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有关浠水县的历史文化

有关浠水县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28 18:13:39

① 浠水县实验高中的历史文化

浠水实验高级中学的前身浠水师范正式创办于1945年,是一所在全省享有盛名的中等师范学校。
1951年秋,为适应小学教育发展需要,在浠水县立初级中学内附设“短师班”,停办后又于1956年5月在浠水第二初级中学内附设短期“师资训练班”。
1956年8月,为解决浠、罗、英3县小学师资供求问题,省教育厅决定设立“浠水初级师范学校”,此期间学校又于凤栖山西麓建立新校舍(今实验高中校址),学校占地面积约100亩。
1958年秋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浠水县师范学校”,开设中师班级。1962年8月,在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中,浠水师范被撤销。
1972年春根据湖北省有关精神确定复办“湖北省浠水师范学校”,并于凤栖山原址复校招生,招生采取推荐办法。
1977年秋,废除推荐制度,恢复考试制度,入校新生从高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1981年秋改从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学校定位为中等师范学校(1994年起为副县级单位),先后招收过13省60多个县市的学生。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中师调整步伐加快,遵照黄冈市政府的决定,经浠水县委、县政府同意,浠水县教委向黄冈市教委呈递《关于将浠水师范改办成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的请示》,上级部门于2000年4月正式批复同意浠水师范转制。
2000年秋,“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开始招生。2002年夏,学校最后一届中师生毕业,“浠水师范”彻底转办为“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 1、凤栖山的传说
浠水实验高中坐落在凤栖山上。关于“凤栖山”的命名,传说不一。《明统志》载:“山在蕲水县(浠水曾称蕲水)城东二里,俗传常有凤栖此山,故名。”《浠水县简志》载:相传东汉末年,曾任江州令的张道陵,后弃官修道,世称“张天师”,曾在玉台山脚洞内炼丹,已成者三,鸡食其一,化为凤,飞栖此山中,因名“凤栖山”。宋代名人王禹偁游浠水时,曾对境内的八处景点命名为“浠川八景”,凤栖山名列其中,并被誉为“凤顶夕阳”。山麓曾有苏轼手书“凤栖石”三字石刻。文化大革命中,此石刻被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学校根据魏家珏教师(学校校退休教师)提供的“凤栖石”真实照片,在学校生物园内恢复了“凤栖石”石刻原貌。
2、学校文化主旨:凤凰文化
⑴、根据学校坐落在凤栖山上的地理位置以及转制后的高中教育现实,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主旨与灵魂定格在“凤凰文化”上。凤凰文化的主旨: 崇尚以德服人,主张和谐共赢, 倡导平等开放,强调自我完善。凤凰,其形象集动物美之大成,乃博采众长之神鸟,凤凰身上“五色备举”,美丽之极。寓意见贤思齐、勤修五德;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博采众长,追求卓越之精神。 与时俱进的浠水实验高中好比凤凰,在实高人心中,凤凰形体优美,毛羽绚烂,鸣声清丽,奋飞九霄,是青春,是理想,是奋斗,是文明,是美德的象征。同时学校托瑞鸟凤凰之吉祥,寄吾实高人之期望:实高学子,凤雏在巢;立志修德,一朝高举;笃行求真,一鸣惊人;追求卓越,凤鸣九天。教学楼、道路命名,校服设计,校徽校歌,学生誓词,班级文化,校园内的各种标识,等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凤凰文化特色。 人本立校,仁爱树人
“人本”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珍视生命,关爱苍生的优良传统,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在人性、人格、人的发展即“成人之道”上,强调把人看作人而非神或任何其它非人之物,兼顾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兼顾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实现对理想人格与人生完美性的追求。而西方社会“人本”思想,以文艺复新运动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为代表。作为一种以人性、个性关怀为核心价值的理念,它既洋溢着时代精神(我们的治国纲领与价值导向),也是对中外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仁爱”则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爱”成为古往今来我们育人的有效法宝。“人本立校,仁爱树人”是从时代精神的视角进行观照与审视,并加以承续与发展。
纵观我校办学历史,学校前身是培养教师的湖北省浠水师范学校,现在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黄冈市市级示范高中,“人本立校,仁爱树人”理念符合国情、校情,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也符合“凤凰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精髓,同时又与我校“凤凰文化”主旨中“崇尚和谐”以及“人的自我完善”相对应,体现了我们的办学思想,是我们的立校之本。 凤鸣九天,追求卓越
凤者,神鸟也,怒而飞,鸣于九天,百鸟来朝。“清泉汰笔数人杰,雏凤栖园择地灵。”浠水实验高级中学坐落在凤栖山上,自2000年秋创办以来,秉承前身浠水师范之优良传统,团结和谐,勤苦耕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连续八届获黄冈市教育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在全市所有高中办学历史上创记录。当下的高效课堂改革如火如荼,以“凤鸣九天,追求卓越”概括实高精神,形象生动,准确凝练。实高全体师生员工在这一精神鞭策下,必将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开创实高更加美好的明天! 建设浠水优质高中,打造黄冈一流普高,争创湖北知名学校
此办学目标由我校于2009年提出。分为三个层面,三个阶段。它体现了我们学校办学升级的明晰路线,既有空间上影响的逐步扩展,又有时间上隐含着的持续努力和再接再厉,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引性。
目前,学校作为浠水优质高中,已经得到全县人民认可;学校自转制以来,获国家及省市县集体荣誉百余项,2004-2011年连续八年被黄冈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是全市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高中,学校已经成为黄冈一流普高;2012年,学校申报创评“湖北省示范高中”已获认可,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跻身湖北省知名学校指日可待。 培养德行高尚,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中生
此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中关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拟定的,既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中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面“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坚持能力为重”等发展战略,又符合《德育大纲》和新课程背景下的育人要求。
“德行高尚”,体现了“凤凰文化”中崇尚“以德服人、和谐共赢”的文化主旨和“见贤思齐、勤修五德”的文化内涵;“个性鲜明”,体现了“凤凰文化”中崇尚“平等开放”的文化主旨;“富于创造”,体现了“凤凰文化”中崇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积极进取的更生精神”的文化内涵;“全面发展”,体现了“凤凰文化”中崇尚“自我完善”的文化主旨和“博采众长,凤鸣九天,追求卓越”的文化内涵。 教育优质,文化引领,管理科学,科研提升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党和国家赋予学校的要求,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我们理当将创办优质的教育作为首要使命。而文化、管理、科研则是打造学校优质教育的三驾马车。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办学品位,优化办学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地运行、促进学校优质高效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而科研提升则是推动学校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学校长效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堂高效,艺术特长,改革创新,优质发展
经过十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课堂高效,艺术特长,改革创新,优质发展”的鲜明办学特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追求课堂高效已成为我校新课改的重大举措,目前正逐步全面推行的“163三段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已初见成效。自转制创办高中以来,我们就适时成立了“艺术中心”,有效地利用原师范学校时的艺术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已经培养了几百名优秀艺术特长生。近年来,学校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挖掘优质发展的潜力,“改革与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要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努力通过课堂高效,艺术突起和改革创新,促进学校优质高效发展。 立志修德、求真自强
凡从教者、求学者必先立志,修身;志宏方能行坚,厚德方能载物。以远大志向指引行动,以高尚品德正己律行。坚持务实求真,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以坚韧的意志和毅力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有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飞冲天。这既是我校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底蕴沉淀,又是对“凤凰文化”之“以德服人”、“自我完善”主旨的朴实印证,更是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奋进的动力源泉。 和谐、文明、勤奋、进取
“和谐”是我们学校的共同追求,“文明”则彰显了学校乃育人场所的特点,“勤奋”是我校师生一贯秉承的优良传统,“进取”体现了我校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坚韧品格。这一校风彰显着“凤凰文化”所强调的“以德服人”、“和谐共赢”、“平等开放”、“自我完善”的主旨内涵。
教风
敬业、爱生、奉献、身范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经意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缕关怀都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并充满乐观和自信。
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需要教师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言教、身范”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为师者的倡导,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学风
勤学、善思、笃行、求真
为学者要做到“勤”字当先。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许多诸如“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勤奋好学的故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道酬勤,大凡学业有成者都有一番鲜为人知的艰辛苦读。
所谓“善思”,即善于思考,慎重考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是关键,是总结,是深入,是完善。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在学习上,一定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笃行”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求真”,即追求真理。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最终实现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 凤栖山人 ,浴火重生。
以德为首,克俭克勤。
和顺为翅,祥瑞安宁。
胸怀诚信,自律自尊。
肩扛仁爱,悌友孝亲。
背负大义,济世图新。
翱翔九天,不负苍生! 学校标示
本标识由SG(实高)字母演变成凤凰图案。图案简洁生动,线条流畅,块面清晰,符合学校凤凰文化的主题。标识的五彩颜色,丰富且不失稳重,既是传统文化中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象征,又是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体现,还寓意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越的办学条件、鲜明的办学特色、优秀的教师团队、丰硕的办学业绩”,符合学校对凤凰文化的解读。标识的整体形象是一只展翅昂飞的五彩凤凰,特色鲜明,激情飞扬,栩栩欲生,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追求卓越,凤鸣九天”的实高精神,意为浠水实验高中师生员工通过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定能开创实高更加美好的明天!

