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滨湖发展历史

滨湖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6 09:23:16

⑴ 合肥历史文化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虽然“合肥”的名称在公元一世纪的《史记》中才出现,但根据考古分析,认为远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世纪-前20世纪),合肥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公元前16世纪夏桀曾被商汤放逐于南巢(即今合肥城附近)。西周时(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这里曾分布着巢、庐、舒等不少小国,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这些小国先后为楚国兼并。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前221年)这里称“宋胡”,先为吴国占有,后被越国兼并,最后又回归楚国,已是兵家争夺之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此地属九江郡。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楚汉相争时,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改九江郡为九江国(治驻寿春)。西汉时(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此处先是刘邦之子刘长受封的淮南国,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淮南国,改为九江郡所属的合肥县。东汉建武年间刘秀封功臣铿镡为合肥候,九江郡又改称合肥国(候国)。三国时(公元202年-265年),是曹魏的扬州州治。晋代(公元265年-439年),属淮南郡,是南北货物运输线商的重要中转站。南北朝时(公元420年-581年),是江淮之间军事上理想的屏障,为南北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中国后,恢复合肥县的名称,是庐州州治的所在地。自此以后,经历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合肥一直是庐州(庐州府)的州治(或府治)。是古代的地区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后在这里是合肥县。抗战胜利,曾为国民党安徽省会。解放后,先为皖北行署所在地,1953年后是安徽省省会。
历史表明,合肥历来是一个军事重镇或是地区的政治中心。
二千多年来,古城合肥历经藏三。据《庐州府治》卷4记载。汉代的合肥城距今水西门外约二里,位于今南淝河北岸,四里河东岸,现九零八库西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孙吴和曹魏都非常重视合肥的得失和经营,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孙策攻占合肥,令严象为扬州刺史顾雍为合肥长,不久严象被其部下庐江太守李述所杀。合肥地区发生混战,郡县残破,人口大量逃亡,合肥成了一个荒芜的空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有效的控制江淮通道,巩固淮河南北的地盘,首次委任刘馥为扬州刺史,并将扬州州治从历阳(今和县)迁到合肥。刘馥就任后,采取各项重建措施“招流亡,广屯田,兴陂,高为城垒,修战守备”,使一度空旷荒凉的合肥又振兴起来,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之后,魏吴为争夺合肥,进行了历史三十二年频繁的战争。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典故,就是对在这个时期内发生一次以少胜多的军事行动的描写。逍遥津、飞骑桥、藏舟浦就是当时留下的遗迹。曹操为加强合肥的防御力量,也曾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秋,亲率水兵进驻合肥,教弩台、筝笛浦等处有他当当年活动的传说。
汉代合肥城的为之,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南北朝时,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豫州刺史韦睿为夺取北魏的合肥城,曾围堰肥水灌淹,冲毁了合肥。从此此城池又日趋湮废。
公元618年李世民统一全国后,令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在东距原汉城六里左右的南淝河南岸,选择地势高爽、水运便利的地形(即今十字街中菜市以南的范围),营建新的合肥城,名为金斗城。
北宋初(公元960年)经过五代十国多年战乱之后,合肥地区又是一片荒凉,诗人王之道在《出合肥北门》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断垣醔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阛凋零煨尽里,春风生草没牛羊”。衰败之象,可见一斑。后经近二百年的生息发展,城镇逐步恢复了繁荣的景象。至南宋时,金兵入侵,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当时的合肥成了抗金前线。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城市进一步发展,淮南西路统帅郭振见“镇大城小”着手扩建,将原城墙外一大片土地,连同金斗河,逍遥津,金斗圩一起围入新建的合肥城内,称斗梁城,范围较唐金斗城扩大了很多。城外除筑护城河外,并设东、西二水关(水闸)。平时,江南漕粮、辎重可直接由金水河水运入城,城内军民也有了清洁的水源;战时关闭有利于防守,在城市布局上,当时已能充分利用自然河道,并考虑了平战结合。自此以后合肥城的轮廓基本定型。可惜由于连年抗金战争,合肥这个当年的边防重镇,在宋末又变成“茂林长草、白骨相望、虻蝇扑面、杳无人迹”之地。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国(公元1279年),下令平毁全国所有城池,宋斗梁城也被夷为平地。
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于明洪武元年,令中书省事(后封国公)俞通海,在南宋斗梁城原址上重建砖砌城墙,城池比历代更为坚固,故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之称。由于明初社会秩序稳定,农业生产的恢复河发展较快,使位于金斗河畔的合肥又很快恢复了元气,显得异常热闹繁华,呈现了“百货马并集,千墙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謓”的景象。但到了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0年)庐州知府徐钰,因害怕起义农民刘六、刘七的进攻,开宽挖深北壕,并将防守较弱的西水关封闭,从此金斗河成了无源之水,逐渐淤塞。由于商船不能直达城内,一度繁华兴旺的金斗河两岸,变的衰败凄凉,仅在东水关外沿河两岸,发展了几百米长,零乱的码头、堆场。臭水沟不但影响居民生活河健康,而且每逢暴雨,泄水不畅,低洼的城东南部成了一片泽国。“土墙茅舍、湮塞街?,呼号之惨闻于中夜,每岁而一见”。一度对合肥经济河生活起过重要的作用的金斗河,成了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一大祸害。合肥城也因此再趋没落。
清代北洋军阀,日寇侵占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合肥虽仍是地区的政治中心,但城市本身已逐步趋向衰败。至1949年解放前夕,合肥已被摧残的百业凋零、满目凄凉,到处断垣残壁,遍地污水垃圾。方圆5.2平方公里的城内,建成区仅2平方公里,居住着五万市民,已衰败成一座没落的小城镇。

