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中影国际影城 会员卡多少钱 第一次必须充值吗
你好,看看官方的宣传资料:
会员卡办理须知如下
1.顾客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天津中影国际影城现场进行会员卡办理。
2.会员卡为实名制,每人限办一张会员卡。
3.办理会员卡需缴纳工本费10元,首次充值最少100元。
4.会员卡为充值积分型会员卡,会员需预先充值方能消费,每次充值最少100元,且只接受整百元的充值(例如充值100元 200元 300元等)。
5.会员卡有效期一年,到期后继续充值可延期。
会员可享受到以下权利
1.IMAX电影 3D电影 情侣厅 VIP厅8折优惠 普通数字电影正价5折优惠
2.每月一部会员专享特价影片,月内任意时间观赏特价影片均享受特价优惠
3.每周日一场会员专场,最新影片超低价格回馈会员。
4.每天两小时特价时段,每天11:00后13:00前开映影片仅需15元/张(VIP厅、情侣厅、IMAX厅、3D影片及特殊节日除外)。
5.网上购票,方便快捷,会员专享网上购票,不出家门轻松选择好位置。
6.购买卖品双倍积分,积分换好礼。
八折会员卡升级为七折会员卡通知
为庆祝中影国际影城梅江大岛店二店即将于年底开业,中影国际影城天津津湾店开业一周年,自2010年8月23日起,凡影城新办会员卡及原八折会员卡顾客一次性充值500元即可直接晋升为七折会员;原有八折会员卡2010年12月31日达到100积分,即可升级为七折会员卡!
天津中影国际影城温馨提示:到中影看电影 无需任何凭证 天天半价(情侣厅 VIP厅 IMAX影片 3D影片除外,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首映式、见面会等特殊场次除外)
Ⅱ 电影院线的发展历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电影行业对院线制认识的深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资影院和民营影院的实践。1999年12月,香港百老汇影城北京新东安店正式开业。随后,百老汇影城又陆续在国内创建了14座系列影城。大陆出现了与国内传统的礼堂式和多厅式影院有很大不同的新型电影院。根据《外商投资影院暂行规定》,外资对影院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9%,但在北上广等七个试点城市,则可以高达75%。
2004年初,美国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与万达集团宣布,将合作共建“华纳万达国际影院”,并很快在大连等5个城市建立了5座具有五星级水准的多厅影院。这些影院“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四统思路”构成了中国电影行业现代院线制的雏形。
2005年,美国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宣布退出中国影院市场,旗下影院由万达集团收回。随后,万达集团全资投建成立了国内首个民营院线公司——万达院线。与国内其他36个电影院线不同,万达院线在“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新型运作模式下发展迅猛,并在2009年创下八亿元票房纪录,跃居国内电影院线票房榜首。
2012年,在并购美国AMC之后,万达院线成功晋级亚洲第一大电影院线。万达院线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带动效应,国内影院投资商纷纷认识到现代院线制的巨大优势。浙江的横店院线以及广东的大地院线等民营的“四统”院线逐步成为中国电影院线的生力军。 随着电影行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电影院线发展迅猛。得益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民营院线和国有背景院线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例如,中影星美院线是由中影集团与星美集团联合组建而成,而金逸珠江院线是有金逸集团和珠江院线联合组建而成。前者一直稳居国内电影院线榜单前三,后者与中影南方新干线不分伯仲。
院线制实施十多年来,中国电影院线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运营理念均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包括万达院线、大地院线、横店院线和金逸院线在内的直营院线在依靠“四个统一”提高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同时,逐步开始整合各方资源,输出先进的院线经营管理经验,并取得市场主导地位。即使一些中小型的院线如河南的奥斯卡院线和四川的太平洋院线也在实现“四个统一”的基础上,逐步打破地域限制,成长成为全国性的院线公司。
Ⅲ 网络小说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论文1500字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3.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3.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4.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4.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1.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4.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1.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Ⅳ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发展历程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
同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同意,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93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应邀出席了电影节,并对上海国际电影节按各项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考察,于1994年认可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当时定为每逢单年举办一届。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主会场设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电影院为分会场。来自世界各国1,100名来宾出席了这一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电影盛会。评委会主席由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担任,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奥立弗·斯通、日本导演大岛渚、香港导演徐克、澳大利亚导演保罗·考克斯、俄罗斯导演卡伦·沙赫纳扎洛夫、巴西导演赫克托·巴本科出任国际评委。在20部参赛片中评出了4项金爵奖和一项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无言的山丘》获最佳影片奖。有20万观众观摩了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部参赛参展影片和评委个人影片回顾展。国际影片交易市场共有来自海内外16家制片商设展台。电影节还邀请了著名国际影星索菲亚·罗兰、德博拉·拉芬、桃井熏等参加电影节有关活动。共有200余名中外记者对电影节进行了采访报道。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电影节报名影片数量被刷新,比前一届增加48.4%,并首次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电影节开幕式红毯众星云集,阵容强大:凯瑟琳·德诺芙、西格尼·韦弗、娜塔莎·理查德森、利亚姆·尼尔森夫妇、安迪.麦克道威尔、爱德华·诺顿、罗恩.希尔佛、真田广之、栗原小卷、靳羽西、谭盾、张东健、张国立、徐静蕾、陈豪、黎姿、成龙、周迅、林志玲、周笔畅以及《伯爵夫人》摄制组、冯小刚率领的《夜宴》摄制组等应邀汇聚上海国际电影节,红地毯上展示明星风采,群星璀璨,堪称世界一流。从此上海国际电影节红地毯被誉为“亚洲第一红毯”。
