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学习基督教历史的意义

学习基督教历史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8 17:22:41

A. 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回答:
“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撒谎”“行骗”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择手段消灭所谓“异端”的历程!

B. 对于基督徒来说为什么学习历史很重要

In my opinion,因为只有通过学习历史,基督徒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教义的发展过程,更好地了解基督教文化的相关背景,以致尊重基督教的相关习俗,虔诚地做一个基督徒。

C. 普通人认识基督教的意义

多了解一样总归是知识吧。
另外信基督和信基督教不是一回而事儿,
所以了解耶稣基督跟了解基督教的历史也不是一回事儿。

D. 基督教对历史概念的影响有哪些

人类的历史观念在中世纪有很大的飞跃。西方学者柯林伍德认为人类关于历史的观念在公元后第四和第五世纪,由于基督教思想的革命性的影响得到了重新的塑造。他详细地分析了基督教是怎样扬弃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历史学中两个主导的观念,即对人性的乐观主义观念和作为历史变化过程基础的实质主义的观念。在古希腊,人们习惯把人看成是有理性的动物,由于理性的指导,人们会走向至善。历史变化过程的基础是人的理念或心灵。对柏拉图来说,事物的实质是非物质的,是理念。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最终的真实的实质是心灵。人们的历史观念被这种实质主义弄得黯淡无光。历史事件只不过是这种实质的偶然表现,事件的重要性主要是它们对永恒的和实质的整体投射了一道光芒。人们至多只是记录事件,历史学的范围被限制在描述人们和事物都在做什么,而这些人和事物的性质始终被停留在历史的视野之外。对柏拉图主义而言,历史学是不能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的。对亚里士多德而言,历史学也只是像诗一样的东西。而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却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可能。

根据基督教的创世说,除了上帝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并且其他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人的灵魂不再被看作一种在永恒中的存在,每个灵魂都被看作是一种新的创造物。灵魂不灭的观念在这个意义上被否定了。历史不再是人类自己智慧和才能的创造,而是由于上帝的智慧,由于上帝的恩惠,人的欲望才被导向有价值的目的。因此,历史的过程并不是人类的目的,而是上帝目的的实践。正如克罗齐所说的:“从基督教看来,历史既然变成了真理史,它同时也就放弃了意外和机遇,而古人则常使历史沉溺于这些东西,它认识了它自己所固有的法则,这不再是一种自然的法则,甚至不再是星宿的影响(奥古斯丁反对异教徒的这种学说),而是理性、智慧、天意了”。基督教对历史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克罗齐认为是对人类精神的构成的一份永远有效的可靠财富。

基督教思想为历史观念带来的第二个革命性的变化,就是打破了古希腊关于历史的循环论观点,在天意的指引下为历史带来了秩序的观念。正如阿奎那所说的,天意要为一切事物贯彻一种秩序。在他看来,人的所作所为,所取得的某些成就,并不是由于他自己的智慧,而是由于上帝的智慧,这是一种关于历史的新的观念。按照这种新的历史观念,历史过程并不是人类的目的,而是上帝的目的的实践。因为上帝的目的就是一种对人类的目的,是一种一定会贯彻下去并且通过人类的意志活动而体现出来的目的。

基督教思想对历史观念的第三个革命性的影响,是对于历史的一种普遍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态度。在上帝的眼中人人平等,没有什么选民,没有什么特权的阶级,没有哪个集体比其他的集体更重要。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包括在上帝目的的规划之中。基督教不会满足于一些民族的局部和特殊的历史,要求一部普遍的历史,一部世界史。

这种新的历史观把历史看作是一个过程,历史的历程不过是客观的天意的计划的实施,有它的客观必然性,甚至连最明智和拥有权力的人也都卷入其中。上帝是有远见和富有建设性的,决不允许什么人来干扰他的计划。历史事件的总历程就是一种准则,它是用来判断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历史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所塑造的历史过程。这种历史观念的变化是空前的,也是深刻的。

E. 基督教的发源及其历史意义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基督教马龙派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但在本词条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为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

一、历史 (参考基督教历史)

1. 起源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每年春分以后、又逢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教会又定了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而则成了圣诞节(耶稣出生的确实日子已不可考)。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但因计算错误,耶稣实际出生的年份应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部分非基督教信徒的史学家认为,耶稣传达的教义更加接近犹太教,而保禄(又译保罗,Paul)对基督教教义做了较大贡献,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犹太人范围。

