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童装的发展历史

童装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4 22:44:22

Ⅰ 巴拉巴拉的历史

新世纪初,森马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授权温州市巴拉巴拉童装有限回公司答全权代理该公司balabala巴拉巴拉童装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生产、销售和特许经营。温州市巴拉巴拉童装有限公司自创立之初就拥有原森马企业的强势资源:6年中国服装市场特许经营的成功运作;香港、西欧等全球时尚中心的设计支持;高素质的营销团队和服务团队。巴拉巴拉童装公司拥有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信息网络、物流配送、生产管理、加盟服务、品质中心等八大管理中心,以及拥有成功运营300多家特许连锁专卖店的市场经验

Ⅱ 湖州织里中国童装城的历史背景

湖州织里中国童复装城位于制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东邻轧村镇,南界旧馆镇,北依太湖,与太湖镇相连,西与戴山镇接壤。距湖州市区18公里,318国道、长湖申航 道沿镇而过,境内土地肥沃,河道众多,是典型的鱼米之乡。织里镇是浙江省湖州市的产业大镇、经济强镇和市场重镇,是湖州中心城市的工贸区和对外开放的 重要窗口,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区域面积为135.8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1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约8万人。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439元,财政收入1.5亿元。织里镇是全国知名的童装基地,这里家家户户连着童装、做着与童装相关相悉的产业,2001年这 里召开过中国织里童装博览会和第二届织里振兴杯全国儿童服装服饰设计大奖赛。

