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历史
秦至清末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砀郡及砀县,砀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芒山西麓。
汉高祖五年(前202),废砀郡,建梁国,砀县属梁国。
王莽建新朝时(9),改砀县为节砀县,光武帝时改节砀县为砀县。
东汉建初二年(77),大旱,诏令勿收田租。
三国(魏)革梁国,砀县属徐州。
西晋泰始元年(265),复梁国,砀县并入下邑县。
南朝宋时,复置砀县,县治所在今永城县保安镇。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废砀县。
北朝北魏景明元年(500)七月,徐、兖、豫、东豫等州郡大水,平隰1丈5尺,民居全者十之四五。
北魏孝昌二年(526),复置砀郡及砀县。县治所在鲁城(其址查无考)。
北齐(555),废砀县,置安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阳县为砀山县,治所在下邑城,即今砀城东3里毛李庄处。
唐贞观四年(630),于县城西北隅始建儒学。
唐天宝三年(744)秋,诗人李白游砀,写诗《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嬉亭池》。
金大定八年(1168),黄河于李固渡决口,河分流,其一由单县之南,虞城、砀山之北,经萧县至徐州入泗。
南宋时,黄河改道,由砀山城南流向徐州。
南宋绍定年间,砀山县城为洪水荡没,治所迁至今永城县保安镇。
元宪宗七年(1257),县治所迁回下邑城。
元至元十四年(1277)六月雨,水平地丈余,损禾。
元至大元年(1308)七月,济宁路雨,水平地丈余。
元延元年(1314)三月,济宁路霜,杀桑无蚕。六月大雨,伤禾。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砀城毁于兵燹,至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砀城遭火焚,至永乐三年(1405)知县郝王已重建。
明正德七年(1512),砀城毁于兵燹,正德八年,砀城筑土城。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黄河改道,流经砀北部(城北20里),出戎家口流向徐州。
嘉靖四十一年,砀城为洪水淹没,迁治于小神集(今砀城东南陈寨北门外小神集)。
嘉靖四十四年,县治迁回原址(今砀城东3里毛李庄处)。
嘉靖四十五年,大雪伤禾。
砀山其实有很多历史,不过可以用监控来保护他们,砀山早城攀升科技183-1881-2951
㈡ 砀山县的文化
安徽有三黄:黄山、黄梅戏、黄河道。历史上的黄河多次泛滥改造,在砀山北部留下了一条长达62公里的故河道。故黄两岸百姓喜爱习武,这里的鸡、羊也爱争斗。从周代开始,古砀郡就盛行斗牛、斗鸡、斗蛐蛐、斗马、斗鸭、斗鹅、斗鹌鹑、斗狗、斗画眉。到了西汉斗羊赛脱颖而出,并风靡三国时代,历经三千年不衰,比著名的突尼斯边太基古城斗羊比赛还早二千年。
黄河故道地区的羊种小尾寒羊,生性好斗,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都喜斗羊而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已成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丁无灾的一种民俗活动。在《唐书·艺文志》一书中,唐代丝织工艺家、画家窦师纶就在内库画本《斗羊》中画出黄河故道斗羊时那章彩奇丽的壮观场景。
砀山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著名的中国梨都。由于历史悠久,民俗文化运动繁富。几千年的历史孕育出多彩的梨乡民俗文化:异彩纷呈的绘画、刻字、剪纸等民间艺术,精美绝伦的印花布、柳条、蒲苇制品等民间工艺,曲调悠扬的四平调、琴书、唢呐等民间曲艺,赏心悦目的高跷、竹马旱船、舞龙灯等民俗表演,热闹非凡的斗鸡、斗羊、斗鹌鹑等民间竞技,矫健刚劲的拳术、器械等武术表演,洋溢着浓郁的砀山韵味、梨都风情,成为开展生态旅游良好的资源补充。 砀山梨花节(中国·砀山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自1989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五届。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旅游资源的提升,砀山梨花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内知名并且兼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享誉海内外。201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2011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砀山县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被评为“全国十大人文节庆活动”、“中国最佳绿色人文旅游节”。
