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浪底大坝的工程意义
三门峡工程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其原始设计的主要目的没有能够实现。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坝抬高水位后降低了流速,加速上游淤积,从而加剧了上游渭河地区的水灾。黄河小浪底大坝工程又是黄河三门峡工程失败后的补救。
小浪底工程的设计和调度仍然充分汲取了三门峡工程的经验教训。三门峡工程在泥沙问题上的一贯经验教训是对上游水土保持拦沙作用估计过分乐观,预计的入库泥沙量偏低。在三门峡工程论证时,对入库泥沙量就不考虑上游水土保持和水库的作用。三门峡工程的第二个教训是在多沙河流上的水库,不能采用高水位蓄水运行方式,而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在汛期低水位时,建筑物要有足够的泄洪排沙能力。三峡工程汲取了这个重要经验,汛期运行水位控制在145米,比正常蓄水位低30米,同时大坝在较低高程设置了大量永久泄水建筑物,在水位为145米时的泄流能力可达64200立方米/秒,使汛期水库基本处于畅泻状态,可大大减少泥沙在水库的淤积。水库蓄水选择在汛后10月,个别年份还要延长到11月。三门峡工程的第三个经验教训是没有处理好水库末端渭河河谷的淤积问题。三峡水库在泥沙量大的汛期在145米运行,水库末端在涪凌的蔺县附近,水库基本保持天然河道状态,重庆港区则完全处于天然河道畅泻状态。
② 建设长江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意义是什么
三峡水库拦蓄上游洪水,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发电装机容量1820万千专瓦、是世界上属最大的水电站,能够缓解华中、华东能源供应不足问题,同时减少矿物燃烧的环境污染。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万吨级船队可达重庆主城港区。同时可发挥重大作用。
③ 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意义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版发权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④ 小浪底冲沙有何意义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它会从黄土高原带走16亿吨的黄沙,但其中有4亿吨泥沙不会流入大海,而在水库和下游河道中沉积下来,下游河床由此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升。“调水调沙”就是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
然而“调水调沙”并非简单地“用水冲沙”,它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把水库中的沙子带出来,又不能使这些沙子长途跋涉时在下游河道里形成新的淤积,同时要最大限度地节约宝贵的黄河水资源,还得避免对下游堤岸产生破坏,这就要求对水沙调节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所以“调水调沙”关键就在一个“调”字上,一是“调”河水的流量,另一个是“调”水中的含沙量,甚至包括泥沙颗粒的粗细。有人就把进行“调水调沙”的科研人员比做“调酒师”,黄河干流和支流水库中的水就是原料,而这些水的含沙量是不同的。调酒师们会根据变化,决定要往黄河中放入含沙多的浑水还是含沙少的清水,什么时候放以及放多少。这就要通过开启水库不同的孔洞,使下泄流量达到一定的水沙比例来实现,当符合下游河道的输沙规律时,这些泥沙就会被送入大海。
通俗地讲,调水调沙就是借助自然的力量,依靠大型水库的人工调节,由小浪底水库“制造”一个含沙量小于20千克每立方米、流量约在26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持续10天以上通过花园口水文站,创造一种能够冲刷下游河床泥沙的“人造洪峰”,输沙入海。
调水调沙是实现治黄手段转折的标志性工程,其目的是在水库实时调度中形成合理的水沙过程,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甚至全线冲刷,并通过原形观测分析,检验调水调沙调空指标的合理性,及时总结提高,进一步优化水库调空指标,以利长期开展以防洪减淤为中心的调水调沙运用。同时,利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逐步探讨四库联合调度的运用方式,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稳定黄河的现行河道,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
黄河的主要症结在于泥沙,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强烈堆积,使河床以年平均0.1米的速度淤积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一般下游河床高出地面3~5米,个别地段达到10米。在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频繁,造成严重灾害,与逐年抬高的“地上悬河”有很大关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黄河依然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同时由于上游水库汛期蓄水,上、中游工农业用水日益增长,黄河下游汛期水少沙多的矛盾更趋严重,黄河下游河床将继续淤积抬高,防洪形势更加严峻。因此,解决黄河下游泥沙淤积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要害问题。
在长期的黄河治理实践特别是三门峡工程的运用实践中,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黄河上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库,实行统一调度,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度,对减缓下游河道淤积,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进而谋求黄河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了利用小浪底水库进行调水调沙的治黄指导思想,进行调水调沙试验正是实践这一思想的伟大尝试。
人们从研究下游河道输沙特性中发现,在一定的河床边界条件下,水流挟沙能力近似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同时还与来水的含沙量有关。即在河床边界条件下和水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来水的含沙量大,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输沙量(称输沙率)也大;如果来水的含沙量小,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输沙量也小,这说明下游河道有"多来沙多排沙"、"少来沙少排沙"的特点。黄河的显著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且泥沙的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都不平衡,因此,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不仅要调节径流,还要调节泥沙,使水沙 关系更加适应,以达到更好的排沙、减淤效果。这就是调水调沙的科学依据。
调水调沙的基本原则就是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有计划地控制水库的蓄、泄水时间和数量,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平衡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具体讲,就是在主汛期(7~9月),当来水流量小于2500立方米每秒时,将水位调整到低雍水的蓄水拦沙状态,避免长时期下泄清水,控制对下游河道产生不利影响的高含沙洪水,在保证发电、下游用水等基本下泄流量的同时,拦蓄一部分水沙在库中;当流量大于2500立方米每秒时,将水库调整到敞泄排沙状态,通过调水造峰、调沙淤滩、增加洪水冲刷河槽等措施,使水沙过程两极分化,改善河床形态,增大滩槽高差,增大河槽的排洪和输沙能力,起到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的作用。在非汛期利用水库蓄水调节径流,满足供水和灌溉的要求,并增大发电量。
⑤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的意义是什么
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版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权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⑥ 小浪底的来历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现已以她雄伟壮观的坝体和风景秀美的库区风姿吸引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小浪底是黄河南岸紧邻黄河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原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由于枢纽工程的修建而家喻户晓。那么,小浪底之名做早是从何而来的呢?
