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南城县上塘镇包坊村历史文化

南城县上塘镇包坊村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27 07:39:14

㈠ 历史名胜对联

1、成都杜甫草堂
(1)、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2)、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2、武汉黄鹤楼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3、黄州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九江琵琶亭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5、镇江北固山多景楼
登楼便欲凌云去;
临水应知得月先。
6、桃花源、陶渊明祠
(1)、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7、广州黄花岗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8、杨州梅花岭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伴取岭上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山残水留得风中劲草。
9、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0、扬州二十四桥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11、湖南洞庭湖岳阳楼
(1)、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题笔雪壁我重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3)、一楼何厅,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2、信陵君祠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实读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夕,问君谁能拔抑磊落之才。
13、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睦行地大文章。
14、陕西苏武庙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羸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15、成都武侯祠
心悬八封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16、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17、白居易祠、墓
(1)、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2)、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3)、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18、稼轩祠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㈡ 江西信丰县历史

信丰县,唐永淳元年(682年)建县,自古以“饶谷多栗,人信物丰”著称,县名取人信物丰之意。位于江西省赣州中部,居贡水支流桃江中游。东邻安远县,南靠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西连广东南雄市,西北接大余县,北界南康区、赣县。
信丰县是江西历史文化名城,历为赣南重镇,位于大赣州都市区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广州、深圳和南昌四小时经济圈,是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直接腹地。截止2013年底,信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6.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25.8万人;是赣州南部6县(信丰、龙南、安远、定南、寻乌、全南)唯一城区面积突破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突破25万的县城,迈入江西省中等城市行列,同时也是赣南次中心城市之一。
信丰县矿产有煤、石灰石,麦饭石、稀土、钨等矿产资源;有耕地47万亩,其中水田38.8万亩;山地302万亩,主产粮食、烟、果、菇、瓜、菜、甜玉米、茶叶及猪、牛、家禽等,农副土特产品众多,盛产脐橙,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先后被列为10多个国家级农业基地,被称为“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草菇之乡”。[1]
信丰县是原中央苏区21个全红县之一,是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所在地,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核心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信丰县战斗、生活过。[2]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时属九江郡,汉时属豫章郡,西晋属南康郡,隋时属虔州。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分南康县东南地置南安县,是为建县之始。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24年),因与福建省泉州南安县同名,故改名信丰,取“人信物丰”的含义,沿袭至今。[1][3-4]
1987年,极富乡、铁石乡、大桥乡,改设铁石口镇、大桥镇;同益乡的水东、长生、花园、同益、水北等五个村委会划归嘉定镇。
1988年12月10日,撤销小江乡、新田乡、古陂乡、大阿乡、大塘埠乡、安西乡,设立小江镇、新田镇、古陂镇、大阿镇、大塘埠镇、安西镇。
1989年11月23日,撤销油山乡,设立油山镇。1994年8月18日,撤销小河乡,设立小河镇。
2001年5月9日,信丰县撤销同益乡、龙舌乡,划归嘉定镇;撤销坪石乡,划归大塘埠镇;销金盆山乡,划归古陂镇;撤销黄泥乡、星村乡、西牛乡,合并组建西牛镇;撤销九渡乡、正平乡,合并组建正平镇。2003年底,信丰县总人口66.6万人。
2004年底,信丰县辖13镇3乡:嘉定镇、新田镇、铁石口镇、油山镇、安西镇、古陂镇、小江镇、小河镇、大阿镇、大桥镇、大塘埠镇、正平镇、西牛镇、万隆乡、虎山乡、崇仙乡。[5]

㈢ 谁知道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天井源乡曾坊村委联系电话。。。

南城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市市中区,居徐河下游。全县辖9个镇,3个乡:建昌镇株良镇,上塘镇,丽塔镇,洪门镇,沙洲镇,大朗镇,新丰街镇,万坊镇,许家,天井源乡,九江镇。一共有21个居委会,150个行政村。县建昌镇政府。
建昌镇面积:124.3k平方米,人口:88192人邮编:344700代码:361021100司法管辖区建国路,体育路,宣传路,胜利路,解放路,交通路生产路,城东路,跃进路市路,滨江路,北门外路,凤凰路,13个居委会,新桥,尖塔,黄家围,罗佳平,秋园,姚家巷,在庙前,粮仓,花楼下的邱芳万年桥,五里庄,宋行,家边阳市龙湾区瑶,马园路麻姑山17个村委会。
株良镇面积:184.7k平方米,人口:37409人邮编:344703代码:361021101司法管辖区的睦邻友好株,毛家坪,金融广场,世厚脊江,湖,双湖株良,杨梅泷油,AGF,姚村,路东,田南,云,云,吴家山,罗家塘,红米邱江头段,长安22个村委会,古竹城。 on-Don的面积吗?镇:184.5k平方米,人口:28903人邮编:344706代码:361021102唐居委会管辖,唐,东钱湖,塘厦镇塘湾,不管我的方头包广场,黎凹,崔下,乌石,太平洋,我的男性源,何家,德国溪,黄家17个村委会。
丽塔镇面积:156K㎡人口:18219邮编:344705代码:丽塔附近361021103司法管辖区,新街,丽塔,的厚源xiefang欧洲广场,岳亮,军事,水南廖坊下湾徐岚昆士兰州池塘12个村委会。
洪门镇面积:155.1k平方米,人口:13782人邮编:344712???编号:361021104司法管辖区洪门居委会,徐田壮,袁曹红岭,整形,支付,渡轮,大源等8个村委员会。
一个沙洲镇面积:95.3k平方米,人口:14589人邮编:344708代码:361021105司法管辖区的沙洲,沙洲居委会,佩罗? #92;,我家墩黄色的狮子,进水口,一旦到了家,临广场邓广场8个村委会。镇政府在池子里。龙湖镇面积:270.5k平方米,人口:20030人邮编:344713代码:361021106司法管辖区龙湖居委会,湖,王朱平的小珠,北信源丰洲,案例研究,五角大楼口,燕,兰彩广场,黄元,池源,13个村委会。
新丰街镇面积:53.7k平方米,人口:10915邮编:344704代码:361021107司法管辖区新丰街居委会,新丰,洋桥,田东,梅溪,分水,林业广场6个村委会。在
万坊镇面积:168.9k平方米,人口:26478人邮编:344702代码:侧361021108管辖权湾广场附近,东港,徐家桥,鄱阳湖,西坑双端口,李家许,游家里,湖广场,邓家边,钟家边,南,岭14个村委会。
徐家乡面积:128.4k㎡人口:23261人邮编:344711代码:361021200司法管辖区排头刘湖,白岛,下弓,陈家良,东钱湖,江家,燕,游家,深圳, 5个皇帝,13厚的地板之乡。乡政府谈师劁。
天井源乡面积:74.8k平方米,人口:18533人邮编:344700代码:361021201管辖权,周坊,南源,江岭,罗芳,蔡滇池,良好的蜗牛石,姚广场,广场新公园在香港下曹广场,天井源13个村委会。
浔溪乡面积:101.4k㎡人口:7188邮编:34711代码:361021203管辖权甲状腺肿,码头,浔溪,高岭石,大朱,太平,敖家湾,村民委员会。乡政府在码头。