Ⅲ 湖州织里中国童装城的发展历程

织里童装产业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全镇有7万多人专门从事童装产业,现有童装生产企业6000多家,拥有中高速缝纫机65000台,电脑绣花机2142台,金梦圆等企业已拥有了CAD服装电脑辅助设计。从事绣花、印花、砂洗等相关产业经营企业1652家,从事面料、辅料、缝纫机销售等配套行业经营企业2154家。织里镇拥有了中国织里国际童装市场和中国织里商城童装城两大市场,市场日均人流量3万人,日销售童装30万件(套),是浙江省十五个重点市场之一。2001年童装产量1.2亿件(套),产值3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和销售地。
织里童装产业的优势。一是市场定位准。总体以中低档为主,适量生产高档精品,这不仅适合儿童服装款式翻新快、换季淘汰快的特点,也符合中国的消费国情。二是产品规格齐。各种规格、型号齐全,每季童装款式多达500余种,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三是企业机制活。企业以个体私营为组织形式,生产经营独立自主,市场信息灵通,决策快速灵活,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产品。
童装产业对织里镇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一是童装经济奠定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织里GDP每增长1%,就有着童装业的三分之一。二是推动了专业市场群的形成。织里拥有童装、棉布等六个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拥有摊位3560个,2009年市场成交额92.9个亿,而童装业是最早的起源,是最大的市场,占了30%份额。三是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全镇已有75%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加快了人口集聚和城市化进程。四是拉动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童装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童装市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扩展,各种要素迅速向城镇集聚,形成了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织里童装产业发展实施四大战略:1.扩张战略。立足现有优势,进一步发挥童装市场的辐射功能,集聚生产要素,扩张产业总体规模。计划三年内童装产量达2亿件(套),产值50亿元。2.规模战略。扶持、培育一批核心支柱企业,力争在3年内培育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10家,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50家,500万元的规模企业100家。3.品牌战略。创新企业管理机制,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力争三年内培育省级以上著名商标2-3只,形成一批在局部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童装品牌。4.“双外”战略。既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和开辟国外市场,使织里的童装蜚声国内外。
闻名遐迩的“中国童装之都”吴兴区织里镇再次掀开童装产业发展新篇章,总投资25亿元、总占地面积600亩的中国童装城昨天举行奠基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马以宣布开工。中国商业联合会秘书长骆毓龙为中国童装城授牌。部分重点客商与中国童装城签订《意向进驻协议》。市领导金建新、马红宝、李建平等出席。
中国童装城项目以童装产业为核心,用3年时间打造一个童装及面辅料展示配送中心、一个提供配套服务的商务科技中心。建成后,中国织里国际童装城将涵括与儿童生活实用品相关的所有功能内容,并联动该镇其他支柱产业集群形成效应经济体,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功能最先进的国际化童装交易、研发和展示基地,并用5年时间成为五星级市场和4A级特色旅游景区。 围绕如何加速童装产业集聚和提升,为投资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集聚发展”为主题的2009中国织里童装活动周同时启幕。活动期间,童装创意团队设计大赛、品牌童装发展与提升高峰论坛、童装类企业创新创强表彰大会、童装企业员工演讲比赛等相继开展,百余家童装类企业、千余名童装设计及从业人员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展示织里新面貌,进一步打响童装品牌,提升织里镇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0年,以“产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为总目标的织里正处于产业提升跨越之年,童装产业形成特有的生产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并在政府推动引导下显现出较为强劲的后发优势。为推动童装产业加快提档升级,进一步引导其朝着规模型、品牌型、科技型和外向型方向发展,织里镇将着力打造“龙头”企业领航、知名品牌支撑、群体总量为基础的童装“航母”,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培养童装龙头企业板块,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童装著名企业和品牌,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品牌延伸形成强大竞争力,打造一条从童装设计、加工生产到资讯、物流、面辅料供应、电脑绣花等完善的基础产业链,并进一步抓好童装安全生产,推动织里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织里中国童装城位于织里传统产业基地、物流基地与吴兴区政府、湖州城区之间,交通便捷,区域位置极为优越。项目总占地面积近600亩,总建筑面积约71万方,其中主要包括46万方商业面积和24万方配套设施;总投资25亿元。
织里中国童装城由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政府联合浙江南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织里镇童装商会三方共同投资组建的开发团队强强联手、共同开发。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00亩,总建筑面积70余万方,项目总投资25亿元,将分为三期实施开发建设。一期用地面积为176亩,建筑面积约19.8万方。以精品童装批发交易和品牌展示为主体功能以及儿童体验、儿童玩具、儿童童鞋、儿童用品、儿童实用展示及儿童文化创作功能为辅,并配设有大型展示、大型停车场等功能设施。二期由面辅料、棉坯布、羊绒衫、妇女用品、床上用品等批发交易为主体功能组成。并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开发旅游购物与旅游休闲功能区。三期由酒店、商务办公、会展、研发、仓储、物流等主体功能组成。为全国的童装企业注入国际化时尚元素,使织里中国童装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国际童装名城。

Ⅳ 中国儿童服装发展史

中国童装博物馆正在成为人们浏览传统与现代服饰文化和文明的重要场所,青少年儿童加回强答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据悉,该馆自今年5月28日开馆以来,1个月左右的时间先后接待参观人数1200多人次,参观者不仅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服装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老总,而且还吸引了香港、台湾等地的客商以及青少年朋友。

中国童装博物馆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吴兴区织里镇人民政府合作创办的,是我国第一座展示中国儿童服饰文化发展史的专业博物馆,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专业性展出中国儿童服装服饰文化。中国童装博物馆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中国历代儿童服饰文化,从远古起到公元1911年,展示各个历史朝代的儿童服装形制及帽、衣、鞋、饰物等历史特征;百年儿童服饰文化,从清末明初到至今,讲述当代童装以及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服和中小学校服发展史;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服饰文化,展示56个民族的儿童服饰文化特征。

Ⅳ 石狮童装的石狮童装起源:

石狮童抄装起源于上世纪袭80年代的石狮童装,主要集聚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凤里街道。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二十多年来,石狮童装产业完成了从原先传统的家族制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并迅速发展为凤里经济新增长点。童装产业从过去的低价竞争,演变为质量、品牌、风格、款式及营销方面的竞争,凤里童装也凭其新颖的款式、时尚的设计风格、质优价廉等独有的特色逐渐成为石狮乃至泉州地区童装的龙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全国童装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提高,呈现其别具特色和得天独厚优势:

Ⅵ 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历程

1、2001年7月13日,中国服装网上线运营

2、2002年9月, 中国服装网推出了品牌数据库

3、2002年10月,成立深圳分公司

4、2003年5月,中服网络被浙江省信息产业厅、浙江省电子商务协会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电子商务应用推荐企业

5、2003年6月,中国服装网服装论坛正式开放

6、2003年8月,中国服装网入选“2003最具商业价值的中国网站100强”

7、2003年12月,总经理廖斌被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先进个人”

8、2004年7月,《中国服装企业大全》(2004-2005)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并通过新华书店系统上市发行

9、2004年10月,中国服装网入选“2004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10、2005年3月,中国服装网被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评为“上海市优秀电子商务网站”

11、2005年11月,中国服装网入选“2005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12、2006年3月,中服网络被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评为“浙江省电子商务十强网站”

13、2006年3月,成立上海分公司

14、2006年11月,中国服装网荣获“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新闻工作奖”

15、2006年12月,中国服装网荣获“2006中国互联网最具潜力项目奖”

16、2007年6月,中服网络同国内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生意宝(SZ:002095)战略合作

17、2007年10月,成立广州办事处

18、2008年3月,被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团省委等八个部门评为“浙江省文明办网示范单位”

19、2008年4月,中国服装网同中华服装网强强联合

20、2008年7月,成立北京分公司

21、2008年12月,中服网络并购穿针引线国际流行资讯网

22、2009年5月,中国服装网被评为“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

23、2009年9月,中国服装网成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童装发展中心战略合作伙伴
就这些了

Ⅶ i-baby的发展历程

2008年4月,中国首家专卖店开业,同年上海南京东路店、烟台店开业。
2009年3月,美国知名品牌PBK设计总监Bridget Kelly加盟i-baby,确立高贵、优雅、童趣的英伦品牌风格。
2009年6月,被中国品牌大会评为“中国连锁加盟十大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大奖”。
2008年11月 i-baby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供应商和零售商。
2010年5月,意大利顶级视觉陈列大师Claudia和美国Gap公司陈列总监Bill联手打造i-baby新一代终端视觉识别系统。
2010年9月 i-baby成功主办首届中国高端婴童产业全球峰会。
2011年6月“世界高贵名品母婴名品汇”全新亮相,核心产品包括:童床、童车、儿童礼服。
2011年10月i-baby成功主办“第二届中国高端婴童产业全球峰会”。同年,i-baby主办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上海讲坛,i-baby品牌创始人王耀民先生全程接待稻盛和夫,与他探讨经营哲学。论坛结束后,双方互赠礼物,王耀民获得稻盛和夫的题词和勉励。
2012年4月,i-baby举行了2012秋冬产品订货会暨合作伙伴恳谈会。
2012年4月,i-baby首家高级母婴礼品定制会所于上海静安区鹿苑889洋房别墅区开业。
2012年8月,i-baby”世界儿童礼服名家“旗舰店,于嵩山路99号(淮海路商圈)开业;9月22日,i-baby“世界儿童礼服名家”,又进驻了杭州大厦B座7楼。
2012年8月,i-baby“北京朝阳大悦城店”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5楼开业。
2012年:著名影星周韵出任i-baby品牌形象代言人;i-baby与久光、第一八佰伴、汇金、翠微、赛特、金鹰、万象城、大悦城、卓展、麦凯乐、杭州大厦等高端百货系统达成战略合作,并与高级月子会所、妇幼医院、早教中心、儿童摄影等专业机构中的高端品牌形成战略联盟。同年,i-baby喜获AC尼尔森2012 Parents 品牌之星评选“居家用品类卓越奖”及“母婴商城类天地之美,良心品质奖”两项大奖;并获选2012中国服装网络盛典“中国十大童装品牌”称号;同月,经“全国诚信单位光荣榜活动”组委会(该活动由隶属国务院管辖的《经济》杂志社、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中国贸易报社、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市场调研中心、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等众多主流媒体及部委机构担任组委会)评定,i-baby喜获该“中国婴童行业十大信用企业”及“中国诚信经营AAA级示范企业”两项荣誉大奖。
2013年:i-baby荣获中国广告主峰会暨金远奖“营销传播巅峰案例大奖”。同年,i-baby主办的首届i-baby“世界5S童车全球接力赛”取得成功。

