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甘肃公路发展历史

甘肃公路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8 07:29:08

㈠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成果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回舟曲特大泥石流恢复灾答后重建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010年度中国建筑业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2011年度中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百强”等荣誉。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连续5次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建筑业施工企业”。连续四年获甘肃省建筑业五星级诚信企业称号。2012年,被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评为“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获甘肃省高速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AA级企业第一名;交通运输部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AA级企业第98名,是甘肃省唯一一家进入AA级企业的公路施工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施工品牌。

㈡ 以“一带一路对甘肃的影响”为题写一篇八百字的论文

“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陇西段与河西段贯穿全境,全长1650公里,占路上丝绸之路的四分之一,中国境内的二分之一。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赋予了甘肃“联结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以及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的战略定位。

甘肃地处欧亚大陆桥的核心通道,地形狭长,东联陕西、通中原腹地,西接天山南北、直达中亚西亚,南与青藏高原毗邻,北与蒙古高原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融合之地,也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的必经之道,在促进中外交流与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明显。

甘肃丝绸之路承载了太多的人类文明。遗存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诸多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等,是解读先民多姿多彩生活的密码。沿着丝绸之路前行,“东方艺术宝库”莫高窟、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道教圣地崆峒山、“东方雕塑馆”天水麦积山石窟、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等在世界上有着唯一性和独特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开了一幅幅精彩极致的历史画卷。出土于武威雷台的东汉铜奔马,展现了奋发向上、豪迈进取、勇往直接的天马精神,并因此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徜徉在这些古老遗迹之间,仿佛穿越时空,神游唐汉,与飞天共舞,与佛陀对话,可尽情领略千年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

日前,甘肃正在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在此战略构想中,兰州、白银、酒泉、嘉峪关、敦煌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古代,这些城市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枢纽。在今天,历史传承下来的基因依然是城市发展的根基。

“甘肃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更加有力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局,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不断开创对外对内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此前如是表示。

近年来,甘肃认真落实中央“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研究和确定了自身战略定位,紧扣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结合甘肃的区位、资源、文化、产业及平台等优势,明确提出了加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谋划和实施了“13685”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一大构想”,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平台”,实施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等“六大工程”,强化兰白城市圈、酒嘉城市圈等“八大节点”,努力实现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2014年5月,甘肃正式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

“甘肃的历史、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通过文化的力量寻求发展机遇的可行性。”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此前表示,“我们要实现和所交往国家的共建、包容、理解、合作、共赢,需要有相互认识、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认同的过程。文化认同更容易引起共鸣、方便沟通。在文化先行的前提下,甘肃实施‘一带一路’的其他战略如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等,会相对顺利地和沿线国家达成合作。”

甘肃省正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平台。这是甘肃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抓祖业,即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再现、利用等;抓事业,即让改革开放的成果通过文化惠及千家万户,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农村基层;抓产业,即要把文化产业逐步打造成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

据了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甘肃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热点地区。

“十二五”期间,甘肃累计旅游接待人数520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0.5亿元。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了“五年翻两番”,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前5个月,甘肃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63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亿元,两项旅游指标分别同比增长22.3%和23.4%,甘肃丝路游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

2016年,通过深入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全省通往景区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兰州铁路局启动“丝路快车”创新发展战略,开通了一系列以“丝路快车”为主题的高品质旅游列车;通过兰州、敦煌两个国际机场,开通了兰州至圣彼得堡等16条国际航线,国内航线通达45个主要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为甘肃丝路游的日益火爆提供了有力支撑。

日前,甘肃已经确定未来五年旅游发展目标。到2020年,甘肃力争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业直接就业达到100万人以上。

“甘肃旅游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担当起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脊梁纽带,把甘肃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推广好,把产品做精,把实力做强,以全新的姿态呈献给世界一个全新的甘肃,让丝路文明绽放异彩。”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如是表示。

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活动中正扮演着座中四联、对外交往的重要角色,已经从内陆省份走向了丝绸之路经济社会发展和向西开放的最前方,担当起了丝绸之路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它实际上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东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对沿途各国、对我们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影响既广且深。倘若没有这样一条路,这些国家今天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我们简直无法想象。”而甘肃,正在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带一路”的新思维、新战略,让世界分享其市场红利。