享誉全球的世界顶级导演吕克·贝松担任评委会主席,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任副主席。电影节“金爵奖”国际评委会9名评委中,3位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凭借吕克·贝松在世界影坛的权威地位以及冯小刚在国内影坛的超强人气,加上其他国际评委的影响力,评委会阵容更加体现其权威性与国际性,被媒体称为“梦之队”。国际名导李安出席电影节,参加论坛演讲,并荣获本届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颁奖晚会上另一个特别奖项 ——杰出艺术成就奖则由法国国宝级影后凯瑟琳·德纳芙获得。
Ⅳ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不是央企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央企。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英语: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影集团,英专文缩写CFGC)成立属于1999年2月。中影集团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
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
(5)中影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主业规模:电影主业规模发展 中影集团将影视创作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把握正确导向,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的最大追求。
通过对具有50多年历史,并拍摄了近千部影片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全国生产儿童电影的专业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专门从事对外合作制片的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等制片业务的重组整合,并加快对制片领域的股份制改造。
Ⅵ 中影集团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的成就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2007年生产故事片54部;发行国产新片120部,全年实现票房10.1亿元,占全国院线国产影片票房的81%;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排名前20部的影片中,中影集团参与发行的有17部;中影集团控股、参股院线票房超过10亿元,占全国院线市场票房份额的42.9%……一组数据表明,2007年中影集团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稳坐中国电影行业第一把交椅。
1999年成立的中影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走在前端,成为带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火车头”。2008年2月,“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推荐活动的名单公布,中影集团榜上有名。正如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所说:“如何在机制上更具活力,提高中国电影的市场份额,是我们一直推进的目标。”
转企改制 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影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将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揽入旗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创作、生产、发行都各管各的,没有内在的关联。”韩三平说,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中影集团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中影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凤凰涅盘,专攻不同领域的8家单位合并以后通过优势互补,表现出惊人的文化创造力和市场掌控能力。
在增强自我造血机能的同时,“资本补进”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又一显著特征。“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大量资本进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面对中国电影高速成长的现状,韩三平认为中影集团目前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向资本市场“要钱”,在牢牢控股的前提下,大胆吸纳来自海内外的投资与先进管理优势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创造品牌 增强核心竞争力
2007年,中影集团公司加大对制片环节的控制,成立了制片分公司。对这一举措,韩三平表示,制片是中影集团最核心的资源,现在中影需要迅速建立自己的制片品牌。贺岁档热映的《投名状》、《长江七号》和即将推出的《赤壁》、《梅兰芳》等影片制作精良,成为中影制片品牌的生动注脚。
中影集团2007年的另一个大动作是被誉为打造梦工厂的8部重点国产影片制片计划。中影集团希望凭借《青藏线》、《王选》、《胡同里的阳光》等类型各异的国产主流电影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国产重点影片品牌。韩三平强调,我们必须承担弘扬主流意识、拍摄主流影片以及弘扬主流道德观世界观的责任。
在这8部影片当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安占军导演的《胡同里的阳光》。2007年,中影集团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中国媒体基金合作设立5000万美元的中国传媒基金,用于扶持中国青年导演,《胡同里的阳光》成为第一个受益者。除了资金支持,中影集团在扶持青年导演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2007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香港英皇、香港寰亚等公司共同出资的“中影集团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将培养青年导演的过程细化成三步走,为青年导演的成才之路保驾护航。
除了保持以往商业大片、主流影片的制片特色外,中影集团还提出了“作家电影”的概念。刘震云编剧的《我叫刘跃进》在贺岁档激烈竞争中以500万元的成本赢得1300万元票房,打响了“作家电影”的第一炮。
齐头并进 打造健康产业链
