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涯镇的历史文化
下涯镇历史悠久,孙权手下的大将“建德侯”孙韶就生长在这里,也正因为孙韶被封“专建德侯”,取“属建功立德”之意,才有建德名称的由来。下涯镇还保存有纪念孙韶的“建德侯庙”和孙氏“富春堂”。下涯还有历史上记载的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唐代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贞,当时在下涯起义、称帝,自封“文佳皇帝”,她称帝比武则天早65年,据说武则天称帝也是受到她的启发。她带兵先后攻打桐庐、昌化、金华,还有安徽的歙(shè)县,最终在下涯镇落凤山殉难。相传,陈硕贞被围困在山头,她挥舞双剑,唐朝军队万箭齐发,她身中数箭,官兵一拥而上,想抓住陈硕贞时,一只巨大的凤凰降落在山头,吓退了官兵,然后凤凰载上陈硕贞腾空而去,于是这个山头就叫“落凤山”。
下涯还是古时重要的商埠码头,至今尚存古民居、石板街。新安江在下涯镇之江村这一段形成一个“之”字形的转弯,这里终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这里的湿地逐渐被开发成摄影基地,国内外大量摄影爱好者都曾到这里创作,并有许多下涯湿地的作品获奖。
⑵ 长坑乡的介绍
长坑茶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距县城58公里,地处要冲,是内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版散地,也是安溪县规划建权设的四大中心市场、七大卫星集镇之一。全乡现有26个行政村,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128000人,侨、港、台胞60000多人。境内峰峦竞秀,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泉甘土赤,十分适宜乌龙茶尢其是铁观音的栽培和制作。长坑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2014年长坑乡GDP超过188亿元,是安溪的经济主要体。
⑶ 长坑乡的主要姓氏
长坑乡姓氏分布 分布地区 姓氏 长坑:下尾、竿林、照山、前坪、大坂 王、苏 山格:魁苑、上厝借、水口、新圩、凤山、三洋垱、水美山、山边、坑园、内墓、大扮、埔尾、珩尾 陈、邱、谢 三村:庵边、后墘、南旺、西林、柯厝、土楼、目洋柯、吴云集:西坑尾、堀斗尾陈、张云一:尾桥、半山、新溪陈、张云二:西山、东山、苏塘林山格:山边林南斗:洋中、监宫、梧林、石碑、程光、埔尾、后垵、后墘、前寮、后街巷、中木、大池、坑内、三角溪陈月眉:山仔、月眉桥、凤中墘、水口、松柏兜、崩珩头、草池、下龙坂、祖格头洋陈青苑:苑美、楠树脚苏玉南:大草埔、桥仔头陈衡阳:楼仔脚、大轧、横坪、大山尾、崩珩兜、后溪坪、门口、顶寨、苦坑、坝仔头、石碑、面前、尾堀、员田、水尾、浮桐寮苏西溪:员山、四房、刺坑、大坂、龙中、水尾苏小西:草墩、朴墘、南坑、暗香林苏玉美:平阳、斗星、草坂、金钩、山岭苏南阳:宫兜厝、洋头、石狮兜、榻湖苏扶地:长町、大份、格前、东坑、九斗尾、土坑苏珍田:祥泉、下堀、上堀、上磜苏珊屏:石塔、溪头、美林、后炉、枫子格刘田中:田中、天山、大坂、巫村、小村、尾洋刘下林:下林、贞治王玉湖:石盘兜、土楼、冷水堀、蔡厝洋、下湖桥、新土楼、中堀、云田、下土楼、白厝岩、外堀、内堀王石桥:凤古格、大洋尾、打铁王文坪:用中、双溪、后垄仔、路堂顶、文德垵、割德洋、庵格王华美:城门口、东墘、大浮山、田中王水缸:水缸上官福春:下塘、西岭、坑头、上塘、横山后、出山格上官
⑷ 长坑乡的著名人物
张天时、陈志坚、陈火旺
张天时
张天时,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祥泉村人,字长和,号贻尚,出生于中医世家,“内安溪”知名老中医。 20世纪60年代,被派往蓝田乡进德村、益岭村等偏僻山村,当了20多年的赤脚医生。那时医疗条件差,农村生活艰苦、缺医少药,对经济拮据的患者,张天时总是分毫不收。
后来,张天时到长坑医院工作,医院的中医门诊也因他的精湛医术而远近闻名,每天有100多号人前来就诊,他常常忙到忘记了吃饭。 1995年,张天时退休。
退休后的张天时坚持在儿子的诊所坐诊,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慕名远道而来的患者,有的用人背,有的用担架扛,中午,家中常常要多做些午饭,免费给患者或家属提供午饭。去世的前几天,有病在身的他心里牵挂的,依然是前来就诊的人们,手发抖写不了字,他就叫来孙女帮忙打下手。
陈志坚
