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通辽有什么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位置境域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地理位置位于北纬42°15′—45°59′,东经119°14′—123°43′之间,东与吉林省接壤,南与辽宁省毗邻,西与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交界,北与兴安盟相连;南北长约418千米,东西宽约370千米,土地面积59835平方千米。[1]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background: url("https://api.map..com/images/blank.gif"); width: 14px; height: 21px; left: 382px; top: 140px; z-index: -8731596;">
©2020 Bai - GS(2019)5218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地形地貌
通辽市处于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地貌总轮廓是南部、
科尔沁区一角(2张)
北部高,中部低平。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区,海拔高度400~1300米,占全市面积的22.8%。最高峰是罕山吞特尔峰,海拔高度1444米。南部为辽西山地的黄土丘陵和浅山区,海拔高度550~730米,占全市面积的7.0%;中部为西辽河冲积平原,海拔高度120~320米,其边缘分布着固定、半固定沙沼,占全市面积的70.7%。全市境内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玛山、吐尔基山、老道山和青龙山。
气候
通辽市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北早南晚,冬季漫长少雪寒冷。年平均气温中部平原5~6°C,南部在6°C以上,北部山区为0~6°C。≥10°C的积温鲁北以南为3000~3200°C,鲁北以北为2200~3000°C,霍林河地区为1900~2200°C。无霜期鲁北以南为140~160天,鲁北以北为140天以下。全市年降水量变化在305~485毫米之间,年降水的70%集中在6~8月份。全市各地湿润度一般在0.3~0.7之间。全市光能资源丰富,光合有效辐射2506~2728兆焦耳/平方米年,年日照时数2868~3111小时,作物生长期(4~9月)日照时数为1577~1709小时,热量资源适宜于农牧林业发展。年平均蒸发量1817.4毫米(蒸发皿为20厘米口径)。气候条件为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及物质转化和积累。干旱、洪涝和大风天气是影响农、牧、林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底,通辽市共有艺术事业研究所2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5个,城市电影院16个,农村、牧区电影队139个,图书馆9个,图书馆藏书115.17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团体共演出1254场(次),观众达77.4万人次。全市有县广播电视台7个,乡广播电视站74个,通电视的村2127个,通广播的村2127个,调频台42座。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4套。广播节目覆盖人口309.79万人,电视节目覆盖人口309.63万人,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9.14%。
水文
通辽市水系由西辽河水系、柳河水系、大凌河水系、嫩江水系及东辽河组成,其中西辽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以上。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7条,属辽河流域的38条,属松花江流域的3条,属大凌河流域的5条,属内陆河1条。从水文地理特征上看,全市河流划分为北部山区河流,中部平原区河流和南部浅山丘陵区河流三个部分。通辽市境内有自然湖泊612个,总集水面积292.9平方千米,总蓄水能力3.53亿立方米。
㈡ 通辽市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说到草原景观,我想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内蒙自治区,哪里有面积广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有风光旖旎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近年来日渐丰富的阿拉善草原也成了被人们熟知的地方。你想不想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去大草原的湖边等候鸟飞回来呢”?
今天小编在东北发现了一处神奇的地方,如今我们无需深入遥远的内蒙,在通辽市就能实现你看草原的愿望。
通辽街道上的文字一半是汉语一半是蒙语,这就说明了人们不仅传承着独特的草原民族文化,还能够顺畅地与游客们交流,草原人民对于游客必不可少的招待就是牛羊肉很少有青菜出现,如果你是一个肉食爱好者,那来这里旅游一定会很快乐。
㈢ 内蒙古的通辽市的位置和历史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东临吉林省,南接辽宁省,属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交汇处。全市辖5旗1市1县1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土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通辽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总人口310万,其中蒙古族138万,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是全国、全区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保留着燕国长城、金代界壕、辽代古墓壁画、元代佛塔和清代王府等历史文化古迹。这里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和清代名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里,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中国民歌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和“中国红干椒之乡”。
通辽市地处祖国北疆,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科尔沁草原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生息。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时,燕国在如今的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现在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如今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16世纪末,努尔哈赤称帝,改国号为“大金”,通辽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伪满洲国时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
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㈣ 通辽哪里最好玩/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库伦三大寺:
库伦三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驻地库伦镇中部。库伦是17世纪建立的古城。城内依北高南低的斜坡分层建筑有壮观的三大寺:兴源寺、福缘寺、象教寺。库伦旗是清代内蒙古唯一实行政教合一的-旗,是蒙古族崇尚的宗教“圣地”。
2、通辽大青沟:
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西部沙海里,有一条长达24公里的沙漠大沟。沟上沟下树木葱郁,鲜花盛开;沟底处千万条淙淙泉水汇成一条长长的溪流,清澈透明。沟的两岸树草丛生,常绿树与落叶树并存,乔木与灌木掺杂,鲜花与绿草相间,溪流与明沙相依。这就是被称之为科尔沁沙地绿色明珠的大漠奇观——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孝庄园文化旅游区:
通辽市孝庄园文化旅游区,是以清朝国母、科尔沁草原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出生地为主题,以“孝庄故居•达尔罕亲王府”为主景区的大型历史人文景区。园区位于通辽市境内的原达尔罕亲王府旧址、国道304线西侧(科左中旗境内),距通辽市区48公里。园区总占地面积近万亩,规划有孝庄故居•达尔罕亲王府、孝庄博物馆、嘎达梅林纪念馆、达尔罕兵营、汤格尔庙、白龙湖、科尔沁与后金盟誓碑、孝庄园休闲度假村(温泉小镇)等十多处景点。
4、莫力庙:
莫力庙位于通辽市莫力庙苏木莫力庙嘎查。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2),后经康熙、雍正、乾隆逐代不断扩建,规模越来越大。莫力庙的主体建筑群为一幢安放本庙历世-“舍日利”(灵堂)和九九八十一间大殿。庙周围四十公里之内土地、人民及一切出产皆属庙有。
5、僧格林沁王府:
王府院落呈正方形,占地约4万平方米。博王府,现仅存珍贵的正殿五间,后仓九间。
6、吐尔基山墓:
吐尔基山墓,辽代古墓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乌兰敖道苏木楚鲁吐村。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左右耳室组成。
7、通辽阿古拉草原:
在科尔沁大草原腹地,保存着一块十分完整的原始草原――阿古拉草原旅游区,距通辽70公里,距大青沟100公里。蒙古族聚居比例达100%。阿古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1650年设“府”建旗,是一代名将僧格林沁的家乡,双合尔山在草原上突兀拔起,方园占地百余亩,山高近百米,以“天下第一大敖包”之称称奇宇内外,其成因乃千古之谜。
8、奈曼王府博物馆:
奈曼王府博物馆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境内,是内蒙古自治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蒙古王府之一,是清代奈曼旗最高统治机关所在地。2013年,奈曼王府博物馆以其独有的文物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通辽怪山:
怪山旅游区位于内蒙古霍林郭勒市西北14公里处,距通辽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320公里,占地11.4平方公里。景区内分营业区、水库区和自然保护区。怪山由地壳运动时挤压而形成,山脉长度约2000米,海拔1199.3米。闻名于世的怪山耸立在哈布其勒水库岸边,是广阔草原的守护神,原名浑迪罕乌拉,蒙古语意为山谷中的最高峰。
10、开鲁县佛塔:
开鲁县佛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城开鲁镇东南隅,又称开鲁白塔,是藏传佛教覆钵式佛塔。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9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长城以北仅存的元代塔式建筑。
㈤ 谁知道有关通辽历史的资料
通辽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东临吉林省,南接辽宁省,属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交汇处。全市辖5旗1市1县1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土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通辽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总人口310万,其中蒙古族138万,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是全国、全区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保留着燕国长城、金代界壕、辽代古墓壁画、元代佛塔和清代王府等历史文化古迹。这里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和清代名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里,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中国民歌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和“中国红干椒之乡”。
通辽市地处祖国北疆,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科尔沁草原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生息。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时,燕国在如今的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现在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如今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16世纪末,努尔哈赤称帝,改国号为“大金”,通辽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伪满洲国时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
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通辽市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有1400多万亩耕地和6800多万亩草牧场,年产粮食35亿公斤以上,商品量占50%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小麦、水稻、蔬菜等,特产荞麦、红干椒、绿豆等。家畜饲养量1100万头(只),其中黄牛140多万头,是国家黄牛、生猪和绒毛生产基地。
通辽市的工业已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医药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骨干,具有一定基础、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中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霍林河煤矿已形成年产1000万吨煤能力。通辽发电厂装机容量84.8万千瓦,年发电量53亿千瓦时,电力能源充足。蒙古王酒、通顺牌铝锭、通玻牌玻璃、通华牌蓖麻油、科尔沁乳品、科尔沁牛肉等品牌驰名国内外。
通辽市境内资源丰富,探明有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0余种,其中,硅砂储量550亿吨,为国内最大的玻璃砂和型砂生产基地,煤炭储量133亿吨,石油储量8亿吨,开发潜力巨大。
通辽市地处中国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区之间,是东北地区的交通要塞,交通便利。境内有6条铁路交汇、4条国道贯穿,民航机场能起降大型客机,航班直通首都北京、呼和浩特等地。
通辽市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有辽阔无垠的科尔沁草原,有浩瀚雄浑的大漠,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莫力庙水库,有植物大全之称的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劲秀挺拔的元代佛塔和殿宇巍峨的清代兴源寺、福缘寺、王府等众多旅游景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打绿色牌、走城市化路,创建“绿色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十五”期末经济总量翻一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今年,全市各项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霍林河煤电铝项目、科尔沁草原白鹅加工项目、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味精项目、通辽金锣集团年产15万吨保鲜肉项目、岳泰公司海洋生物饲料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纷纷上马。年内,工业项目总投资达100多亿元人民币,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一座新兴的“绿色工业城市”、“民族文化大市”和“旅游城市”在科尔沁草原上昂然崛起。