“制片业虽然是龙头,但不是全部。”韩三平认为,后期制作、院线放映、发行等“旱涝保收”的产业在中影产业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07年,中影集团分别组建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营销策划分公司与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机制上“兵分多路”保障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在硬件建设上,韩三平格外强调中影集团的国企责任感,很多制作环节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利润却很少,这些其他企业不愿做也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中影集团必须做。目前,由中影集团与柯达公司合作成立的华柯电影洗印公司已经投入使用,过去投资稍大的影片都要拿去国外洗印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我国的底片样片洗印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是中影“人无我有”的又一产业大动作。该基地2008年奥运会前正式运营,年生产能力将达到胶片故事片电影80部、数字电影100部、电视电影200部、电视剧500集,几十个相关配套公司将为全世界的影视制作人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满足各种影视制作要求。
此外,中影集团进一步细化完善产业链。2007年集团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开发建设国有控股影院,已开业和即将开业的有9家,56个放映厅,1万个座位。2007年,中影与首钢共同组建中影首钢环球数码数字影院建设有限公司,计划在2008年年底前建设2000个数字影院。中影集团还重视后产品开发,成立了后电影开发公司,开拓了电视播映权的授权、音像制品的出版等业务,累计引进、出版、发行海外影视音像节目多达三千个品种。
在谈到中影集团公司今后的规划时,韩三平说:“中影集团在整个中国电影产业中,实力最强、门类最全、影响力最大。我们将把这些资源用好用足,为中影集团的强大而努力,还要为整个电影产业服务。”
中影集团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4日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Ⅶ 中影集团是什么级别啊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简称“中影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是以影视产业为依托,多种产业综合发展的国内一流的大型电影集团。
中影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创造品牌、占领市场、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拥有50多年历史、拍摄了近千部影片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为中影集团奠定了影片制作品牌的基础。1999年组建以来,集团创作生产了《横空出世》、《张思德》、《花妖新娘》、《无极》、《云水谣》、《我们俩》、《六月男孩》、《看车人的七月》、《宝葫芦的秘密》等200多部影片,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制片人才和多家国内外著名公司加盟合作。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国家电影数字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也是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之一,被列为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工程项目,可满足各种影视制作需求,为全世界的影视制作人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服务。
中影集团拥有完善的市场发行体系和丰富的影片营销经验。《张思德》、《云水谣》等多部重点影片的成功发行,《无极》、《功夫》、《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夜宴》、《十面埋伏》等商业巨片超亿元的票房佳绩,进一步确立了中影集团在影片发行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中影集团通过参股的方式,组建了七条电影院线,签约加盟影院达400多家,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左右。目前,中影集团正在组建一条控股院线,目标是百家影院、规范化管理、规模化运作、优质化服务,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
中影集团是全国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电影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 中影集团还致力于国产影片的对外输出,其每年举办的“北京放映”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产影片的国际展销市场,成为海外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影集团的成员单位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CCTV-6),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每天播出10部中外故事影片和各类动画片、纪录片、专题片。近年来,该频道承办了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电影庆典活动,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等国际重大电影颁奖典礼当天做全程转播。 1999年,电影频道开始组织拍摄数字电影,用于电视播映,产量达每年110部左右。
中影集团的发展目标是,突出主业、做大做强、以影视制片、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发行放映、院线投资、电影进出口、电影频道等为支柱,全面带动洗印加工、电影器材营销、后电影开发、光盘生产、,媒体运营、广告、物业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等多种产业综合发展。
Ⅷ 中国电影史六个发展阶段的阐明依据!!!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3.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3.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4.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4.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1.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4.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1.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徐克认为,剑是兵器之王,象征着中国武侠文化的精神,剑中蕴涵着侠义的风度和修养,并且有一种浪漫荡漾在其中,无论在攻击时和防守时,你会发现那其中藏有哲学。关于剑,徐克认为有很多内容可以发展,一招一势让人们重新认识剑,剑不仅仅是一个打斗的工具,它应该有七种精神,有七种颜色。
虽然《七剑》一直被称为2005年最受期待的香港电影。但是,一部《琴魔》日前在香港试映后,有抢走《七剑》的风头的趋势。《琴魔》是一部古装武术动作片,耗资数千万,光道具“天音琴魔”就花费了10万以上。业内人士评论,《七剑》和《琴魔》这两部动作片的竞争,将带动整个香港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复苏。
4.4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互存互进