Ⅷ 关于服装史

1、 先秦时期的服饰

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 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来自西域,胡人骑马射箭时穿着,后来汉族人也逐渐接纳。

2、 秦汉时期的服饰
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饰制度严禁。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汉代的服饰中的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南朝服饰 北朝服饰

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4、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这种华丽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唐代。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 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
女扮男装也是唐代的服饰特点之一。身着窄袖圆领长袍、配腰带、穿长裤,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装的模样;这些服装有宽袖、窄袖,有圆领、翻领,以及乌皮六合靴,是当时很有特色的服饰。

5、 宋代服饰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称为常服)、时服(按季节颁赐文武朝臣的服饰)、戎服以及丧服。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宋代的服饰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
宋代织品非常的发达,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在服装上广泛使用。织品的质地轻薄、飘逸,给人秀丽之感。

6、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

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这些民族的服饰虽然保存了一部分汉制,但更多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辽代服饰衣冠服制并不统一。金代服饰初始也不甚完备,直到元代,服饰才日趋成熟,日渐华丽。元代服饰统称长袍,男女差异不大。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和汉制两种。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夫,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这类服饰是当时服饰的特点表现。

7、 明朝时期的服饰

明代对于整顿和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十分重视。首先,废弃了元朝的服饰制度,随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作了新的规定。
明代的男子服装恢复了唐宋的传统特色,以袍衫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员祭祀时戴梁冠,穿赤罗衣裳;冠上的梁数及所佩戴的绶分别等级;职官公服穿袍,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用丝或纱等制成。袍服的颜色有所定制:一至四品用绯,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绿,并按照级别绣织各种纹饰。常服比较的简便,一般由乌纱帽、团领衫及革带等组成。
明代的妇女主要穿着衫、袄、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复了汉族的习俗。普通的明代妇女的礼服规定只能为紫色粗布,不许有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等浅色,不许用大红及黄色。明代的仕女服饰有礼服和便服之分,礼服为宽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则合身、窄瘦、修长,以长袄和长裙为主。这一时期,云肩、比甲(长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着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的百褶裙;明代妇女喜欢将比甲当作外出服穿着,并配以瘦长裤或大口裤。
明代的缠足之风盛行,并以此为美。服饰多以团花为饰,喜欢紫、绿、桃红及各种浅淡色,至于大红、鸦青、黄色等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时期的服饰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

清代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仕女服饰内容主要以旗装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宽口裤、宽褶裙,等等。这类服饰多为合领、右衽,领、襟、袖使用宽大的襕边作为修饰,袖子短而口宽,长及手;袍在身侧开高衩,下穿宽口大裤,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饰沿袭明代的风格,以大褂和大衫为外衣,合领右衽,短袖而宽;下穿宽大的百褶裙,裙长及足,内穿宽口大裤,不穿绣花鞋。
清代的服饰融合汉满两族的风格,大襟长褂,以满族的高领、大襟缘边、宽口袖、衣长至膝的长褂配合汉人的发型、长裙、绣花鞋,有时外套长褙子,有明代的遗风。有些外套坎肩,形式为高领右任、无袖的夹衣,领、襟、衣缘同样饰有宽大的缘边,下穿宽口长裤,足穿尖头绣花鞋。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着造型。

