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翻译软件发展历史带来的启发

翻译软件发展历史带来的启发

发布时间:2021-02-28 19:39:32

Ⅰ 百度翻译的发展历程

2011年6月30日,网络正式推出web端网络翻译。此次上线的网络翻译版是网络自主研发的翻译核心技术,权这项服务的基本原理是机器自动从大量语料中学习并自动生成翻译结果,即翻译结果是没有经过任何人工整理与编辑的。
2013年2月28日,网络翻译发布Android客户端,成为全球Android平台首款支持离线翻译的应用。
2013年3月7日,发布iOS客户端。手机客户端提供权威结果和例句,支持离线翻译、语音翻译、摄像头翻译、跨软件取词翻译和实用口语等功能。
2015年4月,网络机器翻译获得中国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被院士专家鉴定为“在多策略融合翻译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翻译质量、翻译语种方向、响应时间三个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2015年11月,网络翻译正式推出网络翻译开放平台,为广大开发者提供网络翻译API服务。
2016年1月,网络机器翻译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网络机器翻译项目成为BAT中首个获此殊荣的互联网项目。

Ⅱ 在智能翻译飞速发展期间,普及英语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且不说智能翻译距离能够真正问世还需要好长一段路走,即便是在问世之后,这样一种高科技高精度的工具又需要多少年去普及,所以,至少是在短期之内,学习英语依然是一个必须的课程,而其所带来的意义可以概括为:其一是了解西方的文化;其二是为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了解西方的文化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这一门语言的语法、单词、词组,同样也是对西方文化进行一种了解的过程。从学习英语的第一课开始,就开始了解西方人的见面礼仪;之后许多的单元课文,也与西方的文化相链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世界各地的独特魅力。

那么这种普及,就带给了每一个孩子学习英语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不落后于他人,到了进入社会的时刻,也能够赶上国际的步伐,与国际成功接轨而不会落下太多。

Ⅲ 翻译并说说启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这样看来,对于天下的是是非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可真是太多了,实在不能够仅凭推理就对事物做出主观判断呀!
转自

