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未来的意义

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未来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6 15:21:24

① 回顾历史,对当今中共的意义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4)应变精神。(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摘编)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一、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

文化,广义上讲,它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通过实践检验。汲取精华,清除糟粕,才是正确地发挥作用。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 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 ,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陈寅恪先生说过:“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波普尔曾针对那种妄图“彻底清洗社会这块布—创造一块社会的白板,然后在它上面画出崭新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指出:“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

再次,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看。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人类世界组成的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与发展,不能不对别的国家有所影响:也不能不受到其他国家这样那样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给世界文明以重大贡献。当代西方许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热,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因此,只有各个国家充分发挥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人类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证。相反,一个国家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不仅不会有好的发展,甚至会走上灭亡的道路,世界史上是有这种教训的,其实,西方文化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好的东西,也有糟粕,不可“拣进篮里都是菜“,如”拜金主义“之类,即使在西方,也是被批判的。西方文化也并不等于世界先进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先进文化是以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标志的。因此,学习与引进外国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决不是全盘,引进西方文化,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面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一面对本国文化进行革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平,由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关键在于人们用何种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

② 新中国成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对国内国外两方面的,要分析的很全面的)

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专,结束了封建主属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蒋介石集团代表官僚资产阶级)结束了军阀割据、内外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2、国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和平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③ 辽宁舰的服役对中国未来海防建设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来意义:航母的成功服役,是自我国跻身世界航母俱乐部,从无到有完成了质的飞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海军有能力走向深蓝更深处。
现实意义:有助于海军实力的跨越式发展,将不断增强我们保卫自身的能力。只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保卫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也才能更加安心的搞经济建设。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④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传入中国,是在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中,日益彰显其真理的力量,并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的。不同思潮的碰撞,各种理论的辩难,是考验一种思潮生命力的重要方式。

2.在彼此的冲突与碰撞中,有的思潮销声匿迹了,有的思潮则日益流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由于影响不断扩大,它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及以后的思想文化碰撞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

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4)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未来的意义扩展阅读:

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是完全正确的。C现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随着新时期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和世界舞台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真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的光明前途将继续在中国生动地展现。

⑤ 学历史的意义

⑥ 凡尔赛条约的历史意义及对中国的影响

1、历史意义:

《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2、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条约。

(6)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未来的意义扩展阅读:

凡尔赛条约的谈判过程: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

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

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

甚至不准德国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⑦ 中国近代史的事件及历史意义

中国在近代史来的第一次标志性事自件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天朝上国被远道而来的蛮夷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朝廷没有任何一艘军舰可以阻止几千名英国士兵从南开始横扫东南沿海。鸦片战争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器物的不足,完全是代际差异,根本不是一个维度上的竞争。于是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第二次标志性事件是甲午战争,帝国被东洋蕞尔小国打败,帝王的乾坤独断落败于集采众议的立宪体制,证明了制度的失败。于是有了公车上书以及后来的百日维新。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制度的力量,由此开始了从辛亥革命建立民国直至今日的制度变革。

第三次标志性事件则是庚子事变,继承义和团基因的褒扬为伟大的革命运动,反之则称为拳匪作乱,莫衷一是。但在这场事变中国人表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之底下,证明了文化的失败。就不说普通拳民烧杀教堂信众,就连精英阶级的山西巡抚毓贤,也可以做出觉得杀光境内所有洋人,无分男女老幼!这是文化的失败,与极端组织公开直播砍头毫无差异。

⑧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对现代世界的发展痼疾具有独特的救治作用。

2.对世界未来发展的启迪作用。

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的意义:

1.理论形态文化与世俗形态文化的结合。

2.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结合。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变得更加多样化,亟需在多元之中立主导,多样之中求统一。这就需要确立国家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就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未来的意义扩展阅读:

文化发展不能止于传承。创新和传承既非对立,也不能割裂。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传承手段。事实上,中华文化的继承过程便是创新过程。

以戏曲为例,如果没有元杂剧、昆曲,就不会有明清以后的京剧。彼时,京剧是对过去诸多地方剧种的融合和创新;今日再看,京剧又成了传统文化。因对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要想真正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就是手段之一。

