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近网上流传崔永元被利益阶级绑架了是真的吗
扒一扒崔永元深交过的那些名人
2013年崔永元从央视正式离职,进入传媒大学搞他的口述历史中心。客观的说,搞历史档案整理需要较高的专业性和沉下心,已经在外面与诸多富商巨贾称兄道弟的崔永元(这时崔已送家人赴美定居多年),显然不会有足够耐心作学问,在学校短暂露面后就忙着为快鹿站台,网售天价大米去了,以至于同校师生很少有幸见到崔教授真容。直到被网友曝光崔永元在传大吃空饷,本科险些肄业的崔永元又吊诡的成了传媒大学硕士生导师,并顺便在校内开了“崔永元真面”加收翠粉的智商税。
与崔永元比起来,王志就老实的多,2007年在传媒大学进修了博士之后到丽江官场转了一圈,2012年郁郁不得志又回到传媒大学,作了校长助理,一直想做副校长,但努力了几年而不成。王志觉得崔永元在校内混的很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希望传媒大学一些老博士们向崔永元学习,只是不知道崔永元怒怼高法事件后,大家还有没有向崔永元当面学习的机会。
『贰』 崔永元对方舟子发起的“品尝转基因玉米”活动发表评论,曾经轰动一时的技术为何现在没人提及
因为现在大来家都开始淡忘了,这自种技术依然还需要时间,同时没有必要,方舟子是个怎样的人当时已经阐述的清清楚楚。这件事情的主要经过是这样的。方舟子发起了一项食品科学实践活动,而崔永元对此发出了质疑,两人就此开始争论,最后上升到质疑对方的语言逻辑问题、有无资格科普的问题。
4、2014年1月13日方舟子正式起诉崔永元损害其名誉权,索赔30万元。2014年4月崔永元提起反诉,索赔67万元。5、2015年6月海滨法院公开宣判:双方均构成名誉侵权,互赔4.5万元。相互道歉,删除侵权微博。
『叁』 口述历史的征集途径
口述史学是发端于海外的一种记录历史的形式,其在人类社会的应用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希腊史家希罗多德(Herodotus)、中国史家司马迁等皆广泛应用口述历史,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中古及近代。例如,十九世纪法国史学家米什莱(Jules Michelet)在书写《法国革命史》时就援引了大量来自大众的口头证据。但是到了近现代,口述历史的应用却渐渐衰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口述历史在海外一直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国际著名史学大家唐德刚先生多年坚持口述史,最具影响的就是《胡适口述自传》。这种体例近些年在国内也处于方兴未艾之势。一些高校和专业研究部门先后成立口述史学的专门研究机构,一批口述史学之作也相继问世。但是作为国家记忆工程的一个重要部门的档案部门,对于口述档案的采集制作以及整理鉴定都还是一个空白,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档案工作的一个缺憾。积极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和研究,不仅弥补不足,丰富内涵,也能以更具鲜活的史料形式留存记忆和开展国际之间交流。
口述历史何以在2l世纪初的中国变得如此风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们渐渐意识到:当一个世纪过去之后,单凭文献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已经颇感局限。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和搜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资料,难度甚至大于研究19世纪以前的中国历史。而寻找历史当事人进行口述采访,便成为拓展史学空间,廓清历史谜团的一条可行之路。此外,口述历史也给了普通老百姓一个讲述和回忆的渠道,如果没有口述历史.许多文化不高的普通老百姓就难以提供他们所见所闻的重要历史情节,一些历史情节只能通过推理和假设来完成。