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隋唐历史文化100字

隋唐历史文化100字

发布时间:2021-02-27 05:10:10

1. 关于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所以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赵州桥设计非常科学,由五拱构成。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它既可减轻大拱及桥基的负载,又可分洪和节省建筑材料。同时,小拱对石桥本身也增添了美观、玲珑和生动的姿态。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有利于交通。赵州桥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车马仍可通行。距今约1400年,在漫长的时间里,历经洪水、地震、风化,至今仍然坚固的屹立着。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无疑是由于设计的巧妙。

宋人杜德源有诗赞颂安济桥“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蜇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实不过誉。

近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赵州桥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真可惊异地表现出一种极近代化的进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遴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无数国内外旅客观光旅游。

2.唐都长安和大明宫含元殿

它东西约九千七百多米,南北长约八千六百多米,是今天西安旧城面积的十倍。长安城规模庞大,“长安百万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市、坊分开,东西对称,城内街道、住宅规划得有如棋盘,全城街道整齐宽直,树木成行,两边有排水设施;这些都是我国城市建筑史上的新创造。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上,居高临下,唐太宗时开始修建。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皇帝每年元旦、冬至举行大朝会,以及阅兵、献俘等主要仪式,都是在此殿举行,其性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面积也基本相当。

雄伟的含元殿建筑群,充分显示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国建筑工匠和设计师们的杰出的创造才能。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现在所看到的《金刚经》,长约488厘米。卷首为佛像画,后为经文。画着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法的神话故事,四周环绕的天神也在静听,大家神色肃穆。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字体整齐,浑朴厚重,着墨均匀,刀法纯熟,是优美的版画艺术。

即这部《金刚经》是一个叫王玠的人在成通九年即公元868年为他父母祈福消灾而刻印的佛教经书。这样,这部《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但在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
“1900年,丝绸道路上的敦煌千佛洞在整修洞窟时,发现了一个秘密的复窟,里面堆满了古写本和古画。这个自公元366年开窟,共有洞窟469座的千佛洞,每座都充满了自北魏至元代一千多年间画家和雕塑家们留下的艺术杰作。这座文物艺术宝库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帝国主义者的注意。1907年,替英国工作的匈牙利人马克·斯坦因风闻此事后,马上带着中国翻译蒋孝琬,跑到千沸洞来。他千方百计诱骗千佛洞住持王道士,拣选了24箱古写本,5箱古画和丝绣品,计1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而他为这些希世奇珍只付给王道人500两银子和交了130镑税金。1914年,斯坦因又从这里骗走5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瑰宝。斯坦因是一个极为贪婪的所谓“汉学家”,他对我国西域文物进行了三次扫荡,历时16年,盗骗走了足以装满一个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和文书。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③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④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今属四川)人。少年时家庭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发愤读书。曾两次从军西北,熟悉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陈子昂的诗,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过巨大影响。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是他随军北征契丹时所作。他在军中参谋军事,屡有建议,都不被采纳,怀才不遇,失意无聊,作此歌以表达深沉的忧愤。幽州台即蓟北楼,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古人,历史上的卓越人物;来者,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后生。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人站在幽州台上,想着天地宇宙的古往今来,无穷无尽,再想到自己的孤独、壮志不得施展,不禁流下泪来。

孟浩然

孟浩然(约689—约740),唐朝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四十岁游长安,应试不第。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居生活。有《孟浩然集》。

王维

王维(?—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存诗近400首。以优美的山水、田园诗闻名。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赞美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雪溪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高适

高适(706—765),唐朝诗人。字达夫,渤海(今属河北)人。少贫寒,失意。后任节度使,熟悉军旅生活,作边塞诗著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诗风也相近,气势豪迈。

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中年时曾两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虽未能得志,却使他的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雄奇瑰丽的色彩,悲壮豪迈的风格,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他的边塞诗既写军中生涯,又写大自然多变的景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全诗如下:“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栏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石窟艺术

