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医学模式是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医学模式是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发布时间:2021-02-28 19:43:48

❶ 人类医学发展史经历了哪几种医学模式的转变

经历了原始医学、古代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过程。古代经验医学持续时间很长,医学模式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古代东方医学也逐渐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治病经验。据可靠资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印度就能做断肢、眼科及剖腹产等手术。埃及很早就使用催吐下泄、利尿、发汗等治疗法,并已知灌肠法,后者实际上起了治疗、清肠或排出肠内腐败物的作用。

2、古代西方医学,古代的医学最初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大河流域的两旁。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巴比伦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人在黄河流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事业。

3、印度医学认为健康是机体的三种原质──气、粘液、胆汁正常配合的结果。以后希腊医学的“四肢液说”影响了印度,使原有的三体液说增加了血液,成为“四大”学说。

4、巴比伦和亚述的医学,巴比伦和亚述的占星术,与医学有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身体构造,符合于天体的运行,这种人体是个小宇宙的观念,与中国古代颇相似。他们重视肝脏,认为肝脏是身体之主要器官,并用于占卜(肝卜)、对祭祀所用动物的肝脏检视极为精细。



(1)医学模式是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扩展阅读:

近代医学经历了16~17世纪的奠基,18世纪的系统分类,19世纪的大发展,到20世纪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发展为现代医学。20世纪医学的特点是一方面向微观发展,如分子生物学;一方面又向宏观发展。在向宏观发展方面为人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

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研究。20世纪以来基础医学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论的发展,它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的进步。各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这形成现代医学的特点之一。

❷ 医学模式的概念

1.医学模式:其核心是医学观,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演变。对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起着指导作用。

2.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治疗主要依赖求神问卜。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和思考的,朴素的辩证的整体医学观念。

(3)机械论医学模式:以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以机械运动来解释一切生命现象的医学观和方法论,把医学引向实验医学时代,可以看成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初级阶段。

(4)生物医学模式: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健康和疾病,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医学观和方法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

(3)医学模式是医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的指导思想。

(4)医学模式既体现医学观,也体现方法论医`学教育网整理。

(5)医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而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演变。

(6)医学模式的演变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潮流,人们应当从现代观念、现代思维方式和现代健康需求去把握医学的时代特征,把握住医学发展的方向。

❸ 近代医学模式又称为什么

近代医学模式又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人们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在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们认为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这种以维持动态平衡的医学观所形成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认识和解决医学遇见看问题的思考。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主要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3)医学模式是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扩展阅读:

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学模式,建立了中国阴阳五行学病理学说,到后来依次经历机械唯物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平衡。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❹ 医学模式有哪几种各自特点与局限如何

由于医学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所以医学模式也就包括医学认知模型内(medical model)和医学行容为模式(medical pattern)。前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后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范式,即医学方法论。医学模式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概念,常用语言文字或图像表示。医学模式一经形成,便会成为医学实践的指导。

医学模式( medical model )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即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影响着某一时期整个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从而使医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习惯化了的风格和特征。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心理学正是适应这一转变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

❺ 医学模式的演变

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思考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表现在医学模式方面,历史上历经几次重要的演变。学术界对医学模式的转变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spirtualism medical model) 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科学知识贫乏,主要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那时候,无从谈及对肿瘤病因的自然主义认识。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逐渐认识自然现象,并努力用自然主义的观点解释肿瘤的病因病机,且在使用中积累了大量有药理作用的动植物、矿物治疗疾病的经验,这是经验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这就有了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自然哲学的认识。这些认识虽在总体上有其合理之处,但在细节上却失之粗疏,且缺乏实证科学的“判决性实验”证据的支持,故只能是值得重视的众多假说。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16~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也影响了医学观。当时,把人比作机器,认为疾病仅是这架“机器”某部分机械失灵。并用机械观来解释一切人体现象,忽视了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以及复杂的内部矛盾。医生的任务就是修补机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以“修理机器”(治疗)为主的机械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主导下的肿瘤病因病机认识,囿于部分部件的失灵,从总体上说甚至远不及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主导下的——例如中医学的——有关认识来得正确和合理。

