呈出现来的形状、宽窄、厚薄、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如“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较狭长,质地薄,较稀疏开展或下垂。如“状元红”全叶中等大小,小叶长椭圆型,边缘缺多且较尖、上卷,叶多斜伸。如“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如“大棕紫”叶色发紫红等。

从枝干上辨别

这一方法是通过株形和分枝方式来区别品种。牡丹为丛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种,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条开张角度小,直立向上,节间长,长势强,株丛高大,如“洛阳红”、““桃李增艳”等。

开展型:枝条开张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赵粉”等。

半开展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如“脂红”、“蓝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单枝型和丛枝型。

单枝型:当年生枝间较长,着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发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黄”、“粉二乔”等。

丛枝型:当年生枝间较短,新生芽多且发枝力强。当年即可形成丛生状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宝珠”等。

从芽上识别

牡丹不同的品种,其芽形与芽色也不尽相同。“洛阳春”的芽尖而圆;“朱砂垒”的芽呈狭尖型;“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至于芽色就更为丰富:“百花妒”的芽为黄绿色;“脂红”的芽为绿色;“墨魁”的芽为暗紫色等。芽色与花色有一定的相关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浅者,花色也浅。

从果实上识别

一般结实力强,心皮呈开张轮状辐射排列的品种,多为单瓣和半重瓣品种,如“似金莲”、“凤丹”等。结实率低,果实成簇生状,多为重瓣起楼品种,如“二乔”、“朱砂垒”等。

从根上分辩

牡丹的根部也作为区别其品种的辅助手段。一些品种根系中毛细根少,根的粗细较均匀,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种有较多毛细根,呈蓬状,如“瑛王名宝珠”大多数品种根为白、黄白、红白色等,而“首案红”根呈紫红色,为识别此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最近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我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

E. 牡丹起源于哪个国家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别名:木芍药
科属:毛莨科,芍药属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群芳谱>>中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载培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目前,除洛阳之外,以山东荷泽赵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宋代的文豪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曾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可见牡丹早在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大地区,广为栽培,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自唐、宋以来千余年间,众多的诗人、骚客,专家、学者,用诗、歌、赋,笔记、小说,图象、花谱,从多方面记述了牡丹花绚丽多彩、国色天香的芳容,其中有些诗词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牡丹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有经济价值。花可醇酒,根可入药。它有根皮经过加工称“牡丹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有泻伏火、散淤血、止吐衄之效。
宜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耐严寒酷暑,耐旱怕积水,“筑台植牡丹”也就是说:牡丹栽植宜高不宜低,低则积水,积水烂根。

牡丹喜肥,适牡丹分类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皇冠台阁型、绣球台阁型。以下举例说明。

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泼墨紫”、“凤丹”、“盘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种。

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红云飞片”、“似何莲”、“朱砂垒”。

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洛阳红”、“菱花晓翠”。

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显著逐渐变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细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盘”、“露珠粉”、“大棕紫”。

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鲁粉”、“蓝田玉”。

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朱砂红”、“姚黄”、“首案红”。

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皇冠。如“大胡红”、“烟绒紫”、“赵粉”。

绣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紧凑,呈球型。如“赤龙换彩”、“银粉金鳞”、“胜丹炉”。

最后四型可以概括为台阁型:由两朵重瓣单花重叠而成。分为“菊花叠”、“蔷薇叠”、“皇冠叠”、“绣球叠”。如“火炼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楼”等。

从花色上分

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墨紫色的“种生黑”、紫色的“首案红”、绿色的“豆绿”、粉色的“赵粉”、黄色的“姚黄”。还有花色奇特的“二乔”、“娇容三变”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

从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黄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牡丹叶为3出2回复叶。因品种的不同,叶子所呈出现来的形状、宽窄、厚薄、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如“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较狭长,质地薄,较稀疏开展或下垂。如“状元红”全叶中等大小,小叶长椭圆型,边缘缺多且较尖、上卷,叶多斜伸。如“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如“大棕紫”叶色发紫红等。

从枝干上辨别

这一方法是通过株形和分枝方式来区别品种。牡丹为丛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种,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条开张角度小,直立向上,节间长,长势强,株丛高大,如“洛阳红”、““桃李增艳”等。

开展型:枝条开张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赵粉”等。

半开展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如“脂红”、“蓝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单枝型和丛枝型。

单枝型:当年生枝间较长,着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发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黄”、“粉二乔”等。

丛枝型:当年生枝间较短,新生芽多且发枝力强。当年即可形成丛生状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宝珠”等。

从芽上识别

牡丹不同的品种,其芽形与芽色也不尽相同。“洛阳春”的芽尖而圆;“朱砂垒”的芽呈狭尖型;“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至于芽色就更为丰富:“百花妒”的芽为黄绿色;“脂红”的芽为绿色;“墨魁”的芽为暗紫色等。芽色与花色有一定的相关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浅者,花色也浅。