陈志坚,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于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大生物系。1986年8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5月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生化博士学位。1991年6月到美国圣地亚哥肿瘤研究所任博士后。
1993年6月到美国波士顿肿瘤研究院任研究员。他潜心从事肿瘤研究工作。志坚教授在美国医学院从事肿瘤研究工作,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青年专家。
陈火旺
陈火旺(1936—2008) 福建省安溪县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复旦大学助教,1970年调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任教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等职。
1990年授少将军衔。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8年2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72岁。
(4)长坑乡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人文历史
茶香钟神秀,地灵毓人杰。唐宋以来,长坑就成为安溪著名的手工业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到东南亚及非洲等地。这块飘香的土地上人才辈出。如:为官廉洁、学问文章著称于世的清朝进士官献瑶,捐赠巨款支持孙中山进行革命的侨商官光厚。
在现代,则有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火旺中将,国际知名电脑专家苏聪颖,美国医学生化专家陈志坚以及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局长陈树林等。台塑大王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也祖籍长坑。
经济发展
长坑乡茶叶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大力调整优化茶叶结构,继续围绕”一线两片”的整体规划,打造长坑乡茶叶基地、长坑乡公路两侧茶叶基地示范茶叶的大格局。深入实施茶叶优质茶叶工程,落实现代化茶叶管理技术,实现茶叶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
加快省级旱作高效茶叶示范项目建设,按照在示范区内建设1茶叶基地茶叶的规划,积极引进推广茶叶价值品种500亩,初步形成长坑乡公路两侧发展高效设施栽培茶叶的基本框架。搞好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
⑸ 长坑乡的乡镇概况
长坑 地理条件优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长坑茶叶久负盛名,国家级茶树良种大叶乌龙就发源于此,产茶历史悠久。境内峰峦竞秀,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泉甘土赤,空气、土壤、水质不受污染,茶叶品质优良,是发展绿色茶叶食品的理想之地,十分适宜乌龙茶尤其是铁观音的栽培和制作。长坑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清道光年间,安溪长坑(时为泉州府金田乡)王家高祖母徐雪娘,携儿子王天来儿媳林谨,带着大叶乌龙茶苗,从家乡出发,渡台登岛,来到台北直潭山上垦荒种茶,以为生计,繁衍生息,至王永庆一代,成为一代“经营之神”,传为佳话。茶中良种大叶乌龙发源于同发山麓、名刹泰湖岩附近长坑乡珊屏村,已得到各方证实 。作为安溪乌龙茶的主产区,长坑铁观音一直是安溪县国家金奖产品“凤山牌”铁观音的主要原料,受到国内外茶商的赞誉。除了茶叶外,长坑乡农业还有众多的名优特产。由于长坑历史上岩浆活动的积淀,花岗岩、高岭土、泥炭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大,易于开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长坑乡发展经济提供有力的后劲。长坑山明水秀,胜景天成,并保存众多的文物古迹。