㈣ 新庄镇的历史沿革

新庄镇古称天德乡,宋以前属高安县,宋太平兴国六年(981)从高安划入新昌县即今宜丰县。民国二十一年划为宜丰县第八区,民国三十年改为天德乡,乡公所驻湖城圩。同年三月,因湖城圩被日军飞机炸毁,乡公所迁新庄街。1950年乡境设4个小乡,1956年4小乡合并为一个乡,乡政府驻新庄街,因而得名新庄乡。2005年底,全镇辖万坊、芳里、新庄、荷溪、宋家、筠山、湾溪、口溪、张家、龙溪、湖城、虎溪、上塘、邓家14个村民委员会、南垣林场、岭背农场,小坑农科所、1个居民委员会,大康、上岭、下岭、袁家、万坊、中万、上万、茜源、长坑、龟形、油榨脑、余家、楼下、方里、灵源、湖筠、库里坑(富竹)、新戴、老戴、鸡公山、伍家、衙里、陶家、中垣、朱家、松树下、院场、荷溪、黄岭、徐家、宋家、杨家、兰溪、周家、卢坑、坑尾、分石、社上、湾里、堆上、枧头、洲里、窑上、喻家、杨家、新居、晏家、江尾、桂花、凌上、老吁咀、张家、黄家、港口、晏家咀、新屋场、浅溪、石泉、龙溪、范家、谌家、湖城、观下、虎溪、田塍、岭背、坎头、梧岗、上虎形、下虎形、泉塘、冷家、吴家、二井、邓家、小坑76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42户,总人口13981人(男7336,女6645,农业人口12804人),劳动力4996个,耕地20967亩,其中水田20129亩,旱地838亩;有林地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

㈤ 央视4套纪录片《中古古镇》都介绍了那些古镇要全部!!

第一位:丹巴藏寨
丹巴县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旁,与道孚、康定县和阿坝州 小金、金川县接壤,全县总全面积5649平方公里,辖一镇十四乡,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15个民族共5.7万余人。丹巴县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源或流径处素有“岩巅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落棋布,森林无边无际,当地藏民族把这种特征括为“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树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是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壮丽迷人的风光、无限神秘的美人山谷、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独具一格的古石碉楼、多姿多彩的风情,惊现出丹巴的神奇和美丽。
第二位: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黄姚位于广西昭平县,距桂林200公里,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之称。古镇方圆1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姚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每一外景点都不需刻意寻找,沿着石板路慢慢走,也许在无意间你就可能会发现一些令你惊喜的东西。
黄姚古镇,位于县城东北部40公里(直距),列为广西名镇。全镇居民600多户,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古镇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有文明阁、宝珠观、兴宇庙、狮子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寺、见龙寺、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人文景观还有韩愈、刘宗标墨迹、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一般来说,比较常规的景点包括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古戏台、皇帝诏书、宝珠观、鲤鱼街、八仙睡榕、佐龙桥、千年古榕、岭南第一石板街等。
黄姚无疑是广西第一古镇,有着近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古镇相当精致,精致得宛如江南小镇般典雅清幽,古朴挚淳。

黄姚位于广西昭平县,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还是一个有9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黄姚镇发祥于宋代,宋将杨文广率部到昭平平乱,路经此地,得知当地黄姚两姓人居多,给小镇起了一个名字“黄姚”,这个地名一用就是千年。
第三位:婺源古镇
婺源古镇
江西省上饶地区辖县,江西最大产茶基地。位于赣东北乐安江上游,北邻安徽,东毗浙江。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2.04万。县府驻紫阳镇。唐置县,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隶属徽州。1934年由安徽划入江西。县境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余为低丘、岗地。最高峰擂鼓尖在与安徽省交界处,海拔1630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有利林木生长。全县林地占土地面积的49%,活立木蓄积量达820余万立方米。盛产松、 杉、毛竹和茶叶、油茶、香菇等。茶叶产量常占全省的1/3,绿茶素称“婺绿”,与武宁县的“宁红”齐名。其他土特产有龙尾砚、婺墨等。矿产资源有煤、铁、钨、金、铜和砚石等。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鸿儒朱熹的故里、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学者金庸的祖籍地。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婺源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万余件,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誉;傩舞、茶道、抬阁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文物保护单位13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婺源有世界濒临绝迹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每年冬天有2000多对鸳鸯来到这里越冬,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第四位:乌镇
乌镇