2. 发展

在起初的一二百年间,基督教是作为异教被政府(罗马帝国)禁止的,基督教信徒受到迫害,甚至被处死。直到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从而使基督教成为政府所允许的宗教。325年,尼吉亚信经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上通过,并成为基督教的最基础的原则,现在几乎所有的基督教教派都接受这一原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476年,罗马帝国在内部矛盾和外族入侵下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基督教也开始分裂为东正教(自称正教)和罗马天主教(自称公教),两个教派都自称是基督教的正统。罗马教皇(教宗)是天主教最高领导者,而君士坦丁堡牧首则是东正教的首领。到1054年,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互相宣布把对方主教驱逐出教,标志着天主教和东正教正式分道扬镳,称为基督教大分裂。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耶路撒冷落入穆斯林的控制之下。西罗马地区的教会和国家为解放圣地耶路撒冷在1095年-1291年间先后八次十字军东征。

16世纪,德国、瑞士、荷兰、北欧和英国等地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它产生出脱离天主教会的基督教新教教会。领导人物是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他们建立了新教和圣公会,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基本上都是这个时候产生的新教。

3. 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 (参考中国基督教)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一般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思脱里派(中国称景教),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元朝时基督教(景教和天主教)又再次传入中国,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成功的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东正教开始在中国传播。1807年,新教派遣马礼逊来华传教,新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发展。1843年,洪秀全借助基督教的教义,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建立“拜上帝会”,后来建立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天主教徒解放初约有270多万人,到2006年约有500万人;基督教徒解放初约有70多万人,截至2006年,基督教信徒已超过1600万人。

二、教义 (参看尼西亚信经)

1. 共同教义

基督是“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思是上帝差遣来的受膏者,为基督宗教对耶稣的专称。所谓基督宗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各教派的统称。该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于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相传他是上帝的独生子,为圣灵感孕童贞女玛丽娅而降生;传说他掌握了很多神术,让瞎子复明,跛子行走,死人复活,但是因为犹太公会不满耶稣基督自称为上帝的独生子、唯一的救赎主,把他交给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据传死后第三天复活,显现于诸位门徒,复活第40天后升天;据称还会于世界末日再度降临人间,拯救人类,审判世界。他的受难是12使徒中犹大的出卖造成的,受难日为星期五,最后的晚餐连耶稣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们忌讳的数字,并且与星期五一起视为凶日。

尽管有三大教派,但是基本教义都是相同的。即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是基督教的经典。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他们信奉的“上帝”或“天主”本体上是独一的,但是包括圣父、圣子、圣灵(圣神)三个位格。

上帝: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圣灵三而一的上帝。上帝是三位一体:圣父是万有之源造物之主,圣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圣灵受圣父之差遣运行于万有之中、更受圣父及圣子之差遣而运行于教会之中。但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个上帝(三位一体)。

创造: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时间和空间)万物,包括人类的始祖。

罪: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中违逆上帝出于爱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脱离造物主而获得自己的智慧,从此与上帝的生命源头隔绝,致使罪恶与魔鬼纒身,而病痛与死亡则为必然的结局。后世人皆为两人后裔,生而难免犯同样的罪,走上灭亡之路。

救赎:人生的希望在于信奉耶稣基督为主,因他在十字架上的赎罪,并他在三日后从死里复活,使悔改相信他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并得到能胜过魔鬼与死亡的永远生命。

灵魂与永生:人有灵魂,依生前行为,死后受审判,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进入永生。怙恶不悛者,将受公义的刑罚与灭亡。世界终有毁灭的末日,但在上帝所造的新天新地中,却是永生常存。

2. 不同教派的教义(参见基督教派)

天主教: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项圣事,即圣洗圣事、坚振圣事、修和圣事、圣体圣事(弥撒)、婚配圣事、圣秩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在这其中,弥撒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诵经也是天主教信徒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经文大都是一些经过编排好的重要经文的连祷,例如天主经,宗徒信经和《玫瑰经》。

东正教:东正教派的神学和对于经卷的解释都是遵循基督教兴起初期所传下来的典范。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要继续和延续基督传给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传给早期教会僧侣的神学和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正教是最保守的基督教派。

新教:新教具有与天主教和东正教不同的教义,比如:强调“因信称义”,即得以称义是不需要任何善行,只在乎信;人人皆可为祭司,因为彼得前书2: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只有圣经为最高的权威,并只承认洗礼和圣餐礼两者为圣礼,这与天主教和东正教注重圣事(即圣礼)的传统截然不同。

三、主要节日

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诸圣日(万圣节)等,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有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命名日等节日。

圣诞节:12月25日。原为罗马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罗马帝国以基督宗教为国教后将此日改为纪念耶稣基督诞辰,但耶稣基督降生的真实日期无人知道。

受难日:复活节前的礼拜五,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

复活节: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间,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日,纪念耶稣基督复活。

感恩节:(北美洲基督教传统节日,而非普世基督教节日)11月的第四个礼拜四(美国),或10月的第三个礼拜六(加拿大)。

四、教堂和遗迹

1. 中国基督教文物

中国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和遗迹: 北京南堂和北堂;利马窦墓;天津老西开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上海佘山圣母大教堂;广州圣心大教堂