观光茶园和生态农业已成为长坑茶乡新的旅游亮点,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点是长坑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长坑进入历史发展新时期。尤其是几年来,长坑乡党政领导抓住时代机遇,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切实抓好以茶叶、畜牧、水果、林竹、食用菌生产为主的五大基地建设,走出具有山区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以茶叶加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茶叶是长坑的支柱产业。为
此,长坑乡积极做好茶文章,以茶为媒,以茶引商,以茶兴乡。乡党委政府一手科技兴茶抓质量,一手市场兴茶搞拓销,1999年以来,长坑乡已举办多届安溪县“长坑杯”茶王赛,大大提高长坑茶叶的知名度。1999年长坑茶叶参加安溪香港茶王赛获得银、铜奖和优质奖,长坑茶叶走俏四方。为了方便茶叶贸易,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长坑茶叶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全乡现有茶园近4万亩(其中铁观音茶园2.5万亩),已建成绿色铁观音茶叶基地1万亩,年产茶3500吨,茶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茶业的发展也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并引起外商投资热情。
⑹ 坪阳乡的历史文化
坪阳乡是一个侗民族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纯侗族聚居地,全乡侗寨村落风貌整体保存良好,侗寨的民族建筑非常富有特色,一般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大部分为三层杉木质结构的吊脚楼,公共建筑包括戏台、鼓楼、风雨桥、凉亭等。坪阳乡侗寨代表性建筑有:
1、鼓楼:①马田鼓楼,坐落于都垒河上的马田鼓楼,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948年复修,上世纪70年年代寨民对鼓楼进行维修。鼓楼高18米,宽8米,长18米。上下二层,鼓楼为九重密檐攒尖葫芦顶木楼,整座建筑不用一丁一铁。是都垒侗寨唯一的“国宝”文物,驰名湘桂黔三省;②马安鼓楼,坐落于马安村寨内,距马田鼓楼200米。鼓楼高15米,为五重重密檐攒尖葫芦顶木楼。其面积7.5米X7.5米X二层,下下层为方形平面,上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是群众聚齐议事的地方;③唐头鼓楼,始建于1820年。七重密檐攒尖葫芦顶木楼、1963年重修。其面积为9.5米X9.5米X2层;④建于清代的桐木鼓楼;⑤建于2008年的寨阳鼓楼是都垒侗寨最为壮观的民族建筑,其高度达26米,为11重密檐攒尖葫芦顶木楼,该楼除了景观的功能外,还是侗族村寨娱乐休闲,红白喜宴的主要场所。其面积为18米X18米X2层。它还是集体议定村规公约,排解纠纷和文化活动中心场所。
2、风雨桥:风雨桥是侗族地方最常见的公共建筑物,由于它集“桥、休闲休息,劳作期间躲避雨淋日晒”多种功能,故多为群众自动捐资出劳所修建,因此,每坐桥建成后,桥内都有“功德榜”布于其内,以昭后人。如都垒侗寨内的同罗桥、同为桥、坪兴桥、回归桥、田星桥,等等。为了达到娱乐、教育的目的,风雨桥内还大都画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图腾、有醒世警语等等不一而足。
3、戏台: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几乎寨寨有戏台,如桐木戏台、马田戏台、马安戏台,唐头戏台等都极具民族特色。
世界第八大未解之谜
再生人谜团
怀化新闻网2009-01-22『记者探秘:寻访怀化市通道县神秘“再生人”』 文章报道:
通道侗族自治县一个叫坪阳乡的地方却也出现了一群“再生人”,他们自称是通过投胎转世来到今世,并清楚地记得前世的经历。在当地,关于这种“再生人”种种的说法诡异而神秘,那么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是真有其事,真的潜藏着某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还是一个集体的谎言?本台记者对这一谜团进行了实地探秘。