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镇东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时的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上的西栅老街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此外,还有修真观戏台、双桥风情、梁苑胜迹、唐代银杏等众多景点,当地有: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吃粽、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祀祖、腊月小更等习俗。
第五位:周庄
周庄
史载于1086年的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美国政府奖、世界最具魅力水乡和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华环境奖、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殊荣。
凭借得天独厚的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水乡古镇为依托,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强化宣传促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最受外国人喜欢的50个地方”和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知名旅游品牌的荣誉。
近年来,不断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传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全力塑造“民俗周庄、生活周庄、文化周庄”,正日益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更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青睐,每年吸引了超过250万人次的游人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全社会旅游收入达8亿元。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富贵园、江南人家、钱龙盛市等适宜现代休闲体验型旅游配套项目的相继推出和完善,扩大旅游规模,做大旅游盘子,使周庄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
经过十年保护、十年发展,周庄跨入十年提升时期,提出了打造“国际周庄”的构想。借助经典的江南水乡文化来展示优秀的中华文明,以文化的交融为切入点,把周庄推向国际。通过资源的整合,推出适宜现代体验式旅游的精品线路和项目,加大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提高国际接待能力,努力把周庄建设

第六位:同里镇
同里镇

同里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同里镇距苏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第七位: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
古镇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第八位: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位于江门市辖下的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潭江横贯全镇,总人口4.8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共7.2万人,是著名的侨乡。赤坎境内保留有大量的华侨建筑,中西合璧。

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赤坎的玩法便是闲游浪荡,在老街上体验似乎尚停留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生活。古镇上也有碉楼,而远近闻名的关族和司徒氏图书馆、堤西路的骑楼建筑群更是侨乡一绝,已被省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位:长汀县
长汀县
上塘、长汀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16°39′20″,总面积3089.9平方千米。地处福建西部,闽赣边陲要冲。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为武夷山脉南段,是福建的边远山区,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户籍人口49.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1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长汀话。
县人民政府驻汀州镇。全县辖11个镇、7个乡:濯田镇、汀州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馆前镇、童坊镇、河田镇、南山镇、四都镇、涂坊镇、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三洲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第十位:喀纳斯湖畔古村落
喀纳斯湖畔古村落

图瓦村位于喀纳斯湖南岸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是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旅游的必经之路。图瓦村居住有100多户,1400多人。图瓦人多居住在用松木搭建的塔形木屋中,这种建筑称作“木楞屋”,四壁均为原木垒砌,有天棚有地板,屋顶尖斜,以适应山区多雨雪的环境。
图瓦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牧业为主,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辅。春暖花开时节,他们赶着牛羊去深山里的夏牧场;深秋时分,又赶着牲畜下山,住进木屋度过漫长的冬季。图瓦人主要居住在禾木-喀纳斯蒙古民族乡的禾木村、喀纳斯村,以及喀纳斯湖西面18公里外的白哈巴村,人口约2000人左右。

㈥ 无锡的风俗文化

一、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年初一,这是传统节日中最大的一个节。春节也兼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一段时间,俗称新年里。
年初一,每家晨起开门,放开门炮仗2响或3响,取开门大发之意。男女老幼却穿戴全新。小辈向长辈拜年,解放前行跪拜礼或鞠躬,年龄大的一般口头叫一声“拜年”,解放后通行叫一声“拜年”;长辈发给孩童红纸包压岁钱(有的预先在大除夕发给)。解放前,有些人家还在堂前挂有祖先神影(神影,或称神子,即神像画铀,在大除夕悬挂),家主率子弟依次瞻拜。早餐吃糕团,取团团圆圆、高高兴兴之意;也有吃面的,取长寿之意。中餐素食,或吃面,或吃饭,晚餐荤食,吃饭。米饭都是大除夕留下的“年夜饭”,意为有吃有剩,素菜有长梗菜(即青菜)、百叶炒菠莱和黄豆芽,象征长庚(长寿)、波波键键和称心如意。这一天,禁扫地,不倒垃圾,据说不让财气出门;上了年岁的人,上茶馆吃早茶,吃的是橄榄茶,称“元宝茶”,以取吉利;晚上忌点灯,父母哄骗孩童早睡,说是听老虫(老鼠)做亲,有的预先在枕头边暗藏几个红鸡蛋,让孩童明晨醒来摸到,信以为真。
春节期间,出门首次近见熟人,作揖道贺,口称“恭喜”、“新年好”、“拜年”。年初二起,亲友间互吃“年昼饭”(解放前要过年初五)。解放前,从年初一到年初四,街上商店不开门。年初五,俗称“路头生日”,各家要祭路头神,以祈求发财,叫做“接路头”,商店接路头尤为隆重,并争先取早于年初四下午或晚上祭祀,然后于年初五开门营业。
春节期间盛行的群众娱乐活动,有闹元宵和掉龙灯。年初一,村庄上大人小孩被锣打鼓取乐,称“闹元宵”,到处锣鼓声喧。掉龙灯是由一个村庄20人左右的青壮年组成一个龙灯队,扎条龙灯,到邻近村镇去掉,算是“压邪”,祈求人口太平、五谷丰登,故有“太平龙灯”之称。一般从年初二掉到年初五为止,掉一次龙灯所募集到的钱大多用于举办本地公益事业。洛社地区解放前的龙灯,有洛社上塘的小龙,中陶巷的青龙,大树庵(花渡)的鸡毛龙,吴巷(花镀)的青龙,浒泗桥的青龙,南蒋巷(徐贵桥)的黄龙,杭水渠(徐贵桥)的黄龙,小徐巷(正明)的青龙,彭村(双庙)的黄龙等。大树庵的鸡毛龙已于1986年恢复,更名为风羽龙,并参加首届“洛社之春艺术节”表演。
春节的习俗在演变,解放后,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礼节、习惯逐渐废止(如跪拜,祭神、禁忌等)。由于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走亲访友的风气更盛,几乎每家却请吃“年昼饭”,主人都以丰盛的酒肴殷勤待客。春节因物资充足,各行各业又休假欢度节日,比较空闲,人们举办喜事一般已集中在春节期间,成了新兴的习俗。

