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温州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温州地区经济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7 03:39:01

㈠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看温州1978年,改革开放的洪流滚滚而来,温州以其热情的姿态投身于改革的潮流中。无论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还是新温州人的敢为人先,三十年来,温州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出了一个个精彩的奇迹。为深入回顾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风雨历程,今年暑期,温州大学组织了20支分队,开展“青春与改革开放同行——改革开放30年看温州”实践活动。近500名学生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开展民营经济调查,温州模式考察,寻访历史见证人,征集温州人故事等实践活动,亲身感悟温州成长发展的点滴,感受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经验,为温州的第三次飞跃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实践过程中,同学们风雨兼程,只为见证,只为超越,就让我们一同经历,携手相行。
一、考察:“温州模式”下的民营经济

在三十年的长河中,“敢为人先”的温州人从本地实际出发,自主改革,自求发展,闯出了一条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即“温州模式”,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此次实践队们走访了许多极富温州特色的民营经济,对温州经济做了深入地考察。其中,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回望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队通过走访民营企业来了解温州模式的变迁,先后走访了浙江省康德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惠邦服饰、名派照明电器、温兄机械阀业、捷鹰电器等企业。通过走访,同学们加深了对“温州模式”的理解,正如一个康德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所诠释的“温州模式”即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通过市场经济的形式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走访过程中,同学们同样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对温州民企发展的意义重大,各企业的发展,都浸透着改革的成果。但同时他们感觉到了温州民企发展的压力,同学也目睹了一些小型制造企业大门紧闭的无奈,一位机械阀业负责人告诉他们“随着国内原材料价格的继续上升,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困难等问题的加重,温州将有更多的小型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因此,今后,“温州模式”如何在新形势下注入新血液,引领温州民企走出困境,成为崭新的课题。对此,企业家们纷纷表示,最重要的是苦练内功,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根本入手,加强企业队伍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打响品牌,相信在这样策略的指导下,温州的企业会越走越远。

与此同时,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中国皮都喝彩”暑期社会实践队也走入平阳水头,开展考察活动,通过走访温州扬城皮具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水头皮革的发展历史等,队员们深刻体会到,30年来,温州水头的变化是巨大的,其发展模式便是温州模式的一个缩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队员们呼吁,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走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改革新风尚,改革带来的是社会经济机构的变革,更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更加合理地安排市场配置,才是经济腾飞的根本。温州的民营企业家们正在努力着,为温州经济的继续飞跃而奋斗,虽然有过成长初期的疼痛,虽然有着“成长的烦恼”,虽然未来还有未知的漫漫之路需要拼搏,但清晰的目标让他们坚定着,不服输的本能让他们开拓着,相信温州企业,温州经济会走得越来越远。

二、寻访:温州人的创业历程

“创业”于温州人来讲已是一个不能再熟悉的词了,温州经济的其中一大特点就是将千千万万人卷入创业的潮流。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很多实践队也采访了这些时代的弄潮儿,倾听他们的创业史,触摸改革开放史上那浓墨重彩的风景。2008年7月12日-25日,美术与设计学院“温州女企业家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采访小组先后走访了高邦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先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创始人。高邦服饰集团公司女总朱爱武,讲述了她的创业历程时,言谈中,她充满青春活力的言语无不体现着其干练的一面。几多艰辛,几多快乐,也许就像她说得那样,只有经历的人才会懂,她对未来的高邦充满信心。温州先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经理陈彤谈到自己的创业时,亲切,更多的是勉励,“机会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勤奋付出,成功终将属于你!”她鼓励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

同样,国际合作学院“自强不息,济弱图志”实践队在走访鹤溪村的几家乡镇企业时也遇到了一位自主创业的巾帼人物,在谈到创业之路时,这位女老板眉宇之间尽显感慨,她说,创业的初期也许是迫于生计,但随着事业的扩大,创业路途中的摸索,你会发现创业的艰辛,持续的坚持,敏锐的嗅觉和定位的标准都将是创业者一生宝贵的财富。