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置县,属九江郡,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遗存众多,名人辈出,文化灿烂,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

合肥处于战略要冲,史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三国演义第67回形象描绘“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五百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合肥是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家乡,包公一生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清正廉洁,留下了“包青天”的美誉。公元999年,包公出生在合肥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进士,任建昌知县(江西永修),但是,他辞官不授,在家侍奉父母。公元1037年,已39岁的包公登上仕途,离家出任扬州天长知县,在合肥生活近40年。公元1062年,病逝于开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和墓葬地,拥有众多遗迹。香花墩是包公幼年读书地,《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包孝肃读书处,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包公祠位于香花墩上,四面环水,始建于公元1066年,是国内外包公祠和包公庙的鼻祖,清末李鸿章捐银重修;包公墓收敛着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

合肥是淮军的发祥地,主要淮军将领的故里,《辞海》的“淮军”条中,列出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9人中有7位是合肥人,另外2人吴长庆和丁汝昌是原庐州府辖下的庐江人。淮军由李鸿章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安徽走向全国、从传统走向近代,将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皇家御林军改变为国防军的新式军队,从咸丰到光绪年间,历经半个世纪的兴衰,成为晚清三大政治、军事集团(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李鸿章创立的淮军、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集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晚清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鸿章是淮军最重要的将领,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出将入相历四十年,东亚西欧涉九万里,掌握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同时,李鸿章镇压捻军、太平军,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世界科技城市联盟城市之一,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正在建设中国科学城。这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合肥物质研究所等200多所科研机构,23万科研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全国有8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合肥占2个,分别为中科大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超导托卡马史聚变实验装置。合肥科教游已成为安徽旅游的知名品牌,旅游人学科技,科技人当导游成为合肥一道靓丽风景。

合肥是国家首批园林城市。作为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有“绿色之城”的美称,是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合肥环城公园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敞开式布局,像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2004年,环城水系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合肥城郊还有紫蓬山、大蜀山两座森林公园。合肥滨临巢湖,合肥南侧至巢湖的岸线距离仅10公里,是美丽的滨湖城市。

巢湖之滨有一处千年古镇——三河。三水流贯,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水乡风貌。三河古称“鹊渚”,春秋时就已得名,历史上曾在此发生过著名的吴楚“鹊渚之战”。1858年,太平军又在这里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三河大捷”,留下了古城墙、英王府等历史遗迹。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⑵ 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2010年8月 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获“发明创业奖”特等奖
2009年6月 通过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版
2008年12月 获得国家“高档数控机权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
2007年12月 荣获湖北省科技创业企业评价委员会“科技创业优秀企业”
2006年4月 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注册号:04006ROS)
2005年1月18日 中央电视台 10 频道“科技之光”以专栏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快速成形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快速成形技术在新产品开发很多领域的应用,引起了许多企业单位的关注和兴趣。
2004年3月 我公司HRP-IIB型薄材叠层快速成形系统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2003年5月 以公司为依托,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湖北省先进成形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⑶ 无锡的历史沿革

