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南通历史文化

南通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4 22:28:39

❶ 南通历史文化

南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古文化遗址考证,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境内海安青墩地区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区一带,五代设郡,称静海。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定名通州。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称崇州,又名崇川。

辛亥革命后,废州设县,称南通县,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后,划城区、狼山、天生港一带建南通市,先后为苏北行署、南通地区专署所辖,1962年改为省辖市。1983年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

人文荟萃,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传世之作和轶闻逸事。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医陈实功、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名人为南通历史增色添彩。

(1)南通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南通位于江海交汇处,全境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河相海相沉积平原。可分为狼山残丘区、海安里下河低洼湖沉积平原区、北岸古沙嘴区、通吕水脊海河沉积平原区、南通古河汊水网平原区、南部平原和洲地、三余海积平原区、沿海新垦区等。

南通全境地域轮廓东西向长于南北向,三面环水,一面靠陆,呈不规则菱形。地势低平,地表起伏较微,高程一般在2~6.5米,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是其显著特征。

南通境内地势平坦,河沟成网。老通扬运河接如泰运河到沿海出口以南为长江流域,面积5700多平方千米;以北为淮河流域,面积2200多平方千米。

❷ 南通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艺、传统工艺、民俗体育、古语言及古文字、各胜古迹)

1、通剧

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

建国后,僮子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逐步改造成为通剧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南通僮子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究,而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重和兴趣。

2、南通侗子会

从前,南通郊乡每年秋熟登场之后,总要举行“侗子会”,又叫“圩塘会”,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选定在月中望日,邀请侗子演戏,借助“天灯”,寻求欢愉。建国后,“侗子会”风俗不复存在,侗子也转为通剧艺人。

3、海安花鼓

流行于明嘉靖年间的江淮大地。经过海安一代又一代民文工作者的几经挖掘,几经整理,不断揉进时代精神,刻意进行艺术创新,1978年以《迎春花鼓》为题参加江苏歌舞会演,1987年以《花鼓情》为题晋京献艺,1998年又以《迎春》为题参加江苏群文会演。

4、海门山歌

主要流传于海门以及启东和通州部分地区,与江南吴歌一脉相承,是吴歌伸向苏北的一个分支。1955年发展成舞台剧。

海门山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即兴山歌,多为农民在劳动中或劳动之余随口编唱的山歌,歌词有四句、六句或八句之分,内容大都反映劳动生活和男女爱情;另一类是叙事山歌,歌词长达数十句或数百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5、通东号子

通东号子是通东地区人民在劳动中随着劳动节奏自编自唱形成口头音乐。作为通东民歌的代表形式列入南通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15年底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二甲镇、四甲镇、余东镇、吕四港镇等为代表地区。

6、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有家家带女儿之俗,谚云:“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不带女儿是穷鬼儿,女儿不来要烂腿儿,女婿不许她家来是肉龟儿。”殷富之家带女儿要办起丰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征性地小酌一番,没有亲生女儿的还得请“干女”。此俗沿袭至今。