石窟寺原指在大山间开凿出来的寺庙和僧舍,是宗教徒顶礼膜拜的神圣殿堂。随着宗教的广泛传播,石窟寺逐渐成为宗教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而发展成为融合建筑、雕塑、壁画、装饰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石窟寺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精湛传神的技巧呈现出十六国以来佛教艺术发展清晰完整的脉络。古印度的佛教和佛教艺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沿着天山南麓进入玉门关而到达敦煌。随后,佛教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和中国的文化,崇佛的盛况也从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石窟艺术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石窟艺术主要有彩塑、雕塑、壁画、装饰等。敦煌莫高窟由于集中了大量的石窟艺术珍品而被誉为“艺术宝库”。它丰富的唐代遗存,也为人们展示了一部唐代石窟艺术的编年史。敦煌的隋代佛像体现了北朝雕塑向唐代过渡的特色,而唐代佛塑则具有汉民族的特色,造像温和、慈祥、庄严、丰满。敦煌壁画构图严密,色彩富丽,形象生动,反映了大唐帝国的繁荣强盛和勃勃生机。

展子虔和《游春图》

隋朝画家展子虔,历北齐、北周,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他擅画人马、山水、台阁。相传他画人物描法细致,画马立者有走动之势,卧者呈起跃之状,写山川远近有咫尺千里之气概。曾在洛阳、长安、江都等地寺院绘佛教壁画。代表作《游春图》,描写贵族游春的情景,是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也有人认为它不是真迹,而是后人的复制品)。这幅画上有宋徽宗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它动人地描绘了明媚春光下,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湖波粼粼,山青柳绿。山上有骑马的游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瀑布前面有桥。人物虽小如豆点,而动态一一可指。这幅画表现了画家对祖国河山和明媚春光的热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中人与山的比例适当,远近关系处理合适(两晋南北朝时的山水画往往“人大于山”,表现手法上还不成熟)。这说明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萧翼,唐太宗时西台御史。唐太宗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听说老僧辩才收藏了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于是令萧翼前往取之。萧翼用计得到《兰亭序》,“意气扬扬,有全璧之喜”(《能改斋漫录·辩误》),而老僧辩才则“张颐失色,有遗元珠之色”(《能改斋漫录》)。此画即反映了萧翼得《兰亭序》时的情景,他与辩才截然相反的表情惟妙惟肖。不过后人对此画是否为阎立本的真迹争论较多。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工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唐初三大书法家。他初学王羲之书,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他的书法,以楷书为最佳。他的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由于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构都有十分严格的程式,最便于初学。直到今天,欧体楷书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传统。他曾由智永(王羲之七代孙)传授笔法,声誉在欧阳询之上。他的字笔圆而体方,外柔而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是唐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传说唐太宗以虞世南为师,常觉“戈”字难写。有一天,太宗写“戬”字的“晋”,令世南填“戈”,写成后,叫魏征鉴赏,魏征说,惟“戈”法逼真。这个故事未必真实,但说明唐太宗对虞书的推重。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后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后,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职而死。他工书法,是唐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对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魏征推荐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即王羲之)体。”太宗立即召褚为侍书。唐太宗把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让他鉴定真伪,他一一分辨,无一误断,可见他是真懂王羲之书法的。《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北宋米芾《续书评》说:“虽临王帖,全是褚法”,在继承中独具个性,对后代书风影响很大。碑刻有《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大雁塔圣教序》等。

唐初三大书法家

指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但也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说。则此三人外,更加上薛稷。薛稷是魏征的外甥。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可见他学褚能得形神。

张旭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他的书法得之于王羲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完全继承虞、欧笔法,而草书则是书法上的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大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里写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由此可以想见他寄情点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时如醉如痴的狂态。相传他往往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故称“张颠”。但他的草书貌似颠狂而其实不颠。《宣和书谱》说:“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或谓张颠不颠是也。”他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个性,而在书法上有了创新。他是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盛唐气象。

怀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本姓钱,怀素是他的法名。长沙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以善“狂草”出名。相传怀素勤于练字,秃笔成,又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所居为“绿天庵”。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多变化,而法度俱备。他是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草书家。他“以狂继颠”,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很大。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千字文》等。

九部乐、十部乐

九部乐和十部乐,都是隋唐宴乐。宴乐在周朝时原不同于庙堂典礼所用的雅乐,一般指来自于民间的音乐。隋唐时期,宴乐在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外来音乐成分而成九部乐、十部乐,为朝廷的庆典及宫廷的娱乐、宴饮服务。隋开皇初制定的九部乐分别为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到杨广时改国伎为西凉伎,并把清乐排列在首位,还增加了康国伎和疏勒伎,共九部乐。唐初的九部乐有所变动。唐太宗统一高昌后又加“高昌伎”而成十部乐。这种宫廷乐舞的演奏,以其规模大小又可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它们一般为宫廷的保留节目,如《秦王破阵乐》,就用以歌颂统治者的功绩,并显示国家的强大。