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口述历史在传统的以文字档案写史的主流外,成功开拓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虽然口述记录也有缺陷和不足,如:搜集耗时,受限于口述者记忆的好坏,多少都带有个人观点等等,但口述资料仍不失是一项珍贵的一手资料(其中的偏见与主观正好反映叙述者的历史立场)。其实,口述历史的应用增加了叙述历史者的数目,扩宽了历史叙述的视线,亦直接打破了历史叙述可能出现的一元性及垄断性。口述历史把历史叙述权扩展。把历史自上而下的叙述方法改变,转移了历史研究的重心,为历史研究开拓出新的探索空间,同时也对曾被忽略的阶层及群体加以重新认识。口述历史的应用在近年来变得广泛,也令历史研究变得更多元化、民主化。所以,口述历史其实不仅仅只是一门历史技法,它还是一种理解人类历史的新立场和态度,并可与文献历史互补长短,增加历史知识的丰富度。
口述史首先是声音的历史,是由口述收集者提问,口述者回答而产生的对于口述者亲历亲闻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回忆;其次,在现代意义的口述史中,这些声音是借助于录音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来的;第三,由口述工作者将这些声音的资料整理成文字资料,供研究使用,对此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曾高度概括为:现代口述历史“是应用录音录像设备,把原始资料完整保存下来,再整理成稿”。由此可见,日记、自传和回忆录虽然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不属于口述历史的范畴。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及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口述历史访谈是一位准备充分的访谈者,向受访者提出问题,并且以录音或录影记录彼此的问与答。因为亲身经历者所述说的环境,所讲出的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刻画的心理往往是别人不易领会到的,比从许多间接材料搜集拼凑的传说更加真实、具体、生动。口述历史正是沾了口述人亲历、亲见、亲闻、大多为第一手资料,便更加具体、细腻、生动.当事人口述所经历的过程富有现实性鲜活性和权威性。
『肆』 为什么崔永年认为电影手机是对他的
我是80后,经历过当年《实话实话》最火的时候。当年的崔永元在央视真的是如日中天,要想法有想法,要能力有能力。要论资排辈,当然得首推赵忠祥老师这类的大前辈,但论全民关注的火热程度,当年不光央视,全国电视台可能都算得上一哥。央视那些年有每年选主持人拍挂历封面的传统,记得崔永元以一张不英俊的脸排在了4月吧,好像。那个年代主持人都很严肃,节目基本也以歌颂为主流,《实话实话》当时敢说真话,敢报道真事儿,甚至是敏感的事情都敢播。当时台领导也带了很大压力在做,怕掌握不好尺度。崔永元压力更大。他知道很多黑料,但是台里不敢播,毕竟国家电视台。但是如果整天你好我好大家好,又失去了《实话实说》的节目节目真谛。他得抑郁症跟工作环境关系很大。
当年实话实说有多火,举个实例。当年大家都在猜测《实话实说》会不会因为节目尺度太大,被砍掉。但是因为节目真的太火了,应该是在1999年吧,中央领导视察央视的时候,朱镕基总理特地提起了,并做了批示,并题词“群众喉舌,政府镜鉴”。估计这个节目存活了更长时间跟朱总理当年的批示不无关系。
再说《手机》这个电影,当时我在大学看的。当时看完之后,同学们都说在影射崔永元,因为人设个跟崔永元太像,很多人都在怀疑是不是剧情里出轨也是也是真的。当时不像现在这么网络发达。网上的主流媒体是论坛,当时全国人气最高的是天涯论坛,猫扑 、虎扑之类的后来才兴起。你们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天涯论坛当年的一些帖子还在,很多人在天涯论坛对崔永元开始了人身攻击和恶意的猜测。
当时还有无良报纸,捕风捉影,甚至都不采访崔永元,就杜撰文章。或者断章取义,总之就是越八卦越才有人看,才有流量,才有金钱。
当年我听说事情发生时不光崔永元当时患有抑郁症在治疗中,他夫人当时好像也是病重之中,他女儿才小学吧?
