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襄阳在古代叫什么
襄阳在古代叫南郡、南阳郡。
战国争霸,楚不敌秦。前223年,秦灭楚,今境入秦。秦置郡县,今境分属南郡、南阳郡。南郡治江陵,领六县,其中邔、鄀、鄢为今境宜城市;南阳郡治宛,领十四县,其中邓、筑阳、山都、酂等县属今境。
西汉今境依然分属南郡、南阳郡,而两郡则同隶荆州刺史部。今境共置十二县,南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鄀。
南阳郡有邓、山都、阴、酂、筑阳、蔡阳、舂陵等。约汉高祖六年建襄阳城,置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
(1)襄阳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襄阳地形为东低西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丘陵、岗地、山地约占襄阳总面积分别为20%、40%、40%。
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最高点是与河南省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米。中部为岗地丘陵兼有平原。
西部为山区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保康官山海拔2000米是襄阳市最高点。襄阳市有维管束植物189科828属1698种其中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属种子植物1605种隶属162科778属。
境内珍稀植物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国家级珍贵树种61种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树种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珙桐、秃杉、钟萼木、香果树、水杉8种国家二级珍贵树种。
② 襄阳的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2年底,襄阳市共有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个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康县的民间文学《黑暗传》,保康、南漳县的民间音乐《沮水巫音》,南漳县的民间音乐《薅草锣鼓》,老河口市的民间音乐《老河口丝弦》,宜城市的民间舞蹈《赶象》,南漳县的民间舞蹈《端公舞》,宜城市的传统戏剧《襄阳花鼓戏》,宜城市的曲艺《宜城兰花筒》,老河口市的民间美术《老河口木版年画》。南漳县传统舞蹈(民间舞蹈)高跷花鼓、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漳阴锣鼓,谷城县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河套曲、石花奎面制作技艺、襄阳区酱菜制作技艺(襄阳大头菜腌制技艺)。
荆楚文化
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历史800多年,在襄阳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长达500多年。自西周初周成王封熊绎于荆山丹阳,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鄢郢,历时300多年;从定都鄢郢,先后经历了十代楚王,到迁都纪南城,历时186年。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传至今。留下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锁呐巫音、苞茅缩酒等楚风遗俗,留下了西周邓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
三国文化
上承汉末,下启魏晋,在近百年群雄争战、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谋划《隆中对》,襄阳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以羊祜镇守襄阳、杜预上表灭吴方略为标志,襄阳成为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策源地。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190—209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东晋高僧释道安在襄阳长达15年之久,研究佛学,讲经弘法,统一佛教姓释,确立僧律戒规,首创中国僧制,编撰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奠定了印传佛教中国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的形成乃至整个汉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佛教传播中心。襄阳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品格,三国演义世人尊崇。
汉水文化
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阳成为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区域。主要体现在商业文明历史悠久。汉水是中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汉代襄阳“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唐代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明清时期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诗赋文化