《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宫廷乐舞之一,为歌颂唐太宗李世民而作。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即已流传于军中,即帝位后,由吕才协音律,魏征等制歌辞。633年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舞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厉,声韵慷慨”(《旧唐书·音乐志》),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舞蹈不仅具有浓厚的战阵气息,还有一种威慑力,令观者“凛然震竦”。宣扬皇帝的武舞,既是颂功,又是示威。《破阵乐》不愧为武舞中的成功之作。

《霓裳羽衣曲》

即《霓裳羽衣舞》。唐代著名宫廷乐舞。相传最早由西凉节度使所献,后经唐玄宗润色并制歌词,改用此名。《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响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所以,无论其舞、其乐、其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为器乐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始有拍,且歌且舞;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声调铿锵,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霓裳羽衣”流传数百年之久,为我国古代音乐舞蹈史上影响较大的一部作品。

2. 介绍唐朝历史100到150字(要重点)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专陕西属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满意请采纳

3. 隋炀帝历史作文100字左右简练,但知识点不能少

[思路分析]列出三条思路,可以任选一个方向来写。
[解题过程]
(1)否定说。这种观点认为隋炀帝是历史上最突出的暴君之一,即位以后,大肆浪费,炫耀统治阶级的豪华和威武,对内采取疯狂的血腥统治,对外则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黑暗笼罩着全国,人民生活陷入痛苦的深渊,隋炀帝的一切残暴行为,决不能认为是个人问题,它反映封建统治阶级的基本面貌。
(2)肯定说。这种观点认为隋炀帝是一个很有才能和气魄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他在内部与对外方面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如开凿大运河、打击士族、开创科举制、发展中外关系等,不仅起到完成我国统一事业的作用,也起到促进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外关系发展的作用。它为初唐我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来临准备了条件。自然炀帝也有不少值得非议的地方,如大兴土木与对外战争等,但将炀帝的功过做一比较,显然功大于过。
(3)基本肯定说。这种观点认为,炀帝修建洛阳,开凿运河,不仅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运河都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炀帝改革体制,切中时弊,笃学博识,多才多艺,由于炀帝的出身地位和文才武功,养成刚愎自用,不恤下情的暴君性格,使他在做上述无可厚非的事情时,不顾国力,不恤民力,终于造成人民的灾难和痛苦。

《剑桥中国隋唐史》用了一个新鲜词来评价隋炀帝,说他是“政治美学家”。也就是说他们的政治个性有“强烈的艺术成分”,有“炫耀性的想像力”。这种个性表现出来,就是这些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计划”。
隋炀帝“炫耀性的想像力”的确超凡脱俗不同凡响,他在位十三年不到,所作所为俨然已是一个“千古一帝”(用余秋雨的话说)的作派。
隋炀帝其实是很有文治武功的,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威四夷,征西域,汇通天下。 隋炀帝曾经说过一句话:“不为后世忧也!” “修通运河”、“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开发西域”、“东征高丽”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4. 对隋唐历史进行 一百字评价

隋唐为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专五胡乱华和属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虽然隋唐皆被视为汉族皇朝,但其实两朝皇帝多少带有异族血统或受异族影响,故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5. 辉煌的隋唐文化手抄报内容100字,五条怎么写,求帮助,快快快快,急需急需!谢谢!

隋唐时期(581-907 年):本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中国处于世界发展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的强大国家。 政治: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定的完善时期,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便于提高行政效能,三省最高长官的地位均相当于丞相,便于集思广益,彼此又互相牵制,避免相权过大威胁君权,因而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对固有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统治者也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也对魏晋南朝以来腐朽的士族制度产生了冲击的作用。这两种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封建政治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封建社会的另一对固有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本阶段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由于唐玄宗在边境设藩镇,导致地方权力膨胀,对中央集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从而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而衰。而安史之乱后,地方上更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并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 经济:隋唐政权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唐统治者更把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该制度最大特点在于“庸”的设置,即可以纳绢或布代服徭役。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租庸调制又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这两种制度成为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加剧,大量国有土地私有化,使政府手中可以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从而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780 年唐政府实行两税法。它改变了过去以人工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但它并没有限制土地兼并,因此唐朝后期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导致农民战争的发生。 民族关系: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关系空前繁盛,特别是唐朝前期,因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昌盛。这为汉族政权发展民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边疆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迫切要求吸收唐朝先进文化,主动和唐朝政府发展关系,如松赞干布向唐朝政府求婚即是例证。而唐朝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也较为开朗,积极采用如直接管辖、册封和平等交往等多种方式主动发展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对外关系:唐朝国力强盛,对外吸引力大;陆海交通也比较发达;政府又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都为对外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此时唐朝同东亚各国如朝鲜、日本的交往十分密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也包括城市建筑、文字、日常生活习俗等方面。 对西亚、南亚各国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唐朝文化固然对外国的影响深远,但外来文化对唐文化作用也极其明显。唐文化的博大精深,泽被深远,是建立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是互相影响,互为补充的,各国家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6. 点赞祖国历史100字

