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拖拉机行业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拖拉机行业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7 12:56:26

① 我国历史上丝织业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
西周:专出现平纹织物、属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有“丝国”之称。
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
唐代:缂丝技术。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品种类繁多 ~
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期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出现了纺车,弹弓,织布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弓、织机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的衣服原料。元朝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很快,松江成为了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江南一批小镇也因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② 推土机的发展历史

推土机是由美国人Benjamin Holt在1904 年研制成功的,它是在履带式拖拉机前面安装人力提升的推土装置而形成,当时的动力是蒸汽机,之后又先后研制成功由天然气动力驱动和汽油机驱动的履带式推土机,推土铲刀也由人力提升发展为钢丝绳提升。1931年成功下线第一批采用柴油发动机的60 推土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土机动力已经全部采用柴油机,推土铲刀和松土器全部由液压缸提升。推土机除履带式推土机外,还有轮胎式推土机,它的出现要比履带式推土机晚十年左右。由于履带式推土机具有较好的附着性能,能发挥更大的牵引力,因此在国内外,其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远远超过轮胎式推土机。在国际上,推土机全部采用静液压驱动,该技术历经十几年的研究与发展,1972年推出样机,1974 年开始批量生产静液压驱动履带推土机。

我国生产推土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最初是在农用拖拉机上加装推土装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型矿山、水利、电站和交通等部门对中大型履带式推土机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中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制造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自1979 年以来,我国先后从日本和美国引进了履带式推土机生产技术、工艺规范、技术标准及材料体系,经过消化吸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形成了以,20世纪80-90 年代小松技术产品为主导的格局。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内推土机行业的生产企业一直稳定在4家左右,原因是推土机产品的加工要求高、难度大,批量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因此一般企业不敢轻易涉足。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从“八五”开始,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开始兼营推土机

③ 农具的起源及发展史

农具的起源

农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使用简单农具的时代。在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就有了原始的耕地工具——耒耜。公元前13世纪就已使用铜犁头进行牛耕。到公元前 8~前 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拥有耕地、播种、收获、加工和灌溉等一系列铁、木制农具。公元前90年前后,赵过发明的三行耧,即三行条播机,其基本结构至今仍被应用。到 9世纪已形成结构相当完备的畜力铧式犁。在《齐民要术》(约540)、《耒耜经》(约880)、王祯《农书》(约1310)、《天工开物》(1637)等古籍中,对各个时期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和工具都有详细的记载。在西方,原始的木犁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使用铁犁铧。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发展和大量使用新式畜力农业机械的年代。1831年,美国的C.H.麦考密克创制成功马拉收割机。1936年出现了第一台马拉的谷物联合收获机。1850~1855年间,先后制造并推广使用了谷物播种机、割草机和玉米播种机等。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开始逐步代替牲畜,作为牵引动力广泛用于各项田间作业,并用以驱动各种固定作业的农业机械。30年代后期,英国的H.G.弗格森创制成功拖拉机的农具悬挂系统,使拖拉机和农具二者形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拖拉机的使用和操作性能。由液压系统操纵的农具悬挂系统也使农具的操纵和控制更为轻便、灵活。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由牵引式逐步转向悬挂式和半悬挂式,使农机具的重量减轻、结构简化。40年代起,欧美各国的谷物联合收获机逐步由牵引式转向自走式。60年代,水果、蔬菜等收获机械得到发展。自7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机械作业过程的监测和控制,逐步向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方向发展。

发展:

农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的。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类。农耕类大体有铲、耒、锄等;收割类包括刀、镰等;加工类最普遍的是石磨盘和石磨棒。此外,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陶器的发明和应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贮物和烧煮食物。此后,各个时期农具的发展大致如下。

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农具有所改进,但所用材料还是以木、石、骨等为主。当时已有青铜生产,但多用于武器、食器和礼器。到西周末年,用青铜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字库无此汉字,下同.编者注)、□和收割农具□等。此外还有一种用于碎土和砸实田埂的□,只是装有长木柄的木质榔头。在农业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于从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这个时期农具的种类虽增加不多,效率也还不高,但为后来铁制农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 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铁□(或作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这一时期推广的连□,是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长期沿用。