地形地貌
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面积1934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5%,海拔高度1000-1400米。中部属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击平原,面积1250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1.0%,平原区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由320米降到90米。南部和西部属于辽西山区的边缘地带,由浅山、丘陵、沟壑、沙沼构成,面积27684平方公里,占46.5%,海拔400-600米。全市境内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玛山,老道山和青龙山。
行政区划
2005年,通辽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5个旗,代管1个县级市。
通辽市 面积59535平方千米,人口311万人(2004年)。
科尔沁区 面积 3212平方千米,人口81万。邮政编码028000。区人民政府驻科尔沁大街。
霍林郭勒市 面积 585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029200。
开鲁县 面积 4488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028400。县人民政府驻开鲁镇。
库伦旗 面积 4650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028200。旗人民政府驻库伦镇。
奈曼旗 面积 8120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028300。旗人民政府驻大沁他拉镇。
扎鲁特旗 面积17193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029100。旗人民政府驻鲁北镇。
科尔沁左翼中旗 面积 9811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029300。旗人民政府驻保康镇。
科尔沁左翼后旗 面积11476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028100。旗人民政府驻甘旗卡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 *
㈥ 内蒙古的历史
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摇篮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据文献记载,古代曾在这里活动过的游牧部族有10多个,其中维系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回纥建立起了一个新汗国,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并成为如今蒙文的先锋。
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
近代内蒙古: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内蒙古地区的革命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内蒙古的各族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正是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建立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深刻历史原因。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
㈦ 东北往事黑道风云赵红兵的真实名字
饰演赵红兵的是张钧涵,张钧涵因在乐视网自制剧《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二专十年》中饰演地属下暴力领袖赵红兵而走红。
张钧涵,8月15日出生于辽宁鞍山,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4级表演学院本科班,2008年,出演电视剧《朋友的朋友是朋友》进入娱乐圈;2010年,主演《广府太极传奇》崭露头角。
(7)通辽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其他角色介绍
1、张经伟饰演沈公子、小北京、小申、申爷
武艺高强,是团队的智囊,口才独一无二 ,性格极度开朗,是一个很好玩的家伙。对人对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非常重视。
2、罗鸣饰演李四
李四,上世纪叱咤风云黑社会大哥,曾是中越反击战中侦察兵后退伍,骨子里有股阴暗毒狠劲。在一次聚会上认识小北京、张岳、孙大伟等人。”结为生死兄弟。在一次与兄弟游玩中,与市内东郊霸主二虎及其手下大打出手,最终踏上不归路。
㈧ 通辽的历史沿革
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先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
春秋时,燕国在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
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
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时期朱棣北伐之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明嘉靖三年(1524年),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世孙奎蒙可 · 塔斯哈剌率二十万部众浩浩南迁,开辟嫩江流域的广阔牧场。历经二百年的生息繁衍,逐渐强盛,成为漠南蒙古诸部中的强悍部落。形成了“喜峰口外,至京师一千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里的三十六万公里”的广阔领地。从此通辽大部分地区成为科尔沁部落的驻地。
到了清朝,改过去的部落制为盟、旗制,1636年(清朝崇德元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1932年至1945年(伪满洲国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
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
通辽上世纪40年代时是个镇,名字叫白音泰赉镇。后时任哲里木盟盟长蒙古王爷为白音泰赉镇建市取名“通辽”。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
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
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
㈨ 通辽附近哪里有草原
离通辽最近的草原在霍林郭勒叫科尔沁草原。
㈩ 通辽是个东北味很浓的城市,为什么会被划入内蒙古
首先,通辽这个名字是十年前出现的,是原哲里木盟改过来的名字,也就是说通辽市版刚出现十年权。日本战败后成立东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内蒙古统一运动正式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此后一直隶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大革命中,中央进行权力斗争,为了削弱乌兰夫的权利把内蒙古自治区的五盟(兴安、哲理木、呼伦贝尔、阿拉善、昭乌达)划出,哲里木盟被划入吉林省管辖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划归内蒙古,也就是说哲里木盟只被吉林省管理不到十年,所以说通辽一直都属于吉林的观点是错误的,其次,通辽市的确目前有许多假蒙族,但这种现象多存在于市区,绝大多数蒙族是纯的,科尔沁自古属于蒙古地区,通辽地区的汉族基本是“闯关东”而来,而是第二波移民潮,从东北移来,所以带来东北人的习惯,通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蒙古人和东北习惯不同,而内蒙古西部区的汉族主要是“走西口”的后裔,按这个人的说法说他们还都是“山西人”了,在通辽蒙古人是本地人,这些所谓的“东北人”是外来人,从来没有把通辽当成自己的家,所以才会产生说通辽属于东北的这种荒谬的观点,通辽市是具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城市,从地理、历史、文化、行政区划上都是毋庸置疑的。(信息准确,有质疑者自己网络)