学校校徽式样
本校徽式样正中央是学校的标识,标识上方是学校校名的规范用字,标识下方是英文字母“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的全称大写。

② 浠水县的文化

陈沆殿试试卷
陈沆在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参加殿试时第一甲第一名(状元)的策论试卷,气势雄浑,笔力奇健。现藏于县博物馆。
记者之县
浠水县在20世纪就有了”记者县”的称谓。据浠水县委宣传部的不完全统计,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浠水籍记者达千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就有上百人。而在当代,因为从这里走出的记者人数众多,散布在全国各地,使得浠水”记者县”的称谓不胫而走。从事新闻工作的浠水籍记者究竟有多少,尚无准确的数字。何格非说,浠水”盛产”记者,除了历史文化的渊源外,也是闻一多新闻理想和精神风骨对一代又一代的浠水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巴河天狮
传统舞狮子,是由两人穿着狮衣,或抢绣球、或上高桌、或爬天梯,而巴河的天狮是金铂彩纸扎成,两根竹竿支起,由一个人举起来玩耍。传说巴河这种独特的天狮舞与他们的祖庭武落钟离山和始祖廪君极有渊源。武落钟离山位于长阳龙舟坪西南30公里处(相传是巴人祖先廪君诞生地及掷剑称王处),湘鄂川黔土家人被视为寻根祭祖的圣山,朝拜者络绎不绝。天狮洞洞口,雄踞一头由水浆石凝成的巨狮,清泉从狮胯下飞泻而出,蒸腾着缕缕白气,好似天狮一般,传说这头天狮就是巴族首领廪君的座骑。东汉时期巴人”五溪蛮”暴动被镇压后,流放七千余口到鄂东巴水等五水地区。为了纪念先祖,巴人就把这种祭祀大礼的活动保留下来,一直流传至今。

