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数学选修3-1《数学史选讲》 学习心得 600字
读完《数学史》,心底不由得一阵感动。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一个对数学有着宗教般虔诚的仰望者的心动,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无尽探索欲望的追求者的向往。每一代人都在数学这座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当我们为这个大厦添砖加瓦时,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
通过这本书,我对数学发展的概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让我初步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了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数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跟读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困难和战盛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真实的过程是在教科书里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则可以使人们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
在数学那漫漫长河中,三次数学危机掀起的巨浪,真正体现了数学长河般雄壮的气势。
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成为数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最早发现根号2的希帕苏斯被抛进了大海。
第二次数学危机,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但牛顿曾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攻击前,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也给了数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
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这些凡夫俗子的确很难理解他们。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累积性很强的科学。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近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例如,数的理论演进就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性;在几何学中,非欧几何可以看成是欧氏几何的拓广;溯源于初等代数的抽象代数并没有使前者被淘汰;同样现代分析中诸如涵数、导数、积分等概念的推广均包含乐古典定义作为特例。可以说,在数学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彻底推翻前人建筑的情况。
而中国传统数学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它持续不断,长期发达,成就辉煌,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数学”色彩,对于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远古以至宋、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明代以后由于政治社会等种种原因,致使中国传统数学濒于灭绝,以后全为西方欧几里得传统所凌替以至垄断。数千年的中国数学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大批有价值的史料。
人们为什么长久以来称数学为“科学的女皇”呢?也许是女皇让人无法亲近的神秘感和让人们向往和陶醉的面容,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数学吧!
『贰』 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
中国的数学教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数学已作为“六艺”之一,成为专门的学问,唐初国子监增设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使用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的《算经十书》为教材。明代算科考试亦以这些教材为准(见中国数学史)。
近现代的初等数学教育,可以说是在晚清(1903)颁布癸卯学制,废除科举,兴办小学、中学后才开始的。当时小学设算术课,中学设数学课(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簿记)。民国初年(1912~1913)公布壬子癸丑学制,中学由五年改为四年,数学课程不再讲授簿记。执行时间最久的是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将小学、中学都改为六年,各分初高两级,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高中皆三年。初中数学讲授算术、代数、平面几何,高中数学讲授平面三角、高中几何、高中代数、平面解析几何(高中曾分文理两科,部分理科加授立体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这个学制基本沿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学制大都改为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初中逐步取消算术课。50年代高中数学一度停授平面解析几何,后又恢复并增授微积分初步以及概率论和电子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中国近代高等数学教育,也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本来是个外语学校,从1866年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招生,开始向中等专科学校转变。1868年聘李善兰为总教习,设代数、几何(原本)、平面和球面三角、微积分等课程,可以认为,这是向中国学生较系统地传授西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开始。1898年戊戌变法中,京师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国立大学。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首创数学门(相当于系),1919年改称数学系,这是中国第一个数学系。随着较早成立数学系的有南开大学(1920)、厦门大学(1926)、中山大学(1926)、四川大学(1926年前后)、清华大学(1927)、浙江大学(1928)等。此外,1912~1915年间,还成立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2,前身是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13)、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各设立数学物理(化学)科,他们先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1922)、武汉大学(1928)、东南大学(1923;1928年又改为中央大学),并都成立了数学系,其间或以后成立的其他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及设有理科的高等学校都陆续成立数学系。