的确,创业带给温州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财富,更是一笔精神的财富,一种温州精神的传承。作为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的温州,那些不断涌现的风云人物,那些令人钦赞的感人却又振奋的事迹是温州的骄傲,也是温州三十年来的荣耀。

三、关注:新温州人的成长

三十年的时间让温州改变了很多,从旧景渡新貌,温州的发展离不 开每一位民众的努力,而芸芸众生之中,有一个群体,为温州城市的建设发展做着不懈努力。他们勤劳、朴实、默默耕耘着,成为推动温州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新温州人作为温州人的分支,引起了很多社会专家的关注,同时也促成了实践队们对新温州人的探究。

商学院热运之旅暑期社会实践队就以新温州的创业人群以及“新温州人中未创业的群体”作为调研对象,在“五马”、“明航路”、“车站大道”等几个人流密集处以及部分新温州人开设的小型店铺内展开系列调查。调查针对新温州人创业的现状、创业的心态,以及他们对于创业在温州的展望等问题展开。通过调查,学生们了解到“新温州人”同样有“敢为人先,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他们的创业热情一点也不亚于土生土长温州人。

学生处“新温州人,汗洒瓯越谱华章”暑期实践队深入康奈集团,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调查新温州人,诠释新温州人。队员们参观职工俱乐部等,深入了解了康奈的企业文化和有关新温州人的规章制度;深入车间,了解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帮助新温州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新温州人不只是狭隘地固定在经济领域,他们活跃在温州的各个行业,遍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外来打工人员,外来的定居民众,很多实践队们也开展了走访调查的活动。如法政学院“幸福城市调查研究”实践队对外来务工人员(新温州人)的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关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温州房地产30年”社会实践队来到中宇建设集团,为工地广大建设者送去了各种防暑降温物品,给他们带去了清凉;商学院“走近新温州人”实践队来到了温州火车站为那里的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温暖和关怀等等。

目前,新温州人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新温州人为瓯越大地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于走访调查新温州人的社会实践,目的是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给予新温州人更多的关怀。新温州人在成长,和温州这座年轻的城市一起成长着,也愿他们在未来的旅程中活得更加精彩。

四、感动:社会改革,与民谋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生活,都以全新的姿态行进在发展的道路上。为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成果,实践队的队员们城市农村,深入群众和深入企业和社区。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回望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队对温州教育局张局长进行了专访。实践队就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师资队伍的建设,新课程改革以及现在师范生就业前景等现今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了交流。张局长表示,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普及初等教育的决心。随着温州整个城市的品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增强,将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而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迎合社会需求而作出的改变,这样的改变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它确实已经成为了现在教育的主流。当谈到就业问题时,张局长不只一次地对现在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十年,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温州的教育事业会有更好的突破。

在关注农村民生问题方面,“改革开放看温州”大型社会实践采访活动实践队则以大学生的独特视角,深入调查温州境内苍南、平阳、文成、泰顺四个县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情况。实践队的学生们分别走访了苍南龙港镇的第一任党委书记陈定模和龙港著名企业金田集团,文成县华侨镇--玉壶并采访了侨乡联合会的主席,还来到了泰顺县城罗阳的茶叶特产局,走进当地茶农家庭,亲身体验当地的乡土民情。

在与苍南龙港镇的第一任党委书记陈定模书记的访谈中,老书记讲述了他个人的经历,并就其在村里进行的两项重要的魄力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行深入的交流,从中了解到两项改革的背景及背后的故事。而对龙港金田集团的采访中,实践队走访了企业厂区,并对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采访的重心在于,改革开放的30年,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政策的联系。金田集团财务总监向队员们讲述了金田集团的发展史,金田集团的多元化和党建团建,员工福利等,他重点强调了党对企业的扶持政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30年,金田才能紧抓机遇,通过自己的探索,是企业变得强大。访问结束后,队员们还参观了龙港礼品城,亲身感受到了龙港镇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风推动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也为企业的成长带来了巨大机遇。在摸索中前进,再前进中发展,改革的深化将继续拓展,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各个实践队们以实地考察的形式深刻感受了三十年的改革成果,也进一步理解了党的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的变革,为人民谋利益,也为中国带来了福音。

