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娄底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意义

娄底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7 13:36:58

Ⅰ 湖南娄底是个怎么样的城市

娄底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全市东西宽公里, 南北长102公里,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 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娄底在夏商周时为荆州一隅,战国时属楚的范围。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又名湖南市位于涟源与娄星中),1982年12月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1月改为地级娄底市。   娄底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气温16-17.3℃。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 东部多于西部。无霜期268天。由于雨水偏多,土壤湿重,多为红壤,其次还有黄壤、黄褐土等。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雪峰山脉从新化西部风车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 境内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间,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水能理论蕴藏量32.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4. 26万千瓦。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18万亩。 娄底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涟源市湄江风景区、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龙山等省级森林公园风光秀丽,景观奇特。位于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胜仙洞等胜景,都是别具一格的旅游佳境。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九峰山古庵。新化北塔、洋溪文昌阁、涟源龙山药王殿等名胜古迹各具特色,为优美的自然风光抹上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广袤的娄底土地到处闪耀着中华古文明的辉煌。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娄底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     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湘黔、娄邵铁路在这里交汇。207国道、320国道与正在兴建的洛(阳)湛(江)铁路、上(海)瑞(丽)高速公路贯穿娄底,使娄底成为我国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Ⅱ 娄底在湖南的位置

娄底:璀璨的湘中明珠
在“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湖南,说起长沙、湘潭、岳阳、张家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说起娄底,恐怕很多人都要摇头。是呀,在以名山名水、名楼名寺、名城名人著称于世的湖南,文化底蕴丰富深厚,自然资源秀丽奇特,风流人物灿如星空,娄底似乎无足轻重。
娄底既不像长沙那样拥有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在此讲学,由宋真宗亲笔所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联的岳麓书院;也不像湘潭那样拥有以韶山为中心的“革命摇篮,领袖故里”;既不像岳阳那样拥有名声显赫、为世人所传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的岳阳楼;也不像张家界那样拥有世界罕见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那么娄底有什么呢?
娄底像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虽然封面很简朴很不起眼,但只要潜下心来去读,你就会被深深吸引。
■笔记·娄底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湘中交通枢纽,湖南工业重镇,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人口400万。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这里就设有建制。相传,“娄”、“氐”两个福星在上空交相辉映,故称之为娄底。娄底秦时属长沙郡;明、清时属长沙府、宝庆府;民国元年(1912),属长宝道;民国11年(1922),取消道制直属湖南省;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域隶属益阳专区和邵阳专区;1960年2月,设立娄底市和冷水江市,隶属邵阳专区。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江市和娄底市,分别并入新化县和涟源县;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娄底地区,成立地级娄底市。
一个城市,特色文化的积淀是它的灵魂和精华,有了它才会显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和特色。娄底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为了追根溯源,我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寻找着梅山文化的遗迹。我看到瑶族和苗族的先民们从远古的深处走来,从烽火连天,厮杀呐喊的刀光剑影中走来。相传瑶族和苗族的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部落联盟。最早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其西进过程中,与东扩的黄帝部落联盟、炎黄部落联盟发生战争。经涿鹿之战失败后,九黎联盟中的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他们披风斩浪、历经艰难,来到了梅山(今娄底下属的新化一带)安家落户。梅山地区因山高林密,民风强悍,生存空间的相对封闭和族群的相对独立,使这里的人民过着原始农耕和渔猎生活,形成了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闭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以远古渔猎文化为构架,以千奇百怪的巫术活动为形式表现出来的独特地域民俗文化。据湖南考古发现,约在九千年前,围绕洞庭湖这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们,已经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形成了农耕文化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归入楚国,中原文化融合当地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楚文化。至秦,湘楚文化同各地的文化进一步交流,使湘楚文化发展得更加辉煌灿烂。
自从有了人类开始,便有了文化。
人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塑造了人。梅山文化的历程毋庸置疑地证实了这个简单朴素的真理。孕育于古老蛮荒中的梅山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碰击陶冶出了“勤劳、刻苦、无畏、剽悍、勇于牺牲”的梅山精神,哺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诸如明代“廉法佐朝留青史”的邹廷望;清代“巡视漕运,尽革陋规;兴办水利,民深受其益”的陶澍;“一生主张变法革新,团结御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廉俸所入,悉以办公益,无自私”的游智开;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谭人凤;最先从德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成仿吾;抗日名将陈正湘;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等,梅山文化赋予了他们刚健之骨,遒劲之风的精神,使他们成为了民族的精英。梅山文化是湘楚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对我国地方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作用,也填补了不少民俗文化研究的空白,它对于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影响之大,辐射海内外。

