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明石桥历史意义

明石桥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8 04:03:56

Ⅰ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卢沟桥事抄变是日帝全面侵华战争袭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发起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的狂妄计划,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使中国丢掉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从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残暴.

Ⅱ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盘踞于永定河西岸的日本侵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回强行要过卢沟桥到宛平城搜答查,遭到了国民党二十九路军的拒绝。于是日本侵略军就大举武装进攻桥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同时,抗日战争也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今,卢沟桥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墙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目前,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已经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纪念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Ⅲ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1937年7月7日,盘踞于永定河西岸的日本侵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强行要过卢沟桥到宛平城搜查,遭到了国民党二十九路军的拒绝。于是日本侵略军就大举武装进攻桥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同时,抗日战争也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今,卢沟桥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墙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目前,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已经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纪念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Ⅳ 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卢沟桥(Lugou Bridge) 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谜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历史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全长266.5m,宽7.5m,有11个孔,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1]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晓月碑明朝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卢沟桥。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 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Ⅳ 中国石拱桥中桥的象征意义

古代神话称雨后彩虹为“人间天上的桥”,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卧虹”、“飞虹”、“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我国的石拱桥历史悠久。《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赵县洨河之上,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至今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仍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约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时增加了桥洞的过水量,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同样形状的拱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受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桥头的碑文里刻有他的名字。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在北京附近,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从16米到21.6

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十三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杰出的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 ”,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Ⅵ 石桥镇的历史文化

石桥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从境区内发现的高铁炉、窦庄、冢坡村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得知,这里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迄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出土的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双孔石铲、宋代的天青瓷壶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虽代有盛衰,然亦足名世。这里有很多的历史古迹。
如:汉高帝庙、云阳寺、高铁卓君庙、寺门寄料天寺等。它们都静静地诉说着人类历史的变迁,最值一提的当属高皇庙的汉高帝庙,始建于西汉,现存建筑高帝殿、文昌殿各3间,为清道光十年重修,虽历经时空的轮回,但其庄重典雅的艺术风格,观之仍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大殿前有古柏、木香,木香藤条似长龙抱柱,缠绕于柏树之上,木香枝叶繁茂,点缀在翠柏之间,既有松柏苍劲之态,又有木香娇柔之姿,木香花开香气四溢,
蔚为奇观,成其“一百(柏)架木香”而声名远播。石桥的戏剧、曲艺、铜器乐等异彩纷呈,早已声名在外。每逢节日、集会,演员们便粉墨登场,尽展演技,以娱乡民,那歌者“问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精湛技艺,那勇武剽捍的舞者雄风,不知陶醉了几多众生。
根据石桥碑文记载:唐朝初年石河上初建漫水桥,宋时修筑为平板桥,明朝正德年间由陈氏三兄弟仿照庐山观音桥样式建成五孔石桥,桥长八十五米,宽五米,高八米,桥上装有石栏,三十二根石柱上雕有狮、吼、猴、鸡等,桥身镶嵌三条石龙,形象逼真壮观,素有“北有赵州桥,南有大石桥”之称。一九四四年国民党十二军为阻止日军南侵,将大桥南端一孔炸毁,桥上石雕尽失。一九五二年共产党政府修复大桥。一九五八年五孔石桥作为阻水建筑被拆,改建成独拱石桥水泥栏杆,二零零九年村两委会自筹资金五万元用登封优质石材雕嵌翻新已破损严重的石桥栏杆。 石桥镇分批启动5个中心社区建设工作,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方针,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第一批涉及2个中心社区:石桥中心社区共建新民居344套。一期工程建设106套,其中单元房60套,庭院房46套,入住106户;二期工程建设238套,其中单元房170套,庭院房21套,商宅两用房47套。硬化道路2800多米,建设广场320平方米,安装路灯35盏,铺设下水道2100米,安装健身设施26套。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面积1890平方米,主体工程已竣工。社区中心幼儿园容纳学生360名。高铁炉中心社区一期工程累计建成新民居130套,其中庭院房70套,单元房60套。安装太阳能路灯55盏,硬化道路1250米,景观水系及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第二批涉及3个社区:邢庄社区规划庭院房56套,已竣工48套,硬化道路1300多米,安装路灯21盏,铺设下水道1100多米。东大庄社区规划并建成别墅54套,已开挖下水道160米,安装路灯40盏,铺设下水道2000余米。交马岭社区50套庭院住房已封顶,15套庭院住房的地基部分正在进行。