③ 湖北浠水历史名人

名人名家庞安时(1042-1099),字安常,本县麻桥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为北宋名医。安时幼时,其父授以脉诀,他不以为足,后读黄帝扁鹊的脉书,渐通晓医理,悟出新意。年近弱冠病聋,刻苦钻研《灵枢》、《素问》等秘籍,融会贯通"经传百家"所涉及的医术。他曾说:"世传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方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方之不详,意者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求盖出于此。"
安时为人治病,愈者十有八九。登门求治者,则设坊(医疗室)留诊,亲视汤药,悉心护理,治愈后始允其回家,据《宋史·庞安时传》记载:"有民家孕妇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求无所救,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不会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抚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
宋人黄庭坚,多称道安时医术,苏轼的《东坡杂记》、《仇池杂记》,袁文之的《瓮牖闲评》,均记有安时的医迹。苏轼评安时"精于伤寒,妙得长沙(指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遗旨,"张耒《柯山集》中记载:"淮南人谓庞安常能与伤寒说话。"后世医家论庞安时"医能启扁鹊之所秘,元化(即华佗)之可法,使天假其年,其所就不在古人下"。
安时58岁时发病,门人请他视自脉,他笑着说:"今予胃气已绝,死矣。"拒饮汤药,数日后,与客坐语而卒。后人为了纪念他,于浠水县城内建有药王庙(亦名洞天福地)、妙华庵(庙内设庞安时泥塑像),均毁。庞著有《难经辨》万言、《主对集》(一卷)、《本草补遗》、《伤寒病总论》(九卷),在药理、医理、医疗诸方面,为祖国中医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伤寒总病论》)(九卷)于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特予印行,推为中医学经典著作。
杨思义(生卒不详),本县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启用杨思义,命掌起居注,后调任司农卿。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设六部,司农为户部,杨思义任户部尚书。在任期间,他对土地丈量、户口清查、财粮收支等办理得井井有条。明初经历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他奏请朝廷下诏,招抚流亡,开垦荒地,广种麻桑,免税四年,以利民生。当时朝野上下,无不称赞其理政才能。后调任陕西参政,不久病逝。归葬于本县黄草湖。
王聪(1362-1409),巴河镇人,明代将军。王聪出身农民,臂力过人。他习武投军,隶属燕王棣部下,智勇兼备,能谋善战。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他随燕王巡视边境,以军功升任都指挥使,"靖难"之役,燕王夺取帝位,聪被封为武城侯。永乐七年(1409年),随征虏大将军邱福出征。福与本雅失里(鞑靼人)交战,本雅失里佯败,福追击,聪知其计,劝谏福止,福不听从,终中埋伏。聪战死,时年58岁。其尸毁于战场,未能收骨,后追封为漳国公,立碑敕葬。衣冠冢在县西司家畈。
文质 (生卒不详),本县人,字东进。善骑射,有异材,明嘉靖年间会试第一。清光绪十年版《黄州府志》及其墓志均记载为武状元,任锦衣卫都督。其子应诏,由进士任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父子二人,一封为昭义将军,一封为昭勇将军。其墓在县北。
姚明恭(1583-1644),字昆斗,人称"姚阁老",本县巴河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庶吉士,初任詹事,礼部右待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入阁,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任户部尚书参与机要。相位一年,回归故里。光绪《黄州府志》载:"黄之九属,数百年来,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明恭宅心仁厚,曾致信告诫其弟居恭(任剑州牧)"洁已爱民,虚心听狱,严胥役,禁家奴。"
明恭回居乡里时,蕲水漕米在蕲州"兑军"(作为年粮缴纳,由军队验收)。路远,又无押运者,军旅任意科旅。他为此向有关方面建议,改"兑军"为"兑会城"(漕米直接交专收粮的机构),百姓得免其苦。
陈沆(1785-1826),亦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本县巴河人。10岁随父读书,以诗赋见长。15岁应试科举,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名。学使鲍星读其试卷,击节叹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保和殿对策,陈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原卷手抄本藏于县博物馆)。授翰林院修撰。出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清道光二年(1822年),任广东省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道光六年,病逝于北京,归葬于本县调军山南麓。
在文学史上,陈沆被列为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其组诗《河南道上·乐府四章》中的《卖儿女》、《狗食人》、《吃草根》、《逃饥荒》等诗,用极其辛酸的笔调,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当时河南道上的悲惨景象。陈的友人魏源,称其诗是"香山乐府之遗。"陈的赋文,铺叙多用白描,代表作有《简学斋赋存》。陈著作《简学斋诗存》、《课馆试律存》、《诗比兴笺》、《白石山房诗钞》、《简学斋赋续存》为后人整理出版。学术著作《近思录补注》14卷,补宋代朱熹、吕祖谦及清代江永之缺,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瞿瀛(1857-1949),亦名炅,号干琴。本县人。幼就读私塾,勤敏笃实,县试名列前茅,府试名列第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亚元。回县创办学堂。广西提学使李翰芬慕其人品,于1907年函召赴桂襄办学务。辛亥武昌首义时返鄂,被推为浠水县议会议长。年底应黎元洪之约入军政府任机要主任。因办事干练,深得信任,几次提名担任国税厅长、民政司长,瞿坚辞不就,仅任副秘书长。1912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周年之际,北京及各省代表来鄂集会,追悼先烈。瞿奉命撰写演讲词,言武汉所居的地位,谋人民之福祉,以慰先烈于九泉。洋洋7万余言,时传诵甚广。