从果实上识别

一般结实力强,心皮呈开张轮状辐射排列的品种,多为单瓣和半重瓣品种,如“似金莲”、“凤丹”等。结实率低,果实成簇生状,多为重瓣起楼品种,如“二乔”、“朱砂垒”等。

从根上分辩

牡丹的根部也作为区别其品种的辅助手段。一些品种根系中毛细根少,根的粗细较均匀,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种有较多毛细根,呈蓬状,如“瑛王名宝珠”大多数品种根为白、黄白、红白色等,而“首案红”根呈紫红色,为识别此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最近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我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peony.net/

F. 牡丹花的历史

1、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

2、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

3、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

4、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

5、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

6、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

7、北宋时,洛阳牡丹的规模是空前的。当时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这就是北宋时最突出的贡献。

8、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

9、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菏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

(6)牡丹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牡丹花形态特征:

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

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厘米,宽4.2-6厘米。

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G. 中国十大名花牡丹的历史故事

一年腊月天,来武则天同太平公主在源暖阁饮酒赏雪,忽觉阵阵清香扑鼻,原来梅花开了。武则天高兴,吩咐到群芳圃、上林苑赏花。可到群芳圃,除腊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尽是一派枯枝,要去上林苑,却有小太监奏知,与群芳圃相同。于是武则天写下一首绝句: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毕让太监拿去上林苑张挂以报知花神。次晨,果然两处百花齐放。武则天大喜,并一一赏花。武则天素爱牡丹,平日尤加爱护,今日惟独牡丹无花。武则天大怒,遂吩咐将牡丹连根拔起,即刻烧毁,又下旨将4000株牡丹贬去洛阳。自此,天下牡丹惟洛阳最盛。