忆往昔,感慨万千,话今朝,豪情满怀。回首改革开放30年的温州,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形势喜人,改革开放为温州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温州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的温州,会在改革开放旗帜的引领下,继续本着“敢为人先”的理念不断突破和发展。通过“青春与改革开放同行——关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们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深深地意识到身上所背负的神圣使命,未来的温州在呼唤,呼唤着当代学子的青春与热情。改革开放三十年,百业争荣铺锦绣,让青春与改革开放同行,让千姿璀璨滋润和谐温州,听,时代在召唤!

㈡ 有关温州的历史文化

东瓯名城”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回中国沿海九个港口之一,答公元323年,著名学者郭璞选址始建温州城。相传建城时,有一只白鹿衔花跨城而过,所到之处一片鸟语花香、祥云腾飞,故又名“鹿城”。<br/>“东瓯山水甲江南”,温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雁荡山和号称“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两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有以“东方夏威夷”著称的南麂山列岛和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r/>温州还是改革开放较早的前沿城市,商业经济相当发达。温州人几乎家家户户经商,专业市场遍地开花。一方面,外资大量涌入温州,使其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商贸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温州人开办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温州模式”、“温州速度”、“温州商人”,享誉海内外。<br/>

㈢ 温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看温州复1978年,改革开放的洪流制滚滚而来,温州以其热情的姿态投身于改革的潮流中。无论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还是新温州人的敢为人先,三十年来,温州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出了一个个精彩的奇迹。
改革新风尚,改革带来的是社会经济机构的变革,更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更加合理地安排市场配置,才是经济腾飞的根本。温州的民营企业家们正在努力着,为温州经济的继续飞跃而奋斗,虽然有过成长初期的疼痛,虽然有着“成长的烦恼”,虽然未来还有未知的漫漫之路需要拼搏,但清晰的目标让他们坚定着,不服输的本能让他们开拓着,相信温州企业,温州经济会走得越来越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生活,都以全新的姿态行进在发展的道路上。为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成果,实践队的队员们城市农村,深入群众和深入企业和社区。
改革开放之风推动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也为企业的成长带来了巨大机遇。在摸索中前进,再前进中发展,改革的深化将继续拓展,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各个实践队们以实地考察的形式深刻感受了三十年的改革成果,也进一步理解了党的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的变革,为人民谋利益,也为中国带来了福音。

㈣ 请分析温州经济的现状和前景,以及未来应该走的发展道路。

温州经济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和社会经济各方面指标在近年来有重要的发展,具体的数值我在这里就不统计与比较,大家可以查看温州政府部门统计数值,因为,我国已经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这俩年,温州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力密集产业如服装,皮鞋,打火机等产业,受到比较严重的贸易堡垒影响,但是,具有温州精神和顽强创业奋斗意志的温州企业家,和历届温州政府的努力正确施政形成基础,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合作努力,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温州经济总量和各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没有萎缩,每年在稳定进步。温州现在经济发展的状态是保稳促调,创新活力,政企联动,政府领导亲自下企业访问和解决发展中困难。各产业在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产品革新,整体提升等方面在努力实施措施,无论从那方面分析比较,温州经济发展是看好!温州经济未来走的道路,应按照实践,科学发展,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大力创新服务机制和方法,适应经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进步是关键,温州民营经济各产业按照“新,专,精,特,”产品经济发展道路,要适应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需求是目标,经济发展是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改变,民营企业家和企业主要创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知识水平素质很重要,温州有300万外地员工,大家同心同德,对企业发展也很重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建设和环境及其各相关联系发展因素都应该同步发展,这样,温州经济发展就有可靠的保障基础,就有走向逐步稳定的发展道路。本回答仅是个人研究看法,提供参考!