秦、汉至隋、唐、五代 秦统一中国以后,特别是两汉以来,由于冶铁业的大发展,不但铁制农具更加普及,成为“民之大用”,而且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具的种类增加,质量也大为提高。西汉中期以后,木心铁刃农具已被全铁农具所代替。随着牛耕的推广,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加有利于深耕和碎土。东汉时开沟用的巨型铧,重达15千克、长达40厘米左右。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犁□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从汉代起,如翻耕用的□,磨碎磨平土壤用的耱,中耕用的锄和铲,收获用的□镰(刈□)、钩镰等农具都已出现,并逐步得到改进。

至魏、晋、南北朝 又有新的增益,如碎土保墒、平整土地用的耙就在此时出现。另一种农具耖也在这时所创。由石磙和木框架两部分构成的碌碡(碌碡、陆轴),则是一种碎土压实器,到隋、唐、五代时,它又发展成为磙上带刺的□□。在这一时期播种耧车的出现,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功效一个重大进步。耧车下端有3个耧脚,即3个开沟器,中间装有盛贮种子的漏斗,播种时用牛拉车,边开沟边播种,速度既快,质量也好。灌溉器具的创造和改进也有重大意义。以前的桔槔主要利用杠杆作用,使用时不但费力,又不便于深井汲水和大面积灌溉。汉代创造的辘轳或称滑车,使汲水效率大为提高。翻车(即龙骨水车)于西汉末年先是在宫苑池沼灌水使用,而后逐渐普及民间,又经过东汉末年及三国魏时的继续革新,堪称灌溉工具上的一个重大创造。它利用齿轮带动链上的许多刮水板将水刮入车槽,以人力或畜力驱动,用于提水灌溉和排涝时,效率远胜于过去的灌溉器具。东汉末年,还出现了渴乌即最早的虹吸管。

唐、宋、五代时 发明的立井水车主要用于深井取水,也是利用齿轮原理。至于高转筒车,则是用许多竹筒连接、借助水力转动轮轴汲水入筒提至高处的装置,主要应用于长江流域。此外,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如风车的利用,舂米工具由杵臼到脚踏碓到水力碓的进步,特别是多个齿轮连带转动的连磨的利用等,都较过去大大提高了效率。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农具的发展无论在动力的利用、机具的改进、种类的增加、使用的范围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代。北魏《齐民要术》记载的农具只有30多种;而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所载农具达 105种之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具,且附以精致插图。这时还出现了绳套和挂钩。绳套是把“一条杠”分解为两条绳索,可使牛耕的牵引力加大;挂钩是将动力机和工作机分开。这样,利用绳套服牛,犁身可大大缩短,回转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于水田、平地,且可用于丘陵山区。这时期还出现了犁床或犁辕上附有□(犁)刀的改进犁,□刀可以清除芦苇杂草,便于垦耕。在水田生产中,则有平土用的刮板和中耕农具耘荡的应用。砘是一种土壤镇压器,它与耧车结合可以在播种后压实土壤。宋代秧马的发明,则可减轻稻田生产中拔秧的劳动强度。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高效率的联合作业农具如播种和施肥相结合的下粪耧种,由麦笼、麦钐、麦绰3部分组合的收割作业农具,一日可中耕20亩的耧锄,以及一机多用的水轮三事等。农业动力上除使用人、畜力外,还较多地使用风力、水力来进行灌溉、排水和农产品加工。在金代出现的 S型挂钩,中原地区已普遍应用。它是改进了农具的动力和工作机的连接装置,把本身拉力增大了一倍,改进了农业各工序上的农具如犁、耧、耙、砘、耘锄等以及畜力、水力、风力等动力机构与工作机的联系,提高了效率。

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的农具较之元代无多大变化,发展比较缓慢,但某些农具仍有改进。如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是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露锄,南方则出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反映了传统的农业精耕细作程度愈来愈高。同时,由于钢铁冶铸技术的发展,在农具部件的创造改进方面也有较大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为发展新式畜力农具,如步犁、耘锄、播种机、收割机和水车等。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建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工业。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于1959年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首先在水稻秧苗的分秧原理方面取得突破,人力和机动水稻插秧机在60年代中期相继定型投产。1965年开始生产自走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获机,并从1958年起研制半喂入型水稻联合收获机,到70年代中期有十几种产品定型,少数机型进行小批生产。1972年创制成功的船式拖拉机(机耕船),为中国南方水田特别是常年积水的沤田地区提供了多种用途的牵引动力。到1984年底,全国(除台湾省外)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5.4万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达到 329.8万台,农业用汽车达到35万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615万台,农用水泵达到515.7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到 123.5万部,小型和手扶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到 291.8万部,谷物联合收获机达到35861台,饲料粉碎机达到113.9万台,磨面机、碾米机、轧花机和榨油机共 388.1万台,农用动力总功率达1.95×108 千瓦。1984年,机耕面积达5.24亿亩,占耕地面积的39%。机电灌溉面积达3.76亿亩,占灌溉面积的56.4%。