泱泱大国,五千风霜
跨地千里。东春西秋。
一路从走来,而至如今。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专三国,属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明清。那一段的历史不代表着一段辉煌。那一段时期不代表着一份沧桑的岁月。回想过去,如今坦然走过,一笑置之。鸦片战争没有把我们打倒。八国联军侵华,我们屹立不倒。抗日战争我们战至最后。抗美援朝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骨气。一路走来,一路心血。经历了这么多,还无什么是值得我们去畏惧的呢?

7. 隋唐历史文化作文200字

公元581年至618年隋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短,只经历了两个皇帝,38年,这样的时间比之唐朝280多年的历史,总让人们的感到隋朝的地位远不如唐朝。但实际上,隋朝结束了魏晋以来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自秦汉以后的又一大统一的局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等都对中国的政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大运河的开挖也为南北的沟通与经济繁荣。隋炀帝通过政治改革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强大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中央集权,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使得关陇旧贵族势力间接造反,最后为唐朝所取代。
公元618年,李渊篡隋自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公元626年,秦王 李世民发动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唐太宗汲取隋亡的教训,他勤于政事,要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他在位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在位时多病,皇后武则天替他处理政事,逐渐掌了大权。高宗去世几年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武则天于公元690年废黜睿宗,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经常让大臣举荐人才。她统治时期,也有一些弊政,但当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公元705年,她被迫退位。这以后唐朝政局再度动荡不堪,直到唐玄宗时,才又安定下来。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是武则天的孙子,公元712年即位称帝。他有作为,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璨为相,励精图治。他统治的前期,政治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现象。此时期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据史料记载,唐朝农业大发展,正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唐朝的手工业也兴盛起来。如丝绸纺织业,还有闻名于世的唐三彩陶器等。
唐朝经过290年的统治,由盛到衰。公元755年,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自立,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期间中原地区接连出现五个朝代,即梁、唐、晋、汉、周,合称五代。环绕中原地区,主要建立在南方的十个政权,合称十国。直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国家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隋唐时期,我国边疆各族发展较快,呈现“和同为一家”的和睦局面。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这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边疆经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隋唐时期与外域的贸易往来已有很大发展,隋朝时同十几个国家往来,到唐朝,发展到70多个国家。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那时,唐朝在世界享有很高声望。
隋唐时期,经济的全面繁荣发达昌盛,人们思想解放,充满自信,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期。有光耀千古的文坛,最突出的是诗歌;有五彩缤纷的艺术,书法和绘画成就辉煌: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这些艺术珍品,使得古老的中华民族熠熠生辉。

8. 隋唐历史小故事(100字)

秦琼卖马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坐骑黄骠马到西门外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骠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

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他叫王伯当。王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秦琼建祠报雄信”,说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拓展资料: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

最初是隋朝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
(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贞观十二年
(638),任徐州都督的秦琼去世,陪葬昭陵。

9. 有关隋唐文化的论述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所以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赵州桥设计非常科学,由五拱构成。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它既可减轻大拱及桥基的负载,又可分洪和节省建筑材料。同时,小拱对石桥本身也增添了美观、玲珑和生动的姿态。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有利于交通。赵州桥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车马仍可通行。距今约1400年,在漫长的时间里,历经洪水、地震、风化,至今仍然坚固的屹立着。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无疑是由于设计的巧妙。

宋人杜德源有诗赞颂安济桥“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蜇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实不过誉。

近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赵州桥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真可惊异地表现出一种极近代化的进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遴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无数国内外旅客观光旅游。

2.唐都长安和大明宫含元殿

它东西约九千七百多米,南北长约八千六百多米,是今天西安旧城面积的十倍。长安城规模庞大,“长安百万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市、坊分开,东西对称,城内街道、住宅规划得有如棋盘,全城街道整齐宽直,树木成行,两边有排水设施;这些都是我国城市建筑史上的新创造。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上,居高临下,唐太宗时开始修建。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皇帝每年元旦、冬至举行大朝会,以及阅兵、献俘等主要仪式,都是在此殿举行,其性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面积也基本相当。

