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网工程涉及哪些方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
天网工程是公抄安部联合信息产业部(现在叫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共同发起建设的信息化工程,涉及到众多领域,包含城市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人口信息化建设等等,由上述信息构成基础数据库数据,根据需要进行编译、整理、加工,供授权单位进行信息查询。
它能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为保持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目前许多城镇,甚至农村、企业都加入了天网工程,还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
②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历史有哪些重大事件
太多了,比如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400G核心网路由器,10GPON,还有银河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等。这些都是通过电子信息工程的新技术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例子。
③ 中文搜索引擎的发展历史
Openfind搜索引擎
www.openfind.com.tw
Openfind
创立于年1月,其技术源自台湾中正大学吴升教授所领导的GAIS实验室。Openfind起先只做中文搜索引擎,鼎盛时期同时为三大著名门户新浪、奇摩、雅虎提供中文搜索引擎,但2000年后市场逐渐被Bai和Google瓜分。2002年6月,Openfind重新发布基于GAIS30
Project的Openfind搜索引擎Beta版,推出多元排序(PolyRankTM),宣布累计抓取网页35亿,开始进入英文搜索领域,此后技术升级明显加快。
天网搜索引擎
www.keepso.com
北大天网
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文编码和分布式中英文信息发现"的研究成果,由北大计算机系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研究室开发,于1997年10月29日正式在CERNET上提供服务。2000年初成立天网搜索引擎新课题组,由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基金资助开发,收录网页约6000万,利用教育网优势,有强大的ftp搜索功能。
网络搜索引擎
www..com
Bai
2000年1月,两位北大校友
超链分析专利发明人、前Infoseek资深工程师李彦宏与好友
徐勇(加州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网络(Bai)公司。2001年8月发布Bai.com搜索引擎Beta版(此前Bai只为其它门户网站搜狐新浪Tom等提供搜索引擎),2001年10月22日正式发布Bai搜索引擎,专注于中文搜索。Bai搜索引擎的其它特色包括:网络快照、网页预览/预览全部网页、相关搜索词、错别字纠正提示、mp3搜索、Flash搜索。2002年3月闪电计划(Blitzen
Project)开始后,技术升级明显加快。
中国搜索
www.zhongsou.com
中国搜索(原慧聪搜索)2002年正式进入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3年8月24日
慧聪搜索(现中国搜索)正式推出第三代智能中文搜索引擎.2003年12月23日
慧聪搜索正式独立运作,成立中国搜索,陈沛出任CEO,同时推出中国搜索新闻中心。2004年2月26日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IDG集团注资中国搜索,成立合资公司。并提出"个人门户时代"的创新理念。2004年2月26日
中搜桌面搜索引擎网络猪1.0版公开发布。实现主要功能:桌面搜索、个性化定制新闻专题、行业资讯、对接即时通(IMU)、自写短信功能、智能搜索(按照用户天气预报设置的城市,在目标城市范围内进行搜索),目前最新版本是3.0beta。中搜目前提供网页、新闻、行业、网站、Mp3、图片、购物、地图等搜索,其中行业搜索较有特色。
搜狗搜索
www.sogou.com
搜狗是搜狐公司于2004年8月3日推出的完全自主技术开发的全球首个第三代互动式中文搜索引擎,是一个具有独立域名的专业搜索网站--“搜狗”(www.sogou.com)。以一种人工智能的新算法,分析和理解用户可能的查询意图,给予多个主题的“搜索提示”,在用户查询和搜索引擎返回结果的人机交互过程中,引导用户更快速准确定位自己所关注的内容,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相关搜索结果,并可在用户搜索冲浪时,给与用户未曾意识到的主题提示。
爱问搜索
www.iask.com
“爱问iAsk”是新浪完全自主研发的搜索产品,采用了目前最为领先的智慧型互动搜索技术,充分体现人性化应用的产品理念,为广大网民提供全新搜索服务。
SOSO搜索
www.soso.com
soso.com并没有全新的中文名称,只是称为“QQ搜索”,后面有“想你
所想,搜你所搜”的字样。soso.com主要提供网页、图片、音乐、文档、新闻等搜索方式,此外还可以单独搜索QQ.com站内的内容。
④ 中国所有历史朝代的发展及时间
-----------------
夏朝约前2070-1600年 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 夏禹 夏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 河南商丘 (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 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 后迁朝歌 河南淇县商汤 商纣
西周约前1046-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武王姬发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前221年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 咸阳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嬴子婴
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孺子婴刘婴
新朝公元8-23年 常安陕西西安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玄汉公元23-25年 常安陕西西安 汉延宗更始帝刘玄
赵汉公元23年-24年 邯郸河北邯郸 汉帝王郎
赤眉汉公元25-27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 成家四川成都 公孙述