小浪底作为村名,早在乾隆版的《孟津县志》上就有了记载,由此推断其得名时间甚为久远。当地村民关于小浪底名字的由来有多种不同的的说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其一说是由早年在此居住的郎姓居民而得名,其二说是因黄河的变迁而得名。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访问当地各方人士,搜集考证地方史志,认为前一种说法仅为民间的传说,无可靠史料证明,加之现今小浪底村民中无一郎姓居民,故而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后一种说法经过考证后认为是可靠的。
在现在的小浪底村民中仍然流传着一个“夜失丹阳”的传说。据说黄河原不流经小浪底,那时的小浪底和今天的黄河北岸的廖邬村(隶属济源市,位于小浪底下游1.5公里处)相连,叫作丹阳城。后来由于地壳变动,黄河由中条山改道太行山,一夜之间,滚滚而来的黄河水将丹阳城分为两半,其南岸只剩下一小片,就成了后来的小浪底。黄河改道后,从宁夏南流至潼关,折向东流,过了三门峡就在两山峡谷中激荡奔流,向下直到垣曲这一段,水急浪高,两岸山势雄伟称为“大山河”;过了垣曲,水势稍缓,但流经新安县,过八里胡同,也颇惊险,这一段称之为“小山河”。直到流过孟津县铁谢镇后,黄河进入下游,水流平缓,被称为“坡河”。小浪底位于鉄谢上游25公里处,是山河和坡河的过度地段。
自古以来,黄河船工,只有过了小浪底,才敢长长出一口气——大浪过了,小浪也到底啦。因为小浪底是黄河上最后一个两山对峙的峡谷,过此之后,两岸崖滩互现,河床较宽,水流平缓,过了平阔的马粪滩、王庄滩,鉄谢已经在望了。
由此可见,小浪底之名固然同黄河的变迁有关,但实出于黄河船工之口,具有黄河船标的性质,同时这个名字还蕴含着历代黄河船工的忧喜苦乐。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过去的忧患一扫而去,这条伟大的母亲河正为她的子孙们提供着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中华儿女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也将由小浪底这个美丽的名字流传下来,青史永驻!
⑦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地位作用
小浪底工程是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处在控制黄河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也是唯一能够担负下游防洪、防凌、兼顾工农业供水、发电的综合水利枢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门峡工程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大坝抬高水位后降低了流速,加速上游淤积,从而加剧了上游渭河地区的水灾。小浪底工程的设计则充分汲取三门峡工程的经验教训。三门峡工程在泥沙问题上的最大教训是对上游水土保持拦沙作用的估计,以及水库的作用过分乐观,而预计的入库泥沙量偏低。三门峡工程的第二个教训,就是在泥沙比率高的河流建了水库之后,不能采用高水位的蓄水运行方式,而应该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在汛期低水位时,建筑物要有足够的泄洪排沙能力。小浪底水库区为峡谷河段,有利于保持较大的长期有效库容,可以长期发挥调水调沙、兴利除害的效益,防洪运用比较可靠,不仅可以拦蓄特大洪水,还可以根据下游防洪需要适当控制中小型洪水。这是其它工程措施所不能比拟的。
小浪底水库拦调泥沙,能够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还可以通过人造洪峰、调水调沙等运用方式,长期发挥较大的减淤作用,与其它减淤措施相比,在减淤效果、减淤单位投资、影响人口等方面,小浪底工程都明显比三门峡水利工程优胜。
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证下游防洪、满足下游减淤的前提下,还可以调节径流,为下游工农业用水增加可利用的水源,发电调峰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综合各方面因素,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中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