风车呀,转呀转呀转,这首耳熟能详的旋律你还记得吗?这个陪伴众多观众度过童年的曲子就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曲。董浩则是这档知名栏目的支持人,也被小朋友们亲切的称为董浩叔叔。这次,董浩大驾光临砀山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梨花节。
董浩先生受安徽锦天投资集团的诚挚邀请,出席锦天情·梨花海2014年砀山梨花节的开幕式,在4月4日的开幕式现场董浩先生将卸下主持的角色,担当表演嘉宾。此次,董浩先生将为我们一展歌喉,演唱一首苏联风情的《三套车》,这首歌曲被众多歌唱家翻唱过,董浩的歌声亦是不输名家。
㈢ 砀山的历史谁懂的多
天若有情天亦老,砀山儿女就是叼。 收费站口打过劫,砀中门口飙过血, 意气精魄坚如铁,砀山儿女就是烈。 砀山体校练过武,大风车里嗨过舞, 天下英雄皆入土,砀山儿女就是虎。 麻将桌上翻过本,金利宾馆吸过粉, 千秋家国血未冷,砀山儿女就是狠。 梨都床上流过汗,芒砀宾馆吃过饭, 也曾弯弓射大雁,砀山儿女就是赞。 黄土山上吹过风,黄河滩头厉过险, 万山览遍此为峰,砀山儿女就是凶。 派出所里睡过觉,公安局里报过到, 曾与将军驱虎豹,砀山儿女就是冒. 砀山,并没有多久的历史, 也只是从秦朝时才划分的一小县郡。 砀山并没有过多少英雄人物, 有只是刘邦当时在此斩蛇起义,揭开了大汉的第一页。 砀山并没有过多少文人雅士, 有只有一李白在我们宴禧台饮酒赋诗。 砀山并没有什么政治家, 有只有清朝时期的一刘墉,还被称作了“刘罗锅”。 砀山并没有什么经济特长, 有只有点酥梨为砀山博得了“穷安徽,富砀山”的说法。 砀山并没有多少有事业的男人, 有只有一朱温,趁年轻只是建立了一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做了个开国皇帝。 砀山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地理位置, 有只是位于我们亲爱的安徽省最北部,还是被人称作“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 砀山并没有多少风景艺术, 有只有几多老梨树,但人竟说是“千年梨树王”,不知为何。但我们尊敬的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为我们的梨花题名“鳌头观海”,全国致公党副主席杨纪珂先生题名的“梨树王”。被我们的张震上将称为“芒砀古迹罕见、奇观名扬天下”。 砀山并没有多少历史遗址, 有只有一“香尸谜案”, 女尸竟身着龙凤服,补服上的官识图为“麒麟白泽”。虽然被央视《走进科学》报道,但,终究无解,只说是一位一品诰命夫人。还有一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转战赵、魏,身亡后永远的安息在我们这芒砀之地。 砀山并没有多少高档的运动场所,也为国家的运动事业输送不了人才, 有只有一人叫徐莉,参加了08年的奥运会,还没为国争到多少荣誉,只得到了一银牌而已。 砀山并没有多少资本去招商引资, 有也只有一汇源果汁,别人还只愿投资500 000 000元人民币。 砀山并没有多么高级的教育学府, 有只有一当代著名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亲笔题名的砀山中学,还正在为申请国家重点而奋斗,虽还没被我们伟大的祖国作最后审批,但,请允许我为我的母校送去祝福:砀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砀山并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有也只是那些在家里热情好客的、在外努力拼博奋斗的砀山儿女。 天音聚响,圣世韶光。 砀山,明天一定会更好…
㈣ 砀山有哪些历史名人及名胜古迹呢
1.砀山出了一个皇复帝- 朱温 虽然制没有特别的作为。
2.大将好几个 最出名的是明朝的薛显,立下了很多丰功伟绩。
3.宰相刘罗锅,祖籍砀山,刘氏寻家谱曾多次来砀山认祖归宗。
4.诗人李白,曾经来过砀山,和砀山县令喝酒做诗 宴喜台一直流传至今。
5.画家齐白石,祖籍砀山,他爷爷就是砀山的 。
㈤ 砀山的历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砀郡及砀县。《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训诂学家颜师古注:“以有砀山故名砀郡,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县名。”《明史·地理志》:砀山县“东南有砀山,其北有芒山”。《环宇通志》:“砀山,在砀山县东南七十里,县之名取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梁国,革砀郡,砀县属梁国。新莽时(9年),改砀县为节砀县。汉光武帝时复称砀县。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迁梁国于下邑(治所在今砀城东3里毛李庄处),砀县属梁国。三国(魏)革梁国,砀县属徐州。晋武帝泰始元(265年),复梁国,砀县并入下邑县。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下邑县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砀郡、砀县。砀郡治年在原下邑城(今毛李庄处),砀县治所鲁城(其址查无考)。北齐(555年)废砀郡、砀县,置安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隋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芒砀山以北为砀山县辖区。