7、元宵节

亦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❸ 南通的文化习俗

南通文化底蕴
南通文化中那种较为深厚的底蕴,决不仅仅来自青墩文化遗址那神秘的墓葬,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之墓,以及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被传颂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通州秘密之行,在某种程度上还因了文化世家的缘故。南通地区的文化世家虽比不上江南的大家,但也有范家、冒家、保家等,他们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宗族文化,为南通历史文化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南通市从寺街向北,一条长街,直至天宁寺,寺院西侧有条东西向的塞巷子,只有三四十米长,巷子尽头有座大门堂,庭院有明代古井一口,井水清冽沁人,那就是南通范氏故居。这座一进三堂(即正屋、穿堂及北屋)并不宽阔的住宅自明代中期开始,至今四百余年,一直由范姓家人世代居住着,不仅如此,自明代万历年间的范应龙始,延绵13代,代代都出诗人,而且都有名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以诗传家的诗人家族。
据范家第九代诗人范伯子自叙,通州范氏乃宋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次子范纯仁的后裔,但时代邈远,无法详考。范氏第一代诗人范应龙,字云从,其子范凤翼,字异羽,子孙称之为勋卿公,中进士,历官至吏部文选司,有《范勋卿诗集》,是范氏家族中唯一的富裕诗人。他的儿子范国禄,字十山,是一位很有名望,但遭受迫害,过着流亡生活的大诗人,有《十山楼稿》。范国禄有位兄弟范国祐,也是诗人。范国禄的儿子范濂夫,名遇,县丞,有一《陶园存今诗选》。濂夫之子梦熊,字君宰,诸生,君宰之子兆虞,字韶亭,诸生名《列通州志文苑传》。兆虞之子崇简,字完初,自号懒中,诸生,有《懒牛诗抄》。崇简之子持信,字静斋,诸生,是范当世的祖父。范当世除了保存了祖先的诗集外,将各代的诗稿,加以考证疏理,合为《通州范氏诗抄》五百十四篇。据他自述,“盖自我之有家于通州于今五百年,一显于明季,入国朝(按,指清朝)遂无复有位于朝列者,乃世贫贱以著书自兴,历年既多,虽无丧乱寇燹之灾,散失亦略尽,其仅存者犹百数十卷。”(《范伯子文集·通州范氏诗抄序》),正因为如此,有张謇当年赠范当世之子蜗牛舍诗人范罕(字彦殊)“九代诗人八代穷”之诗句:
九代诗人八代穷,郎君十代衍家风。
懒牛尚逊蜗牛贵,三范凭开一范雄。
未肯台中依使相,却来床下拜村翁。
杖藜属药终相待,胜日清尊且偶同。

❹ 南通市濠河风景区的历史文化

濠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内是国内仅存的四容条古护城河之一。南通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是5A级景点。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风光旖旎的东南濠河之滨。人们称誉说:南通环城的濠河,有如一条翡翠项链;博物苑,就是这项链上的一块珍贵的宝石。

❺ 江苏南通市古代的什么地方

南通,因涨沙冲积成洲,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专崇川、紫琅,属古称通州,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为与北京通县相区别始称南通.
据古文化遗址考证,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境内海安青墩地区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区一带,五代设郡,称静海。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定名通州,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称通州,。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称崇州,又名崇川。辛亥革命后,废州设县,称南通县,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❻ 南通是历史文化名城么

历史文化名城,起码有两个要求:1、有一定历史渊源;2、在历史上对中国文化有一定贡献。所以南通是算不上的,而只能称为近代城市。但再过多少年,她就是了。

❼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

南通市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的刺绣、扎染、蓝印花布、色织土布、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非遗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影响深远。5月26日,“五月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大奖赛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一批列入国家和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在该校艺术展厅集中展出。其中,丝毯、缂丝、扎染、刺绣、蓝印花布、丝绸剪贴等传统纺织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南通蓝印花布是全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工艺保存完善,技术水平高超,社会影响范围甚广。南通有手纺手织布十分著名,又有江海平原盛产蓝草,故许多农户备有“小青缸”,自我染布备用。南通蓝衣花布以青白著称,近代以通州二甲保留较好。它以花纹精美,又富有民俗文化内容名扬四方。由于众多蓝衣花布艺人不断创新,现代蓝衣花布更加精美,制成的旅游工艺品设计巧妙,制作工艺精细,包装也十分精美,故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缂丝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的特种工艺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南通缂丝的出现也有千年历史,比苏州缂丝还要早几百年。缂丝的经典工艺就是通经断纬,实质上就是在经面上用各种色块进行有机的填补,并用几种特殊技法如戗、搭梭等把各种色块链接起来,形成一副完美的作品,缂丝融丝织工艺技巧于一身,荣称“织中之圣”。
南通是亚洲著名的扎染之乡,其扎染工艺丰富精彩为世人羡慕。其防染色结扎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有钩针结扎、手缝结扎、手捏结扎和机械结扎等不同工艺。染色方法亦各有巧妙,有冷染、热染、吊染等多种技法。故扎染制成品上图花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特别富有诗意。其色彩斑斓多姿的艳丽图纹,最适宜女子制作高档时装礼服、旅游工艺品和家庭装饰用品。扎染染色的燃料选择很广,其中还有高档产品不用化学染料的染色。它单独使用传统的草木和天然矿物质制成燃料,它染色既鲜艳又环保,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产品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最受欢迎。