各校建系初期,实施的数学教育差别很大,后来教育部才对必修课作了原则规定。主要授课教师多半是归国留学生,所用教材,除少数自编者外,多数是外文本或其中译本。从课程设置看,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水平不低,但各校的教学质量差异不小。数学系学生,每校每年级一般都只有少数几个人。
1931年清华大学开始培养数学研究生,后继者有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的研究工作也比较集中在这几所学校。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还出版了刊物,登载数学论文。
除了在国内培养数学人才外,还通过一些渠道派遣留学生,例如利用中美庚款、中英庚款和中法庚款公开考试派送的留学生中,都有数学名额。30年代还曾邀请少数外国数学家如 W.F.奥斯古德、N.维纳、J.(-S.)阿达马等来华讲学。
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时期,不少老一辈数学家如姜立夫、熊庆来、陈建功等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数量虽然不多,但对于使现代数学在中国土壤上生根,作出了宝贵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集中领导下,采用了苏联的教育制度,数学教育也经历了巨大变革。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都设立了数学系,全国有了统一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广泛引进了苏联教材,各校必修课的设置及其内容规范化了,保证了一定水平。数学基础课一般都设了习题课,对学生的帮助更为具体。师范院校的数学专业在基础课的设置上,与综合大学的数学专业相近,并增设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法及教育实习等课和教学环节。综合大学的数学专业一度在最后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里分为若干专门组,如代数、数论、几何、拓扑、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数学的前沿工作。后来专门组撤销,课程更多样化了。
从19世纪20年代后期起,浙江大学数学系就开始采用讨论班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其他如西南联合大学也曾采用过。到了50年代,结合专门组教学,这种作法得到进一步推广,各主要大学数学系都逐步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并招收了研究生。由于国内培养的数学人才不断增加,教师队伍逐渐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归国留学生的局面,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以及个人编写的教材也逐渐取代了外国教材,它们一般较结合本国实际。1957年以后,一些学校开展了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增设了计算数学专业或专门组,开设了如运筹学等课程,概率统计等课程的开设更为普遍,培养了有关方面的人才。理、工等科系的学生,一般也学习一定份量的高等数学课程。
以上情况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数学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显着变化,逐步发展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必修课太重,不少课程要求过专过高,教学制度又过分要求划一,未能因材施教,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基础不牢,加以对理论和实践有时理解得不全面,工作中有摇摆,使数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尽管如此,这段时期的数学教育成就还是很大的。一般数学人才的培养已能立足于国内了。
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数学教育受到严重挫折。1977年后,经济、政治、科学、教育各方面都先后提出了改革的方针和措施;实事求是精神的发扬,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教学制度的灵活,选修课的增加,使各校有条件分别发扬其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由于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应用研究,重视基础研究”的方针,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各得其所,长期存在的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识分歧终于澄清。除了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外,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还设了数理逻辑、控制理论、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经济数学等专业,许多工科院校也建立了应用数学专业。高等学校理、工、农、医以至经济、管理方面等科系的学生,都学习比过去更多的高等数学方面的课程。
中国高等学校是全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数学研究也是这样,特别是近十年来有了较全面的发展与提高,一些大学还设立了数学研究所。高级数学人才的培养也随之逐渐能立足于国内,正式建立了学位制。数学方面已在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教育与数学史等方面培养博士研究生。1983年在中国第一批18位接受本国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中,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就有12人。必须指出,中国科学院数学各方面研究所,在培育人才,包括培养研究生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1966年以前曾向少数国家派遣了数学方面的留学生和进修教师,1978年起派出人员大量增加。还邀请了许多国外数学家前来讲学,中国数学家出国讲学和参加国际数学学术会议的就更多了。中外学术交流对中国数学事业的繁荣起着很好的作用。
