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民主的发展历史

民主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6 15:24:22

❶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l)革命总是有其深刻复的社会历史制原因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使中国的领土被割裂,独立主权被剥夺,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人民生活极为悲惨,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危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先后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它们是维护腐朽生产关系的反动势力,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它们的反动统治激起广大人民强烈不满和反抗。中国革命正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2)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折,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❷ 简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并简要评价

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
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2.法制建设
(1)1979年以来,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修订的《宪法》,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1999年《行政复议法》的颁布,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民主法制一大进步。
(3)1997年党“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3.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进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协商制度。
(2)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人民行使民主的方式: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3)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8年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我国基层干部由上级任命转变为由人民选举产生。

❸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史

背景:工人阶级壮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运动。

过程:首先回要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答主义革命的开端
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但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结束: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历史意义:(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和连年战乱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5)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❹ 中国近代民主化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

(1)经济上: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阶段性的成果:

(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经济上(工业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

(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

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1)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2)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④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3)文化领域现代化:①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②文学:文学革命等;③史学:史学革命。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概况: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4)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2、阶段特征: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1、表现

(1)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2)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3)经济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

(1)走苏联的路:

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毛泽东就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没有坚持八大的正确方针,连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偏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摆脱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得现代化遭遇重重挫折

(2)走自己的路:

中共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四大、十五大等的主要理论

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3)经验教训:

①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②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能照搬他国的模式。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中国的主要矛盾。④要勇于创新。

3、特征: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

❺ 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

许多政党在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例如英国的社会民主邦联 (Social Democratic Federation),和俄国的俄国社会民主工人党(Russian Social Democratic Labour Party)。这些很多都是革命路线的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团体,他们不只希望推行社会主义,也希望在不民主的国家里推行民主。
现代的社会民主主义在20世纪初产生了分裂,对于卡尔·马克思的学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当时许多有关的运动,包括和平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Syndicalism)都在同时期诞生(通常是从社会主义里衍生出来的,不过也有独立产生的学说),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都不抱好感。社会民主主义则由于大多数支持者也为社会主义者,而没有排斥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主张拥护之),不过他们还是经由几种手段对马克思主义予以改良,并且缓和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的批评,他们主张社会主义应该经由改革而非革命来达成。但这些观点被主张革命路线的社会主义者强烈反对,并主张任何试图改革资本主义的举动都注定会失败,因为改革者将会逐渐腐化,最后自己也变成了资本主义。
尽管理论上的差异,改革路线和革命路线的社会主义者仍然维持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成了他们彻底决裂的导火线。改革路线的社会主义者各自支持他们自己的国家进行战争,而革命路线的社会主义者则认为这是对劳动阶级的彻底背叛(因为通常被派去前线送死的士兵都来自社会底层,这样一来他们就背叛了“全世界的劳工应该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的原则)。社会主义政党里都爆发了激烈争论,例如在德国社会民主党里改革路线的爱德华·伯恩斯坦(Eard Bernstein)与革命路线的罗莎·卢森堡之间发生的争论。在1917年俄国革命后,世界上大多数的社会主义政党都分裂了。改革路线的社会主义者保持“社会民主主义”的称呼,而革命路线的社会主义者则开始自称为“共产主义”,并且很快开始了现代的“共产主义”运动。
自从1920年代开始,社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间在学说上的差异便不断扩大。
在社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分裂之后,社会民主主义内部又发生了一次分裂。一些人仍然认为必须废止资本主义(不透过革命手段,而透过民主议会的手段),而其他人则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被保留,只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和改进,例如将主要产业国有化、达成一些社会政策(例如公共教育、普遍的全民保健系统等等)以及(部分)经由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政策和累进税率(progressive taxation)重新分配财富。到了后来,绝大多数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都采取了后者的立场,并且在二战后,都抛弃了要废止资本主义的理念。例如在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 便采纳了高德斯堡党纲(Godesberg program),抛弃了所有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斗争的概念。
自从1980年代后期以来,大多数社会民主主义政党都采纳了第三种道路。现代的社会民主主义通常主张混合经济,以资本主义为主体,但由政府提供一些社会服务。许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再强调他们长久以来视为目标的社会正义,改而关心人权和环保议题。也因为如此,他们面对世界各地的绿党越来越大的挑战,绿党视环保为和平的基础,并且强调改革货币供应量和安全贸易(Safe trade)以确保生态的健全。尤其是在德国,德国绿党、社会民主党、和其他左翼的政党一起组成了红绿联盟(Red-green alliance)。挪威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一些社会民主主义所推广的政策在当地国家长久的实施,并在一定意义上也被其他主流的政党所支持,这样的政策包括了累进税率和由政府所出资的保健系统。其他的政策(例如免费的大学教育等等)有时候则会被否决,有时甚至是由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执政的政府所推翻的。同时社会民主主义也抛弃了国有化的概念,反而部份的、甚至是彻底的民营化各种产业。这些改变可以从澳大利亚的鲍勃·霍克和保罗·基廷、英国的托尼·布莱尔、德国的格哈特·施罗德、瑞典的戈兰·佩尔松等人看出。
一般而言,这些政策的逆转往往是由政党的领导者所支持的,但基层的党员和支持者大多都不支持这些政策。许多人甚至宣称社会民主运动的领导阶层已经腐化了,因为他们在实际上已经抛弃了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而这些被指称腐化的社会主义者则反击,他们的新政策只是为了使社会民主主义更适用于现代的世界。
当讨论起社会民主主义在21世纪初的改变时,或许必须记得一件事,通常被人们称为“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在21世纪初则被认为只有在适当的国际气候下-也就是在战后所举行的布列敦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所规定的固定汇率制度下才有可能实现,而当这个制度瓦解之后,便不可能再重建之了。
一些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曾经成为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因为认知到限制国际间的贸易可能造成价格的提升和收入的减少,而伤害了贫穷人口。例如英国工党在1924年的首次执政,便是因为他们的对手主张贸易保护主义而在1923年的选举中失利。