1913年12月,袁世凯将副总统黎元洪幽处瀛台,瞿随侍,持正不移。 1914年袁要黎为参政院长,并结为儿女亲家,瞿愤而归隐。1914年劝黎辞去参政院长。1916年袁世凯密称帝,封黎为"武义亲王",瞿劝黎拒绝受封。同年8月,黎元洪担任大总统,拟选瞿为秘书长,瞿辞之,乃改任副职仍掌机要。1917年张勋复辟,黎授命段祺瑞戡平叛逆,瞿多方参赞。事定,随黎隐居天津。1922年黎元洪复任总统,瞿复原职。1928年黎元洪逝世,国府明令国葬于武昌卓刀泉,瞿赴武汉,主持丧事。后又将黎从政轶事,编辑成书,躬任校勘,数载始成。
瞿返乡后,杜门谢客,家居20年,足不入公门。1930年川军驻浠水,纪律极坏,邑人吴剑安激于义愤,投诉当局。川军旅长竟捕吴拟置之死地。瞿闻讯,星夜奔驰十里,赶至师部,请以身代吴。吴获释至瞿府长揖拜谢。瞿一一还拜曰:"足下为民请命,是仆应怀惭以叩谢者。"1947年11月,瞿光照、王细伢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活动于浠(水)、黄(冈)、罗(田)边境,被国民党县政府逮捕,瞿力保释放。
瞿一生俭朴,在京作官,不穿皮袄,不坐车轿,热心公益事业,为本村人修水井、建祠堂、办学校。1935年大旱,四处募捐,买面粉救活700余人。博览群书,尤对考古、音韵训诂之学造诣较深。著有《瞿典》、《文字考证》、《历代政治家言行考》、《清末明初政史纪实》(其中有辛亥革命始末)、《文物考古》、《从政篆文日记》、《浠水县志》(均未刊印)。1949年病逝。
孔庚(1873-1950),又名照焕,字文轩,号雯掀。本县王祠人。清末秀才。1898年,因带头殴打学官和劣绅之子,被捕下武昌府狱,后释放。1903年与吴禄贞等暗组革命机关。后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骑兵科。1905年加入同盟会及"铁血丈夫团"。1907年毕业回国,任广西新军督练公所参事官兼经理科、教育科科长,办陆军小学堂,训练新军后,任职于军咨府。留学生考试赐兵科举人。
汤化龙(1874-1918),字济武,本县南凉人。县禀膳生,肄业于黄州经古书院。清光绪壬寅(1902年)中举于乡,甲辰(1904年)试礼部,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旋应山西学政宝熙之聘,任山西大学国文教习。后二年自请赴日留学,攻读法政。在此与鄂籍同学自办留学生教育会及《教育杂志》。历时二年回国。时鄂督陈夔龙奏请地方自治,汤化龙返鄂筹草自治事宜,旋任咨议局筹备处参事。次年当选为副议长,不久任议长。后赴京参加全国咨议联合会议,被推举为会议主席。
1918年,汤怀着失意的心情出国考察,由日本及美国,历时半年,同年9月初,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候船回国,被中华革命党人--华侨理发师王昌刺死,时年45岁。
闻一多(1899-1946),又名亦多,辈名家骅,字友三,本县巴河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和杰出的诗人、学者,中国民盟早期领导人之一。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徐复观(1903-1982),亦名秉常、佛观,其师熊十力为之改"佛"为复。晚年居香港时,用名"天行"。浠水县团陂人。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中就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及历史、命运问题发表大量论著。如他与唐家毅、牟宗三、张君励联名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系统阐述他们的中西文化观,《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驳斥胡适等人的"全盘西化"论。又出版《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公孙龙子讲疏》等书,探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撰《西汉思想史》(上、中、下)对西汉思想史进行缜密研究。他对研究、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现代大儒"。
汤佩松(1903-2001),本县南凉人。小时在父亲汤化龙身边就读。1917年入清华留学预备学校。1925年秋,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1928年夏,考入当时以植物生理研究而颇负盛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后毕业。1930年9月,受聘于哈佛大学普通生理学研究室。
1933年秋回国,在武汉大学任教。1938年9月,应聘西南联合大学植物生理研究室主任。抗战胜利后,任清华大学农学院院长。1948年,被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选聘为首批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提出完整的植物呼吸代谢的控制理论。1955年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6月,又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
闻允志(1904-1940),字永之,浠水县巴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领导工农运动,曾任国民党蕲水县党部执行委员、青年部长。1928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与中共党员温健公等组织留日学生会及社会科学研究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由中共党组织派往河南偃师中学任教,从事地下工作。1935年春调北平,任《世界日报》社编辑,秘密进行抗日活动。同年到天津法商学院任辅导课主任,利用合法身份开展党的工作。
同年,天津爆发"一二·八"学生救亡运动,文化界以法商学院为中心组织文化劳动者协会天津分会(后改称文化职业者协会),闻任执委,帮助成立天津学生联合会。1936年秋,参与领导天津各学校和各机关反对强迫填写"反共自愿书"的斗争。1937年春,受中共组织委派,到河北省地方实力派张荫梧部做统战工作。同年赴豫北林县、安阳、汤阴一带开展抗日活动,组织抗日力量,又争取团结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和国民党驻军黄宇宙及其他地方武装。1938年10 月,民军第十一团团长朱程在山西陵川成立河北民军晋察豫边区办事处,闻任该部十一团部政治部主任,闻积极争取朱程,并在部队建立中共党组织。