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末年。

前世纪末,公亶父长子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

商末,周灭商,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国灭亡吴国,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秦始皇派王翦驻守无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王莽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有锡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今常州)。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今常州)。

唐代,无锡属江南道之江南东道。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

宣统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署,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民国元年(1912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

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

1987年起,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市(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1988年,曾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

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1995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

2000年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2015年10月,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合并设立梁溪区;设立无锡市新吴区,将无锡市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划归新吴区管辖。

(3)滨湖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02′,东经119°33′—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的东南部。

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千米;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千米;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靖江市隔江相望。

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吴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江南古文明,当时由吴泰伯所开创的基业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家。

吴国历经了740年,是历史上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比不了的。吴地区域文化简称为吴文化,通常来说为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随着考古的发展、历史遗迹的发掘以及古文物的研究,无锡的古文化甚至还可以推到更远古的年代,而不只是现在所说的吴国。

无锡最著名的神话无疑就是“阿福阿喜”。在惠山泥人中,人们最熟悉,也最受欢迎的便是惠山大阿福。它福得得、胖墩墩,手捧温顺驯服的猛兽,朝着人们甜甜地微笑。

一副孩子气,一脸福相,确实惹人可爱。提起大阿福,这里还有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惠山一带荒草丛生,古木参天,经常有野兽出没,危害人类。

人们谈兽色变。但是,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的。在深山里,不知何时开始,住来了两个人形巨兽,名叫"沙孩儿",它们力大无比,山中各种猛兽长虫。

只要见到它们微微一笑,就会俯首贴耳地投入它们的怀抱,任其吞食。自从出现了"沙孩儿"之后,附近的百姓从此都安居乐业了。有一年冬天来临,上山伐木的农民纷纷下山。

雄的"沙孩儿"出于好奇,就在未伐下的大树下玩耍。这时,这棵大树突然倒下,把它压死了。雌"沙孩儿"寻踪到此,见此惨状,伤心不已。为了殉情,也就一头撞死在这棵树下。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它们,便根据它们的形象捏制了一男一女两个泥人,取名为"大阿福"。从此,这一对大阿福就作为镇山驱兽、避灾辟邪的吉祥物流传于民间。

在此之外,在传说中,赶走从锡山中跑出的危害四方的大锡人 ,运天河水洒为太湖,丁山蜀山紫砂泥的由来等也和阿福阿喜有关。

⑷ 无锡市滨湖中学的历史介绍

无锡市滨复湖中学位于江南古镇滨湖制镇南泉街区,南眺太湖,西望军嶂山。学校坐落于“开化文社”旧址上。“开化文社”由地方名人薛福成、肖焕梁、王炳麟出资兴建于1893年(光绪19年)。现存砖刻题额“开化文社”“人文蔚起”、“业绩于勤”等文物。1945年,有识之士庄孟照、钱叙之利用文社校舍,创办“振业初中”。1956年9月,“振业初中”被接管为公办学校,改名“南泉中学”,2004年由原湖光中学、南泉中学合并为如今的无锡市滨湖中学。