Ⅶ 南明桥的历史、作用、特点。

贵阳建筑最早的桥是南明桥,原称南门桥,位于中华南路与新华路交接处的南明河上,清代木刻《南岳寿山图》中称之为湘阳桥。南门桥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是镇远侯顾成主持修建的,距今已整整605年了。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撰《黔记》中的《贵州城图》上写作“霁虹桥的”,《南岳寿山图》中称为“湘(襄)阳桥”。明(嘉靖)《贵州通志·城池》是这样记载的:“(霁虹桥)在治城南,南明河上,贵阳八景曰‘虹桥春涨’即此。”
历史
南明河在城南的一段,古代又称南津,所以旧志还有“南津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跨其上。”的记载。明宗祯年间,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中这样记南明河:“贵州东三里为油凿关,其水西流……四面之水,南最大而西次之,北穿城中又次之……东经襄阳桥,东北抵望风台(即观风台)……乃东捣重峡而去。”文中的襄阳桥,就是霁虹桥,也就是南门桥。通过这段文字,我们还可以推断霁虹桥改称襄阳桥可能是在明崇祯年间。按《贵州图经新志》和《南岳寿山图》载,霁虹桥有九孔,比建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的浮玉桥早193年,且为贵阳八景之一,所以有人怀疑老民谣“九眼照沙洲,长江水倒流,财主无三代,清官不到头。”中“九眼照沙洲(芳杜洲)”的“九眼”,不是指浮玉桥,而是指南门桥。现年90高龄,在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王守文老先生说:“光绪十三年(1887年),日本以贸易为名,设在上海的间谍机关‘日清贸易研究所’,经详细考察编定的《新修支那省别全志》中,记贵阳八景的第一景,就是‘九眼照沙洲’。原文为:‘九眼照沙洲,下南岳(山)经马棚(马棚街,今新华路),即到南门桥,桥砌成九孔,长卧河上,如从下游远望,人马来往,如画一般……’。可见‘九眼照沙洲’的说法由来已久,但因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特大洪水把甲秀楼淹了一半,芳杜洲也从此消失,‘九眼照沙洲’的景观应在道光十一年之前存在。” 建筑特色
民国时期,南明桥改名“中正桥”。民国37年(1948年),市政部门对桥进行改扩建。还未完工,贵阳就解放了。贵阳市人民政府继续将此桥修完。是以钢筋混凝土及石料相结合修建的拱桥。桥身长52米,引桥约长20米,宽13·2米。由九孔减为六孔。桥面有高出车行道,宽1米左右的人行道,桥两侧的栏杆为石雕,设有欧洲中世纪风格的路灯,每个桥礅上砌有突出桥面的半圆形露台,可供四、五人凭栏观赏河上风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明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压力,南明桥有过一次拓宽。1995年,配合新华路的改扩建,南明桥加宽至40 米,长84米。两侧为白云石雕护栏,增设14座双叉装饰性路灯,保持了古桥风貌。2003年前后,南明桥的周边出现了一批新式商住楼、街心花园和休闲广场。使南明桥成为甲秀楼风景区的组成部分。

正确称呼
南明河古代的样子,早已在人们记忆中消失,但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南门河(桥)与南明河(桥),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称呼呢?”明嘉靖年间编写的(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和(嘉靖)《贵州通志》中,都称“南明河”,但在景泰七年(1456年)出版的《环宇通志》和天顺二年(1458年)出版的《大明一统志》中却只有“南门河”而没有“南明河”。说明景泰和天顺年间还叫南门河,这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治城的南门(朝京门)建在附近沿河有关。贵阳方言中“明”和“门”发音接近,久而久之发生转音而变成南明河,桥以河名,出现两种不同的叫法。再就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南明河还是城南市民的重要饮用水水源,站在河边看,河水清澈见底;站在高处看,南明河白光闪烁,像一条明亮的玉带,围绕着贵阳城。叫她南明河,不是也很贴切吗?
南门桥-南门桥简介
南门桥位于州城南门外的护城河上。现为东(平)靳(口)公路所经之处。 据有关记载,其桥创建年代为元代。桥全长47.5米,宽7.3米,地上高度2.3米,原建筑现存3孔,为全石结构拱形桥,桥孔之上雕有避水龙头,雕刻细腻,手法娴熟,虽经几百年的风雨剥蚀,现在看来还栩栩如生。当年南门桥的雄姿由此可见一斑。
历史沿革
州城自宋代建城以来,北门至南门5华里长的大路一直是南北交通要道,南门桥也首当其冲地成为一大关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平县城,残酷镇压东平人民的抗日力量,为盘查行人,在南门桥北端挖坏,安上吊桥。至今,南门桥附近南门村一带的老人,习惯称南门桥为“吊桥子”。建国后,政府在原吊桥处建桥两孔,距三孔桥18米,孔高1米左右,孔距上路面为2.30米,使交通更为方便。

Ⅷ 泉州桥文化的由来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景,自古以来桥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中国的桥文化可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泉州的桥梁历史就是这样一部文化历史。泉州有一座洛阳桥也被称为万安桥,是中国现在存在历史时间最久的桥梁,它是中国的四大名桥之一,不仅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气息,还代表着先进的桥梁技术,同时它还寓意着当官要以民为本、勤政爱民的为官为政的思想。

洛阳桥是由北宋时期的蔡襄操持修造而成的,洛阳桥不但表现了古代人们的造桥技术的精湛还体现了当政当官者必需以人民群众为根本,要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间才是为官立国之道。洛阳桥的构建是世界桥梁文化的一个巨大的贡献,洛阳桥的精神也将永久的发扬下去。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

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赵州桥、安平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被称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七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顶,桥中楼亭,最高达18米。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铁索桥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五音桥

五音桥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玉带桥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为我国十大著名古桥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七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顶,桥中楼亭,最高达18米。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铁索桥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五音桥

五音桥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玉带桥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七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顶,桥中楼亭,最高达18米。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铁索桥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五音桥

五音桥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玉带桥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与明石桥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