东汉公元25-220年 洛阳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汉献帝刘协
三国分为魏蜀吴:
魏220-266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曹奂
蜀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刘禅
吴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孙皓
西晋266-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
东晋318-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晋安帝司马德宗
十六国304-439 :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另有西燕、冉魏等不记入十六国
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刘准
齐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萧宝融
梁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萧方智
陈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陈叔宝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洛阳 河南洛阳 魏道武帝拓跋珪
东魏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 长安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唐朝(618-907,含武则天南周政权)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唐哀宗李柷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907-923 开封 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6 开封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开封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开封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辽国907-1125 (907年建国,国号契丹,后改为辽)皇都 辽宁辽国 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
北宋960-1127 东京(今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宋钦宗赵恒
南宋1127-1276 临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元昊
金1127-1234 会宁黑龙江阿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末帝(金昭宗)完颜承麟
元朝1271-1368 大都 北京 注: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改国号“大元”)元太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市(定都南京,后迁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明思宗朱由检
清朝1636-1912北京北京市 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溥仪(注: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清太宗于崇德元年改国号“大清”;1644年定鼎中原;清帝溥仪退位确切时间为1912年2月12日,故清王朝终止实际为1912年)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注: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五*色*旗为国旗,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产生的年代、背景及其主要的发展历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息工程 信息科学技术 软件工程 影视艺术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光电信息工程 广播电视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 计算机软件 电力工程与管理 智能科学与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数字媒体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补充:
俺是学这个专业的,感觉学的太广,就业面广,相反的弊端就是容易蜻蜓点水。一下还有我的相关课程,学校不一样会有所差别但是大同小异。有志于学这个专业的学弟可以看看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深入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有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三个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及各类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
基 础 课 程
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大学体育 心理学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大学英语 英语写作
物理 电路
计算机文化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
工程制图 文献检索
数值分析 MATLAB程序设计
金工实习 电子电工实习
专 业 课 程
电子
电路
与
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Protel电子制作 CPLD实用技术
微机原理 微机接口
EWB电路设计 VHDL编程
传感器原理 单片机原理
信息
与
信号
处理 信息论 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DSP编程
随机信号处理 数字图象处理
语言信号处理 信号检测
自动控制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
通信
与
信息
工程
通信原理 高频电路
锁相技术 微波技术
程控交换 光纤通信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通信
网页设计 多媒体技术
设 计及论 文
课程设计 单片机编程
毕业论文 射频识别系统的安全设计