坪阳乡位于通道的最南端,处在湖南、广西两省的交界处,一片外人很少涉足的神秘区域。“再生人”这种奇怪的说法在这个地方古已有之,当地将这一现象作为田野文化并进行了调查,也想解开这一谜团。坪阳乡党委书记陆志鑫,[再生人1:以前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但是没有做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尽管不能从科学上去考究,是什么原因形成的,但这种特异的文化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坪阳乡只有7800多人口,据我们把这种再生人现象做为文化调查来看,我们统计了一下,就有一百来个再生人。]
再生人,就是人生下来更事后,便能如数家珍般的说出他前世姓什名谁、家住何处、做过什么事、怎么生如何死、周围的邻里亲戚等等。更有甚者,会找到前世居住之地,或下葬之所,也有找到上辈子的亲人,再续前缘的。
再生人个案较多,记者通过村民的指引,找到了一户有“再生人”的人家。坪阳乡谱头寨有个吴姓男孩,前世是一头白猪,转世投胎为人后,因能准确地认出曾经杀死它的屠夫容某而在当地轰动一时,屠夫容某因此发誓今生今世不再杀生。记者找到了这个男孩的母亲陆居桃,[再生人2:(记者)他是什么时候讲前世的事情的?(陆居桃)他一岁多。(记者)刚开始说话的时候?(陆居桃)刚开始说点点话的时候。(记者)他怎么说?(陆居桃)他讲他是猪。人家在外面摘猪菜,他就说你不要拿这种菜,这种菜不好吃,人家问他,他就说他是猪。(记者)你那时候觉得奇怪吗?(陆居桃)我觉得很奇怪。]童言无忌,岂能轻信。但陆居桃发现,她儿子非常害怕屠夫容某,每每见到容某,都会哭叫并拼命往家里跑去。久而久之,村里人感到事有蹊跷,便试着问小男孩是何原因。哪料,小男孩依旧说,他前世是他外公家里养的一头大白猪,是屠夫容某买走了他并把他杀了。记者提出要采访男孩,但陆居桃以儿子已长大在外打工为由拒绝了。
为查明原因,记者又寻访了另一位传说中的“再生人”。
记者探秘:寻访通道县坪阳乡神秘“再生人”(二)
在通道县坪阳乡再生人群中有一个典型人物,她叫石尚仁,1962年出生。这位中年妇女极具神秘色彩,她已经十多年都没吃米饭了,每天的主食就是井水和少许蔬菜,肉类是决不沾口。然而,她每天却能正常劳作,并且不感到疲倦。
据石尚仁母亲回忆,石尚仁在两三岁时,就说她是从县溪来,原名叫姚嘉安,并生有一男一女,男的叫吴春,女的叫吴枚。面对记者的采访,石尚仁并没有回避, [再生人3:前世没有多大的,只有24岁就死了,是发高烧,发了三天高烧以后就死了。(记者)你前世是哪里的?(石尚人)我前世是那边的,县溪那边的。(记者)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有了前世?(石尚人)小小的时候,能爬在楼梯上的时候了,我就有了这种感觉。我也不知道那就是前世。(记者)以前的亲人都记得吗?(石尚人)记得。(记者)认你吗?(石尚人)后来我到11岁的时候去认他们,他们都感觉这个人跟以前的很相同、很相似,从那个时候我们一直在走动。]
如今,现年已是50多岁的吴枚一直叫46岁的石尚仁为‘娘’。自然,无论是吴枚嫁女,还是吴春儿子娶媳妇,石尚仁都以母亲的身份给他们备礼送去。
石尚仁对记者说,能回忆起前世这种特异,使她有了两个家庭,同样也使她很烦恼, [再生人4:很烦恼,因为人的那个感情啦,从小就好像没有童年一样,感觉这个事情对感情上折磨很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再生人”都不愿再提及前世之事。
相关文献
『猪牛昆虫投胎做人 湖南省惊人报导』 报道了一些例子。(该文标题有变,据说是原发于怀化新闻网2011年11月5日,待找到原始标题后,再补充) 还有视频报道 。有记者手记 。毛尚文文章『再生人——世界第八大未解之谜』也有群体采访。
新京报报道
2015-06-19《新京报》文章“湖南侗乡百余人自称转世而生 拥有前世记忆” 再次出现于各大新闻网站。摘要部分内容:通道县县长赵旭东告诉新京报记者,2011年,通道县官方联合中国社科院相关专家对坪阳乡再生人现象进行了考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肯定再生人现象的存在,但没有找到科学依据。”通道县委宣传部官员胡益龙说,在2013年,宣传部门曾联合湖南当地媒体及长沙某知名医院的脑科专家对再生人进行了研究,“呆了好多天。”但令胡益龙遗憾的是,“还是没有结论。”
另外,南方周末记者2015-06月到通道县调查再生人现象的传播史,采访一些干部,不是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26日发表文章“湖南“再生人”调查” 。
⑺ 谷亭镇的历史文化