9、近代服饰 (西风东渐话变革) --辛亥革命后的服饰

自乾隆之后,西洋商品日渐输入我国,制装的外来原材料大大吸引着国内的妇女们,于是在衣着家具上明显地出现了变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辛亥革命后,服制形式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辫,当时“剪”与“留”,已经成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岭。剪辫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偏远乡村仍不轻易接受。当时旗人盛装虽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学生中的“蓝布大褂”是领衔的式样,而后日渐流行起来。
由于电影的出现,电影明星成为逐渐显赫的人物,上海成为中国女装的大本营,粤装、港装成为上海装的一个支派。民国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来思潮影响,纷纷走出闺房,奔向社会,投身电影业、商业、手工艺业、做教员、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于此类职业的要求,改装换容就成为必然之事。
由于城市与外界交往频繁,因此服装的款式、材料变化快,而边远山区和农村,相比之下几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当上海女子已经开始整烫头发,足着高跟鞋时,河北的三河县妇女头上还戴着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还缠着一双“三寸金莲”;当北平的贵族妇女已经着贴身旗袍之时,在甘肃还有三十年前上海时兴过的大镶滚袖衣。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礼服和常礼服。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用黑色衣裤和领结。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裙的前后有镜面,两侧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都市女子结婚采用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束,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穿红袄戴珠冠,乘坐红轿,保持着旧式风俗。民国初年,福建一些地区甚至还在延用着明代的婚装,女子头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头戴大礼帽,上缀红缎辫或红丝线,这男女二者的装束实不相称,与都市的距离也更大。
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长袍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种。立领、三袋七个扣子的学生装主要是高等学府的制服。长袍外加坎肩、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裤或外罩一条纻裙(围系式的或长或短的小裙),是乡间男女的普遍装束。女装在这个时期变化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社会妇女的常装仍以旗袍为主,民国廿年以后这种装束又普遍流行起来。新装的总趋势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种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线长旗袍,特点是在衣边加镶条、补花或衣外加套小马甲和丝质围巾,另一种是上衣下裙分开的衣裙式。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外来商品的进入,西方生活习俗的渗透,国内大城市女子频繁地出入交际场所,使得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合体着装最为突出,洋式衣裙还要配上眼镜和手表,遮阳伞握在手中,更显新潮和浪漫。瓯洲和东洋摩登时装,从短裙、内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响着国内的女子,仿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模仿美国的简便装束,爱好运动的女士们多穿红色镶银铃的百褶裙,并以胸罩代替旧时的肚兜〈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用红布绣花,并加金银链,挂在颈部的护身衣)。此外连衣裙〈五十年代苏联称"布拉吉"〉也较为普遍,追其根源,我国古代传统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连衣形式,只不过由西方再度传入则更加简化和便于活动罢了。在民国以后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于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贵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种反毛对襟式外衣,其区别在于不是翻领。“斗篷”是一种外出常用的服式,着此装潇洒自如,风度翩翩,当时这种斗篷在上层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较流行。以上服式虽然只有几种类型,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所以众多地区的服式可从几种类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装饰、原料的不同,选择,变异出更多的服式品种来。
皮鞋、提包和伞,都是日本"东洋女"带进来的。光绪末年在广州就已出现过这种装束,被人们称为"自由女"装束,这表示了她们开放的思想和行为。民国初期开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结婚”、做“文明事业”、成立“小家庭”等,他们所穿的摩登服装叫"文明装"。西方服装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在二战后的时期。我国女留学生有不少去瓯美名城寻求配偶,于是将东方的装饰艺术带向西方,同时又将瓯洲的服装、饰物和化妆品等带回我国,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为外国商品的推销者和消费者。