⑥ 1.人机工程学发展三个历史时期 求解
第一时期——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农耕时代
人们使用的工具均属手工工具,人的劳动属手工劳动。因此,人机关系是一种所谓“柔性”
的关系,即工具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一种“器物”
,工具对于人没有很大的“约束力”
,工具是
个体意义的工具或者说“我的工具”
。因此,在人机关系中人占主导地位。
第二时期——工业化时代
工业化使
“器物”
的工具演变为具有动力和计算能力的机器,
形成了社会化的大工业生产方
式和组织方式。人与机器的关系演变为“刚性”的关系,人机关系中人不再处于主导地位。
机器对于人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素质取决于甚至是依附于机器。
第三时期——信息时代
这将是人机关系的一次重大演变。如果机器的智能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可以
设想人机关系将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
或者说一种“弹性”
的人机关系。人机交互是未来
人体工程学发展的核心点
⑦ 中国网络的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 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 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 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 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 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 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将上网争取到底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的特点:平等、自由。但美国一直以来都反对中国加入互联网络。1991年10月的中美高能物理研究会上,美方发言人沃尔特.托基(Walter Toki)再次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经过托氏的努力,会后双方达成一项协议:美方资助中国联网所需的一半经费,另一半由高能所自选解决。然而,通往Internet荆棘之路并未因此而变得平坦。
当时北京出口所连接的每条线路都要经过仔细地检查。美国还限制对中国出中路由器。经过重重波折,中国终于在1993年3月与互联网络连通。可是美国政府担心中国会从互联网络上攫取大量信息和技术成果,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阻挠中国与美国连通:中国专线只能连入能源科学网(ESNET);不得散布病毒;不得将Internet用于军事和商业领域。为了长久的发展,中国接受了这些条件,美国才基本同意。但是即便如此,中国在1992年6月于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仍被告之: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碍,理由仅仅是网有很多美国的政府机构。
专线开通后,美国政府以Internet上有许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种的资源,不能让社会主义国家接入为由,只允许这条专线进入美国能源网而不能连接到其它地方。尽管如此,这条专线仍是我国连入部分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几百名科学家得以在国内使用电子邮件。
与政治霸权的较量一直持续到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连入Internet的要求,获得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这次会议对中国能够最终真正连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94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接受NCFC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我国开通并测试了64Kbps专线,中国获准加入Internt。4月初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院士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正式提出要求连入Internet,并得到认可。至此,中国终于打通了最后的关节,在4月20日,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国际专线为樗,中国与Internet全面接触。同年5月,中国联网工作全部完成。中国政府对Internet进入中国表示认可。中国网络域名也最终确定为cn。
逐渐开通的电子邮件
1987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这封电子邮件正式实现了电子邮件的存储转发功能。
各个小型网络与国际互联网之间的逐步开通,造就了后来全国与Internet的全面亲密接触: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进的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来大UBC大学相连,开通电子邮件应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DECnet随后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第二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德国DFN的网关,开始与Internet沟通。1991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连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并开通电子邮件应用。中国网络开始像蜘蛛结网一样慢慢延伸到世界各地,通往互联网的红地毯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了。
目前的我们很难想像没有自己国家电子邮件的困难。当时的研究所面临的环境就是这样,有这么一个故事:
1998年中国留美博士许榕生回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Internet of High Energy Physics)。他希望能把西方电脑网络中的最新资料,信息通过联网技术带到中。但是当时中国只通过低速的国际长途电话线来调用外国的电脑资源,不但困难而且昂贵。
现在当你一手咖啡,一手鼠标,轻松地将E-mail发送出动的时候,再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心电话费了。
