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庆南岸区发展得怎么样
如今,只要说起南岸,重庆人难免都有些可惜,因为在目前重庆整体向上快速发展的时候,南岸区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好像与时代脱节了。
曾经火爆的南坪商圈,早已经被江北的观音桥商圈、渝中区的解放碑商圈和大坪商圈甩在了后面,甚至连南坪商都也关门了。
说起南山一棵树,其实在南山,还有老君洞、黄葛古道、大金鹰这些著名的景点,还有像杜月笙公馆这样的历史建筑,大大小小的公园更是遍布在南山的角落里。
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希望大家看了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南山,多去南山看看,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玩法哦!
㈡ 重庆南岸区的标志是什么
代表也许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个,重庆游品认为不得不提,那便是南滨路。
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南滨路文化产业园能够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先决条件。
㈢ 重庆市南岸区的特点
主城区,以轻工业,饮食行业以及旅游行业带动区域发展的地区。
㈣ 介绍重庆的历史
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民族。
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一个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
秦灭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下属单位。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
元、明、清三代,重庆府之称延续,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
此间,重庆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一年半以后撤销)。
(4)重庆南岸区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重庆地处中国中部的西缘、西部的东缘,是中、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结合部,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区有双重聚散功能。
其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重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选和经济龙头地位,成为实践“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通过重庆带动整个西部开发,缩短沿海与内陆的贫富差距。国家已经在重视贫富问题、东西部发展平衡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重庆频繁受到中央“恩宠”的原因。
㈤ 重庆未来看南岸,南岸未来的弹子石,你了解多少
一
重庆两江四岸的改造最近高歌猛进,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广阳岛的焕新开放,这简直是这座煌煌大城向未来进军的一声号角,把城市的“野心”暴露无遗。
弹子石
弹子石本身就是重庆三大CBD板块之一,代表着重庆向南的唯一扩展方向。
一条百年南滨路,串起了南滨景区、弹子石CBD和弹子石半岛,也串起了重庆的过去和现在,如今,它要坚决地通达未来。
南滨路见证了重庆百年的风雨兴衰。
呼归石、慈云寺等460处文化遗址,弹子石、慈云寺、龙门浩等历史文化街区也让南滨路成为了重庆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
而几年前洋人街的搬迁,可以说是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在弹子石半岛最好的位置留下了近3000亩的建设用地。这也让弹子石半岛成为CBD周边的滨江带上,唯一拥有大面积待开发土地的区域。
CBD拓展区、极致的江景、百年的南滨路、近3000亩的净地这些优越条件让弹子石半岛成为重庆世界级文化区的不二之选,没有之一。
四
弹子石的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重庆世界级文化区的打造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笔者前一篇关于两江四岸改造的文章中,曾有朋友让我谈谈弹子石,如其所愿,就为他写了这篇关于弹子石未来,关于重庆未来的文章。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将看到一个艺术天地在弹子石半岛强势崛起;重庆的世界级文化区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
㈥ 重庆历史
重庆市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这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因在此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隋文帝杨坚遂于开皇三年(583年)在这里设置了渝州,是为重庆简称“渝”的由来。南宋淳熙使十六年(1189年),因这里曾是当朝天子宋光宗赵敦的潜藩之地,便循例于此置府,号曰“重庆府”,以志双重喜庆。其地遂以“重庆”为名,于今已有800余年了。