唐,砀山县属瞧阳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叫以砀山、单父、虞城、曹州这域表置辉州。后唐砀山县属单州。宋,属单州。金兴定元年(1217年),砀山县改属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兴定五年升永城县为永州,辖下邑、砀山、郏三县,芒砀山一带又属砀山县年辖。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砀山县为洪水荡没,迁治年至保安镇。元宪宗七年(1257年),复置县,还旧地属东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为永城县,芒砀山一带再属永城县。是年,砀山县并入单父县,至元三年,复置大气层山县,属济州,八年,属济宁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砀山县属徐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为府,砀山县属徐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砀山县属江苏省徐海道;民国22年属江苏行政督察铜山区;民国24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九区;民国37年11月,砀山县属豫皖苏三分区所辖;1949年元月,属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所辖;1949年10月,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署。1953年2月1日,砀山县属江苏省徐州专署所辖;1955年2月17日改属安徽省宿县专署所辖;1956年划属蚌埠专署。1961年,砀山县仍划归安徽省宿肥专署(现称宿县地区行署)所辖。2000年4月属宿州市。砀山历史悠久,位置显著。夏分九州,砀属豫州之域;西周初期属宋,为砀邑。秦设36 郡,砀郡为其一,隋开皇18年改为砀山县。砀山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荟萃,千百年来哺育过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名人贤士。汉高祖刘邦斩蛇举义于此;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转战赵、魏,死后葬于芒砀山麓;取代李唐,建立后梁的梁王朱温诞生于砀北午沟里;砀山也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的祖籍。历史上檄定百夷的傅友德,理万财而不贪的丞相申屠嘉,文武兼资的丁宽,汉时“大戴学”、“小戴学”的开创者戴德、戴圣,与司马迁共定汉律历的壶遂,易经专家焦赣,名重一时的葛俊清等俊杰贤士代出其间。至于文人墨客、显达名宦慕名游斯者,更是摩肩接踵、数不胜数。这里有唐朝大诗人李白泛舟觞咏的宴嬉台,有轮奂巍煌的清真寺,有 “三省庄”、“三省井”,有芒砀二山中的汉墓群、斩蛇碑、陈胜墓。更有每年的梨花观赏活动中新开辟的梨花观赏新景点—“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武陵胜境”、“贡梨园”、“故黄映雪”、“古渡晓月”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宾朋,年年来梨都觅古揽胜,旅游观光。每年阳春三月,春和景明时节,砀山大地万物复苏,故黄涨绿,数十万亩梨花吐蕊绽蕾,竞相盛开。届时,放眼环顾,全县雪堆云涌,银波琼浪,沃野千顷,一片花海,景象蔚为壮观。白的梨花欺雪,绿的麦苗凝翠,红的桃花胜霞,黄的油菜若金,绚丽的大自然景色独步天下。登高鸟瞰,满目云海花潮,一派雪的世界。这里有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名的鳌头观海,有全国致公党副主席杨纪珂先生题名的“梨树王”,有夹岸繁花竞逐的故黄碧水,有万亩桃林如火如霞的武陵仙境,真是片片红霞沉雪海,泱泱彩云映古黄,诗情画意,其乐无涯。到八月中秋,遍地金珠坠地,砀山又是果的世界。50万亩酥梨硕果累累,20万亩苹果压弯枝头,田间地头又成了果山果海。到处人欢车鸣,芳香铺地。置身其间,徜徉园圃,品尝酥梨似蜜之甘甜,令人乐不思归,留连忘返。
㈥ 砀县的历史文化
《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通‘压’)之。”意思即是秦始皇东巡泰山时路过砀城,指着芒砀山说了一句神秘的谶言:“东南有天子气,日后必有帝王出。”他因此才继续东巡,登上泰山顶,以压住这里的“王气”。汉高祖刘邦隐于紫气岩,斩白蛇起义。“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橺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刘邦率兵与秦军在芒砀山大战三日,收复砀城。而陈胜起义之后却被车夫庄贾杀害,被埋葬于芒砀山主峰南侧山脚下,该处存有陈胜的墓冢跟郭沫若手书的石碑。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正是以这支部队为基础,刘邦受命西进,轻取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并建立大汉王朝。