1938年春调晋东南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任训练教育科科长。同年,朱程因张荫梧公开反共反人民,遂率部反张。八路军总部改编朱部为华北抗日民军,闻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并以抗大一分校带去的部分军政骨干,在部队重建党组织。1940年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华北抗日民军政委,并任冀鲁豫军区党委委员,领导军民粉碎日寇多次扫荡,建立沙区抗日根据地。同年8月调八路军总部,由冀中南下。8月21日拂晓抢渡卫河时,遭日军汽艇袭击,不幸牺牲。
徐楚光(1909-1948),又名建豫、祖芳、楚狂、席正,浠水县华桂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班,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鄂豫皖边区直属团连长;秋,受边区党组织派遣潜入国民党军内部,任蕲水县自卫队中队长。1930年,任罗田县自卫队大队副。1932年打入武汉第四集团军十八军和江汉师管区任连长、营长等职。1934年随李济深、宣侠父赴广西南宁争取桂系反蒋,后任豫西师管区兵役局局长。1937年兼任河南伊川县第三科科长。 1938年春,打入冀察游击司令孙殿英部任教育大队中校教育主任。秋,冀察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第五军,孙殿英军长委其为该军后方司令部作战参谋兼官佐子弟学校校长。1940年初,调至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不久,通过同乡九十七军参谋主任杨自绳的关系潜入该军,顺利完成对朱怀冰部的侦察和反正任务。后调任抗大总校任教官。1942年受八路军总部秘书处(情报处)派遣,入汪伪首都南京。他通过旧时的朋友、汪伪自卫军总司令金龙章介绍,拜南京"洪门大亚山"首领朱亚雄为大哥。复以黄埔军校学生身份广交军政朋友,在汪伪中央军官学校任上校战术教官。1943年,任伪陆军部第六科上校科长,挂名为伪军参赞,兼伪中央政治感化院上校教官。秘密发展伪中将参赞武官洪侠和朱亚雄参加地下情报工作。得以会见军统南京站少将站长、伪军委会少将科长周镐。遂秘密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地下交通运输线。12月潜入汪伪军委会政治部情报局,任上校秘书。为取得京沪(今宁沪)铁路线的行动方便,徐任秘书主任兼督察长,不断获得蒋汪内情,并截取蒋汪联合"剿匪"军事计划及江浙日伪联合"清剿"行动计划等重要情报。
1944年1月,汪伪创建警卫第三师,他利用伪中央政治训练班总队副赵鸿学潜入该师任政训主任,争取师长钟健魂起义。旋在人民地方武装六合支队政委魏然策应下,钟、徐、赵亲率三师官兵3000余人至淮南解放区钟家集宣布起义,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一军。钟任军长,徐任副政委兼参谋长和第二师政委。
1946年,徐楚光调华中局联络部筹组第三工作委员会任主任。后由于三工委遭保密局侦破,徐于1947年4月在长沙组建湘鄂民主联军,任政委。9月,他从长沙抵武汉,不久即被捕,交保密局审讯。 1948年3月,敌人以"保密局特种政治问题研究组"第二组少将副组长的头衔,诱他投降,遭拒绝。1948年10月9日,被保密局秘密杀害于南京,时年 39岁。
苏哲文(1915-2006),原名苏有威,1915年8月出生,浠水县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参加"一二·九"、"、一二·一六"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由中共重庆办事处派往东北解放区工作。自1950年起,历任中央燃料工业部计划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 1955年任中央电力工业部计划司副司长。1958年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司长。1975年先后任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院长。1979年先后任电力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1985年离休后,担任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领导成员,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员、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专题论证主持人,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
饶兴礼(1925-2000),浠水县清泉镇十月村人。1949年6月投身革命,195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1966年被华中农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1993年被评为高级农艺师。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国,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从此下决心去政从学。其为学不喜形而上学的哲学,以为探讨中国文化不能离开具体平实的现实世界,着重于历史时空中展现的具体世界。徐复观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张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出可以和民主衔接的内容,力图揭示历史上个人主义与专制政体、道德与政治的对立和冲突。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认为儒家思想在长期专制压迫下必然会歪曲和变形,说明专制政体压歪和阻隔了儒家思想的正常发展,却不能说儒学就是专制的“护符”。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始于殷周之际,以人性论为其主干,而孔、孟、老、庄及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就是中国人性思想的主流。提出一种不同于宗教恐怖绝望意识的“忧患意识”概念,认为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激发下产生了中国的道德使命感和文化精神,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徐复观对中国传统作了深入分析,他有一个基本认识,即中国历朝历代一直贯穿着体现人文精神的圣人之道,或曰理,与表现为无限制的君主专制的势的矛盾和冲突,这是“中国历史的死结”。虽然士大夫始终坚持道尊于势,但是中国数千年政治社会的严酷事实却是势远远强于道,知识分子在这种道与势的紧张冲突中,形成了精神上的重负和奴才性格,变成君主专制的工具。他的剖析的最终目的是要论证只有引进民主与科学,才能解开中国历史的死结。此外,他还特别重视从传统深处发掘其内在的精神生命力,把中国固有的人文精神转化为民主和科学。
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等。