无良媒体好像不光骚扰崔永元本人,对他的家人也有过骚扰。而且央视台领导也过来“关心”,找他谈话。
他当时很愤怒,写了好像一万字的东西,但是有什么用呢?而且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当时台里对主持人规范化要求,毕竟代表着国家电视台的形象。平时里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都要规范。
当年的小崔是个爱惜羽毛的人,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重。他当时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是央视少数从来不走穴的人。当时流行明星剪彩,知名主持人出席活动拿酬劳很多,甚至剪彩一剪刀下去,50万100万甚至更多的给。2000年左右的钱很值钱啊。他说“这钱来得太容易了,他也爱钱,但是怕一碰之后收不了手,所以从来不碰”,他非常自豪自己从来不参加“走穴”赚钱,只安分地拿台里的工资。当年的小崔非常清高。甚至后来你看他做的这些事,也能看出他的风格。《电影传奇》《小崔说事》之类的就不说了。《电影传奇》基本都亏本的,但是后来央视至少播了。《我的抗战》央视不给播,他自己集资,找企业家朋友们捐助做下来的。口述历史,他自己卖着自己的老脸,又是找这些企业家们,乞讨着做下来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他采访老兵,那些老兵都没剩几个了。等不了,你能等,怕这些为国战斗过的老兵们等不到那天。如果他们都没了,历史真相就淹没了。不是原话,大体是这个意思。做乡村教师培训公益、打工春晚等,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这几年崔永元的争议很多,大多都是因为转基因那点事情引起的。开始只是挺转和反转之间的学术之争。但是后来打无好手,骂无好口,上升到了更严重的程度。但是仔细想想,你可以不赞成崔永元的观点,甚至说他不专业或者口无遮拦,暴躁也好,说脏话了也好。他这个人,本质上并不是坏人。
他可以算是他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是的,我用的是知识分子,不是记者或者主持人这样的字眼。他带着那个年代独有的气质,那个年代虽然不像如今这样知识教育普及程度,但是那个年代的人都擅长更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和理想主义的情怀。说得不好听点,很偏执,崔永元是有知识分子情节的人,除非你能在道理上说服他,他思考后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他会道歉,否则他会坚信自己的思想。当年把自己的名誉看得比命重的他,如今上了年纪还为了转基因的事情,不再顾忌名声名誉什么的,甚至网上与教授、学生等激辩甚至开骂,其实只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认为那是对的,还是在践行他的理想主义。吐槽一句,本质上他和雷军是一类人,但是脾气上是两个极端。
当年那个理想主义的小鲜肉小崔,让人敬佩的同时也让人心疼。今天体制外的老腊肉老崔,不再修边幅,道理脏话同时飚,在不断的争议中前行,会不会更快乐不知道,但是比以前更自由了。人活一辈子,谁都不容易。
作为一个从win95时代就沉迷网络的老网虫,我从经历过的年代知道的大概就是这些。无意引战,也不想吹或黑,YZC88亚洲城网页版上很少发言,只是碰巧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80后也慢慢老去了,唉。
本文来源于:https://www.bstdk.com/archives/338.html
『伍』 口述历史精彩合集观后感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就从读后感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
『陆』 做口述历史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作者:Eliza Xia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56427313/answer/1490430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口述历史”(oral history)作为历史的体裁与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与传统书面文献最大的不同在于透过记录人的声音来收集过去的口说历史,采访者透过引导,让仍然活着的人回忆、叙说所经历的事情,并将之记录[1]。