❻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原因怎么答

来帝国主义与中华自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且发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呢?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

❼ 什么是民主,在历史上有几个典型的阶段

政体类型。
可以去看雅典的民主制改革。
网络下比我说的完整

❽ 民主和平论的历史

民主和平论是相对发展较晚的一个理论。原因之一在于民主国家在19世纪末期之前仍相当少见。虽然伊曼努尔·康德很早便提出这种理论,但一直要到1960年代这个理论才开始受到学术界重视。
康德在1795年写下的论文《论永久和平》中提出了民主和平论的概念,虽然当时他仅是将宪法制共和国作为永久和平的必要条件之一。康德的理论主张,大多数人们永远不会在投票中支持发起战争,除非是出于防卫。也因此,如果所有的国家都是共和国,战争便永远不会出现了,因为先行的侵犯永远都不会产生。自从康德之后许多不同的解释也被提出,现代的理论则是依据经验的观察主张民主国家之间很少或从来不会互相争战。
美国的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Dean Babst是第一个有系统的研究这个主题的学者,他在1964年写下了一篇学术论文刊登于《Wisconsin Sociologist》期刊以提倡这个理论;八年后他又在《Instrial Research》期刊发行了一个更简易而普及的版本。但两个版本最初都没受到太大重视。
在1976年,两名学者Melvin Small和J. David Singer终于对此做出响应,他们发现除了两个的边缘例子外,民主国家之间缺乏战争,但否认这个趋势有任何统计显著性。他们的反驳发行在一篇政治学期刊后,民主和平论才开始受到更大重视,Michael Doyle便在1983年对这个理论做出冗长的讨论。鲁道夫·拉梅尔是在早期研究并重视这个主题的主要学者之一,后来他对这个理论写下了大量著作。
Maoz和Abdolali(1989)则将较少的战争进一步扩展至较少的冲突。Bremer(1992)、Maoz和Russett(1992)都发现到,在控制了数个可能的研究变量后,民主与和平之间的巧合关系相当的明显。他们的研究将民主和平论带入主流学术界的重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的支持者和其它人则对此提出许多新的反驳。其它的学者则试着有系统的研究为何民主会产生和平(Köchler 1995)、以及为何民主能够影响到其它外交关系的层面。
自从这些开创性的研究以来,对民主和平论的深入研究已经为数众多了。绝大多数研究都指出某些形式的民主和平论的确存在,虽然他们的方法论不一定相同,而且许多据称例外的战争也仍存在争议。

❾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回盾,而帝国主义与中答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且发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呢?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

阅读全文

与民主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