④ 浠水县的文物有哪些呢

浠水可能不少朋友并不是很熟悉,这个县今天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在历史上,浠水曾经被命名为蕲水县,并且一度隶属于蕲春,后来又被划分开,所以今天我们了解浠水的历史,往往需要参考整个蕲春的历史。

除了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浠水县在历次考古发掘中,也发现过一定数量的古墓葬、古遗址,并出土过不少文物。比方说,1992年,为了配合京九铁路建设,文物部门在浠水县开展过一次调查,随便一找,就找到了六处遗址,时代为新石器至商周,下图所展示是浠水县竹瓦街寨山遗址出土的石器与陶器残片。

⑤ 浠水的历史名人有

陈沆来
近代诗人。原名自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初年曾充广东乡试正考官、礼部会试同考官,官终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陈曾寿(1878-1949),湖北蕲水县人。字仁先,自称苍虬居士。是状元陈沆的曾孙。早年去日本留学。回国後历任学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广东道监察御史。辛亥革命後,袁世凯请他出任提学使,曾寿拂袖而去,寓居杭州西湖,吟诗作画,谈经论道,参禅拜佛。後宦囊告罄,不得不出卖家藏的名人字画以求糊口。1930年,末代皇帝溥仪寓居天津,聘曾寿为皇后婉容的师傅。後迁居北京,又迁居上海。曾寿一生,尤爱吟诗填词,平生所见所闻所感,均记之於诗,著有《苍虬阁诗集》十卷 及续集两卷,《旧月簃词》一卷。

⑥ 湖北浠水县有啥特色

提起浠水,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著名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在新闻圈内,浠水却有个“记者县”的雅号。据统计,今天,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浠水籍记者达千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就有上百人。