㈤ 温州是如何发展,富裕起来的

有专家将温州人获得成功的模式,总结为“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发展市场经济还是坚持计划经济。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提倡“市场经济”还是“违禁”的,居主流地位的观念是,必须坚持计划经济,而且计划经济必须“为主”,市场(还谈不上“市场经济”)只能“为辅”。“温州模式”之所以最终被认同,是因为经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从“温州模式”的实践中看到,与僵化的计划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效率很高。市场经济植根于温州,温州经济的发展便加快了,就业的途径拓宽了,市场供给丰富了,人民迅速地富起来了,政府财政的日子也好过了。

第二,“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另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发展民营经济。当时居主流的观念是,即使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也必须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只能让民营经济起“补充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包括“温州模式”实践在内的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或者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温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符合人们要求致富和追求过好生活的愿望。“温州模式”的实践证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在利益的激励下,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可焕发出来,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无须政府的安排和鞭策,也不依赖政府,人们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致富之路、发展之路,按照市场的变化去配置资源,在市场的压力下去提高效率,并自己承担风险。

第三,在关于“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的争论中,人们对“温州模式”贬斥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市场的无序。确实,在温州出现过大量违反市场规则的现象,温州的商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柳市生产的伪劣低压电器给用户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遭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通报,并受到国务院联合检查组的检查。这种市场的无序状况理应受到谴责和处罚。但也要指出,在计划经济秩序依旧占统治地位,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温州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秩序”发展市场经济,一度出现市场无序是必然的,人们对温州一些企业违反市场规则的种种无序现象严加谴责,也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时许多人是带着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秩序中形成的观念来看温州的,他们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如竞争、投机、长途贩运)也看作是无序,而加以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人自己也渐渐认识到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逐渐纠正了自己的行为,转而注重产品质量,重视市场信誉。同时人们也逐渐习惯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从而改变了对“温州模式”的看法,认同了“温州模式”。此后“温州模式”迅速在各地移植和推广,各地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甚至连长时间坚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地区(主要是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也逐渐放弃原有模式向“温州模式”转变。当然,各地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差别很大,有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得很不错,有些地方则还未发展起来。实际上,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并不容易,而且各地条件也相差很大。从各地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指出来。

第一,“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点在于,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这与温州的地理环境、历史和传统有很大的关系。温州地处沿海,早在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附约,就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这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因此商业文化或者说市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温州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于贫困。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他们不辞艰辛,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那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而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地方,历史上就未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或很少与市场接触,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又成为不可逾越的成规,以致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与温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只要我们亲身到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看看,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大。在这些地方要移植“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绝非易事。温州人能够不远千里到异地他乡开发廊,办服装店,甚至摆修鞋摊,设法寻找赚钱的机会,而当地人却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于干,不愿意干,或者不会干却又不去学。当然,有了温州的经验,以及在全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在改变之中,不过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因此,各地在学习温州经验,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和培育市场经济文化,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第二,一些地方在移植“温州模式”以发展民营经济时,往往注意给民营经济以各种优惠,这在民营经济刚起步时可能有必要,但从温州的经验看,要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宽松的环境,让人们自己去闯,去创业,去承担风险。要知道,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温州干部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大,也做过一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例如,曾把最早创业的“八大王”投入了监狱。但不久,在温州市场经济的特定环境的影响下,派到温州去“灭火”的干部,经过实地考察,反而给民营经济助燃。那时,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温州市政府不可能给民营经济以优惠,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民营经济之火才越烧越旺。而在有些地方,民营经济也曾点燃过星星之火,但却没能燃烧起来。现在,各地都在提倡发展民营经济,可是许多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不好,当地政府并不懂得在市场经济下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或者是政府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设卡,处处干预;或者是把民营经济当作“唐僧肉”,各个部门都去“吃”一口。