中国著名东正教教堂: 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上海圣母大教堂

中国著名新教教堂: 上海国际礼拜堂;上海沐恩堂;上海圣三一堂;上海景灵堂

2. 世界其他地方著名教堂

巴黎圣母院(法国巴黎),科隆大圣马丁教堂(德国科隆),救世主大教堂(俄罗斯莫斯科),圣索非亚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

圣经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经典,由旧约与新约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督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

旧约圣经

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旧约圣经共46卷,当中包含了其他宗派划为次经的数个书卷;基督新教的旧约圣经有39卷;而犹太教的圣经由于把多个章节较少的书卷合成一卷,总数只有24卷。

新约圣经

新约圣经的数量比较一致,都有27卷。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并不承认新约圣经为正典。

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内有书三十九卷,新约有二十七卷,共是六十六卷。考古学证明,旧约完成於耶稣诞生前数百年至千年,例如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完成於公元前1400年左右,新约则完成於公元一世纪末,所以新、旧约的写作历时1500年左右。

圣经中的各卷书均是独立写成,写成后即在各犹太会堂及基督教堂传读。到了公元前250年左右,犹太大祭司以利沙从犹太十二支派中各选出六位译经长老,聚集在亚历山大城,将希伯来文旧约译成当时流行的希腊文,这就是著名的七十士译本。到公元70年,当圣城耶路撒冷将被摧毁之际,犹太人召开了高级会议,正式确立旧约正典三十九卷书。而在公元382年及公元397年的两次著名会议上,则确立了新约正典二十七卷书的地位。

圣经的执笔者有四十几位之多。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职业、身分也不同。有的是政治、军事领袖,有的是君王、宰相,有的是犹太律法家,有的是医生,还有渔夫、牧羊人和税吏。有的写於战争危难之中,有的写於太平盛世之时;有的完成於皇宫内,有的则在牢狱或流放的岛上……这些在时间上跨越了千年的作者们,并不知道这些书卷日后会被汇编成册,成为新、旧约正典。然而,当人们把这六十六卷书汇在一处时,这些跨越六十代人写成的作品,却呈现出前后呼应、和谐一致、浑然一体的风貌来,彷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穿过千年的时光,操控著每位作者手中的笔,使这些作品,超越了作者身为“人”的有限性,成为宏篇巨著圣经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

目前,基督新教所使用圣经为1919年面世的和合本圣经。和合本圣经分为文理、浅文理、官话。前两种使用文言文,官话本使用当时的白话。联合圣经公会在1983年决定对官话和合本作出修订,并组织一队圣经学者、翻译顾问及编辑人员,开始了修订的工作。在修订委员会的努力下在2006年完成了新约部份的修订。《新约全书—和合本修订版》奉献礼于4月24日傍晚在播道会港福堂举行,由和合本修订版总编辑周联华博士证道、圣公会邝广杰大主教主礼。联合圣经公会和香港圣经公会的同工以及众多教牧同工出席。

它流传在五大洲,分布于160个国家和地区。基督教分为三大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其中天主教最为重要,在基督教徒中,天主教教徒的数目占了半数以上。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上帝。教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帝创造天地万物;按上帝旨意,耶稣降身人世,被钉死在十字架后,又复活升天,成为救世主(即基督);圣父、圣子、圣灵三位结成一体;人类由于亚当犯罪(原罪)和本人犯罪(本罪)而不能自救,耶稣之死担当了罪过,信徒和灵魂得到拯救;人都要接受神的审判,善者升天堂,恶者下地狱。天主教除了上述基督教各派共有的信仰外,特别崇敬圣母玛利亚,认为耶稣的生母玛利亚无染原罪,信徒尊之为天主之母,歌功颂德。天主教要求信徒严守十诫。

天主教教徒须坚持一生中举行以下七种仪式:洗礼、坚振、悔罪、圣餐、婚配、终博和圣职。他们对于圣诞节、复活节、圣灵降临节等宗教节日十分重视,每逢星期日和重大宗教节日,教徒们是一定要去教堂作弥撒的。

基督教的历史:

自耶稣出生至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为止的大约500年,是早期基督教时期。
其后,自500—1500年,基督教逐渐传播给罗曼、凯尔特、日尔曼和斯拉夫等民族,在欧洲建立起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但是,也是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受到严酷的考验。它早期的势力范围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乃至西班牙部分地区已经伊斯兰化,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胁。俄罗斯沦于蒙古可汗及突厥金帐汗的统治之下,随之安瓦尔人、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也先后侵入西方。
1054年,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派。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教又产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义宗、归正宗和其他各派。 19世纪是基督教传播史上的“伟大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基督教被传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教义的形成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既有继承又有分离。在1、2世纪,罗马统治者认为基督教无非是犹太人的教派,对基督教和犹太教一律迫害。自君士坦丁大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后,特别是从6世纪起,基督教迫害犹太教,历次十字军东征把犹太人与穆斯林同样视为敌人。然而,历代基督教神学家向犹太教圣经学家寻求指引,犹太教神秘主义也不断对基督的神秘主义派别发挥影响。2世纪以后,基督教又从希腊文化吸取营养。一些神学家认为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就是弥赛亚,他成为肉身就是耶稣基督。柏拉图对现实世界的唯心主义解释,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和知识的论述,都渗入基督教义。基督教的一部分崇拜仪式和赞美诗也可溯源于希腊密教和神秘哲学。在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国教时代,特别是4世纪未,皇帝狄奥多西登位之后,信奉异端成为应受国家制裁的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4—8世纪参加帝国宗教会议的主教们往往将少数持不同宗教观点的人宣布为异端,当作国贼加以剪除。中世纪教会为了维护正统教义,根据教会法成立异端裁判所并颁发《教廷禁书目录》。

基督教的教义

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上帝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上帝是有位格的神;
2、上帝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3、上帝是历史的主;
4、上帝要审判世人。
关于魔鬼,基督教教义认为,魔鬼撒旦本来是上帝所造,他是上帝的对手和敌手,对抗上帝的救世计划。从基督教会创立伊始,教会内部对于耶稣的解释就一直莫衷一是。例如《马可福音》说耶稣是人,他在约旦河里受洗时,圣灵降在他身上,当时有声音透过云层传来,宣布他是上帝之子。安提阿派神学家在研究基督论时,都遵循这样一种解释。《约翰福音》提出另外一种看法,它认为耶稣是道成肉身。按照这个说法,耶稣具有神性,并不是说他是具有天赐神力的人,他的神性乃是自先于世界存在的道一脉相承而来。亚历山大派神学家坚持这种看法。耶稣基督宣布天国将要来临,并开始建立天国的事业,相信耶稣斯督就必然要相信天国。基督教的末世论与《旧约》中上帝所发出的有关弥赛亚来临的诺言有关。在耶稣出世以前,以弥赛亚为标榜的起义此起彼伏。耶稣拒绝成为政治上的弥赛亚,使盼望这种天国的民众失望。除了这种政治性的愿望以外,另一种形式的末世论不期望地上的弥赛亚,而指望上天命立的弥赛亚,这位弥赛亚将要建立的是天国而不是地上的国家。

耶稣自命为实现天国的人。对于圣母马利亚的崇拜,在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大批民众改信基督教时开始盛行。居住在地中海和近东地区的各民族难以理解圣父的绝对权威;犹太教对上帝的概念中含有狭窄的族权观念,基督教的早期宣传中继承这种观念,它是上述各民族难以接受的。这些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崇拜一位圣母女神,一位神圣的童贞女,这种崇拜从巴比伦和亚述的古代民间宗教一直传到希腊文化的末期。尽管基督教的福音书的教导反对崇拜这位女神,但是,这种崇敬却得以借崇拜马利亚的形式表达出来;据说正是在马利亚腹中,具有神性的道才与人性实现奇妙的结合而成为耶稣。根据基督教义,圣灵这个概念的实质是象风吹那样自由自在,预言之灵与知识之灵不是先知或智者可以随意左右的。圣灵的启示,表现为先知的预言或智慧的语言,写出来就是《圣经》。圣灵又是不断推进教会历史的、有创造力的革新动力。基督教关于三位一体的教义来源于早期基督教徒所经历的特殊教义形成过程。500年通过的《亚大纳西信经》对三位一体教义提出最终的明确定义。关于人,基督教教义首先认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出来的,因此在上帝彰显自己的作为时,人必然起决定性的作用。既然人反映上帝的形象,上帝在实践自己的计划时就必然要求人的合作。上帝和人互相紧密依附,可以说上帝和人是互相为了对方的缘故而存在的。根据基督教教义,教会是由蒙上帝选的人组成的末世团体,圣灵浇灌于教会的生命过程中;教会由相信耶稣基督的人们组成,其中既有犹太人也有非犹太人,教会成员都是“新以色列人”,都是上帝的选民;教会是耶稣基督的身体,教会的成员都是建造教会大厦所用的“活石”。基督教教义记述在获得各派基督教会普遍承认的《使徒信经》、《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又名《尼西亚信经》)以及《亚大纳西信经》上。属抗罗宗的多地区性教会分别制订各自的信纲。1960年,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中央委员会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城一致通过表达基督教各派共同信仰基础的较详细的草案:“世界基督教协进会是教会的联谊组织,这些教会根据《圣经》相信主耶稣基督是上帝和教主,它们因而谋求实现为此共同应召的目标,以归荣耀于上帝圣父、圣子和圣灵。
基督教会的组织形式

