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再造古城热
据新华社报道,耗资巨大的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如今一片荒凉。热热闹闹的山西娄烦“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花了6000万元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前不久,“举债千亿造新城”使古都开封成为新闻热点。新华网又有报道,山西投百亿造大同古城。再造古城热正在一些地方兴起。
遗产保护不能靠再造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旅游发展,一些地方兴起了一股新建古城的风潮。我认为,新建古城之风不可长。
古城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见证了人类发展的重要过程,成为重要的人文景观,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其他各种原因,今天所留下的古城已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对于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首先要做到有效保护,因为这是发挥文化遗产作用的前提。“为了明天保护今天”,今天的保护是为了明天的利用。今天我们必须依法保护所有文化遗产,认真贯彻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一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对包括古城在内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原真性”是核心,是衡量其价值的标尺和原则。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西安宣言》中强调,不仅要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还要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环境、包括遗产环境的自身实体和人们对它的印象、物质文化遗产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遗产地的社会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
包括古城在内的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是由其特性所决定的。这是因为文化遗产是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从而使其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文化遗产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其不能再生性。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早在1946年曾深刻地指出:“文物一被损失,便如人死不可复生一样,永远不会再有原物出现,而那原物在文化上,在艺术上,在学术上那么重要,不仅是中国先民们的最崇高的成就,也是整个人类的光荣与喜悦的寄托。它们的失去,绝对不能以金钱来估值,也绝对不能以金钱来赔偿。”正因为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都具有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彼此不能代替,所以任何人们制作的复制品都不能代替。具体到古城来说,在原有的古城基础上进行保护、维修,要遵循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目的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要保持“原址、原状、原物”,杜绝“易地重建”的现象。古城的保护是十分复杂的,绝不是仅仅保护城墙的问题。以列入“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的郑州商城为例,地面上残留最高约5米,从里向外分为宫城、内城、外城和护城河几个重要部分。城内为宫殿区和一般居住区,城郊有手工业区和墓葬区。对于郑州商城,我们不但要保护现存的城墙,还要密切注意地下的建筑等遗迹不被新的基建所破坏。
近年来,一些地方花巨资在已全部毁坏的古城原址甚至是在另外地点新建古城,这实际上只是新的仿古作品,是假古董,没有任何历史信息,毫无价值可言。我们再也不能做一面拆除古城、古街、古建筑,一面热衷于新建仿古城、仿古街、仿古建筑那样的蠢事了。
古迹重建是对中华文化通脉留根
㈡ 请运用民族的有关知识,说明重建古城的意义。
古城抄不仅仅代表着古代文化,也代表这现代与过去的关联,文化风可渲染人心,自可感民族古今,当知未来。
古城也可在经济上得到新颖的发展,除了旅游文化,在经济体上也要别具一格,要做有选择的经济网络。除了人文生活经济方面,在科技上要选择与文化相符的韵味发展。打造整体格局特色。
㈢ 中国重建古城的弊处,谁能提供一些相关的例子
“拆旧”和“仿古”的大戏正在中国城市加速上演。一边,部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岌岌可危,历史文化街区频频告急;一边,55亿再造凤凰,千亿重塑汴京,仿制古城遍地开花。这一切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风景。(11月17日法制日报)
巨资重重造古城,这看似是好事,一是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重塑过去历史古城的辉煌与庄严;二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穿越到过去,让现代人欣赏到过去古建筑的美与文化;三是通过重建古城,让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加一道丰富的大餐;四是通过古城重建也给当地政府部门赚了政绩。正是这样看似是很好的事情,于是各地给纷效仿起来,在古城重建方面作起了文章。正如上述新闻所说国内逾30城欲耗巨资重建古城,建古城就是为了发展本地旅游业,从而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这样的事情看似是好事,但是有很多地区的经济并不发达,重建古城就要背负沉重的债务,正如新闻所提示,建这些古城,有的需要当地百姓世代还债,既然是这样,这古城重建还会有什么意义呢?这值得当地政府部门好好深思。