据《砀山县志》《太平寰宇记》载,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复置砀郡,治所在下邑(今砀山县东毛李庄),同时又置砀县,治所在鲁城(今芒山镇)。北齐时(555年)废砀郡、砀县,置安阳县(因治所在古代安山之阳,即今芒山镇,保安山古代叫安山,故名安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为砀山。隋大业二年(606年),改属宋州。隋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谯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芒砀山以北为砀山县辖区。
在鲁城、安阳城之前,芒山镇曾称香城,非常美丽。《水经注》云:“获水又东,谷水注之,上承砀陂,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陂散流,为零水、滚水、清水也,积而成潭,谓之砀水。”砀坡,在砀山西北。说明至北魏郦道元注《水经》时,砀城已破败不存,芒砀山有砀陂池泽。
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涓子、主柱在芒砀山成仙:“山泽深固,多怀神智。有仙人涓子、主柱隐芒砀山得道。”《水经注》载,名士琴高在芒砀山泽乘鲤鱼成仙:“赵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为康王舍人,行彭涓之术,浮游砀郡间二百余年,后入砀水中取龙子,乘赤鲤鱼出,人坐祠中,砀中有可万人观之,留月余,复入水也。”说明砀城一带环境之清幽,如若世外桃源。
㈦ 砀山有哪些历史名人及名胜古迹
1.砀山出了一个皇帝- 朱温 虽然没有特别的作为。
2.大将好几个 最出名的是明朝的薛显,立下了内很多丰功伟绩。容
3.宰相刘罗锅,祖籍砀山,刘氏寻家谱曾多次来砀山认祖归宗。
4.诗人李白,曾经来过砀山,和砀山县令喝酒做诗 宴喜台一直流传至今。
5.画家齐白石,祖籍砀山,他爷爷就是砀山的 。
㈧ 安徽砀山历史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苏、鲁、豫、皖4省7县交界处。县境处于北纬°16'—34°39',东径116°09'—116°38'。县辖19个乡镇,386个行政村和11 个国营农林果场,县域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1万亩,总人口86.1万,其中农业人口77万。全县水果面积75万亩,因盛产闻名中外的砀山酥梨被誉为“中国梨都”。
砀山县具有优越的交通优势。东距徐州80公里,西接商丘70公里,西和西北距古都开封和水泊梁山仅有100 多公里,自古即为战略要道。陇海铁路、310 国道横贯县境中部,京九、京沪铁路擦肩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是徐淮地区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砀山有近三千年的文明史。战国属楚,置砀邑。秦设砀郡及砀县。汉属梁,改砀县为砀山县,一直至今。
砀山县以原境内有芒山、砀山而得名。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斩蛇举义之地,五代梁王朱温故里,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有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砀山以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而闻名遐迩。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砀山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全面实施“高效农业、民营突破、商贸搞活、 水果富县”的发展战略, 大力弘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负重拼搏、振兴砀山”的砀山精神,使各项工作步步登台阶,年年有进展。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03亿元,第二产业8.74亿元,第三产业6.34亿元。
以酥梨等水果生产为支柱产业的梨都大地正发生沧桑巨变。春来砀山是花的海洋,红白紫黄,色彩斑斓,花团锦簇,争奇斗妍,蔚为壮观;秋来砀山是硕果满园,叶绿枝垂,芳香遍地,人欢车鸣,绿洲果海,叹为观止。每年春天的“梨花节”,秋季的“金秋梨都行”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来宾前来旅游、观光、考察、投资。砀山正以昂扬的新姿焕发出无可限量的勃勃生机。
㈨ 芒砀山的历史文化
1.古“芒县”与“砀县”之合称。“芒”是“芒县”,“砀”是“砀县”。《汉书》与《史记》中均是此说。
《史记》: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集解徐广曰:“芒,今临淮县也。砀县在梁。”骃案:应劭曰“二县之界有山泽之固,故隐于其间也”。《史记》《高祖功臣年表六》中列有 “芒”侯国 。)
2.根据当地传言,芒砀山古时水量丰沛,周边为大泽,长期生存着大蛇,当地人称大蛇为“蟒”,例如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以及1980年代在汉墓群中发现两条大蛇,这都是存在的著名史实或典故,所以芒砀山又叫“蟒山”或“蟒砀山”,由于“蟒”字不详遂改称“芒山”或“芒砀山”“。