二、元 宵

正月十五(正月半)为元宵节,俗称灯节。早晨吃熯糕(煎年糕),考究的吃荠菜熯糕。从早到晚人们破锣打鼓“闹元宵”。有句歌谣,“五月半,龙灯、马灯齐来看。”这说明掉龙灯、马灯是灯节的主要活动,日夜都掉。解放前,杭水渠的龙灯和花渡吴巷、葛巷的马灯于元宵节晚上都曾到洛社镇上去掉,并到店家穿堂,店家赏给红纸包。上塘的大寺场(开利寺门前)和下塘西沿河的聋坊场(今无锡县通用机械厂所在地),均为聚观掉演的场地。杭水渠的一条龙灯是 “打柴龙灯”,共9节,每节竹柄上用竹篾扎成长方形的龙骨,中空,形如打柴榔头,掉夜龙时里面装上蜡烛,掉起来宛如火龙飞舞,颇为壮观。

三、清 明

清明,在公历4月5日前后,即从隔年均冬至起共106天。清早,家家折杨柳枝条,插上门桶,叫做“催燕”,儿童嬉戏,将杨柳技条的皮剥开,捋成杨球,取其谐音,叫做“娘舅”。清明时节,人们结伴而行到郊外,欣货田园风光,称为“踏青”,现已发展为春游活动,到外地游览名胜。春节以后,到清明为止,本地原有放风筝的活动(清明,田里麦苗已长起来,放风筝停止,以免踏坏麦苗)。风等俗名鹞子,有蜈蚣鹞、蝴蝶鹞、八角鹞等,还有儿童放的瓦爿鹤。民国时期,叶巷村上的放风等是有名的。村人制作了三、四面大的风等,在晚上,用长长的麻绳拉着,趁着风势把它们驮起来放,绳上系着几十盏灯笼,带上夜空,似串成星斗,这叫做“鹞灯”,煞是好看。
解放前,清明和冬至,同姓宗族有祠堂(祭祀祖先的场所)的都要祭祀祖先,以示慎终追远。凡年满16岁的男丁都到祠堂内,由族长(俗称老长辈)、房长带领祭奠。祭祀礼毕,合族宴饮,叫做“吃清朋”、“吃冬至”,统称吃公堂。然后议事:清帐理财,整顿族规,谓解家庭纠纷(如夫妻不和、兄弟分家、忤逆不孝等)。各家在清明节或清明的前一天(寒食节)要扫墓,人们携酒馔、香烛至祖坟祭拜,同时飘红、白、黄、绿彩纸,叫做“飘白纸”。有些客居异乡的游子,也要特地赶回扫墓,以表孝心。有的人家还对祖坟整修,植树培土。解放后,扫墓增添了新的内容。清明到来,机关、学校及群众团体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以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般前往无锡市革命烈士凌园(在惠山),敬献花圈凭吊,瞻仰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四、立 夏

立夏,在公历5月6日前后。这天能尝到三鲜,有“立夏见三鲜”的谚语,主要指苋莱、蚕豆、蒜苗。解放前,有称人的习俗。午后,村前树上挂着一杆大秤,男女老少都去称体重。也有在家中称的。洛杜开利寺前的石牌楼,曾是立夏称人悬挂大秤之处。立夏称人有个传说:
三国魏蜀吴棺继灭亡,晋朗开国之君司马炎(晋武帝)统一中国。当时在南方边疆,曾被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孟获,闻知蜀汉后主刘阿斗(即刘禅)被幽禁在都城洛阳,他为了报答诸葛亮的宽容之恩,就请求司马炎在生活上优待阿斗,并在每年立夏这一天,特地前往洛阳,亲自给阿斗称体重,若钵重减轻,他就要起来反晋。可叹亡国昏君刘阿斗竟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话来。

五、端 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俗称端午节。家家门上插菖蒲剑(即菖蒲叶,俗称蒲郎,削剑形),孩童手上系菖蒲根做的葫芦,都有驱瘟逐疫的作用。
早晨吃棕子,相传是纪念战国时期投泊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旧有“瑞阳勿吃棕,死则呒人送”的谚语。在隔日下午,家家户户就忙着裹棕子,品种有米棕、赤豆棕、豌豆棕、豆瓣棕;家境好的还裹火腿棕、鲜内棕。式样有小脚棕、菱角棕、三角棕。午餐,饮雄黄酒,并喷洒墙角、床下,可祛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菜肴有黄鱼、黄鳞烧肉两样传统菜。大人用手指蘸雄黄酒给孩童额上写个 “王”字,以示压邪。有的还在脚背上写“王”字,防蛇虫百脚(蜈蚣)咬。午后,室内烟熏蓬艾(俗称煤蓬头),以消毒杀蚊。解放后,插菖蒲剑、饮雄黄酒、烟熏蓬艾等习俗已废止。

六、夏 至

夏至,在公历6月22日前后。中午吃馄饨。

七、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多数人家在这天或超前儿天要祭祖,谓之“过七月半”,祭品中有西瓜、茄饼(用茄子做馅的米粉饼)。有些人家还请亲戚吃昼饭,亲戚离去时送些茄饼,有句歌谣:“七月半,做了茄饼送亲眷。”解放后,这一习俗基本废止。