⑸ 合肥的名字发源于什么历史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虽然“合肥”的名称在公元一世纪的《史记》中才出现,但根据考古分析,认为远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世纪-前20世纪),合肥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公元前16世纪夏桀曾被商汤放逐于南巢(即今合肥城附近)。西周时(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这里曾分布着巢、庐、舒等不少小国,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这些小国先后为楚国兼并。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前221年)这里称“宋胡”,先为吴国占有,后被越国兼并,最后又回归楚国,已是兵家争夺之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此地属九江郡。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楚汉相争时,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改九江郡为九江国(治驻寿春)。西汉时(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此处先是刘邦之子刘长受封的淮南国,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淮南国,改为九江郡所属的合肥县。东汉建武年间刘秀封功臣铿镡为合肥候,九江郡又改称合肥国(候国)。三国时(公元202年-265年),是曹魏的扬州州治。晋代(公元265年-439年),属淮南郡,是南北货物运输线商的重要中转站。南北朝时(公元420年-581年),是江淮之间军事上理想的屏障,为南北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中国后,恢复合肥县的名称,是庐州州治的所在地。自此以后,经历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合肥一直是庐州(庐州府)的州治(或府治)。是古代的地区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后在这里是合肥县。抗战胜利,曾为国民党安徽省会。解放后,先为皖北行署所在地,1953年后是安徽省省会。
历史表明,合肥历来是一个军事重镇或是地区的政治中心。
二千多年来,古城合肥历经藏三。据《庐州府治》卷4记载。汉代的合肥城距今水西门外约二里,位于今南淝河北岸,四里河东岸,现九零八库西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孙吴和曹魏都非常重视合肥的得失和经营,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孙策攻占合肥,令严象为扬州刺史顾雍为合肥长,不久严象被其部下庐江太守李述所杀。合肥地区发生混战,郡县残破,人口大量逃亡,合肥成了一个荒芜的空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有效的控制江淮通道,巩固淮河南北的地盘,首次委任刘馥为扬州刺史,并将扬州州治从历阳(今和县)迁到合肥。刘馥就任后,采取各项重建措施“招流亡,广屯田,兴陂,高为城垒,修战守备”,使一度空旷荒凉的合肥又振兴起来,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之后,魏吴为争夺合肥,进行了历史三十二年频繁的战争。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典故,就是对在这个时期内发生一次以少胜多的军事行动的描写。逍遥津、飞骑桥、藏舟浦就是当时留下的遗迹。曹操为加强合肥的防御力量,也曾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秋,亲率水兵进驻合肥,教弩台、筝笛浦等处有他当当年活动的传说。
汉代合肥城的为之,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南北朝时,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豫州刺史韦睿为夺取北魏的合肥城,曾围堰肥水灌淹,冲毁了合肥。从此此城池又日趋湮废。
公元618年李世民统一全国后,令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在东距原汉城六里左右的南淝河南岸,选择地势高爽、水运便利的地形(即今十字街中菜市以南的范围),营建新的合肥城,名为金斗城。
北宋初(公元960年)经过五代十国多年战乱之后,合肥地区又是一片荒凉,诗人王之道在《出合肥北门》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断垣醔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阛凋零煨尽里,春风生草没牛羊”。衰败之象,可见一斑。后经近二百年的生息发展,城镇逐步恢复了繁荣的景象。至南宋时,金兵入侵,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当时的合肥成了抗金前线。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城市进一步发展,淮南西路统帅郭振见“镇大城小”着手扩建,将原城墙外一大片土地,连同金斗河,逍遥津,金斗圩一起围入新建的合肥城内,称斗梁城,范围较唐金斗城扩大了很多。城外除筑护城河外,并设东、西二水关(水闸)。平时,江南漕粮、辎重可直接由金水河水运入城,城内军民也有了清洁的水源;战时关闭有利于防守,在城市布局上,当时已能充分利用自然河道,并考虑了平战结合。自此以后合肥城的轮廓基本定型。可惜由于连年抗金战争,合肥这个当年的边防重镇,在宋末又变成“茂林长草、白骨相望、虻蝇扑面、杳无人迹”之地。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国(公元1279年),下令平毁全国所有城池,宋斗梁城也被夷为平地。
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于明洪武元年,令中书省事(后封国公)俞通海,在南宋斗梁城原址上重建砖砌城墙,城池比历代更为坚固,故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之称。由于明初社会秩序稳定,农业生产的恢复河发展较快,使位于金斗河畔的合肥又很快恢复了元气,显得异常热闹繁华,呈现了“百货马并集,千墙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謓”的景象。但到了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0年)庐州知府徐钰,因害怕起义农民刘六、刘七的进攻,开宽挖深北壕,并将防守较弱的西水关封闭,从此金斗河成了无源之水,逐渐淤塞。由于商船不能直达城内,一度繁华兴旺的金斗河两岸,变的衰败凄凉,仅在东水关外沿河两岸,发展了几百米长,零乱的码头、堆场。臭水沟不但影响居民生活河健康,而且每逢暴雨,泄水不畅,低洼的城东南部成了一片泽国。“土墙茅舍、湮塞街?,呼号之惨闻于中夜,每岁而一见”。一度对合肥经济河生活起过重要的作用的金斗河,成了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一大祸害。合肥城也因此再趋没落。
清代北洋军阀,日寇侵占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合肥虽仍是地区的政治中心,但城市本身已逐步趋向衰败。至1949年解放前夕,合肥已被摧残的百业凋零、满目凄凉,到处断垣残壁,遍地污水垃圾。方圆5.2平方公里的城内,建成区仅2平方公里,居住着五万市民,已衰败成一座没落的小城镇。