edcc53
|采纳率56%

Ⅳ 为什么现在的英语翻译软件比几年前有很大进步,翻译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

  1. 关键是投钱了呗。以前不重视,现在看看网络之类的巨头进入。

  2. 需求增长了,要求网上翻译的多了。

  3. 技术发展吧。

Ⅳ 中国翻译发展史

我国的翻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打开这一翻译史册,我们可以看到翻译高潮迭起,翻译家难以计数,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了解这一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继承我们的先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入认识和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简单说来,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汉代-秦符时期; 二、隋-唐-宋时期; 三、明清时期; 四、五四时期; 五、新中过成立至今。一、汉代-秦符时期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诸侯国家相互之间交往就出现了翻译,如楚国王子去越国时就求助过翻译。当然这种翻译还谈不上是语际翻译。中国真正称得上语际翻译的活动应该说是始于西汉的哀帝时期的佛经翻译。那时有个名叫伊存的人到中国来口传一些简单的佛经经句。到了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八四年),佛经翻译就正式开始了。译者安世高是安息(即波斯)人,他翻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后来月支人支娄迦谶(又叫娄迦谶)来到了中国,他翻译了十多部佛经。支娄迦谶译笔生硬,基本上是字对字、句对句地翻译,中国读者不易看懂。中国翻译界现在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支娄迦谶有个学生叫支亮,之亮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是当时翻译佛经非常有名的译者。与"三支"同时从事佛经翻译的还有竺法护。他也是月支人,是当时的佛经翻译名家,总共译了一百七十五部佛经,对佛经在中国的流传贡献不小。竺法护和"三支"一道被人称作月之派。不过,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者是释道安。在他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由于释道安本人不懂梵文,惟恐译文失真,因此他主张严格的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当时的佛经《鞞婆沙》就是按此方法从梵文译成汉语的。为了把握好译文的质量,释道安在此期间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鸠氏考证了以前的佛经翻译,批评了翻译的风格,检讨了翻译的方法。他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以示负责。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法华经》、《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至今仍被视为我国文学翻译的奠基石。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在华期间共翻译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较大。二、隋-唐-宋时代从隋代(公元五九0年)到唐代,这段时间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时期。隋代历史较短,译者和译作都很少。比较有名的翻译家有释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他是译经史上第一位中国僧人。一生翻译了佛经 23部100余卷。彦琮在他撰写的《辨证论》中总结翻译经验,提出了作好佛经翻译的八项条件:1)诚心受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可信,不惹旁人讥疑);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博览经典,通达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兼擅文学,不要过于疏拙);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求益,不可武断固执);6)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淡于名利,不想出风头);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训诂之学,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彦琮还说,"八者备矣,方是得人"。这八条说的是译者的修养问题,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在彦琮以后,出现了我国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俗称三藏法师)。他和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华夏三大翻译家。玄奘在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从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十七年后才回国。他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主持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健全的译场,在十九年间译出了七十五部佛经,共一三三五卷。玄奘不仅将梵文译成汉语,而且还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是第一个将汉语著作向外国人介绍的中国人。玄奘所主持的译场在组织方面更为健全。据《宋高僧传》记载,唐代的翻译职司多至11种:1)译主,为全场主脑,精通梵文,深广佛理。遇有疑难,能判断解决;2)证义,为译主的助手,凡已译的意义与梵文有和差殊,均由他和译主商讨;3)证文,或称证梵本,译主诵梵文时,由他注意原文有无讹误;4)度语,根据梵文文字音改记成汉字,又称书字;5)笔受,把录下来的梵文字音译成汉文;6)缀文,整理译文,使之符合汉语习惯;7)参译,既校勘原文是否有误,又用译文回证原文有无歧异;8)刊定,因中外文体不同,故每行每节须去其芜冗重复;9)润文,从修辞上对译文加以润饰;10)梵呗,译文完成后,用梵文读音的法子来念唱,看音调是否协调,便于僧侣诵读;11)监护大使,钦命大臣监阅译经。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翻译实践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还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据印度学者柏乐天和我国学者张建木的研究结果显示,玄奘运用了下列翻译技巧: 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3)变位法(即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同);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译名来改译常用的专门术语);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的名词)。这些技巧对今天的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玄奘同时的还有失义难陀、义净、一行、不空等译者,也都译了许多佛经。唐末无人赴印度求经,佛经翻译事业逐渐衰微。到了宋代,佛经翻译已远不如唐初的极盛时期。在北宋的乾德开宝年间,宋太祖曾派人西去求经,印度也派名僧东来华夏传法。宋太祖也曾在开封的太平兴国寺内兴修了译经院,专事佛经翻译。虽译场组织极其完备,译经种数几乎接近唐代,但质量却不如唐代。当时有名的僧侣译者主要有天息、法护等人。在翻译理论方面颇有贡献的要数赞宁(俗姓高,今浙江德清人)。他曾归纳了以往译经的各种情况,提出了解决翻译过程中各类矛盾的六种办法。这是对我国唐代翻译理论的继续和发展,是我国翻译论库中的宝贵财富。到了南宋,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佛经翻译已是寥寥无几,史书的记载中无一例翻译。在其后的元代,统治者曾下昭拔合恩巴、管主八等人翻译佛经,但译作只有十几部,翻译理论方面的探讨更是无从谈起。翻译事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三、明清时代在明代的二百多年历史中,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的局面。