关于教会的组织,东正教和天主教都一贯实行主教制。在英格兰,尽管经过教改运动和革命,清教徒和独立派的反对虽然十分激烈,但是,从使徒时代一脉相承的主教制的理论和实践都原封不动地由圣公会保存下来。瑞典国教信义会保留主教制。在德国福音会(在信仰上属信义宗和归正宗)主教制已在宗教改革运动时废除。苏格兰长老会以及北美洲的各长老会还有许多清教派别都采用长老制,形式上类似民主共和政体。公理制强调由各个教会独立自主地进行传教、礼拜、管理和行政等方面的事务。

基督教的礼仪

基督教的崇拜形式不一而足,个人祈祷和家庭崇拜受到重视。家庭是基督教社会的基本。集体崇拜形式和多寡因教派而异。关于圣礼,天主教规定七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告解、圣体、圣品、终傅和婚配。东正教圣礼也是七件。抗罗宗的古典派信义会、圣公会和归正会只采用两种圣礼,即洗礼和圣餐。

基督教在世界的传播

基督教传遍全球,其传布范围超过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兰教向西方冲击之前,东方教会已大力从事传教活动。东方教会,特别是聂斯托利派教会在3、4世纪传入中国(称为景教)、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东方教会也向西扩展,迁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亚细亚和拜占廷接受基督教。在北方、东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统的不同民族也通过拜占廷教会接受基督教。传教、开化和殖民这三种活动往往配合进行,因此,代表较先进文化的传教士往往给许多较后进地区带来重要变化。抗罗宗的传教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种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必须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异教世界。在20世纪,由欧美传教机构产生的所谓子教会,强烈要求独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联合。

发现LS的仁兄对天主教不是很了解,好多都出现错误,估计信的新教吧!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

最主要的是概念问题:

广义的:在世界范围内,基督教包括罗马公教(中国称为“天主教”)、新教(中国称为“基督教”)、东正教。他们都信仰耶稣基督,都以“圣经”为经典。本来最开始耶稣只创立了一个教会,顾名思义,那就是基督教。后来有了分裂,11世纪有了东正教,16世纪马丁路德改教有了新教。罗马公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又因为以罗马梵蒂冈为中心,称为罗马公教。这个才是耶稣基督创立的教会(基督教)的根基--罗马公教(这个是有了后面的分裂,才出现的名字)。至于具体情况请查看世界历史

狭义的:在中国范围内,基督教指的就是新教。既然新教在中国叫了“基督教”这个名字,罗马公教在中国就不能再叫“基督教”了。那总得有个名字吧,因此利玛窦根据中国文化传统“至尊莫过天、至大莫过主”、俗话即“天最高、主最大”这一思想,就把我们所信仰的神叫做了“天主”,顾名思义,也就有了“天主教”这一名字。

至于其他的分别,也有很多,在这就不多说了。

我想LZ想问的是在中国范围内,天公元7世纪就有外国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后来随着元朝的灭亡而中断。

天主教和基督教于公元16世纪中叶和18世纪初又先后传入中国,在公元19世纪40年代初中英鸦片战争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解放后,天主教、基督教开展了“三自”(自传、自治、自养)运动,使天主教、基督教由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变成为中国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事业。

1950年7月,基督教爱国人士吴耀宗牧师发表了题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号召基督教界肃清帝国主义的影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基督教自治、自养、自传而努力。1950年,中国四川省广元县天主教徒在王良佐神甫的倡导下,于11月30日发表了以自治、自养、自传为中心内容的《天主教自立革新宣言》,提出割断同帝国主义的联系,建立“三自”的新教会。

天主教徒解放初约有270多万人,到2006年约有500万人;基督教徒解放初约有70多万人,截至2006年,基督教信徒已超过1600万人,并仍在继续增长。

2002年7月28日,英木兰等6位天主教若瑟修女院的修女,在北京最大的天主教教堂——西什库教堂的大礼弥撒上发出了永愿——把自己永远献给基督,终身服务教会。她们不但是有着130年历史的天主教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的第三批终身修女,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教会培养出的第一批发终身愿修女。修女们发愿后,领受了终身圣愿的标志——戒指,并将进堂时头上的花冠换成茨冠——基督耶稣受难时戴的冠项。天主教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是1872年由一名法国神甫和3名中国修女在北京创立的。文革期间,中国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破坏。改革开放后,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保障,该会也在1986年得以恢复,至2002年有修女50多位。

2002年8月5日新华社报道,据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北京教区主教傅铁山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培养出新一代天主教神职人员,使中国天主教的发展呈现一派生机。目前中国天主教会有100个教区,教徒近500万,开放教堂、会所5000处,开办神哲学院12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天主教会培养、祝圣的年轻神甫有1500余位,其中已有100余名青年神甫被教会派往海外深造。另外,中国天主教会已有发初愿的青年修女3000位,有200余位修女发了终身愿。中国天主教每年约有5万余人领洗,共印刷《圣经》300多万册。

