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隋文帝当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贡献: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内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容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
2. 隋文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有
最大的功绩是复 统一国家 结束战乱 从此制中国又进入了和平统一的时代,第二,开创科举制度,从此建立了持续长久的考试选官制度;第三,开修大运河,实现南方经济的发展,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了贡献;第四,实现民族的大融合~!!
3. 隋文帝的主要贡献
隋文帝结束了来自西晋末年到源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
2、自从周武灭佛后,佛教元气大伤,隋文帝登基后,大兴佛教,隋唐佛教之盛,历史上称为黄金时代。
3、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所仿照原形)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4、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厥、契丹,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连后世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的国土面积。
4. 为什么隋文帝在历史上的地位那么高,他有哪些贡献
因为隋文帝杨坚在位二十四年,勤勤恳恳,政绩卓著。他的主要功绩有:修改刑罚、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多次减税、统一南北。杨坚作为皇帝,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隋文帝杨坚提倡节俭,他虽然当上了皇帝,却依然是不吃肉、不穿华丽的衣服、不许嫔妃戴华丽的首饰,还教育自己的儿子要懂得节俭,作为一国之君,这是非常难得的。他还提倡官员要节俭节约,要把精力放在百姓身上。
5. 隋文帝杨坚对中国历史有什么贡献
隋文帝杨坚对中国历史贡献:
一、统一中国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二、政治、经济制度大改革
大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
三、文化的救赎
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杨坚拯救了汉文化。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书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死。
四、统一币制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五、废除酷吏制度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
六、集中权利,建立三省六部制
杨坚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七、兵农合一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八、整顿户籍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 共计 164.15万口。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九、改革仁政
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
十、修建粮仓、城市、开槽渠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6. 隋朝对历史发展有哪些巨大贡献呢
中国历史经历过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后,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而隋朝就是那个休养生息的时间段,正是有了隋朝的发展铺垫,才有了后来唐朝的盛世景象。
隋朝是从公元581年周静帝禅位于隋文帝杨坚,一直到公元618年,李渊夺位,登基为帝。
隋王朝和秦王朝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隋王朝就将中国发展得无比壮大,以至于当时还有日本人不惜远赴万里来到中国学习。
在军事上,隋文帝和隋炀帝都是优秀的军事家。他们不愧是父子,一样的有勇有谋,在战场上指挥得当,用人唯能。隋文帝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突厥的进攻,大败突厥,为南下伐陈消除了一个隐患。隋文帝采取高颎的策略,对陈国的农业进行干扰,兵分八路攻灭陈国。隋文帝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隋炀帝征伐林邑,到达了中国的最南方,还直接攻下了别国的首都,从此隋朝威名远扬,朝贡不断。隋炀帝派韦云起监督突厥军攻打契丹。韦云起一人向突厥借兵两万,用计策打败契丹,不耗费本国的一兵一卒。隋炀帝将“以胡治胡”的政治方针发挥到极致。
另外,隋炀帝还收复了伊吾、琉球和吐谷浑,扩大了隋朝的国土面积。隋文帝和隋炀帝都攻打过高句丽,但是都没有成功。
在外交上,隋炀帝时期隋朝声名远扬,许多小国家纷纷前来朝贺,隋炀帝对他们众国臣服的朝贡体制。各国想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定期朝贡。朝贡者,受到隋朝的庇佑;不朝贡者,可能就会被隋朝吞并。
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后还有一个皇帝,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曾经被李渊拥立为帝,但是在位时间不久,就被李渊夺位了。所以,隋朝一共有三位皇帝,但是一般都说隋朝只有二世。
经过隋文帝和隋炀帝的改革,隋朝发展迅速,到隋炀帝继位的时候,隋朝的总人口从最初的400多万户人增加到800多万户,可见其改革的效果之显著。
7. 隋文帝为我国历史做出了那些贡献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版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权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开通大运河的广通渠段,创三省六部制,修建大兴城,给中国留下了建筑景观价值。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8. 杨坚有什么历史功绩
