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纪念九一八的意义
铭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如下: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版,“中华民族到权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
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1991年9月18日,中国政府在沈阳开放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访华时拜访过这个地方,写下“以和为贵”,成为进入该馆的第一个在位日本首相。
除了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在辽宁辽阳市的白塔公园内,还有一座九一八事变策划地纪念馆,当时被称作白塔会馆。
事变前一日,本庄繁与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在火车站前白塔旅馆召开了事变前密谋会议。
❷ 9.18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举行什么活动
九一八预示着中国局部抗战正式开始。9月18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国耻日,这一天都会拉动防空警报,举行国耻宣传。
1931年9月18日夜,驻沈阳的日本铁道,以巡查铁路为名,在沈阳柳条湖南满铁路附近,亲自在铁轨上装置了骑兵用的炸弹,并点上火。
同时,河本末守采取贼喊捉贼的伎俩,用其随身携带的电话机向守备队第二大队本部和奉天特务机关报告,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
紧接着,预先埋伏在铁路爆炸点以北约4公里的日本独立守备队步兵第二大队第三中队,立即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袭击。
关东军随即按照预定计划,命令驻抚顺、铁岭的铁道守备队和驻辽阳的第二师团迅速向沈阳集中,连同在沈日军分别向沈阳城发起进攻。于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2)918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在东北已经有了多支抗日队伍,如“东北工农抗日游击大队”“抗日救国游击军”、“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等。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部分爱国官兵和各阶层群众,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相继组成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抗击侵略者。
其间,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等重要干部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一道,在白山黑水间开展游击战争。
❸ 铭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铭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如下: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的两大政党,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团结也日益增强,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有力的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从东北地区到西北地区,最后发展到全中国,终于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订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沈阳从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当前,已有哈尔滨、长春、昆明、合肥、杭州、乌鲁木齐、南昌、齐齐哈尔、金华、本溪、太原、西安等百余座城市选在每年9月18日进行防空警报鸣放。
❹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
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4)918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
“九一八”事变以后,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变得特别突出、特别尖锐。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企图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从而加深了日本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由此而来的中国军阀割据和军阀内战的潜在矛盾,在中日矛盾面前也起了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加力推进中国的割据和内战,以便利其独占中国;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各自在华权益,则暂时对中国的统一与和平表示支持。
中日民族矛盾遂演变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由此变动了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所不断发生的变化,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历经10多年,中日民族这个主要矛盾才得以解决。
❺ 918.128.129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1、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益深重,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的呼声。蒋介石却实行不抵抗政策。不甘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
2、首先是中共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和方向。接着是沦陷区东北人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和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抗日联军,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和国民政府连连退让,引起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这些都反映了在民族矛盾上升时期,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与组合,为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
一二八
1,促进了国内团结。一二八事变前,蒋介石下野,国民党内宁粤对峙并未结束,群龙无首。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汪蒋合作,蒋介石复出,自此南京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团结。
2,建立了抗战的信心,转变了国际观念。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对外战争几乎逢战必败,而且
一·二八事变
几乎每次都以割地赔款告终。淞沪抗战期间,国军屡挫强敌,迫使日军三易主帅,而最后的停战协议中,既无割地内容,又无赔款条款,实为百年来所罕见。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广大爱国官兵表现的高度爱国热情和抗日救国的英勇牺牲精神,表明了为民族生存而战的中国军队,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如敌军,但抗日卫国的正义性质,和广大人民的支援,使中国军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也为在沪西方人所亲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清末以来西方人轻视中国军队的心理,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形象,改变了中国的国际观感。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❻ 九一八事件的历史意义
1931年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今天,面对第76个“九一八”,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走进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于“国运”二字。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耻一去不复返?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而,这个道理,似乎没有“直奔主题”,没有“坐落”到目的上——忧患是为了图强,而图强又必须先进。如今,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强大起来。这是个大醒、大幸。然而,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因此,面对76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❼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什么
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❽ 九一八事变重大意义是什么
对中国的国内人民来而言,这次的“源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我国人民开始积极地投入抗战当中,并且还成功地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开始纷纷要求进行抗日活动,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
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曾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各抗日部队就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
九一八事变之后整个中国的人民心中的警钟都被敲响,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了自己的国家现在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民族危机感越来越深,同时整个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也在增长。
❾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九一八来事变的历史意义:揭开了日源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意味着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转变为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
1、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是它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
因此,我们不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间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是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率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2、“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无疑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伤害,也意味着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转变为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
此外,这一事件还唤醒了中华人民的民族危机意识,使得民众们的责任感迅速提高,开始了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为后期的国共两党的合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❿ 九一八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九一八”来事变揭开了日本对源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1、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益深重,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的呼声。蒋介石却实行不抵抗政策。不甘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
2、首先是中共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和方向。接着是沦陷区东北人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和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抗日联军,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和国民政府连连退让,引起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这些都反映了在民族矛盾上升时期,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与组合,为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