很多时候,在选择口述史受访对象时,都会倾向选择事件中心人物,而这件事本身对经历者来说,可能意义非常,或者是一次创伤经历。而创伤研究证明,经历过创伤的人可能出现的应激症状之一是记忆侵扰(intrusion):“(正常的记忆)……本质上是叙述一个故事的活动……不只是通过行动向外反应;也要通过对自己说的话、通过将事件有组织地对别人和对自己的陈述,和通过将此陈述置于个人生命史的适当章节,以内向反应……所以严格地说,一个人如果仍将发生的事停留在固着意念,并不能说他拥有‘记忆’……充其量为了方便起见,姑且称它为‘创伤记忆’”[2]经历者会反复重现创伤场景(reenactment),但无法将之叙述成前后连贯的情节故事。创伤会全面影响一个人,甚至掌控他的内心世界,失去自我感(sense of self)和人与人之间安全感[3]。他们需要经历哀悼和重建的过程,才能够慢慢从创伤中恢复过来。这个过程有些很短,有些则穷尽一生而未能完结。
如果创伤经历者没有得到适当的疗愈,他不能够清晰回忆当时场景,并进行逻辑清晰的叙述。这也就是很多口述记录被证实缺乏史料价值的原因:当创伤还在,无法回忆过往,他的讲述或零碎片段无法成为可利用史料,或需借助其他知识的拼凑,以至被证实没有参考价值。
口述历史是从个人记忆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决定性影响了口述历史资料采集的质量,因此目前学界都已公认采访人需要接受必要的口述史训练,且需要大量经验的累积。于此同此,采访的过程往往也对访谈双方产生深刻影响。在访谈过程中,受访人常常需要将不常道予人的过往悉数说出,个中拨动的心绪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采访人也常常因为访谈互动而对个人生命产生反思。
在后现代语境下,从记忆到被叙述出来的语言的过程充满了权力互动、故事与身份的重构。个人由所处的文化处境中的权力和知识塑造,通过言说及与主流话语的竞逐、互动,将自己的经验编织成“故事”,以此赋予意义并确认自己的“身份”[4]。受访的过程对叙述者来说,也是“主体”被重构的一个过程。在口述历史实践中,由于常涉及对个人及家国影响重大的话题,不可忽略其衍生影响,尤需注意的是二次创伤的发生[5]。
鉴于创伤疗愈是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领域,这里不作详细展开,但值得注意的是,疗愈的过程与记忆的叙述直接相关。创伤治疗的目标是承认经历并促成个人或集体的重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害的个人甚至群体需要逐步找回记忆,并整理,使之成为新的生命故事当中的一部分[6]。因此,创伤的疗愈与口述记录某种程度上并不冲突,甚至可以同步进行。其关键在于,怎样在安全的环境下一步步促成创伤的疗愈,并与此同时找回记忆形成叙述,再整理为口述材料。
『柒』 崔永元的“口述历史”系列一共有几部
“口述历史”是崔永元历时八年,耗资一亿三千万,采访3500多位抗战老兵内(均为80岁以上)后建容立的一个巨大的历史资料库,仅影像资料的长度就达300多万分钟,第一批32集电视片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小崔东奔西走四处求人,竟然没有一家电视台愿意接纳它!那些电视台宁愿放一些脑残的风花雪月也不要真实的历史,最后只能放在网络上。
『捌』 凤凰卫视口述历史为什么停播 啊 这么有价值有意义的节目为什么停播啊
凤凰卫视《口述历史》栏目是2008年底停播的,因为采访难度高,素材有限,涉及人物评价
『玖』 崔永元的人物经历
崔永元,1963年出生于天津北辰区,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1985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客串中国中央电视台策划《东方时空》等节目。
1963年2月20日生于天津北辰区,父亲为军人,四岁时举家进京,就读北京良乡小学,北京丰台三小,小学头三年就读于北京郊区一农村小学,后以北京重点中学12中录取最低线的分数考入该校。
1981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1985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先后客串中央电视台策划东方时空等节目。
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中有了记者崔永元报道的声音。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编专业毕业后,电台记者成了崔永元的本业。
1993年崔永元开始进入《东方时空》。1995年策划《东方时空》的特别节目《真实再现》。1996年4月28日开始做《东方时空》的周日版特别节目《实话实说》,主持人身份崭露头角,大受欢迎。
1998年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他睿智、幽默,传递出了多种声音,展示了多元化的视角,倡导一种宽容理解的真诚对话气氛,给当时“一本正经”的电视屏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