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均发源和交汇于汉水流域,《诗经·汉广》描写的汉水女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江河女神形象。一直演绎至今,从未间断。历经千百年流传,汉水女神形象成了千万汉水女儿美丽、善良、聪慧、高贵的象征,寄托了汉水流域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追求、善的推崇和情的向往。襄阳人宋玉和王逸是《楚辞》的主要作者,宋玉推动了楚辞向楚赋的转变,王逸编撰了《楚辞章句》。这里产生了大量吟诵襄阳山水之胜和美丽传说的古代诗歌,出版清晰、有据可查的达2500多首。其中尤以唐诗为盛,多达300余首。襄阳是中国文学史家公认的唐诗高地,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白居易等唐代所有著名诗人都有吟诵襄阳或涉及襄阳题材的诗歌。《唐诗三百首》中就收有涉及襄阳的诗27首,其中孟襄阳的诗15首。
书画文化
襄阳是“中国书法名城”,历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国时期的梁鹄、邯郸淳,隋唐时期的丁道护、杜审言,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张友正等。米芾世称“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他的画以“米点山水”著称于世,他的《研山铭》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习书临摹的法帖。襄阳的汉水文化影响深远。如果说汉水上游的汉中地区是西汉源头的话,那么汉水中游的襄阳地区就是东汉的源头。刘秀在舂陵发起,中兴汉室,成为东汉开国皇帝,使襄阳在汉水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影响力。韩国至今沿袭汉朝建制,设有襄阳郡,保留有岘山、汉水、鹿门、太平门等襄阳的地名。美国、日本、台湾、香港以及上海、天津等地都有以襄阳命名的街道和公园。
古城文化
襄阳古城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中国古城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古城遗址富集、历史悠久。在市区建成区13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三座古城遗址,西周邓城遗址有3000多年历史,樊城、襄阳城都有2800多年历史。在一个城市内有三座独立建城的古城,且历史都如此悠久,在全国是少有的。
古城军事文化印迹深刻、声名远播。襄阳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其中,元宋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使“铁打襄阳”之称名噪海内外。“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都市文化
悠久深厚,曾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都会。唐代元和年间,襄阳是全国4个人口达10万户以上的州治所之一。唐代诗人张九龄描述:“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家,今则一都之会”。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记述,襄阳中古时代800多年的繁华“犹先秦之邯郸、明清之秦淮”。四是古城布局“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山水城市的典型代表。襄阳城、樊城依江而建、隔江相望,古城外南部岘山至宜城间是时称“冠盖里”的望族名士聚集之地,“南城北市”、“岘首名望”,顺山形水势自然勾勒出的空间格局全国少有,被誉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襄阳古城既有城防功能,还有水利、生态功能,古城池以汉江为濠,引襄水(今南渠)入城,创意独具匠心,池宽天下第一。襄阳古城建设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和文化价值,为当代中外城市规划大师所赞叹。
红色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襄阳诞生了鄂西北第一个党组织、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中国早期革命家萧楚女两次到襄阳传播革命火种,贺龙带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中原突围鏖战襄阳、“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战役等,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襄阳大地涌现了程克绳、谢远定、黄火青、吴德峰、胡绳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理论家,涌现了张光年、陈荒煤、梁斌、蓝光等一批文学艺术家。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成立了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李公仆、老舍、姚雪垠、臧克家、李可染等一批爱国文人志士来到襄阳工作,给襄阳的文化艺术带来新的繁荣。胡绳在这里主办《鄂北日报》,梁斌以襄阳为素材创作了史诗巨作《红旗谱》,张光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堪称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文艺作品之一。
方言节庆
襄阳方言准确来说是指其所属各县市方言的总和,语言学分类属于官话中的西南官话鄂北片,除入派阳平之外,音调与成渝片差别较大,又类于中原官话。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阳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由于1960至19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襄阳主城区及下属县市迁入大量使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人口,今日市区仍然存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方言岛,同时也造成了北部城区,以及原三线建设单位附近地区大部分居民普通话语音十分标准但不能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的情况。
襄阳本地流行的节日和习俗:火把文化节、拔河节、穿天节、诸葛亮文化节等。
影视作品
电影《襄阳》取材青年诸葛亮隐居襄阳10年的史实,由诸葛亮与黄月英的爱情起始,转而描述卧龙凤雏“双雄会”友情,再整体再现才俊云集的襄阳文化圈,展示风云际会的建安乱世,揭示千锤百炼方成才的东方价值观。