第三,在温州,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确实出过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究其原因有民营经济自身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应从历史的角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采用正确的办法去解决。试想,如果当年在处理柳市制造和销售伪劣低压电器问题时,一棍子将其打死,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同样,如果当时不严加整顿,不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市”的方针,也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可见,各地在学习“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民营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值得注意。有的地方一看到民营经济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把民营经济看作漆黑一团,借整顿之名,将其封杀,更多的地方则是从本地的狭隘利益、短期的利益出发,对严重破坏市场规则的民营企业(如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者),肆意包庇,甚至纵容,这样,民营经济同样会走上绝路,因为在混乱的市场环境中不可能造就优秀的民营企业。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地方政府尚未认识这个道理,他们应该从“温州模式”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教益。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虽然“温州模式”现在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它以往有过现今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温州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这是各地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时更应注意的。

㈥ 温州的历史由来

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

都地。 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

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

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 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

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 。

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

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 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 。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 特
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 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

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 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

并建立温州市, 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 洞

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㈦ 温州激荡四十年,见证了怎样的历史

温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另一个范例,一直受到相关学者的研究和重视,特别是有着号称“东方犹太人”称号的温州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传奇,不仅一举将东海边的小渔村从贫乡僻壤变成全中国有名的创业之城,同时也成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的重要代表,也是很多创业的年轻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㈧ 温州的发展与历史

概述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拥有面积11784平方千米,辖海域11000平方千米。
中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锁都 中国鞋都 中国制笔之都 中国皮都 中国低压电器之都
中国教玩具之都 中国合成革之都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中国汽摩配之都 中国塑编之都 中国纽扣之都 温州风光中国礼品城中国杨梅之乡 中国特产之乡 中国茶叶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乌牛早之乡 中国拉链之乡 中国席草之乡 中国泵阀之乡
中国羊栖菜之乡 中国瓯柑之乡 中国马蹄笋之乡 中国四季柚之乡 中国蘑菇之乡 中国紫菜之乡
中国牡蛎之乡 中国泥蚶之乡 中国文蛤之乡 中国花蚶之乡
中国印刷城 中国电器城 中国礼品城 中国男装名城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中国胶鞋名城
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鲨鱼加工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 中国鞋都女鞋基地 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 中国眼镜生产基地
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 中国钻头产业基地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 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 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中国数学家之乡
游泳之乡 国际象棋城 武术之乡 中国象棋之乡
温州的”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
▲ 1980年 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 1980年 苍南县金乡镇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改革
▲ 1983年 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
▲ 1984年 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 1984年 集资兴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温州龙港镇
▲ 1986年 全国最早创办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和东风城市信用社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民营企业的地方性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规章《温州市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 1988年 起草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桥墩门啤酒厂章程》
▲ 1991年 苍南县农民合股创办以经营专线航班为主的全国首家航运包机公司
▲ 1991年 创办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1992年 建设全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金温铁路
▲ 2003年 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案
▲ 2004年 联合8家民企组建中国第一家无区域限制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
▲ 2004年 正泰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第一个获中国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管理奖”
▲ 2008年 温州市首个大型艺术论坛——《集雅艺术论坛》正式开通并获得国内书画界的一致好评
▲ 2009年 《温州人论坛谈论温州人》正式开通

㈨ 温州的历史

温州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成功代表之一。以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为底蕴,以非公有制经济为平台,以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为途径,以政策的适时适度引导为主要推动力,温州人民创造出一个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奇迹。温州经济发展运行模式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