2002年8月5日,旨在重点研究天主教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天主教学术研究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是经北京市宗教局批准、隶属于天主教北京教区、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和北京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的一个研究机构,所长为赵建敏神甫,研究人员都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神职人员。研究所的宗旨是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发掘天主教中的积极因素,为天主教服务社会、促进教会本地化、陶冶人类精神,贡献天主教的力量。研究所未来的研究方向是要发掘天主教所倡导的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具体课题包括天主教与伦理道德,天主教与文化,天主教与艺术等。同时,研究所将积极开展海内外基督宗教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的交流达到相知相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F. 基督教的历史作用

公元四世纪,古罗马诞生了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在他的庇护下,基督教由屡受迫害的异教变成了正统国教。当徒手的耶稣战胜了持剑的恺撒之后,基督教逐渐征服了西方人的精神,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一、驯化野蛮人的基督教

从人性进化的角度讲,特别是在精神及其伦理层面上,基督教在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之外,提供了统一的持久的超验信仰,对天堂的期待安抚着地上的苦难,信徒的良知反抗着世俗权力的蛮横,并通过圣徒的殉道和忏悔为人们提供道德典范(比如,耶稣殉难之后,又有圣彼得和圣保罗的殉教,圣·奥古斯丁的忏悔)。这信仰,这典范,提升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也作为在道德上凝聚社会的纽带连接起世世代代的伦理传承。由基督教和古希腊形而上学的结合而形成的超验伦理,在西方文明中具有超越世俗功利的绝对价值,并逐渐演变为普遍有效的公德标准。来自上天的超自然的恩惠和制裁,许给为善者入天堂的万世至福,降给作恶者下地狱的永生惩罚,又通过忏悔的途径给人以赎罪和自新的机会。上帝之子耶稣用甘愿上十字架的代价,背负起人的“原罪”,以绝对的非暴力对抗暴力,以绝对的爱与宽恕降恩于所有罪人。生而有罪的人类,唯有终生向上帝祈祷和忏悔,在行为上不断行善积德,才能在无限的赎罪之路上接近天国。正是这种恩罚并重、忏悔赎罪和良知反抗的超验伦理,逐渐把凶悍的野蛮人和贪婪的惟利是图之徒,驯化为平和、节制和反省的文明人,也就是把本能人提升为具有信仰的理性人。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讲,基督教兴盛于大一统的罗马帝国开始走向衰败之时。北方蛮族的入侵、内部的暴虐统治、腐败奢侈、权争阴谋和底层反抗,已经失去道德方向的罗马帝国,强大的武力只能带来更大的灾难。幸运的在于,罗马帝国在武力上败给了蛮族,基督教却在精神上驯服了野蛮人,使之逐渐变成文明人。古罗马帝国的统一传统与北方蛮族的分离势力发生武力冲突,在世俗意义上,促成了罗马帝国的衰亡和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但在属灵意义上,教权之下的信仰及教会的统一,等于在另类意义上延续着昔日的罗马帝国统一。正如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领袖温斯顿·邱吉尔所言:“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获胜的野蛮人也同样被基督的福音迷住了。虽然他们并不比今天的善男信女更能克制自己的邪欲,但是他们有共同的教义和神灵的启示。一条联接着欧洲各个民族。一个世界性机构遍布所有国家,它无比强大,而且是罗马时代幸存下来的惟一成为系统的机构。这一机构的首脑是罗马的主教,他在精神上或者至少以教职的形式,恢复了罗马皇帝已经丧失的权威。”(《英语民族史》第一卷《不列颠的诞生》,温斯顿·邱吉尔著,薛力敏林林译,南方出版社2003年版P83)

正是凭借着圣徒的榜样激励、教会的超然权威、教义的普世正义、教士之布道安慰、仪式之庄严魅力、信徒之坚定虔诚……才培育出互助、慈善、克制、苦行等社会公德。僧侣们的开荒拓土,教堂和修道院对弱势者的庇护、对穷人的赈济、收养鲧寡孤独、安顿迷途旅客,教会医院救死扶伤,特别是救助那些被遗弃的罪犯和传染病人……等等,宗教场所不仅成为施善育德和救死扶伤之地,也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源泉,交战双方不得进入宗教场所,已经成为世界通则。