电影创意当时定名《诸葛亮与黄月英》。剧本创作完成后,电影更名为《襄阳·卧龙出山》。在“2011中国·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电影正式定名为《襄阳》,湖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共同为该片揭幕。
诸葛亮文化节
“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又称“诸葛亮文化节”,是襄阳为纪念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举办的一项节日文化活动,是“文化襄阳”中重要组成部分,形式灵活多样。
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创立于2011年,是由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湖北文理学院主办,天一兄弟传媒、中共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襄阳广播电视台联合承办一项大型文化活动。大学生电影节主打微电影,以“大学生办、大学生评、大学生看”为特色,以“梦想!创新!正能量!”为主题。
③ 襄阳城的历史
襄阳城起源最迟在春秋初期,即已存在的北津戍。是楚国北方的一个大型军事渡口,位于襄阳城西南三里余的真武山、琵琶山北麓。
唐以前通过湖东与汉江相贯通的北渠——檀溪水河道可方便出入汉江,江斜对岸是地势高爽的铁窗口,可与北津戍对置往来回返的码头,具备作大型军事渡口的优越天然条件。
成为春秋战国期间楚国北进、东扩、西拓时楚军尤其是楚王师出入的聚散地,是一处有相当基础设施和舟楫粮秣之备的军事要塞,逐步发展成为有相当规模和戍卒守卫的城邑。
襄阳城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3)襄阳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北魏末至唐前期襄阳城向东、向北迁移。唐代襄阳城内所立碑刻和文献记载知北魏后期至唐中期以前,刘表墓及其地面建筑从襄阳城东门外移到东门内,据此和其它文献资料可推定襄阳城于此间向东、向北迁移了里许
。西城墙已迁到现今的位置,如今的夫人城已是城的西北角,东城墙约在城内的荆州街一线,荆州古治可能为城的东北角,昭明台前为城内的大十字街。神龙元年张柬之为襄州刺史,会汉水暴涨,他利用两汉襄阳县城和三国至唐前期襄阳府城垣于城西修筑了防洪大堤。
文献记载唐宋元襄阳城周九里。南宋在襄阳城东南西三个城门上增建了瓮城,重要位置包砌了砖墙,在城垣上增筑了马面和看楼,在城的东北角和西北角新建了延至江边的雁翅城,与樊城东西角楼抵江边的两雁翅城相呼应,增强了襄阳二城的防卫能力。
④ 襄阳城的历史文化
三国文化名城,120回的《三国演义》32回故事发生于此。
襄阳城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汉末著名政治家回、军事家诸葛答亮曾在襄阳城西隆中躬耕求学10年,谋划了天下闻名的《隆中对》。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境内现有古隆中、襄阳古城池、米公祠、习家池等名胜古迹700余处。 铁打的襄阳城,白起、关羽、岳飞、李自成等曾在襄阳城鏖战。《荆州记》载:东汉初平元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城。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 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
诗词烂漫之城,半部唐诗在襄阳,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皮日休等文化名人诗作璀璨。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创作了《汉江临泛》。 襄阳武侠文化起源于《射雕英雄传》。传奇武侠之城《七侠五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对襄阳都有生动的描述。
金庸的三部武侠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中的剧情均与襄阳城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域特色,文化魅力,一部部影视剧赋予了襄阳城独特的历史传承文化。
⑤ 湖北襄樊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序号 名称 级别 年代 地址 文物简况
一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1 多宝佛塔 国家 明 隆中诸葛武侯祠东3公里 建于明弘治七年的金刚宝座式塔。
2 绿影壁 省级 明 襄阳城东南隅 建于明朝,是用材特殊的一字形龙纹影壁。
3 襄阳城墙 省级 汉水中游,湖北省西北部 明代在旧城基址重建的砖墙。
4 夫人城 省级 始建于东晋 襄阳城西北角 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为抵御前秦进攻,保卫襄阳,率家奴婢及城中妇女所修建的城墙,后人称之为“夫人城”。
5 诸葛亮故居 省级 襄阳城西13公里的隆中山 是明清逐步建成的以诸葛武侯祠为主体的建筑物。
6 谯楼 市级 清 襄阳城南街中段西侧 谯楼是高台上的重檐硬山建筑。
7 铁佛寺大殿 市级 清 襄阳城西门外 铁佛寺大殿是清朝修建的单檐山殿堂。
8 襄樊清真寺 市级 清 樊城友谊街 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朝多次重建。
9 老龙堤 市级 明 汉水南岸,万山至襄阳城 晋、魏始筑,历代维修,明代改为石堤。
10 抚州会馆 市级 清 樊城陈老巷口 抚州会馆是一组硬山建筑群,其戏楼省内少见。
11 屏襄门 市级 明 樊城解放路西头 是樊城的城门之一,门洞为石条构筑。
12 定中门 市级 明 樊城定中街 是樊城的城门之一,门洞上有许多文字砖。
13 水星台 市级 明 樊城桥头 是建筑在樊城城上的道观,为祭祀水星用。
14 黄州会馆 市级 清 樊城火巷口 神庙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其驼峰式内卷棚相当别致。
15 襄樊山陕会馆 市级 清 樊城邵家巷口 是神庙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以琉璃装饰称著。
16 县学宫大成殿 市级 清 襄阳积仓街市五中校园内 大殿为重檐山式殿堂,巍峨浑厚,气象庄严。
17 习家池 市级 清 襄阳城南5公里岘山脚下 始建于汉,历代重建,是我市有名的风景名胜。
