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历史文化遗产从障碍的认知

历史文化遗产从障碍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1-02-27 03:08:58

⑴ 对历史文化遗产应该以保护为主的辩论稿

开发复历史文化遗产存在误区, 至少制现今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开发利用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而有关部门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计划扩建泰山索道,这将对泰山的风貌形成无可挽回的破坏,引起了包括数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十几位专家的反对。一位专家说,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上修建索道在其他国家闻所未闻,在我们国家却一修再修;不只是泰山,同样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黄山和峨眉山也都修有索道,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人们已经越来越懂得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却还远不够深入人心。难道只有将来我们面对着千城一面的高楼大厦时,才会发觉缺少了点什么?历史文化遗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馈赠,上面印刻着民族对历史文化的创造和记忆,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和个性。在我们对新世纪满怀憧憬的时候,真的必须以抹去这份厚重记忆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吗? 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只有保护好才能有效利用,而一旦损毁,其巨大损失则无法估量,将会严重危及人类未来的生存质量。所以我们应当以保护为主。

⑵ 辩论赛!!对历史文化遗产应该以保护为主!!!!

历史文化遗产应该以保护为主。(我个人本身也是这样认为的)

历史文化遗产,能叫‘历史文化遗产’的就是古代的东西,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是经历了几百上千年而至今仍在的东西,是没有备份,独一无二的。正是这独特性和唯一性决定了历史文化遗产应该以保护为主。

秦兵马俑,现今建了个博物馆来保护,而且开发成旅游景点,可谓保护和开发拿捏得最好的范例。可秦兵马俑原本身上是有颜色的,但一出土就急速氧化了,变成现在的土灰色一片,因而秦兵马俑的四号坑是还没有开掘的,一号坑也有一些仍复埋在土里的,这些都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为主。如果是开发为主,秦兵马俑博物馆大可全部开挖出来,甚至还有可能挖出些什么宝贝呢。

现在我们的文物保护技术仍未成熟,兵马俑身上颜色没能保住。古代的绢或锦,一出土就退色,变脆,也没能保住。明定陵在国家主持下开发,但神宗的遗骨、寿衣等,也没能保住。莫高窟的壁画,风化和退色严重,还是没能保住。还有其他很多很多,这都说明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应该以保护为主。因为这些东西万一保护不好而变质了,就永远修复不了,也没法找第二份来代替了。这就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也是由于秦兵马俑和明定陵的教训,才使国家曾下令严禁开挖所有皇陵(否则唐乾陵早就挖了,为了《兰亭序》这旷世国宝也值得挖了。始皇帝骊山陵也是)。故宫也是由于类似的原因而要不断修复。否则接待游客那么多,故宫不修复早就残了。

历史文化遗产应该以保护为主,不是不开发。而是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

(我认为)可以对实物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实施限人限时地开放参观,西藏布达拉宫就是这样的。甚至可以不对外开放,只对学者和有心人开放,不对普通游客开放,天一阁就是这样的。如果开放给普通游客的,就要学习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模式,边开放边修复,边保护边开发。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结合自己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身的保护方式。

同时,国家要承担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资金投入(以国家现在的能力应该可以做到),不能让历史文化遗产成为盈利的地方,不能让历史文化遗产功利化和铜臭化,要还原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上就是在下的拙见,也是我的思路)

如果说破题立论,应该是:‘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技术还不成熟,不能随便乱开发(反对开发为主)——>要结合实际,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提出自己的观点)。

具体例子阁下还可以找得更多。不过要切记,是‘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不是一刀切不要开发。你这辩题比反方的好辩得多了,也是现实政府提倡的做法。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切实担负起保护好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客观规律,依法加强各项保护和利用工作。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依托文物发展的其他事业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不管如何开发利用,都要依法进行,都要以有利于保护为前提。重大的文物利用项目和活动,事先必须对其科学性和合法性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并依法履行报批手续,防止过度和无序开发对文物造成的人为破坏。

蔡秋芳强调,要继续严厉打击各种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文化、文物、公安、工商、海关等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继续严厉打击盗掘、盗窃和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使珍贵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手中传留下去。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文化遗产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可能是整个时代的精华,它证明了古代发展的文明程度。
历史文化遗产能从一些方面反映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当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重视它,就是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意识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物质,即可以帮助我们能动的改造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的发展无碍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所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能帮助我们发展社会。
历史文化遗产也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了解历史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凝结社会文化力量,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文明,同时对于国家的下一代人才来说也是有极大意义的。
但我们也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对于不好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屏弃;对于好的,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财富和力量,国家的能力是有限的,作为国家人民的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中的诗词,联对,灯谜等等绝对应该保护;不过像裹脚这一类恐怕就不能保护了。

历史文化遗产这些东西,失去就不会回来了,留给后人我们当然要保护起来了!