破旧立新,垂法后世
——公元588年杨坚创建隋制杨坚是隋朝的开国之君,又是在中国历史上起过显著进步作用的封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结束了西晋以后连续300年分裂动乱的局面,重建并巩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同时,他又继承、综合魏、晋以来的前代旧制,加以因革损益,创建了多种新制,从而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发展了社会生产。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指出:“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中国通史》第三册)
杨坚生于西魏七年(公元541年),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其父杨忠先仕魏,为大将军,后仕北周,官居柱国大将军,封隋国公,食邑万户,随后拜大司空、元帅、太傅,直至天和元年(公元568年)逝世。杨坚承袭父爵为隋国公,娶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为妻,后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周宣帝为皇后。他凭着父亲的政治影响和皇亲国戚的条件,拜为上柱国、大司马,在北周朝廷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其子宇文阐年仅8岁,在一群关西人士和鲜卑贵族的合谋引荐下,他入朝辅政,以大丞相身份独揽朝政。他上台后镇压了反叛者,诛杀了北周宗室诸王,于次年(公元581)迫使北周静帝“禅位”,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建都长安。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以晋王杨广为统帅,率兵51.8万人大举伐陈,于次年攻破金陵,俘获荒淫腐化的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镇压了江南地方豪强势力的反抗,完成南北统一大业,这是杨坚的一大历史功绩。
9. 隋文帝杨坚的历史功绩的有关事件
杨坚的历史功绩有,灭南陈,威突厥,创科举,抑豪强,与民休息,开创了开皇之治。
10. 杨坚创造了哪些历史英雄事迹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之君,又是在中国历史上起过显著进步作用的封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结束了西晋以后连续300年分裂动乱的局面,重建并巩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同时,他又继承、综合魏、晋以来的前代旧制,加以因革损益,创建了多种新制,从而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发展了社会生产。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指出:“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中国通史》第三册)
杨坚生于西魏七年(公元541年),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其父杨忠先仕魏,为大将军,后仕北周,官居柱国大将军,封隋国公,食邑万户,随后拜大司空、元帅、太傅,直至天和元年(公元568年)逝世。杨坚承袭父爵为隋国公,娶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为妻,后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周宣帝为皇后。他凭着父亲的政治影响和皇亲国戚的条件,拜为上柱国、大司马,在北周朝廷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其子宇文阐年仅8岁,在一群关西人士和鲜卑贵族的合谋引荐下,他入朝辅政,以大丞相身份独揽朝政。他上台后镇压了反叛者,诛杀了北周宗室诸王,于次年(公元581)迫使北周静帝“禅位”,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建都长安。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以晋王杨广为统帅,率兵51.8万人大举伐陈,于次年攻破金陵,俘获荒淫腐化的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镇压了江南地方豪强势力的反抗,完成南北统一大业,这是杨坚的一大历史功绩。
杨坚个人生活节俭,车子、衣服破了随时修补,便服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太子杨勇、三子杨俊都因生活奢侈,被他发现后废黜免官。他对待臣下极严,尤其痛恨贪官,有时甚至秘密派人给官吏行贿,一旦官吏受贿便立即将其处死。对待百姓比较宽平、体恤。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关中饥荒,他遣使察看,携回饥民食品是豆粉拌糠。他拿着给群臣看,流涕责备自己无德,命令撤销常膳,一个月内没有吃酒肉。他在位24年,政绩卓著,《隋书?文帝纪》说他:“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封建史家的这段话自然有溢美之处,但也反映了杨坚实行改革后所取得的成绩。
杨坚的严重弱点是昧于知人。在他身边虽不乏能臣良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人才群。他对太子杨勇过于苛严,开皇三十年(公元600年)将他废黜,而对次子杨广的矫饰和野心,始终未能察破,仁寿四年(公元604年),竟将他立为太子。这年秋天,杨坚病倒于仁寿宫。杨广以太子身份入侍,派亲信张衡入寝殿杀死其父,当夜即霸占了杨坚宠妃宣华夫人。杨广登上帝位,是为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即征调200万民夫营建洛阳城,两年以后又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杨广制造祸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杨坚苦心经营20余年的帝业,在农民起义的怒潮中崩溃。杨坚创建的隋制,却又为盛唐立下了一块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