18 宁国寺 市级 清 邓城 清代建在邓城西北角,现存大殿及厢房一组。
19 襄阳书院 市级 清 襄阳红花园市党校内 清雍正五年修建的硬山平房一组。
20 鹿门寺 县级 清 襄阳东津鹿门山 始建于东汉,汉庞德公,堂孟浩然,皮日休先后隐居于此,存碑十数块。
二 石窖寺、石刻
21 米公祠及其石刻 省级 清 樊城西南角柜子城上 米公祠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祠宇,藏唐、宋、元名书家书法石刻数十方。
22 李曾伯记功铭 省级 南宋 真武山 记功铭为颜体大字,是记述襄樊战史的摩崖。
23 庆元已末摩崖 市级 南宋 郑家山北坡 南宋祭祀抗金阵亡之将士的摩崖题记,高宽85*95厘米,完整无损,字迹清晰。
24 嘉泰二年题刻 市级 南宋 岘山南坡蛮五洞西壁 是一方游览题记,高宽55*60厘米,字迹不甚清晰,旁有大尊三组造像。
25 庆元丁已摩崖 石级 南宋 岘山北坡,岘石背面 是一方游览题记,高宽70*52厘米,字迹清晰可辨。
26 来将军去是碑 市级 唐 襄阳城南观音阁 平定安史之乱,将领来填的德政碑,碑文模糊不清。
三 古遗址
27 邓城遗址 省级 春秋战国 樊城西北10公里 春秋时期邓国的都城,战国秦汉到刘宋的邓县遗址。
28 马跃檀溪遗址 市级 真武山 民间传说刘备马跃檀溪的马蹄印及溪流。
29 岘山亭遗址 市级 岘首山 纪念西晋名将羊祜的建筑遗址,原来著名的堕泪碑已佚。
四 古墓葬
30 山湾蔡坡古墓群 市级 春秋战国 郊区余岗蔡坡村 墓群内涵丰富,曾出土大量春秋战国文物。
31 叫花子坟 市级 襄阳城南钱家营 园形封土堆,高约8米,围约90米。
32 朱见淑墓 市级 明 隆中诸葛武侯祠内 明襄王朱见淑及其亲属墓三座,每座封土高约15米,围约110米。
33 杜甫衣冠冢 市级 唐 岘首山 封土高三米,经5米。
34 王叔和墓 市级 晋 岘首山 封土高3米,经5米。
五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35 肖楚女烈士执教处 市级 1920年 襄阳卉木材巷 革命先驱肖楚女传播革命的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旧址。
36 棉业改进合作训练班(单家祠) 市级 1937年 襄阳北街 抗战时期鄂北地下党开办的训练班旧址。
37 中共襄阳特支(三届)旧址 市级 1927年 樊城米公小学 1927年中共襄阳特支第三届旧址,现存九间房,面貌依旧。
38 解放襄阳西门登城突破口 市级 1948年 襄阳西门 解放襄阳时攻破襄阳城的地方。
39 烈士陵园 市级 1951年 羊祜山 解放襄阳时牺牲将士
以上转自http://hi..com/tiabian/blog/item/7445aa94b82f8f1ad31b7008.html
⑥ 襄阳是哪些文化的发源地
襄阳曾名“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内文化、汉文化和三国文容化的发源地。其为历代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
之称。主要旅游景点有古隆中、凤凰温泉、襄阳古城墙、米公祠、五山镇堰河乡村旅游区和薤山旅游度假区等
隆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古隆中(见图7-20)、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马川5个景区组成。
古隆中
其中,古隆中为诸葛亮躬耕苦读、广交名士之地,“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有三顾堂、石牌坊、武侯祠、三义殿、抱膝亭、躬耕田、承恩寺等名胜古迹。
⑦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襄阳占第几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洛阳、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
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都”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为中国历来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城墙始建于汉,自唐至清多次修整,现基本完好。襄樊交通发达,自古即为交通要辏。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襄樊文物资源丰富,园林较多,城西的隆中山为“三顾茅庐”、“隆中对”的发生地,现有三顾堂、武侯祠、卧龙深处、抱膝亭、草庐寺、小虹桥、老龙洞、躬耕田、广德寺、米公祠、习家池、绿影壁、檀溪、鹿门寺、李曾伯纪功铭等胜迹。 襄阳花鼓、火居道音乐、山锣鼓等是襄樊传统的民间艺术。襄樊大头菜、双菇搓头缩项鳊、安居乐蜜枣、隆中绿茶都是襄樊著名特产。
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⑧ 襄阳的历史
周朝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国,境内主要有邓、谷、罗、随、唐、厉、卢戎等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见史载者有随县、邓县和鄀、酂、卢等邑,又于今襄阳城置北津戍。
秦时为邓、筑阳、山都、酂、随、鄀、鄢、邔等县地。
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县以北的地区。
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
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曹魏、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仍。
隋文帝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本县属山南道襄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
五代时,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
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本县辖境遂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
1643年1月(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
清朝时期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