佛经译者只有智光等一、二人,译了几部经书。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直至清朝"新学"时期,我国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明代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清代的林纾(1852.11.8-1924.10.9)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翻译了一百八十四种西方文学作品,达一千万字以上。所译小说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呼天录》(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林纾本人不懂外文,因而他的译作删减、遗漏、随意添加之处甚多。但是林纾的翻译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学作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严复(1954.1.18-1921.10.27)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他从光绪二十四年到宣统三年(公元1898-1911)这三十年间翻译了不少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T。H。 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A。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孟德斯鸠(C.L.S. Montesquieu)的《法意》(L'esprit des Lois)、斯宾塞尔(H。Spencer)的《群学肆言》(On Liberty)、甄克思(E。Jenks)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Politics)等。严复每译一书,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常借西方著名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译书往往加上许多按语,发挥自己的见解。严复"曾经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鲁迅《二心集》),在参照古代佛经翻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在《天演论》(公元一八九八年出版)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有人因此认为严复偏重于"达",把"信"、"达"相互对立起来。事实上,严复曾紧接着解释道:"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这说明严复并没有把"信"、"达"割裂开来,他主张的"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为"达"也是为"信",两者是统一的。但严复对"雅"的解释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他的"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他认为只有译文本身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实际上即所谓上等的文言文,才算登大雅之堂。严复自己在翻译实践中所遵循的也是"与其伤雅,毋宁失真",因而译文不但艰深难懂,又不忠实于原文,类似改编。有人说严复用一个"雅"字打消了"信"和"达",这个批评不是没有根据的。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严复重视译文文字润饰这一点却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尽管严复对"信、达、雅"翻译标准的解释因时代的限制而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许多年来,该标准始终没有被我国翻译界所废弃,原因在于:这三个字的提法简明扼要,又有层次主次突出;三者之中,信和达二者之中,信犹为重要。因此有些翻译工作者仍然沿用着三个字作为当今的翻译标准,但旧瓶装新瓶,已赋予新的内容和要求。例如,他们认为"雅"已不在是严复所指的"尔雅"和"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而是指" 保存原作的风格"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严复出版《天演论》前数年,《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于公元一八九四年在他写的《拟投翻译书院议》中已发挥了他所认为的"善译"的见解。马建忠的"善译"标准包括三大要求:第一、译者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第三、译文和原文毫无出入,"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这些要求是很高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他本人专研究语法而没有搞翻译的工作,因此他对"善译"的见解,被后人忽略了。四、五四时期"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以前的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表翻译了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学作品。"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东西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由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卓越的先驱者鲁迅、瞿秋白等前辈介绍进来。鲁迅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他和瞿秋白两人关于翻译问题的通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应遵循的基本翻译原则。他译过许多俄国和苏联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毁灭》、《死魂灵》等。他和瞿秋白通过翻译实践,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鲁迅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文的风资。"鲁迅竭力反对当时那种"牛头不对马嘴"、"削鼻剜眼"的胡译,乱译,他针对有人所谓"与其顺而不信"而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这一原则。当然,鲁迅这条原则有"矫枉必须过正" 的意味,但与借此作挡箭牌的"硬译"、"死译"实无共同之处。鲁迅主张直译,是为了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这于借直译作挡箭牌的"死译"也是丝毫无共同之处的。他们二人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都十分严肃,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五、新中国成立至今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从那时起,翻译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一直是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日益充实完善。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翻译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工作,逐步取代了抢译、乱译和重复浪费的现象;(二) 翻译作品质量大大提高,逐渐克服了粗枝大叶、不负责的风气;(三) 翻译工作者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开展了批评于自我批评,逐渐消除了过去各种不良现象和无人过问的状况;(四) 翻译工作者不仅肩负者外译汉的任务;(五) 对翻译标准的认识日趋统一,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的翻译工作。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通过认真的辛勤的翻译劳动,介绍和交流先进科技知识、优秀文艺作品以及民族文化,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和世界和平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Ⅵ 求汉英翻译软件的一些现状和历史