对于传统文化,既要忠实地继承,也要根据时代变化,顺应当下的社会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学画要 “寻门而入”,然后再“破门而出”。

门,就是门派、传统,是过去形成的规矩,不走门就难成正统;但只有离开门派,才能创立自己。如果没有创新,就只是“寻门而入”,而未能“破门而出”。齐白石还有一句话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即一味模仿,不懂创新,定会没有出路。

创新离不开时代要素。当下社会,审美趣味、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艺术样式也需要结合时代变化,呼应时代需求。例如,随着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大,艺术展现的物理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小剧场越来越多等。社会的发展呼吁具有时代感的创新。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意味着什么?

人民网: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文明网: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⑨ 古代历史的意义和对后面的影响

革命史观认为,对历史的看法代表你的阶级立场。李世民认为,从历史可以看到未来。

世界的历史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是各区域独立发展的。世界的历史作为相互影响的整体来看,比中国的历史要短得多。欧洲在文艺复兴后,逐渐强大起来,首先是葡萄牙航海发现了新世界,成为世界帝国,然后另一个航海国家西班牙崛起了,成为第二任世界帝国,英国联合荷兰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成为第三任世界帝国,英国与荷兰进行了三次大战,成为了第四任世界帝国,在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号称日不落帝国。这是血腥铸成的世界帝国,与公平正义无关,与利益有关。之后有两个国家觊觎世界帝国的王冠,一个是德国,一个是美国。德国首先发难,1914年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了。一战后,世界的金融中心从伦敦移动到纽约。为了打击欧洲的传统,犹太人促成了俄国的共产主义革命。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资金来源全数出自纽约的犹太家族掌控的银行,如罗斯柴尔德等,苏联的开国功臣有90%是犹太人。后来,格鲁吉亚人乔大叔登上独裁的地位,犹太人在苏联的地位才受到抑制。
1939年,德国人再次发动世界大战,意在夺取世界帝国的地位,成片的德国轰炸机扑向伦敦,伦敦腾起冲天的烟柱,宣告英国这个三百岁的世界帝国寿终正寝了,新的世界帝国是谁呢?不是德国,是美国。
美国人在二战开始时,先搞个中立,卖军火,现款现货,自行运输,明显偏袒英国,德国不可能开潜水艇来买军火吧,日本人到是买了不少航空材料和废钢铁,这些美国货都倾泻到中国人头上,然后,美国人搞个租借法案,可以向盟友租借军火,实际上是赠送,出钱让盟友流血,后来盟友的血也快流光了,1941年底,德国人都快攻进莫斯科了,终于挑动日本人来个珍珠港,这下可以亲自上阵了。这时候罗斯福笑了,蒋介石笑了,绅士丘吉尔的眼泪笑都笑出来了。
衰老的大英帝国在丘吉尔狂喜的眼泪中,把世界帝国的王冠装在银盘子里,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捧着这个银盘子奉送给美国了。美国成为了第五任世界帝国。美国至今在日本和德国驻军,在全世界32个国家驻军。按理说,欧洲在二战后可以不追随美国,犹太人让苏联威胁欧洲的安全,促成整个欧洲完全托身于美国的庇佑,欧洲的传统进一步式微。
世界的前途有两个,第一、产生雄才大略的独裁者,统一世界,独裁者是在内部斗争中踩着别人尸体走上这个岗位的,独裁者可以世袭,但超强的能力不可能靠血缘世袭,这是中国皇帝制度崩溃的原因,所以这个前途要解决接班人产生机制的问题。历史上的独裁者似乎更热衷于为本国和本民族谋取利益,很少着眼全世界,走上权力顶峰的德国希老大和俄国的乔大叔也缺乏统治世界的魄力。独裁者要依靠官僚体系维系统治,独裁性质的官僚体系缺乏监督,腐败是必然的,人民的反抗也是必然的,也会直接导致官僚体系的崩溃,这个前途不妙。世界目前没有发生这种可能的条件。
第二、被犹太集团统治,现实是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这很残酷,但这是事实。