历史文化遗产是证明古代发展的文明程度,能让后人更好的研究古代历史,更能让人清楚地知道当时的文化发展程度,所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能让我们的后代看到当年先祖的辉煌,以利于今后的科研。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属于以下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发展中,出现不少大规模毁坏古城区的情况,这更是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区往往是所在城市的中心区。因此当城市发展需要扩张、改造时,古城区就被视为“黄金地段”而首当其冲。以这种城市发展思路在古城区大肆开发的结果是,人流、车流依旧集中在老城区,由城市人口膨胀带来的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仍然不能根本解决,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却是毁灭性的。例如苏州原来走的就是改造古城区的路子,结果发现无法彻底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又回过头来再去开发新城区。但是2500年历史的古城风貌已经面目全非,河道大量被填,“东方威尼斯”也是徒具其名了。
事实上,城市发展和保护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矛盾,至少不是根本性的矛盾,出现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这一点上,中外都有可以借鉴的例子。巴黎、罗马都是历史久远的古城,在城市建设上,就采取了原样保护古城区,另外开辟新城区的做法。我国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遥也采取了相同的办法,古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都被接纳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扬中外,吸引了大批旅游 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古城保护和新区发展可以说两全其美。

⑶ 求助:保护资源和人类文化遗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所谓特色,就是个性。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的危机在于趋同化,失去个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它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有机会去日内瓦,而日内瓦最吸引我的不是新城,却是老城。一位熟悉历史的长者陪同我去参观,详细介绍了老城的文化遗产,使我受益匪浅,胜过读一本历史书。所以,瑞士人说,“保护老城就是保护历史。”非常精辟。
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不但已成共识,而且已成法律,我深切地体会到它的深远意义。俄罗斯圣彼得堡法律规定,涅瓦大街的建筑不准拆。尽管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但外观不许作一丝一毫改变。现在去看看涅瓦大街,仍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所描写的涅瓦大街情景无大差异,甚至连那古老的灯柱还是那样的相象。这一方面是俄罗斯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尊重与珍爱;另一方面也是法律的作用。德国规定,凡80~100年以上的建筑都必须无条件的保留。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城市和地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却相当不足。
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文化遗产就是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就是财富,就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绍兴的沈园,是一座非常小的园林,亭台水榭也不出众,而800多年来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至今游人不绝。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文化。凡读过陆游的《金叉头凤》和《沈园》诗词的人,走进园林里,都会有深刻亲切的感受,陆游和唐琬凄怆的爱情故事打动游人心弦,激起心灵的共鸣,“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给园林增添了浓郁的、令人流连再三的文化点染。
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它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作出发点和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割断历史,轻视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和态度,都是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任何一个城市无论现在多么繁荣,都不能丢失祖宗的遗产,不能丢失个性。丢失个性,就是丢失更为巨大的财富。所以,我们对前辈留给本城市、本地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很好地精心保护,而且要认真学习、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本城实际,推陈出新,创建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着更加迫切现实的意义。
城市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构成一个城市社会文化的和物质环境的总特征,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给人以特有的美感;二是体现鲜明的文化气质。它不光局限在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社会意义。一个城市的特色,标志着它的社会能力和水平。城市的存在,表明它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城市所反映出来的特色则体现了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水平,即城市的生存优势。历史上有些城市衰落了,其原因就在于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城市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变化后条件的要求,丧失了生存优势的结果。例如,沿古运河或其他河流的城镇,过去很发达,现在衰落了,就是运输方式改变了,或者河道也不通了,原来的商埠,现在成了荒芜的村落。
城市文化气质与内涵既可以从社会角度、精神文明方面来考察,又可从物质环境,利用自然,建筑环境协调优美,城市交通井然有序来考察,它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尤其建筑个性和风格,更容易表现城市的个性,凝聚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貌,是独特的人文环境的物化形式。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尔,以完好保持城市轮廓线而闻名,高耸在天际线中的众多的圆屋顶和清真寺的尖塔(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遗迹),在傍晚时,犹如飘浮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一样,显出绝妙的景色。在上海,从外滩看浦东,从陆家嘴看外滩,黄浦江的两岸建筑,强烈地表现了上海城市的个性。失去了外滩,也就没有上海的历史、上海的特色。
人的知识,很大部分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取得的。城市环境多姿多态,文化氛围浓郁,富有特色,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至为深刻,对提高居民的素质有极大作用。一个城市所形成的特色和文化气质,常常是积累了世代之功,是一代代祖辈留下的硕果,对市民是一种文化熏陶,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⑷ 关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