中国数学教育趋势
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数学教育改革的背景,至少有来自于九个方面的考虑:知识经济、社会关系、家庭压力、国际潮流、考试改革、科教兴国、深化素质教育、普及义务教育、科技进步。
来源:京翰中考网
『叁』 对《经济数学》 的认识
《中学数学月刊》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中学生数学》
《中学数学》
《中学数学研究》
《数理天地(高中)》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通报》
《数学进展》
《高等数学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工程数学学报》
《工科数学》
《海南数学学习》
《湖南数学年刊》
《计算数学》
《计算数学(英文)》
《经济数学》
《中国数学文摘》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
《应用数学学报》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
《系统科学与数学》
《数理统计与管理》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数学理论与应用》
《数学年刊A辑》
《数学年刊B辑(英文)》
《数学通报》
《数学通讯》
《数学学报》
《数学学报(英文)》
《数学学习(高等数学)》
《数学学习与研究》
《数学研究与评论》
《偏微分方程(英文)》
《模糊系统与数学》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英文版)》
《代数集刊(英文)》
我也很爱数学,这里还有大部分是大学里的数学,中学生看可能有些难,或根本看不懂,比如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有《数学年刊》就很专业的,大学生也未必看得懂,不过没关系,当你学到那一步之后,你就不会感到困惑的
『肆』 通过学习经济数学基础,你认为数学在经济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不少于100字!谢谢
在中国战国时期,曾经有过一次流传后世的赛马比赛,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田忌赛马。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在已有的条件下,经过筹划、安排,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就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可见,筹划安排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前者提供模型,后者提供理论和方法。
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
但是作为一门数学学科,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最优方法的选择安排,却是晚多了。也可以说,运筹学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分支。
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当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运筹学的许多内容不但研究经济和军事活动,有些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了。运筹学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数学上的分析、运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最后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已达到最好的效果。
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
虽然不大可能存在能处理及其广泛对象的运筹学,但是在运筹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形成了某些抽象模型,并能应用解决较广泛的实际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运筹学已渗入很多领域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筹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是一个包括好几个分支的数学部门了。比如:数学规划(又包含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组合规划等)、图论、网络流、决策分析、排队论、可靠性数学理论、库存论、对策论、搜索论、模拟等等。
『伍』 数学发展史和感想
LZ分好多啊,我给你写一个
从我国第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开始,中国的数学事业,便蓬勃的发展。算筹,割圆术,杨辉三角等等发现或者理论,祖冲之,秦九韶等数学家,都为中国在世界数学史上增辉添彩,许多数学理论,都领先外国多年。但是中国传统数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数学著作都以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纲,这些问题基本按社会、生活领域进行分类,过分重实用,不利于抽象概念和命题的形成。而且,中国传统数学始终置于政府控制之下,直接受制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的需求,特别的,明代封建统治者的政策不利于数学发展。这些都导致后期中国数学发展缓慢,无法与世界接轨。
至于中国近现代的数学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才真正开始。这期间,浮现了诸多伟大的数学家,苏步青,赵元任,他们中的多数回国后成为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从北大1912年成立时建立的数学系起,中国各地的数学教育日渐成熟,培养了许多数学领域的人才,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PS:具体LZ自己网络一下吧,很容易的,太长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外界的合作也日渐增多。但是,这给人们带来的功利,浮躁心理,也不容忽视。试看现在中国的数学教育,人人都在搞竞赛(虽然现在国家限制),各种培训班培养出来的,很多都是没有兴趣的做题机器,这种人,是很难在数学领域有所长足发展的。
中国在不断强大,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有理想,不能急功近利的只关注高收益的学科与专业,更应注重基础学科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不仅体现在工业领域,基础理论也是科学不可分割一部分。纵观中国的数学发展史,不管时代如何,代代都有才人出。希望,中国的数学,将会在我们这一代,有长足的发展,不要让中国悠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蒙羞。
嘿嘿,瞎写的,不好不对,别喷我