④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建厂历史

第一拖拉机厂,座落在河南省洛阳市建设路的工业区。一拖是中国机械工业、农机工业的长子,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一五六”重点项目之一。
当初一拖落地洛阳,还得到毛泽东的亲自批示。在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洛阳等城市都希望把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厂建在自己的土地上时,1954年1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泽东幽默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1999年出版的《拖城故事》里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详细记载。曾任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厂长的杨立功,在一篇文章里解答了一拖选址九朝古都洛阳的原因。当时洛阳只有9万人且工业基础薄弱,毛泽东为一拖选址在这里,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从国防的角度考虑,洛阳地处中原内地,四周是山地,利于战备;另一个原因从全国工业布局来考虑,各个地区工业要均衡发展。
1953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举全国之力,从上海、长春等地抽调专家技术人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杨立功等“垦荒者”开始筹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开始为了保密,对外代号叫081厂,所以一拖筹备处也就081筹备处。
来自全国各大工业发达城市的建设者,汇集到这个千年古都时,洛阳当时城市建设十分落后,仅有9万居民。1954年秋天发大水,整个洛阳城浸泡在大水里,建设者们是划着木船走了二三十里路渡过涧河才来到建设路河柴现在的所在地,那时是一片荒野。1955年10月1日上午,洛阳市7万多人参加了第一拖拉机厂主厂房动工奠基典礼大会。会后,工地上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奠基仪式由洛阳工程局和拖拉机厂共同主持,河南省副省长邢绍棠举锨破土,洛阳市委书记李立和厂长刘刚、副厂长杨立功,洛阳工程局局长王焕宇等同时铲土填坑。这块上写“奠基纪念”四个大字的奠基石,就立在现厂部正门东出入口的墙脚之下。 在第一拖拉机厂建设和试生产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在第一辆拖拉机制造之前,一拖专门组织工程师编写了一本名为《ДТ-54拖拉机》的书,用于介绍该拖拉机各部件的性能用途,及驾驶、修理和维护保养等知识。
此书出版不久,1958年,毛主席对一拖即将生产的拖拉机作出重要指示:“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外文。各种拖拉机式样和性能一定要适合我国的气候和地形,并且一定要综合利用;其成本一定要尽可能降低。”国家对一拖建厂当时投资1.5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台,由苏联哈尔科夫拖拉机厂提供德特54型拖拉机图纸。洛阳拖拉机厂于1959年批量生产并将生产的拖拉机定名为东方红—54型拖拉机,至今共生产各型号履带拖拉机100多万台。
1958年7月20号,第一台手工试制的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出厂。
时任发动机车间工段长卢富来是上海人,1956年支援一汽建设,1958年从长春调到洛阳支援一拖建厂。1958年进厂的工人,好多是从豫东、豫南和豫北农村来的。这批工人并不知道机床各个加油孔要加不同的油,一天加几次油,夏季和冬季分别加什么油。这些工人就说,你要问我什么时候种红薯,什么时候收我知道,怎么给机器加油不知道。他们并不是不爱惜这些机器,而是不掌握这个技术,没有经过正式培训,从农村的地里直接到工厂当工人,顶多给讲半天安全常识。卢富来想出了个办法,制定出“班前三件事,班后四不走”的规定:具体是上班前列好队,第一件事是给工人读《工人日报》的文章,政治挂帅;第二件是总结表扬前一天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和事迹;第三件事是部署当天任务。下班后的“四不走”是:任务完不成不走;零件没摆放整齐不能走;设备没保养好不能走;交接班没完成不能走。这个办法很快让这批工人成为了工厂的骨干力量。1959年,一机部命名“卢富来”班组,卢富来在1959年11月1日一拖建成投产典礼上作为几万基层职工代表发言。
1959年10月,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亲自来到拖拉机厂视察。在装配线旁,他和专家、职工亲切交谈,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杨立功厂长:你们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