宙斯神庙位于奥林匹亚村,是为了祭祀宙斯而建的,也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Libon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pheidias负责。直到公元前86年,罗马指挥官苏拉(Sulla)攻占雅典,破坏了尚未完成的建筑,将一部分石柱和其他建材拆下来之后,运到罗马。直到今天,在罗马市中心的古罗马广场遗址上,还能看见它们。神殿是以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顶则使用大理石兴建而成。宙斯庙尤以象牙和黄金的塑像而闻名于世。
宙斯神庙是按照伊奥尼亚风格的建筑,后来改用了科林斯式石柱风格,而且一概使用大理石。整个建筑坐落在一块205米长,130米宽的地基上,神庙本身长107.75米,宽41米,共有104根科林斯柱。每根石柱高达17.25米,顶端直径达1.3米,约计用大理石1.55万吨。和众多的古希腊神庙一样,宙斯神庙也遭受严重的破坏,104根柱子中仅存13根。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隔路相望,宙斯神庙位于路南,而哈德良拱门则位于路北,这两座建筑都是由距今1900多年前的罗马帝国国王哈德良时期修建的。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的原始形态,只能通过断壁残垣来回忆当时的辉煌。
宙斯神殿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神殿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东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处广阔平地的正中央,为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区;目前这地方尽是一片黄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腊时期,四周环绕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远处更有一座密林,绿意浓郁,林中小径两旁更是花木扶疏,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更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腊时代,那地位于雅典城墙外,到了哈德良帝时代为了扩大雅典城规模,将城墙往外扩展,才把神殿纳入城内。

雅典卫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此数据据中文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8月号,另一资料为156米)的石灰岩山冈上,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菲迪亚斯。卫城,原意是奴隶主统治者的圣地,古代在此建有神庙,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的宗教活动中心,自希腊联合各城邦战胜波斯入侵后,更被视为国家的象征。每逢宗教节日或国家庆典,公民列队上山进行祭神活动。
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均建造于雅典黄金时期的雅典卫城。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编号为545-003,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文明、神话、宗教在希腊兴盛了一千多年。阿克罗波利斯包含四个古希腊艺术最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被认为是世界传统观念的象征。”

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
地理坐标41°53'25.38"N 12°29'32.47"N
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成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着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围墙共分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上周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种柱式。科洛西姆斗兽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全名为:科洛西姆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 斗兽场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斗兽场平面式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斗兽场长轴188m,短轴156m,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m,短轴54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荣誉席比“表演区”高5m多,下层观众席位和骑士席位之间也有6m多的高差,社会上层的安全措施很严密。最上一层观众席背靠着外立面的墙。观众席总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观览条件很好。
罗马斗兽场由弗拉维安王朝的三个皇帝建造,它正式的名字是弗拉维安竞技场。它的建造是这个新王朝的家族为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一部分。韦斯帕西恩(公元69—79年)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他的出身并不高贵;在尼禄自杀后的一年中,罗马又经历了三个短命皇帝的失败的统治,韦斯帕西恩随后坐上了皇位。那时尼禄并未被遗忘;他所吞噬的广袤的土地和其他的奢侈物已经激起民愤。因此,当韦斯帕西恩决定填平那属于尼禄的豪华金色宫殿的人工湖.将其变成公共娱乐场所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这个用石头建起的罗马斗兽场(长188米;宽156米;高57米),由石灰华(10万立方米,采自提维里附近的采石场,通过一条特殊的马路运至罗马)构成,它是罗马最大的环形竞技场了。人们相信大约300吨的铁被用来制造将石头连接起来的抓钩。
从外部看,这座罗马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是顶阁。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多利安式样,爱奥尼亚式样和科林斯式样)。在第4层的房檐下面排列着240个中空的突出部分,它们是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Velarium”的,Velarium是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皇家舰队的水兵们负责把它撑起以帮助观众避暑,避雨和防寒,这样一来大斗兽场便成为一座1世纪的透明园顶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能容纳的观众大约5万人。共有3层座位;下层,中层及上层,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准备的:女人,奴隶和穷人。但即使在其他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的、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以及国外的高僧等。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罗马斗兽场,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被称为吐口,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够被快速的疏散(据说这里只需十分钟就可以被清空)。