紫色的港湾团队,精诚为您解答,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共同进步。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陆』 关于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兴趣的几点看法
经济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和工具课,经济数学核心内容是微积分,是分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有力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都是非常有用的。改进已有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好经济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其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是经济数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经济数学教学偏重自身的理论体系,过于强调基本理论的介绍。这样一种固化的教学模式,常常会使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内容晦涩枯燥、抽象难懂,从而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改进经济数学教学的几条途径。
1?郾加强学科背景知识的介绍
经济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如果采取纯粹的定义、定理加推导的方式,学生容易失去兴趣,也很难深刻理解相关概念。现在许多教师上课时,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对这门课程的相关背景却无暇顾及。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追溯本学科的相关历史。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拓广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极限是这门课的第一个抽象概念,也是贯穿经济数学课程的主线。在讲授极限概念时,可对其理论的发展过程作如下介绍。极限的朴素思想和应用可追溯到古代,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的《天下篇》中就有一句著名的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我国古代极限思想的萌芽。三国时代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的极限是圆面积这一思想来近似计算圆周率π的,并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随着微积分学的产生,极限概念被明确提出,但理论基础却含糊不清,直至19世纪,由A.L.柯西、K.魏尔斯特拉斯等人的研究,以及实数理论的建立,极限理论才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基础之上。
这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帮助充实教学内容,对这些数学家的历史贡献和生活趣事的讲解会使学生对这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数学家既好奇又崇拜,他们渴望了解这些数学家的具体工作,自然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寻找答案。
2?郾注重知识点的几何意义阐述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例如:求定积分计算?蘩dx(a>0)。
解:设x=asint,则dx=acosdt,且x=0时t=0;x=a时t=
故?蘩dx=a?蘩costdt=?蘩(1+cos2t)dt=t+sin2t=,其几何意义为以(0,0)为圆心,以a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圆的面积。
从实际教学效果看,采取这样一种图形的处理方式,有助于学生从直观上加深对定积分几何意义的理解。
3?郾借助Mathematica软件进行运算
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经济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强调基本理论的介绍,对经济数学的方法和应用重视不够。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迫切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与计算机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数学实验就是其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利用数学软件将数学知识与计算机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就以线性规划问题为例说明Mathematica软件的作用。
在Mathematica系统中,用ConstrainedMax和ConstrainedMin函数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其调用格式如下:
ConstrainedMax[f,{inequalities},{x,y,…}]表示对非负变量x,y,…,在约束不等式组{inequalities}下,求目标函数[f的最大值。
ConstrainedMin[f,{inequalities},{x,y,…}]表示对非负变量x,y,…,在约束不等式组{inequalities}下,求目标函数[f的最小值。
例如:求解线性规划问题:max z=4000x+3600x s.t.3x+2x≤122x+x≤9x+3x≤8x≥0,x≥0
解:In[1]:=Clear[x,y]
In[2]:=←ConstrainedMax[4000x+3600y,{3x+2y≤12,2x+y≤9,x+3y≤8},{x,y}]
Out[2]=17600,x→,y→?摇
由Out[2]知,该问题的最优解为,,最优值为17600。
4?郾培养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的意识
现在的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强调素质教育,事实上经济数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工具课在各种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向学生介绍经济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比如成本分析、物流运输、信贷投资、财政预算等无不以经济数学为其理论基础,而许多同学对这方面内容非常感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针对相关知识点介绍一些经济数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情况,为他们做一些指引工作。这些内容看似占用教学时间,却有利于学生了解经济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对经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应用意识,为他们将来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柒』 研究性学习:对于中国数学发展史的感想