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武术的源泉。武术的全球化宣传与推广离不开中国电影。在《定军山》成功拍摄之后100年的中国电影风风雨雨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始终与中国武术发展互存互进。
20世纪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龙使世界认识了中国武术,形成了一个中国功夫的热潮。
80年代,李连杰的《少林寺》掀起了全国的武术浪潮,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少林寺》及其他武术动作片放映之后的数年内,全国的武术业余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竟达到了万所之多,少林寺的所在地,河南登封地区有100余家武术学校。其中有不乏规模较大和档次较高的武术学校。比如塔沟武校的习武学生超过了万人等。同时,全球的武术热也再一次升起。
2001年获得奥斯卡4项大奖的武术动作片《卧虎藏龙》,无论在全球电影界的影响力、票房收入的市场因素,还是在中国电影和中国武术的宣传与推广,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100年中,武术动作片的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仅仅有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扩大电影的市场效应的作用,而且更有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宏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电影进行宣传,从而使中国走向世界,使世界认识中国。如奥斯卡、如嘎那、东京电影节等等是中国影片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再如电影《霍元甲》的放映,使无数国人为之倾倒,从而使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自豪感大大提高。
中国电影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桥梁,中国武术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源泉。两者的互存互进将永远延续下去。
5 结语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和技击价值,同时更富于娱乐价值。电影正是反映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的一个体现,而武术动作电影又在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术能够与电影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
Ⅸ 中国电影在世界各电影节或电影展上获奖的历史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情况
1950年
《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赵一曼》获“优秀演技奖”。
1951年
《钢铁战士》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白毛女》获“特别荣誉奖”、《新儿女英雄传》获“导演特别荣誉奖”、《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获“一等斯大林奖金”。
1952年
《人民的战士》获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战的越南》获“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平斗争奖”、《内蒙人民的胜利》获“电影编剧奖”。
1954年
《智取华山》获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梁山伯与祝英台》获“音乐片奖”。
1955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鸡毛信》获“优胜奖”。
1956年
《神笔》获“大马士革第三届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银质第一奖章、威尼斯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节8--12岁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 南斯拉夫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电影奖”。
1957年
《神笔》获华沙第二届国际儿童娱乐片比赛大会特别优秀奖。
《女篮五号》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祝福》获卡罗维发利第十届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58年
《边寨烽火》获卡罗维发利第十一届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1959年
《老兵新传》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章。
《小鲤鱼跳龙门》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银质奖章。
1960年
《五朵金花》获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
《聂耳》获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传记片奖。
《女篮五号》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1961年
《革命家庭》获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
《非洲之角》获第四届国际非洲电影节最高奖----非洲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人参娃娃》获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62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美术电影节儿童影片奖。
《大闹天宫(上集)》获捷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
1964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国际电影戛纳斯电影节荣誉奖。
《掌中戏》获澳大利亚第十三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优秀奖状。
1974年
《小号手》、《东海小哨兵》获南斯拉夫第二届国际美术电影节奖状。
《地雷战》获奥地利第十四届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1978年
《大闹天宫》(上下集)获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南斯拉夫1978年国际美术电影一等奖。
1979年
《人参娃娃》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银质美人鱼头像奖。
1980年
《小花》中的女主角陈冲获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舞台姐妹》获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协会的年度奖。
1981年
《舞台姐妹》、《农奴》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苗苗》获第二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
1982年
《天云山传奇》、《归心似箭》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四个小伙伴》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