重庆曾经是古代巴国首都、农民革命政权大夏国国都,抗日战争期间是国民政府的陪都,素有“三都之地”之称。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勤劳、聪慧、热情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伟大的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已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成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和科教实力,在我国中西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重庆市不仅已经有了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区位优势。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都为中央政府所重视。1996年,根据党中央的决策,9月,重庆市代管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2月20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1997年2月,第八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这一议案,决定提请第八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同年3月14日,第八界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作出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这个《决定》,主要内容是:“一、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消原重庆市。二、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三、重庆直辖市设立后,有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方的记载。
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淳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
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年设市;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再定重庆为陪都。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改为省辖市。1983年,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1997年3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了设立重庆为中央直辖市的议案;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重庆市现已成为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有人口3097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体,同时聚居着土家族、苗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
㈦ 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的由来
长生镇茶园村茶园合作社,曾经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地方。上个世纪90年代,渝黔高速公路真武山隧道的开凿把这个小地方推上了历史舞台。1998年,我市规划修编首次提出了“茶园新城区”的概念。 (该信息出自 http://www.visitcq.net/ent/info/2128-1.htm ) (以下内容摘自茶园新城区管理委员会主页 http://www.cyxc.cn/ ) 茶园新城区位于重庆市主城东部,隶属于重庆南岸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可建设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50万,是重庆市新世纪重点发展的城市副中心。新城区建设的总体构想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高素质服务,把新城区建设成为重庆市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最具活力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茶园新城区重点发展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国际会展、都市旅游四大产业,茶园新城区规划了茶园工业园、长江工业园、东港工业园等占地25个平方公里的三大工业园区,以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以及环保型的投资项目为主要目标,重点发展电子电器(IT)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并大力扶持包装印刷业、生物医药业、纺织服装业。以TCL移动通信、广东美的集团、宁波雅戈尔集团、重庆机电控股集团、重庆长江电工厂、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劲佳印务为龙头的企业集群正逐步形成。预计2010年聚集了百余家企业的工业园产值将超过400亿元,工业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 作为重庆市最新确定的城市副中心,城市化进程在产业拉动下快速推进,高档住宅、学校、医院、公园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南岸区行政中心的搬迁也正式启动,城市的建设注重现代化特征和重庆地方特色,注重将自然的生态、经济的生态、社会的生态协调统一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于山水环抱中建立现代化生态城市。 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重庆茶园新城区作为重庆直辖市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发展区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一切有胆识的企业家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创造性建设,为新城区的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重庆直辖市是年轻的,茶园新城区也是年轻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提速,茶园新城区正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茶园新城区建设者们将一如既往的遵循“亲商、安商、富商”的指导原则,竭力完善茶园新城区的投资环境,搭建发展创业的平台,敞开胸怀,笑迎海内外客商的到来。 茶园新城区处于重庆市的一环高速与二环高速之间,其西临西南出海大通道——渝湛高速公路,由此通往云贵两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到达广东湛江海港仅11小时;北依长江黄金水道,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是重庆通江达海的门户。 