八、七月三十

农历七月三十晚上,人们都要点燃棒香及蜡烛,插在家门前的阶石间和场地上,谓之“插棒香”。棒香,是用细的竹梗或木梗做芯子的一种香。插棒香的风俗有两种说法。一说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菩萨诞辰,焚香燃烛插于地上,是“插地藏香”,带有迷信色彩。另一说,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称插棒香为“插狗屎香”,这有个由来:
元末张士诚举兵起义,据姑苏称吴王,深得民心,后被朱元璋击败,城破被俘而死,时为七月三十日。百姓为感激他的功德,于是每年在他死期的晚上,用焚烧棒香的方式来纪念他。因张士诚小名“九四”,特取名为“九思香”,又恐怕触犯明王朝,就托名“狗屎香”
插棒香这一风俗,解放前在本地盛行,似乎成为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每逢农历七月三十晚上,村村庄庄,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手捧点燃的棒香,一炷炷地插到家门前的地上,这时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星火点点,光彩闪耀,宛如一条条火龙,煞是壮观!爱玩的大孩子,还在场中心把棒香插成正方、长方、圆圈、多角等图形;有的把一炷炷棒香遍插在几个大南瓜上面,安放在春凳上,好象一盏盏彩灯。

九、中 秋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半。这天要吃糖芋头(早晨吃)、麦饼(家家户户在当天下午做)和月饼。有句歌谣:”八月半,糖烧芋头吃吃看。“也有说”八月半,做了麦饼锅里熯"。
晚上,各家团聚欢宴。解放前,洛社镇上一些店家还于门前或天井中烧斗香(用线香编成升箩形的香斗,中放檀香、末香,插上线香)斋月。中秋月明之夜,有些居民往往约三五友好,出门散步,连走大小3座桥(如洛社大桥、南小桥、北小桥),别有雅趣,谓之“走三桥”。

十、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按照古代的说法,九为阳数,九月初九,因日月均属阳数,故称重阳,也称重九。
登高与吃糕是重阳节的两个习俗。重阳登高的由来是:
东汉时侯,有个桓景,跟随方士(指通晓追道术的人)费长房学道。一次,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灾疫,应急令家中人缝制纬(深红色)囊,盛放茱萸(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这里指它的果实),每人结在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灾可避。”桓景依费长房所嘱,到了九月九日,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见鸡犬暴死,而人免于灾。
本地因无山可登,故重阳无登高之举。惟解放后兴秋游活动,也有人于重阳节去惠山登高眺览的。吃重阳糕,解放前较盛行,“校”和“高”谐音,寓登高避灾之意。

十一、冬 至

冬至,在公历12月22日前后。先一日晚叫做冬至夜,有“先有冬至夜,慢有冬至朝”的谚语。人们重视吃冬至夜饭,旧时还有“有末冬至夜,呒末冻一夜”的谚语,意为有钱、人家吃冬至夜饭,无钱人家只得挨饿受冻。解放前,冬至和清明一样,同姓宗族有祠堂的都要祭祖(见前“清明”记述)。

十二、腊 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中午,吃腊八粥,粥里有八样食物,各家大同小异,一般用青菜、黄豆、赤豆、蚕豆(发芽豆)、油豆腐、百叶、芋头、山芋合煮而成;考究的有枣子、莲心、白果等物。

十三、除 夕(包括除夕前)

除夕为农历一岁之最后一天(大月为十二月三十,小月为十二月廿九),俗称大年夜。其前一日称小除夕(相对而言,除夕亦称大除夕),俗称小年夜。从农历十二月中旬起到除夕,人们忙于送旧岁、迎新春的过年活动,分述如下:

(一)掸檐尘

俗说“若要发,掸十八”,“十七、十八,越掸越发”。家家户户都要在农历十二月十七、十八这两天内,束扎稻草帚系在长竹竿上,掸除四壁、屋枯的灰尘,并用秆稞或竹筏通灶间烟囱,谓之“掸檐尘”。实际上这是进行一次大扫除,准备干干净净迎新年。

(二)送灶

农历十二月廿四,据说是灶神(俗称灶家菩萨)上天的日期,傍晚,各家做脚跟团子(团子半个白,半个黄,成椭圆形),送灶神上天,并在神龛上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析求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时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以保合家平安、到了正月半再接灶,迎接灶神下界。此风现末绝迹。

(三)蒸糕做团子等

十二月廿四送灶后,蒸糕做团子。事先“牵淘磨”(即淘米后用人力牵石磨磨粉),邻居互助协作。现在牵淘磨已发展为用钢磨机械轧粉(各村都有粮饲加工厂),节省了不少人力。条件好的人家杀猪宰禽,有的还在十二月初就酿了年酒,有的村上车水干河,捉鱼、分鱼。家家采办年货,市场繁荣、热闹,一派过年景象。

(四)祭记

敬神祭祖,俗称过年,早者在十二月廿六、廿七左右举行,晚者在大小年夜举行。解放前,过年比较隆重,先祭天地,后祭祖先,祭把过程俗称祝饷。祭祀时,燃香点烛,敬酒接羹饭,供鱼肉荤素(有荤汤萝卜)和年糕年团子等,全家行跪拜礼。解放后,禁祀过年曾大为城少,近年来又逐步恢复,但禁礼已简化,许多人家仅祭祖先。

(五)画弓箭、贴春联

到了除夕傍晚,家家要画弓箭、贴春联。画弓箭,是用草帚蘸石灰水在门前场上画张弓射箭的图形(有的把箭头画成戟头),以示镇邪。有些人家画在大门、后门内外场地,并在场上书写“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秦民安”等吉利话。抗战前,曾有人家画飞机、大炮的。此俗解放后已废止。春联,解放前称门对(包括大门对、二重门对、房门对等,一般指大门对),贴春联是喜迎新春。解放前的传统联语有“运转三阳泰,时来万事通”(通用);“种田千倍利,养蚕十分财”(用于农家);“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用于经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用于读书人家)之类。解放后,春联的内容大为革新,并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变化,同时不拘泥于平仄。例如:“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解放初期较为普遍);“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60、70年代较为普遍);“九州生气逢春旺,四化新潮逐日高”(1978年以来,下同),"万众一心创大业,五讲四美立新风”;“春回大地喜盈门,国展宏图民致富”。