4.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 经过18世纪到19世纪,工业革命转向高潮,基于自然科学和医学高度发展,生物学家、医学家提出了进化论、细胞学说,发现了微生物等致病因子。这些科学事实使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有了较为正确的理解,对传染病的认识及病原微生物的发现,从生物学角度明确了疾病原因,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了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并创建了免疫学,陆续研制了各种疫苗。几十年来,使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从有病治病进入未病防病的时期。这种医学模式主导下的肿瘤病因认识,主要着眼于生物学的细胞、基因,及对它们可产生比较大影响作用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并在相关认识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今天的主流性认识。然而遗憾依然存在,至少,生态、社会、心理等因素均未被考虑在内。它要求人们象对待传染病一样,对待诸如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显然这仍是大有欠缺的。

5.生态医学模式 (ecomedical model) 进入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疾病的发生除病原体这一外因外,还与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有关,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医学模式。生态医学初级阶段侧重外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作用,而后期阶段则注意到了人体内环境(微环境微生态)的作用,即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内外环境统一,并且要保持体内正常微生物间的微生态平衡,从未病防病进而为无病保健。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国内外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微生态制剂,以恢复和保持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保健的目的。从整体来看,这种医学模式,可视为对传统中医的医学模式精神在更高层次的上一种“回归”。因为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体内在的协调,而这些则正是传统中医医学模式的主旨。对肿瘤的认识,这一模式也有其进步之处,因为在它的影响下,与肿瘤发病有关的内外生态环境因素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

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时代在不断发展,认识在不断提高,人们认识到健康与否或疾病是否发生还包括与社会、行为和心理等因素有关。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倡导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人们几乎已不再恐惧传染病,但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依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这些疾病与心理紧张、环境污染、社会文化、个人行为等密切相关。人不仅是一类高级生物,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文化、伦理等因素都影响着他(她)。这些因素不仅诱使着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能决定他的健康长寿与否,或许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因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能指导人们更全面客观地观察和解决现代的健康和疾病问题。特别是对极其复杂的肿瘤之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防范等的认识和应对,将更突显其重要意义。21世纪已经来临,人们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肿瘤防治方面的积极作用,将有更高的期盼。

❻ 求医学高人啊~~ 1.试述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观念的影响。2.阐

医患沟通的过程是

具体过程为:

(1)问候:医师主动向病人打招呼、为病人的久候表示歉意、自我介绍、询问病人如何称谓、问明就诊目的、上次就诊情况等。

(2)病人就坐:依据病情安排病人,使病人舒适就坐或平躺,尽量使病人放松、注意力集中。

(3)建立和谐的关系:克服语言、文化和社会地位的障碍,对病人表现出诚肯、尊敬、同情、热心、信任和无偏见。

(4)询问病情:鼓励、启发病人如实、仔细地叙述病史,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病人的陈述、避免暗示和提问过于复杂。

(5)医生情感表达:鼓励、支持、安慰病人,体谅病人疾苦。

(6)非语言交流:注意姿态良好、态度端正、表情自然、避免给病人留下不好印象。

(7)讨论方法:允许病人充分表述,引导病人清楚表述重要的问题,小心处理敏感话题,不时强调重要线索和关键问题。

(8)讨论相关问题:工作、社会活动、业余爱好、性生活等。

(9)生活情况:主要生活经历、人格、家庭、人际关系、不幸遭遇等。

(10)病人教育:向病人阐明诊断,提供健康咨询,建议疾病的预防措施等。

(11)阐明治疗措施:对处方进行解释,向病人讲明治疗的适应性、副作用。

(12)建立长期联系:如病情需要嘱复诊并坚持随访。

(13)总结:简明扼要的对本次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的信任与合作表示感谢。

(14)反馈:对所诊治的病人进行登记,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❼ 医学模式转换的历史

转换医学模式,关注身心健康
Changing medical pattern and concer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03期
赵春霞

通过对我院20年间死亡教职工回顾分析发现,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多,研究表明:目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病毒、细菌等生物所致的传染病,而是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由此转变医学模式,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减少中青年教师的早衰,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医学模式 , 身心健康 , 防治