Lingoes 灵格斯词霸
灵格斯是一款简明易用的词典和文本翻译软件,支持全球超过60多个国家语言的词典查询和全文翻译、支持屏幕取词、索引提示和语音朗读功能,并提供海量词库免费下载,是新一代的词典与文本翻译专家。
灵格斯提供了最直观的使用方法,帮助你快速查询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中文、日语、韩语在内的60多种语言的翻译结果。使用灵格斯创新的屏幕取词功能,您只需将鼠标移动到屏幕中的任何有单词的位置,按下取词键,灵格斯就能智能地识别出该单词的内容及其所属的语言,即时显示出相应的翻译结果。并且这一切都不会干扰你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
灵格斯拥有当前主流商业词典软件的全部功能,并创新地引入了跨语言内核设计及开放式的词典管理方案,同时还提供了大量语言词典和词汇表下载,是学习各国语言,了解世界的最佳工具。
体验灵格斯的创新功能
超过60 种语言互查互译
Lingoes 提供了全球超过60多个国家语言的词典翻译功能,支持任意语种之间的互查互译。 这些语言包括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中文、日语、韩语、越南语、世界语以及更多...

超过15 种语言全文翻译
Lingoes 提供的文本翻译服务,集成了全球最先进的全文翻译引擎,包括 Systran, Promt, Cross, Yahoo, Google 以及Altavista等,令文本翻译从未如此简单,你可以自由选择它们来翻译你的文本, 并对不同引擎的翻译结果进行比较,以帮助您理解那些您所不熟悉语言编写的文本。这些语种包括有: 英、法、德、意、俄、西、萄、荷、希腊、瑞典、中(简)、中(繁)、日、韩、阿拉伯...

Ctrl 键屏幕取词,多国语言即指即译
使用Lingoes的屏幕取词功能,可以翻译屏幕上任何位置的单词。你只需按下Ctrl键,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光标所指向的单词,即时给出翻译结果。 创新的剪贴板取词功能,更可以在PDF文档中实现精确取词。现在,屏幕取词已经支持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中文、日语和韩语...

单词及文本朗读
基于最新的TTS语音朗读引擎,Lingoes 提供了单词和文本朗读功能,使得您可以快速获得单词的发音,便于学习和记忆。

开放式的词库管理
开放式的词库管理方式,让您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下载安装词库,并自由设定它们的使用和排列方式。

免费下载海量词库
我们计划提供了数千部各语种和学科的词典供用户免费下载使用,现在每天都在不断增加中…
我们当前已提供了一些常用的词典,包括英汉/汉英词典、法汉/汉法词典、德汉/汉德词典、日汉/汉日词典、俄汉词典、韩英词典等,你可以从词典库中搜索更多的词典。

联机词典及维基网络 (开发中)
无需在本地安装大量词库,你可以通过网络使用Lingoes的联机词典服务,一样可以获得快速详尽的翻译结果。我们还为使用者提供了Wikipedia 网络全书联机查询,它共有9种语言,3,500,000 多篇文章

这个软件最起码我觉得比金山词霸强不少,字典自己选择。
http://www.lingoes.cn/zh/index.html
楼主到这里自己看一下吧!
唯一不好的我认为是全文翻译,必须连接网络。没有网络的人用起来不太方便!

Ⅶ 现在英语翻译软件发展的很快,以后会英语用处不太大了吧

想法不对。

很简单的道理:英语只是一门语言工具,和中文汉语一样。现在说的人少,你内不需要过多用到它容,还不会觉得不便;按照你的想法,以后会英语的人更多了,大家都说英语,而你一个人不会,你能在大家交流的时候,去查词典吗? 岂不是很容易被外界给隔离抛弃了。

O(∩_∩)O哈哈~

Just give you some force to drive you study English harder !
Would you adopt my answer as the best, please?!

Ⅷ 谷歌成长史带给我的启发

2015年,负责赚钱养家的Google为其重组后的母公司Alphabet贡献了99.56%的营收。与此同时,它那些仰望星空的兄弟姐妹们(包括人类寿命延长公司Calico、高速光纤网络公司Fiber、智能家居产品公司Nest、生命科学公司Verily,以及发明了无人驾驶汽车和Google Glass等产品的神秘研发部门Google X等)的营收只有4.48亿美元,却亏掉了35.67亿美元,大约相当于Google营收的4.79%。