时装的兴起,也促进了童装的发展,迫使不利于儿童身体发育的紧窄小旗袍和短褂改变成适合身体发育的新式童装。

Ⅸ 品牌服装发展史

不同品牌服装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列举不完,下面列举中华古代文化发展历程:
1、 先秦时期的服饰
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 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来自西域,胡人骑马射箭时穿着,后来汉族人也逐渐接纳。
2、 秦汉时期的服饰
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饰制度严禁。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汉代的服饰中的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南朝服饰 北朝服饰
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4、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这种华丽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唐代。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 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
女扮男装也是唐代的服饰特点之一。身着窄袖圆领长袍、配腰带、穿长裤,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装的模样;这些服装有宽袖、窄袖,有圆领、翻领,以及乌皮六合靴,是当时很有特色的服饰。
5、 宋代服饰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称为常服)、时服(按季节颁赐文武朝臣的服饰)、戎服以及丧服。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宋代的服饰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
宋代织品非常的发达,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在服装上广泛使用。织品的质地轻薄、飘逸,给人秀丽之感。
6、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
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这些民族的服饰虽然保存了一部分汉制,但更多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辽代服饰衣冠服制并不统一。金代服饰初始也不甚完备,直到元代,服饰才日趋成熟,日渐华丽。元代服饰统称长袍,男女差异不大。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和汉制两种。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夫,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这类服饰是当时服饰的特点表现。
7、 明朝时期的服饰
明代对于整顿和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十分重视。首先,废弃了元朝的服饰制度,随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作了新的规定。
明代的男子服装恢复了唐宋的传统特色,以袍衫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员祭祀时戴梁冠,穿赤罗衣裳;冠上的梁数及所佩戴的绶分别等级;职官公服穿袍,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用丝或纱等制成。袍服的颜色有所定制:一至四品用绯,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绿,并按照级别绣织各种纹饰。常服比较的简便,一般由乌纱帽、团领衫及革带等组成。
明代的妇女主要穿着衫、袄、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复了汉族的习俗。普通的明代妇女的礼服规定只能为紫色粗布,不许有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等浅色,不许用大红及黄色。明代的仕女服饰有礼服和便服之分,礼服为宽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则合身、窄瘦、修长,以长袄和长裙为主。这一时期,云肩、比甲(长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着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的百褶裙;明代妇女喜欢将比甲当作外出服穿着,并配以瘦长裤或大口裤。
明代的缠足之风盛行,并以此为美。服饰多以团花为饰,喜欢紫、绿、桃红及各种浅淡色,至于大红、鸦青、黄色等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时期的服饰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
清代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仕女服饰内容主要以旗装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宽口裤、宽褶裙,等等。这类服饰多为合领、右衽,领、襟、袖使用宽大的襕边作为修饰,袖子短而口宽,长及手;袍在身侧开高衩,下穿宽口大裤,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饰沿袭明代的风格,以大褂和大衫为外衣,合领右衽,短袖而宽;下穿宽大的百褶裙,裙长及足,内穿宽口大裤,不穿绣花鞋。
清代的服饰融合汉满两族的风格,大襟长褂,以满族的高领、大襟缘边、宽口袖、衣长至膝的长褂配合汉人的发型、长裙、绣花鞋,有时外套长褙子,有明代的遗风。有些外套坎肩,形式为高领右任、无袖的夹衣,领、襟、衣缘同样饰有宽大的缘边,下穿宽口长裤,足穿尖头绣花鞋。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着造型。
9、近代服饰 (西风东渐话变革) --辛亥革命后的服饰
自乾隆之后,西洋商品日渐输入我国,制装的外来原材料大大吸引着国内的妇女们,于是在衣着家具上明显地出现了变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辛亥革命后,服制形式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辫,当时“剪”与“留”,已经成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岭。剪辫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偏远乡村仍不轻易接受。当时旗人盛装虽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学生中的“蓝布大褂”是领衔的式样,而后日渐流行起来。