钱天白教授被称作中国互联网之父是当之无愧的。1987年9月20日这一天,他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为了这封通讯速率最初为300bps电子邮件的发出,从1986年开始,钱天白教授就负责了CANET国际联网项目。
现在的中国人差不多都知道CN就等同于奥运会中的CHN,英语里的CHINA,我们口中自豪的"中国"。但是CN的历史能够随口说出的人却不多。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通信服务。但是,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直到1994年5月21日才完全改变。这一天钱天白教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可以说,钱天白教授已经与CN联系在一起了。现在如果你想了解中国INTERNET网络先驱--钱天白可以在他的纪念网站上找到全面的资料。
从1993年开始,几个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相继启动,从而使Internet在我国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形成四大互联网络,差不多都是这时候开始建设的。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中科院科技网(CSTNET)
中国金桥网(ChinaGBN)
现在让我们来看这几大国内互联网络成长过程。
1、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该网络于1994年2月,由原邮电部与美国Sprint公司签约,为全社会提供Internet的各种服务。1994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商务部布朗部长签定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中国电信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两条64K专线(一条在北京,另一条在上海)。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 NET)的建设开始启动。1995年初与Internet连通,同年5月正式对外服务。目前,全国大多数用户者是通过该网进入因特网的。ChinaNet的特点是入网方便。
2、 中科院科技网
中科院科技网也称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ational Computing &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 ,NCFC)。它是由世界银行贷款,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等配套投资和扶持。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贫大学共同实施。
1989年NCFC立顶,1994年4月正式启动。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网络在建设初期遇到许多困难。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网,即中科院院网,清华大学校园网和北京大学校园网全部完成建设;1993年12月,NCF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将三个院校网互连;直到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整个网络正式运营。从此 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此事被我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3、 国家教育和科研网
该网络是为了配合我国各院校更好地进行教育与科研工作,由国家教委主持兴建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科研互联网。网络于1994年开始兴建,同年10月,CERNET开始启动。该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全国大部分高等学位和中学连接起来,推动这些学位校园网的建设和住处资源的交流共享。目前它已经连接了全国1000多所院校,共3万多用户。该网络并非商业网,以公益性经营为主,所以采用免费服务或低收费方式经营。
4、 中国金桥网
中国金桥网是由原电子部志通通信有限公司承建的互联网。1993年8月27日,李鹏总理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金支持启动金桥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6月8日,金桥前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1994年底,金桥网全面开通。目前,已在24个省、市、地区开通了服务,国际出口速率256Kbit/s,并准备将出口速率提高到2Mbit/s。ChinaGBN是国家授权的四个互联网络之一,也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Internet商业服务的二大互联网络之一(另一个ChinaNET)。1996年8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金桥一期工程立项,并将金桥一期工程列为"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续建工程项目。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
⑧ 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
发展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从模拟监控到火热数字监控再到2012年方兴未艾网络视频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在IP技术逐步统一全球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从技术角度出发,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划分为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到第二代基于“PC+多媒体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到第三代完全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