H. 山东菏泽牡丹历史有几百年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以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北方已大量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天彭牡丹之后的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何时已难于查考。早在南宋就记载,至明朝的嘉靖年间,栽培已盛。到了清代更加兴盛,栽培面积已达千亩,曾建牡丹园数处,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最为著名,菏泽牡丹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独领风骚500余年,现在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曹南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清代即
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说。 菏泽牡丹是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清朝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当时的县志记载:“每至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同时,让牡丹冬季开放的技术也在清代道光年间问世,成了菏泽花农的一门绝技。花农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调节光和空气,使牡丹隆冬发育,春节怒放。 菏泽牡丹的种植面积十分广阔,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五千亩,一九七六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的“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目前菏泽牡丹种植约二万余亩。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花期时候,千顷牡丹,一望无际,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好似人间仙境一般。现在全国各地的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泽运去的。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泽牡丹不断发展。传统品种延绎不断,新育品种日益增多。如今,菏泽人民又研究成功了“大田催花”技术,人工控制牡丹的花期,可使其四季开花,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两万余亩,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基地。一九八二年,在赵楼、李集、何楼牡丹集中产地修建了“曹州牡丹园”,王梨庄恢复了以编制松艺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洪庙新辟了具有传统品种的“百花园”。 近年来,菏泽供应外地的牡丹每年都有几十万株,品种达200余个,除销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洛阳、西安、等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外,还远销日本、朝鲜、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种多至600余个。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I. 牡丹花的历史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落叶亚灌木。位居十大传统名花之首,誉为“花王”。“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典雅,国色天香,契合了人们祈盼美好,富贵的心愿和对平安、祥和的向往,是国人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繁荣昌盛的象征。其色、姿、香、韵个佳。花开时节、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花香怡人。花调之后,依然气宇轩昂,婀娜多姿。寒冬叶落,更现枝干苍奇,苍桑挺拔,铁骨铮铮。 1、牡丹的栽培史 1.1野生到引种栽培阶段 牡丹、芍药均为芍药科芍药属的植物,二者花形相似,但前者为木本,后者为草本。在秦以前的典籍中,只有芍药而无牡丹的记载。 人们最早是从药用价值认识了牡丹。在1972年甘肃武威市柏树乡考古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栽。牡丹名字来自明代李明珍《本草纲目》: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茎,故谓‘牡’(即分株繁殖),其花红故谓‘丹’。牡丹别名又称:木芍药、富贵花、鹿韭、鼠姑、百两金、唐狮子、据宋朝余仁中本《顾虎头列女传》有画面描绘了庭院中栽植的木芍药,顾虎头即顾恺之(约344—405年在世),由此可知牡丹观赏栽培始期距今约有1600年。 1.2逐步发展时期 隋朝时已出现了不少牡丹品种,如“飞来红”、“天外红”、“一拂黄”、“颤风娇”等,这些栽植于御苑,这是中国牡丹由乡间进入城市、由民间田园进入皇家宫苑之开端,自此牡丹开始了她的“富贵历程”。 唐代牡丹栽培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牡丹至少有了5种颜色:殷红、深紫、桃红、通白、黄色、还出现了重瓣品种唐代宫廷中还注重牡丹插花,并对摆设环境、剪截工具、容器、几架都有严格要求。在欣赏牡丹插花的同时,还要绘画、奏曲、饮酒赋诗,唐代牡丹能如此迅速发展,国都长安人们喜欢牡丹如痴如狂, 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生活情调的热烈使长安人喜欢一切暖色调的事物。牡丹的国色天香,雍荣华贵,正迎合了大唐盛世人们的心态。同时,帝王文人雅士带头喜爱牡丹,更形成了深厚牡丹文化氛围,不断掀起观赏牡丹、咏颂牡丹的热潮。唐代国都长安牡丹兴盛。逐渐波及到其它地方,首先,洛阳牡丹得到发展,长安牡丹也南下杭州,此外东北牡丹江一带也曾有过牡丹栽培。 1.3兴旺发展时期 宋朝牡丹进入了历史上辉煌的阶段,尤对牡丹的珍爱不逊于唐人,北宋时洛阳成为全国牡丹栽培中心,至南宋时天彭(今四川彭州市)牡丹享有盛名。当时人们已熟悉牡丹习性,栽培技术更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栽培规模扩大了,出现了牡丹专类园,并形成了庞大的花会,花市。牡丹的切花保鲜技术也进一步提高。用蜡封花枝切口,再将装花的竹笼用菜叶填充,覆盖运输时尽量不颠簸,花朵能保鲜数天。这个时期有不少牡丹种植高手用自然变异(芽变、枝变)和天然杂交进行新品种选育。嫁接技术这时开始出现,并受到重视。人们用野生牡丹或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分株繁殖。其中嫁接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园艺技术,在欧阳修著文总结牡丹嫁接技术的800年后,英国人罗伯特·福琼于1845年来华搜集我国珍贵植物资源时,首次把我国南宋时用芍药根嫁接繁殖牡丹的技术带回国,这才解决了引种牡丹在英国生长不良的问题,为欧洲牡丹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宋代人们不仅继承了唐人爱牡丹的传统,还开始撰文系统地总结牡丹种植经验。986年僧人仲休撰《越中牡丹花品》为牡丹作谱,现已残缺不全。0034年欧阳修撰《洛阳牡丹记》是现在看到的世界上最早一部牡丹专谱,他不但系统介绍种花、爱花、赏花的盛况,还相当专业地记述了牡丹的育种方法,花型演化趋势,特别对播种选育新品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元朝,牡丹与中华文明一同处于暂时性的低潮。
明代,牡丹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较大发展,栽培中心转移到亳州,曹州还有国都北京,江南的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等地也繁盛起来。牡丹在私人宅第、农家院落获得大发展。据《亳州牡丹史》记载,园艺品种增至340余个,黄、白、粉、红、紫、黑、蓝、绿等花色已基本齐全。由于宫廷用花需求,牡丹催花技术也进一步发展。明末亳州牡丹衰落。
明末清初,曹州(今菏泽)取代亳州成为牡丹栽培中心,至今菏泽仍是全国乃至全球牡丹生产基地,并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曹州城因各地花农广植牡丹芍药,以养花为业,正如“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部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余鹏举《曹州牡丹谱》),这也是第一部全面介绍菏泽牡丹的专谱,再后,赵孟俭原著,赵世学新增《桑篱园牡丹谱》记载曹州牡丹240个品种,据清时老花农王文德记忆,曹州历史上最高栽培面积达33.3hm2,品种300多个。曹州牡丹有较大规模种植,早已形成商品。曹州牡丹集中在城东北一带,这里牡丹园星罗棋布,且多为明代所建,著名的园子有桑篱园、绮步园、玉田花园等。清代、人们对牡丹喜爱更甚,冬季赏“富贵花”成为宫廷中固定制度,因此“变花催花法”常用不缀,而菏泽花农,为取求利,每年秋冬季将牡丹从青岛经水陆远至广州,在当地就地催花出售,至今,菏泽人仍每年到广州、北京、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作冬季催花,且不断摸索,改进催花品种和技术,并实现了牡丹“花随人意开”,周年开花的技术。
1.4全面发展新时期
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菏泽牡丹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品种达1156个,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发展规格化种苗基地200亩,专业种植户1.58万户,从业人员3.5万人,并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成功举办了17届牡丹花会。尤其近几年牡丹要求量扩大,供不应求,每年出口达百万株。在牡丹资源方面,又从日本美国、汉国等引进纯黄、纯墨、正红等品种,用于定向授粉作杂交试验,发生自己的优等品种。
1978年以来,菏泽先后在各大城市举办花展。1978年1月在澳门举办:中国牡丹花展览会,观众达40万人次,被称为“四百年首见”。1992年在法国波尔多国际花卉博览会上获银奖。
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奖牌111枚中的奖牌中81枚,高居奖牌榜首。在2002年参加了广州陈村举办的首届全国冬季牡丹催花大赛中参展了近百个品种,获金奖5枚、银奖26枚、铜奖35枚,在牡丹界引起很大反响,2003年春在北京新东安市场展览了600余盆盆栽牡丹,20余个品种受到北京市民的好评,在各届花博会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阅读全文

与牡丹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