在罗马市中心,有一个中央竖立着高大的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这一喷水池所在地就是罗马万神殿的前庭。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也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其下方墙厚6米,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1.5米。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
万神殿的装饰风格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供奉诸神时期的描画神人大战的铜雕等大量装饰,在改为教堂后被大面积更替,原有的屋大维与阿戈利巴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铜大门,原与穹顶和门廊天花板所覆的镀金铜瓦互为呼应,现今铜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镇守那一份已逝的气势。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
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战神和朱利奥·凯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龛外,殿内还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万神殿内侧面的小堂,是拉斐尔、意大利国王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长眠之地。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5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弗洛伦萨主教堂 1、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史的开始。
2、 公元1296年动工,约1470年初步建成,其穹顶是由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主持完成。
3、 建筑总高107米,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独创精神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⑸ 谈谈你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1、中国文化遗产产生于丰厚土壤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版。中华民族素有权记录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善于从历史中总结与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2、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

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不仅指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同样也包括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民族复兴思想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历史文化遗产从障碍的认知扩展阅读:

高度重视制度文化遗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开辟归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归根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华优秀制度文化结合在了一起。

高度重视从传统制度文化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十八大以来以民为本、从严治吏、选人用人、反腐倡廉等等治国理政方略,都可以看出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制度文化遗产的影子。

⑹ 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

1 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行为方式 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2(对于中华文化)
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弘扬民族文化并不意味着毫不加批判,全盘吸收。传统文化只有融合新时代精神,并且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因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辩证否定原理认为:①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自我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质代替旧质的质变或飞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③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和继承的否定。④辩证否定作为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其实质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积极的成果。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①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②否定是对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③否定是绝对的否定,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具有重意义。它要求我们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⑺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都是人才,一抄个比一个字多,怎么发出来的?
关键是要精辟,一大堆话难得看懂。
列举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四项基本内容:
1、协调发展原则
2、预防为主原则
3、环境责任原则
4、公众参与原则

第一个问题太抽象了:
(列举)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
第一个阶段的主导思想是民族主义的,文化遗产与民族国家、民族身份紧密结合,文化遗产成为政治认同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个阶段是从民族性、民族认同的立场走出来,调整了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全球主义的关系,并向世界性、全人类文化遗产的认识转变。

第三个阶段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人们认识到,不管每种文化有怎样的特质,它必然会有某些人类共享的成分;产生于不同文化和社会体制历史中的多样文化,是启迪人们的思想,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

⑻ 【急求】关于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

宙斯神庙位于奥林匹亚村,是为了祭祀宙斯而建的,也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Libon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pheidias负责。直到公元前86年,罗马指挥官苏拉(Sulla)攻占雅典,破坏了尚未完成的建筑,将一部分石柱和其他建材拆下来之后,运到罗马。直到今天,在罗马市中心的古罗马广场遗址上,还能看见它们。神殿是以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顶则使用大理石兴建而成。宙斯庙尤以象牙和黄金的塑像而闻名于世。
宙斯神庙是按照伊奥尼亚风格的建筑,后来改用了科林斯式石柱风格,而且一概使用大理石。整个建筑坐落在一块205米长,130米宽的地基上,神庙本身长107.75米,宽41米,共有104根科林斯柱。每根石柱高达17.25米,顶端直径达1.3米,约计用大理石1.55万吨。和众多的古希腊神庙一样,宙斯神庙也遭受严重的破坏,104根柱子中仅存13根。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隔路相望,宙斯神庙位于路南,而哈德良拱门则位于路北,这两座建筑都是由距今1900多年前的罗马帝国国王哈德良时期修建的。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的原始形态,只能通过断壁残垣来回忆当时的辉煌。
宙斯神殿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神殿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东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处广阔平地的正中央,为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区;目前这地方尽是一片黄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腊时期,四周环绕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远处更有一座密林,绿意浓郁,林中小径两旁更是花木扶疏,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更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腊时代,那地位于雅典城墙外,到了哈德良帝时代为了扩大雅典城规模,将城墙往外扩展,才把神殿纳入城内。