二、改变社会结构的基督教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具有三大功能。

1,教会成为凝聚社会大家庭的组织纽带和自治权威,也成为秩序与和平之源。不仅是罗马教廷提供了西方属灵世界的统一权威,而且各地方教会也成为社区自治的组织核心。这种以教会为组织核心而形成的秩序,对结束无政府的混乱状态来说,具有着远比世俗政府更强大的功能。怪不得有人戏称:“梵蒂冈的世界性权威就是宗教领域的‘联合国总部’。”但与现在的联合国相比,梵蒂冈的统一权威具有悠久的传统,而联合国的权威仅仅是二战后的产物,所以,梵蒂冈对世界各地的天主教会的权威之有效,远非纽约联合国总部对各成员国的权威所能比拟。梵蒂冈训令对全世界的教徒具有强大的约束力,而联合国决议却难以真正约束各主权国家的行为。

2,基督教信仰,逐渐凝聚起整个西方教徒的信仰共识,从而形成了相对于世俗权力及其利益的超验良知,随着教会的普及和日渐扩张,这种独立于世俗王权之外的道德的或精神的普遍共识,逐渐变成了高度组织化的宗教权威,在世俗政权本身无法形成对最高权力的内部制度化制约的情况下,基督教作为社会性的精神权威,发挥着从外部制约世俗王权的作用。由此,基督教改变了西方社会的整体结构,即在世俗政府的权威之外,造就了另一个独立的属灵权威,构成了两种权威、两套法律、两种责任的并存。神权的确立及其教会财产的合法化,在使西方人的宗教信仰由多神教变成一神教的同时,也使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元社会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西方社会的权力结构逐渐由一元变成二元,神权与王权、教会与政府、僧侣与俗人、宗教法与世俗法……的并存,构成了古罗马社会结构的二元化:一是僧俗并存并日趋走向政教分离,二是自上而下的封建和自下而上的自治并存。正是在两种不相上下的社会力量及其制度的相互对抗中,西方社会才能逐渐形成两种统治力量相互制约的权威均衡,为西方制度向自由宪政的演变提供了成熟的社会条件。

3,为西方法治秩序的形成提供超验基础。在基督教成为古罗马的国教之后,不仅教会法在技术上为世俗法提供了可资效仿的对象,而且对来自超验正义的教会法为法治秩序的超验基础,于是,西方人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法治思想:法律如若要形成稳定的普遍的规则,首先,法律来上帝的意志,乃善法而非恶法,《摩西五经》是法律的原型;而法律如果仅仅来自恺撒,就很容易变成主要服务于统治者意志的恶法。其次,法律只有被信仰,才会被尊重、被自愿服从,整个社会才能具有以遵纪守法为荣的公共意愿。否则的话,法律要么变成“恶法”,只服务于统治者的意志;要么形同虚设、被法律之外的潜规则代替。

三、培育西方人文精神的基督教从人文精神的特质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讲,基督教为西方文化提供了精神、制度和物质的伟大贡献。

1,基督教的教义及其神学思想,对西方的人文学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教义提供普世道义,拉丁文提供统一文字,自耶稣殉难以来的西方,没有基督教背景的一流精神产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神学、哲学、文学,还是绘画、音乐、建筑,只要是人文和艺术的创造,无一不打上鲜明的基督教印迹。不要说神权时代的人文精神被基督教信仰所左右,即便是在理性化世俗化的近、现代西方,基督精神也为人文创造提供深层的滋养,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和非理性主义运动之中诞生的文化巨人们,尽管以复兴古希腊的理性精神来对抗神权主宰的中世纪,但是从但丁的《神曲》到意大利三杰的绘画,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歌德的《浮士德》再到贝多芬等人的交响曲,从康德的绝对律令到尼采的超人,人们都能看到基督受难的形象和听到天国的钟声。可以说,基督教已经渗入了西方文化的血肉之中。特别是那种指向绝对价值的超越精神,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最醒目的标志。

2,基督教教会和神职人员在保存古代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卓著,不仅是与基督教传承直接相关的古典遗产,还有大量异教和异端的文献资料。经院神学家对古典哲学做出的独特性解释,对古典精神的传承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教会开办的神学院为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奠基,是西方的近、现代的大学及其研究制度的母体。教会、修道院和神学院训练出大量的教师、学者、法官、外交官和内阁大臣。教会的慈善事业也包括资助艺术创作,西方的音乐、绘画和建筑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没有教会所提供的精神资源和物质
支持,也是难以想象的。

近现代以来,借助于强大的经济、先进的技术和优越的制度,基督教的信仰征服已经从西方向非西方国家扩展,而且一直持续到当代世界。基督教及资本主义文明具有强烈的扩张性,先后造就了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和二战后的美利坚新帝国,并由武力的征服和占领的殖民扩张演变为资本的扩张和福音的扩张(道义扩张),基督教为西方文明的扩张意识注入了“传播上帝福音”的道义动力,其世俗化进程表现为经济上的自由市场的全球化和政治上的自由民主的全球化。在“资本”为了利润而进行的无远弗界的扩张中,虔诚而富于献身精神的传教士,也不惜历尽千难万险地传播福音,甚至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西方传教士的足迹。