㈢ 关于中国西部的历史文化资料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 12 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总面积约 686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 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 12 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 1.8 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 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 1595 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 1/10。
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30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与此同时,1999年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21世纪初这些项目都在顺利建设中。2001年6月29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这条铁路长达1118公里,2007年完工。青藏铁路将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而成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同时也成为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电东送
经国务院批准,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云南宝峰至罗平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于2000年11月8日同时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开工建设。此前,对“西电东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庆万县至三峡电站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和云南宣威火电厂也开工建设。“十五”期间,从贵州、云南、广西和三峡将向广东输电1000万千瓦。

西气东输
21世纪初,西气东输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会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新勘测了管道走向,各相关部门和下游各省正在积极落实市场。根据21世纪初规划方案,初期年供气量120亿立方米左右,以后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气市场的开拓,逐步增加供气量。届时每年可以代替几千万吨煤,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1~2个百分点。而且,国家还将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将新增5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广西百色、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重要路段,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工程,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项目等。此外,还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小湾水电站等一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㈣ 有谁了解甘肃恒达路桥集团公司,他甘肃路桥公司还有公路局有什么关系吗,在里面上班的话福利待遇怎么样

恒达路桥属于甘肃公路发展集团,是公路局下属单位,而恒达下属有很多单位,总体来说,恒通路桥的效益是最好的。

㈤ 甘肃省有多少天高速公路,从哪到哪,多长,建成年份

1、国家高速公路系统
涉及甘肃的有9条路线,包括2条首都放射线、1条南北纵线、6条东西横线(含联络线),规划建设总里程3753 Km。
2、地方高速公路系统
地方高速公路共计35条、4197 Km。包括2条省会放射线、9条国网联络线(新增7条)、8条省际联络线(新增6条)、1条市域联络线、1条航空枢纽联络线和14条通县高速支线(新增)。
(三)新增线路功能及路线规划
新增的27条高速公路(7条国网联络线、6条省际联络线、14条通县高速支线)线路功能及路线规划方案如下:
1、国网联络线(7条)
1)庆阳—平凉高速公路:路线大体走向为庆阳(西峰)—镇原—平凉(四十里铺),全长约131 Km。路线两端分别与青兰、福银2条国家高速及华庆、平武地方高速公路连接,可形成延安—庆阳—平凉—天水—武都—九寨沟的省际间快速联络通道。
2)环县—正宁高速公路:路线大体走向为甜水堡(宁甘界)—环县—庆城—合水—宁县—宫河—罗儿沟圈(甘陕界),全长约314Km。路线北端接宁夏规划的银川—环县(甜水堡,宁甘界)高速,南端接陕西规划的西安—淳化—旬邑高速公路,形成北通银川,南至西安的省际间快速联络通道;同时,规划路线分别与青银、定武、青兰、福银等4条国家高速连接,是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毗邻地区重要的对外运输大通道。