⑦ 浠水县的文物有哪些

斗方山禅寺
在浠水县白莲河,有一座千年古刹——斗方山禅寺。寺庙坐落在白莲河风景区内,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浠水、英山、罗田三县交界处。斗方禅林,最初由后唐同光元年(923)无著禅师建造,北宋时佛印禅师驻锡传经,元遭兵毁。明洪武重建,规模宏大,僧弟子数百人云集山上,盛极一时。建国初,寺庙仅存上斗方三重殿堂,上殿梁、柱皆石结构,石柱八根,高4.6米,柱围2.2米,建筑牢固,造型壮观,工程巨大。

万年台戏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年台戏台位于浠水县散花镇福主村,北距县城约25千米。始建于清干隆年间,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砖木石混合结构。整个场地由戏台和观众区两大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戏台坐东朝西,平面呈“凸”字形,由前台、后台和化妆室三部分组成。前台为三面敞开式,筑于高1.8米的石砌台基上,面阔6.1米,进深4.95米,通高9米,重檐歇山灰瓦顶,下挂铁质风铃。檐下施如意斗栱。额嵌“云管阳春”木匾额

浠水舍利宝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浠水舍利宝塔位于浠水县白莲镇大岭沟村。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六角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石塔,通高5米,底边长0.57米,宝珠塔刹。底层西面设拱门,两侧设龛,龛内浮雕武士像。第二层西壁嵌“舍利宝塔”石匾,西南壁阴刻楷书“团陂市朱天觉舍钱造刘良献勾当元年壬戍三月十二日癸己题”。该塔轮廓秀美,是湖北省现存宋塔中的佳作。(第五批)

望风尖摩崖石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风尖摩崖石刻位于浠水县绿杨乡绿杨桥村,元代石刻。刻于一高2.8、宽2.6、厚1.6米的不规则山石的东直立面,文字周围有阴刻线条,形成带碑座的圆额石碑样式。幅面高1.38、宽0.8米。阴刻,楷书,圆额处刻有“阿弥陀佛/普庵石佛”,碑身处刻有“建桥塔徒弟僧惠俱立/间山创寺龙岩大师书/延祐戊午匠人姚文卿刊”。该石刻为浠水县首次发现的元代纪年石刻,对研究元代当地的佛教传播具有一定价值。

盛真人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真人墓位于浠水县绿杨乡百丈冲村。盛真人(1985-1932),法名圆成,卒于1932年。墓石砌,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封土高1.3米。墓地中央为三间四柱牌楼式墓碑,柱间镶碑3通,记墓主生平。墓前另立石碑5通,碑文分记民国时期浠水、蕲春、英山三县道教活动情况。该墓葬对研究道教历史及风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五批)

程氏祠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氏祠堂位于浠水县绿杨乡查儿山村。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坐东朝西,由正屋和偏房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正屋后殿正面供奉祖先牌位,上部悬挂有康熙御题的“学达性天”匾。(第五批)

登瀛室及登瀛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瀛室及登瀛墓位于浠水县绿杨乡牛头冲村。登瀛室建于民国七年(1918),占地面积282.4平方米,砖木结构,仿欧式两层住宅楼,面阔19.6米,进深9米,底层高3.9米,二层高3.18米。登瀛墓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墓主生前所建,为其与两个夫人的合葬墓,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登瀛室是研究民国初年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参考资料。(第五批)……[详细]

斗方寺祖师殿
斗方寺祖师殿位于浠水县白莲镇斗方山村。斗方寺,后唐同光元年(923)无著禅师始建,北宋更名崇果禅院,因苏轼友佛印曾在此讲经而称“佛印斗方”,元末毁,明洪武年间僧心节重建,隆庆元年(1567)复建。现仅存祖师殿,为仿木构石殿。面阔三间9.14米,进深三间9.7米,单檐硬山小青瓦顶,明间抬梁式构架,两山采用硬山搁檩承重。明间前部内收成檐廊,正中设门,门两侧立石柱。该殿是湖北省现存最大的明代石构建筑之一

古井庵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井庵位于浠水县绿杨乡范家冲林场。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有前殿、正殿及左、右厢房,现存正殿及西厢房。正殿面阔三间7米,进深三间10米。单檐硬山布瓦顶,抬梁式构架。石柱石梁砖墙,石柱浮雕盘龙。明间辟门,额嵌“古井庵”石匾。该庵对研究明代鄂东佛教建筑布局和工艺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

陶谷墓
陶谷墓位于浠水县团陂镇大屋咀村。宋代名人墓葬。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存墓碑与封土。陶谷(1228-1275),北宋开国功臣,历任户部、礼部、刑部尚书,通文学、经学。该墓群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

王罗山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罗山墓群位于浠水县丁司当镇丁司当村。汉代墓群。面积约1万平方米。曾出土汉代墓砖和陶器。该墓群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

寨山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浠水县竹瓦镇周埠村,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左右,内涵丰富,地面采集有石器、陶器(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文化交流以及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价值。(第五批)

