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锣鼓巷的历史故事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回大街,南至平安大答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现已完全改造成为步行街,车辆不可通行。
❷ 南锣鼓巷”是我国哪个城市的最古老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答案:北京
❸ 南锣鼓巷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回至平安答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现已完全改造成为步行街,车辆不可通行。
2016年4月25日零时起,南锣鼓巷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同时,由于不堪景区客流量超载,南锣鼓巷主动取消了3A景区称号。
2016年12月20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导则正式发布并执行。
❹ 南锣鼓巷的历史,要详细的,越多越好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
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的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
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教光绪骑射。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
❺ 南锣鼓巷有什么悠久历史
"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众多的名人,其居住地场所也是许多游客比较喜欢的旅游地之一,
北京南锣鼓巷是一座长达786米的拥有几百年历史老街,这里幽静自然,非常的适合居住,这里也是最初元大都的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南锣鼓巷在地理特色上呈现两头低中间高,形似罗锅,在明代就被称为罗锅巷,清代依谐音改称南锣鼓巷。这里一直是许多有名人士比较喜欢的居住之地,拥有700余年历史的南锣鼓巷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在中国的历史上,这里是元代的圆恩寺,在如今早已没有了庙堂香客,只是一座普通的两进四合院。这就是大家提起《子夜》、《林家铺子》的作者——茅盾先生曾居住在南锣鼓巷后圆恩寺胡同13号。
当大家进入了南锣鼓巷,就能看见邓颖超为这座老宅题写的“茅盾故居”,,现在前院客厅均为陈列室,展陈一些手稿、信件、文学刊物等,介绍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和文学创作,影壁后即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是茅盾生前的书房和会客室,东厢房为饭厅。我国最有名的书画家之一的齐白石老先生也是南锣鼓巷居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曾居住在南锣鼓巷雨儿胡同13号。雨儿胡同13号连同11号、15号,原是皇太极第四子叶布舒(康熙年封辅国公)的宅子。正房内南窗满镶玻璃,采光极佳,上世纪50年代齐白石迁出后,13号院设立“齐白石纪念馆”,现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站在齐白石故居中,望着那满眼的书画,不得不感叹于这位老人的飘逸与豁达。故居如意大门一间,但此门已不是旧物。门内无影壁,倒座房两间,均为硬山顶。
北京有名的南锣鼓巷有着众多名人故居,其实在以上这些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之外还有许多宅院留下了名人的印迹,南锣鼓巷里还有许多宅院如今已是民居大杂院或机关单位,却都留下了名人的印迹。"
❻ 北京的南锣鼓巷有什么特色
特点: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6)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旅游价值
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特色街区,始建于元朝,至已有700年历史。以巷子为中轴,两侧分出诸多特色胡同。胡同里,分布着众多名人故居。
再加上南锣鼓巷林立的特色店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的建成,无疑将为这里带来更多商机。它已经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
与三里屯、后海不同,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
在2017年国庆假期期间,南锣鼓巷这段长仅700余米的街道在两天之内就迎接了30万游客。为了应对客流高峰,东城警方在南锣鼓巷18处出入口及胡同内部署安保力量,及时疏导游客。同时,交道口派出所在年初建立了大人流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人流量,遇拥堵等情况可以及时疏导和处理。
❼ 南锣鼓巷里的历史遗存
这条始建于元朝的巷来子,南自北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南至北,东侧有炒豆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灯八条胡同,西侧有福祥胡同、黑芝麻胡同等八条胡同。
作为北京旧城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南锣鼓巷地区以完美的“棋盘式”格局集中了各式各样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和历史遗存,保存了北京罕见的拱门砖雕、照壁、影壁、门墩等建筑形式;同时,这里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直至民国,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许多遗迹。比如南锣鼓巷65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炒豆胡同77号,以及板厂胡同32、34号等处院落原是清末僧格林沁的王府。帽儿胡同35、37号,是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结婚之前的住所。东棉花胡同39号作为中央戏剧学院的所在地,原来是担任过北洋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宅第。
和杭州的河坊街等不同,这东西十六条胡同的存在似乎给南锣鼓巷的历史地位做了一个定位,不管它里面加上了多少现代元素,它是这片历史记忆带的组成部分。
❽ 南锣鼓巷的历史是什么
北京南锣鼓巷是一座长达786米的拥有几百年历史老街,这里幽静自然,非常的适合居住,这里也是最初元大都的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南锣鼓巷在地理特色上呈现两头低中间高,形似罗锅,在明代就被称为罗锅巷,清代依谐音改称南锣鼓巷。这里一直是许多有名人士比较喜欢的居住之地,拥有700余年历史的南锣鼓巷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在中国的历史上,这里是元代的圆恩寺,在如今早已没有了庙堂香客,只是一座普通的两进四合院。这就是大家提起《子夜》、《林家铺子》的作者——茅盾先生曾居住在南锣鼓巷后圆恩寺胡同13号。
当大家进入了南锣鼓巷,就能看见邓颖超为这座老宅题写的“茅盾故居”,,现在前院客厅均为陈列室,展陈一些手稿、信件、文学刊物等,介绍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和文学创作,影壁后即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是茅盾生前的书房和会客室,东厢房为饭厅。我国最有名的书画家之一的齐白石老先生也是南锣鼓巷居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曾居住在南锣鼓巷雨儿胡同13号。雨儿胡同13号连同11号、15号,原是皇太极第四子叶布舒(康熙年封辅国公)的宅子。正房内南窗满镶玻璃,采光极佳,上世纪50年代齐白石迁出后,13号院设立“齐白石纪念馆”,现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站在齐白石故居中,望着那满眼的书画,不得不感叹于这位老人的飘逸与豁达。故居如意大门一间,但此门已不是旧物。门内无影壁,倒座房两间,均为硬山顶。
北京有名的南锣鼓巷有着众多名人故居,其实在以上这些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之外还有许多宅院留下了名人的印迹,南锣鼓巷里还有许多宅院如今已是民居大杂院或机关单位,却都留下了名人的印迹。"
❾ 南锣鼓巷名胜古迹
南锣鼓巷,主要以胡同文化为主,
要说古迹,
则以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
清代直隶总督荣禄的宅邸,
等为主。
如今的南锣鼓巷,更散发着时尚气息,
各种时尚小店众多,美食丰富。
❿ 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发展
南锣鼓巷(北京一文化旅游胡同名)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内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容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