3.砀山县原称为“下邑县”、“下治县”,元至元二年(1265年),保安镇地区(芒砀山区域)属永城,砀北并入单父县,至元三年,砀北复置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为区别安徽“砀山”,就以“芒山”称呼原砀山县治所所在地——芒砀山周边。 芒砀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代表,自古为华夏名山,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又似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牌,处处镶嵌着美丽动人的故事。
据《砀山县志》记载,永城芒砀山是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芒砀山巡视,蚩尤曾在此活动。
西周至春秋时期,芒砀山属宋国领土,相传宋僖公葬于僖山。孔子“去曹适宋”,恰好经过芒砀山避雨,留下了世界唯一一座用“孔夫子”命名的山峰——夫子山。《神仙传》、《太平广记》与《永城县志》记载战国时墨子曾隐居在芒砀山北周狄山。
秦始皇置砀郡,治砀县,位于今芒砀山麓,至今有砀郡遗址。“秦始皇望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汉高祖刘邦隐于紫气岩,斩白蛇起义。“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橺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 刘邦率兵与秦军在芒砀山大战三日,收复砀城。而陈胜起义之后却被车夫庄贾杀害,被埋葬于芒砀山主峰南侧山脚下 ,该处存有陈胜的墓冢跟郭沫若手书的石碑。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正是以这支部队为基础,刘邦受命西进,轻取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并建立大汉王朝。
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在此建汉高祖庙,并亲往祭祀;梁孝王刘武曾在芒砀山左右筑东苑,包括落猿岩、栖龙岫、鹤州、雁池、凫岛等风景, 梁国诸侯王更是把芒砀山视为最终归宿。
王莽时期,渤海太守蒋诩隐居于鱼山。东汉末年,曹操设“摸金校尉”及“发丘将军”盗取及发掘永城芒砀山山上的汉梁王墓群72船宝物。 刘备、张飞等曾与曹操争夺徐州,张飞败走后据守芒砀山,并筑寨拒曹, 至今山寨仍存有两余米的石墙。汉末高人申屠蟠隐居于此。
唐代,薛仁贵“一马扑到黑风口,三箭射下凤凰城”,留下砀城神奇的传世故事。唐末起义军曾与唐室士兵战于其中一个山头磨山之上。高适、李白、杜甫畅游芒砀山,传下千古诗篇。
宋代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山聚义,宋江、吴用、公孙胜前往收降,《水浒传》有篇目曰:“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梅尧臣途径永城专门到芒砀山游。
明代,祝枝山留下《歌风台》诗篇;李自成据芒砀山抗衡明军。
太平天国时期,张乐行领导的捻军攻下永城县后,“芒砀农民蜂拥入捻,军势倍增”。
抗战时期民族英雄鲁雨亭血染李黑楼,长眠于芒砀山麓。中国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由六小龄童主演以永城芒砀山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追踪309》。 《山海经》记载芒砀山“有文石焉,质胜玉,可以为砚”
《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厌(压)之。 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巖石之闲。”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葬砀,谥为隐王”。
《列仙传》:“山泽深固,多怀神智。有仙人涓子、主柱隐芒砀山得道”
《汉书》新注中说“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
《说文》解“砀,文石也。从石,昜声。”
《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
《后汉书·申屠蟠传》: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
《太平广记》: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芒砀二县之间,山泽深固,多怀神智。有仙者涓子、主柱,并隐于砀山得道。汉高祖隐之,即于是处也”,“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王莽之节砀县也。山有梁孝王墓…获水又东,谷水注之,上承砀陂,陂中有香城…赵人有琴高者…果乘赤鲤鱼出…山有陈胜墓……”。
李白《丁都护歌》:“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韩愈《苦寒》诗:“芒砀大包内,生类恐尽歼。
李贺《舞曲歌辞·公莫舞歌》:“芒砀云瑞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朱温:“芒砀苍苍,育我之乡,无时或忘,还我故乡!”