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置县,属九江郡,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遗存众多,名人辈出,文化灿烂,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

合肥处于战略要冲,史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三国演义第67回形象描绘“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五百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合肥是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家乡,包公一生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清正廉洁,留下了“包青天”的美誉。公元999年,包公出生在合肥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进士,任建昌知县(江西永修),但是,他辞官不授,在家侍奉父母。公元1037年,已39岁的包公登上仕途,离家出任扬州天长知县,在合肥生活近40年。公元1062年,病逝于开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和墓葬地,拥有众多遗迹。香花墩是包公幼年读书地,《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包孝肃读书处,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包公祠位于香花墩上,四面环水,始建于公元1066年,是国内外包公祠和包公庙的鼻祖,清末李鸿章捐银重修;包公墓收敛着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

合肥是淮军的发祥地,主要淮军将领的故里,《辞海》的“淮军”条中,列出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9人中有7位是合肥人,另外2人吴长庆和丁汝昌是原庐州府辖下的庐江人。淮军由李鸿章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安徽走向全国、从传统走向近代,将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皇家御林军改变为国防军的新式军队,从咸丰到光绪年间,历经半个世纪的兴衰,成为晚清三大政治、军事集团(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李鸿章创立的淮军、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集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晚清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鸿章是淮军最重要的将领,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出将入相历四十年,东亚西欧涉九万里,掌握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同时,李鸿章镇压捻军、太平军,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世界科技城市联盟城市之一,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正在建设中国科学城。这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合肥物质研究所等200多所科研机构,23万科研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全国有8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合肥占2个,分别为中科大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超导托卡马史聚变实验装置。合肥科教游已成为安徽旅游的知名品牌,旅游人学科技,科技人当导游成为合肥一道靓丽风景。

合肥是国家首批园林城市。作为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有“绿色之城”的美称,是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合肥环城公园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敞开式布局,像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2004年,环城水系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合肥城郊还有紫蓬山、大蜀山两座森林公园。合肥滨临巢湖,合肥南侧至巢湖的岸线距离仅10公里,是美丽的滨湖城市。

巢湖之滨有一处千年古镇——三河。三水流贯,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水乡风貌。三河古称“鹊渚”,春秋时就已得名,历史上曾在此发生过著名的吴楚“鹊渚之战”。1858年,太平军又在这里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三河大捷”,留下了古城墙、英王府等历史遗迹。

⑹ 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

公司前身是武汉市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的一部分。1965年9月,由四机部主要版领导主持,在北京京权西宾馆召开了全国某装备试制与生产定点会议。同年10月,四机部派出由四机部地方司牵头的工作组进驻武汉。四机部工作组决定将武汉市无线电专用设备厂一分为二,即武汉市无线电专用设备厂负责生产无线电专用设备;在建厂房移交给即将成立的武汉市滨湖机械厂,综合厂区面积10019平方米,基本建设投资140万元人民币。企业全部固定资产171万人民币;人员主要从武汉市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划转和其他单位抽调,总计300余人。1966年1月3日,武汉市计委批准组建武汉市滨湖机械厂,定点生产某型号装备,1966年2月1日武汉市滨湖机械厂正式成立。组建后,先后隶属武汉市电子工业局、武汉机电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武汉工业国有控股集团公司;2005年6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2005)567号文件正式批复武汉市滨湖机械厂整体划转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并于2006年4月改制为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⑺ 合肥滨湖新城的建设