3)景泰—礼县高速公路:路线大体走向为景泰—平川—靖远—会宁—通渭—甘谷—洛门—礼县,全长约495Km(含与连霍国家高速共线30Km)。路线分别与定武、兰营、京藏、青兰高速公路连接,扩大了上述国家高速公路的连通度,是一条重要的高速路网联络线。
4)张掖—西宁高速公路:路线大体走向为张掖—民乐—扁都口(甘青界),全长约90Km。路线南接青海省规划的西宁—民乐(扁都口)高速公路,分别与连霍、京藏国家高速公路连接,是一条重要的高速路网联络线,亦是我省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通达青海省西宁市的一条便捷省际间快速运输通道。
5)航天城—酒泉高速公路: 路线大体走向为河西(蒙甘界)—航天城镇(双城)—鼎新—金塔—酒泉,全长约220Km。路线北联内蒙古规划的策克—额济纳旗—东风航天城一级公路相接,南接连霍国家高速公路,是我省酒泉通往东风航天城和国家级策克口岸的主要公路,也是发展酒泉航天城现代科技旅游的重要线路,将直接沟通连霍与京新国家高速公路,有助于形成蒙、甘、青三省区省际间快速联络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国防战备意义。
6)武威至金昌高速公路:路线大体走向为武威—双城—金昌,全长约90Km。路线东南方向接连霍高速公路与天祝藏区实现高速连通,西北方向连接金昌机场,构筑天祝藏区连接市政府驻地武威市、河西走廊东段重要的民航机场金昌机场的快速联络通道,具有重要的藏区维稳保障作用。
7)静宁至天水高速公路:路线大体走向为静宁—威戎—庄浪—张家川—清水—天水(麦积区),全长约225Km。路线分别与青兰国家高速公路、平武地方高速公路和连霍国家高速公路连接,是一条重要的高速路网联络线,构成我省陇东南地区连接省会兰州的又一条便捷通道。
2、省际联络线(6条)
1)凤县(陕西)—合作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线大体走向为杨店(甘陕界)—两当—徽县—成县—西和—礼县—岷县—卓尼—临潭—合作,全长约552Km(含与十天国家高速共线120Km)。路线东联陕西规划的太白-平木-凤县-两当(杨店、甘陕界)高速公路,西接兰郎地方高速公路,并可通过规划新增的临(夏)循(化)地方高速与青海规划的西宁—平安—同仁高速公路连通,直接沟通了十天、兰海、兰郎等高速公路,形成东西横贯甘肃南部地区3市(州)、9县(市)的对外运输大通道。
2)武都—九寨沟(四川)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线大体走向为武都(两水镇)—铁坝—中寨—青龙桥(甘川界),全长约95Km。路线南接四川规划的成都-松潘-九寨沟高速公路,东连兰海国家高速公路,北通平武地方高速公路,并可通过规划的庆(阳)平(凉)、吴(起)庆(城)地方高速公路与陕西省规划的延安—吴起高速公路连通,共同构筑延安—庆阳—平凉—天水—武都—九寨沟高速公路,形成纵贯陕北、陇东、陇南、川北的一条重要的省际间快速联络通道。
3)蒙甘青三省区战备通道(阿拉善左旗—武威市—西宁)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线大体走向为阔图湖(蒙甘界)—民勤—武威—九条岭—仙米寺(甘青界),全长约300Km。路线北连内蒙古规划的临河—阿拉善左旗—民勤(蒙甘界)高速和一级公路,南接青海省规划的西宁—武威高速公路,可沟通京新、包茂、荣乌、连霍、京藏等国家高速公路,共同构成蒙甘青三省区之间重要的省际快速联络通道,是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民勤县域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重要生态保护公路,亦是一条重要的国边防战备公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4)临夏—循化(青海)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线大体走向为临夏(双城)、临夏县、达里加山垭口(甘青界),全长约38Km。路线西连青海规划的西宁—平安—尖扎—循化—达里加山高速公路,东接兰郎地方高速公路,是我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通达青海省西宁市的一条重要省际间快速联络通道。
5)碌曲—久治(青海)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线大体走向为碌曲(尕秀)—玛曲—阿万仓—沙木多黄河桥(甘青界),全长约135Km。路线北连兰郎地方高速公路,南接四川、青海规划的汶川—马尔康—阿坝—久治—玛沁—西宁高速公路,是我省甘南藏区与青海、四川毗邻藏区的一条重要的省际间快速联络通道,同时也是青海、甘肃两省通达汶川地震断裂带的迂回线路。
6)泾源(宁夏)—华亭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线大体走向为山寨(宁甘界)—马峡—华亭,全长约28Km(含与平武地方高速共线15Km)。路线北连宁夏规划的银川—泾源—山寨高速公路,南接平武、平宝地方高速公路,是构筑银川—华亭—宝鸡跨省区快速联络通道的重要组成路段。
3、通县高速支线(14条)
为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规划建设通县高速支线共计14条、652Km(已扣除共线里程12 Km)。具体路线分别是:兰州—永靖高速、正宁—榆林子高速、灵台—华亭高速、康县—望关高速、文县—青龙桥高速、两河口—舟曲高速、迭部—郎木寺高速、王格尔塘—夏河高速、临夏—积石山高速、临夏—东乡高速、康乐—广河高速、漳县—殪虎桥高速、肃北—阿克塞高速和元山子—肃南高速。