1999年时,中国国内电视媒体纷纷效仿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节目形式,逐步导致全中国电视观众对《实话实说》电视节目的要求不断提升,最终此节目的收视率慢慢下降,尽管崔永元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但是依然未能稳固住收视率,这让崔永元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危机。2000年主持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01年时,沉重的工作精神压力,导致崔永元已经从睡眠障碍发展到严重的精神抑郁症,而过多服用镇静类药物后,他的身体已经产生了抗体。
2002年崔永元出书《不过如此》,成为畅销书目。2002年崔永元突然离开《实话实说》,之后人们才知道原因是他得了重度抑郁症。走出抑郁症阴影的崔永元曾在接受央视《人物》栏目专访时,自曝得重度抑郁症时,每天都在想着自杀。
2003年7月崔永元开始主持新节目《小崔说事》。2004年4月3日,崔永元积数年心血创制的新栏目《电影传奇》开播,内容涉及150部老电影。崔永元在节目中既是主持人,又是主要演员,既讲故事又演故事,同时又监制推出了老电影歌曲联唱专辑《宁死不屈》。
2006年,崔永元的病症得到缓解康复。
2010年担任纪录片《我的抗战》总策划。2012年4月14日,崔永元主持的第一期《谢天谢地,你来啦》开播。2011年9月27日,“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在京启动,贾樟柯、张猛等导演也到场助阵。
2012年9月28日,崔永元和周立波主持的《小崔说立波秀》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从9月28日开始每晚21:20在CCTV-2十日连播。
2013年9月19日崔永元录制《谢天谢地,你来啦》,这是他在央视的最后一场节目录制,已向央视递交辞呈的他给现场观众三鞠躬,去意已决,10月20日崔永元彻底办完离职手续,成立“崔永元工作室”,建立自己的团队,打造颇具个人风格的节目,挂靠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晚9时,从美国归来的崔永元举行媒体说明会,就公众普遍关心的“离职央视”、“赴美调查转基因产品”、“与方舟子的微博斗争”等问题回答了在场多家媒体的提问。他此次自费50万前往日本、美国等地调查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并准备将拍摄的素材和获得的资料制成纪录片发布。
2013年10月22日晚,在微博中透露自己已经到达美国,调查转基因之旅,就此开始。
2013年10月27日,崔永元已确认加盟河南卫视,与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著名文化学者钱文忠一起担任《成语英雄》节目中的嘉宾。2013年11月21日,在河南卫视录制《成语英雄》,担任“成语先生”,透露自己将离开央视到中国传媒大学工作。
2013年12月16日凌晨、知名娱乐博主“长春国贸”在博客中爆料,崔永元已于12月6日正式从央视离职,工作关系已经调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有望于2014年年初正式授课教学,12月17日,崔永元在其认证的微博上承认已正式离开央视,入职中国传媒大学任教。
2014年1月8日,方舟子发布长微博《关于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造谣、毁谤的声明》,欲起诉崔永元,崔永元以“肘子终于决定告上法院了,太好了!就等这一天呢!咱们法院见!” 表示接受起诉。
2014年7月25日晚,崔永元透露,自己有意加盟《老男孩》的出品方儒意影业,转型做监制,为年轻导演铺路。
2014年10月28日晚,崔永元在微博上转发媒体报道,确认将主持东方卫视的一档“别具个人风格的新闻节目《东方风云汇》”。崔永元介绍,《东方风云汇》更像是一档“新闻解读”类型的节目,会有“自己的解读风格”,“做大家看得懂的新闻”。
2015年1月1日,崔永元新节目《东方眼》于东方卫视正式播出。
2015年3月25日,由崔永元团队和东方卫视中心联合创制的中国首档社交类谈话节目《东方眼》停播。
成立于2012年的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2015年12月13日起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须预约)。该研究中心以白天是博物馆,晚上是自习室的“朝馆夕室”的模式开放。同时,崔永元抛出了一则重磅消息——明年他将开始带研究生。他带研究生有个特点:所有的书都是我帮你们买,然后带你们周游世界。
2012年开始,崔永元多次主持民间艺人孙恒主持策划的打工春晚。
『拾』 在哪里可以看到崔永元做的“口述历史”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6OFJbIzC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