南通手织壁挂丝毯产地如皋,丝毯织造工艺精致至极,其图案精美,色彩层次丰富,色间过渡微妙,故织成的图案美丽饱满,又由于它的图案纹样常采用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所以艺术价值更高,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青睐,许多珍贵作品在国外艺术大赛中荣获大奖,有些还被国际组织和著名博物馆收藏。如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就收藏了一副长沙娜创作的《和平之春》丝毯。
丝绸剪贴是南通特产,它是在传统的绒贴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间贴采用了丝绸锦缎为原料,根据作品内容,从许多不同的丝织锦缎面料中,去寻找合适的一块块面料,将其剪下拼贴成画面。由于其剪贴精微细致,丝绸织锦中的图案又丰富了作品内容,故作品如刺绣般高贵。南通丝绸剪贴一问世,就受到工艺美术界重视,多次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奖,不少作品曾被送到国外巡回展出,受到世界人民赞誉。

❽ 求关于江苏南通的文化底蕴等相关介绍!

中国南通政府门户网站://www.nantong.gov.cn/
打开右上角的“旅游频道”,有关您需要的内容。当地各县风俗等等,很多

1、张謇
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
2 沈寿
二十世纪初叶,我国有一位苏绣女子,以精美的绣品名震京华,载誉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的沈寿。...
3 李方膺
南通籍著名画家李方膺(一六九六--一七五五),字虬仲,一字秋池,号睛江,乳名龙角,他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侧身于“扬州八怪”之列?...
4 韩紫石
韩紫石先生(公元一八五七--一九四二年)名国钧、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省海安镇(原隶泰县)人,因其排行第三,生平业绩颇丰,家乡群众均以“韩三爹”,“紫石”称之,表示尊敬。在北洋军阀时期,他与南通的张謇,位高望重,同被誉为苏北的两大名贤。...
5 刘瑞龙
刘瑞龙——(1910-1988),南通市人。民国13年(1924年)至17 年秋在南通师 范读书期间,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蒙教育,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多次深入到工人、农民、市民中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6 曹顶
曹顶(1514-1557),明代通州余西场人。盐民出身,有膂力,胆略过人,曾受雇作船工运盐,后于通州城内一面店干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愤于倭寇骚扰虏掠,毅然应募入伍,随即参加江上阻击,大败倭寇,首立战功。...
7 白毓昆
白毓昆(1868-1911),号铣玉,字雅雨。南通市人。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18岁中秀才后,入江阴南菁书院,专攻地理学。...
8 顾民元
顾民元(1912-1941),字弥愚,南通市城区人。顾民元在南通中学求学期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受其影响,在恽代英弟恽子强的帮助下,与通州师范学生刘瑞龙等组织“革命青年社”,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逐渐抛弃曾一度接受过的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科学社会主义。
历代人文荟萃,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文学家在南通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和轶闻逸事。

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历史名人均为南通籍人士。
近代,南通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博物苑、纺织学校、刺绣学校、戏剧学校、盲哑学校和农业气象站等"七个第一",为中国文化科教史写下了光辉一页。
当代表演艺术家赵丹、国画大师王个簃、蛇药专家季德胜以及数学家杨乐等20多位两院院士也出自南通。
体育事业备受瞩目,先后为国家输送了林莉、赵剑华、张洁云、周天华、葛菲、李菊、黄旭等一批体育名将,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

❾ 请问南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人文精神有什么

www.rdzx.com

阅读全文

与南通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