中国可靠的历史从夏开始,然后是商,是周,周分西周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时期。
秦是法家,见利忘义,很暴力,统一后,二世灭亡很正常。秦朝修了长城,建立了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
汉朝建立了儒家的思想统治路线,西汉是被外戚篡夺的,不是老百姓起来造反推翻的。
三国是东汉末年地方割据的延续,就像小公司兼并成几个大公司而已,三国之所以能维持一段时间,就是吴政权的调节作用,曹强大时,吴联刘抗曹,赤壁大战,刘强大时,他联曹抗刘,往樊城前线的关羽背后插一刀,夺取荆州。
晋的统一是个灾难,推崇玄学,骄奢淫侈,全民腐败,短暂的统一和繁荣带来可怕的灾难。五胡乱华。
北朝的隋统一了中国,南朝的陈后主继承的的东晋、宋、齐、梁的汉人统治,北朝脱胎于鲜卑王朝。以至于隋王室有鲜卑血统,继承隋的唐王室也有鲜卑血统。
隋建设有大运河和科举制,这两个东西至今影响我们的生活。
唐玄宗时期,中国历史到了高峰,长安这个内陆城市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他的自信和包容是空前绝后的,日本人晁衡官居监察部长,胡人则掌管了北方军区的精锐军队。
唐末又是藩镇割据,进入五代十国乱世,梁、唐、晋、汉、周。又是北方的沙陀族政权打败了汉人建立的混蛋王朝梁。建立了后唐。正朔又融入沙陀族的血统。
宋太祖掌握周的兵权,篡夺了周,重文轻武,武将只有狄青短暂地担任过副丞相。对外软弱的基调就定了,对内重商重士,太祖立训不得杀文官,文官只有流放,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宋朝的灭亡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外族,是一再的重大的战略错误导致的,联强抗弱,联金灭辽,联蒙灭金,最后自己也成了盟友的目标。
蒙古人的元朝有强大武力,忽必烈听信契丹人耶律楚材的建议没有杀光汉人,但对汉人的压迫也很残酷。汉人的反抗是必然的。蒙古人最喜欢做两件事,屠城、吃人。我们的影视作品还对铁木真这样的吃人魔王大加歌颂,无语吧。
明朝打跑了元朝统治者,但是这个朝代真是很混蛋。
满清统治者比较勤奋,国策也基本对头,联合蒙古,联合汉人大地主阶级,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可以,这对汉人当然不是好事,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汉人血流成河,那些该死的电视剧还把大杀汉人的大辫子皇帝捧上天,一股脑儿都变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被屠杀的汉人不平哟,大兴文字狱,对汉人的思想禁锢严重。满清晚期唯一清廉有效率的部门是海关,海关总监是英国人赫德,这家伙一干就是40年。
民国混乱的政治状态,失控的社会,对思想的禁锢少了,读书人从鸦片战争起就开始反思,思想界反而繁荣起来,民国期间就有众多的大师在各行业涌现,严复、鲁迅、矛盾、曹禺、聂耳、田汉、徐悲鸿、竺可桢、老舍、巴金。
中华民族被称为汉族,文字是汉字,语言是汉语,国外聚居区是唐人街,这不是偶然的,说明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错。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作为一种体制的顶端的统治者,皇帝的文学才华不重要,能够体恤老百姓才重要。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独裁是一种不好的制度,把个人的情感好恶带进了统治,比如,墨索里尼就规定人体模特儿必须采用肥胖的女人,因为他喜欢肥胖的女人。中国古代是没有办法,找不到更好的制度,东晋的权臣制,有点像君主立宪,皇权旁落也不是长期的,几个权臣轮流坐庄后,刘裕还是篡夺了皇位。独裁也不是中国的专利,国外直到近代也有独裁,至今也有很多,比如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文莱国王。对世界产生影响大点的有德国希老大和俄国的乔大叔。杨振宁不也说过极权统治有效率嘛,德国的独裁有效率,仅仅六年就可以发动大战,俄国那位也不错,短短二十年建设全新工业国,人民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就像加班一样,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西班牙的佛朗哥是个狡猾的独裁者,因为他的慎重,避免了国家变成一片火海。罗斯福这个伪民主制度中狡猾的蜘蛛精,虽然急于参战,为了争取民意,付出了太平洋舰队的代价,这是民主的代价。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马克思认为,该运动的领导人没有提出更高的任务,顶多就是一个改朝换代,而且给人民带来的惊扰,有甚于老统治者。而刘邦、朱元璋是个成功改朝换代者,朱温算半个,陈胜、吴广、张角、黄巢、李自成、张献忠都是失败者,有意思的是,农民运动的领导层很多是没有在现行体制中获得地位的知识分子,他们仇视社会,报复社会,管你平民还是地主,一律无差别暴力!这些头头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洪秀全的后宫数量大于满清所有皇帝的后宫之和!建议描写宫斗的电视剧把摄像机对准洪秀全的后宫。