谷亭复镇历史悠久,因春秋时期有宁母制亭而得名。据史载:“春秋鲁僖公七年(公元前673年)会齐侯、宋公、郑氏子华盟于宁母。”故取名古亭,后衍化为谷亭。
《水经注》“菏水东与泗水合于湖陵县西六十里谷庭城下。”即此,后谓曰谷亭,旧置谷亭闸及河桥水驿、谷亭遁运所,北至济宁,南至沛县俱九十里,为运漕往来要地,明隆庆中运河东徙,省遁去所及闸面移驿于南阳镇,遂废,亦曰谷亭保,参看谷亭集条。
⑻ 青溪镇的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丰富,文化遗产、文化名人灿若星辰熠熠生辉。青溪文化积淀深厚,被国家命名
为中国花环龙之乡的花环龙和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仔狮舞均起源于青溪;青溪还有大量丰富的山歌、民谣、民间传说等遗产;一代山歌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客家山歌传承人余耀南、著名词作家范源登老师等文化名人均为青溪人。清代《大清一统志》总纂丘建猷(翰林院总纂官)是坪砂人。1930~1934年中共中央在此设青溪交通站,曾先后护送刘少奇、周恩来、邓颖超、刘伯承、董必武、李德等200多人入闽西苏区,是当时唯一未暴露的“红色交通站”。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提纲: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国发[2005]18号文件和国务院国发[2005]42号文件精神,根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办公室要求,结合本镇实际普查情况,订出如下普查方案。
普查的项目及主要地区
(一)民族语言(01)此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二)民间文学(02)
1、神话(021):《天灯的传说》 被采访人:涂增泉 青溪村
《鹞子栋的传说》被采访人:余裕发 青溪村
2、传说(022):《多宝岩》 被采访人:江如君 文化站
3、故事(023):《潘了拳》 被采访人:袁武秋 上坪村
4、歌谣(024):《客家山歌》 被采访人:谢容英 青溪村
《客家山歌》 被采访人:曾信英 虎市村
5、谚语(027): 被采访人:谢容英 青溪村
6、谜语(028):《牙刷子》 被采访人:余新华 文化站
7、其他(029):《顺口溜等》 被采访人:陈清贤 上坪村
(三)民间美术(03)
绘画(031): 被采访人:涂其次 长丰村
(四)民间音乐(04)
民歌山歌腔(041): 被采访人:谢容英 青溪村
其它小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五)民间舞蹈(05)
1、岁时节令习俗舞蹈(052)
(1)花环龙 被采访人:范孙兴 桃林村
(2)黑胶灯 被采访人:江国超 铲坑村
(3)仔狮舞 被采访人:涂叠丁 青溪村
2、生活习俗舞蹈(051) 被采访人:丘家烈 上坪村
(六)戏曲(06)
此大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七)曲艺(07)
此大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八)民间杂技(08)
此大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九)民间手工技艺(09)
1、烧造(093):砖瓦 被采访人:余合发 青溪村
2、编织扎制(096):纸扎 被采访人:江烈群 铲坑村
花灯 被采访人:范篆兴 桃林村
其它小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3、工具和机械制作(主要农业工具制作)(091):
被采访人:涂叠丁 青溪村
其它小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十)生产商贸习俗(10)
1、农业(101): 被采访人:巫银光 下坪村
2、林业(102): 被采访人:丘新仔 上坪村
其它小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3、饲养和畜牧业:养猪: 被采访人:丘家伟 上坪村
(十一)消费习俗(11)
饮食: 被采访人:丘家烈 上坪村
其它小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十二)人生礼俗(12)
人生礼俗: 被采访人:丘家烈 上坪村
被采访人:谢容英 青溪村
其它小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十三)岁时节令(13)
本镇主要节日: 被采访人:余裕发 青溪村