说到精英,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娄底市双峰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在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楚大地时,他在家乡组建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一直到近年,历史才逐渐还原一个真实的曾国藩。客观公正地说,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查史料得知,活动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各类人物,无论是正面的或反面的,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曾国藩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尤其是他留下的《曾国藩家书》,基本上包括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无论曾国藩属何种类型的人,如何评说,历史是公正和客观的。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论人格、思想学术、持家之道、带兵打仗,还是文学方面的贡献,都对那一个时代以至现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言之如此,行亦如此。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所以被后世推崇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除曾国藩外,还有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蔡畅兄妹、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革命教育家成仿吾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篇章。如果不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扭曲,娄底应该早就声誉鹊起了,因为,地因人名,有一个曾国藩,就足以让人们对娄底这块山水刮目相看了。

除了人才,娄底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十里钢城和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达48种,且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储量居全省第二,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藏在湖南及至全国名列前茅。
娄底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要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横贯东西的湘黔铁路和纵贯南北的娄邵铁路如一把闪亮的银梭,把娄底编织在通向富裕的网络。上(海)瑞(丽)高速公路--潭邵段全线贯通后,将娄底网进了以省城长沙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而总投资达2亿元的洛湛铁路的建成更使娄底提升为继株洲、怀化之后的湖南又一交通枢纽。207国道、320国道以及娄涟(娄底--涟源)高等级公路、太澳(太原--澳门)高速、宁太高等级公路的建成,更如网络中四通八达的脉络。交通的便利,为娄底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Ⅲ 湖南娄底 求解答

完整的婚礼仪式包括“放茶钱(音译)”、订婚(茶会)、成亲礼、回门等几个主要程序。

1)
放茶钱,也称“为定”。男女双方在经媒婆搭线结缘或自由交往后,将会逐渐互相增进了解,女方还可组织3至5人的亲友团探访男方,更深入了解男方及其家庭情
况;女方父母长辈还会询问男方邻居,打听未来女婿的人品才干,一般访问5户人家,若得到3家以上积极评价,女方则表示满意。如果双方达成意向,男方会择日
携同父母探望女方及其家庭,共同“会晤”,以喝茶聊天的方式进一步沟通了解。通过这些沟通和考察,如女方表示认可,双方即可商榷订婚、结婚日期等事宜。而
后女方家“放茶钱”的表达形式则是向邻里亲友发放喜糖,以作婚讯。

2)
订婚。女方在父母及叔伯或舅舅的陪同下在男方家中举行订婚。根据女方在“为定”后送呈的装在“书盒”里的生辰八字测算,双方商议结婚具体事宜及时间安排,
男方再回呈女方一个书盒,内有结婚日期约定书及请帖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女方将准备嫁妆(主要是耐用家具,如梳妆柜、衣柜、棉被等,相当于现在的家具套
装),男方准备彩礼、筹备酒席、发放请帖,等等。