第一代视频监控:传统模拟闭路视监控系统(CCTV):依赖摄像机、缆、录像机和监视器等专用设备。例如,摄像机通过专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缆连接到专用模拟视频设备,如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切换器、卡带式录像机(VCR)及视频监视器等。模拟CCTV存在大量局限性:有限监控能力只支持本地监控,受到模拟视频缆传输长度和缆放大器限制。限可扩展性系统通常受到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和切换器输入容量限制。录像负重用户必须从录像机中取出或更换新录像带保存,且录像带易于丢失、被盗或无意中被擦除。录像质量不高录像是主要限制因素。录像质量随着拷贝数量增加而降低。
第二代视频监控:当前“模拟-数字”监控系统(DVR):“模拟-数字”监控系统是以数字硬盘录像机DVR为核心半模拟-半数字方案,从摄像机到DVR仍采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通过DVR同时支持录像和回放,并可支持有限IP网络访问,由于DVR产品五花八门,没有标准,所以这一代系统是非标准封闭系统,DVR系统仍存在大量局限:
复杂布线“模拟-数字”方案仍需要在每个摄像机上安装单独视频缆,导致布线复杂性。有限可扩展性DVR典型限制是一次最多只能扩展16个摄像机。
有限可管理性仍需要外部服务器和管理软件来控制多个DVR或监控点。
有限远程监视/控制能力仍不能从任意客户机访问任意摄像机。您只能通过DVR间接访问摄像机。磁盘发生故障风险与RAID冗余和磁带相比,“模拟-数字”方案录像没有保护,易于丢失。
第三代视频监控:未来完全IP视频监控系统(IPVS):全IP视频监控系统与前面两种方案相比存在显著区别。该系统优势是摄像机内置Web服务器,并直接提供以太网端口。这些摄像机生成JPEG或MPEG4数据文件,可供任何经授权客户机从网络中任何位置访问、监视、记录并打印,而不是生成连续模拟视频信号形式图像。
第三代全数字监控系统
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并与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完美的整合到一个使用平台上,引发了视频监控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迅速受到了安防行业和用户的关注。与第一代传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和第二代半数字式监控系统(DVR)相比,第三代监控系统基于TCP/IP网络协议,以分布式的概念出现,将监控模式拓展为分散与集中的相辅相成,无限度的拓展了监控的范围。在硬件设备方面,第三代系统运用了更为先进的D/A、A/D转换设备视频服务器,或内置处理器的网络摄像机把图像处理(采集、压缩、协议转换、传输)设置在监控点,利用无处不在互联网和局域网,达到全范网范围内的即插即用,实现了从图像采集、传输、录像、最终输出的全过程数字化以该系统也更加委屈定,因而是真正意义的全数监察院网络监控系统。特别是在现场环境的恶劣或不便于直接深入现场的效果。可以完美的解决跨地域的监控需求在实际运用中,安防系统常常因使用的需求增加而必需做规模上扩充,前置规划与预期容量的考量直接关系到未来扩充成本的高低。一般来说,一个系统的每一个组成组件均可能变成未来扩充成本的不定数,组成组件愈多,不定性愈大,成本愈不易控制。所以,在系统容量足够的前提之下,每新增一个监看点所需的成本,传统CCTV系统无法预期,然而第三代全数字监视系统则可预期与掌握。
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浏览器已成为当今整个软件业界最被接受的前端应用工具,Internet与Intranet环境里最简便与风行的前端应用程序就是Browser,透过Internet的WAN存取更是如此,为了使一个企业的资源可被无远近地分享出来,应用系统应支持Browser接口。
布线本身是一件庞大的硬件工程,管理与扩充的费用也是逐日渐增。随着资讯工程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应用系统如今均已可实现数字化,进而在这一个架构上执行。因此,在评估引进一个新系统时,是否可以利用现有的IT架构,以节省庞大的布线费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必需考量的重要因素包括,新增系统与旧有系统的兼容性、整合性、与包容性。
第三代全数字监控系统市场现状
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浏览器已成为当今整个软件业界最被接受的前端应用工具。网络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了,虽然“网络化”的概念一早就已深入人心,但真正这些网络型产品的推广应用又谈何容易。在网络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市场开发过程中,一些早期投入的厂商付出了许多的艰辛,也走了不少的弯路,直到2012年,特别是到2002年12月MPEG-4标准公布以来,网络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市场的认同度和需求也有大幅提升。
监控系统发展至今,除了监控技术不断革新,监控产品也开始与其他产品组成强大的安防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子围栏将受监控区域围成封闭区域,电子围栏具备了阻拦和警报系统,是一种主动入侵防越围栏,对入侵企图做出反击,击退入侵者,延迟入侵时间,并且不威胁人的性命,一旦有人入侵,系统启动报警,监控系统也同时监控,并把入侵信号发送到安全部门监控设备上,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报警区域的情况,快速的作出处理。
⑨ 我就解释一下什么是天网工程
天网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属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中文名
天网工程
外文名
Skynet project
类 型
视频监控系统
目 的
治安防控
构 架
部级-省厅级-市县级
⑩ 天网监控的历史沿革
2006年5月,四来川省成都市武自侯区在全省率先建设的覆盖全区的“天网”街面治安实时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天网”工程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设“平安成都”、“数字成都”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科技强警”的标志性工程。在区公共安全专家分局和派出所两级监控平台就可以对全区及各街道辖区的主要道路、重点单位、热点部位进行监控,有效消除了很多治安隐患,使发现、抓捕街面现行犯罪的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2006年11月历时半年的建设,成都市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天网)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标志着我市中心城区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实现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