㈥ 青海路桥集团的发展历程

青海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具有 50 余年发展历史,技术实力雄厚,基础管理扎实,长期发挥着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企业骨干作用,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在青海境内先后修建了青藏、甘青、青康、青新、宁果、宁临等国省道公路 20000 余公里、高等级公路 100 多公里、高级路面 4500 公里,各类大中桥 2850 座。总承包修建了西宁曹家堡机场。先后在西藏、甘肃、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内蒙、四川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中标承建了四十多项高速公路、等级公路、特大桥、机场跑道等工程项目,参与了青藏铁路建设。所建项目均以质量优良受到好评,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自 2000 年以来,每年承揽施工任务都在 10 亿元以上,完成产值在 8 亿元以上,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交通先进单位、全国交通百强企业、青海省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先进建筑企业、“十佳企业”、信用“ AAA ”企业,连续 4 次被评为全国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连续 8 年被评为青海省上缴利税先进企业等四十多项殊荣。跻身于全国建筑业 100 家最大经营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全国交通系统 25 家最大经营规模建筑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两度跻身于中国 500 家最大经营规模建筑业资质一级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企业。

㈦ 改革开放30年甘肃的变化论文

【甘肃】改革开放30年:30年巨变看改革

甘肃省交通厅. 2008-11-13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初期,“听诊器、方向盘、劳资干部、售货员”是最令人们羡慕的四大行当。这里的“方向盘”,指的就是当时从事客货运输的汽车驾驶员。当时,有人戏称“方向盘手中攥,给个县长也不换”,“给公家开车是端铁饭碗,捎带给自己跑跑运输是端银饭碗”。这些顺口溜一方面说明当时从事运输生产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职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实行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运力不足、车辆供不应求、运输资源稀缺的状况。“看看在眼前,叫叫听得见,若要进趟城,走走要半月。”这首儿时的顺口溜,则反映了当时交通落后的状况。30年来,甘肃交通在探索、改革、发展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走出了一条适合省情、适合行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创新,规范了管理机构、促进了公路建设、提高了路况水平、增加了客货运力,彻底改变了交通落后的面貌。

公路建设:四轮驱动显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每年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不到3000万元,全省公路由省交通厅直接组织建设和管理,这种形式在当时公路建设里程不长、投资不多的情况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要建设的公路项目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由省交通厅直接组织建设管理会出现效率不高、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为此,省交通厅先后成立了甘肃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路桥公路投资有限公司以及甘肃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当时,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甘肃交通系统的“四驾马车”。在行业内部,把这种建设模式称为“业主代建制”。

在这种建设模式下,公路建设单位充分发挥能动性,不到10年时间,探索实行了公路建设招投标制、外聘监理制,引进了菲迪克条款等全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在公路大建设过程中,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吸引了全国众多施工队伍在甘肃参与公路建设,为全省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储备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驾马车”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公路交通发展。2002年,柳忠、白兰等6条高速公路同时建成通车。200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2008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316公里,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402公里。到2008年底,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连续5年突破100亿元。

运输机构:政企分开添活力

上世纪70年代末,全省公路运输任务主要由当时的省汽车运输总公司承担,那时的运输管理体制“政企不分、职责不清”,交通部门直接管理运输企业,企业经营自主权不高,生产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全省营运性车辆还不到3万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只有4万余人,全省没有几个像样的车站。

1984年,省交通厅将所属的汽车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小汽车修配厂、筑路机械修造厂及水泥厂全部移交给企业所在的地、州、市管辖,撤销了省汽车运输总公司和省公路运输管理处,成立了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迈出了道路运输“政企分开”的第一步。经过实施“政企分开”,国有运输企业原来担负的社会职能被剥离出去,卸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盘活了资产,使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客货运输、维修配送、站务运营等主导业务上,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企业职工从“国家人”转换为“企业人”,企业与职工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用工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运输主管部门不再直接经营企业,而是依据法律法规对运输企业进行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管。

目前,全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四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体系,全省道路运输实行条块结合、属地管理。2007年底,全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达到29。93万人,营运性客货运输车辆由1976年的2。93万辆增加到13。54万辆。全省等级汽车客运站达到1033个,行政村汽车停靠站和招呼站达到3048个,等级汽车货运站达到44个。运输企业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机制,经营理念新、管理水平较高的运输企业开始涌现,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经营逐渐成为发展主流,市场主体多、小、散、弱的状况得到改善,运输装备得到优化,市场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个体户、联营户纷纷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长期困扰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资金匮乏等问题得以解决,运力结构不断优化,客车舒适性、安全性日益提高,中高档客车比例不断上升,货车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日趋明显。