如何经营协调这样一家兼具仰望星空和赚钱养家双重职能的巨头企业,并持续不断地维持创新能力?一起来看看从2001年开始执掌谷歌10年之久、带领公司完成了IPO并经历了财务危机的Eric Schmidt的这份『How Google Works』,也许能窥到一些巨头成长之路。前Google CEO Eric Schmidt出过一本书叫 《How Google Works》。看书时间有限的话,笔者为大家整理了这份书中的PPT也行,也许更简单直观。里面特别提到 OKR,笔者简单解读一下。

OK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首先目标是要有野心的,需要让你觉得并不那么舒服的;而关键结果是可以衡量的,可以很容易去做评分。OKR是应该公开的,公司里面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其他人工作的目标,提到OKR的精华 "Set unattainable goals, and then fail well." -- 就是把目标定高些,每次争取完成大概60-70% 的目标“sweet spot” ,如果完成高了,比如100%,说明你目标定得不够;完成少了,说明定得目标不切实际。但不是说需要惩罚,而需要下个季度更好去定义OKR。

OKR不是员工评价的代名词。得跟公司目标直接相关,以及让每个员工对这些目标有贡献。绩效评估是另一码事 --那是在一定时期内对雇员进行评估,独立于OKR的一套系统。

人才招聘模式

想用OKR是有前提的,就是从公司第一天开始,要招最优秀的人,乔布斯也曾说过,“如果你雇用了B类的人,那么他就开始把其他B类和C类人都带进来。” 看看谷歌HR官方是怎么招聘人才的。下面是一些招聘原则

招聘比你更聪明,更有见识的人;别招你无法从他们身上学习或不会挑战你的人。

招聘会对我们的产品和文化提高价值的人;别招无法在这两方面做出好贡献的人。

招聘能够把事情搞定的人;别招只想着问题的人。

招聘热心、会自我激励、有热忱的人;别招只想要一份工作的人。

招聘能够鼓舞其他人,和其他人良好共事的人;别招偏好独自工作的人。

招聘能随着团队和公司一起成长的人;别招只有狭隘技能或兴趣的人。

招聘多才多艺、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人;别招只为工作而活的人。

招聘有道德、能坦诚沟通的人;别招爱玩弄政治权术的人。

只录用优异的应徵者;不优异的人绝不录用。

下面PPT来自Slideshare,中文翻译摘自网络当乔纳森和施密特刚加入 Google 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关于成功经营的所有诀窍。但我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对经营的见解全都错得离谱。我们需要制定出一套新的商业规则,让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也能站稳脚跟。以下是我们总结的经验。我们首先抛出一个施密特最爱问的问题:现在和之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变得不一样了?有哪些人们的假设已经不再正确?为什么事物似乎发展得越来越快?以下是我们给出的答案:科技正在改变商业的方方面面。全世界的信息和媒体都是在线的。移动设备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任何人。云计算将一个超级计算机收入你的口袋中。因此,多年以来的准入门槛也不复存在。现存的企业极易受到竞争和干扰的影响。这种改变速度空前,而且仍在加速。摩尔定律已经应验,科技正在失控。占据主导的不再是企业,而是消费者,人们抱着前所未有的期待。企业不再可能借一款低劣的产品就侥幸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可能持续太久。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低劣的产品会收到很低的评分,这使得市场灵活而真实。在今天,优质的产品才能获胜。同时,企业的力量也发生了巨变。个体或小团队可以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可以创造出崭新的想法,再历经测试、失败,再重新开始,最后成功获得全球市场。这些拥有最大影响力的人,我们称之为“聪明的创意人员”。他们是结合了知识、商业专长和创造力的产品人。如果你把当今的科技工具放到他们手中,并给予他们发挥的自由,他们可以以一种出奇的速度,创造出奇的产品。问题是,今天的大多数企业,他们的目的是让风险最小化,而不是让自由和速度最大化。信息和数据被严格保密,却没有用作共享。在过去的年代,犯错成本高昂,人们赞赏三思而后行,而他们的设计就是那个年代遗留的产物。决策权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换言之,绝大部分公司在设计方面都行动太缓慢!这在互联网时代根本行不通。那么,什么才行得通?创建一项成功的互联网时代冒险事业。我们发现,只有吸引聪明的创意人员作员工,并为他们创造出开放式成长的环境,事业才能长久地保持成功。你应该怎么做呢?首先,你需要吸引那些聪明的创意人员,他们可不容易糊弄。