LZ分好多啊,我给你写一个
从我国第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开始,中国的数学事业,便蓬勃的发展。算筹,割圆术,杨辉三角等等发现或者理论,祖冲之,秦九韶等数学家,都为中国在世界数学史上增辉添彩,许多数学理论,都领先外国多年。但是中国传统数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数学著作都以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纲,这些问题基本按社会、生活领域进行分类,过分重实用,不利于抽象概念和命题的形成。而且,中国传统数学始终置于政府控制之下,直接受制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的需求,特别的,明代封建统治者的政策不利于数学发展。这些都导致后期中国数学发展缓慢,无法与世界接轨。
至于中国近现代的数学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才真正开始。这期间,浮现了诸多伟大的数学家,苏步青,赵元任,他们中的多数回国后成为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从北大1912年成立时建立的数学系起,中国各地的数学教育日渐成熟,培养了许多数学领域的人才,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PS:具体LZ自己网络一下吧,很容易的,太长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外界的合作也日渐增多。但是,这给人们带来的功利,浮躁心理,也不容忽视。试看现在中国的数学教育,人人都在搞竞赛(虽然现在国家限制),各种培训班培养出来的,很多都是没有兴趣的做题机器,这种人,是很难在数学领域有所长足发展的。
中国在不断强大,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有理想,不能急功近利的只关注高收益的学科与专业,更应注重基础学科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不仅体现在工业领域,基础理论也是科学不可分割一部分。纵观中国的数学发展史,不管时代如何,代代都有才人出。希望,中国的数学,将会在我们这一代,有长足的发展,不要让中国悠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蒙羞。
嘿嘿,瞎写的,不好不对,别喷我
紫色的港湾团队,精诚为您解答,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共同进步。
『捌』 辽宁师范大学的经济数学选修课学习体会怎么写
http://wenku..com/view/52d7ad7202768e9951e738d9.html论导数,积分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导数、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都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工具。运用导数和积分等知识,可以对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企业经营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这种讨论导数,积分等数学概念在经济分析中的简单应用。关键词:导数,积分,经济活动,成本,利润一、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导数是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在经济工作中,也存在变化率的问题,边际分析就是用求函数导数的方法,解决边际变化问题的。在经济学中,如果某经济指标y与影响指标的因素x之间成立函数关系y=f(x),那么称导数f’(x)为f(x)的边际函数。 1.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习惯用“平均”和“边际”两个概念来描述一个经济变量y对于另一个经济变量x的变化情况。平均的概念表示在自变量x的某一个范围内 y的变化情况; 边际概念涉及x的某一值的“边缘上”y的变化情况。显然,平均均值y随着x的取值范围不同而不同,边际概念表示当x的改变量△x趋于0时,y的相应改变量△y与△x的比值 的变化 ,即经济活动中涉及的边际变化有: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⑴边际成本经济学的边际成本 定义为:增加一个单位产品引起总成本 的变化。因为总成本都是产量Q的函数,所以边际成本 在数学上可以表达为总成本的导数,即: = 。例1.设某企业总成本的函数C =0.001Q -0.3Q +20Q+500,求边际成本函数和产量Q=30/件时的边际成本。 解:边际成本函数C = =0.003Q -0.6Q+20产量Q=30/件时的边际成本C =(0.003Q -0.6Q+20) =4.7/元 产量 Q=30/件时的平均成本 ≈28.6元 因为边际成本4.7元低于平均成本28.6元,所以提高产量,有利于降低单位成本。⑵.边际收益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类似,其定义为R’=R’(q),,即边际收益是总收益函数R(q)关于销售量q的导数。其经济含义是:当销售量为q时,再销售一个单位(即△q=1)所增加的总收益△R(q)。例2.已知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收益R(元)是销售量q(吨)的函数,R(q)=200q+0.01q ,现预知生产50吨该产品时的边际收益,那么,边际收益为,R’(q)=200-200q,当q=50时,R’(50)=200-200*50=199。其经济含义是:当销售量为50吨时,再销售一顿(即△q=1)所增加的总收益为199元。 2.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经济学的需求弹性是需求量变化率同价格变化率之比。设需求函数为Q=Q(p),当价格p有了变化量△p时,需求量的改变量为△Q,则 就是需求量对价格的需求弹性,它的大小客观的反应了需求量对价格改变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虽然表达了商品需求对价格改变反应的敏感程度,但对于具体的一点P 来说,它所表达的敏感程度不够精确,因此极限就是点弹性。Lim △p→0 =p* = 例3.设需求函数Q=650-5p-p ,求需求价格的点弹性函数,并求p=1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解: =-5-2P需求价格弹性函数为 = P=10时需求价格弹性为 =-0.5这说明了,这种商品的价格在10元/件的水平,价格上升1%市场的需求量相应的下降0.5%。它精确的反应了该商品需求量对价格改变反应的敏感程度。二.积分在经济中的运用 在高等数学中,求积分与导数或微分是互为逆运算。不定积分是求全体原函数,定积分是求和式的极限。积分在经济分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求这个函数或求总量的问题,例如利用积分可以解决最值和资金流量的现值问题。