新城区通过已建和待建的真武山、南山、慈母山隧道与主城中心区相连,内部“三纵三横”的道路骨架通过重庆一环、二环高速公路与成渝、沪渝、兰渝、渝湛、渝遂(宁)、渝湘等多条高速公路干线联接,距重庆火车站12公里、朝天门码头13公里、集装箱码头15公里、江北国际机场32公里,其车程均在25分钟之内。区位优势显著。 茶园新城区东靠明月山,西傍重庆市肺叶——南山,南倚樵坪山,北临长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恰似一个天然的聚宝盆;新城区植被茂盛,周围有10万余亩的天然森林覆盖,内部拥有大、小7条河流及十余处湖泊和水库构成,生态环境优美。茶园新城区充分利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并苦溪河生态修复、大型绿地建设、道路景观化建设等,将人为之美入天然,进行新城区生态景观化建设。 而通过提高工业企业入驻门槛,加大环保审查力度,大力发展无污染的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生态的建设;通过劳动就业培训,亲情小区建设,道德行为规范,营造新城区的社会文化,促进新城区社会生态建设。进而将自然的生态、经济的生态、社会的生态协调统一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㈧ 南岸区简介
南岸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位于重庆长江南岸,依山傍水,仰拥“山城花冠”南山,俯临长江、嘉陵两江,山水园林特色显著,风景秀丽优美宜人。地处东经106°03′14″-106°47′02″,北纬29°27′02″-29°37′02″之间,辖区西部、北部濒临长江,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隔江相望,东部、南部与巴南区接壤。全区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640公顷,森林面积700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28.2%。
南岸区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重庆市的长江南岸,依山傍水,全区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7个镇,总人口近60万。南岸区北部为峡谷冲积平原南部为山脉,在附近的涂山,黄山,真武山均为旅游景区。南岸交通已有石板坡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鹅公岩长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与渝中区相连,大佛寺大桥、朝天门大桥与江北区相连,渝黔高速公路横穿境内,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南岸区是重庆发展较早的一个区,在二战时期聚集了大量军政、文化界人士如何应钦、宋美龄、林森、马歇尔、戴笠、陈立夫,文化界人士包括茅盾,巴金,郭沫若,胡适,陶行知等均在重庆南岸居住。但南岸工业自抗战以来一直并不发达,主要支柱产业为商业。除工业外,排收入第三,第四的为为旅游和教育。在南岸区有南滨路(即长江南岸滨江路观光美食流行街),弹子石法租界历史文化街等旅游名胜。南岸区内拥有重庆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教育管理学校等五所本科院校。
南岸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素有"山城绿色屏障"之称的著名南山风景区,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160多处。始建于唐宋时期的慈云寺、涂山寺、老君洞等著名宗教寺庙、古刹,抗战时期的"陪都遗址"保存完好;"一棵树"观景台成为欣赏山城夜色最佳处;南山街道(黄桷垭)的"泉水鸡文化节"蜚声海内外;位于南山上的南山植物园和加勒比海水世界更是吸引大量游客;新建的滨江路和艺术群雕已成为重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行政区划】
南岸区辖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龙门浩街道、弹子石街道、南山街道和南坪镇、涂山镇、峡口镇、鸡冠石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全区7街7镇73个社区67个村。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信息】
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为759570人。
二、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85107人,占总人口的50.7%;女性为374463人,占总人口的49.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84。
三、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6044人,占总人口的10.01%;15-64岁的人口为621905人,占总人口的81.8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621人,占总人口的8.11%。
【历史沿革】
南岸区古属巴国,秦灭巴国置巴郡,辖江州县,今南岸区为江州县属地,江州县后改名垫江县,公元561年改名巴县。
1929年重庆建市,拓展市区范围,在玄坛庙设南岸市政管理处,管理由巴县划入的南城坪、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四坊。
1929年6月,改第六区为重庆市第十一区、二十区。
1935年2月,正式设立重庆第四区,下半年改为第六区。
1941年从巴县划入崇文、大兴两乡,设重庆市第十一区。
1944年7月,第十一区分建为重庆市第十一区、十八区。其时,重庆市长江南岸并设4个区。
1950年6月,南岸4个区合并建立重庆市第五区、第六区。次年,郭家沱由江北县划入第六区,增建为乡。
1952年10月,两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并由巴县划入文峰乡。
1955年10月,第五区更名为重庆市南岸区。
1995年3月,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郭家沱街道和峡口镇的郭家沱村划归江北区,巴县的长生桥、迎龙、广阳三镇及九龙坡区花溪镇的二塘村划入南岸区。调整后,南岸区辖南坪、龙门浩、海棠溪、玄坛庙、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8个街道办事处和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垭6个镇,以及从巴县划入的长生桥、迎龙、广阳3个镇。区政府驻南坪万寿桥。