3)
婚礼。成亲礼是婚姻礼仪的主题部分,主要过程即迎亲、结拜、洞房等程序。在迎亲环节上讲究时辰,特别是当本村另有同一天结婚的人,那么男女双方就会提前商
量好尽早接亲,赶在别人的前面,以避免落于人后的不吉征兆。也因此,当地经常出现两对新人因抢吉时而在凌晨就出发迎亲的现象。其后是结拜成亲,一般在“正
屋”(大的厅堂)举行,由司仪主持。新人要跪拜的对象有天地、双方父母及长辈、媒人、见证人、在场亲友等;随后还有双方代表讲话和新郎发言。拜堂结束后,
由两个男童手端红蜡烛(倒退行走)将新郎新娘引入洞房,再喝夫妻交杯酒,交杯酒要喝三轮,其中第二轮要将两个杯中的酒互混,代表着夫妻水乳交融、相濡以
沫。床边摆放一个红色茶盘盛放瓜子、枣子、花生和桂圆等,司仪照旧高声唱和:“瓜子瓜子,早生骄子;枣子枣子,早生贵子;花生花生,落地生根……”美好的
祝辞唱到每个人的心坎,唱响一段令人憧憬的婚姻。

4)
回门。结婚后第三天新郎将携手新娘至岳父母家探访,并带去礼物赠品,通常是四盒纸包礼品(如片糖、桔饼等)和一大块猪肉(还有俗语中的“结亲包子、回门粑
粑),以示对女方家长的感谢、尊敬和祝愿,也表明新人的幸福和平安。因此,回门在整个婚礼仪式中也有重要的内容和意义,正如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
指出,“经过这一系列活动,双方的姻亲关系才算正式确立,才得到公认”。

Ⅳ 娄底与涟源有什么历史

195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析湘乡、安化、邵阳、新化4县部分行政区域置双峰县、蓝田县(7月更名涟源县)。11月,两县划属邵阳专区。同年8月,撤销锡矿山矿区,划是新化县管辖。1960年2月,设立娄底市和冷水江市,隶属邵阳专区。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江市和娄底市,分别并入新化县和涟源县。196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冷水江市。
197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邵阳地区析置涟源、邵阳两个地区。涟源地区辖新化、新邵、邵东、双峰、涟源5县和冷水江市,地区机关驻娄底镇。同年11月,成立涟源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改称涟源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娄底地区的娄底市和双峰、涟源县划归湘潭市管辖;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娄底市,改设为湘潭市娄底区(县级);撤销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冷水江市,改设为邵阳市冷水江区(县级)。实际并未实施,娄底地区名撤实存。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地区及其行政公署,原所辖邵东、新邵两县划归邵阳市管辖,娄底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县、新化县归娄底地区管辖。
1987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所辖行政区域不变。
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娄底撤地设市,原县级娄底市改名为娄星区。所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新化县行政区划不变。
--------------------------------
简单的说,以前娄底曾经是属于涟源的一个镇,后来变成地级市反过来管涟源这个县级市