雄伟的含元殿建筑群,充分显示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国建筑工匠和设计师们的杰出的创造才能。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现在所看到的《金刚经》,长约488厘米。卷首为佛像画,后为经文。画着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法的神话故事,四周环绕的天神也在静听,大家神色肃穆。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字体整齐,浑朴厚重,着墨均匀,刀法纯熟,是优美的版画艺术。

即这部《金刚经》是一个叫王玠的人在成通九年即公元868年为他父母祈福消灾而刻印的佛教经书。这样,这部《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但在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
“1900年,丝绸道路上的敦煌千佛洞在整修洞窟时,发现了一个秘密的复窟,里面堆满了古写本和古画。这个自公元366年开窟,共有洞窟469座的千佛洞,每座都充满了自北魏至元代一千多年间画家和雕塑家们留下的艺术杰作。这座文物艺术宝库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帝国主义者的注意。1907年,替英国工作的匈牙利人马克·斯坦因风闻此事后,马上带着中国翻译蒋孝琬,跑到千沸洞来。他千方百计诱骗千佛洞住持王道士,拣选了24箱古写本,5箱古画和丝绣品,计1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而他为这些希世奇珍只付给王道人500两银子和交了130镑税金。1914年,斯坦因又从这里骗走5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瑰宝。斯坦因是一个极为贪婪的所谓“汉学家”,他对我国西域文物进行了三次扫荡,历时16年,盗骗走了足以装满一个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和文书。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③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④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今属四川)人。少年时家庭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发愤读书。曾两次从军西北,熟悉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陈子昂的诗,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过巨大影响。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是他随军北征契丹时所作。他在军中参谋军事,屡有建议,都不被采纳,怀才不遇,失意无聊,作此歌以表达深沉的忧愤。幽州台即蓟北楼,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古人,历史上的卓越人物;来者,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后生。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人站在幽州台上,想着天地宇宙的古往今来,无穷无尽,再想到自己的孤独、壮志不得施展,不禁流下泪来。

孟浩然

孟浩然(约689—约740),唐朝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四十岁游长安,应试不第。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居生活。有《孟浩然集》。

王维

王维(?—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存诗近400首。以优美的山水、田园诗闻名。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赞美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雪溪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高适

高适(706—765),唐朝诗人。字达夫,渤海(今属河北)人。少贫寒,失意。后任节度使,熟悉军旅生活,作边塞诗著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诗风也相近,气势豪迈。

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中年时曾两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虽未能得志,却使他的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雄奇瑰丽的色彩,悲壮豪迈的风格,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他的边塞诗既写军中生涯,又写大自然多变的景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全诗如下:“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栏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石窟艺术

石窟寺原指在大山间开凿出来的寺庙和僧舍,是宗教徒顶礼膜拜的神圣殿堂。随着宗教的广泛传播,石窟寺逐渐成为宗教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而发展成为融合建筑、雕塑、壁画、装饰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石窟寺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精湛传神的技巧呈现出十六国以来佛教艺术发展清晰完整的脉络。古印度的佛教和佛教艺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沿着天山南麓进入玉门关而到达敦煌。随后,佛教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和中国的文化,崇佛的盛况也从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石窟艺术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石窟艺术主要有彩塑、雕塑、壁画、装饰等。敦煌莫高窟由于集中了大量的石窟艺术珍品而被誉为“艺术宝库”。它丰富的唐代遗存,也为人们展示了一部唐代石窟艺术的编年史。敦煌的隋代佛像体现了北朝雕塑向唐代过渡的特色,而唐代佛塑则具有汉民族的特色,造像温和、慈祥、庄严、丰满。敦煌壁画构图严密,色彩富丽,形象生动,反映了大唐帝国的繁荣强盛和勃勃生机。