(六)吃年夜饭

除夕晚上,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有些人家趁这天祭祖之后吃年夜饭),酒肴丰盛,在外地工作的也都赶回家,探亲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寄母家还要请寄子(在开始三年内)吃年夜饭。
解放前,一到农历十二月下旬,便有人到附近村庄喊火烛:“寒冬腊月,火烛小心,水缸挑挑满,柴仓掳掳清。”同时提防盗贼,兼喊:“前门撑撑,后门闩闩。”到了除夕,就挨户索取年夜饭米或年糕年团子。现在有的村在除夕前还有人喊火烛,由村委给予报酬。

(七)守岁

吃过年夜饭,家庭主妇炒长生果(花生)、南爪子,准备年初一的食物和穿的新衣。一切事毕,全家团坐,吃茶和瓜子、长生果等,谈天说地,直到深夜,叫做“守岁”。睡觉前,放关门炮仗2响或3响。1980年以后,有电视机的人家逐渐增多,除夕之夜全家在荧屏前欣赏春节文艺联欢节目。
解放前,穷人欠租、负债,过年如过关,故称年底为年关。有句歌谣:“十二月半,拔掉锅子剩个烟囱管。”这就是形容诸债毕集的穷人一贫如洗。他们还不起债,往往在除夕这一天外出躲避,到年初一才敢回家(按规矩,债主不得在年初一索债)。这种现象解放后已绝迹。

㈦ 请教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的历史沿革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另有一说,因二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 西汉属豫章郡,县治溢浆溪。莽新隶九江郡。东汉复为豫章郡。兴平二年(195)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属之。三国吴嘉和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赣县属之。同年析赣县地置平阳县(太康元年改名平固县)。西晋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赣县隶南康郡。太康十年(289)县治徙葛姥故城(今章贡区水东一带)。 东晋永和五年(349),郡、县治徙章贡二水之间(今赣州市区)。刘宋改郡为国,赣县属南康国。齐复南康郡,梁、陈因之。陈时,赣县与南康县互易其名。大业元年(605)互复原名。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同年平固县归并赣县。至隋、唐,赣县均属虔州。五代杨吴属百胜军。南唐改昭信军。宋开宝八年(975)复称州,赣县仍属虔州。太平兴国七年(982)析赣县7个乡(原平固县地)置兴国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改虔州为赣州,赣县属之。元属赣州路。明、清属赣州府。民国先后属直隶省或属赣南道、第十一行政区、赣南专区及第九、第四行政区。 1949年8月14日赣县解放,析赣州镇置赣州市,赣县先后属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1969年7月县治由赣州市迁至梅林现址。 1987年4月5日,湖江乡分为湖江乡、古田乡、湖新乡三个乡(赣府厅字[1987]165号批复)。 1988年9月12日,撤销江口乡、王母渡乡、沙地乡、田村乡,设立江口镇、王母渡镇、沙地镇、田村镇(赣民函[1988]101号批复)。 1990年10月16日,设立攸镇乡(赣民字[1990]137号批复)。 1993年11月17日,撤销南塘乡,设立南塘镇(赣民字[1993]167号批复)。 1995年9月29日,撤销吉埠乡,设立吉埠镇(赣民字[1995]185号批复)。 1996年3月19日,撤销茅店乡,设立茅店镇(赣民字[1996]53号批复)。全县辖8个镇、16个乡:梅林镇、田村镇、沙地镇、南塘镇、吉埠镇、江口镇、王母渡镇、茅店镇、韩坊乡、小坪乡、阳埠乡、大埠乡、长洛乡、大田乡、储潭乡、石芫乡、白石乡、三溪乡、五云乡、湖江乡、湖新乡、攸镇乡、古田乡、白鹭乡。共有315个行政村。 2000年5月8日,撤销五云乡,设立五云镇(赣民字[2000]104号批复)。