一、历史悠久的温州商业文化 温州的传统文化,一直有着“追求功利型”特征。由于温州历史上就人多地少,地理位置又远离政治中心,从事小商小贩的特别多。在北宋兴起、南宋形成的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批评封建政府限制工商业发展的“重农抑末”思想,提出了“以利和义”、“义利并举”的主张,在物质和道义的关系上,摒弃了那种“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的重义轻利观念,造就了温州人强烈的商业意识和商业头脑,温州人把物质看成是道德思想的载体,把通过辛勤劳动拥有物质财富看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温州的传统文化另一鲜明特征就是务实,既不作空洞的玄学讨论,也不过多理会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自始至终追求“经世致用”。“致用”的目的必然追求效益最大化,随之自然孕育了温州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千万”精神:克服千难万险,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辛万苦,挣得千金万银。古已有之的重商传统,认定了市场是衣食父母,利润是终极目的。这些“功利主义”的商业文化传统与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难以弥和的裂痕,在过去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只能被暂时封冻起来。然而,暂时的封冻也只是相对的。据《人民日报》1957年10月9日报道,早在1956年,温州永嘉县就进行了“包产到户”的试验。至1957年夏季,温州各县共约1000个农业社,包括178000多户社员(占入社农户的15%)参与了这一试验。脱离土地的温州农民,依靠世代相传的商业智慧和技巧,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始小范围地走向了市场竞争的舞台。当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计划经济下的意识形态略有松动,温州人便迅速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背离”,这是“温州模式”创始的重要文化动因。
二、崛起的动因———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温州率先进行了市场趋向改革,政府放手发展私营经济,大胆进行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的探索。温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1)1978年至1980年代中期,“前店后厂”为主要特征。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家庭工业和个体工商业,出现了“家家办工厂、户户闻机声”的景象,“前门开店、后院生产”是当时的典型模式。(2)1980年代中期到1992年,主要特征是“股份合作制的孕育和诞生”。由于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个体或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更大规模、更高档次的发展,于是,各个小企业纷纷走向联合,由多个业主共同投资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应运而生,“股份合作制”成为当时最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3)1992年到1998年,整顿理顺、规范提高阶段。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温州市组织开展了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为核心的二次创业,集中解决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做了适当的理顺和规范。(4)1998年党的“十五大”以后至今,健康发展阶段。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的修宪精神,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到2002年5月份,温州市个体工商户21万多个,非公有制企业4万多家。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数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按照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资本比例法”推算,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多。
三、兴盛的动因———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 温州市经济发展道路从以下两组数字可以得到明显反映:第一组数字是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1978年是44.2:35.8:22.0,2001年是6.1:56.6:37.3,第二产业增长了58%;第二组数字是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第一产业增加值57.1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8.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7.74亿元。农村的城镇化推动了农业的工业化,乐观地讲,温州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典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工业企业在城市大量兴建和农村人口向城市大举迁移。而温州市的发展没有走这条道路,而是加快以乡镇企业、私营经济为依托的农业工业化来促进农村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走分散型城市化的道路。到2000年,温州市的建制镇达到130个,人口达488.24万人,人口超过5万的建制镇21个,其中以柳市、龙港为代表的30个经济强镇,其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8.6%,但其经济总量占据了全市农村的82.6%。据估计,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小城镇的崛起,温州农村已经有100多万农民转移出来,成为城镇居民。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表明,温州市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达到了51%,城市化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四、结语 (一)温州经济发展运行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市场经济体制使温州人如鱼得水,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发展是硬道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促进发展,同时,改革又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温州模式的成功,得益于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合理引导和发挥先进文化的驱动力,寻找和因势利导本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二)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的有效作为功不可没 一是树立服务意识。凡是应该企业办的事情,政府坚决不干预;凡是一家一户企业办不了的事情,政府主动承担“牵线搭台”任务。二是制定支持政策。全国第一个私营企业地方行政性法规、第一个股份合作制 农业经济问题 2002年第11期经济地方行政性法规都出自温州。三是加强管理引导。