你得从企业文化着手。创意人员在意他们工作的环境。所以,尽早开始规划企业文化。作为团队你在乎什么,工作和决策的方式是怎样的,这些都要考虑并梳理成文档。然后按照企业文化中的标语说的那样那样生存下去。最好是以小团队的形式工作,让大家保持关系紧密,并抓住偶然发现的联系好好培养。围绕着那个影响力最大的人组建企业团队。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策略。大多数人开创一份冒险事业前都会做商业计划。但是事物变化得太快,任何完全 MBA 式的商业计划都必定在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是错的。聪明的创意人员知道这一点,他们会担心,一份规规矩矩的商业计划会妨碍他们的自由。(乔纳森刚进入 Google 的时候,他的第一个产品中就有这样一份计划。拉里·佩奇(Google 现任 CEO)说那份计划看起来很蠢。)你的事业不应该建立在一份商业计划上,而应该以策略为基础。你可以有计划,但要心里有数,这份计划可能会有很大变动。计划是可变的,策略却很稳定。好的策略基础有三根支柱:1、创造基于独特科技洞察的优秀产品;2、为增长而不是利润做调整;3、知道竞争对手的情况,但不随同。好了,现在要把那些创意人员招进公司。切记,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招聘。很多人都这么说,但他们还是把事情委托给人事相关人员。每个人,每!一!个!人!都要在招聘环节上肯花费精力。现在你已经吸引并组建了一个充满创意人员的团队,你需要给他们一个放养的环境,让他们可以自由成长。这从你制定决策的方式开始。正确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原来可以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决策方式不对,就会扼杀了他们的志气。大部分考虑长远的企业都标榜自己制定的决策能够达成共识,但他们不理解什么是“共识”。

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就能称之为“共识”,“共识”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发声,每个人的意见都能被听到,最终大家团结地站在最好的决策那一边。交流和制定决策同样重要。和决策一样,大多数领导者都认为自己很擅长交流,当然,他们大多数都错了。尽量让交流保持开放。让信息流动得更快一些,信息的声量更大一些,让更多人能参与进去。正确做好这些事,然后你的事业就有机会涅盘,获得巨大变革。但是请记住,作为 CEO,你还必须是个 CIO(首席创新官)。创新不能被拥有或任命,它需要被允许。命令创意人员让他们进行创新,这不一定有效,正确的方式是放任他们去做。设定一个实现起来很困难的目标,然后漂亮地失败。听那些在一线实践的人的话,不要听那些空谈。让他们做产品的原型,而不是空泛的PPT。任何地方都能诞生想法。以上步骤并不仅适用于企业家,也不仅对高科技事业有效。机会到处都是,创意人员到处都是。心怀抱负,想要建立创意团队来争取机会的人也到处都是。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扪心自问,哪些想法本应该在五年内实现?试着去想象那些不可思议的事物,因为它们其实很有可能发生。然后,在你想象的那个未来上做赌注。大赌注有时候比小赌注更容易实现。因为它们可以吸引到最优秀的人。你准备好了吗?

Ⅸ 翻译软件越来越强大,大学生还有必要学习外语吗

这问题问的……你一定是没有学过考研英语!


作为考研党!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一样的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以达到完全相反的境界……(作为考研党最苦的就是这个了,一摸一样的词语不一样的题就会有不一样的选项,想死记硬背都没有办法)



你瞬间蒙逼了……

然后用把手机拿出来,想进行语音识别,对着老板的嘴说,“老板,麻烦您再说一次”(前提还是会说这一句,不会说还得再次重复第一步!)


你想想这个过程……不说浪费时间了,就怕老板以为你在逗他玩……


所以你说学习英语重要不重要!

阅读全文

与翻译软件发展历史带来的启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