⑤ 拖拉机有怎样的历史过程

最初的拖拉机笨重而昂贵,使用不便,往往需数人操作,适用于在广阔原野上耕回作,一般个体农民难以负答担。

1889年,美国芝加哥的查达发动机公司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汽油内燃机农用拖拉机,即“巴加号”拖拉机。由于内燃机比较轻便,易于操作,而且工作效率高,故它的出现为拖拉机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在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等地,拖拉机已取代了牲畜,成为农场的主要动力,此后,拖拉机又在东欧、亚洲、南美和非洲得到的推广使用。

⑥ 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史有什么

农业机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使用简单农具的时代。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就有了原始的耕地工具──耒耜。公元前13世纪就已使用铜犁头进行牛耕。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拥有耕地、播种、收获、加工和灌溉等一系列铁、木制农具。公元前90年前后,赵过发明的三行耧,即三行条播机,其基本结构至今仍被应用。到 9世纪已形成结构相当完备的畜力铧式犁。在《齐民要术》(约540)、《耒耜经》(约880)、王祯《农书》(约1310)、《天工开物》(1637)等古籍中,对各个时期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和工具都有详细的记载。在西方,原始的木犁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使用铁犁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为发展新式畜力农具,如步犁、耘锄、播种机、收割机和水车等。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建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工业。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于1959年建成投产。1972年创制成功的船式拖拉机(机耕船),为中国南方水田特别是常年积水的沤田地区提供了多种用途的牵引动力。到1984年底,全国(除台湾省外)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5.4万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达到 329.8万台,农业用汽车达到35万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615万台,农用水泵达到515.7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到 123.5万部,小型和手扶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到 291.8万部,谷物联合收获机达到35861台,饲料粉碎机达到113.9万台,磨面机、碾米机、轧花机和榨油机共 388.1万台,农用动力总功率达1.95×10千瓦。1984年,机耕面积达5.24亿亩,占耕地面积的39%。机电灌溉面积达3.76亿亩,占灌溉面积的56.4%。

⑦ 东风拖拉机有几年的历史

东风农机始建于1952年,2003年8月改制为民营企业。有60多年的历史了。满意请采纳

⑧ 历史悠久拖拉机虎

值得收藏,哈哈

⑨ 压缩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1、压缩机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压缩机行业从建国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制冷和空调行业中采用的压缩机有5大类型:往复式、螺杆式、回转式、涡旋式和离心式,其中往复式是小型和中型商用制冷系统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大型商用和工业系统。回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家用和小容量商用空调装置,离心式压缩机则广泛用于大型楼宇的空调系统。

各种往复式压缩机一般根据压缩机壳体形式以及驱动机构设置方式分类。根据壳体形式来分有开启式和封闭式半封闭式压缩机。封闭式是指整个压缩机均设置在一个壳体内。

2、现状:

在国内压缩机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每年还需适量进口。主要贸易国家是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丹麦、巴西、韩国等。设备改造,国产压缩机的质量、产量都大幅度提高。

3、趋势:

未来十年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制造转变的关键时期。直线压缩机技术就取代传统压缩机,在于其效率高、0噪音、0污染和结构简单,是真正的绿色工业技术。

中国制造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的六个体现,制造业已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的三分之一,占全部工业的80%;上交税金约占全部工业的90%。

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的90%。“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十年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当中还会占比较重要的位置。”

(9)拖拉机行业的特点及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压缩机的分类:

压缩机按其原理可分为容积型压缩机与速度型压缩机。容积型又分为:往复式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速度型压缩机又分为: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混流式压缩机。

如今家用冰箱和空调器压缩机都是容积式,其中又可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往复式压缩机使用的是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或活塞、曲柄、滑管机构,旋转式使用的多是滚动转子压缩机。在商用空调上,又多是离心式、涡旋式、螺杆式。

按应用范围又可分为低背压式、中背压式、高背压式。

低背压式 ( 蒸发温度 -35 ~ -15 ℃ ) ,一般用于家用电冰箱、食品冷冻箱等。中背压式 ( 蒸发温度 -20 ~ 0 ℃ ) ,一般用于冷饮柜、牛奶冷藏箱等。高背压式 ( 蒸发温度 -5 ~ 15 ℃ ) ,一般用于房间空气调节器、除湿机、热泵等。

阅读全文

与拖拉机行业的特点及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