至此全县辖9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92065人;其中: 梅林镇 48630 王母渡镇 36880 沙地镇 25419 江口镇 32912 田村镇 32564 南塘镇 37863 茅店镇 23387 吉埠镇 27848 五云镇 19581 阳埠乡 19643 韩坊乡 28845 大埠乡 16570 小坪乡 6339 长洛乡 10377 大田乡 12686 古田乡 8902 湖新乡 8947 湖江乡 18282 储潭乡 16560 石芫乡 13735 三溪乡 11997 白石乡 11228 白鹭乡 13570 攸镇乡 9300(人) 2001年9月6日,撤销小坪乡,划归韩坊乡(赣民字[2001] 569号批复)。 2001年9月6日,撤销古田乡、湖新乡,划归湖江乡;撤销白石乡,划归田村镇;撤销攸镇乡,划归沙地镇(赣民字[2001]438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55.7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9镇10乡。 梅林镇 2004年辖:城东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城北居委会、章贡村、梅林村、红金村、双龙村、桃源村、上庙村。 王母渡镇 辖:王母渡居委会、立濑村、枧溪村、朱坑村、胜利村、浓口村、横溪村、寨下村、上排村、下排村、潭埠村、下邦村、龙潭村、桃江村、大陂村、和坊村、歧岭村、枫树村、新兴村。 沙地镇 辖:沙地居委会、湖溪村、中庄村、螺田村、马口村、银村、水边村、坳下村、高峰村、沙地村、洋村、坳上村、石鼓村、蟠岩村、五龙村、攸镇村、利群村、里堡村、芳村、锡溪村、岗上村、西山村。 江口镇 辖:江口街居委会、江口街村、六十里店村、优新村、优良村、山田村、河埠村、河坑村、安平村、旱塘村、东风村、小均村、蕉林村、苎洲村、安坑村、龙舌村、墩上村、三团村。 田村镇 辖:田村居委会、夏都村、联群村、建新村、红卫村、斜坑村、村岭村、上齐村、中齐村、社大村、兰芬村、月坪村、根山村、坪坑村、龙下村、东山村、莲塘村、芳溪村、杨梅村、坪内村、湖塘村、庙前村、五陂村、富竹村、白石村、下白石村、西坑村、里目村、下横村、田面村、地头村、塘基村、上坪村。 南塘镇 辖:南塘街居委会、清溪村、劳田村、黄屋村、小溪村、岭脑村、南塘村、白溪村、都口村、大都村、道潭村、石院村、枫江村、维源村、石圳村、鹅坊村、田南村、黎源村、船埠村、澄藉村、官田村、桥溪村。 茅店镇 辖:茅店街居委会、茅店村、洋塘村、上坝村、黄龙村、东田村、万嵩村、坝高村、竹芫村、杨洞村、大龙村、太阳坪村、义源村。 吉埠镇 辖:吉埠居委会、樟溪村、宝林村、石含村、建节村、若内村、合龙村、瑶村、大溪村、吉埠村、水南村、社建村、枧田村、上堡村、白枧村。 五云镇 辖:社区、五云村、赣江村、日红村、千丈村、新阳村、南田村、大岭村、下丹村、上丹村、夏潭村、左坑村、蓬村。 韩坊乡 辖:韩坊街居委会、红星村、长演村、松柏村、遇龙村、韩坊村、大营村、水口村、迳里村、梅街村、塘坑村、长中村、樟坑村、小坌村、大屋村、南坑村、小坪村、下岭村、上岭村、大坪村、黄屋村。 阳埠乡 辖:阳埠村、杨源村、下杨村、密石村、黄沙村、木栅村、坳头村、大龙村、新联村、梅村、马埠村、许屋村、坳背村。 大埠乡 辖:大埠村、大坑村、坪田村、下马石村、金田村、黄贯村、黄田村、三江村、下汶村、黄富村、长湖村、杨西村、高良村、杨雅村。 长洛乡 辖:长洛村、桂林村、中坑村、留田村、下含村、五里村、均源村。 大田乡 辖:大田村、高排村、夏湖村、大坳村、信江村、雁鹅村、中团村、杜屋村、云洲村。 湖江乡 辖:湖江居委会、街坪村、新塘村、新枫村、石坑村、庄前村、松树村、下站村、镇江村、湖江村、夏府村、洲坪村、道坑村、高坑村、中芫村、牛岭村、联育村、古田村、石伍村、尧口村、小良村、上站村、文芬村、新富村、中塘村、湖田村。 储潭乡 辖:储潭居委会、幸福村、田心村、储潭村、东坑村、高枧村、滩头村、白涧村、河田村、红河村。 石芫乡 辖:石芫村、广教寺村、金盘村、横溪村、沙洲村、广福村、山背村。 三溪乡 辖:三溪村、新星村、下浓村、寨九坳村、西溪村、古茂村、山头村、里龙村、土龙村。 白鹭乡 辖:白鹭村、桃溪村、上塘村、吉塘村、盈源村、林头村、官村、检坑村、龙头村、龙溪村、龙裕村、龙富村、里仁村。