我们都知道,政府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百姓生活得越来越好,如果说因为建古城而使百姓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百姓的生活不能提高反而下降,这样的事情就不应该做,况且建古城看似是好事,有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在建设中,一定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出现建设中止现象,况且建古城就要涉及百姓拆迁,如果出现工程中因资金不足而停止,这样的工程一定是个滥尾工程,到时候百姓的利益谁能保障,滥尾工程又如何收场呢?还有就是有很多工程虽说建成了,但是由于管理不上位,而影响群众到当地旅游,有可能事实与想像相差很多,城建起来了,却没有发挥作用,资金收不回来,这债如何还?还有就是城建起来了,管理不善,也许会造成新的污染等,正是这些现象存在,并不一定就能让古城重新焕发生机,让政府和百姓得到什么实惠,相反的也许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说的是,古城毕竟是历史,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现代人何必要抱着旧的观念过日子呢?如果说有的古城还存在,就让我们保护好就行了,让我们当代人体会到过去历史的沧桑,不必花巨债,让我们再穿越到过去,让我们的群众背着债务过日子。毕竟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更多得更要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不经过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的结果只能是伤害广大群众的利益。
国内逾30城欲耗巨资重建古城,百姓须世代还债,针对这个现象我们要说的是,人民的政府是百姓的政府,政府所做的工作更要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如果说某些政府部门因为所谓的政绩,而不顾百姓的利益还强行建筑古城,其结果只能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质疑,同时让百姓的利益遭受更多的损失。愿我们各地的政府部门都能重视这个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为民服务意识,真正将责任负起来,真正谋事干事,为群众做更多的好事做出自己的贡献。
㈣ 华沙重建对历史名城保护的意义
波兰首都华沙是一座历史名城,但在二战期间,位于华沙维斯瓦河畔的华沙历史中心85%以上的建筑被摧毁。经过前后约20年的重建,这片历史保护区域已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唯一的完全重建案例,而当年的重建工程在今天仍具有“世界意义”。
华沙历史中心位于华沙市中心,占地约25公顷,包括华沙老城、皇家城堡和周围多座教堂等。波兰华沙大学历史系教授安杰伊·布科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谈起波兰政府当年重建华沙历史中心的艰辛历程。
布科说,为了再现这座历史名城当年的辉煌,二战结束后,波兰政府向全球建筑师发出倡议,欢迎他们加入华沙的重建工作。
按照华沙重建办公室的规划,重建工程完全以历史文献为施工依据,在重点参考1939年至1944年期间保存的古迹保护档案的同时,充分发挥历史学家、建筑师、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特长,力求将华沙老城还原至18世纪后期的建筑规模和外观。
据介绍,重建工程包括:修复老城市场、联排房屋、老城围墙、皇家城堡以及重要的教堂等建筑。布科说:“所有建筑的外观都是由战后存活下来的欧洲杰出艺术家完成。他们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前留下的历史文件和影像,使用包括五彩拉毛粉饰在内的多种传统技艺,精美地还原了当时建筑的外观。”
除整体规划和建筑外观外,所有建筑的内部装潢也根据18世纪的原貌进行了恢复。设计及施工人员在对居里夫人等波兰名人故居和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进行内部复原的同时,还针对游客参观、在校学生实地学习历史等需要,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功能性改造,使之变得更具有公共用途。
布科指出,在原址上以忠实其原貌的形式重建华沙老城,体现了波兰人民为延续波兰文化所付出的努力。这项重建工程具有“世界意义”,波兰政府为此制定的遗产保护体系提高了华沙历史中心在波兰史和欧洲史中的地位及社会关注度。
华沙老城的重建工程从1945年一直持续到60年代中期皇家城堡项目竣工才告结束。鉴于工程的“世界意义”,华沙重建办公室保存的施工规划和历史文献于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
重建后的保护工作依然重要。如今,波兰政府已将整个华沙历史中心列入重点保护区域,并责成华沙市政府专门负责。为保护这块波兰文化瑰宝,华沙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地区空间规划方案”,内容包括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纪念碑等文物古迹周围设立缓冲区,并对整个世界遗产地域周围的建筑高度、规模、材质以及形态作出相应规定,以尽量减少其对世界遗产的影响。
此外,有关专家还研制出一套专门的检测系统,用以实时了解监控区内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城市环境与社会变迁对世界遗产的潜在威胁作出预判和评估,以确保重要文物不受破坏。
波兰人民忠实再现华沙古城战前风貌的创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认可,称“华沙的重生是13世纪至20世纪建筑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1980年,华沙历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㈤ 不惜巨额资金重建古城,重大意义何在
可能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吧
㈥ 已重建的古城效益如何
重建的古城效益应该会有不错的。
㈦ 古城重建是什么意思
就是复古建筑,将一座城市按照古代模式用新材料建设起来,达到传承古城传统文化的目的。
㈧ 为什么要重建古城
听说过金桥银路草建筑吗。明白了吧。都是钱闹得。
㈨ 古城,古建筑重建有意义吗
古城重建运动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转型,旅游观光产业的进一步发内展。与此同时重建工容程,可以让人们看到大致的历史样貌,同时可以培养大批的工匠和设计师,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的建筑工艺和审美眼光。这对于中国的建筑艺术来说,无疑是极有价值的。因此,古城、古建筑重建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