安徽合肥市滨湖新区于2006年11月5日正式启动建设,拥有超过16公里巢湖岸线资源,建设该片区域是合肥市构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核心举措。截至今年10月底,合肥滨湖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40亿元(人民币,下同);已入驻项目预计总投资达215亿元。根据近期发展目标,合肥滨湖新区力争在3到5年内打造一座面积约20平方公里、可居住20万人口的滨湖新城。
启动建设2年,截至今年10月底,合肥滨湖新区房建工程开工434万平方米,建成市政道路50公里,区域干道围合面积2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140亿元。 2006年将是注定载入合肥城建史册的一年,继政务文化新区正式启用之后,备受关注的“一四一战略”在新春的喜庆中重磅推出,一项事关合肥未来城市战略格局的大手笔擘划——190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开始全球招标。滨湖新城从最初的规划设想开始进入真正实施阶段,滨湖新城的启动吹响了合肥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号角。
合肥是中国仅有的几座没有濒临大江大河的省会城市之一,这也成为合肥人心中永远的痛,连结巢湖,直通长江,融入长三角,这是省委省政府“东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的滨湖通江之梦期盼已久,所以在历次城市规划修编时均保留合肥东南引风口这一格局,不仅保证合肥城市中心区“绿肺”功能,也为合肥未来临湖发展预留空间。2002年3月6日,合肥市新的行政区划的调整,原来的郊区用地和控制的城市楔形绿地变为城市发展用地,致使城市向南滨临巢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合肥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滨湖地区以其靠近市中心的区位优势和滨临巢湖的优势,正在吸引大量的投资,成为建设开发的热点之一,马鞍山南路沿线更是成为近年来合肥房地产开发最活跃的片区。 在此之前马鞍山南路、包河大道的新建,以及新城区“望湖城”的建设,已一步步吹响了城市南进的序曲。合肥市规划部门已经高起点、大手笔地做出合肥市环巢湖概念性规划。环巢湖地区概念性规划目标是合理利用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深度开发旅游市场,为合肥市民提供城郊理想的休闲场所,进一步树立安徽省会的旅游中心和城市形象,打造一个山水相连、立体的、生态的可持续滨湖发展区。“一四一战略”的提出,以及与滨湖新城同时招标的9条城市“新干线”,其中金寨路高架方案(芜湖路-312国道)和312国道-上派收费站;美丹路、美菱大道(南一环路-飞龙路);马鞍山路(长江路九狮苑-机场连接线);望江路(科学城-南淝河)等干线都与滨湖新城的建设息息相关,合肥向巢湖方向发展,将真正实现“引湖入城,打造滨湖城市”的目标,有助于加强合肥与省内沿江城市的合作,更快地融入长三角,提升合肥中心城市地位的影响力,合肥人的滨湖梦想第一次如此真实地呈现在眼前。
房地产业有这样一句流行语:跟着规划走,发展不用愁。对于目前正处于发展瓶颈的合肥房地产业,滨湖新城的启动建设,无疑成为支撑楼市开发动力新的兴奋点,一个新区的建设,房地产开发无一例外发挥着排头兵作用,如何在高起点、高品位地做好滨湖新城的整体规划,避免过去新区开发过程中建设与配套的脱节,希望包括开发商在内的城市建设者们多多思量,为城市未来发展蓝图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随着合肥市7条主要道路建设工程的正式启动,以全力打造合肥特色的滨湖新城为重点内容的合肥“十一五”大建设会战正式打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载体——城市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地都对城市建设高度重视,纷纷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如北京结合奥运会的举办,正对城市功能布局进行改造;上海则重点建设“一城九镇”;南昌正在建红谷滩新区、武汉启动滨湖新区建设、长沙则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
合肥在旧城改造等方面也曾有过辉煌建树,但仍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当前合肥建成区面积仅203平方公里,却容纳了224万人。城市道路框架没有拉开,缺少快速通道,还有不少断头路;当前还有近300万平方米棚户区等等。
巢湖是中国5大淡水湖之一。中国众多国内外专家认为,合肥的城市建设今后应当向东南方向发展,打造滨湖特色。最主要原因就是合肥是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濒临中国5大淡水湖的,发展的潜在资源深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一个城市要想吸引更多投资,取得更快发展,特色极其重要,它就是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因如此,合肥市提出在今后5年内推动合肥向“141”规划布局扩展,即改造提升1个核心主城区,在主城区周围建4个副中心,同时全力建设滨湖新城。可以说,打造现代化滨湖城市是合肥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6年2月5日:一项事关合肥未来城市战略格局的“新春第一标”从合肥市规划局登上互联网,公开向国内外征集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绣球”抛出,预示巢湖建设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方圆八百里,是皖中著名旅游胜地。