由于电影的出现,电影明星成为逐渐显赫的人物,上海成为中国女装的大本营,粤装、港装成为上海装的一个支派。民国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来思潮影响,纷纷走出闺房,奔向社会,投身电影业、商业、手工艺业、做教员、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于此类职业的要求,改装换容就成为必然之事。
由于城市与外界交往频繁,因此服装的款式、材料变化快,而边远山区和农村,相比之下几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当上海女子已经开始整烫头发,足着高跟鞋时,河北的三河县妇女头上还戴着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还缠着一双“三寸金莲”;当北平的贵族妇女已经着贴身旗袍之时,在甘肃还有三十年前上海时兴过的大镶滚袖衣。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礼服和常礼服。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用黑色衣裤和领结。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裙的前后有镜面,两侧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都市女子结婚采用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束,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穿红袄戴珠冠,乘坐红轿,保持着旧式风俗。民国初年,福建一些地区甚至还在延用着明代的婚装,女子头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头戴大礼帽,上缀红缎辫或红丝线,这男女二者的装束实不相称,与都市的距离也更大。
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长袍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种。立领、三袋七个扣子的学生装主要是高等学府的制服。长袍外加坎肩、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裤或外罩一条纻裙(围系式的或长或短的小裙),是乡间男女的普遍装束。女装在这个时期变化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社会妇女的常装仍以旗袍为主,民国廿年以后这种装束又普遍流行起来。新装的总趋势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种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线长旗袍,特点是在衣边加镶条、补花或衣外加套小马甲和丝质围巾,另一种是上衣下裙分开的衣裙式。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外来商品的进入,西方生活习俗的渗透,国内大城市女子频繁地出入交际场所,使得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合体着装最为突出,洋式衣裙还要配上眼镜和手表,遮阳伞握在手中,更显新潮和浪漫。瓯洲和东洋摩登时装,从短裙、内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响着国内的女子,仿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模仿美国的简便装束,爱好运动的女士们多穿红色镶银铃的百褶裙,并以胸罩代替旧时的肚兜〈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用红布绣花,并加金银链,挂在颈部的护身衣)。此外连衣裙〈五十年代苏联称"布拉吉"〉也较为普遍,追其根源,我国古代传统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连衣形式,只不过由西方再度传入则更加简化和便于活动罢了。在民国以后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于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贵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种反毛对襟式外衣,其区别在于不是翻领。“斗篷”是一种外出常用的服式,着此装潇洒自如,风度翩翩,当时这种斗篷在上层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较流行。以上服式虽然只有几种类型,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所以众多地区的服式可从几种类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装饰、原料的不同,选择,变异出更多的服式品种来。
皮鞋、提包和伞,都是日本"东洋女"带进来的。光绪末年在广州就已出现过这种装束,被人们称为"自由女"装束,这表示了她们开放的思想和行为。民国初期开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结婚”、做“文明事业”、成立“小家庭”等,他们所穿的摩登服装叫"文明装"。西方服装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在二战后的时期。我国女留学生有不少去瓯美名城寻求配偶,于是将东方的装饰艺术带向西方,同时又将瓯洲的服装、饰物和化妆品等带回我国,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为外国商品的推销者和消费者。
时装的兴起,也促进了童装的发展,迫使不利于儿童身体发育的紧窄小旗袍和短褂改变成适合身体发育的新式童装。

Ⅹ 童话故事童装的品牌历程

品牌历程:
1998年,童抄话故事童装获国家商袭标局注册
2001年,童话故事童装被中国童装研究中心、中国童装编辑部评为中国十大名牌童装
2003年,童话故事童装与中国服装网携手创立首家童装品牌网站,被中国服装网列为童装品牌经典合作案列
2004年,童话故事童装被中国童装编辑部评为2004年度中国市场畅销品牌
2006年,童话故事童装被收入为“10年深圳,经典深圳”代表品牌案列
2007年,童话故事童装再度被被中国童装研究中心、中国童装编辑部评为2007年度市场畅销品牌
2007年,童话故事童装荣获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会员单位称号
2009年,深圳直营店同时入驻天虹,万佳,岁宝,佳华4大系统商场
2010年,导入新的CI理念,全国500家加盟店全新升级。
2011年,由中国驰名商标网、中国十大品牌网、今讯网、商务时报、中国品牌国际化促进会,
联合主办的 2011年“中国童装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童装行业的佼佼者,
荣登榜首,被评选为“2011年度中国童装十大品牌”

阅读全文

与童装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