《阿Q正传》中的男主角严顺开获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三个和尚》获第32届西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奖。
《猴子捞月》获第4届渥太华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美在运动中》获意大利科尔蒂纳电影节特别奖。
1983年
《陌生的朋友》获第三十三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泉水叮咚》获第13届季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第3届印度国际新青年电影节最高奖----金像奖、各族儿童评委会最佳奖、最佳儿童女演员二等奖。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第七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美洲大奖。
《鹿铃》获第1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4年
《河南寻古》、《江苏秀色》获法国蓬沙拉国际旅游电影节最高金奖。
《贵州风情》、《丝绸之路上的甘肃》、 《中国人参之乡》、《北京之游》获第18届国际旅游电影节特别奖。
《西藏----西藏》获法国塔布国际旅游电影节旅游片冠军----金比利蕾娜奖。
《鹬蚌相争》获第34届西柏林国际儿童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第6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
《水面庄稼》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业组织奖。
1985年
《黄土地》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29届伦敦电影节伦敦电影研究所电影奖、第7届(亚、非、拉)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
《边城》获加拿大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
《泉水叮咚》获伊朗德黑兰第15届国际教育电影节教育类专片比赛铜奖。
《月光下的小屋》获印度第4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国际评奖团授予金像奖和儿童评奖团授予的金牌。
《昆虫世界》获第11届国际技术电影节纪录片一等奖。
1986年
《良家妇女》获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和国际电影评论家组织奖、西班牙第18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奖、安达鲁西亚电影作家协会评论奖、西班牙电影俱乐部联合电影俱乐部奖、比利时皇家电影博物馆皇家电影资料馆发掘新电影奖。
《移核鱼》获西柏林第14届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捷克斯洛伐克第3届尼特莱国际农业电影节A类一等奖和唯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埃及农业神奖。
1987年
《猴子捞月》获保加利亚卡布洛沃第4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老井》获第7次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以螨治螨》、《蝴蝶》获圣塔林第14届国际农业与环境电影节特别奖。
1988年
《山水情》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不射之射》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红高梁》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植物内生菌》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一人一亩地》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铜穗奖。
1989年
《红高梁》获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21电台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
《晚钟》获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1990年
《黄河谣》获第14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山水情》获最佳短片奖。
《本命年〉获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菊豆》法国第43届戛纳电影节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第35届巴利亚多利德电影周金穗奖。
《晚钟》获哥伦比亚第7届波哥大电影节最佳影片、导演和音响效果奖。
《童年往事》获美国洛杉矶奥斯卡学院电影节银奖。
《芙蓉镇》获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1989年发行影片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
《三个女人的故事》获第12届克雷黛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提名奖。
1991年
《出嫁女》获第17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中国岩溶》获西班牙巴塞罗那国家地质学电影节大奖枣最高艺术质量奖。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获法国巴黎奇情动作电影展大奖----最受欢迎影片;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配乐。
西影厂和台湾合拍故事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获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国际影评人奖和艾维拉诺莉特别奖。
北影厂香香港合拍故事片《过年》获第4接讷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赵丽蓉获
最佳女演员奖。
1992年
《来自火焰山的鼓手》获第四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意大利大卫奖评选活动“最佳外语片奖”。
《四十不惑》获第四十五届瑞士洛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评奖”。
《秋菊打官司》获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留守女士》获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金字塔金像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心香》获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1993年
《香魂女》(导演:谢飞)、《喜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双旗镇刀客》、《妈妈》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论坛奖。