鉴于在经济发展初期假冒伪劣产品对温州经济的负面影响,温州市提出了“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的口号,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经基本解决了假、冒、骗的顽症,温州经济开始转为规模型、外向型、科技型、区域型、品牌型的经济模式。(三)温州市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方面的做法很有创新 (1)统一规划、有序发展。结合建设“现代化新温州”的导向战略,政府按照“强化中心镇、突出重点镇、兼顾一般镇”的原则,强化了中心镇的中心地位。(2)改革机制、强化职能。相继对行政管理体制、镇级财政体制、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户籍制度、粮食购销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进行了配套改革。(3)支持扶植、表彰奖励。对重点镇给予某些县级管理职能,在试点镇建立健全县级管理部门的延伸机构并赋予相应权限,优先安排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在具备条件的试点镇建立“投资开发公司”,按照经济发展总量、增长质量、综合实力等进行综合评比,对先进城镇予以隆重表彰和经济重奖。(四)温州经济运行模式只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 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从不同方面进行着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苏州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方面进行了更为广泛的有益实践,该市农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约占10%左右,并已经充分显示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成效。主要的具体组织形式有:股份制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联合体)、会员制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同制的“公司+农户”的龙头企业、村级(资产)股份合作社等。政府在提供宽松有利的环境上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例如江苏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税收、经营业务等适时出台了若干很好的政策,张家港市计划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担保基金,为各类技术协会、经济组织等提供贷款担保。另外,政府在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土地的流动和流转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修正具体的操作办法,在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和采用租用、入股等多种形式,保障了生产要素流动的有序进行,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㈩ 温州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始终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从而促进了温州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什么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区域。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从家庭企业起步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家庭企业是温州民营经济的普遍形式;80年代中期以来,在政治和经济双重的作用下,温州民营企业率先进入股份合作制的试验,而后推广为温州民营企业普遍的形式;90年代以后,随着《公司法》的颁布,公司制越来越成为大型民营企业的首选形式,一些大公司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扬弃家族制,并对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尝试。首先是在股权结构上对家族制进行扬弃,使管理和技术人才乃至部分职工中的骨干参与资本,以强化这部分人的自我激励机制和减少其流动性。其次是在治理结构上打破家族的垄断,形成执行机构、董事会和股东会。尽管这类企业的家族色彩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这已是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家族企业。温州模式走的是农村工业化道路,其明显特点是发展小商品市场,以市场带动企业生产与流通分工,因而市场化程度较高,加上民营企业自主决策,不受行政干预,机制灵活。温州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大环境里,活力就显现出来,经济发展强劲。
2.苏南模式的思考。苏南模式实际是无锡、苏州、常州地区创造的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新兴的城市群经济、规模化的外向型经济、集体性质为主的集群经济,其内涵是苏南乡镇集体企业。苏南乡镇企业崛起的原因有3个:一是历史上的原因。苏南地区由于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一亩耕地,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从“一五”开始,苏南地区没有兴办大型国有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又不让发展,迫使一批头脑灵活的农民和干部拣起了大跃进时开办、后来又下马的社队企业发展农村工业,给农业提供资金,给农民增加收入,当时的口号是“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二是独特的环境。历史上苏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比较早,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水陆交通比较发达,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无锡号称“小上海”,常州、苏州工商业也较发达,加上教育比较发达,农民的文化水平较高,商品经济意识较强,生活水平较高,求富心理比较迫切,十分有利于发展乡镇工业。三是优越的条件。苏南农村中有大批在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就业的技术工人,大批退休老工人同国有企业联系广泛,成为苏南乡镇企业初期的技术指导。苏南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先锋,从诞生之日起,一切依靠市场,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先驱,而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与此同时,苏南乡镇企业也有其弊端。一是产权不明晰。全乡(镇)人民对乡(镇)办企业的所有权并未到位,企业的所有权是虚设的,难以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厂长经理是受雇佣的,然而不受监督,甚至行使了企业所有权,其后果是大量集体资产流失。二是政企不分。乡(镇)办企业由乡(镇)党委政府管理,队办企业由村党支部管理,企业成了乡(镇)党委政府与村党支部的附属物,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受到行政干预,难以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三是管理混乱。由于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就难以实行科学管理,无法定岗、定员、定责。一些乡镇企业家搞短期行为,没有长远发展计划,没有新产品的研发机构,所以没有发展后劲。目前,苏南乡镇企业正由集体所有制走向股份制、混合经济,规模、设备、技术、产品质量有比较优势,经过改制后,机制也灵活了。

阅读全文

与温州地区经济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