合肥濒临巢湖。合肥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规划范围为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一百九十平方公里。
这次,合肥市规划局悬重金向全球征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旨在由此让合肥的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
2006年6月28日:为进一步征求广大市民对此次滨湖新区规划的意见,提高规划的公开性和公众的参与度。今天,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的8个方案在合肥久留米美术馆向广大合肥市民公示,其目的是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前往参观并积极参与,为滨湖新区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合肥滨湖新城区内11条道路通车;拥有3000张床位的三级特等医院、换乘中心等一批项目均已进区建设。从合肥市大建设指挥部获悉,合肥滨湖新区内46中计划招生1000人,实际报名人数已超过3000人。
按照“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拆迁安置优先、营造人气优先”的原则,合肥目前正快速推进滨湖新区建设。合肥滨湖新城内3.5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初见形象,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项配套设施已经陆续上马。其中,启动区内的紫一路、紫二路、徽一路、徽二路等11条道路已具备了通行条件,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区的全长12公里的徽州大道和BRT快速公交投入使用;6000人寄宿制学校包括3000人初中、3000人小学将于今年秋季招生,其中46中今年计划招生1000人,实际报名的已超过3000人;拥有3000张床位的三级特等医院、省农产品检测中心、3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区和商贸、旅游、换乘中心、写字楼等一批项目已陆续进区建设。
300亩湿地将现滨湖新区07-10-24合肥滨湖新区11条路完成绿化07-09-11
合肥完成滨湖新区文物普查07-08-31
新调整的区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召开第一次全会07-08-31
滨湖新区塘西河治理进入实质性阶段07-08-31
省城滨湖新区11条道路绿景初现07-08-30
合肥滨湖新区拓展区投入近亿元修建6条路07-06-09
滨湖新区通往新机场要道互通立交主线桥开建07-05-23
滨湖新区将建换乘枢纽司乘人员航空化管理07-05-10
滨湖新区规划国际论坛在香港举行07-08-23
滨湖旅游观光大道第一笔税款开征入库07-08-22
合肥滨湖区绿化:监理单位把关不到位将撤换07-08-20
滨湖新区巢湖水岸未来啥模样规划设计方案公示07-08-02
合肥12亿打造滨湖“水世界”07-08-02
五亿元资金打造滨湖新岸线07-08-02
合肥推141战略打造滨湖大城市07-08-01
合肥建中部最靓滨湖新区07-07-29
歌舞送到滨湖新区工地07-06-30
合肥滨湖新区拓展区、临湖区已拆迁33万平方米07-06-29
合肥滨湖新区新蓝图亮相下一步重点建设九大项目07-06-29
安徽现代服务中心项目在滨湖新区正式开建07-06-19
城管队正式“常驻”滨湖新区07-06-19
合肥滨湖新区:拓展、临湖两功能区建设启动07-06-12
滨湖新区CBD7月启建目前已有3项目进驻拓展区07-06-12
春色滨湖民间文艺展演07-05-09
110千伏烟墩输变电工程年底投运电军驰援滨湖区07-04-26
“春色滨湖”旅游节启动07-03-27
“春色滨湖走近义城”摄影赛开始07-03-26
合肥市滨湖新区启动区轮廓初现07-03-23
合肥市滨湖新区打开城市“胸怀”07-03-21
合肥滨湖新区开建特大型医院07-03-21
合肥市包河区首届“春色滨湖”旅游节开幕07-03-21
滨湖新区实现“五脏俱全”其础设施即将建成07-03-12
专家建议立法保护合肥生态三县成滨湖城市次中心07-03-01
合肥滨湖新区倾力打造“安徽浦东”07-02-28
巢湖市滨湖旅游观光大道建设工程开工07-02-14
滨湖新区第一路新春传佳讯“飞龙”今起腾雄姿07-02-12
合肥立法规定滨湖新城开发配套不许“欠账”07-02-09
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有望于春节前挂牌07-01-22
合肥滨湖新区网站开通07-01-13
合肥市包河区“四大平台”力促滨湖新区建设07-01-13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警入驻省城滨湖新区06-12-31
滨湖新城建设今起启动审计06-12-26
滨湖第一路风雨兼程飞龙大桥上部结构浇筑06-12-08
滨湖城、旅游城、科教城旅交会上力打3牌06-11-30
合肥市滨湖新区欲打造徽派周庄06-11-24
28亿构筑滨湖防洪墙合肥研讨滨湖新区防洪建设06-11-23
合肥滨湖新区将开发酒店群06-11-17
滨湖明珠正在打桩基06-11-16
启动区引领滨湖全区建设06-11-16
合肥滨湖新区启动区首批项目开工建设06-11-16
合肥滨湖新区五大期待憧憬新城绚丽未来06-11-16
合肥滨湖新区蓝图惊艳亮相06-11-15
合肥滨湖新区建设15日启幕启动区2平方公里06-11-03
15年建滨湖通江大合肥城市总体规划过评审06-09-23
滨湖新区将入规划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06-08-25
省城滨湖新区首个建设项目绿色港湾公园开工06-08-16