中华民国2年,直属湖北省政府。3年,属湖北省襄阳道。16年废道,县直属于省。17年,属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5年,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其间,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黄龙一带(县内其它地方为国民党统治)建立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苏区领导。
1948年1月,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及汉南办事处。1949年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0年5月,复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1952年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同年襄樊市省辖)。1983年8月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地级市)。2010年12月9日正式改为湖北省襄阳市(地级市)
⑨ 众所周知的襄樊的历史文化有哪些,包括景点,历史名人,地名等
中国历来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华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闻名中外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1回发生在襄樊这片大地上。宋玉、杜审言、孟浩然、皮日休、张继、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蕴。
襄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潭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襄阳古城墙筑于汉,宋改建砖城,全长7377米,其中有护壁砖墙6408米,平均高10.84米,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底宽13—15米,顶宽6-11米。
襄阳护城河长5060米,最宽处达250米,平均宽度180米,面积91万平方米,为我国第一宽护城河。
隆中风景名胜区;AAA级4家:米公祠景区、水镜庄风景区、南河小三峡景区、薤山旅游度假区;AA级5家:锦绣园、白水寺风景区、熊河风景区、五道峡风景区、汤池峡温泉;A级3家:襄阳王府绿影壁、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香水河风景区。
隆中风景名胜区:隆中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五大景区。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核心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公元197年-207年诸葛亮在此躬耕隐居十年。西晋时期已有纪念性建筑,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明代就已形成“隆中十景”:三顾堂、躬耕田、小虹桥、野云庵、六角井、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古柏亭、半月溪。
《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樊,仅次于荆州。
米公祠景区: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区沿江路西段,原名“米家庵”,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原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其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襄阳王府绿影壁:襄阳王府绿影壁坐落在襄城东南隅。其为明代襄王府门前照壁,约建于1440年,影壁长26.2米,高7.6米,厚1.6米,仿木结构庑殿式四柱三楼造型,影壁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图案繁缛,是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现为我国唯一一座大型石雕龙壁。
中原古刹——广德寺:广德寺原名云居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位于襄樊市城西10公里处,寺院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后院内的多宝佛塔又名五星塔,系砖石结构,通高17米,塔座高7米。塔座上建有五座佛塔,中心矗立一座印藏结合式喇嘛塔,高达10米。全塔上下内外共有石雕盘坐佛像45尊,硕大“佛”字3个,共48“佛”。
⑩ 襄阳市的历史
襄阳,湖来北省地级市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1-3]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两城合并后称襄樊市;1983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现辖3个区(襄州、襄城、樊城)、3个县级市(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南漳、保康、谷城)和3个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鱼梁洲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4.5亿元,居湖北第三。[4]
襄阳名胜古迹旅游以三国文化为主要特色,有隆中风景名胜区、襄阳城等著名景点,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阳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心城市。2013年襄阳入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襄阳入围“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