梅尧臣《望芒砀山》:“回头问榜子,前巘是芒砀。”
《水浒传》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血流芒砀白蛇亡,赤帜纵横游四方。”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祝枝山:《歌风台》:“因过芒砀下,步上歌风台。”
特产:芒砀山山杏、芒砀山酥梨、永城辣椒、永城枣干、小磨辣椒油、飘香辣椒酱、龙岗烧鸡、水晶绿豆粉皮,纯正农家红薯粉条。
小吃:老汤五香卤羊头、薛湖牛肉水煎包、永城豆粥、潵汤、酂城糟鱼、任湖香汁狗肉、农家野蘑菇炖鸡、大块红烧羊肉、卢师傅月饼。
芒山镇盛产山杏、酥梨,芒砀山的老汤五香卤羊头远近闻名,永城三宝:薛湖牛肉水煎包、永城豆粥、潵汤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手工艺品:芒山石雕、芒山石砚、芒砀山泥响。
㈩ 芒砀山的历史传说
传说:秦朝末年,刘邦被县令指派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为秦始皇修造陵墓。行至商丘永城芒砀山时,人已逃走大半。刘邦只管趁月色赶路,当走到芒砀山前荒草野径之中,突遇白色大蛇拦路而卧,众人惊恐不安。刘邦拔剑上前,将蛇斩作两段。白蛇被斩后,血流满地,随后在斩蛇处长出一片红草来(至今历两千余年此处红草仍颜色不改)。刘邦斩蛇之后随即扯旗造反,在芒砀山一带招兵买马,经数年征战,终于在公元前 202 年建立西汉王朝。
汉文帝时,为纪念刘邦在此斩蛇造反,在斩蛇处立碑建庙。历经千年,碑庙几经损坏,又几经修建。刘邦斩蛇碑吸引人之处除了有关它的历史传说以外,还由于碑体所呈现的神奇幻影 —— 每当夜幕降临,若以灯光映照碑体时,一身披银甲的武士便跃然碑体之上,如同当年刘邦再现,令人惊叹,为天下奇观。
拓展资料:
在电视剧出现的芒砀山场景:
<神话>第二十四集 三宝报告宫内多人失踪,小川猜到幕后主使,急忙派三宝给刘邦捎去密信。吕雉此时已怀孕,刘邦押送徭役在外,吕公接信赶紧带着女儿逃离沛县。刘邦在芒砀山留宿于荒宅,当夜刘邦喝得酩酊大醉。众人送他回屋,一条白蛇拦住去路,刘邦上前拔剑就把白蛇砍为几段。吕雉借机扮作白帝之妻在林中哭泣,众徭役吓得一宿没睡。次日早,大家尊拜刘邦为赤帝之子。赤帝子斩白蛇施仁义的故事很快在沛县传开。赵高荣升中车府令,前来小川府上报喜讯,并要将小月许配给小川。小川推辞,赵高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