最值 在经济应用中,求平均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等都是最值问题。如已知边际成本C’(q),求产量为q是的总成本函数,即求原函数的问题,也就是求C’(q)的不定积分 (q)dq=C(q)+C (C 为固定成本);边际成本C’(q)求产量有a增加到b是总成本的增量,就是求定积分 (q)dq=C(q) =C(b)-C(a)。同样的道理,边际收益与边际利润中,求总收益与总利润是求函数的不定积分,求a到b的收益量或者利润增加量是求函数的定积分。资金流量的现值 如果某项投资的收益分若干期,那么每期期末的收益会有所不同。这种每期期末的收益就称为“资金流量”。假设各期的收益流量分别为R ,R …Rn,那么对于第I期期末自己流量为R ,其现值Pr是多少?即未来的收益现在值是多少钱?假设利润为r,可以得到一下结论:① 在离散情况下,第I期期末的收益流量为R 的现值为P (i)=R ,全部n期的收益流量的现值应为合式P = ;② 在连续情况下,资金流量是时间t的函数。若t以年为单位,则第t年的资金流量为R(t),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的资金流量的近似值是R(t)dt利率为r,其现值应为R(t) dt;到n年年末资金流量总和的现值就是t从0到n的定积分,即P =A 。同样的,当我们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购买,卖出一定数量的商品时卖价,卖价与实际价格的关系同样也用到我们所学的定积分的只是。消费者剩余 在经济学上,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或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与实际支付的价钱之差,它是对消费者从交易中所得利益的一种货币度量.一般地,需求函数 图象上一点 的含义是:消费者购买 单位商品时,他最多愿意为第 单位商品支付 单位货币,这正如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速度曲线 上一点 表示物体在第 单位时刻的瞬时速度 一样,物体从开始 至第 单位时刻的位移为 .类似地,消费者购买 单位商品,他最多愿意支付的金额为 ,如果此时市场价格为,那么实际支付的金额为 ,两者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剩余 。2.生产者剩余 在经济学上,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出售一定量商品或服务实际获得的价钱与生产者可以接受的最低价钱之差,是对生产者从交易中所得利益的一种货币度量一般地,供给函数 图象上一点 的含义是:生产者出售 单位商品时,他愿意从第 单位商品至少获得 单位货币.从而根据定积分定义可知,生产者出售 单位商品,他愿意获得的最少金额为 ,如果此时市场价格为,那么实际获得的金额为 .两者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即生产者剩余 .例1如图1, 品牌的摩托车的需求函数是 ,售价为1800元/台,求消费者剩余.分析:由消费者剩余公式可知,求出 是解本题的关键.解:由已知,摩托车的实际价格为1800,即 .把 代入 ,得 .所以消费者剩余是 (元).答:消费者剩余是 元. 综上所述:经济数学中的导数,积分等数学知识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对企业经营者来说 ,对其经济环节进行定量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将数学作为分析工具 ,不但可以给企业经营者提供精确的数值 ,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 ,还可以给企业经营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这也是数学应用性的具体体现。因此 ,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者 ,应该掌握相应的数学分析方法 ,从而为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⑴刘金辉:《经济数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6⑵顾静相:《经济应用数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⑶徐建豪 刘克宁 易风华 辛萍芳::《经济应用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⑷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玖』 经济数学
P+0.2Q=80即Q=400-5P
EQ/EP=Q'×P/Q=-5×P/400-5P=P/P-80
绝对值EQ/EP>1,即绝对值P/P-80>1
P>0,Q>0,Q=400-5P>0即得P<专80所以P-80<0,所属以p/p-80<0,绝对值p/p-80>1,-p/p-80>1,所以p>80-p,所以p>40,当40<p<80时,富有弹性
『拾』 《数学简史》的读书感受
我阅读《数学简史》,完全在一种休闲的、轻松的,也是舒坦的、愉快的状况之中。碰到繁复的数学公式、定理及其证明等,我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一如我读大部头的小说,往往常规地跳过向来不太在意的大段心理描写一样。读《数学简史》,我却十分留意它行云流水的叙述、缜密思维的演绎、多姿多彩的话语、宏大紧密的结构。有时,我按图索骥,对着目录,找准其中的某一篇章,仔细揣摩;有时,我随意打开其中的某页,顺势而读,总能做到乐在其中。我不求透彻的理解、不求系统的把握,数学简史》让我与牛顿、高斯这些巨人亲密接触,也让我循着代数、几何、算术、三角学发展的脉络,靠近(还不能说走进)数学。在我来说,只是追求阅读视野的扩大、知识背景的重构。
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内容涉及到从上古时代到19世纪初的这段时期。为了跟踪过去2000年当中主要数学概念的发展,作者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与运用。在介绍重要数学家的工作时,大量从他们的原著中引用材料。在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皇家学会和剑桥三一学院的帮助下,引用了比较多的史料,使人们对原始的情况获得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还注意到数学知识的继承性和积累性,并不把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完全归功于某一个人。例如对欧几里得和牛顿这样一些主要的流派,作者到说明他们的成就的渊源,从而勾画出数学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斯科特博士依靠他对数学史的驾驭自如的能力写出了这本富有激励性的好书。
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跟读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困难和战盛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真实的过程是在教科书里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则可以使人们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