添加到阅览室
阅读软件下载
与<<转换医学模式,关注身心健康>>相似的文献。
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ccidout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徐迎春
体育锻炼与城乡大学生身心健康差异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Training and Physical--Mental Health of Urban and Rural University Students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徐叶彤 , 张亚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Only - child Undergraat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学校卫生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董元坤 , 段长利
陕西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调研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Exercise of College Teachers in Shanxi Province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邱毅 , 黄静珊 , 王兴林 , QIU Yi , HUANG Jing-shan , WANG Xing-lin
论社会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Effects of Social Environmen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Journal of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王冲 , WANG Chong
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 Survey and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罗加冰
论朱熹的身心健康思想 On Zhu Xi's Thought of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东南学术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詹石窗 , 于国庆
中年女教师身心健康问题初探 A Study o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Middle - aged Women Teachers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卢泰琦 , LU Tai-qi
从医学生"三年级病"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Necessity of Mental Health Ecation in Light of "Third-Year Illnes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西北医学教育 Northwest Medical Ecation] 张仁汉
社会支持对慢性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The Impaet of Social Suppor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ronic Patient Psychology Department [医学与哲学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蔡翥 , CAI ZHU
应用三维健康标准综合评价大学生身心健康 Evalu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by three-dimensional health standard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cation] 罗加冰
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Effect of Obesity on chil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中国学校卫生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夏庆华
中高级知识分子身心健康状况及对策 Statu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or medium and senior intellectual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cation and Sports] 杨永辉 , YANG Yong-hui
高校余暇体育与增进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Physical Exercise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 University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Physical Ecation Institute] 葛吉生 , 高全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及身心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hysical Training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陶磊

更多相似文献...
请你按照网址自己查阅,因为这些资料不能下载。

❽ 现代医学模式指的是什么

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 社会
中医学医学模式:人体——自然——社会心理(天人一体现)。
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认识和解决医学遇见看问题的思考。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学模式。而现代医学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平衡。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之处。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医学的进展越来越快,在职医生也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因而医院不仅要承担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培训任务,还要组织医生的继续教育。于是现代化医院就成了集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四项任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务单位。这种有分有合、分而再合的变化正反映了医学发展的辩证法。
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
1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
2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3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❾ 对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的启示

一、中国文化传统
1、中国文化传统的概念: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中国文化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内,从古至今,世代相传的,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具有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民族特点。传统是指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中国文化传统是指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有的认为可延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是由历史沿革而来的,世代相传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2、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中国文化传统是在中国特定的地理、经济和社会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其核心精神为“致中和”。这种中和精神,是中国古代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境界。它具体体现在:
(1)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就是要做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主导观念。无论儒、道、佛、墨,还是法、兵、农、医等各家,均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和归宿。
(2)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就是要做到人伦和谐,即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和睦,以和为贵,即“人和”。这种中和精神,培养了中华民族仁爱温良,平和宽大的品格,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念。
3、中国文化传统的特征:
(1)整体性:中国文化传统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善于从整体上认识世界,把握事物,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这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整体观念。
(2)人文性:中国文化传统特别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形态中,传统伦理思想处于中心地位。重视修身,以修身为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
(3)承传性: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传统的继承,认为继承是延续的前提。因此,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始终有着一以贯之的承传性。在学术上,讲究“道统”,“师承”,视先秦典籍为判断是非的经典。
中医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
二、中医学以文化传统为底蕴之体现:
1、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整体观: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人合一,形神一体。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中医学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去重视自然、社会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形成了人(生物、心理)—自然—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大一统的整体观的体现。
2、人命至重,以人为本的医德观: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文精神在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人文精神,中医学认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关于人伦和谐价值观的体现。
3、阴阳协调,动静互涵的恒动观:天地万物原于一气,人之生死由乎气。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的形气转化运动的机体。运动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中医学非常重视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健康与疾病,指导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这是中国文化传统动静平衡观的体现。

阅读全文

与医学模式是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