1996年,全区面积247.1平方千米,人口约41.7万人。辖8个街道、9个镇。区政府驻南坪南城大道。
1999年底,撤销玄坛庙街道,并入涂山镇,2000年按照新建制运行。全区辖南坪、龙门浩、海棠溪、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7个街道和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桠、长生桥、迎龙、广阳9个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592566人,其中:铜元局街道30907人、花园路街道68130人、南坪街道100692人、海棠溪街道67068人、龙门浩街道34112人、弹子石街道27675人、大佛段街道27574人、黄桷垭镇40184人、南坪镇36015人、涂山镇40517人、鸡冠石镇1381E人、南山镇5957人、峡口镇17706人、长生桥镇39882人、迎龙镇20178人、广阳镇22153人。
2001年,将原大佛段街道并入涂山镇。2001年底,南岸区辖6个街道、9个镇:南坪、龙门浩、海棠溪、弹子石、铜元局、花园路7个街道办事处;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桠、长生桥、迎龙、广阳9个镇。
2002年末,南岸区户籍总人口48.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99万人。辖6个街道(铜元局、南坪、花园路、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9个镇(南坪、黄桷垭、南山、涂山、鸡冠石、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69个居委会、69个村委会。
2006年7月2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岸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渝府[2006]152号)同意南岸区将现有的6个街道、9个镇调整为7个街道、7个镇。具体调整如下:(一)撤销南山镇、黄桷垭镇。(二)设立南山街道。管辖原南山镇、黄桷垭镇的行政区域,辖6个社区、9个村委会,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崇文路138号(原黄桷垭镇政府驻地)。(三)保留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龙门浩街道、弹子石街道等6个街道;南坪镇、涂山镇、峡口镇、鸡冠石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等7个镇。其行政区域和驻地不变。
2013年3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渝府[2013]24号):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南坪街道南城大道199号迁至长生桥镇广福大道1号。
详见网络:http://ke..com/link?url=BQ2aCpSLDYpGPhod3P0E4F-a_gIgE-WRj0_nCwrytSmUFlCOwTFgqG-
地理位置:
㈨ 重庆南岸在古代叫什么
南岸先秦时期属巴国。
秦汉时期属巴郡江州县。
南北朝时期,隶垫江县和专巴县。
南岸属区位于长江南岸,是西部第一大城市重庆市主城区组成部分,是以城市为主的都市工业区、中央商务区、国际会展区、风景旅游区。
南岸区东部、南部接巴南区,西濒九龙坡区、渝中区,北临江北区、渝北区。至2010年,南岸区常住人口为759570人;至2013年,辖8个街道、7个镇,幅员面积274平方公里。
南岸区旅游资源以自然风景和抗战资源为主,主要有南山森林公园、南山植物园、洋人街、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
㈩ 重庆有哪些历史文化遗迹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 ,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因此门随东逝长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于此迎御差,接圣旨,故名“朝天门”。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将旧城门撤除。1949年“九·二”火灾使朝天门附近2千米的区域化为一片废墟,从此,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 今天的朝天门客运码头,新建宏伟的朝天门广场是俯看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于此注入长江。每当初夏仲秋,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风景,其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右侧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
山城夜景是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重庆市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城市风貌十分独特,由此形成绮丽夜景。“不览夜景,未到重庆”,雄伟的山城重庆,以辉煌的夜景闻名海内。山城夜景自古雅号“字水宵灯”,为清乾隆年间“巴渝十二景”之一。因长江、嘉陵江蜿蜒交汇于此,形似古篆书“巴”字,故有“字水”之称。“宵灯”更映“字水”,风流占尽天下。 清人王尔鉴诗云:“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难掩,云流影自清。领看无尽意,天水共晶莹。” 山城夜景的特色之一得益于起伏的地势和依山而上的重重楼房。每当夜色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二得益于两江环抱,双桥相邻。江中百舸争流,流光溢彩。桥面千红万紫,宛如游龙,动静有别,有似不夜之天。 观赏山城夜景有三大去处:南岸区南山上的一棵树观景台和大金鹰,可谓“隔岸观火”;鹅岭公园上的瞰胜楼,身临其境纵览两江;朝天门“两江游”游船,环绕扬子嘉陵,360°全方位立体饱览山水之城。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有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和宝顶石刻三个区域。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著名的“养鸡女”、“千手观音”等石刻艺术珍品就位于大足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