(十四)民间信仰(14)
庙会(144): 被采访人:袁武秋 上坪村
其它小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十五)民间知识(15)
物候气象(152): 被采访人:余新华 文化站
其它小项本镇无普查项目
(十六)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6)
⑼ 挖色镇的历史文化
挖色自古以来人多地少,有着悠久的建筑史和传统的高超建筑艺术。大理以石头垒墙,挖色则以石头为基叫石脚,讲究的用五面石镶砌,勾边缝,上面以两块木板夹拢夯筑板墙,间隔和上层用砖和土基,瓦房一般下盖板瓦,上盖筒瓦,草房两头设风火墙。宅院为一坊一角或二角(即三开间两头或一头有漏角的长条型庭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装饰大多绘画雕塑,寺庙大多绘龙、凤、狮、虎,居民一般绘南瓜龙花。
挖色全镇聚落形态发展脉络清晰(已作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既有原始聚落初期的空间形态性,如受地理环境及民风民俗影响而自然形成的居住组团及小尺度街巷和不规则宅院,未经功能分区整理,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系列公共空间、寺庙戏台、市场等,其原始性、真实性整体保持完好,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社会的真实性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又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模式、统一管理的现代建筑群落,对于研究这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地理环境变迁,人口变化及经济状况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较早的有明代大成奎阁节、舍上、王家巷三登交界处的三座木牌坊。一是题名坊”(题写大成历代功名人物);二是“功德坊”(题写大成历代捐资为公人名);三是“长寿坊”(题写大成八十岁以上长寿者)。三坊均于咸丰年间被毁。今其地白语仍称“配上革眉闷”。小城村杨家院牌坊立于明代,今遗迹尚存。清代咸丰年前崇福寺有三座木牌坊代山门曰凤朝坊,烧毁于咸丰年间兵火。清光绪康廊董维序大门口列有一座石牌坊,有遗迹,前几年修大门撤除。民国间大成渍上杨家和石麟登张家分别列两座
⑽ 后山乡的历史文化
后山乡有悠久的历史,后山人民、苗族同胞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明末清初,隶属水西地域,吴三桂平水西时,这里留下“三斗三升驽牙子,八百花苗把后山”的传说;咸同年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断后部队傅王在后山芦竹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续遵义府志》誉后山苗寨“笙韵苗寨”。解放后,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后山少数民族同胞真正当家作了主人。1956年11月23日,成立了后山苗族布依族乡。
后山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民风古朴,民族风情浓郁诱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黔北川南传统文化之精华——苗族芦笙文化,芦笙文化与东南亚、美国苗族风俗一脉相承,它包括芦笙舞蹈,如:板凳舞、滚山珠、踩锅边、滚牛皮、四门斗底、爬花杆、大团圆、小团圆、扣鸭脚、倒栽桩、黄龙缠腰、高台芦笙舞、苗族家传硬气功等系列朴质传神的舞蹈,也包括原始图腾色彩的打牛、母猪神、火炉猪、掩火星、跳马脚、踩山、三月三、赶苗场、上刀山、下火海等传统风俗,还包括黔北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饮食、勾藤酒、语言、婚俗等文化,其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特别是1982年以来,后山“滚山珠”、“踩月亮”等传统体育节目多次在全国、全省民运会上获得金奖,被外国人誉为“五彩缤纷的奇葩”。因此,1996年,贵州省文化厅将后山乡命名为“苗族芦笙艺术乡”并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