㈧ 南城县的建制沿革

东周及春秋战国时属吴。
周元王3年(前年),越王勾践灭吴,属越。
周显王46年(前323年),楚怀王尽取越地,属楚。 秦始皇24年(前223年),秦灭楚,属秦,26年(前221年),属九江郡。
汉高祖2年(前205年),属汉,4年(前203年),属淮南国,5年(前202年)置南城县,属豫章郡。
景帝3年(前154年),直属朝廷。东汉和帝永元8年(96年),分南城西北境置临汝县。
南城建县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豫章郡之南,故称南城,是江西省建县最早的十八个古县之一。 武帝灭吴,南城属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县治由硝石迁至现北门外榻埠街,改县名为新南城,仍属临川郡。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改新南城为南城,仍属临川郡。 宋永初元年(420年),宋武帝刘裕灭晋,属宋。
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临川郡治迁至南城。
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灭齐,属梁。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灭梁,属陈。 文帝开皇9年(589年),改临川郡为抚州。
炀帝大业3年(607年),改抚州为临川郡。 高祖武德5年(622年),改临川郡为抚州,从南城分出东兴、永城另立两县,南城、东兴、永城隶属抚州,7年(624年),复将东兴、永城两县并入南城。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从抚州,属江南道。
玄宗开元21年(733年),从抚州,属江南西道;肃宗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抚州为临川郡,属临川郡。
僖宗乾符3年(876年),因榻埠街常患洪水,将县治迁至罗城。 宋太祖开宝2年(969年),东兴、永城并入南城,8年(975年),南唐灭,归宋。
太宗太平兴国3年(978年),设建昌军,军治在南城。
南宋高宗绍兴8年(1138年),分南城东南五乡设新城县,分南丰南部三乡设广昌县,仍归建昌军辖。 明设建昌府,管辖南城、新城(今黎川)、南丰、广昌四县。
明太祖洪武2年(1369年),改建昌路为肇昌府,后改肇昌府为建昌府;神宗万历6年(1578年),分南城东北境18都设沪溪县。
在明代,南城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朱元璋的第六世孙,也就是明代第九任皇帝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朱祐槟封藩建昌,称为益端王。
当时,江西除建昌的益王外,还有南昌的宁王和鄱阳的淮王,在江西三藩之中势力最大的是建昌的益王,也是整个明代延续时间较长的王族。
建昌府的建置沿至清末。 1932年江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设在南城。
1935年改为第七行政区,辖区含今抚州市全境和福建光泽。
抗战时期,南城作为赣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1941年3月,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1979年,设立严和公社。
1984年4月25日,设置包坊乡,管辖洪门公社的包坊、李敖、上乌石和上唐公社的棠下、姑余、坊头大队。
1985年3月15日,撤销上塘、洪门乡,设置上塘、洪门镇。
1985年6月21日,姑山乡改名麻姑山乡。
1994年5月5日,撤销株良乡、里塔乡、龙湖乡、沙洲乡,设立株良镇、里塔镇、龙湖镇、沙洲镇。
1997年8月18日,撤销新丰街乡,设立新丰街镇。南城县辖8个镇、9个乡:建昌镇、沙洲镇、龙湖镇、洪门镇、株良镇、上唐镇、里塔镇、新丰街镇、岳口乡、徐家乡、万坊乡、浔溪乡、麻姑山乡、天井源乡、睦安乡、包坊乡、严和乡。县政府驻建昌镇。
2000年5月8日,撤销麻姑山乡,划归万坊乡。至此,南城县辖8个镇、8个乡。 南城县辖9个镇、3个乡:建昌镇、株良镇、上唐镇、里塔镇、洪门镇、沙洲镇、龙湖镇、新丰街镇、万坊镇、徐家乡、天井源乡、浔溪乡。共有21个居委会、150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建昌镇。
建昌镇面积:124.3k㎡人口:88192人
辖建国路、体育路、拥护路、胜利路、解放路、交通路、生产路、城东路、跃进路、临江路、北门外路、凤凰路、城西路等13个居委会,新桥、光塔、黄家围、骆家坪、秋水园、姚家巷、庙前、义仓上、花楼下、邱坊、万年桥、五里庄、宋家排、尧家边、杨龙湾、麻源、麻姑山等17个村委会。
株良镇面积:184.7k㎡人口:37409人
辖株良居委会,毛家坪、脊江、世厚、融坊、湖边、双湖、株良、杨梅、古竹、城上、宏富、尧村、路东、田南、泷油、云市、中云、吴家山、骆家塘、红米丘、江头塅、长安等22个村委会。
上唐镇面积:184.5k㎡人口:28903人
辖上唐居委会,上唐、塘湾、东湖、棠下、姑余、坊头、包坊、李敖、上乌石、太平、余公头、源头、何家、下崔、上舍、德溪、黄家等17个村委会。
里塔镇面积:156k㎡人口:18219人
辖里塔居委会,新街、里塔、厚源、谢坊、欧坊、渔良、都军、水南、廖坊、下湾、徐兰、昆塘等12个村委会。
洪门镇面积:155.1k㎡人口:13782人
辖洪门居委会,徐田、庄上、曹源、红岭、沙坪、付前、渡口、大源等8个村委会。
沙洲镇面积:95.3k㎡人口:14589人
辖沙洲居委会,沙洲、珀玕、余家墩、黄狮、水口、曾家、临坊、邓坊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塘家。
龙湖镇面积:270.5k㎡人口:20030人
辖龙湖居委会,龙湖、王坪、竺由、小竺、北源、凤洲、案科、五角口、严和、上兰、蔡坊、黄源、池源等13个村委会。
新丰街镇面积:53.7k㎡人口:10915人
辖新丰街居委会,新丰、杨桥、田东、梅溪、汾水、林坊等6个村委会。
万坊镇面积:168.9k㎡人口:26478人
辖万坊居委会,东港、徐家桥、鄱阳、西坑、双港、黎家边、大徐、游家巷、上湖、万坊、邓家边、钟家边、南坑、上岭等14个村委会。
徐家乡面积:128.4k㎡人口:23261人
辖排头、刘湖、白洲、下弓、陈家、贺家、湖东、江家、严家、游家、圳上、五帝、厚坪等13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潭市桥。
天井源乡面积:74.8k㎡人口:18533人
辖曾坊、周坊、南源、河垅、罗坊、蔡王殿、良湖、田螺石、尧坊、新建、港下园、曹坊、天井源等13个村委会。
浔溪乡面积:101.4k㎡人口:7188人
辖石磺、墩头、浔溪、高岭、大竺、太坪、敖家湾等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墩上。
2012年末南城县常住人口30.87万人,人口出生率13.35‰,死亡率6.17‰,自然增长率7.18‰。其中城镇人口14.26万人,占南城县人口的46.19%。

㈨ 明港是不是十大古镇之一

1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乌镇
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
2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婺源古镇
婺源是江西省上饶地区辖县,江西最大产茶基地。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鸿儒朱熹的故里、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学者金庸的祖籍地。
3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丹巴藏寨
丹巴县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旁,与道孚、康定县和阿坝州 小金、金川县接壤,全县总全面积5649平方公里,辖一镇十四乡,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15个民族共5.7万余人。丹巴县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源或流径处素有“岩巅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
4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长汀县
上塘、长汀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16°39′20″,总面积3089.9平方千米。全县辖11个镇、7个乡:濯田镇、汀州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馆前镇、童坊镇、河田镇、南山镇、四都镇、涂坊镇、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三洲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5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黄姚古镇
黄姚位于广西昭平县,距桂林200公里,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之称。古镇方圆1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姚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每一外景点都不需刻意寻找,沿着石板路慢慢走,也许在无意间你就可能会发现一些令你惊喜的东西。
6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
古镇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
7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同里镇
同里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同里镇距苏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
8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喀纳斯湖畔古村落
图瓦村位于喀纳斯湖南岸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是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旅游的必经之路。
9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周庄
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10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位于江门市辖下的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

㈩ 探询古镇的历史

云南丽江束河古镇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概况
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运营发展,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束河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完好的驿站,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丹凤含书之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阅读全文

与南城县上塘镇包坊村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