公路养护:属地划片求质量

公路建成后,要保护好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养护是必不可少、需长期坚持的一道程序。

2006年以前,全省高速公路由建设单位对各自建设的路段进行养护。这种养护方式是分散的“游击战”,存在着公路养护多头管理及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去年,省交通厅按照“统一领导、行业监管、竞争养护”的原则,从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实际出发,经过充分调研、协调各方面关系、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后,实施了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行属地化、划片养护模式。省公路局负责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各公路总段(分局)具体承担相应区域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养护计划实行自下而上逐级编报、自上而下分解下达的方式。

这种养护模式便于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养护路段,平衡公路养护资金,强化预算管理,便于利用省公路局和各公路总段(分局)的管理、设备、技术优势,推动高速公路养护向专业化、机械化和规范化迈进。我省公路养护组织形式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是在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集全省养护力量处治受灾路段。在今年年初冰雪灾害期间,全省公路养护部门迅速集结,出现了万名公路职工上路打冰除雪的感人场面。汶川地震发生后,省公路局迅速调集陇南、临夏、甘南公路养护部门人员,在几个小时内组建了公路抢修突击队,圆满完成了四川茂县、甘肃陇南灾区的公路抢修任务。

长期以来,农村公路有建失养问题突出,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地方政府与交通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某些农村路段多年失修,无人养护,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2007年,省交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并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意见》明确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原则上由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省交通厅负责指导、监督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意见》还明确了市(州)及县(区)政府农村公路养护责任。目前,全省大部分市、县级政府已经落实了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对农村公路养护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民勤县财政按县道每年每公里25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2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对农村公路养护进行了补助。庆城县从2008年起,按每年不低于财政收入3%的比例列支公路养护资金,今年的483万元养护资金已全部落实。

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明确了养护任务和责任主体,促进了公路路况的改善。到2007年底,全省路网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80。4%,农村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59。6%。

交通企业:面向市场谋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全省交通系统的企业主要是道路运输经营企业。全省道路运输企业大致经历了三轮改革。

1982年,国家出台了“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一起办”,“有路大家行车”的道路运输市场开放政策。1985年,全省27户国有客货道路运输企业下放地方管理,全省道路运输业形成了“一家管,多家办”、“国营、集体、个体运输业户一齐干,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的新局面,营运性汽车显著增加,运输难的问题彻底改观,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明显缓解。道路运输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社会,一个充满活力、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运输市场逐渐形成。

2000年以来,大量私营、个体经营业户进入市场,全省道路运输企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企业“多、小、散、弱”、经营行为不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实行了以经营资质管理、培育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改革。到2002年底,全省86户国有客货运输企业中一级资质达到3户、二级资质9户、三级资质29户、四级资质45户,其中67户完成了民营化改制。

经过前两轮的改革,全省道路运输企业运能不足和“多、小、散、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道路运输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竞争力,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等问题逐步显现。2002年以来,全省道路运输企业全力实施了以产权结构调整、身份置换为突破口的“国退民进”改革,国有运输企业实行了投资多元化、产权民营化、经营集约化改革,对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业户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到2006年底,全省86户国有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已经全部改制为民营运输企业或多种经济成分的混合体。

通过三轮改革,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机制焕然一新,经营结构更趋合理,企业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2007年底,全省拥有100辆以上营运车辆的运输企业达到264家,维修企业6288户,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66所(年培训达到6。43万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21个,覆盖全省的运输企业网络基本形成。据国家统计局甘肃省调查总队统计,2007年,全省道路运输业增加值已经占全省GDP的5。3%,是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3。4%,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到了3。83%。

近几年,在交通企业改革方面,除了运输企业外,科研、设计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实行了由事业化运作向企业化运行的改革。2004年,被誉为“开路先锋”的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在经历了26年的事业化运作后,正式改制为企业化运行。2006年,甘肃省交通科研所有限公司完成企业化改制,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兰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交通企业经过“放手搞活”,逐步形成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30年来,甘肃交通运输从以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变成了如今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30年的成就令人瞩目,30年改革的经验无比珍贵。如果说甘肃交通事业是一艘劈波斩浪的船,那么推动这只船破浪前行的东风就是改革。

阅读全文

与甘肃公路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