《天堂回信》(导演:王君正)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国际儿童青年电影中心奖”;荷兰第7届国际儿童电影电视节最高奖“儿童电影节奖”;美国芝加哥第10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成人评委和儿童评委两项最佳影片奖;伊朗第9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找乐》(导演:宁瀛)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论坛奖和特别荣誉奖;第6接讷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竞赛项目金樱花奖和东京都知事奖;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青年导演大奖”首奖,奖金35万美元;第十五届法国南特亚非拉三大洲电影节金热气球奖,男主角黄宗洛获最佳男演员奖。
由田壮壮执导、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蓝风筝》获第6接讷京国际电影节大奖,最优秀女演员奖(吕丽萍)、新人特别推荐奖和东京都知事奖。
《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联盟大奖;洛杉矶影评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日本福冈第3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奖。
《菊豆》(导演:张艺谋)获保加利亚瓦尔纳市首届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巩俐),巩俐还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秋菊打官司》(导演:张艺谋)获法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并名列香港第12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十大华语片之冠。
《大红灯笼高高挂》(导演:张艺谋)获英国影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比利时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 动画片:上海美影厂《12只蚊子和5个人》获法国第19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奖。《悍牛与牧童》获第3届伊斯梅利亚国际纪录片、短片电影节塔胡特银像奖。谢晋导演获法国首届《轩尼诗》创意和成就奖。
1994年:
《火狐》(导演:吴子牛)获第四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推荐奖”和在法国蒙彼利埃举行的中国电影节金熊猫奖。
中国辽宁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两个孤儿的故事》获第二届亚洲电视映像节最高奖赏——最优秀奖,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片《姊妹溪》获优秀奖。
《炮打双灯》获第42届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电影节评委特别提名奖。女主角宁静获最佳女演员奖。
《黄土高原径流林业》在第11届国际农业电影上,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奖。
1995年
《红粉》(导演:李少红)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优秀单项奖视觉效果“银熊奖”。
《黑骏马》(导演:谢飞)获第1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艺术节最佳导演奖,男主角腾格尔获最佳艺术奖。
《红樱桃》(导演:叶大鹰)获第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轩尼诗记者杯枣最佳创意奖”。女主角郭柯宇获最佳女演员奖。
《二嫫》(导演:周晓文)获第四届国际电影节“玛雅美洲豹”金奖,女主角艾丽娅获最佳女演员奖。
《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获日本东京东影评论家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张国荣获最佳男主角奖。同时该片还获得日本东京每日新闻电影大奖、最佳影片奖。
《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男主角夏雨获第一届新加坡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影片被美国《时新周刊》评为年度国际“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导演:张艺谋)获第4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技术奖”;被美国全美影评人联盟评为年度格里菲思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获美国第61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年度电影奖“最佳摄影奖”。
《女儿红》(导演:谢衍)女主角归亚蕾获捷克第3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兰陵王》(导演:胡雪桦)获美国洛杉矶桑塔·克拉里德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出品人郑凯南获荣誉奖状;摄影顾长卫获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摄影奖”。 《与往事干杯》(导演:夏钢)获葡萄牙第24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俱乐部联合荣誉奖。
《活着》获香港第14届电影金像奖评选“十大华语片”之一;男主角葛优获“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1996年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导演:张艺谋)获69届奥斯卡摄影奖提名。
《太阳有耳》(导演:严浩)获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和最佳导演“柏林银熊奖”。
《红粉》(导演:李少红)获第27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孔雀奖。
《红樱桃》获第5届不结盟及发展中国家平壤电影节大奖“火炬金奖”,导演叶大鹰获最佳导演奖,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获最佳女演员奖。
1997年
《鸦片战争》(导演:谢晋)获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金秋鹿鸣》获第七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长故事片金奖和儿童评委奖。
1998年
《变脸》(导演:吴天明)获第29届印度国际电影节“金孔雀奖”。
《我也有爸爸》获印度海德拉巴第10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高荣誉奖“金象奖”。
儿童演员王泉(影片中饰病童大志)获本届影展“特别奖”。导演黄蜀芹获由儿童和青少年观众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颁发的“最受欢迎的儿童故事片”--“金匾奖”。
《红色恋人》获第2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奖”银奖,片中女主角扮演者梅婷被评为最佳女演员。
1999年
《红河谷》获第十七届伊朗“曙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幕奖”。
《永乐大钟》获第一届布达佩斯国际科学电影节“国际电影、电视和广播合作理事会奖”。
《一个都不能少》获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参考资料:http://www.ccnt.com.cn/china/guoqing/huilist/huojiang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