浠水文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浠水文庙位于浠水县清泉镇沿河街。又名儒学宫、孔庙。始建于北宋,元末毁,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崇祯十六年(1643)大部分遭兵燹,清顺治七年(1650)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有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及左右庑、尊经阁。存石碑多通。(第三批)

⑧ 湖北浠水县和黄石那个历史更悠久

相比而言,浠水更悠久,浠水起源于夏商时代;黄石起源于西周时期

⑨ 浠水三角山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传说

咸宁九宫山
隐水洞
宜昌三峡大坝、九婉溪漂流(漂流一般是夏天呃)
宜昌快乐谷、竹海
武汉黄鹤楼、龟山、东湖磨山
湖北省旅游景点:

编钟 九宫山 大洪山 西塞山 古铜矿
黄鹤楼
归元禅寺
武汉东湖
武汉植物园
湖北省博物馆
神龙架
长江三峡
荆州博物馆 荆州古城
武当山风景区
[襄樊]古隆中风景区
[鄂州]莲花山
湖北省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区)
黄鹤楼(国家4A级旅游区)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归元禅寺(国家4A级旅游区)
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国家4A级旅游区)
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4A级旅游区)
武汉晴川阁(国家3A级旅游区)
武汉东湖鸟语林(国家2A级旅游区)
武汉华泰汤孙湖旅游度假区(国家2A级旅游区)
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孝感市董永公园(国家2A级旅游区)
孝感大悟鄂豫边区烈士陵园(国家2A级旅游区)
孝感应城市汤池旅游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咸宁市太乙洞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咸宁市澄水洞旅游区(国家2A级旅游区)
咸宁市星星竹海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咸宁市玄素洞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通山县闯王陵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神农架天燕原始生态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
神农架神农顶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
神农架红坪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巴东神农溪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宜昌中华鲟园(国家3A级旅游区)
荆州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区)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
荆州市万寿园(国家2A级旅游区)
荆州市荆州盆景园(国家2A级旅游区)
荆州市荆州碑苑(国家2A级旅游区)
荆州市荆州关公馆(国家2A级旅游区)
洪湖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
隆中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
襄樊襄王府绿影壁(国家1A级旅游区)
襄樊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国家1A级旅游区)
襄樊南漳香水河风景区(国家1A级旅游区)
襄樊市米芾纪念馆(国家2A级旅游区)
襄樊锦绣园高新农业观光园(国家2A级旅游区)
襄樊枣阳青龙山熊河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谷城县薤山旅游度假区(国家2A级旅游区)
谷城县南河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南漳县水镜庄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保康县汤池峡温泉度假区(国家2A级旅游区)
保康县五道峡自然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当阳玉泉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区)
兴山县昭君村旅游区(国家3A级旅游区)
枣阳市白水寺旅游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武当山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十堰市四方山植物园(国家2A级旅游区)
十堰市伏龙山自然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十堰市房县神农峡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十堰市人民公园(国家2A级旅游区)
十堰市牛头山森林公园(国家2A级旅游区)
随州炎帝神农烈山风景名胜区(国家2A级旅游区)
随州曾侯乙墓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随州高贵三潭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荆门京山大洪山鸳鸯溪(国家2A级旅游区)
仙桃市沔城风景名胜区(国家2A级旅游区)
鄂州莲花山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
鄂州梁子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2A级旅游区)
鄂州市博物馆(国家2A级旅游区)
黄石东方山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黄石大冶雷山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黄冈市蓟春李时珍纪念馆(国家2A级旅游区)
黄冈市浠水闻一多纪念馆(国家2A级旅游区)
黄冈市浠水三角山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区)
湖北旅游景点名录
黄鹤楼
归元禅寺
武汉东湖
武汉植物园
湖北省博物馆
神龙架
长江三峡
荆州博物馆 荆州古城
武当山风景区
[襄樊]古隆中风景区
[鄂州]莲花山

湖北省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区)
黄鹤楼(国家4A级旅游区)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归元禅寺(国家4A级旅游区)
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国家4A级旅游区)
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4A级旅游区)
武汉晴川阁(国家3A级旅游区)
武汉东湖鸟语林(国家2A级旅游区)
武汉华泰汤孙湖旅游度假区(国家2A级旅游区)
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关于什么历史传说,我真的不知道,只知道这些,对不起

⑩ 黄冈有什么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黄梅县]、五祖弘忍[黄梅县]、六祖慧能[河北涿州],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英山县],明代医圣李时珍[蕲春县],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团风县],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浠水县],国学大师黄侃[蕲春县]、汤用彤[黄梅县],哲学家熊十力[团风县],文学评论家胡风[蕲春县],著名作家废名[黄梅县]、《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王亚南[团风县],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叶君健[红安县]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人,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周希汉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阅读全文

与有关浠水县的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