文字对于历史的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欧洲的文化多样性表现在文字的多样性,表音文字读音和词义比较相近,表音文字造成了欧洲的多民族,多国家。中国是表意文字,从秦朝起统一文字。在尸山血海的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鲜卑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决定采用汉字,为这个国家的统一带来了一丝曙光,而胡乱帮允许新疆人使用自己的语言,为国家分裂埋下了祸根。
虽然是人民创造了历史,但是历史只是记录了站在思维、权力顶峰的人,普通人则堙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人都会写诗,写诗成了提拔官员的重要方式,元明清这一时期很多读书人在当时恶劣的思想控制状况下,不想做官了,用写戏曲和小说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
文学作品记录的主角多数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共产党人认为应该有人民的文学,把普通的工农兵定格为文学作品记录的主角,还鼓励工农兵进行创作,于是,有了《半夜鸡叫》、《林海雪原》。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管理一个团体无非三点:治心、治行、治事。对于国家,治心是信仰、教化。治行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治事是政治运动、短期政策。我们常常批评短期行为,呼唤长效机制,长效机制即制度,但是,制度的局限性也非常大。制度无外乎两点,以暴制暴,以智御智,即是暴力和智力的博弈。以暴制暴,好比两颗石头对撞,总有石头被撞碎,国家拥有暴力机关,执行相应的暴力制度,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时,表现最明显。以智御智,好比用石头压草,草会从石头缝隙钻出来,最严格的制度是法律,有群人整天专门研究法律这堆石头之间的缝隙,这群人是律师。治心是根本,一个国家没有了信仰是可怕的事情。
魏武侯与大臣巡游西河前线,一时感慨:“河山这样的险峻,边防难道不是很坚固吗!”吴起回答说:“霸业从不在河山险要处产生。不修德政,你身边的人也会拿起武器来反对你”
在思想统治衰微时,民间思想家会产生,春秋时,百家争鸣,儒家法家影响中国后面的历史,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年,辐射东亚,不是没有道理的,法家急功近利,二世亡秦是必然的,道家玄学在西晋最流行,带给中国民族最深重的灾难。
德国人重视教育,所以可以在多次分裂、战乱后还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的顶端,
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当初,毛主席说,中国可能变成官僚资本主义,这是最坏的资本主义。
媒体上说过是社会转型期,转向、哪里?官僚资本主义!
今天的媒体动辄称精英统治,统治阶级中有精英吗?没有。顶多也就是石崇之流罢。石崇变得富有的原因是派军队抢劫客商。帮助帝国主义压榨同胞的买办,算是精英吗?
当今中国乱象丛生,内部原因是信仰缺失了,人的动物属性占了上风,食物、性、金钱,就是这样。
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四座大山,苛政猛于虎呀!其中影响最为深远和恶劣的是教育。
教育的市场化和行政化。这样恶劣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这个民族的灭亡。至少百年内是断然不可能翻身的。中国现在对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的全面破坏,未来将是连绵不断的饥荒和战乱,非洲的索马里,中亚的阿富汗,是中国未来的一面镜子。

历史文化对人类当代及未来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版留名的城市。这些城市,有权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为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它们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1]
1982年2月,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1] 从行政区划看,历史文化名城并非一定是“市”,也可能是“县”或“区”。
截至2016年5月4日,国务院已将129座城市(琼山市已并入海口市,两者算一座)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

阅读全文

与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未来的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