滨湖新区第一个项目启动120公顷主题公园奠基06-08-15
滨湖新区设计方案公示合肥市民为建设献计献策06-07-31 滨湖城市,通江达海。滨湖新区启动区的启动建设或许只能看作是滨湖新区的刚刚扬帆,但期待、梦想和希望立刻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打造标志性建筑、巢湖水体恢复自净、远离水患、城市四大功能合理配置、免受“地质”之扰。无论是接受我们采访的专家,还是初次体验滨湖新气象的每一个合肥人,都无法抑制对滨湖城市绚丽未来的联翩畅想。一切都源自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期待一
打造标志性建筑
期待理由:合肥至今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趁建设滨湖新区的机会打造一个合肥标志性建筑,我想,这也是所有合肥人的一个梦想。
期待宣言:“真正能经得住历史考验、长久散发魅力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一种承载和谐理念的风景线。标志性建筑并不局限于单个建筑,也可以是一道风景线。城市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破坏,如何把建设和破坏和谐地统一起来,变成建设性的新景观,就是一个打造标志性建筑的设想,也可以作为城市的一个特色。”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厚国眼中的滨湖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尽量保护好古树、古文化建筑,城区里的河道要尽量保持曲径通幽的自然原貌,不要刻意地截曲取直,可以尝试让水系连通起来,把河道两旁的公共用地让出来,变为公共绿地。 期待二
巢湖水体恢复自净能力
期待理由:滨湖新区建设规划,急切的问题是对巢湖水质的迅速提升和长效治理。我们打造滨湖新城,绝对不愿意去“滨”一个又脏又臭的巢湖!
期待宣言:在新区概念性规划生态系统构筑图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将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需求有机结合,创建和恢复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型湖滨带地系统……以人为干预模式使系统的结构功能达到整体优化……使巢湖水体恢复自净能力,实现滨湖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从国家到安徽省到合肥市,都对巢湖水体保护异常关注。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向记者透露,合肥打造滨湖城市是有长远设想的,“一个关于巢湖五年治理的计划正在由多个部门研讨当中,巢湖水质很有希望在五年内达到景观用水水质标准。到那时,一个动人的城湖共生就会真实地呈现在合肥市民面前”。 期待三
新城亲水,远离水患
期待理由:打造滨湖城市,就是要亲水、近水,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滨湖新区的城市防洪不容忽视。
期待宣言:近湖岸区域将建设大面积的商业区、居住区,这些都是人口高密度区域,对城市防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待四
城市四大功能合理配置
期待理由:滨湖新城就好像一张白纸,我们要想绘制出一幅美丽图案,一定要做足准备。城市功能合理配置,这是我们从老城区现有的种种弊端中必须要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期待宣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王治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城市有四大功能——生产、交通、生活、休闲。但目前合肥老城区的这几个功能相对比较混乱,工业区和居住区等混杂布局;道路拥挤,交通不畅,上下班高峰时段外也经常堵塞;小区规划不合理,居住密度过高,住房拥挤,且没有足够的绿地和活动场所等。 期待五
现代新城免受“地质”之扰
期待理由:林立的现代化高楼,特色鲜明的建筑,期待着新城能带给我们不断的惊喜。但在这片处女地上修建高楼大厦,新区地质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期待宣言:有关部门曾组织专家对新区地质进行过专题调研,发现巢湖地质运动沉积的淤泥,为该地区的建设带来很多难题。据当时的调查项目评审组组长、来自天津地勘局的专家李明朗透露,在此次大规模地质调查中,巢湖沿合肥一带日益严重的崩岸问题、当地的自然环境对人体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等也都成为调查的重点内容。

⑻ 滨湖区的历史沿革

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抄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1950年7月建立无锡市郊区。
1980年8月,成立无锡市马山办事处。1988年设立马山区。
1995年3月旺庄乡划归无锡新区,无锡县胡埭镇划归郊区。
2000年12月,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⑼ 合肥的发展历程

合肥从02年大拆违开始,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经过几年的发展,交通越来内越好,路越修越宽,随着容金寨路高架桥贯通。长江西路高架紧张施工,南北轨道1号线,新桥国际机场开工,滨湖新区大建设等等。合肥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阅读全文

与滨湖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