Ⅳ 在钟灵毓秀的湘中腹地娄底,曾孕育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陈天华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汉族,汉民族英雄。革命家,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出色的宣传家。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清新化县知方团(今荣华乡)人。母早逝,父为塾师,幼从父识读,因家境贫寒,乃营小卖以补济,然坚持好学不辍。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 中文名: 陈天华 别名: 显宿,思黄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75年 逝世日期: 1905年 职业: 资产阶级革命家 主要成就: 参与创建华兴会 代表作品: 《猛回头》、《警世钟》 目录 人物简介 陈天华自杀的原因 陈天华死前所处的历史背景 陈天华之死的教育意义 1905年12月8日 陈天华蹈海自绝 陈天华墓 展开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陈天华随父迁居县城,仍以提篮叫卖为生。后经族人周济,入资江书院读书,刻苦博览二十四史。二十四年,考入新化实学堂,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倡办不缠足会,成为变法运动的拥护者。二十六年春,考入省城岳麓书院,成绩名列前茅。其时,莅湘某令识其才,欲以女妻之,陈效法汉时 霍去病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乃婉言谢绝,说:“国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报国之时,终身未娶)。次年转入求实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初,入省城师范馆。是年春,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不久,逢沙俄企图侵占东北三省,引发拒俄运动,祖国正处主权沦丧境况,陈破手血书寄示湖南各学堂。湖南巡抚赵尔巽亦为感动,亲临各学堂宣读,并刊登于官报,还饬令各府、州、县开设武备讲习所,使湖南全省拒俄运动士气更加高涨。陈天华在日本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还“日作书报以警世”。同年,先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两 猛回头陈天华书,以血泪之声,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清廷卖国投降的种种罪行,风行于世,影响甚大。次年初,回到长沙,参与组织华兴会,与黄兴等密谋准备长沙起义,事泄未成,又被迫流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此时,陈结识孙中山。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陈天华为重要发起人之一,在书记部工作 ,任会章起草员,又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编辑,发表《最近政见之评决》、《中国革命史论》,《狮子吼》等政论和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十一月八日(1905年12月4日),陈天华在东京参加了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的斗争,十一日写绝命书,决心以死来激励国人“共讲爱国”。十二日,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死报国,时年三十岁。次年闰四月初一,其灵柩经黄兴、禹之谟倡议筹办运回长沙,各界不顾官方阻挠,决定公葬于岳麓山。初七(5月29日)举行葬仪,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凄凄哀歌,湘江为之悲鸣,麓山为之低垂。送葬队伍由朱张渡、小西门两处渡河,“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之缟素”。军警站立一旁,亦为之感动,不加干涉。 陈天华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认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圣药也”,力主拿起武器,号召“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在《猛回头》、《警世钟》里,大声疾呼“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国耻,驱外族,复我冠裳”;高呼“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其遗著编为《陈天华集》。 母早逝,父亲陈善是乡村塾师。陈天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曾辍学在乡间做小贩,喜爱小说唱词,常仿其文体作通俗小说或山歌小调。后入资江书院学习。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热心新学的邹沅帆等在新化创办求实学 岳麓书院堂,陈天华入该学堂后,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又曾到省城的岳麓书院求学。1903年春,以官费生被送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不久,拒俄事件发生,他积极投入这个爱国运动,加入了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后回国准备策动武装起义。他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部浅近通俗的宣传作品。这两部书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实行排满,“杀那洋鬼子”,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不久,在湖南长沙参与发起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到江西策动军队起义。1904年春,再到日本,入法政大学。8月,冒险回国,准备参加华兴会发动的长沙起义。因事泄失败,又去日本。1905年6月,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 7月,孙中山到日本,主张联合各革命团体,组织中国同盟会,陈天华积极赞成。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他任秘书,并被推为会章起草人之一。《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后,他在《民报》 民报上先后发表不少文章和政治小说《狮子吼》。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这个规则的强大运动。为了激励人心,陈天华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万余字,次日投海自杀。著作辑为《陈天华集》。 陈天华的死,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1906年的春天,当陈天华的灵柩运回上海后,中国公学为他和另一位投黄浦江自尽的同盟会员姚宏业举行了一次公葬的会议,到会千余人,会上宣读了姚宏业的遗书和陈天华的绝命辞,大家痛哭流涕,会议决定将陈姚灵柩一起送回家乡湖南,举行公葬。 编辑本段 陈天华自杀的原因 长期以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1、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2、当时的《朝日新闻》攻击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天华以死相争。 3、以死报国,反对空谈救国。天华曾谈及自己能为国做的无非两件事,“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只要能达到救国的目的,就愿意以身相殉。 以上原因,我觉得都有道理。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些理由,并不足以使天华之死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成为这个国家至今还在流血的很难愈合的伤口。那么,促使陈天华以命相殉的最大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一语蔽之,是中国人——他的同胞,促使了天华之死。 编辑本段 陈天华死前所处的历史背景 背景一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被列强瓜分、凌辱、被排除在世界主流话语权之外的三流国家,国家将亡是一个悬在无数觉醒的中国青年心中的首要命题。这些热血青年的背后,是三亿多留着辫子的人群——这是怎样的人群呢?余世存先生曾在他的《破碎》一文中这样描述这群人: “中国人民,像抛洒在东方大陆上的无数种子,生根、发芽,他们在关中大地治河,在北方边陲的群山之巅筑建万里长城,在五岭蛮荒之地开辟草莱。他们跟传统文明的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以自我牺牲的劳作和牛马一样的苦役为上流社会效劳……他们像蚂蚁、像芽虫、像蜜蜂,机械地活着,悲惨地死去。他们就像生物学上毫无质量可言的生物群,他们只能以数量保种取胜,以供文明不断地盘剥、杀戮。 这是我们东土大陆的奇观,自古及今,它都算人类世界最庞大的基因种群,但这个种群却以最卑微的姿态生活。它的个体成员要么加入上流的吃人宴席,要么被吃,要么离群索居,或者成为化外之民,一经化外,它的个体成员就为夷为狄。就是说,它的个体成员从未成为自己,成为文明的人格。这个种群,中国人民,似乎是为了一种奇特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 请记住这个大背景,它对我们理解天华之死的意义有着重要启示:国家,是三流的弱国;组成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卑微的劳力、埋头的牛马和只能以在同类被