展子虔和《游春图》

隋朝画家展子虔,历北齐、北周,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他擅画人马、山水、台阁。相传他画人物描法细致,画马立者有走动之势,卧者呈起跃之状,写山川远近有咫尺千里之气概。曾在洛阳、长安、江都等地寺院绘佛教壁画。代表作《游春图》,描写贵族游春的情景,是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也有人认为它不是真迹,而是后人的复制品)。这幅画上有宋徽宗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它动人地描绘了明媚春光下,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湖波粼粼,山青柳绿。山上有骑马的游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瀑布前面有桥。人物虽小如豆点,而动态一一可指。这幅画表现了画家对祖国河山和明媚春光的热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中人与山的比例适当,远近关系处理合适(两晋南北朝时的山水画往往“人大于山”,表现手法上还不成熟)。这说明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萧翼,唐太宗时西台御史。唐太宗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听说老僧辩才收藏了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于是令萧翼前往取之。萧翼用计得到《兰亭序》,“意气扬扬,有全璧之喜”(《能改斋漫录·辩误》),而老僧辩才则“张颐失色,有遗元珠之色”(《能改斋漫录》)。此画即反映了萧翼得《兰亭序》时的情景,他与辩才截然相反的表情惟妙惟肖。不过后人对此画是否为阎立本的真迹争论较多。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工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唐初三大书法家。他初学王羲之书,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他的书法,以楷书为最佳。他的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由于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构都有十分严格的程式,最便于初学。直到今天,欧体楷书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传统。他曾由智永(王羲之七代孙)传授笔法,声誉在欧阳询之上。他的字笔圆而体方,外柔而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是唐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传说唐太宗以虞世南为师,常觉“戈”字难写。有一天,太宗写“戬”字的“晋”,令世南填“戈”,写成后,叫魏征鉴赏,魏征说,惟“戈”法逼真。这个故事未必真实,但说明唐太宗对虞书的推重。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后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后,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职而死。他工书法,是唐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对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魏征推荐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即王羲之)体。”太宗立即召褚为侍书。唐太宗把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让他鉴定真伪,他一一分辨,无一误断,可见他是真懂王羲之书法的。《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北宋米芾《续书评》说:“虽临王帖,全是褚法”,在继承中独具个性,对后代书风影响很大。碑刻有《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大雁塔圣教序》等。

唐初三大书法家

指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但也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说。则此三人外,更加上薛稷。薛稷是魏征的外甥。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可见他学褚能得形神。

张旭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他的书法得之于王羲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完全继承虞、欧笔法,而草书则是书法上的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大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里写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由此可以想见他寄情点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时如醉如痴的狂态。相传他往往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故称“张颠”。但他的草书貌似颠狂而其实不颠。《宣和书谱》说:“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或谓张颠不颠是也。”他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个性,而在书法上有了创新。他是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盛唐气象。

怀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本姓钱,怀素是他的法名。长沙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以善“狂草”出名。相传怀素勤于练字,秃笔成,又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所居为“绿天庵”。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多变化,而法度俱备。他是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草书家。他“以狂继颠”,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很大。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千字文》等。

九部乐、十部乐

九部乐和十部乐,都是隋唐宴乐。宴乐在周朝时原不同于庙堂典礼所用的雅乐,一般指来自于民间的音乐。隋唐时期,宴乐在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外来音乐成分而成九部乐、十部乐,为朝廷的庆典及宫廷的娱乐、宴饮服务。隋开皇初制定的九部乐分别为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到杨广时改国伎为西凉伎,并把清乐排列在首位,还增加了康国伎和疏勒伎,共九部乐。唐初的九部乐有所变动。唐太宗统一高昌后又加“高昌伎”而成十部乐。这种宫廷乐舞的演奏,以其规模大小又可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它们一般为宫廷的保留节目,如《秦王破阵乐》,就用以歌颂统治者的功绩,并显示国家的强大。

《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宫廷乐舞之一,为歌颂唐太宗李世民而作。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即已流传于军中,即帝位后,由吕才协音律,魏征等制歌辞。633年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舞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厉,声韵慷慨”(《旧唐书·音乐志》),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舞蹈不仅具有浓厚的战阵气息,还有一种威慑力,令观者“凛然震竦”。宣扬皇帝的武舞,既是颂功,又是示威。《破阵乐》不愧为武舞中的成功之作。

《霓裳羽衣曲》

即《霓裳羽衣舞》。唐代著名宫廷乐舞。相传最早由西凉节度使所献,后经唐玄宗润色并制歌词,改用此名。《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响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所以,无论其舞、其乐、其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为器乐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始有拍,且歌且舞;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声调铿锵,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霓裳羽衣”流传数百年之久,为我国古代音乐舞蹈史上影响较大的一部作品。

10. 隋到清的历史故事100字10个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原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阅读全文

与隋唐历史文化1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