进入20世纪之后,人类历史富于戏剧性的发展证明:自发形成于特定地区的基督教、市场经济和自由宪政,之所以具有难以抗拒的扩张性,就在于它们具有其他文明所缺乏的与人性的内在契合性——善待人性、确立人的尊严、鼓励自由竞争、确保和平秩序和激发人的首创精神。所以,西方文明逐渐显露出其普世性品质,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地区和其他文明所接受,甚至演变成难以抗拒的历史大势,顺治者昌而逆之者亡。

G. 基督教的历史认识和救赎的认识是什么

  1. 基督教抄救赎论是有关基督教对救赎的哲学理论,指基督教信仰中有关耶稣基督的救赎的哲学意义,是基督教哲学中的崇高表现,亦是《圣经》中最重要的主题。根据基督教的教义,耶稣基督的救赎所涵盖的范围是与全人类都有关的,从过去直至未来。根据教义,有一定救赎基础的人,是会受到耶稣的救赎的。

  2. 从人的角度看赎罪:有与上帝「和好」的意思,也有「被救赎」的观念。「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八34)」,人因为罪而与上帝隔离,生命被罪恶困绑,罪使人成为被奴役者,而救赎者则是要废除奴役,使人得释放。从宗教的角度看赎罪:上帝是救赎者,在旧约出埃及记中,上帝将他的子民从为奴之地领出来,新约则预表耶稣基督要将人为从罪恶释放出来。

  3. 上帝的爱是救赎的源头,上帝的公义是救赎的手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尽管神学家对救赎论的看法不一,但对于救赎本身的行动却是相同一致。基督的救赎是实际发生过的:过去是、现今是、将来也是;救赎行动是「不断进行」的,是上帝对世人一种爱的表现。虽然目前对于救赎论仍未有一个合宜的学说,但重要的不是探究理论,而是真实体会到基督救赎所带来的永恒。

H. 基督教的意义

基督教的意义基督教乃是因耶稣基督之诞生、行为、死和复活所创立的宗教。基督教乃是耶稣基督之宗教,则它与其他宗教,必然有种种极大的不同。基督教之思想体系,乃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呢?要从圣经中认识,从信经中认识,从神学文献中认识,认识耶稣基督及上帝之话语,并在心中阐述和解释。

基督教所提到之“上帝”,不是某一抽象超越之概念,也并非人类自身形象在某一抽象虚幻的空间中的映射,而是有确定的意愿、可以实施确定行动的,可被认识、亦可被描述的上帝。然而,基督教认为上帝之可以被认识,并非否定上帝有一定的超验性;事实上,如果上帝不具备超验性,那么它就不成其为上帝;但如果上帝具有绝对的超验性,即毫无妥协余地的独立于人之认识体系之外,则上帝这个概念对人即没有丝毫意义。当自然神论者谈及“上帝”时,他们仅仅是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某些性质予以“绝对化”,并断绝它与一切实际存在的联系,从而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自然神学体系。然而基督教的上帝不是这样的。他乃是其名与其道通过耶稣基督而被认识、被描述的那一位上帝,其话语由圣经与人类之实际存在联系在一起。因此他虽然是超在的,却不是完全超验的。

基督教的上帝,不是作为一抽象概念而存在,而是作为一实体存在。这一实体比较起人类来说,具有一定程度之先在优越性,以及更大程度的后天优越性。他通过特殊来创造一般,因为特殊的人而创造一般的世界,也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来达到主宰一般世界的效果。当圣经中记载上帝“我即是我是”的话语时,它的意思是“上帝乃是存在”,并非自然神论者所谓的“上帝乃是概念”。上帝的统治固然有神圣的观念作为底本,但如果这一神圣观念不与实际发生流畅的联系,那么观念本身就没有意义。这一观念规范着实际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作为世界的终极目的,影响世界向他自身发展。

I. 基督教有什么意义

基督教信耶稣的意义是: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愿意向上帝悔改,相信耶稣基督回在十字答架上受死的救赎,耶稣的宝血可以洗净世人的罪,与上帝和好,相信圣灵住在世人里面,世人可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今生因信为耶稣而活,使荣耀归与父神。

J. 基督教现在的意义

基督宗教历史悠久,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新教都属于基督宗教。我们回都信仰耶稣基答督是救世主,上帝的儿子。上帝是何等的爱我们,赐下他的独生子为了罪恶的人类死在十字架上,用宝血洗刷了我们的罪。然后第三天复活,升天。将来还要第二次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正因为耶稣基督是这样的爱我们,所以我们信仰耶稣基督的人也愿意把这份爱传出去。
基督宗教很大的一个意义就是教导人何谓真正的爱。然后如何去克服自私实践这份爱。弟兄相信我,爱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有意义的。阿们。

阅读全文

与学习基督教历史的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