Ⅵ 娄底怎么样

娄底位于湖南中部,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交通非常便利。湘黔铁路、洛湛铁路在回此交叉,沪答昆高铁在此设站,是湖南省重要的铁路枢纽中心。沪昆高速、二广高速、益娄衡高速、长娄高速、娄怀高速在此交汇,320国道、207国道在境内通过,是湖南省重要的公路枢纽中心。
娄底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经济非常活跃。所辖县市拥有湖南省最大的煤炭储量,拥有全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和钢铁厂,还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锑储藏量和冶炼量。
娄底是清朝名臣曾国藩的故乡,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这里诞生了中国首富三一集团的梁稳根。
娄底是全国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绿化城市。

Ⅶ 娄底经济在湖南处于什么地位

省第九次党代抄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和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各市州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娄底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产业地位独到、资源丰富,在“3+5”城市群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Ⅷ “娄底"为什么叫“娄底”,你知道吗

娄底为什么叫娄底?首先要解决它是汉语还是南方民族语(即黔台语)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它不是汉语地名,但没有证据,不好立论,也不好宣扬。

如果是南方民族语言,“娄”就有可能是“雒”(太阳鸟)的谐音,“娄底”很有可能就是“雒帝”,即属于“太阳鸟图腾”的氏族,与“神农炎帝”同属于“太阳鸟图腾”的氏族,因此,“娄底”也就可能是“炎帝之都”之意,至于是什么时候的“炎帝之都”?就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了。我这想法太大胆,一直都不敢说。只算是为你在传统思维之外,再提供一点另类思维。

王先胜先生是我很敬佩的敢于创新的学者之一,他说神农与炎帝有区别,这个问题许多老前辈都有研究,我也曾反复思考过。但我最后的看法是:神农与炎帝既是没有区别,又有所差异的。就象是我们称清朝的皇帝都叫清帝,但也可以省略为“康熙帝”、“乾隆帝”的。我这是从考古发现中分析出来的。按南方民族的语法,“神农”即“农神”的倒装语。据目前所知,农耕文化可能起始于湖南省道县的玉蟾岩时期,距今约有一万五千年到两万年历史。在这个时期,人们的语言还很幼稚,当然只有“神农”而没有“炎帝”。但到了八千年左右的湖南省黔中地区的“高庙文化”时期,经历过许多代“神农氏”的艰苦经营之后,文化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高庙文化”出土的各种纹饰符号来看,出现了很多火焰纹、太阳纹符号,还出土了象征“象耕鸟耘”的原始农耕特征的“神农炎帝”和戴三尖火焰冠的“火神祝融”等各种神灵的符号。因此,这时候的“神农”应该已进化成为“神农炎帝”,而不能单纯地称之为“神农”了。

阅读全文

与娄底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