雅典卫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此数据据中文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8月号,另一资料为156米)的石灰岩山冈上,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菲迪亚斯。卫城,原意是奴隶主统治者的圣地,古代在此建有神庙,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的宗教活动中心,自希腊联合各城邦战胜波斯入侵后,更被视为国家的象征。每逢宗教节日或国家庆典,公民列队上山进行祭神活动。
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均建造于雅典黄金时期的雅典卫城。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编号为545-003,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文明、神话、宗教在希腊兴盛了一千多年。阿克罗波利斯包含四个古希腊艺术最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被认为是世界传统观念的象征。”

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
地理坐标41°53'25.38"N 12°29'32.47"N
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成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着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围墙共分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上周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种柱式。科洛西姆斗兽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全名为:科洛西姆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 斗兽场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斗兽场平面式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斗兽场长轴188m,短轴156m,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m,短轴54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荣誉席比“表演区”高5m多,下层观众席位和骑士席位之间也有6m多的高差,社会上层的安全措施很严密。最上一层观众席背靠着外立面的墙。观众席总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观览条件很好。
罗马斗兽场由弗拉维安王朝的三个皇帝建造,它正式的名字是弗拉维安竞技场。它的建造是这个新王朝的家族为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一部分。韦斯帕西恩(公元69—79年)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他的出身并不高贵;在尼禄自杀后的一年中,罗马又经历了三个短命皇帝的失败的统治,韦斯帕西恩随后坐上了皇位。那时尼禄并未被遗忘;他所吞噬的广袤的土地和其他的奢侈物已经激起民愤。因此,当韦斯帕西恩决定填平那属于尼禄的豪华金色宫殿的人工湖.将其变成公共娱乐场所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这个用石头建起的罗马斗兽场(长188米;宽156米;高57米),由石灰华(10万立方米,采自提维里附近的采石场,通过一条特殊的马路运至罗马)构成,它是罗马最大的环形竞技场了。人们相信大约300吨的铁被用来制造将石头连接起来的抓钩。
从外部看,这座罗马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是顶阁。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多利安式样,爱奥尼亚式样和科林斯式样)。在第4层的房檐下面排列着240个中空的突出部分,它们是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Velarium”的,Velarium是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皇家舰队的水兵们负责把它撑起以帮助观众避暑,避雨和防寒,这样一来大斗兽场便成为一座1世纪的透明园顶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能容纳的观众大约5万人。共有3层座位;下层,中层及上层,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准备的:女人,奴隶和穷人。但即使在其他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的、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以及国外的高僧等。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罗马斗兽场,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被称为吐口,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够被快速的疏散(据说这里只需十分钟就可以被清空)。

在罗马市中心,有一个中央竖立着高大的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这一喷水池所在地就是罗马万神殿的前庭。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也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其下方墙厚6米,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1.5米。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
万神殿的装饰风格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供奉诸神时期的描画神人大战的铜雕等大量装饰,在改为教堂后被大面积更替,原有的屋大维与阿戈利巴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铜大门,原与穹顶和门廊天花板所覆的镀金铜瓦互为呼应,现今铜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镇守那一份已逝的气势。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
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战神和朱利奥·凯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龛外,殿内还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万神殿内侧面的小堂,是拉斐尔、意大利国王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长眠之地。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5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弗洛伦萨主教堂 1、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史的开始。
2、 公元1296年动工,约1470年初步建成,其穹顶是由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主持完成。
3、 建筑总高107米,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独创精神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阅读全文

与历史文化遗产从障碍的认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